Ⅰ 什麼是構造鋼筋,架立筋如何計算
一、架立筋的計算方法:
1、架立筋的長度:
架立筋的長度()=每跨凈長-左右兩邊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150*2
2、架立筋的直徑:
梁內架立鋼筋的直徑,當梁的跨度小於4m時,不宜小於8mm;當梁的跨度為4-6m時,不應小於10mm;當梁的跨度大於6m時,不宜小於12mm。
二、架立筋
1、定義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來所需要的貫穿箍筋角部的縱向構造鋼筋。如果該梁的箍筋是「兩肢箍」的梁來說,集中標注中上部縱筋的通長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夠了,例:2Фd1。但是,當該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時,集中標注的上部鋼筋就不能都標注為通長筋的形式,必須把「架立筋」也標註上,這時的上部縱筋的應該標注"s1Фd1+(s2Фd2)"這種形式,圓括弧裡面的鋼筋為架立筋。
2、功能
架立筋是指梁內起架立作用的鋼筋,從字面上理解
即可。架立筋主要功能是當樑上部縱筋的根數少於箍筋上部的轉角數目時使箍筋的角部設有支承。所以架立筋就是將箍筋架立起來的縱向構造鋼筋。
Ⅱ 鋼筋計算公式是什麼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拆顫蠢跨長/ 4+錨固)。
註: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2、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2)路面鋼筋構造筋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梁支座上旅陪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支座負筋指位於梁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梁鐵。有些地方稱之為蓋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梁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洞液
Ⅲ 梁側面的構造筋長度按逐跨算還是按整個算
按通跨凈長計算,鋼筋一般是能通則通;
梁側面構造縱筋=Ln+15d*2(Ln為梁通跨凈長回)
梁側面抗答扭縱向鋼筋長度=通跨凈長Ln+左右錨入支座內長度max{(LaE),(0.5hc+5d)}
梁側面抗扭縱向鋼筋長度=通跨凈長Ln+左右錨入支座內長度max{(LaE),(0.4LaE+15d),(支座寬-保護層+彎折15d)}
看11G101-1第79、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