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大神解釋清楚這三張鋼筋圖的意思
親,你的問題就是識圖。建議你去看03g101、11g101圖籍,這兩本圖籍主要就是介紹平法設計的,看懂了識圖就會了。
1、
這個圖,其實就是剪力牆連梁的標注,只是用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
LL1。截面是350×1650
鋼筋是8根25的三級鋼,上下樑鐵各4根。
箍筋是B10@100(4):箍筋的鋼筋規格是10個的二級鋼,加密區間距100,沒有非加密
區,就是箍筋的間距是100,同樣是四支箍。
腰筋,就是梁的中間,顧名思義,相當於人的腰,在梁中間部位。
B12@150:這里150的意思是每150間距就有一道鋼筋,
對於梁來說,它有兩側,那就是每150間距就有兩道
鋼筋,規格是12的二級鋼。
拉結筋:A8@600×600
拉結筋就是拉鉤。A8是鋼筋規格,8個的一級鋼。
600×600,這個要注意一下,是梅花狀的布置。就是上
下間距都是600的時候才有一個拉結筋。
「對應負一層結構標高」:就是這個LL1的梁面標高,與負一層的標高是一樣的。
其中結構標高,就是我們通常在結構圖紙中看到的標高標注。
與之對應的有建築標高,就是在建施圖紙中看到的標高標注。
二者一般就差一個地坪面子的厚度。
可以這樣理解:同一個構建的標高,它的建築標高=結構標高+0.03(一
般圖紙設計的地坪面子都是3公分,當然,這里只是舉例,這個得根據
圖紙)
親,還有不明白的嗎?如果有,可以再問。
『貳』 鋼筋的圖紙怎麼看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雙肢箍。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為φ10 ,加密區間距100,非加密區間距200,全為四肢箍。
φ8@200(2) 表示箍筋為φ8,間距為200,雙肢箍。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為φ8,加密區間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區間距150,雙肢箍。
一、 樑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時表示方法 :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2, 下部鋼筋為3Φ20。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鋼筋為2φ12, 下部鋼筋為3Φ18。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4Φ25, 下部鋼筋為4Φ25。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鋼筋為3Φ25, 下部鋼筋為5Φ25。
(2)鋼筋中8b12代表什麼擴展閱讀:
(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T 1499.1-2017
(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18
(3)鋼筋混凝土用鋼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GB1499.3-2010
(4)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GB13014-2013
(5)低碳鋼熱軋圓盤條GB/T701-2008
(6)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0
(7)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絲GB/T5223-2002
(8)預應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鋼絲YB/T038-93
(9)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2003
(10)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ASTMA416-98A
(11)冷軋扭鋼筋JG3046-1998
(12)冷拔螺旋鋼筋DBJ14-BG3-96
『叄』 鋼筋圖紙怎麼可以快速看懂
快速看懂有一點難度,最主要還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從最基礎的入專手吧。
比較簡單的就是屬03G101-2(現澆混凝土板式樓梯),看懂以後就開始看04G101-4(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以後就看最經典的03G101-1(現澆混凝土框架)。
如果以上幾本都看懂了,又有一定的結構基礎,剩下的就可以不分順序看了,結合結構受力原理及構造措施剩下的幾本都可以慢慢看懂。
『肆』 怎麼看柱的鋼筋圖
一、種類:
1、受力筋構件中承受拉應力和壓應力的鋼筋。用於梁、板、柱等各種鋼筋混凝土構件中。
2、箍筋構件中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剪應力),並固定縱向鋼筋的位置。用於梁和柱中。
3、架立筋與梁內受力筋、箍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
4、分布筋與板內受力筋一起構成鋼筋的骨架,垂直於受力筋。
5、構造筋因構造要求和施工安裝需要配置的鋼筋。
鋼筋的保護層 :為了使鋼筋在構件中不被銹蝕,加強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在各種構件中的受力筋外面,必須要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這層混凝土就被稱為保護層。
6、具體位置和作用詳見下圖:
鋼筋的綁扎
螺紋連接,綁扎仍為鋼筋連接的主要手段之一。 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置,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符合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
鋼筋的綁扎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置。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