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下垂直加腋鋼筋在廣聯達中如何布置有沒有個專業的 ,能回答我追問的
在廣聯達軟體中,輸入梁下垂直加腋鋼筋遵循特定原則。對於不同直徑的鋼筋,使用「+」進行連接;如果有多排鋼筋,則用「/」隔開。當左右端的加腋鋼筋信息不同時,應使用「;」進行隔開,以區分兩端的配筋情況。如果左右端的配筋相同,則不需要使用分號隔開。
例如,假設梁下垂直加腋鋼筋有兩排,第一排為直徑16mm的鋼筋,第二排為直徑20mm的鋼筋,且左右兩端的配筋信息不同,那麼正確的輸入格式應為「16+20/16+20;18+25/18+25」。其中,第一部分表示第一排鋼筋的直徑信息,第二部分表示第二排鋼筋的直徑信息,中間用「/」隔開,而左右兩端的配筋信息用「;」隔開。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右端的配筋信息相同,那麼無需使用分號進行隔開。例如,假設左右兩端的配筋信息完全相同,第一排鋼筋直徑為18mm,第二排鋼筋直徑為25mm,那麼正確的輸入格式應為「18+2518+25」。在這里,左右兩端的配筋信息直接連接在一起,沒有使用分號隔開。
通過遵循這些輸入原則,可以確保在廣聯達軟體中正確地布置梁下垂直加腋鋼筋,從而提高設計的准確性和效率。
B. 廣聯達鋼筋怎麼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
在廣聯達鋼筋軟體中,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是確保結構安全的關鍵步驟。以下是兩種主要設置方法的詳細說明:
1. 手動輸入方法:
- 打開廣聯達鋼筋軟體,進入繪圖界面。
- 使用【原位標注】功能選擇需要設置加筋的梁。
- 在平法表格中,找到次梁寬度、次梁加筋和吊筋的輸入格。
- 首先輸入次梁寬度,然後按照設計要求輸入吊筋和次梁加筋的鋼筋信息,如直徑和根數。
- 若次梁加筋與主梁箍筋不一致,可在根數後添加鋼筋信息,例如「6c12」表示兩側各3根直徑為12的鋼筋。
2. 自動生成方法:
- 在梁的【建模】界面,選擇【生成吊筋】功能。
- 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的生成位置,如「主梁與次梁相交處」。
- 輸入次梁加筋的詳細信息,包括根數和直徑。
- 若要整棟樓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選擇「整樓生成」並指定樓層;或選擇「選擇樓層」並勾選相應樓層。
- 完成設置後,確認生成。
注意事項:
- 確保輸入的鋼筋信息准確無誤,以免影響計算結果和施工圖的准確性。
- 特殊類型的梁,如基礎梁和承台梁,可能無法自動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需手動輸入。
- 使用自動生成功能時,仔細檢查生成的結果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如有誤,及時手動修改或重新生成。
通過以上方法,用戶可以在廣聯達鋼筋軟體中精確設置吊筋和次梁加筋,以滿足不同工程項目的需求。
C. 在廣聯達里這個鋼筋需要怎麼畫。因為這個鋼筋是有一個傾斜的坡度
一、在廣聯達軟體中繪制傾斜坡度的鋼筋時,應先完成基礎梁的繪制。在原位標注編輯框中輸入加腋梁的鋼筋信息,確保鋼筋的傾斜角度和長度符合設計要求。
二、在繪制板受力筋時,可以利用軟體中的放射筋功能。根據設計要求,在板的編輯鋼筋框中添加放射筋,確保其數量和位置正確。在輸入放射筋信息時,注意空白行不會在重新匯總計算後改變,只有綠色的行才會發生變化。
三、在繪制加腋部分的鋼筋時,可以利用廣聯達軟體中的「設置升降板」功能。根據鋼筋的傾斜角度和長度,創造兩個存在高差的平板,從而准確繪制出傾斜坡度的鋼筋。
D. (如下圖)在廣聯達原位標注時,跨中部分的鋼筋信息怎麼輸入
1. 第一張圖片展示的是一段框架梁,僅顯示了兩根次梁。
2. 在紅色圈標出的本跨樑上部原位標注中,箍筋直徑為8mm。
3. 加密區的間距設置為100mm,非加密區的間距設置為150mm。
4. 箍筋採用四肢箍形式,角部兩根鋼筋直徑為25mm,通長設置。
5. 括弧內標有裂縫的鋼筋為直徑25mm的受力鋼筋,通長設置。
6. 所有鋼筋等級均為HRB400級。
7. 對於第二張圖片,紅色圈內的內容因模糊不清,無法提供詳細信息,為此表示抱歉。
E. 請問這個承台鋼筋在廣聯達GGJ2013中怎麼輸入
在廣聯達GGJ2013軟體中輸入承台鋼筋,具體步驟如下:
1. 打開軟體,進入樁承台界面。
2. 選擇新建樁承台,然後新建樁承台單元。
3. 在彈出的界面中,點擊配筋形式。
4. 在配筋形式選項中,選擇相應的配筋類型,如板式配筋、梁式配筋、環式配筋等。
5. 根據圖紙和設計要求,輸入相應的鋼筋信息,完成配筋。
對於板式配筋承台,當只有底部鋼筋時,刪除麵筋信息即可。而對於梁式配筋承台,設計有端部封邊鋼筋時,輸入在其他鋼筋中。如果設有水平方向的箍筋,則不是在拉筋中輸入。
在軟體處理過程中,應根據實際工程情況選擇配筋形式,並按照圖紙要求輸入鋼筋信息。如有疑問,建議與設計方溝通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