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澆框架柱內預埋拉結鋼筋
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柱內經常需要預埋拉結鋼筋,以便與隔牆砌體進行拉結,在柱內預埋拉結筋有很多方法,下面是中達咨詢帶來的關於現澆框架柱內預埋拉結鋼筋的主要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現介紹五種供工地上參考使用。
(1)穿越法:在模板上打眼,把拉結筋從眼中穿過,拉結筋在模板內的部分與柱主筋發生聯系。這種方法最大的不足在於它破壞了模板,尤其是對於鋼模板,破壞力更大,其次就是支、拆模由於受到拉結鋼筋的阻礙顯得很不方便,因此這種方法在過去採用的較多,目前只在一爛仔些簡單的或特殊的情況下才使用。穿越法的優點在於拉結鋼筋錨固有力、位置准確,不用焊接。
(2)預埋件法: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柱身上預留鋼板埋件,拆模後按塊材砌體的模數位置把拉結筋焊上去,砌築塊材砌體時埋入砌體內。這種方法最大的問題是鋼材的消耗量較大,同時需要焊工的大量作業。最大的優點在於不破壞模板並能保證拉結鋼筋與塊材砌體的灰縫相對。
(3)貼模箍法:在綁扎柱子的鋼筋時,沿著柱高每500mm加一道緊貼模板的貼模鋼筋箍,它的外徑必須等於柱截面尺寸,拆模後,貼模鋼筋箍會顯現出來,然後把拉結鋼筋焊在貼模鋼筋箍上,與砌體連接。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貼模鋼筋箍必須做的准確,做小了,拆模後不容易找到,做大了模板不容易合攏,同時拉結鋼筋也不容易與塊材砌體的灰縫相對,造成鋼筋在與塊材砌體的相交處極有可能形成S彎。突出的優點在於材料的節省。
(4)固定法:當採用木模時,可以預先按照設計關於拉結筋伸入砌體長度和伸入混凝土中錨固長度的要求,製作成丁字形的拉結筋,伸入柱子混凝土中的一端應彎制180°的彎鉤,伸入砌體的一端可以不設彎鉤。在已配好的柱身模板上彈出砌體的位置,並標出拉結筋的具體位置,用小釘把拉結筋不帶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柱子木模的里側,使其緊貼模板便於拆模後拉出來,彎制彎鉤的一端成90°伸入到柱子內錨固,待混凝土澆築完畢後,拆除柱身模板時,由於拉結筋固定在柱身模板上,自然會把拉結筋拉出,用人工將其拉直,並在拉結筋的端部彎制180°的彎鉤,以便砌體施工。固定法僅限於使用木模,如果使用鋼模不容易固定。
(5)鑽孔法:總結以上的四種方法,我們發現共同的特點是,都需要在混凝土或模板中預埋埋件或埋筋,這樣會給澆築混凝土帶來干擾,容易阻礙振搗,造成振搗不實的質量事故,同時施工很麻煩,不利於加快施工進度,因此,鑽孔法應運而生。
1)在柱身上不需要預埋任何埋件,拆模後,在柱身上利用皮數桿確定砌體灰縫的確切位置,然後,按照設計要求拉結筋的間距,確定拉結筋所對應的灰縫,用φ10的電錘在柱身上鑽出不淺於80mm的深孔,用水沖凈孔飢野汪內的浮砂,把長度為120mm的φ10帶肋鋼筋蘸滿環氧樹脂,用錘將其砸入孔內,由於帶肋鋼筋與孔等徑,再加上環氧樹脂的膠結作用,使帶肋鋼筋具有很大的抗拔能力。把拉結筋與帶肋鋼筋進行焊接,使其伸入到砌體中去。
2)在柱身脊或上鑽孔,孔徑需要比拉結鋼筋的直徑大一級,深度不小於80mm,將孔內的浮渣用水沖洗干凈後,使用專用工具向孔內灌築錨固膠,直接將拉結筋插入孔內,數十秒鍾後會自然凝固,凝固後的錨固膠與孔道內拉結筋連接在一起,具有很好的抗拔能力。
框架結構柱身與牆體的連接,是一個還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隨著材料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相信還會出現更能滿足施工要求的錨固方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㈡ 在CAD結施圖中當鋼筋線與柱邊線部分重疊時,應怎樣操作把重疊的部分分開
在結構施工圖中,鋼筋線與柱邊線部分重疊,這種情況,看下是否鋼筋線寬設置過粗,如果鋼筋線寬太粗,改細一般就能顯示出柱邊了。
當然,有可能不是線寬的問題,如果是完全重疊了,那就只能通過偏移命令,將鋼筋線內偏移一定距離了,保證柱邊線與鋼筋線不重疊。
如下圖所示
上圖就是正常的柱大樣圖了。
㈢ revit鋼筋看不到怎麼能顯示出來呢。可以把柱隱藏掉,我只想在三維裡面看到鋼筋
選中要顯示的鋼筋,在族實例屬性對話框中,選中「圖形」→「視圖可見性狀態」將對應視圖選項打鉤,確定就可以了,具體見附圖
㈣ 澆築鋼筋混凝土柱完工後發現露出鋼筋和鋼筋圈怎麼辦
防治的措施:
澆灌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並加強檢驗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准確和良好的和易性;
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
模板應充分濕潤並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整直正;
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稜角。
表面漏筋,刷洗凈後,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允滿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後,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露筋(lùjīn)是在鋼筋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振搗不到位,保護層墊塊沒有設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導致剝落而使構件成型後鋼筋外露的現象。
混凝土澆築指的是將混凝土澆築入模直至塑化的過程,在土木建築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製成預定形體,混凝土澆築時,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過2m,當超過3m時應採取相應措施。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傾倒沖擊模板或鋼筋骨架,當澆築高度大於2M時,應採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澆築層的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於1.5M。
2.混凝土必須在5小時內澆築完畢(從發閉枯車時起),為防止混凝土澆築出現冷縫(冷縫:指上下兩層混凝土的澆築時間間隔超過初凝時間而形成的施工質量縫),兩次混凝土澆築時間不超過1.5小時,交接處用振搗棒不間斷的攪動。
3.澆築過程中,振搗持續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產生浮漿,無團毀氣泡,不下沉為止。振搗器插點呈梅花形均勻排列,採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動,移動位置的距離應不大於40CM。保證不漏振,不過振。
4.澆築梁板混凝土時,先澆築梁混凝土,從樑柱節點部位開始,保證樑柱節點部位的振搗密實,在用趕漿法循環向前和板一起澆築,但不得出現冷縫。
5.混凝土澆築快要完成時塌態備,應估算剩餘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聯系攪拌站進行合理調度。
6.混凝土澆築完成後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後用毛刷進行拉毛(附拉毛處理:用水泥和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和成水泥砂漿,將以上水泥砂漿通過拉毛滾筒或者笤帚,抹到牆面上,形成刺狀突起,乾燥後即成拉毛。主要作用是加強粘接能力;現在的毛坯房牆面一般不需要拉毛處理即可貼磚,但要看具體情況,如果牆面比較光滑,則需要做拉毛處理。)
7.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壓抹及三次抹壓後,及時進行覆蓋養。待混凝土終凝後,先灑水充分潤濕後,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覆蓋,並經常檢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無水珠時,應再灑水。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養護時間為7天,地下1層頂板養護時間為14天。
㈤ 為什麼廣聯達畫出來的柱子縱筋顯示不出來
匯總計算後,繪圖界面有個查看鋼筋三維,注意,一定要匯總計算後,就可以查看所有鋼筋了。第三個選項,鋼筋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