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筋綁扎 > 鋼筋算量集水坑鋼筋怎麼沒計算

鋼筋算量集水坑鋼筋怎麼沒計算

發布時間:2025-04-08 08:31:25

Ⅰ 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集水坑怎麼布置

廣聯達鋼筋算量軟體中集水坑怎麼布置
1、用自定義集水井來繪制,在筏板上繪制4400*2100的集水坑 2、繪制好集水坑後用「調整集水井放坡「來調整放坡的角度,分別設置為60度和90 度,如圖一設置三邊為60度,如圖二設置為90度 3、如圖三集水井繪制完成,再集水井中間繪制剪力牆,設置好標高即可。
集水坑鋼筋怎麼布置1、用自定義集水井來繪制,在筏板上繪制4400*2100的集水坑 2、繪制好集水坑後用「調整集水井放坡「來調整放坡的角度,分別設置為60度和90 度,如圖一設置三邊為60度,如圖二設置為90度 3、如圖三集水井繪制完成,再集水井中間繪制剪力牆
集水坑的特殊布筋之「隔一布一」在廣聯達GTJ中的繪制技巧
在繪制集水坑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特殊的鋼筋標注,比如C18/C16@200,這種表示方法叫做「隔一布一」的鋼筋布置方式,今天就學習一下集水坑的「隔一布一」鋼筋在軟體中如何繪制。 1.什麼是集水坑 當有排水需要且排水設施低於室外排水管網時,比如在地下室或地下車庫,需要通過設置一定容積的集水坑來暫時匯集需要排出的污廢水或雜用水,當積累到一定水位時,(自動或手動)啟動設在坑內的排水泵,將水提升到室外排水管網的高度,再通過室外管網排出。
2.鋼筋「隔一布一」的表示方法 鋼筋「隔一布一」布置的意思是兩種不同型號的鋼筋分隔布置,以C18/C16@200為例,(有時圖紙中給出的標注為C18/16@200,表示兩種不同直徑的鋼筋均為三級鋼。
)該標注的意思是直徑為18的三級鋼與直徑為16的三級鋼間隔布置,不同規格的鋼筋即C18與C16之間的距離為200,相同規格的鋼筋即C18與C18、C16與C16之間的距離為200*2,如下圖所示:
此圖為施工現場集水坑的鋼筋布置方法,從此圖中可以看出同一方向的鋼筋形狀與長度均相同。
3.在廣聯達GTJ中的繪制技巧 在板里邊可以直接繪制「隔一布一」的分布筋,但是在集水坑的屬性里輸入會出現錯誤提示。
在集水坑的屬性中定義鋼筋時,先定義其中一種鋼筋(注意:同種型號鋼筋間距為標注給出的間距*2)
集水坑定義好以後繪制到軟體中,匯總選中圖元
點擊編輯鋼筋,可以看到表格中只有直徑為18的鋼筋的工程量
選中所有直徑為18的鋼筋進行復制粘貼到表格中,修改復制的鋼筋直徑為16
點擊建模中的鎖定,使圖元變為網格狀就完成了集水坑的新建(注意:在編輯完鋼筋後一定要鎖定,否則編輯的鋼筋不會保存,再次匯總計算還是編輯鋼筋之前的鋼筋信息。)
以上就是集水坑的「隔一布一」鋼筋布置方法如何在GTJ2018的繪制技巧,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留言補充。
集水坑與電梯基坑相連時,深度不一樣,鋼筋是怎麼布置的一般都是集水坑深 鋼筋按配筋圖出料現場實際量數 斜坡部分加一個錨固一般的都能直錨 連接處按連接縫大小 打彎 中間之隔一道牆的話就是打完拐 上口 相距不超過200就行
放坡集水井鋼筋具體做法放坡集水井鋼筋具體做法1、用自定義集水井來繪制,在筏板上繪制4400*2100的集水坑 2、繪制好集水坑後用「調整集水井放坡「來調整放坡的角度,分別設置為60度和90 度,如圖一設置三邊為60度,如圖二設置為90度 3、如圖三集水井繪制完成,再集水井中間繪制剪力牆

Ⅱ 鋼筋的計算公式麻煩告訴下啊謝謝了

理的的鋼筋下料及算量,發上來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完善的和有錯誤的請大家補充
平法制圖的鋼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後補充完整):
1. 焊接按綁扎計算長度,預算時不另行計算焊接費用,機械連接費用由雙方協議確定。
2. φ>12時,8米一個搭接,φ≤12時,12米一個搭接。
3. 梁端加密區(Ⅱ級)長度=1.5hb 。 hb——梁高
4. 綁扎搭接區內箍筋應加密,機械連接沒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額計算時只分φ10以內和φ10以外兩類計費。
6.根據最新的03G101圖集規定,支座負筋伸向梁中的長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較大跨長度值取用(原圖集中規定為支座負筋伸向梁中的長度第一皮按1/3較大跨長度值,第二皮均按1/4較大跨長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單向、雙向、單層、雙層);
2) 支座負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鋼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
5) 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 受力筋:
底筋長度L=凈長+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鋼筋);
麵筋長度L=凈長+2 la(兩端均為端支座)
b——支座寬,d——鋼筋直徑。

根數=(凈長-扣減值)/布筋間距+1
2.支座負筋及分布筋:
負筋長度=設計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板厚-2×保護層(預算時只減一個保護層)】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有3種計算方法:
1)和負筋搭接計算(採用150搭接長度或250最小錨固長度和300最小搭接長度,任取一種);
2)按軸線長度計算;
3)按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計算。
以上三種方法都可以,但首選第一種方法。
3. 附加鋼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及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附加鋼筋長度=設計標示長度+左彎折+右彎折【板厚-2×保護層(預算時只減一個保護層)】
(註:角部放射筋長度有時長度是從角部向兩邊逐步遞減的)
支撐鋼筋是為了保證雙層筋的上層鋼筋位置的措施鋼筋(碼凳),一般情況下是每間距1米布置一根,規格為比板筋大一個規格,長度為該跨凈跨長度,支撐腿長度為板厚減保護層的兩倍腿間距為1米。

三、基礎梁鋼筋:
一)主筋長度計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顛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礎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礎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寬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於兩排鋼筋時設計要註明尺寸,l1、l2取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長度計算方法:
(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預算)
2) 小箍的鋼筋長度計算方法:
其一: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二:

L(鋼筋長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預算)

其三:

L(鋼筋長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彎折調整值(下料)
L(鋼筋長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預算)
說明:1. 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梁寬; H——梁高。

2.箍筋彎鉤(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級鋼筋)
彎鉤長度計算公式(彎弧半徑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長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長度(即11.9d或6.9d)
3.彎折調整值(90度)的計算公式(彎弧半徑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構件135度彎鉤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彎鉤取11.9d但箍筋無加密要求(底板的其餘鋼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設計)。
5.板筋先鋪短向筋,後鋪長向筋。

四、集水坑:(略)

五、柱:
一)概念:根據所處位置不同分:
角柱、邊柱、中柱
柱中的鋼筋按位置分:
1、 底層鋼筋
2、 中層鋼筋
3、 頂層鋼筋:
(1)向梁筋
(2)向邊筋
(3)遠梁筋
註:向梁筋:就近彎向梁的一側的筋;
向近筋:彎向遠離的對邊那一側;
遠梁筋:彎向遠離的那一側梁的筋。
二)計算:
1.柱截面中的鋼筋數=2×(i+j)-4
i——橫排縱向受力鋼筋根數
j——豎排縱向受力鋼筋根數
2.基礎層: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彎折長度a
柱、牆插筋錨固豎向長度與彎鉤長度對照表:
錨固豎向長度 彎鉤長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基礎及首層柱筋長度(含首層和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首層)的鋼筋長度+彎折長度a+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伸入上層鋼筋長度值見(03G101-1)P42】
3.中間層:
1)柱縱筋:
縱筋長度L=層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層伸出樓面的高度+搭接長度(如果是機械連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長度,只加焊接縮損長度調整值)
2)箍筋:
箍筋下料長度L=(2H+2B)-8bhc+4d+4×彎折調整值+2×11.9d
箍筋計算長度L=(2H+2B)-8bhc+8d+2×11.9d
說明:D——縱筋直徑;d——箍筋直徑;bhc——保護層;
B——柱截面寬;H——柱截面高。
★注意:此時的彎折調整值多為負值
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計算長度同梁小箍計算。
箍筋根數=(加密區范圍長度/加密間距)+(非加密區范圍長度/非加密間距)+1
3)柱加密區的一般規定:
○1首層柱箍筋加密區有三個(這里所說的首層是指基礎上的第一層,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層,也可以是地下室):
a. 下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Hn/3;
b. 上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c,Hn/6};
c. 梁節點范圍內加密。
註:如果該柱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需加密(下同)。
○2首層以上柱箍筋加密區:
a. 上部箍筋加密區長度取max{500,柱長邊尺寸Hc,Hn/6};
b. 梁節點范圍內加密;
c. 下部同上部加密區。
註:如果該柱縱向鋼筋採用綁扎搭接,那麼搭接范圍內需加密(下同)。
Hc——柱長邊尺寸;Hn——柱的凈高度。
4.頂層柱:
頂層柱分角柱、邊柱、中間柱(中柱)。
1) 角柱:
縱向鋼筋長度=層凈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鋼筋高度+頂層鋼筋錨固長度(頂層柱外側縱筋錨固長度取值見下說明,焊接或機械連接時)
縱向鋼筋長度=層凈高-本層伸出地面的鋼筋高度+頂層鋼筋錨固長度+綁扎搭接長度(頂層柱外側縱筋錨固長度取值見下說明,綁扎,通常情況下預算採用,如機械連接或焊接,根據雙方協議另行計算焊接或機械連接費用時,不計搭接長度)
★說明:
○1內測鋼筋錨固長度:
a. 直錨:梁高-保護層≥laE(la)時:梁高-保護層;
b. 彎錨:梁高-保護層<laE(la)時:梁高-保護層+12d 。
○2外側鋼筋錨固長度:
a. 柱頂第一層:
a):≥1.5laE(與樑上部縱筋搭接);
b):≥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彎入柱內側) 。
b.柱頂第二層:≥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8d .
注意:外側鋼筋錨固長度=max{1.5 laE ,梁高-保護層+柱寬-保護層}
【詳圖及其它說明見(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
2) 邊柱:
(同角柱)

3) 中柱:
縱筋l=柱凈高Hn-本層伸出地面高度+頂層錨固長度(如果是搭接的應+搭接長度)
錨固長度取值:
○1直錨(梁高-保護層≥laE時):梁高-保護層;
○2彎錨(梁高-保護層<laE時):梁高-保護層+12d .
注意事項:
○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鋼筋時,多出的鋼筋應下插到下層的柱中1.2LaE。(含梁)
○2當上柱筋較下柱筋大時,上柱筋應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區內搭接
○3當上柱筋較下柱筋小時,下柱筋應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區內搭接。
注○2條中將下端的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見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鋼筋應延伸至上層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詳見03G101—1 P42圖1、圖3及附註)

六、 牆:
一)牆的分類:
1 按結構分類:框架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純剪力牆。
2 按部位分類:基礎牆、中間層牆、頂層牆。
3 按空間類型分類:牆身、暗柱、暗梁(牆頂設置)、連梁(洞口部位設置)
4 按洞口:有洞牆、無洞牆。
二)鋼筋種類:
1 牆身:水平鋼筋、豎向鋼筋、拉筋。
2 牆柱:縱筋、箍筋、拉筋。
3 牆梁(暗梁、連梁):縱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強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
【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況下,每間隔1~1.2米設一道(也可只在牆頂設置一道)】。
◆ 端柱:在剪力牆中,如果在牆的盡端厚度加寬、添加縱筋、加設箍筋,即為端柱(03G101—1 P47)(三種)
三)計算:
1.牆身:
(一)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 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測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15d)。
b 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 LaE;
內測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15d)。
牆身水平鋼筋構造圖
c 水平筋根數(每排)=(層高-扣減值)/間距+1(註: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 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測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或直錨)。
b 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 LaE;
內測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或直錨)。
以上相關詳細資料和附圖詳見(03G101-1) P47
★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筋時,其中間排水平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鋼筋的錨固構造。
4) 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彎折15d 。

5)水平鋼筋的根數:
n=(層高-扣減值)/布筋間距+1(首層以上)
n=(層高-扣減值)/布筋間距+1+基礎內的水平布筋(首層,基礎內布筋間距≤500且不少於兩排水平布筋與拉筋)

牆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構造節點圖

(二)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豎向鋼筋的長度L=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豎向鋼筋長度L=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豎向鋼筋的長度L=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laE或la,詳03G101-1 P48)
4)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鋼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彎折15d;
5)牆身豎向鋼筋根數
n=牆凈長/布筋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三)牆身拉筋:
1)長度L=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2×(11.9+2)d】;
2)根數n=(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AL、LL中的拉筋根數)。
說明:
○1牆凈面積: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連梁和門洞口後的面積, 即(牆總面積-門洞口總面積-暗柱、端柱面積-暗梁、連梁面積);
○2拉筋布置面積: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2.牆柱:
(一)縱筋: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伸入上層之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柱、中柱和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縱筋錨固長度也與框架柱相同。(其餘規定詳見03G101—1 P48)
(二)箍筋按設計要求。
3.牆梁:
(一)連梁:
1)受力主筋:
頂層、中間層: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度+max{2×laE,≥2×600}
2)箍筋:
頂層連梁:縱筋長度范圍內均布置箍筋
n=[(laE-0.1)÷0.15+1]×2+[(洞口寬-0.05×2) ÷間距+1]
中間層連梁:洞口范圍內布置箍筋
n=(洞口寬-0.05×2) ÷間距+1
(圖示詳見03G101—1 P51)
注意:頂層連梁和中間層連梁的箍筋布置范圍不一樣。
3) 拉筋(詳見03G101—1 P51注)
(二)暗梁:
1)主筋長度L=間梁凈長+錨固;
2)箍筋布置到暗柱邊50mm;
3)拉筋間距為箍筋的2倍。

Ⅲ 鋼筋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鋼筋的比重計算公式就是:X*X*0.00617(X為鋼筋直徑)。

按照數學方法計算體積,再乘以密度。「半徑的平方」用「直徑的平方除以4」表示,除直徑外,都用數字直接計算,得到1米的重量是【0.00617千克/(毫米的平方)】乘以直徑的平方,就可以了。

Ⅳ 廣聯達里鋼筋算量獨立基礎插筋同柱縱筋,怎麼設置怎麼畫

在廣聯達軟體中進行鋼筋算量時,對於獨立基礎插筋及同柱縱筋的設置和繪制,可參照以下步驟進行:
1. 首先,確保已正確識別和導入建築的基礎圖紙。
2. 在新建或編輯樓層時,需要准確設置基礎層的高度。基礎層層高的確定依據是否有地下室而有所不同。如有地下室,則從地下室底板標高到基礎底墊層標高;若無地下室,則從0.00到基礎底墊層標高。
3. 對於基礎的柱子,建議從上層中復制下來,並將標高、高度保留為默認值。這樣可以確保柱子的高度與基礎層高度相協調。
4. 在基礎層中,對柱子和牆體進行繪制或識別。軟體將自動考慮計算插筋和錨固區內的縱筋。若柱子底標高設置為基礎頂標高,則鋼筋只會插入筏板底;若設置為基礎底標高,則鋼筋會插入集水坑底部,從而影響縱筋長度的計算。
5. 在繪制基礎梁和柱子鋼筋時,注意基礎大面的標高應設置為-0.85m,這有助於自動計算鋼筋長度並確保混凝土相互扣減正確。
6. 若存在多個基礎標高,建議以最大基礎高度為基礎層標高,以便於進行土方計算和鋼筋工程量的准確統計。
7. 在整個設置和繪制過程中,要不斷檢查和校核圖紙、樓層表和構件列表,確保所有標高和數據的准確性。
通過遵循上述步驟,可以在廣聯達軟體中有效地設置和繪制獨立基礎插筋及同柱縱筋,確保鋼筋算量的准確性和工程量計算的合理性。

閱讀全文

與鋼筋算量集水坑鋼筋怎麼沒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銹鋼管返修怎麼充氬 瀏覽:59
鋼板焊接後怎麼去應力 瀏覽:748
螺紋鋼盤條多少錢一隻 瀏覽:279
激光焊接不漏焊怎麼辦 瀏覽:385
為什麼不銹鋼飯盒上粘的飯 瀏覽:83
632不銹鋼棒什麼狀態 瀏覽:853
彈簧選用的是什麼鋼材 瀏覽:485
鋼材型號用什麼表示方法 瀏覽:891
興化戴南賣不銹鋼的都在哪裡 瀏覽:99
碳鋼60與70區別是什麼 瀏覽:50
模具設計拔塊角度如何確定 瀏覽:879
無縫管40壁厚偏差是多少 瀏覽:397
哪裡的不銹鋼做的最有名 瀏覽:877
模具蝕字用的是什麼 瀏覽:659
3MM厚的方管沖孔間隙配合多少絲 瀏覽:226
彩鋼板牆壁怎麼拆 瀏覽:390
市政護欄網多少錢一米 瀏覽:303
五金手冊鋼管怎麼計算器 瀏覽:363
國標焊管要求單焊縫 瀏覽:429
怎麼把鋼筋做成螺栓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