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梁鋼筋要求
1. 梁腰筋設置要求規范
不是梁高決定的,在梁腹大於480時才需設置構造腰筋,也就是梁腹有效段大於等於450,設置間距不大於200的腰筋,詳細的08G101-11中有明確的圖文解釋。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中有關規定: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的截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中有關規定: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即飄轉腰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的截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建築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腰筋分二種:一種為抗扭筋,在圖紙上以N開頭,一種為構造配筋,以G開頭。
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查得此數據。當梁高達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范查得。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按規范或圖集受力鋼筋要求設置,構造配筋的錨固長度按15d要求設置。(11G101-1 P28)
腰筋在梁的兩側對稱配置,且有受扭縱向鋼筋不再重復配置縱向構造鋼筋。(11G101-1 P87)
當梁高超過700mm時,為防止由於溫度變形及砼收縮等的原因在梁中部產生豎向裂縫,在梁的兩側沿高度每隔300~400mm,應設置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構造鋼筋。
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樑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2010 P122)
註: 1、當為梁側面構造鋼筋時,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
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 或L lE (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11G101-1 P87)。
梁側布置腰筋,16G101圖集的90頁說明1有明確規定的,梁的凈高大於等於450時設置。
2. 懸梁腰筋設置要求
6米樑上面8根25鑼紋鋼,底下12根25鑼紋鋼,《雙層上4,下8》中部2根22腰筋羅紋剛,與9米梁交叉處,2根羅紋25元寶筋。9米梁同上。
一般六米的樑上砌24牆,下面需要32鋼筋3跟,上面22鋼筋兩根,腰筋兩根。
高度不小於520mm,底部主筋不少於4根,混凝土強度按C30來使用,具體應根據梁的受力情況來配置。
3. 梁的腰筋大小設置規范
大於500的梁高要設置腰筋。梁在結構中屬於主要的受力構件,所以大於500的梁高要設置腰筋,腰筋又分為抗扭腰筋和構造腰筋,如果圖紙沒有設置腰筋,我們必須按規范的規定綁紮上腰筋,這樣就保證了梁的鋼筋質量要求,確保結構的安全與穩定。
4. 基礎梁腰筋設置規范要求
依據:G101系列圖集施工常見問題答疑圖解
需要在在梁腹大於480時需設置構造腰筋,等價於梁腹有效段大於等於450,設置間距不大於200的腰筋。
腰筋:建築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5. 主梁腰筋規范
挑梁是上部受拉,2b18+2b22為上部,通長筋應該和主梁一樣的2b18下部是2b12,N是腰筋,抗扭的,因為是邊梁
6. 腰梁鋼筋設置規范要求
層高超過四米時加設腰梁(即圈樑)。
牆長大於5m時,牆頂與梁宜有拉結;牆長超過8m或層高2倍時,宜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牆高超過4m時,牆體半高宜設置與柱連接且沿牆全長貫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圈樑是為防止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等對房屋的不利影響,一般應在牆體中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樑或鋼筋磚圈樑,以增強磚石結構房屋的整體剛度。圈樑道數的設置應根據房屋的結構和構造情況確定。
鋼筋混凝土圈樑的寬度一般應與牆厚相同,當牆厚大於一磚時,圈樑不宜小於2/3牆厚,鋼筋混凝土圈樑的高度應等於砌體每皮磚厚度的倍數。鋼筋磚圈樑應採用不低於50號的砂漿砌築,圈樑高度一般為4~6皮磚,分上下兩層設置。
7. 梁高度多少應設置腰筋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中有關規定: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即飄轉腰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的截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 建築結構中的一種鋼筋構造。腰筋又稱「腹筋」,他的得名是因為他的位置一般位於梁兩側中間部位而得來的,是梁中部構造鋼筋,主要是因為有的梁太高,需要在箍筋中部加條連接筋 (梁側的縱向構造鋼筋實際中又稱為腰筋)。 腰筋分二種:一種為抗扭筋,在圖紙上以N開頭,一種為構造配筋,以G開頭。 梁的抗扭 它在設計上屬構造配筋,即力學上不用設計計算具體力的大小,按國家設計規范的構造要求查得此數據。當梁高達到一定要求時,就得加設腰筋,按多少、加多大規格按構造要求規范查得。抗扭腰筋的錨固長度按規范或圖集受力鋼筋要求設置,構造配筋的錨固長度按15d要求設置。(11G101-1 P28) 腰筋在梁的兩側對稱配置,且有受扭縱向鋼筋不再重復配置縱向構造鋼筋。(11G101-1 P87) 當梁高超過700mm時,為防止由於溫度變形及砼收縮等的原因在梁中部產生豎向裂縫,在梁的兩側沿高度每隔300~400mm,應設置一根直徑不小於10mm的縱向構造鋼筋。 當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樑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且其間距不宜大於200mm。(2010<砼規范>P122) 註: 1、當為梁側面構造鋼筋時,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 2、當為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時,其搭接長度為Ll 或L lE (抗震);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11G101-1 P87)。
8. 梁腰筋規格設置要求
梁要筋的綁扎規范是16g101-1鋼筋平法圖集,梁腰筋是工程人員在行業的叫法,其實梁腰筋是梁側面的構造或抗扭鋼筋。綁扎間距是根據梁箍筋的間距確定的,比如梁箍筋間距是100,那麼腰筋的綁扎間距就是200,如果梁箍筋的間距是200,那麼梁腰筋的綁扎間距就是400。
9. 梁構造腰筋設置規范要求
梁的腹板高(就是梁截面高減去板厚)小於450mm時,就可以不必用側筋(腰筋)。沒有腰筋的梁就沒有拉鉤筋。梁的拉鉤筋是不參與結構計算配置的,是構造需要配置的,所以就叫構造鋼筋,簡稱『構造筋』。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2.13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於450mm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每側縱向構造鋼筋(不包括樑上、下部受力鋼筋及架立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截面面積不應小於腹板截面面積(bhw)的0.1%,但當梁寬較大時可以適當放鬆。
❷ 10米跨度主梁鋼筋配筋圖
具體如圖:
可參照,寬300*高850 上部支座處縱筋三排從上至下依次:2根直徑18/4根直徑25/4根直徑25,腰筋6根直徑14,底部鋼筋三排從上至下依次:4根直徑22 4根直徑25 4根直徑25。箍筋採用二級鋼直徑14間距150,製作加密區為跨度的1/4。
主梁需考慮抗震,次梁不需考慮抗震。反映在梁的剛度、延性、強度上的要求不同。 主梁承擔次梁,一般情況下,主梁高度大於或等於次梁高度,主梁支於柱或牆上,次梁支於主樑上。有時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2)梁高多少可以布置三排鋼筋擴展閱讀:
設立架立鋼筋的目的是讓它和箍筋及縱向受力鋼筋組成鋼筋骨架,就像簡支梁的上部縱筋,計算是不需要的,但如果不設架立筋,就無法綁紮成鋼筋骨架,所以架立筋是構造鋼筋。受壓鋼筋也可兼做架立筋。
腰筋是為了控制梁側面的收縮裂縫而設置的鋼筋,一般是在梁的截面高度比較大時,梁側面容易出現收縮裂縫,所以設置腰筋,它也是不需要計算的,所以也是構造鋼筋。
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發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兩側各0.5~0.6倍梁高范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
❸ 梁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放3根麵筋和3根底筋,什麼情況下才能放2根
只要鋼筋放抄得下去就可以襲。
具體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20010-2010)第9.2.1 條
梁的縱向受力鋼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圍內的鋼筋不應少於2根。
2 、梁高不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10mm;梁高小於300mm時,鋼筋直徑不應小於8mm。
3 、樑上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30mm和1.5d;梁下部鋼筋水平方向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當下部鋼筋多於2層時,2層以上鋼筋水平方向的中距應比下面2層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層鋼筋之間的凈間距不應小於25mm和d,d為鋼筋的最大直徑。
❹ 大家好,我想請問一下,兩層樓房,第一層有一個五米的懸空梁,放上下三根18的鋼筋這樣可以嗎
五米的懸空梁來意思是梁源上沒有板是嗎?還是指該梁是懸挑梁,即一端有柱,另一端沒有柱。如果是懸挑梁,那5米的懸挑確實太大了,3根18的鋼筋不能滿足。如果只是樑上無樓板,那3根18是基本可以的,當然還需要根據梁高來判斷。
❺ 兩層樓的地腳梁高600,放16的鋼筋上3下3可以嗎
二層樓磚混結構的自建住宅,若採用有梁式條形基礎的,一般基礎梁的主筋一般配6根16也可滿足房子的結構穩定性了(梁相宜的高度為350-450);若基礎梁高度做到600,則梁主筋要與之相配的話,則梁主筋應在10根16、6根20、8根18、8根20、10根18、10根20這六種配置內選擇,具體根據梁寬度、混凝土強度選擇。
❻ 懸挑梁的高度取多少為宜
懸挑梁截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6~1/8,當懸挑長度大於1500時(建築單位除特別說明外為),需加彎起鋼筋。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會不滿足要求,所以在後面還得根據實際情況慢慢調整。
屋面板挑檐轉角處應配置承受負彎矩的放射狀構造鋼筋,其間距沿l/2(l為挑檐長度)處應不大於200mm,鋼筋的錨固長度一般取la>l,鋼筋的直徑與懸臂板支座處受力鋼筋相同且不小於 6mm。
當挑檐寬度l≤500mm時,構造鋼筋可用3根,錨固長度la>500mm;當500mm<l≤800mm時,構造鋼筋可用5根,錨固長度la≥800mm。
註:當埋入牆內的長度較大且梁相對於砌體的剛度較小時,梁發生明顯的撓曲變形,將這種挑梁稱為彈性挑梁,如陽台挑梁、外廊挑梁等;當埋入牆內的長度較短,埋入牆內的梁相對於砌體剛度較大,撓曲變形很小,主要發生剛體轉動變形,將這種挑梁稱為剛性挑梁。嵌入磚牆內的懸臂雨篷梁屬於剛性挑梁。
(6)梁高多少可以布置三排鋼筋擴展閱讀:
懸挑梁的構造:
1、梁頂面的縱向受力筋應按計算確定,而且不少於兩根。鋼筋沿梁角配置,其伸入支座的長度應滿足錨固要求,其餘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且滿足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為45°;
梁截面高h≥800mm時,可彎起60°;梁截面高較小時,可彎起30°;為了避免彎起鋼筋在彎轉處因其合力將混凝土壓碎,鋼筋在彎轉處應有一定的圓弧形,圓弧半徑一般不小於彎起鋼筋直徑的10倍。
2、彎起鋼筋應根據施工對鋼筋骨架的穩定和結構計算確定,當懸臂長度大於1.5m時,無論計算是否需要,均要設置一排(從根部算起)彎起鋼筋。若懸臂端有集中力作用時,宜設置多排彎起鋼筋。
3、梁底部架立筋應不少於兩根,其直徑不小於1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