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結構中的放射筋起什麼作用
一、建築結構中的放射筋的作用:避免混凝土開裂。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個角處,呈放射狀布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設置在挑檐板轉角、外牆陽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處,這類地方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造成混凝土開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二、放射筋及構件屬性
一般用於建築的結構板的陽角部位,因此稱陽角放射筋,即用於抗裂用的鋼筋。
構件屬性:
1.構件屬性列表中其它箍筋定義時支持可用變數表達式。
2.井坑屬性列表中新增配筋設置。
3.矩形截面暗柱屬性列表中增加箍筋設置。
4.承台計算設置中新增一項設置:筏板筋遇承台時計算設置。
5.新增定義梁腰筋表功能:用於整體布置梁腰筋。
6.獨基屬性列表中橫向筋與縱向筋均支持輸入不同直徑格式,用加號"+"分隔。
7.砼柱/暗柱屬性列表中增加節點域箍筋和基礎插筋內的箍筋輸入。
8.三樁承台中兩種配筋類型(軸對稱三樁承台類型1和直角邊三樁承台配筋類型1)增加端部彎折設置。
9.剪力牆的設置項「端部L形外側水平筋的節點選擇」中節點二支持可用變數表達式設置。
三、構件類型
1.實體集水井:基礎中增加實體集水井類型。
2.柱帽:柱中增加柱帽類型。
3.地框梁:梁中增加地框梁類型。
4.基礎連梁:梁中增加基礎連梁類型。
5.放射筋:板筋中增加放射筋類型。
6.筏板放射筋:筏板筋中增加筏板放射筋類型。
7.零星構件:包括外牆節點、欄板、壓頂、挑檐、排水溝及後澆帶類型。
8.線構件:其它中增加線構件類型。
四、構件布置
1.板筋中增加陽角放射筋功能:用於布置懸挑板懸挑陽角放射筋。
2.筏板筋中增加陽角放射筋功能:用於布置筏板端部外伸處陽角放射筋。
3.繪制板筋區域增加撐筋設置項。
『貳』 樓板鋼筋的放置規定有哪些
樓板鋼筋的放置:
施工 照工程結施圖上的標注,按10G101-1圖集有關規則放置;
設計 經承載能力專計算並復核屬撓度及抗裂後,按照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9.1節各款規定布置。
內容較多,無法一一寫出。
願意解答具體問題。
『叄』 板面鋼筋有哪些
一、受力筋:主要用來承受拉力。懸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構件的受力鋼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二、分布鋼筋:它主要用來使作用在板面荷載能均勻地傳遞給受力鋼筋;抵抗四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在垂直於板跨方向所產生的拉應力。
三、構造鋼筋:為了避免板受力後,在支座上部出現裂縫,通常是在這些部們上部配置受拉鋼筋,這種鋼筋稱為負筋。
配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均小於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當配筋率較低時,其對收縮徐變的影響較小,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來對待;當配筋率較高時,其對收縮徐變的減小作用需進行具體的試驗研究。
(3)柱帽附加鋼筋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板面鋼筋綁扎規范以及要求。
一、 將基礎墊層清掃干凈,用石筆和墨斗在上面彈放鋼筋位置線。
二、 按鋼筋位置線布放基礎鋼筋。
三、綁扎鋼筋。四周兩行鋼筋交叉點應每點綁扎牢。
四、大底板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上層鋼筋網下面應設置鋼筋撐腳或混凝土撐腳,以保證鋼筋位置正確,鋼筋撐腳下應墊在下征鋼筋網上。
五、鋼筋的彎鉤應朝上,不要倒向一邊;雙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彎鉤應朝下。
六、獨立基礎、為雙向彎曲,其底面短向的鋼筋應放在長向鋼筋的上面。
七、現澆柱與基礎連用的插筋,其箍筋應比柱的箍筋小一個柱筋直徑,以便連接。箍筋的位置一定要綁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軸線偏移。
八、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於700mm。
『肆』 現澆板分布筋搭接長度多少
現澆樓板鋼筋和鋼筋間距分析如下:
(1)板中受力鋼筋的常用直徑:板厚h<100mm時為6~8mmm;h=100~150mm時為8~12mm;h>150mm時為12~16mm;採用現澆板時受力鋼筋不應小於6mm,預制板時不應小於4mm。
(2)板中受力鋼筋的間距,一般不小於70mm,當板厚h≤150mm時間距不宜大於200mm,當h>150mm時不宜大於於1.5h或250mm。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牆邊或梁邊50mm開始配置。
(4)柱帽附加鋼筋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1、板樓板:(1)單向板,板的長邊和短邊均大於2,板內應力沿短邊方向加強布置,板長邊板向面板施加荷載(2)雙向板:板的長邊和短邊的比例不超過2,沿著雙向傳輸負載,短邊方向的內力較大,內力很小,長邊方向平行於短邊通過推動鋼鐵和放置在以下
(3)板板的厚度一般不超過120毫米,經濟跨度在3000毫米(4)適用於跨度小的房間,如走廊、廁所和廚房。
2、肋樓板:在樓板上設梁,有主梁和次梁。主梁沿房間布置,次梁與主梁一般垂直相交。板材放置在次樑上,次梁放置在主樑上,主梁放置在牆體或立柱上。
3、(1)縱梁和梁同時承受從板上傳遞下來的荷載;(2)板厚一般為6~10m,井格邊長70~80mm,一般在2.5m以內;(3)常用於跨度約10米、長短邊比小於1.5的公共建築的門廳和大廳。
4、無梁樓板:柱網一般布置為正方形或矩形,柱間距6m左右,更經濟。為了減小板的跨度,改善板的受力狀況,加強柱對板的支撐作用,一般在柱的頂部設置柱帽或支撐板。由於板材跨度較大,板材厚度不應小於120mm,一般為160~200mm。適用於商店、倉庫、展廳等活載量大的建築。
5、壓板復合樓板:壓板對現澆混凝土起永久模板作用;同時,板上的肋材可與混凝土協同工作,簡化了施工程序,加快了施工速度。並具有剛性大、整體性好的優點;同時,電力或通訊管線可敷設在受壓鋼板肋之間的空間內,適用於高層多層民用建築和需要大空間的大跨度工業廠房。
『伍』 5米*6米鋼筋混凝土現澆樓板,主筋和附筋的直徑及混凝土厚度是多少
根據《混凝土製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
第9.1.2條:現澆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規定:
板的跨厚比:鋼筋混凝土單向板不大於30,雙向板不大於40;無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於35,無梁支承的無柱帽板不大於30。預應力板可適當增加;當板的荷載、跨度較大時宜適當減小。
可取板厚5000/35≈140mm。
混凝土等級取C25,鋼筋等級HRB400,板面附加恆載取1.5kN/m²,活荷載取2.0kN/m²,四周按固端計算結果如下:
故板底筋配C8@200,支座負筋配C10@200即可。
『陸』 筏板鋼筋通長筋遇變截面上平下不平怎麼設置
您的指示已清楚。以下是根據您提供的參考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修改潤色後的結果:
1. 針對筏板基礎遇到下柱墩時,筏板鋼筋的放置問題,應按照無梁板的柱帽配筋方式進行。筏板底筋必須是貫通的。
2. 在基礎中,若暗梁的尺寸與筏板尺寸一致,可以按照鋼筋上下平齊的方法施工,以確保混凝土保護層的一致性和梁斷面的受力合理性。在綁扎鋼筋時,應先鋪筏板下面的鋼筋,然後綁梁鋼筋,最後鋪筏板上面的鋼筋。
3. 筏板基礎底板鋼筋是否貫通承台,需根據設計要求來確定。如果設計要求貫通,則鋼筋需貫通;如果設計未作要求,則應按照11G101-3圖集的要求進行施工,確保鋼筋有足夠的錨固長度。
4. 對於筏板基礎中的三層底筋和麵筋的布置問題,需要具體的施工圖要求來指導布置。
5. 筏板基礎陽角放射筋應放置在底筋的上面。
6. 筏板基礎的鋼筋間距不應小於150mm,建議在200~300mm之間,受力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在筏板厚度超過2m時,應在板厚方向每隔不超過1m設置與板面平行的構造鋼筋網片,其直徑不宜小於12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
7. 對於梁板式筏基,牆柱的縱向鋼筋應貫通基礎梁並插入筏板中,且應從樑上皮起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
8. 筏板基礎底板鋼筋的布置,一般情況下是長向筋在上、短向筋在下。
9. 地下室承台側壁是否需要配鋼筋網片以使承台底筋與筏板連成一個整體,需根據具體設計來確定。雙向板的下層鋼筋不受特別限制,而單向板則受力筋在下,附筋在上。上層鋼筋的布置與下層相反,需要注意保護層厚度、鋼筋搭接及端部鋼筋的錨固。
10. 筏板附加筋的布置,包括上下兩排,具體布置應根據圖紙和實際施工需求來定義和重復布置。
11. 「上網下排附加筋」指的是在筏板中的附加鋼筋,其作用主要是抗彎矩,通常在筏板最大彎矩處設置以加強結構強度。
12. 筏板底部貫通筋在支座處可以搭接,但應盡量減少搭接以節省材料。確需在支座處搭接時,應保證有足夠的搭接長度,並優先考慮焊接方式,確保基礎鋼筋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