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kpm怎麼畫梁的鋼筋配筋圖
1、打開pkpm的主頁,點擊困早上方的自然層配筋包絡這個圖標。
2. 10米跨度主梁鋼筋配筋圖
具體如圖:
可參照,寬300*高850 上部支座處縱筋三排從上至下依次:2根直徑18/4根直徑25/4根直徑25,腰筋6根直徑14,底部鋼筋三排從上至下依次:4根直徑22 4根直徑25 4根直徑25。箍筋採用二級鋼直徑14間距150,製作加密區為跨度的1/4。
主梁需考慮抗震,次梁不需考慮抗震。反映在梁的剛度、延性、強度上的要求不同。 主梁承擔次梁,一般情況下,主梁高度大於或等於次梁高度,主梁支於柱或牆上,次梁支於主樑上。有時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2)梁的配筋圖鋼筋截面圖怎麼畫擴展閱讀:
設立架立鋼筋的目的是讓它和箍筋及縱向受力鋼筋組成鋼筋骨架,就像簡支梁的上部縱筋,計算是不需要的,但如果不設架立筋,就無法綁紮成鋼筋骨架,所以架立筋是構造鋼筋。受壓鋼筋也可兼做架立筋。
腰筋是為了控制梁側面的收縮裂縫而設置的鋼筋,一般是在梁的截面高度比較大時,梁側面容易出現收縮裂縫,所以設置腰筋,它也是不需要計算的,所以也是構造鋼筋。
在次梁與主梁相交處,次梁頂部在負彎矩作用下發生裂縫,集中荷載只能通過次梁的受壓區傳至主梁的腹部。這種效應約在集中荷載作用點兩側各0.5~0.6倍梁高范圍內,可引起主拉破壞斜裂縫。
3. 鋼筋識圖技巧
這是我之前看的一個文檔 講的挺好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梁的配筋圖畫法
梁平面整體配筋圖是在各結構層梁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平面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
1、平面注寫方式
採用集中注寫與原位注寫相結合的方式標註:
1.集中標注如下圖表達了在 軸線上樑的情況,引出線部分為集中標注。
KL2(2A)300×650:為2號框架梁,有兩跨,一端有懸挑、梁斷面300×650;
φ8-100/200 (2)2φ25:為此梁箍筋是φ8間距200,加密區間距100,2φ25表示在樑上部貫通直徑為25mm的鋼筋2根;
(-0.100)表示梁頂相對於樓層標高24.950低0.100m。
2.原位注寫表達梁的特殊數值。將樑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寫在樑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於一排時,用斜線「/」將各排縱筋自上而下分開。
在 軸與①~②軸之間梁下部中間段6φ25 2/4為該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縱筋為2φ25,下一排縱筋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在①軸處樑上部注寫的2φ25+2φ22 ,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縱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當梁支座兩邊的上部縱筋相同時,可僅在一邊標注配筋值,另一邊省略不注,如②軸樑上端所示。
3.當集中注寫的數值中某一項(或幾項)數值不適用於某跨或某懸挑部分時,則按其不同數值原位注寫在該跨或該懸挑部分處,施工時,按原位標注的數值優先選用。如③軸右側懸挑梁部分,下部標注φ8-100,表示懸挑部分的箍筋通長都為φ8間距100的兩肢箍。
梁支座上部縱筋的長度根據梁的不同編號類型,按標准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2. 截面注寫方式
是將斷面號直接畫在平面梁配筋圖上,斷面詳圖畫在本圖或其它圖上。截面注寫方式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與平面注寫方式結合使用,如在梁密集區,採用截面注寫方式可使圖面清晰。
下圖為平面注寫和截面注寫結合使用的圖例。圖中吊筋直接畫在平面圖中的主樑上,用引線註明總配筋值,如L3中吊筋2φ18。
二、四、柱平法施工圖
柱平法施工圖是在柱的結構平面布置圖上,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的柱配筋圖;施工人員依據平法施工圖及相應的標准構造詳圖進行施工,故稱柱平法施工圖。
首先,按一定比例繪制柱的平面布置圖,分別按照不同結構層(標准層),將全部柱、剪力牆繪制在該圖上,並按規定註明各結構層的標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
然後,根據設計計算結果,採用列表注寫方式或截面注寫方式表達柱的截面及配筋。
這里主要介紹截面注寫方式,即在柱平面布置圖上,分別在不同編號的柱中各選一截面,在其原位上以一定比例放大繪制柱截面配筋圖,注寫柱編號、截面尺寸b×h、角筋或全部縱筋、箍筋的級別、直徑及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間距。同時,在柱截面配筋圖上尚應標注柱截面與軸線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