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鐵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建設了一批大型的鋼鐵企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對鋼鐵企業的產能效益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其次是國家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市場對鋼鐵的需求量保持高位,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鋼鐵行業的發展。
⑵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有哪些內涵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3459b9f7373429f.html 顯示,經濟學上,有效供給包括產品的品種品質與產品的成本價格,所有的有效供給都會歸結為其中一種或兩種的綜合。因此,鋼鐵企業應該找准自己的市場定位,研究客戶的真實需求,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增加產品的含金量,同時,控制好成本與價格。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可以預見的是,供給側改革伴隨著弱勢企業的退出,會使鋼鐵企業生產的高端產品更適應市場,更有針對性,基礎產品則將主要通過降低成本來擴大市場份額,其間的價格差距會被拉得更大。屆時,市場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再是供需矛盾,而是企業創新能否滿足市場對企業創新的需要的矛盾。 不難看出,鋼鐵企業改善有效供給可以從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品質入手,包括使有效供給精準送達用戶手中所需要的服務體系建設,以最終達到需求重構的效果;也可以從管理創新、降低產品成本入手,構建與目標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價格和成本體系,從而化無效需求為有效需求。 不過,為了長期發展,我國的供給側改革將更強調技術創新,並立足於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後的減稅主要有兩個重點,一是年營業額3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稅費全部減免,該政策執行到2017年底,以後可能還會延長;二是要把有限的財政資源盡可能多地支持高科技企業的創新活動。
⑶ 供給側改革對鋼鐵業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國鋼鐵行業正值重要的轉型期,而供給側改革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內一次重要轉變,對相容關產業政策、政府職能轉變、過剩產能退出等都將產生深遠 影響。主要表現在:僵屍企業「僵而不死」的狀況可能被打破,落後產能的退出從政策到地方政府的執行都會有更強的動力,但是需求端難以出現量上的好轉,鋼鐵 需求總量的下滑將成為常態。可以說供給側改革是中央政府下的一盤大棋,環保、財稅政策、進出口政策、地方政府改革等都是這盤棋局上的棋子,今後的關鍵就看 能否下好這盤棋了。
⑷ 寶山鋼鐵如何改制
五年之內,不銹鋼即原來一剛搬遷;十年之內,上鋼五廠搬遷;15年之內,寶鋼股份搬遷
⑸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是怎麼回事
鋼鐵業在這一次供給側改革中要做的是,化解過剩產能,拆除僵屍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滿足高端用戶需求,限制低端產品供給,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是鋼鐵行業真正與國家需求和世界經濟發展需要無縫對接。
⑹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有哪些內涵
對於我國鋼鐵工業產能過剩的形成原因,產業界及學界都進行過大回量的分析,從經濟層面來說低答端產品重復建設以及低集中度是直接原因,但涉及如此大范圍的供需錯配,根本原因是凱恩斯主義需求側管理的缺陷所引起。從理論特徵上來看,需求側管理主張的是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2008年後我國的宏觀調控採取的是較為激進的刺激措施,其中透露出的是薩繆爾森的「逆周期」調控思想,由於投資的領域絕大多數是基礎設施,而釋放的大量資金令房地產投資出現了一波小高峰,鋼鐵產業得益於資金的流入和需求預期的增加同樣出現了投產高峰。
⑺ 深化供給側改革,鋼鐵怎麼做中國冶金報
這次兩會期間該報紙對於鋼鐵行業在供給側改革的途徑進行了多次報到,對於鋼鐵行業人大代表進行了多次專訪。下面是對太鋼李曉波代表的專訪,可以窺視行業的想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改善供給側結構是主攻方向。那麼,鋼鐵行業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供給側結構,提高競爭力?」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曉波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專訪時,就此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化解過剩產能 著力解決結構性問題
「黨和政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很大,力度也很大,效果非常顯著。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只要堅持不懈地推進化解過剩產能工作,鋼鐵行業既大又強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李曉波表示。
「鋼鐵行業的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既有最好的鋼廠,也有落後的鋼廠;另一方面,中國鋼鐵盡管產能嚴重過剩,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品種不能滿足需求,需要進口。」李曉波指出。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曉波認為要做好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要把過剩產能堅決淘汰掉。同時,要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在產能過剩行業不得再新增產能。「這是一個紅線,必須要堅守住。」他說。第二件事是堅決淘汰落後企業、「僵屍企業」,給優質企業騰出空間。
「脫虛向實」去杠桿 促使企業輕裝上陣
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積極穩妥去杠桿。
李曉波代表認為,多年以來,鋼鐵企業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期,這個時期企業大都是靠自身積累或者舉債發展的。現在,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盈利能力不強,杠桿率普遍較高。
鋼鐵企業如何去杠桿?李曉波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並提出要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這些措施對於鋼鐵企業減稅降負將有很大幫助。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報告特別提到,金融機構要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防止脫實向虛。作為企業自身,要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盤活存量資產,多渠道融資,降低資金成本,降低企業負債率,提高盈利水平。」李曉波強調。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特別提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都要舍小利顧大義,使企業輕裝上陣,創造條件形成我國競爭新優勢。
關於用能成本,李曉波以電力成本為例指出,現在,我國發電企業發電機組利用效率低,電價還比較高。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先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有效緩解棄水、棄風、棄光狀況。因此,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站在新能源發展的高度,科學配置能源資源,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談到物流成本,李曉波認為,鐵路運輸仍然是最經濟、最安全、最環保的運輸方式之一。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一方面,鐵路部門要增加供給能力,保障運力,提升運能,滿足客戶需求。如果車皮總是很緊張,反過來增加公路運輸,結果是不可避免帶來超載超重、污染環境等問題,既不安全環保,也不經濟。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強化內部管理,提高凈載重,珍惜和用好鐵路資源。
「降低用能、物流等成本,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李曉波指出。
創新驅動 補好轉型升級短板
在補短板方面,李曉波認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短板,但是企業共同的「短中之短」還是創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這一闡述抓住了關鍵和要害。」他說。
如何補上創新不足這個短板?李曉波認為,創新的著力點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要下功夫滿足現有消費需求,現在,許多鋼廠在品種、質量、成本、服務等很多方面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用鋼行業和下遊客戶的需求;二是要積極引領消費需求,要靠科技創新,把產學研用有效地協同起來,形成完整的創新鏈,為用鋼行業和下遊客戶設計和製造性價比最佳的材料,不斷推動鋼鐵材料的革命,推動消費升級。
「盡管我們有很多好的企業,我們是世界第一大產鋼國,但還不能說我們已經是鋼鐵強國,我們離鋼鐵強國還有一段距離,尤其體現在品種和質量上。」李曉波說。
中國鋼鐵業大部分品種產能嚴重過剩,多數品種不掙錢甚至虧損,而一些小眾品種的技術含量、利潤都很高。李曉波認為,鋼鐵行業結構優化升級,就是要讓同質化產品、常規產品的比例逐步降低,讓特色品種、優勢品種、高端品種的佔比不斷提高。
「要干別人干不好的、幹不了的,這才是創新的動力源泉。」李曉波強調。
「在數量時代,我們有點錢就去擴大規模。現在,我們要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加大投入。這些年來,太鋼在創新手段、創新平台和人才隊伍建設上捨得花錢,持續加大投入,推動了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顯著提升。我們將繼續做下去。」李曉波介紹說。2016年,太鋼成功研發圓珠筆筆尖鋼正是厚積薄發的結果:這些年來,太鋼發展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不盲目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大,而是堅定不移地走精品路線,走把企業做強的路線。
「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這是政府工作報告發出的時代強音。太鋼現在的鋼鐵生產規模是1000萬噸,在中國這樣一個產鋼大國,從量上看顯然微不足道。但是,太鋼的1000萬噸鋼如果是國家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那就非常有意義、有價值。」說到此,李曉波顯得信心滿滿。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中國冶金報
⑻ 如何認識當前鋼鐵行業嚴峻的形勢
鋼鐵行業的「寒冬」還未真正到來,目前只是進入「深秋」而已。鋼鐵企業要適應市場、擺脫困境,必須從加快改革和創新上下功夫,不斷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從傳統製造業向服務製造業轉型。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也是鋼鐵行業最大的紅利。對於鋼鐵企業來說,深化改革,就是要讓企業的發展戰略、管控體系、組織架構、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等真正適應市場,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鋼鐵企業還要不斷通過深化企業人事、用工、分配製度改革,加大競爭性選人、用人的力度,建立、健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選聘、考核、獎懲和退出機制,充分激發企業和員工的活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企業競爭力。鋼鐵企業全部改革與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實實在在地把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並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增強每個員工的責任意識,發揮主人翁作用。
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是我國鋼鐵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根本所在。在信息時代,我國鋼鐵企業在商業模式上要順應時代的要求。既要圍繞市場和用戶的需求推進產品技術創新,又要通過工藝技術、裝備技術等組合性創新,不斷挖掘全流程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效益提高的潛力,才能為企業帶來穩定的效益。在盈利模式、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強調抓住「微笑曲線」兩端的環節,努力突破,實現鋼鐵行業從傳統製造業向服務型製造業轉變,更加註重研發設計,注重為用戶提供各種解決方案和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定製服務。
⑼ 供給側改革對鋼鐵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和作
供給側改革對復於鋼鐵行業來制講就是化解落後產能,提高產品質量,生產適銷對路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保持鋼鐵行業的運行平穩健康有序持續向好。目前來看,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鋼鐵企業利潤大增,產品質量持續提高,新材料新應用新結構層出不窮,地條鋼等危害社會安全的生產能力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民營鋼鐵企業無需擴張得到抑制,小鋼鐵廠隨意污染環境的狀況有所改觀,隨意壓扎工人工資有所節制。
⑽ 供給側改革對鋼鐵業究竟有什麼意義
促進提高產品質量,削減鋼鐵產量,提高鋼鐵企業的競爭力。目前,我國鋼鐵內12.6億噸產容能,8.5億噸消耗量,1.4億噸極限出口量,過剩產能2.7億噸過剩產能。中國鋼鐵行業長時期的高利潤強烈刺激了過度的,快速的產能擴張,就連農民,軋棉花的,賣香油的,做鋼結構的,做鋼鐵貿易的,村長鎮長都投資煉鋼,收破爛的都是鋼鐵廠董事長,造成鋼鐵產能幾十年的旋風式增長,達到了12億噸之巨,鋼鐵行業這種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是導致價格下滑,競爭白熱化效益低下的原因,無序擴張不制止,落後產能不淘汰,鋼鐵工業就沒有回暖的跡象,即使一時復甦,也會被立即死灰復燃的小鋼鐵抵消,最終受害的還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國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審批手續的,近二十年建設的鋼鐵廠一律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