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4年鋼材跌價原因
2014年鋼材跌價的抄原因有:
第一,產能過剩。中國的鋼產量已經達到8億噸以上,但用量僅7億噸稍多。而且競爭激烈。
第二,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減慢,用鋼量增速也相應減緩。因為鋼鐵是固定資產投資的組成部分。如建高鐵,高速公路,建工廠等,都要用到鋼鐵。
第三,房地產業發展速度降低,用鋼量增速減小。房地產,也是鋼鐵使用的一個重要場所,房地產的低迷,也導致了鋼材價格的下跌。
⑵ 產能過剩只是買方市場,中國鋼鐵應該到22億噸,水泥應該60億噸才正常
沒有這么多訂單,庫存滿了以後,資金佔用了,買不起原燃材料,就自然停產了,這就是市場調節。國家將採取十大舉措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確保完成今年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的目標。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近日在杭州召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現場經驗交流會。會議強調,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准、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在建項目一定要落實好產能等量、減量置換承諾。徹底退出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過剩產能,堅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或電爐等落後產能,將地條鋼全部清出市場。將「僵屍企業」作為產能退出重點,加快推動僵屍企業整體退出。確保妥善安置職工、防範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發揮好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金。
國家發改委明確,下一階段,一是因地制宜採取推動城市鋼廠轉型、引導退出鋼鐵生產領域、實施減量搬遷等多種形式實現科學發展。二是加快推進高速鐵路、核電、汽車、船舶與海洋工程等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三是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提升鋼鐵企業研發、生產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四是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形成一批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一批具有區域市場主導能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一批專用產品優勢明顯、自我發展能力強的專業化龍頭企業集團。
⑶ 2016年粗鋼產量降低1億到1.5億噸,對鋼鐵行業價格有何影響
中鋼網鋼鐵數據研究院顯示:目前,全球尤其是中國仍處於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回後量化寬松答帶來的「超級循環周期」的尾聲,鋼鐵、鐵礦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產能仍在持續釋放。從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來看,新一輪的下跌從2011年開始,2015年出現加速下跌態勢,原油和鐵礦石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必然對經濟構成新的下行壓力,在中國進入供應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短期仍難見好轉。在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產量和消費紛紛達到峰值,而需求下滑嚴重,供求關系難以好轉、成本支撐減弱的情況下,預計2016年鋼材價格將再創新低。上海螺紋鋼全年均價同比下降9-14%達到1830-1935元/噸左右,上海熱軋全年均價同比下降10%-15%到1880-1980元/噸左右。
⑷ 中國歷年鋼鐵產量
據從1896年到年的半個多世紀的統計,全中國累計的鋼產量只有760萬噸(包括機械廠的鋼產量在內)。其中達到最高年產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萬噸,而且絕大部分產量還分布在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發展概況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1949年全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國鋼產量為135萬噸,1983年達到4002萬噸,增長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遞增速度為11.6%。1949~1983年,中國累計產鋼5.47億噸,生鐵5.75億噸,鋼材3.87億噸。
產地分布 鋼鐵工業的地區分布發生了可喜變化。舊中國的鋼鐵工業由於被日本帝國主義壟斷,主要集中在東北一隅,如1943年東北的鋼產量就佔全國鋼產量的94.5%,分布極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未計台灣省)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高達85.8%。
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達70%。但經過30多年建設,布局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已降到57.3%,東北地區鋼產量佔全國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4)一億噸鋼鐵多少錢擴展閱讀: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主要原料。70年代後期,全世界鐵礦石總儲量約為3500億噸,其中富礦儲量約為1500億噸(以上均不包括中國的儲量)。蘇聯鐵礦石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維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這五國鐵礦石儲量之和佔世界總儲量的90%左右。蘇聯70年代各年的鐵礦石產量為1.95~2.46億噸,占同期世界年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強,是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國。
澳大利亞、巴西、美國、中國、加拿大的鐵礦石產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鐵礦石資源豐富是發展鋼鐵工業的重要條件。全世界平均的礦鐵比總的趨勢是下降的,20世紀50年代末高於2.00,60年代末降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⑸ 鋼鐵工業的產量
煉鐵和煉鋼的大工業生產分別於17世紀20年代和19世紀70年代最先在英國發展起來,以後在聯邦德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等國陸續得到發展。1875年全世界生鐵產量為1400萬噸,鋼產量190萬噸。1875~1913年,西歐各國和美國等的工業化需要大量的鋼鐵,又相繼大力發展了轉爐和平爐,因此,生鐵產量和鋼產量都迅速增長,1913年分別達8000萬噸和7650萬噸。1914~1950年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破壞和多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鋼鐵生產發展緩慢。1950年生鐵產量和鋼產量分別只增長到1.30億噸和1.89億噸。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氧氣頂吹轉爐煉鋼和連續鑄鋼技術的發展,帶鋼熱連軋機和冷連軋機的發展,使鋼鐵生產能力大為提高,各國恢復和發展經濟又需要大量的鋼鐵,於是鋼鐵生產又以較快的速度發展。1974年生鐵產量增至5.05億噸,而鋼產量更高達7.10億噸。隨後因1973年開始的石油調價和世界性的經濟蕭條,鋼鐵生產發展轉慢,甚至有些年份反而下降了。到1979年世界生鐵和鋼的產量才創造了新的紀錄,分別達5.29億噸和7.47億噸。但是,以後幾年又下降了。總的來看,鋼鐵工業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1919年美國鋼產量佔世界鋼總產量的比重高達59.2%。從50年代中期起,日本、蘇聯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鋼鐵工業發展較快,在世界范圍內鋼鐵生產集中在某一國家的程度大為削弱了。20世紀70年代後幾年,最大產鋼國蘇聯鋼產量佔世界鋼總產量的比重為20%左右。發展中國家鋼總產量增長比發達國家快,因此,雖然佔世界鋼總產量的比重還很小,但所佔比重不斷增大1982年全世界產鐵的國家和地區已增至50個左右,產鋼的國家和地區增至100個左右。年產鋼量曾達到500萬噸以上的共有24個。其中年產鋼曾達 1億噸以上的有蘇聯、美國和日本;2000~6000萬噸的有中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英國和法國;1000~2000萬噸的有波蘭、加拿大、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西班牙、比利時、印度和南朝鮮。
英國的鋼產量在1885年以前、生鐵產量在1889年以前的長時期內,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國的鋼產量和生鐵產量分別於1886和1890年躍居世界第一位,並保持了八十多年之久。蘇聯生鐵產量從1970年起居世界首位,鋼產量1971年首次超過美國,1974年以後一直居世界第一。1980年日本鋼產量占第二位,以下依次為美國、聯邦德國、中國、義大利、法國、英國。在主要產鋼國中,日本鋼產量增長速度最快。日本年產鋼量從2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只用了13年,蘇聯花了18年,而美國經歷了48年。在相應期間內,鋼產量年平均增長率,日本高達13.8%,蘇聯為8.6%,而美國僅為3.4%。近十幾年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鋼鐵工業發展最快的是南朝鮮,其鋼產量1970年僅為48萬噸,1980年即達860萬噸,十年間平均每年遞增33.4%其次是巴西,1980年鋼產量達1534萬噸,1971~1980年期間年平均增長率為11%。
⑹ 16年下半年 為什麼煤炭 鋼鐵漲價
這是國家削減過剩產來能源帶來的供需平衡變化的結果,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⑺ 鋼鐵廠怎樣寫保證書
鋼鐵廠承諾在一來定的時間內拆除源也就是保證支持國家化解落後產能政策,這樣的保證書是受到擁護的。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⑻ 工信部強力要求壓縮粗鋼產量,這有什麼深意
當前,在全球經濟復甦和我國經濟好轉的共振下,我國粗鋼產量再創新高,需求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引發業界對新一輪鋼鐵產能過剩的擔憂。圍繞碳高峰和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製造工程,堅決減少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逐年下降。在31個製造業類別中,鋼鐵業的碳排放量最大。在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鋼鐵工業將面臨不可避免的挑戰,必須從現在開始付諸行動。
去年,中國鋼鐵產量的高增長完全是由需求推動的。目前,鋼鐵產需相匹配,鋼鐵工業對國民經濟復甦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同時,去年鋼鐵消費的增長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消費強度出現了異常,這主要是國家為應對經濟下行而採取的刺激政策所致。因此,要保持理性,不要對不正常的生產和消費過於樂觀,按需組織生產。在中國鋼材消費量近20年來首次下降,鋼材價格跌至近20年來最低水平後,防止鋼鐵產能過剩的壓力在中國由來已久。目前,隨著國民經濟鋼材需求強度的持續下降,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產能過剩。何文波指出,雖然我國鋼材需求旺盛,但供給強於需求、生產強於消費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堅決防範產能過剩風險,嚴格控制鋼鐵產能增長。目前,我國鋼鐵產能與增長需求基本匹配,但產能過剩風險正在積聚,需要高度重視和嚴格控制。
⑼ (19分)材料一 近幾年,我國鋼鐵產能過剩日趨嚴峻。據中鋼協預估,2013年我國粗鋼產量可達10.2億噸,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