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美的貿易問題和糾紛能得到緩解或者解決嗎
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大,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有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爭論問題,有美國對中國輸美三類紡織品設限的問題等困擾中美關系發展。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加大預示著中美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敏感時期。 最近一段時期,中美之間接連發生貿易摩擦,有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爭論問題,有美國對中國輸美三類紡織品設限的問題,也有美國對中國出口彩電、傢具等的反傾銷問題,涉及面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各方關注程度之高,都為近年所罕見,預示著中美經貿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敏感時期。如何看待這種情況,如何把握局勢、履險如夷,是對我們應對國際貿易爭端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協調國內發展和國際事務智慧的考驗。 對於中美雙方來說,已經形成共識的是,中美經貿關系對雙方來說都至關重要。美國是中國數一數二的貿易夥伴,是第一大出口市場,年出口額1000億美元左右;中國也是美國前幾位的貿易夥伴,是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美國還是中國主要的外商投資來源國之一,1999年以來每年對華投資40多億美元。但多少年中,中美經貿關系一直是非不斷,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貿易糾紛發生的頻率和規模都迅速上升,幾次甚至走到了貿易戰的邊緣。就在這樣不算穩定或者乾脆是險象環生的貿易環境中,中美經貿往來卻是愈益緊密,從貿易額的大幅增長和貿易結構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出來。 我們可以美國對中國輸美紡織品設限一事為例來加以分析,或許有助於我們認識問題的實質。 從技術層面看,美國有關做法難以立得住腳。以美國人的行事方式,自然不會一點根據沒有,這次的根據就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以及中美簽署的協議中關於紡織品的特殊保障措施。但略加推敲,就會發現有強詞奪理之嫌,所謂「擾亂市場」、「美國國內廠家產量下降」等,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尤其是不能證明美國國內生產廠家的產量下降與中國產品的進口有必然聯系。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是,即使沒有中國產品進口,美國國內的紡織品生產廠家的競爭力也不會因此提高,它依然競爭不過墨西哥、泰國的產品。美國自己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鋼鐵保護了那麼多年,照樣陷入困境,很多美國人指出,正是長期的保護才使得這個行業沒有競爭力。而從比較優勢的角度來說,在紡織品這樣一個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以美國的工資水平,是不可能具有競爭力的,靠保護是不會使一個行業起死回生的。顯而易見的結果是,美國的消費者將為紡織品設限「埋單」,而紡織品生產企業照樣衰亡。 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和最明顯的事實。一向鼓吹自由貿易而且務實的美國人當然不會視而不見。可為什麼還要這么做呢?由此也就得出了另外一個結論:這類事情(不僅僅是此次的紡織品)的發生是必然的、正常的。其中有美方的原因,也有中方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從美方來說,挽救一個夕陽產業中的幾個夕陽企業雖然是直接目的,但絕不是主要目的。美國國內不是說是來自於中國的進口導致了美國270萬人的失業嗎?美國不可能禁止所有中國產品來解決就業,但絕不能無所作為,象徵性的動作是必須做的,增加了幾百個就業機會也可以證明有關工會、協會、政府以及布希總統是認真對待的,是採取了措施的,是有成效的。這是美國的生存之道,也是美國的政治。看看從里根、布希、柯林頓到小布希競選時和當選後對華政策的差異就很清楚。再回想歷次的中美貿易摩擦,分析一下前因後果,也不難得出相同的結論。何況,還有更深層次的國家戰略方面的原因,美國的幾屆總統在談到必須保持對華接觸時都明確闡述過。 並且,即使僅從經濟利益角度說,美國人也不只希望在這個發生摩擦的領域里得點好處,更希望獲得其他的好處,比如擴大自己優勢產品的出口,比如為自己的投資多爭取些機會。這是貿易戰的通理,像美國這樣的國家,運用起來自然更加純熟而且有效。所以,雖然中國采購團剛購買了60多億美元的美國貨,也許還要繼續去采購,但似乎還滿足不了美國人的胃口:還有上千億美元的逆差呢(按美國方面統計數據,2002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是1000多億美元,2003年預計達到1300億美元;我國海關統計2002年我國對美貿易順差是427.2億美元)。人民幣升不升值,人民幣匯率浮不浮動?中國的銀行、電信等等能不能快點向美國企業開放?AT&T、花旗排隊都排得「不耐煩」了。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不是該加把力呢?微軟、好萊塢以至那些製造業公司可一直在「叫苦」啊!所有這些問題,不管是經濟的還是體制的,都不是中國短期能夠解決的,更不是幾個采購團所能彌補的,紡織品之類的貿易摩擦頻繁發生毫不奇怪——以為我們剛買了那麼多美國貨美國人還不領情,那是我們自己幼稚。 從中國來說,也不能說不存在問題。在微觀層面上,我們的企業經營戰略有欠缺,協會難起作用,讓人抓了把柄或者不能避免問題的發生,比如一窩蜂搶市場、短期內市場佔有率急劇提高而又沒有有效措施分散貿易風險,中國對美國彩電出口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在宏觀層面上,我們的外貿戰略也值得反思,至今還實際上奉行出口導向戰略,鼓勵出口而限制進口,貿易順差過大,必然會導致與主要貿易夥伴的經常性沖突。另外在體制上以及一些具體政策操作上,都存在一些問題,不但不能隨時釋放貿易沖突壓力,反而使矛盾累積甚至激化,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市場秩序混亂等。 總而言之,中美貿易爭端不僅僅是兩國的經濟貿易問題,還涉及兩國的政治問題、體制問題,處理起來難度相對要大得多。但有幾點結論應該是清楚的:中美兩國之間發生的貿易爭端是不可避免的,今後還會長期存在,但不會從根本上破壞中美經貿關系(如爆發大規模的、毀滅性的貿易戰),因為中美經貿關系的良性發展有利於兩國的國家利益,這一點從兩國領導人到企業和民眾都有廣泛而深刻的認識;中美兩國政府應加強溝通、磋商和信息交流,在國際規則、雙邊協議和共同利益基礎上協商解決有關貿易爭端,表現出更多的誠意和寬容,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事實,是國際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符合國際資源配置的根本規律,起碼今後十年內都不可能扭轉,兩國政府只能順應而不是否定更不能違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需要在今後的改革開放中,調整國家的投資和貿易戰略,加快國內商品市場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改革政府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加強透明度,規范競爭秩序,減少貿易摩擦的制度性因素。
『貳』 貿易沖突對美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哪些行業
中美貿易沖突對美國的影響,將主要集中在下述行業:飛機,汽車,木材,農產品(其中對汽車和飛機行業的就業影響很大。)
『叄』 中美貿易戰影響哪些行業
信息技術產業,這塊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美國主要多徵收的關稅就是高新行業。
還有回機答械行業,美國此次加征關稅的最主要的還有機械產品,這樣的打擊是非常大的,這可能致使很多機械廠直接無法出口,從而直接導致倒閉。
還有鋼鐵行業,鋼鐵行業算是機械行業的源頭了,基本上機械產品都是鋼鐵進行製造的,近幾年,鋼鐵行業本身就不景氣,這樣一搞,可以說讓鋼鐵行業更加難以發展。
化工行業,此處美國對我國出口的化工產品也進行了打壓,不過力度相對來說,比鋼鐵行業要小一些,但這樣的打擊也會致使很多化工企業直接無法出口。
紙製品行業,紙製品是日用品,此次也得到了美國的特別關照,也進行多徵收關稅,雖然力度不是很強,但也會致使很多紙製品企業不得不選擇暫時向美國出口減少一定的數量。
服裝行業,我國每年都會向美國出口很多服裝,此次中美貿易戰爭中,服裝行業受到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
如果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肆』 中美之間貿易的主要障礙是什麼
中美之間貿易的主要障礙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設限,即高技術產品等不許對中國出口,以致中美貿易失衡,美方以此為借口,不斷製造貿易摩擦和糾紛,從而嚴重影響中美貿易的健康發展。
『伍』 中美經貿磋商涉及哪些方面的問題
5月3日,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 率領的美方代表團抵達中國專。4日下午,備受關注屬的中美經貿磋商落下帷幕。
屠新泉分析認為:「美國政府一向喜歡用這種方式,通過各種渠道釋放很強硬的信號,來向其它國家施加壓力。美方提出的要求有些是非常不合邏輯、不合理的,中國政府不可能同意。我們只會在一個合理、對等的條件下開展磋商。如果美方這些無理要求我們都能接受的話,美國也就不需要發起301調查了,它完全可以在一些雙邊磋商中提出這些要求,讓中國接受。所以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來源:央廣網
『陸』 中美關系引發的貿易問題
「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純屬經濟原因,跟政治無關。」10月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量繼7月份小幅回升之後,8月份再次回落,當月減持數量達到88億美元,減持數量創7年多來新高。投資美國債不劃算「美國10年期國債的利率大約是4.6%,而英美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大致是4.75%到5%,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本金和利息回籠更便捷,也不會引起關注和猜想。」謝國忠說。在美國國債的前三大持有國當中,日本和中國在8月份都有減持,日本的減持數量更大,達到了248億美元。而第三大持有國英國則選擇增持,8月份當月的增持數量為334億美元。經過8月份的變動之後,目前,日本、中國和英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分別是5856億美元、4002億美元和2440億美元。中東國家亦有增持,但是在他看來,中東國家增持美國國債可能會受到較小的損失,起碼獲得較低的收益。「但是,它們通過石油漲價獲得更高的收益,可以說是『堤內損失堤外補』;但是我們中國跟它們玩不起,我們還要進口大量的石油。不能兩頭吃虧。」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已達到了1.43萬億美元,其中購買美國國債4000億美元,佔比為28%,謝國忠認為,美國次貸危機令美元匯率連連走低,再加上美聯儲減息50個基點的影響,美元資產漸漸不受歡迎,今年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已下跌了7%。美聯儲已經進入減息周期,但是,美國通貨膨脹率在走高。謝國忠說,美國名義上的通脹率是2%,但他估計實際通脹率在3.5%-3.6%。中國減持美國國債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並且日本拋售的更多。建言中投投資方向盡管8月份中國拋售美國國債近90億美元,但是在謝國忠看來,減持的幅度太小,應該更大規模地減持美國國債,直到美國有關當局提高國債利率。最好完全拋出美國債券。否則,美聯儲會犧牲持有國債者的利益來拯救面臨倒閉的美國房產擁有者。他估算,美國通脹率明年會上升到4%,此後還會更高。為了給日益增加的外匯儲備找到更好的投資渠道,9月底中國成立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注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予以購買,注入中投公司。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全資子公司整體並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對外以境外金融組合產品為主開展多元投資,實現外匯資產保值增值。對內則代表國家履行國有金融機構出資人的職能,進行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實現國有金融資產的保值增值。隨著中投公司在海外投資經驗的積累,更多減持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是肯定的。8月減持美國國債跟中投公司成立有直接關系,原來對外投資的機構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屬於央行直管,主要是保持中國外匯保值,安全第一,亦不需要公開損益。但是,中投公司成立後,該公司是按《公司法》組建的有限責任公司,盈利變成主要任務,安全性是一個參考因素,更何況公司損益是需要披露的。短線上把資金投放到紐約和倫敦的銀行間拆借市場;中線投資黃金,或者收購生產黃金的公司;長線上可以在美國買農田,他說,美國的農田甚至比中國的更便宜,收益率在8%左右。2.在奧巴馬不斷希望人民幣升值,抱怨人民幣兌換美元利率太低,中國本來按照本來的路線人民幣升值是順理成章的,但因為奧巴馬的阻撓,反而會運用政治手段使人民幣保持在一定的穩定率上。而美國的專家認為人民幣幣值被低估讓中國獲取巨額貿易順差,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促成中國與其貿易夥伴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而這點是不值得推敲的。3。貿易摩擦不會導致戰爭,這不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中國現狀並不適合戰爭、
『柒』 加入WTO後第一案-中美鋼鐵貿易糾紛案
中美鋼鐵貿易摩擦成因及我國政府應對路徑選擇摘 要:近來,中美鋼鐵貿易摩擦頻繁,版其主要權原因首先是國內鋼鐵產能擴張過快,促使中國對美出口量大幅增長,其次是由於國內鋼材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所帶來的利益驅動。政府應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包括鋼鐵出口法律法規的建設,鋼鐵出口的中長期規劃,政府應對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貿易摩擦應急預案的建立等。
『捌』 目前阻礙中美兩國貿易發展的主要問題有那些給我找四個就行
目前阻礙中美雙邊經貿關系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一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重性。一方面,美國要同我國保持交往和擴大合作;另一方面,看到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又想通過對我國施加壓力來達到牽制或「遏制」我國的目的。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重性是造成雙邊經貿關系出現動盪和波折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美國限制進口我國紡織品。美國對我國出口一些紡織品實行配額限制,還制定新的紡織品原產地規定,規定紡織品原產地是指產品主要增值國家或進行主要縫制工序的國家,這樣,我國進行來料加工的服裝要擠佔一部分服裝配額,從而造成我國服裝輸美配額更加緊張。
三是美國對我國產品濫用反傾銷使我國有關輸美產品處於不公平的競爭地位。
四是知識產權問題。中美之間雖已簽訂保護知識產權的雙邊協議,但美方不能履行其中的義務,如提供援助和培訓等,還無視我國在保護知識產權上所做的種種努力,一再指責我國不履行協議。在知識產權問題上的矛盾,還將繼續影響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
五是中美之間在貿易統計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也影響到兩國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
六是在中美貿易關系中,美國巨額對華貿易逆差已成為兩國的一個矛盾。因此,研究中美經貿關系發展的關鍵就是要消除誤解、理順關系,促進雙邊貿易的積極穩定和健康發展。
哥們兒,夠全面的吧??
『玖』 中美貿易戰有哪些影響
中美貿易戰有以下三點影響:
1、從企業層面看:經貿摩擦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有沖擊,可能帶來成本增加、訂單下降等問題,企業面臨減產歇業、調整重組的挑戰。電子通信、電氣機械、木材加工、化學產品等行業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不過,同時要看到,一方面美國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將逐步向著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傳導,最終結果會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貨商以及美國采購者分擔。
2、從國內消費看: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影響可控。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老百姓的影響並不大。比如大豆,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佔比已經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美國大豆在我國只能用來榨油,表現在豆油價格上可能會上升。
3、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經貿摩擦的影響固然存在,但也並非主因。股市波動主要是受心理等因素影響,匯市波動主要是受美元走強和外部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有些影響是來自周期行為。更何況,當前股市匯市波動的幅度,與過去幾年相比並沒有更明顯的變化。因此,重要的任務仍是穩定預期。
總的來看,目前經貿摩擦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沖擊,可以用「有影響,可控制,需應對」來概括。在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上,自誇自大也好,自怨自艾也罷,盲目自信也好,一味恐懼也罷,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發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最終克服這個前進路上遇到的困難。
(9)中美鋼鐵沖突涉及哪些貿易問題擴展閱讀:
中美貿易戰打的原因如下:
1、打不打的主動權不在我方。美方主動挑起爭端,步步緊逼,極限施壓和訛詐,言而無信,反復無常,蠻橫無理。打不打貿易戰,顯然不以中國意志為轉移。面對直奔而來的制裁大棒,中國只有兩條選擇:要麼屈服於美國的霸凌,從此忍辱負重;要麼進行反抗,樹立應有的大國形象,讓對方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
2、就貿易戰的性質而言不能不打。本次貿易戰不同以往,不局限於貿易,甚至不限於高科技產業領域,而是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略博弈。我國歷來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貧窮落後時不妥協,現在發展起來了,更沒有理由妥協。
3、就特朗普這樣一個商人性格的人而言不能不打。特朗普在其自傳《做生意的藝術》中,談到做生意的四個階段: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二是大肆宣傳;三是決策反復搖擺,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他寫道:「一個遠高於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復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條件讓對手急於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特朗普顯然把中美經貿談判看成是一筆「大生意」。
4、美國的文化性格是欺弱服強。美國歷來欺軟怕硬,「揀軟柿子捏」是美國的歷來做法,「不撞南牆不回頭」是美國的習慣性思維。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中美貿易戰:挑戰和機遇
人民網-中美貿易戰會給我們帶來多大影響?
『拾』 當前中美貿易戰主要涉及到哪些商品
美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在「232條款」項下對多個經濟體原產的鋼鐵及鋁產品分別加征25%、10%關稅,涉及自華進口約3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