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近幾天鋼鐵為什麼暴漲
鐵礦復石談判過程中,中國想獲得制更低的價格已經無法變成現實。這種境況勢必導致鋼鐵企業的繼續全面虧損,小企業的破產或被大企業收購似乎不可避免。
這種困難的境地會形成一股政府無法左右的市場力量,促使中國鋼鐵行業的變革,最終走向比較合理的地步。
所以,我個人認為,長線是可以做得的,但是短線有一定得風險,因為最近建築很火也很泡沫!!!
⑵ 為什麼鋼鐵股票一直跌但價格一直漲
產能過剩說的是:鋼鐵,煤炭,低端製造業,現貨價格一直都是跌跌不休。
股票目前只是超跌反彈,大趨勢還是跌勢未改。
⑶ 鋼鐵為什麼漲價
因為鋼鐵現在少了,鐵礦石談判,三大礦商的要價已經從年初的上漲40%提高到上專漲90%,目前屬鐵礦石現貨價已創歷史新高,成本推動鋼材價格上漲,盡管如此,一季度鐵礦石的進口依然在增加,可見需求的旺盛,三月以後有逐漸進入傳統的銷售旺季,目前鋼鐵的價格以穩步走高為主。到第三季度末,銷售旺季過了,價格才會逐漸回落。不夠到了冬季就會在次漲價
⑷ 只是中國鋼鐵漲跌的主要原因
鋼鐵又熱:間歇發作終於理性回歸:
鋼鐵漲跌辨思錄
新華網上海7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李榮)中國鋼鐵業自從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那次從暴熱到暴跌的突變後,似乎元氣始終沒有恢復。也是從那之後,鋼鐵業似乎就進入一個怪圈:以長時期低迷為背景,一有「風吹草動」,鋼價就會短期暴漲,然後就進入新一輪低迷。這樣的鋼價漲跌起伏,呈間歇性發作,近七八年裡有好幾次。
最新的這一次「鋼價風波」是這個循環的又一次間歇性發作,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出現的第一次「鋼價漲跌起伏」,其成因以及價格逐漸理性回歸發人深思。
辨思之一:在WTO規則下的貿易政策,成為一種新的市場調控力量。
在2001年下半年,中國鋼價在持續低迷後進入「谷底」,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大量進口鋼材低價沖擊中國市場,對國內鋼鐵企業造成了相應的損害。為此,中國有關政府部門應國內相關企業的申請,及時對部分進口冷軋板卷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去年第一季度,美國決定對進口鋼材徵收特別關稅,挑起了全球的一場鋼鐵貿易戰。在WTO規則之下,中國為保護國內產業及企業的利益,與其它一些產鋼大國一樣,也實施了臨時及最終保障措施。國內鋼價開始恢復性回升。
華東鋼材市場信息分析部主任陶永根說,此次鋼價回升很快就進入過度上漲階段。多種因素共同推高鋼價,最後鋼價溢出理性上升范圍。
業界人士認為,此次國家貿易政策的靈活實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因家電業鋼鐵原料供應及成本上升問題,國家及時將與家電業相關的部分鋼材品種從保障措施中排除;因電工鋼供應緊張,國家又擴大了保障措施中的電工鋼配額數量;對部分進口冷軋板卷的反傾銷調查結果公布,傾銷行為存在,但鑒於市場特殊情況,暫緩實行反傾銷措施。凡此種種,都對此輪「鋼價波動」的理性回歸起到應有作用。緩解了確實存在的市場供需矛盾,減少了市場上投機炒作可資利用的「題材」,也降低了鋼鐵企業對政府保護的依賴度和「急功近利」的預期。
辨思之二:鋼材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總量控制不搞「一刀切」。
自從1996年我國鋼產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以來,我國已經連續6年處於這個「世界第一」的地位,去年年產鋼已達到1.8億噸,鋼材產量達1.9億噸。我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鋼材需求國,每年鋼材需求量近2億噸左右。我國還是世界第一鋼材進口國,每年從國際市場進口各類鋼材近2500萬噸。
這「三個第一」放在一起,就看出了問題。在國內產鋼量與需求量大致相當的情況下,尚且還能容得下這么大的一個鋼材進口空間,一方面說明我國鋼材市場總體供大於求的格局是客觀存在的;同時我國鋼材供求格局中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問題,即有些品種過剩,有些品種緊缺。
這個結構性問題由來已久,但近年來這一問題進一步突顯出來,原因是:我國經濟結構在加快調整,結構升級步伐在加快;全球製造業產能不斷向中國轉移,家電、汽車等產業的規模在迅速擴大,這就使我國鋼材需求結構的升級提速了,鋼材市場需求細分程度在加強。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僅我國汽車用板的需求增量就大約在50萬噸左右。這些就是我國鋼材市場在總體供大於求的格局下結構性的需求空間。
在此次「鋼價波動」中,家電、機電、造船、汽車等領域的供求矛盾最為突出。據上海市電機行業協會的估算,在冷軋電工鋼價格處於頂點時,上海30家主要電機企業就因電工鋼漲價一項而擴大成本支出近7000萬元。
現在的問題是,總體的供大於求與局部的供不應求並存,在目前尚不規范的市場環境下,很容易引發鋼材的「普漲」現象,並導致市場投機行為。由此,我們考慮對策的時候,絕不能再搞「一刀切」。控制總量,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下發指標、撒胡椒面似地落實到所有大中型企業頭上。在盤活存量的同時,下決心在鋼材需求增長領域加大增量投資力度,有效地引導鋼材市場價格走勢出現分化,有高有低,不再出現「普漲」、「普跌」的市場格局。
辨思之三:市場是我國鋼鐵業調整的最終力量,現有積極因素應重視引導。
與以往多次投機性鋼材漲價不同,此輪鋼市回暖引動了素來與鋼鐵業保持一定距離的外資和民間資本向鋼鐵業的投資。
與以前主要靠鋼材出口佔有我國市場的做法有所不同,近來像新日鐵、浦項等跨國鋼鐵企業正在下決心以投資方式進入中國市場。新日鐵與法國阿塞勒聯手,正與寶鋼股份公司談判,謀求合資建立大規模的汽車板生產線。一些具備很強經營能力,包括已經上市實現了社會化的中高端民間資本,也選擇了鋼鐵業作為新的投資方向。今年3月12日,上海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復星高科技集團公司與其上市公司復星實業及另一家復星旗下的公司聯合投資16.5億元,與江蘇南鋼集團簽署合資經營合同,成立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復星三家佔60%股權,南鋼集團以其持有的占上市公司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70%以上的國有股作為出資投入。這意味著南鋼股份的第一大股東由南鋼集團轉為由復星控股的南鋼聯合。
據寶鋼股份公司總經理艾寶俊分析,外資和民間資本投資國內鋼鐵業將會是一個較為長期的趨勢,而非一般的短期現象。外資進入,不失為鋼鐵業購並重組、結構升級的一股外在有生力量。而民間資本目前的作用主要是在我國中低端鋼鐵業之中,通過市場購並手段逐步使部分國有資產從中退出,形成投資多元化格局,民間資本再逐步積累行業經驗,向中高端領域發展。
但艾寶俊同時提醒說,從外資方面來說,其根本目的是主導中國市場,在合資合作中「沒有防備是不行的」。從民間資本來說,主要問題是減少投資盲目性,避免過度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中國鋼鐵業出現新一輪投資熱潮
新華網上海7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崇大海 李榮)近來國內的鋼鐵企業又掀起新一輪的投資熱潮,除了重點大中型企業「十五」期間在建的項目外,許多中小型鋼鐵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都看好中國鋼鐵市場的前景,紛紛上馬新的項目。
據記者在調查中的粗略統計,如果上述項目能按期投產,到2005年底,中國的粗鋼產能將達到2.7億噸左右,而到2010年時將超過3.3億噸。
記者最近對國內產能最大的40家鋼鐵企業的發展規劃進行了粗略的統計,發現這些公司2005年時生鐵、粗鋼及鋼材的預計總產能將分別達到1.77億噸、1.84億噸及1.84億噸,比2002年底分別提高42%、29%和34%。
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中往往是規模越小的產能擴張幅度越大。例如,2002年的「十大鋼」今後3年的粗鋼產能擴大幅度只有約24%,而排名11至20名的企業的擴大幅度是68%左右,排名21至30及31至40的企業的擴大幅度分別是43%和75%。
據悉,擴張的規模往往與企業的地理位置、財務狀況等因素有關。例如首鋼與寶鋼就因為靠近繁華都市而限制了它們的發展。包鋼與攀鋼則因為地處內地,受原料供應及運輸距離等因素的制約。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由於盈利能力較差,加上企業負擔較重,也沒有太大的動作。
同時,許多企業由於現有場地有限等原因,往往選擇在異地另建新廠。例如首鋼在關閉在北京的部分產能的同時,在河北遷安新建一座鋼廠生產熱軋板。鞍鋼在福建新建軋鋼廠。青鋼、廣鋼和萊鋼都計劃新建產能大約500萬噸的鋼廠。這些新的鋼廠往往建在沿海地或沿江地區,以充分利用運輸上的便利。
最引人注目的是寶鋼。據寶鋼集團最新公布的戰略規劃,其2005年的階段性目標是銷售總收入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爭取進入世界500強;至2010年銷售總收入進一步增至1500億元人民幣,在世界鋼鐵業中競爭力進入前3名,成為有自主知識專權和強大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並直接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公眾化公司。目前寶鋼集團的年產鋼接近2000萬噸。寶鋼董事長謝企華承認,同國際同行相比,目前寶鋼尚屬中等規模企業。如按其戰略規劃進行推算,其產鋼規模將達到3000萬至4000萬噸。寶鋼除了計劃在上海和江浙一帶新建項目外,還在考慮進行海外投資,目前正在同巴西淡水河谷鐵礦公司(CVRD)商談合資建鋼廠,謝企華透露目前尚處可行性研究階段。
⑸ 請問各位大神,最近原材料上漲,到底漲成一個什麼概念比如說鋼鐵上
鋼鐵復產品的銷售以噸為制單位,單件的尺寸和重量根據用戶的要求和鋼鐵廠生產設備的能力來決定。任何鋼鐵企業也沒有以單件的價格來銷售鋼材的,例如螺紋鋼多少錢一根、高速線材多少錢一捆,鋼板多少錢一塊,鋼卷多少錢一圈等等。
⑹ 鋼鐵漲價的原因
日本把所有同行都拋開,第一個同意淡水河谷的65%的漲價.慣例以往,基本鎖定了全球價格專.
07年強盛的出口屬態勢成就了08年的高價格.
但我個人堅信中國政府宏觀手段的干預.自身的改革和日漸增強的國際影響力必定會贏得未來的資源形勢.
困難是短時期的.
⑺ 我想知道最近鋼材價格為什麼一直在漲!影響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位前輩指導一下,謝謝!
最近鋼材價格一直漲有點反常態,主要有這么幾個原因:
1、2010年下半年的節內能減排影響的容鋼材產量減少在這段時間具體在市場上體現出來;
2、原材料成本在第一季度大幅度上漲,不得不漲價
3、寶鋼等主流鋼企剛剛發布的二月鋼材價格政策連續上漲,助推鋼材價格上漲,
4、臨近年底,有實力的企業囤貨來年待漲,市場炒作
.....還有一些其他原因
【了解鋼材價格走勢,買賣鋼材,上中國鋼鐵現貨網 http://www..com/s?wd=%D6%D0%B9%FA%B8%D6%CC%FA%CF%D6%BB%F5%CD%F8&tn=sogouie_dg】
⑻ 鋼鐵為什麼漲價
削減過剩的產能,使得鋼鐵市場的供需平衡達到一個新的價格狀態是必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產能」,主要是壓縮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根據國務院的安排,鋼鐵行業將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的基礎上,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煤炭行業的去產能目標則是,從2016年開始,用3到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產能的目標清晰、邊界比較清楚,應該是首先有效率推進並完成的任務,這樣才好推動其他挑戰更大的工作。不過,在現實之中,去產能開始面臨現實的挑戰,在去產能壓力大的重點區域,開始出現了抵觸甚至是「反彈」情緒。
今年5月,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壓減1726萬噸鋼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軍令狀,此後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用3-5年時間,全省退出煤礦123處、退出產能5103萬噸。不過,部分河北鋼企表示,當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產能時,外省企業卻到河北購買已經拆除的二手裝備。有鋼企負責人和基層幹部表示,過去三年來,在國家要求去產能之際,東部某省的鋼鐵產能反而增加了1500萬噸。部分鋼企和基層地方對去產能產生了抵觸情緒,稱「鋼鐵去產能是國家意志,不應當只由河北承擔」,「其他有鋼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場利益,卻不承擔去產能責任,要真正做到全國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對去產能的地區性公平提出質疑,部分鋼企還對環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滿。據媒體援引河北國有鋼廠負責人稱,現在合規企業生產一噸鋼的環保成本約為150-200元人民幣,但環保執行較差的企業成本則為40-50元/噸,甚至沒有成本。一旦國家相關檢查和標准執行有所疏漏,沒有管住執行較差的企業,對於合規鋼廠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補償資金到位也有問題,很多去產能對象是民企,由於民企很少給職工上保險,而職工沒有保險就不能得到補償,又形成了國企和民企之間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強力推動「去產能」之下,相信類似的「反彈」現象並不多見,而且在行政調控之下,也不會影響「去產能」的大局。但是,政策執行中的現實問題卻不能忽視,否則會留下很多後患。在我們看來,當前「去產能」亟須處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產能重點區域與非重點區域的矛盾,區域之間可以有目標差異,但絕不能允許出現其他省份到河北買舊設備的現象!也不能允許這邊去產能、那邊卻在擴產能的現象。二是環保執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環保硬約束,還要有廣度,點和面都要覆蓋,不能有大的遺漏。三是去產能補償中,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顧行政方式「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後的現實需求。
對於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問題,尤其需要處理好。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價上漲與煤價上漲比較明顯,這是在「穩增長」目標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對這種有真實需求支撐的變化,就不是簡單化的壓制能解決問題的。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門和基層政府能夠系統、全面地來處理問題。我們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最近在相關規劃中表示,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鋼企實施整體退出,推動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適時調整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鋼材進口稅收減免政策。在這類總量控制政策之下,去產能政策的執行的確也需要有一些彈性。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最緊迫的任務,如果推進不下去,肯定會導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對於地方和企業在去產能的一部分「反彈」需要高度重視。
⑼ 為什麼鋼鐵企業效益不好股票卻一直上漲
你的信息是錯誤的,目前鋼鐵企業普遍效益非常高,得益於國家抑制鋼鐵產能的政策和化解落後產能的措施,鋼鐵產品價格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水平。受此帶動的結果,鋼鐵板塊股票價格上漲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