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美國鋼鐵稅收什麼時候開始

美國鋼鐵稅收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2023-05-31 19:01:18

① 美國徵收鋁鋼材關稅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北京時間3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命令,15天後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該稅針對向美國出口鋼鐵、鋁的所有國家,但加拿大、墨西哥獲得30天的關稅豁免,後續是否延長將取決於正談判中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展。

特朗普政府一名官員表示,相關國家的關稅豁免將帶來其他國家關稅的上升,以維持美國國內(鋼鐵和鋁)生產商80%的產能利用率目標。

直接而言,這一政策對中國鋼鐵業和鋁業的影響有限,尤其對鋼鐵業影響有限。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進口國。美國鋼鐵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進口鋼鐵產品3812.1萬噸,同比增長15.4%。其中成品鋼材2955.8萬噸,同比增長12.2%。在成品鋼材進口排名中,中國位列第7位,進口81.3萬噸,較2016年下降5.7%,佔美國成品鋼材進口總量的2.75%。

中國鋼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一半左右,出口量也穩居世界首位。2011年以來,中國鋼材出口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至2015年出口量到達頂峰1.12億噸。2015年後,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及國內供給側改革影響,鋼材出口進入下降通道,2016年出口1.08億噸,同比下降3.5%,2017年出口7541萬噸,同比大降三成。

美國徵收25%關稅對中國鋼鐵出口影響有多大?

(圖源新華社)

盡管出口總量一路上揚,但中國對美國鋼鐵出口卻逐年遞減。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540萬噸,佔中國當年鋼材出口總量12.56%;到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鋼材產品118萬噸,僅佔中國鋼材出口總量的1.56%。在中國鋼材出口國排名中,美國由2006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中國對美鋼鐵出口萎縮是受美國頻繁的貿易調查影響。

美國是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最多的國家。據美國商務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美國有169項針對鋼鐵產品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其中29項針對中國,同時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多項保障措施或特別保護調查,用多種形式的關稅限制中國鋼鐵產品出口美國。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財經》記者,從中國鋼鐵產品整體出口規模看,美國這次關稅保護涉及的中國鋼鐵產能規模並不大,但中國對美鋼材出口可能會進一步萎縮。

中國鋁出口量約占年產量的10%。2017年,對美出口約佔中國鋁產品出口總額的14%。由於國際鋁價大幅上漲,受雙反關稅打壓的中國鋁產品在美國競爭力上升。今年1-2月,中國未鍛軋鋁和鋁材對美出口合計81.7萬噸,同比增長26%。

特朗普政府對鋁徵收的關稅要遠低於鋼鐵。今年2月27日,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重要鋁出口類鋁箔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出最終裁定,涉案中方鋁企最高面臨186%的「雙反」稅率。相比之下,10%的新增關稅並不是中國鋁業的優先考慮事項。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對《財經》記者表示,他更擔心美國的保護關稅產生壞的示範效應,在全球掀起新的貿易保護潮流,進而波及中國對其他國家的鋼鐵出口。

美國的貿易措施常常引起其他國家跟隨。以光伏行業為例,2011年11月,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一年之後,歐盟也跟隨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在鋼鐵行業,中國也時常遭受歐盟的雙反調查。

由於歐美的雙反保護關稅,中國鋼鐵出口重心已經向歐盟、美國之外的國家轉移。2016年,中國向東盟、中東地區和韓國出口鋼材6909.29萬噸,同比增加395.61萬噸,增長6.07%,占出口總量的63.69%。

東盟是中國鋼材出口的主要地區。2016年,中國向東盟出口鋼材3893.75萬噸,同比增長12.62%,占出口總量的35.89%,比2015年提高5.13個百分點。2016年,中國鋼鐵出口前5名的國家分別為韓國、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

2017年4月,美國商務部分別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啟動「232調查」(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立案調查)。今年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調查報告,認為進口鋼鐵產品嚴重損害國內產業,威脅國家安全。

美國商務部在鋼鐵領域建議三種制裁措施:1、所有進入美國的鋼鐵出口國統一徵收24%的進口關稅;2、對特定國家或地區(巴西、中國、哥斯大黎加、埃及、印度、馬來西亞、韓國、俄國、南非、泰國、土耳其及越南)徵收至少53%的關稅,其他國家實施和2017年等額的進口配額;3、對所有鋼鐵進口國實施等額於2017年進口量63%的配額制度。

特朗普最終選擇了第一種方案,並將稅率提升至25%。關稅保護政策已經引發了美國鋼材的價格上漲。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以鋼產品熱軋卷板為例,2月初美國中西部鋼廠出廠價格為718美元/噸,月末已漲至789美元/噸;螺紋鋼月初為606美元噸,月末已漲至694美元/噸。

3月9日,中國最大的幾家鋼鐵出口企業股價均微跌。多年來排名第一的沙鋼股份(002075.SZ)處於停牌中。本鋼板材(000761.SZ)開盤價5.10元,收於5.08元,微跌0.59%;太鋼不銹(000825.SZ)開盤價6.71元,收於6.59元,跌2.37%;寶鋼股份(600019.SH)開盤價9.42元,收於9.10元,跌2.99%;鞍鋼股份(000898.SZ)開盤價6.75元,收於6.62元,跌2.07%。

② 美國經濟發展史大概是怎樣的

1607到1753年坦御是屬於殖民期,經濟很不鏈模發達;1754到1783年是美國的獨立運動時期,當時經過了波士頓茶事件、列剋星敦槍聲後,美國成為獨立國家,經濟開始獨立。

1850到1869年美國南北戰爭,此時美國北部屬於城市化進程中,經濟發展迅速,南部還是奴隸制庄園管理,經濟相對落後許多,統一全國後,經濟步入一體化。

1870到1929改革時期,其中一戰後經歷了柯立芝繁榮,1929到1932經濟危機,1933開始羅斯福新政,此後至二戰一直處於復甦階段。

二戰後美國經濟一躍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龍頭老大,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現在美國經濟地位不變,卻因西歐一體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經濟開始有了多級分化。

(2)美國鋼鐵稅收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石油危機

美國和蘇聯的冷戰至這段時期仍未停止。其間美國和蘇聯展開了一連串的太空競賽,蘇聯派出了世界首個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國則派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發戰爭,北越與南越開戰,美國為阻止蘇聯和共產勢力擴張,毅

美國參與的越戰中的畫面。

然介入越戰。其間美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最終北越統一了越南,美國的企圖未能實現。

70年代初期,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3年10月以色列與中東一系列國家關系惡化,觸發中東戰爭。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打擊對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1974年美國還要派發汽油定量配給票。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機。

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在這段期間就下降了4.7%。

過了數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原油日產量銳減,國際油市價格飆讓喚岩升,每桶原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工業國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81年4月12日,美國成功發射了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③ 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多高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8日簽署公告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高關稅。美國的這一最新貿易保護措施已在美國國內以及國際社會遭到廣泛反對。

徵收這兩項高關稅的依據是美國商務部進行的「232調查」。根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美國商務部有權對進口產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啟動調查。美國商務部2017年4月分別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啟動「232調查」,並於今年1月向特朗普提交了調查報告。

④ 美國對中國鋼鋁實行關稅是什麼意思

就是美國根據本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實施的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徵收10%的關稅。

《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規定:美國商務部有權對進口產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啟動調查。美國商務部2017年4月分別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啟動「232調查」,並於2018年1月向特朗普提交了調查報告。

(4)美國鋼鐵稅收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前10個月,對美出口鋼鐵最多的六大經濟體依次是加拿大、巴西、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和日本。

來自中國的鋼鐵佔美進口鋼鐵總量的約3%。美國鋁業協會數據顯示,去年1月至11月,加拿大、俄羅斯、阿聯酋、中國和巴林是美進口鋁產品的前五大來源地。

《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食品雜貨製造商協會警告,徵收高關稅將打亂全球供應鏈,增加消費者成本。美國釀酒業組織啤酒研究所預計,研究所會員將因此裁掉2萬個就業崗位。

美國建築師學會說:「徵收高關稅將「急劇增加」建築材料成本,削弱萬億美元基建計劃的可行性。」

⑤ 跪求美國鋼鐵業發展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美國鋼鐵業的現狀堪憂

美國鋼鐵業的困境一年比一年嚴重。僅過去4年,就有28家美國鋼鐵企業向政府申請破產,佔美國鋼鐵業的多一半,因此而失業的鋼鐵工人總數高達7萬,如果政府不採取新措施,還將有數萬鋼鐵工人很快就會失去飯碗。

鋼材價格下跌正在使世界鋼鐵行業走向前所未有的危機,估計受打擊最大的將是美國鋼鐵業。過去5年美國國內的鋼材價格下跌了40%,目前已經跌到20年來最低,即使在熱軋鋼材價格最近上升了15%的情況下,每噸熱軋鋼的價格也只達到210美元上下。然而,美國成品鋼的平均成本遠高於這個價格。根據權威性研究機構布魯金斯學會的專家計算,舊式鋼廠生產的每噸鋼材成本為481美元,新型的小鋼廠生產成本也高達376美元一噸。

鋼材價格長期低迷不振,重要原因之一是國際鋼材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美國政府估算,目前國際鋼材的生產總能力已經達到每年10億噸,而世界鋼材的實際需求量只有8億噸,過剩比例高達1/5。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是鋼鐵業困境的一大原因。

美國的鋼材生產開工率長期以來一直徘徊在65%上下,特別是去年全年,從來沒有接近過最起碼的盈利線83%的開工率。與此同時,美國鋼鐵行業對美國鋼材的市場佔有率連年下降,尤其是1999年和2000年。去年的進口比例下降,也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衰退所至。

美國鋼鐵業的困境還在於非生產性負擔太重。據粗略統計,美國鋼鐵業目前的雇員總數在15萬人上下,但卻負擔著60萬退休人員的退休和醫療費用,差不多等於一個工人負擔4個退休人員,還不算無法准確統計的家屬負擔。

美國大型鋼鐵企業的領導人普遍認為,美國鋼鐵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來自於國外的挑戰。面對歐洲、日本、韓國等鋼鐵生產水平先進國家的競爭,負擔沉重的美國傳統鋼鐵企業根本沒有競爭力。面對巴西、俄羅斯等鋼鐵出口新秀,美國更缺乏成本上的競爭優勢。來自於國外的壓力和國內小鋼鐵企業的競爭,迫使美國傳統鋼鐵企業接二連三倒閉,工人大量失業,行業前景十分暗淡。

原因
很簡單,就是鋼鐵業在美國是傳統行業,傳統行業的特點就是產值沒有新興的工業產值高,所以在競爭中就處於劣勢。所以美國的產業是向高產值高科技的方向發展。不過鋼鐵行業在發展中國家就不是劣勢行業了,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價格低,所以生產成本也低,而且發展中國家處於經濟建設期,對鋼鐵行業需求量大。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鋼鐵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一來,美國可向產值更高的產業發展,二來,發展中國家也需要美國的技術和資金。這是雙贏的做法。
另外再說說其他的。
面對一系列的不利因素,美國鋼材生產業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最近在美國政府內外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以美國鋼鐵業內的龍頭老大美國鋼鐵公司為首的多家傳統鋼鐵企業,近日來對美國國會和布希政府進行密集的院外活動,並向政府遞交了書面建議,要求政府採取多方面的措施,拯救美國鋼鐵行業。措施之一是要美國政府拿出120億美元,把鋼鐵業內的退休人員福利開支接過去,這些鋼鐵企業的說辭是,政府拿120億美元拯救美國鋼鐵業,總比鋼鐵業破產讓6萬鋼鐵工人和他們的家人流落街頭要好得多;措施之二是要美國政府的反壟斷法對鋼鐵業網開一面,使美國鋼鐵大企業實行聯合,以規模效益和歐洲、日本競爭;措施之三是政府對16種鋼材提高20%至40%的進口稅收,並同時收緊進口配額,以保護美國國內的鋼材市場。

然而,在美國國內與鋼鐵業保護主義派別唱對台戲的大有人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數十年來,美國政府一直通過進口配額等類似的措施保護鋼鐵業,其結果卻是鋼鐵業的病態越來越重。」

更有分析家指出,美國鋼鐵業的問題主要出在那些大型傳統鋼鐵企業自身。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美國的國內鋼材產量一直維持在一億噸上下,然而,大型傳統鋼鐵公司在其中占的比例,卻從原來的90%,下降到今天的50%,而競爭力強的小鋼鐵公司的產量已經上升到總產量的50%。目前,大鋼鐵公司每噸鋼材的勞動成本在135美元左右,而小鋼鐵企業的只有45美元左右。大鋼鐵企業為退休人員負擔的醫療保險費用如平均到自己生產的每噸鋼材中,要高達26.40美元,而小企業只有27美分。從各方面看,大鋼鐵企業根本就不是小企業的競爭對手。
基於大鋼鐵企業的競爭劣勢,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讓已經沒有競爭力的傳統鋼鐵企業自然破產,對美國整體經濟發展更有好處,美國經濟的力量所在,正是其對新形勢的適應性,舊的企業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越早被淘汰越好,即使這一淘汰過程是殘酷的。其它行業的人士還提出,政府沒理由偏袒鋼鐵業,此次美國經濟衰退中多少信息公司倒閉,政府並沒有採取措施挽救這些泡沫公司,現在如果採取特殊政策挽救鋼鐵公司,以後其它行業出現類似情況怎麼辦?

所以經濟學家的提法是合理的,對美國有利,對其他國家也有利。不過美國鋼鐵利益集團的影響力很強,所以現實很難做到這一點。

不知道我這樣解說你聽得明白不?
如果有問題再提出

相對於全球其他國家,美國鋼鐵行業的競爭能力當然下降了,因為美國的工資比發展中國家的工資高嘛,那麼生產成本也會增加,這削弱了他的競爭能力。所以美國應該生產產值更高的產品,這才是美國的優勢。

舉個例子,一個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假如美國的資源只可以生產100噸鋼鐵,或者1000台電腦。鋼鐵是500美元一頓,電腦是600美元一台,那麼兩者生產總值之比就是5000:60000,你是說美國會生產什麼?當然是電腦
另外,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只可以5000件衣服,或者生產80噸鋼鐵,衣服是5美元一件,鋼鐵是500美元一頓,那麼兩者生產總值之比25000:40000,你是說他們會生產什麼?當然是鋼鐵
也就是說美國生產電腦有優勢,發展中國家生產鋼鐵有優勢。

⑥ 歷史上美國的經濟情況(包括獨立戰爭前 內戰前 第1,2次工業革命 1戰 2戰前後的經濟狀況)

一、獨立戰爭、禁運和1812年戰爭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但是獨立並沒有自然而然地帶來繁榮和發展。獨立戰爭期間,由於對英貿易的滯阻,北美的製造業得到了一定發展,但從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看則仍遠落後於英國。戰爭結束後,英國利用自身強大的製造業和商業優勢,一方面對美國的出口實施嚴厲的商業限制,包括禁止美國貨進入西印度群島;另一方面則向美國大量傾銷英國貨。獨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運往英國的生鐵為3929噸,1791年下降為797噸。煙草、稻米、藍靛等大宗農產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帶累商業和航海業停滯,造船業衰落。據統計,從1784年到1786年,美國從英國進口的貨物總值約為760萬英鎊,而同期美國向英國出口則僅為249萬英鎊,逆差高達521萬英鎊。出口萎縮、市場縮小,使價格大幅下跌,商人、農場主紛紛破產,債務鏈條破裂,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盪,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最著名是的謝司起義。在美國史上,1781年至悉型鉛1789年被稱為「危機時期」。從競爭的觀點來看,其實質是英國挾裹著其市場競爭的強者優勢對新獨立的弱小的美國進行打擊,以經濟殖民來代替政治、軍事殖民。
危機給美國上層社會帶來了廣泛的沖擊,「美國向何處去」一時成為報紙和小冊子所討論的焦點。在一片喧囂聲中,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兩大聲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貿易多為南部大種植園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機時期,南部大種植園主兼並了大量小農的土地,鞏固了競爭地位,他們雖然對英國限制出口不滿,卻得益於優質廉價的工業品。因此他們主張自由貿易,一方面要求英國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試圖擺脫英國的商業壟斷,開拓南歐、北歐市場及其他全球市場,同時則加快向西部擴張,將西部廣袤的土地變為農產品的生產基地,以增強美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張自由貿易,因為他們的利益得益於對外貿易的擴大,無論進出口是否出現逆差,只要貿易總額上升,就少不了他們的利潤。主張貿易保護者成份比較復雜,既有保衛獨立戰爭成果的愛國主義成份,又有在謝司起義前鞏固統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國打擊最沉重的廣大小農,又有為數不多的製造業主。由於當時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國的經濟侵略,因此,主張增強邦聯政府力量、加強貿易保護的代表,財政部長漢密爾頓事實上控制了政府決策。漢密爾頓認為英國的力量來源在於製造業,因此美國必須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而要發展製造業,則必須有政府睜好保護。他指出需要政府保護的三個理由,一,外國政府對製造業有保護和獎勵;二,農業國居民出於習慣往往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熟悉的職業;三,製造業國在技術、資金、市場方面已經具有優勢,這就使「最新建立製造業的國家與製造業已成熟的國家在平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可行的。」
遺憾的是,盡管漢密爾頓提出加強聯邦政府權力、重視製造業、提倡貿易保護的一攬子方案,但由於當時美國社會經濟結構由依附於英國的種植園主和大商人主導,故唯一落實的是加強了聯邦政府權力,建立了財政稅收制度,恢復了公共信用,順利發行了新國債,使聯邦政府不再有名無實。然而漢密爾頓所珍視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卻未得到推行,1789年的的關稅法案規定進口稅率僅為9%,遠不足以保護新生的製造業。英國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所在,一開始就禁止機器和技術以及技術人員外流。由於西部土地的吸引,美國工人的工資平均又比英國高1/3到1/2。加以英國企業主資金雄厚,有現成的銷售網路等因素,使美國製造業舉步維艱。1801年的326家股份公司中,只有8家投資於製造業,僅占總數的2.4%。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美國很難擺脫後來中南美洲各國的命租運運,成為歐洲工業國的附庸。因為主宰著獨立後美國社會的是大農場主和大商人,他們都從依附地位中獲益。發展製造業的每一個重大措施都與這個既得利益集團相抵觸,徵收高關稅首先種植園主要花更多的錢購買歐洲的工業消費品,如果對方實施報復性措施,則還會連帶出口下降,價格下跌,收入減少。在這種社會經濟結構中,資源越豐富就越可以依賴開發資源來獲取收益,就越缺乏發展製造業的動力。傑斐遜的自由貿易主義和農業國之夢,正是建立在對美國豐富資源的依賴上。這個甜美、舒適的夢完全有可能將美國的製造業膩死。
正當美國迷迷糊糊地做著西部農業夢的時候,英國的軍艦的炮聲把它驚醒了。1807年,英國為與拿破崙作戰,炮擊美國戰艦「切薩皮克號」,強征艦上海員。此舉激起了強烈的反英愛國情緒,1807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禁運法案》,禁止一切船隻離開美國前往外國港口,意在用中斷對英國的農產品供應來教訓英國。不料,禁運不僅沒能給英國造成傷害(英國可以從世界其他國家進口糧食,本國也生產糧食),反而使美國經濟全面癱瘓。禁運充分暴露了美國經濟的殖民性和依附性。1807-1808年,美國出口下降88%,進口下降59%,航海業瀕臨破產,大批海員失業,北部的大小商人損失慘重,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小農場主和小業主紛紛破產,工業消費品供應發生嚴重困難,關稅收入急劇減少,財政出現巨額虧空。在強大的壓力下,《禁運法案》不得不在1809年初取消。然而,正是這個禁運風潮,使美國製造業得到了空前發展,至1810年製造業的生產總值達到1.2億美元,相當於禁運前出口總額的2/3。禁運使國內製造業不再面對國外競爭,工業品價格上漲又使製造業利潤大增,航海業、對外商業的蕭條促使大量的資金投入到製造業。更重要的是,禁運使美國人初步懂得了製造業對於民族獨立和國家強大的重要性,從而為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擺脫經濟的依附性帶來了第一線光明。但是,就在普通美國人得出上述結論時,作為權力結構核心的部分大農場主和商人卻增強了依附性,更害怕與英國打貿易戰。因此,禁運結束剛後,財政部長加勒庭提交國會一份《關於製造業的報告》又被擱置了。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美國的讓步並沒有換來英國的回報,英國繼續劫掠美國船隻。再加上美國國內西部擴張主義者的鼓動,1812年,美英正式交戰。這場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和禁運十分相似,對外貿易和航海業陷入長期蕭條和停滯,而製造業卻飛速發展,對英國霸權構成了真正威脅。戰爭結束後,英國商人不惜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向北美傾銷商品,英國國會和政府則在一旁積極支持,布魯厄姆勛爵在英國下院稱:「為了把美國在戰爭期間產生的幼稚製造業扼殺在搖籃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損失也是值得的。」但英國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當時英國的技術還是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也容易改進的技術,美國製造業在技術上已經並非處於絕對劣勢;其次,從規模上看,美國製造業已經有相當實力,而且也得到了國內金融勢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國頒布了第一個保護關稅法案,製造業品的平均稅率驟升至25%。此後,直至十九世紀末,貿易保護主義一直是美國的經濟政策的基調。
由此可見,1807年禁運和1812年戰爭實際上是美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沒有這兩場戰爭——戰爭是最極端的保護主義,和由此而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國很可能成為另一個巴西,而世界歷史的面貌也將大不相同。遺憾的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的美國史學界都沒能充分注意這一轉折點的重大意義。其原因恐怕是,無論中外理論界還是史學界,都沒能擺脫某種歷史必然論、歷史決定論的思維模式。如果每一個國家最終都能走上資本主義的「康莊大道」,或都必須經過資本主義階段,那麼也就不存在轉折問題了,最多隻有曲折。
二、南北戰爭
擺脫弱者地位的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斗爭和曲折。由於當時英國的強者地位並非象今天的美國那樣突出,它先是沒能阻止美國獨立,後是沒能在1812年戰爭中重新佔領美國(由於英國顧慮歐洲大陸重啟戰爭),再是沒能在戰後搞垮美國經濟。但這並不等於英國、法國等歐洲強國就此承認美國的崛起,而是在繼續伺機壓制美國。就美國國內而言,從原有的殖民地型社會經濟結構,向以製造業集團為中心的自主型社會經濟結構轉變,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沖突和斗爭。大商人集團、航海集團、南部種植園主和北部製造業集團之間,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之間的矛盾仍然時起時伏,構成了地方主義與國家主義(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奴隸制和廢奴主義,新申請州是否向奴隸制開放,以及民主黨與共和黨斗爭等諸多重大矛盾的核心。隨著這對矛盾逐漸統攝國內的各種矛盾,矛盾逐漸從經濟領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領域,社會情緒越來越激動,直至爆發南北戰爭[1]。
事實上,盡管通過禁運和戰爭確立和關稅保護原則,美國工業一時間還很弱小。在1820年以前,作為工業化最重要的部門的鋼鐵業,其鐵產量比殖民地時間還少。鐵礦的開采、冶煉和鐵器業完全被英國所主之宰。第一個真正對鋼鐵工業起到保護作用的關稅是1824年的關稅,其後是1828年的關稅。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初,自由貿易集團控制了政權,降低了關稅,鋼鐵業生產很快就停滯、滑坡;1842年參議院決議恢復高關稅,鐵產量又直線上升。如此,自由貿易路線和貿易保護路線反復斗爭,鋼鐵業也反復漲落,直至林肯上台,把關稅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從而最終建立起了強大的鋼鐵業。
總的來說,關稅的爭奪戰越來越對貿易保護主義者有利,主張自由貿易的南部種植園主、北部進出口商和航海集團則滿腹牢騷。北部進出口商業利益的代言人如馬薩諸塞州的丹尼爾·韋伯斯特始終反對高關稅,南部則把1828年的高關稅稱為「可憎的稅率」,特別是南卡羅來納州。為了反對高關稅,南卡羅來納州不惜脫離聯邦。為此,它提出了憲法「公約論」,即認為州創立了聯邦,當中央政府的決定不符合州的意願時,州有權作出自己的決定。1832年7月,在自由貿易者的強大壓力下,國會通過了新關稅法案,比1828年的關稅有所下調,但仍不能滿足南卡羅來納州的要求。同年11月,南卡羅來納州召開州代表大會,宣布國會通過的關稅法無效。如聯邦政府採取強制措施,則南卡羅來納州將脫離聯邦。面臨聯邦分裂的形勢,國會不得不再次通過妥協性法案,擴大免稅商品種類。
妥協是達成了,但矛盾並未解決。自由貿易者和貿易保護主義者在一次次的較量中慢慢廓清了陣營,形成了以南部種植園主為核心和以北部製造業集團為核心的兩大派別。在世界范圍的廢奴主義運動的推動下,這兩大派別的斗爭又進一步激化為蓄奴州和自由州的斗爭。這兩大派別都希望控制參眾兩院、政府和最高法院。由於各州的參議員人數相等,而南北兩派所控制的州數相等,兩派力量在參議員勢均力敵。這時如果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則該南部就能控制參議院。因此,一個又一個新開發地區被批准為新州之日,也就是兩大派別一次次較量之時。每一次,出於維護聯邦的考慮,雙方都達成了妥協,如1820年的1820年的《密蘇里妥協》,《1850年妥協》等。《1850年妥協》中,北方限制了奴隸制的擴張,同時也向南方承諾了嚴厲的《緝奴法》,從而維護了脆弱的南北政治均勢。但每一次妥協都醞釀著矛盾的進一步激化,《1850年妥協》被稱為「火山口上的壺蓋」。此後,南北雙方斗爭的火葯味越來越濃,在1854年堪薩斯州問題上,兩大派別發生了武裝沖突。這是南北戰爭的前奏。

[1] 1800年以前的兩大黨是「聯邦黨」(漢密爾頓的黨)和「民主共和黨」(傑斐遜的黨),至1800年聯邦黨下台,不久後瓦解,此後二十多年之內基本是民主共和黨一黨獨大,1830年,民主共和黨分裂為民主黨(即現在的)和輝格黨,50年代,輝格黨瓦解,從民主黨和輝格黨內分裂出以北方、主張廢奴為背景的(即現在的)共和黨。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美國出現的第一次政府幹預是共和黨西奧多-羅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奧多有「托拉斯轟炸機」的稱號。
謹小慎微的塔夫托幾乎無所作為,最後和西奧多-羅斯福分道揚鑣;
民主黨的威爾遜繼續高舉共和黨人西奧多的旗幟,反對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國家干預。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黨人哈定入主白宮,揭開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時代。哈定對威爾遜的政策非常不滿,主張「回復常態」,是自由放任再次興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麼事都不做,80%的問題就會自然解決」。胡佛極力主張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個人奮斗的成功典範。三任總統自由放任的結果是,給美國帶來了30年代的大蕭條!!!「胡佛」這個詞從英雄的代名詞變成了罵人的前綴。胡佛任期結束時的1933年的GDP(414億)大約下降到了1929年(868億)的50%。
(三)羅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黨富蘭克林-羅斯福上台後,實行了「新政」,對經濟實行強力的國家干預,首先挽救銀行,然後開展農業復興和工業復興,制定了旨在保護窮人和勞動者的瓦格納法、社會保障法,開展大規模救助,聯邦政府興辦公共事業等。羅斯福的新政,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摸索出了一條延長壟斷資本主義生命的可行途徑,也就是大力發展非法西斯主義的、走所謂「福利國家」道路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羅斯福去世後,杜魯門開展「公平施政」,在經濟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羅斯福的國家干預政策。前後2人5屆20年,這是第二階段的政府強力干預。
(五)艾森豪威爾的現代共和黨主義
1953年,共和黨艾森豪威爾入主白宮,他們擔心新政以來大規模的國家干預,無異於「滑向了社會主義」,因此,他們極力試圖回到「正常狀態」(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狀態),但美國的現實情況最終使得艾森豪威爾政府接受了新政以來民主黨政府的社會經濟改革,走了一條完全不同於胡佛時代的新共和黨路線——一條中間路線。50年代的美國,出現了「豐裕社會」的「另一個美國」現象,社會兩極分化仍然嚴重,貧窮仍沒有消除。50年代經濟增長緩慢,黃金外流,受到蘇聯的嚴重挑戰,黑人運動高漲。
(六)肯尼迪的「新邊疆」和約翰遜的「偉大社會」
1961年,民主黨肯尼迪入主白宮。在經濟政策上,繼續奉行凱恩斯主義,實行以減稅為主的長期財政赤字政策,同時實行雙重利率的廉價貨幣政策,以及在和平時期對工資和物價的非強制性管制。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聯邦政府大大加強了對勞動力再生產的干預,以適應社會會發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國家」設計的范圍迅速擴大。鑒於黑人運動來勢迅猛,國會通過了3大民權立法,從法律上取消了種族隔離制度。肯尼迪發起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使美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是第三次政府幹預,也是政府幹預的最高潮。
(七)反對新政傳統的初步嘗試
1969年,共和黨人尼克松入主白宮,它最初嘗試走一條完全不同於新政的保守主義路線,試圖對經濟、社會福利和政府體制進行大規模改革。在經濟政策上,他幾度採取反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在社會福利上,他削減「偉大社會」項目,並提出取代聯邦社會救濟的家庭援助計劃;在政府關繫上主張改變權力集中於華盛頓的流向,實行所謂的新聯邦主義;在民權問題上阻撓以校車接送學童方式消除公立學校的種族隔離制。
這些政策的實施,到了1970年,工業生產回升乏力,失業率高達5.9%。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採取「姑且一試」的國家干預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電視上公開宣布,他要用赤字財政政策來實現充分就業。
尼克松任內幾次想擺脫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國家干預的道路

⑦ 美國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多少關稅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3月1日宣布,美國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回25%和10%的關稅。歐盟方面隨即發答出措辭嚴厲的聲明,警告美國將受到歐盟貿易報復。

據報道,歐盟方面可能依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啟動類似2002年的「保護措施」。2002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對10類進口鋼鐵產品加征最高達30%的關稅,期限3年。2002年3月至5月,歐盟、中國、日本等世貿組織成員先後針對美國的保障措施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⑧ 美國稅制的歷史演變與現狀

美國稅收制度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以關稅為主體的間接稅階段
以商品稅為主體的復稅制階段
以悄好所得稅為主體的復稅制階段
美國各級政府稅收收入比重的變動情況
年份 聯邦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1996 66% 22% 12%
1998 67% 22% 11%
一、1783~1861年以關稅為主體的間接稅制
1、在1783年美國宣布正式獨立之前,由13個殖民地組成的大陸國會沒有憲法賦予的課稅權,因此無法在美國建立一套統一的稅收制度。
2、1787年,美國成立聯邦共和國,通過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聯邦政府擁有獨立的課稅權,各州將進口關稅讓渡給聯邦政府,作為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3、同時,新憲法還規定聯邦政府可以課征酒稅等間接稅,而各州政府主要課征財產稅、人頭稅等直接稅。這樣,一套以關稅為主體的間接稅體系開始在美國建立起來。
4、美國關稅制度幾經更改,稅率不斷提高,到1861年平均稅率已達24%左右,其所組織的收入約是其他財政收入的5-----10倍,關稅成為這一時期美國稅收制度中最重要的稅種。
二、1861~1913年逐漸從以關稅為主體的間接稅制向以直接稅為主體的復合稅制轉化
1、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籌措經費,經國會通過,聯邦政府開始對年所得在800美元以上的個人徵收3%的個人所得稅。
2、1862年,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修改,規定對超啟碧鉛過1萬美元的年所得,稅率提高為5%,從而使個人所得稅稍具累進性。
3、戰爭結束後,個人所得稅遭到了納稅人的一致反對,1872年,個人所得稅法被廢止。
4、從1861年到1913年,美國絕大多數的聯邦稅收收入仍來源於間接稅,其中關稅與國內貨物稅的比例幾乎相等。特別是聯邦政府從1861年起,擴大了國內消費稅的課征范圍並提高了稅率,使關稅收入歷史性地退居次要地位。5、1913年,美國憲法修正案重新恢復開征所得稅,從而逐步確立了以商品稅為主體稅種的稅制框架,所得稅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三、1913年以後,以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
1、1913年是美國稅制從商品課稅為主走向所得課稅為主的分界線。但此時,所得稅的納稅戶僅佔全國總戶數的1%,其收入占聯邦稅收的比重也僅為5%。
2、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急劇增加軍需,所得稅作為良好的籌資工具開始發揮作用。1913年所得稅收入只有0.35億美元,到1920年就達到49億美元,7年間增加了100多倍。
3、戰後,所得稅不但沒有削減,反而呈上升趨勢,至1927年所得稅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4%。1943年制定的(現行付稅法)又從立法角度確立了凡有收入,必須納稅的付稅原則,從而使所得稅的稅基不斷擴大,所得稅稅種也隨之增加。
4、1945年,有5000萬人繳納個人所得稅,名義稅率高達94%。
美國稅制的現狀
美國是以直接稅為主的國家,實行聯邦、州和地方(市、縣)三級征稅制度,屬於徹底的分稅制國家。現行的主要稅種有: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銷售和使用稅、遺產和贈與稅、社會保障稅、財產稅、資本或凈財富稅、累積盈餘稅、消費稅等。聯邦稅以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為主,其次有公司所得稅、消費稅、遺產慧鋒和贈與稅、關稅等;州稅以銷售和使用稅為主,輔之以所得稅等;地方稅以財產稅為主。

⑨ 美國免哪些國家鋼鐵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8日在白宮宣布,美國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暫時獲得豁免。

在多名鋼鐵及鋁行業工人代表的見證下,特朗普當天在白宮簽署兩份公告,宣布美國將對進口鋼鐵加征25%的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加征10%的關稅,相關措施將在15日後生效。

此外,美國歡迎盟友國家就加征關稅一事與美國討論替代方案。特朗普表示,如能找到替代方案,確保美國的國家安全不會受到損害,那麼美國將調整或免除該國此項關稅。他表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負責談判工作。美國將在談判過程中展現出靈活性。

白宮8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國加征關稅的依據是美商務部此前進行的「232調查」。去年4月至今年1月期間,美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進行調查,並認定這兩項進口產品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基礎設施、本土企業、工作機會等構成損害。

採納哦謝謝

⑩ 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什麼時候實施

中美貿易戰不是一場貿易戰,而是一系列貿易戰
232貿易戰,霉國搶劫的中國鋼鐵和鋁,已於3月23日開始實施,涉及貨值30億;作為回應中國於4月2日起對霉果子加征25%、豬肉加征10%的關稅,涉及貨值30億。
301貿易戰,4月3日霉國計劃搶劫的中國鋼鐵產品、鋁產品、醫用葯品、化合物、橡膠製品等產品,尚未開始實施,涉及貨值500億;作為回應中國於4月4日宣布擬對霉制豆子、化工、汽車、飛機徵收25%懲罰性關稅,涉及貨值500億,具體實施時間由霉國自行決定。
4月5日,霉國頭子川普宣布將對中國產的價值千億的商品實施搶劫,但未公布清單和時間;我國回應已做好充分准備。

閱讀全文

與美國鋼鐵稅收什麼時候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板鋸縫損耗怎麼算 瀏覽:408
c在鋼材里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822
蘇州特種焊接技術摩擦焊多少錢 瀏覽:354
濱州暖邊鋼化中空玻璃製作 瀏覽:121
鋼管土釘的橫筋是什麼 瀏覽:327
進口焊管生產線 瀏覽:933
我的怎麼還是隨機鋼鐵艦隊寶箱 瀏覽:45
熱鍛模具鋼熱處理硬度是多少 瀏覽:730
樓上地板墊高如何加鋼筋加固 瀏覽:759
鈦鎂合金廚房門四扇一般多少錢 瀏覽:921
汽車庫面層鋼筋網有什麼要求 瀏覽:453
楊樹林的方管72 瀏覽:636
手腕骨折鋼板手術後多久能正常 瀏覽:113
建築鋼筋生銹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09
哪裡有賣30克卡通果蔬包模具的 瀏覽:675
鋼材42叫什麼 瀏覽:176
彩鋼板岩棉耐火多少小時 瀏覽:198
直徑10以內螺紋鋼多少錢一噸 瀏覽:415
免漆是什麼材質的鋼材 瀏覽:234
30mm鋼板重多少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