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起因經過結果。急需求求了
在所有的金屬材料中,鋼鐵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三千年前,人類已經會開采鐵礦,並且發明了煉鐵的方法。我國也是早期發明煉鐵的國家之一。
古代人民煉鐵用的原料是鐵礦石,因它的顏色是紅棕色的,古代人民把它叫做紅棕色的石頭。古代人民雖然不懂得煉鐵的化學原理,但他們知道煉鐵需要很高的溫度。當時煉鐵用的燃料是木材和木炭,到了漢代開始用煤。當時煉鐵用的爐子非常簡單,爐身一般是用石頭和粘土砌成的,呈圓筒形,在爐旁有一個風箱。最初是用人或馬來拉動風箱的,到了漢代發明了水排,才利用水力來鼓風,以提高爐內的燃燒溫度。
在煉鐵時,把鐵礦石和木炭一層間一層地從爐子上面加進去。生火後,用風箱把空氣壓送到爐子里去,木炭就旺盛地燃燒起來,產生很高的溫度。這時鐵礦石熔化,三氧化二鐵被木炭燃燒時生成的一氧化碳還原,還原出來的鐵在 1200℃~1300℃的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從爐腰間的一個小孔流出,這樣就煉出了生鐵。我們的祖先在當時已經掌握了完全合乎現代科學原理的煉鐵技術。
鋼鐵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其應用之廣、產量之大,都無愧於金屬世界的冠軍。各種機器、農具、汽車、火車、坦克以及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製造,都離不開鋼鐵。
鋼鐵是鐵與鋼的總稱,實際上,鐵礦石在高爐中經過冶煉得到的生鐵,在煉鋼爐中經過進一步冶煉,才得到鋼。
在煉鐵廠里,有個高達 100 多米,容積達 4000 多立方米的龐然大物就是赫赫有名的煉鐵高爐。它的外形像一個大圓筒,中間大,兩頭稍小。爐身的外麵包著鋼殼,裡面砌有耐火磚。高爐每晝夜要吞進上千噸的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這么多的原料,要舉到幾十層樓高的高爐爐頂上放進爐內,可不是一件易事。不過,在現代化的煉鐵廠里,裝料操作完全是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從礦山來的一列列火車。裝載著鐵礦石和石灰石;從煉焦廠來的運焦車,裝載著一罐罐的焦炭,它們由自動給料器送入料車,滿載原料的料車,由輸送軌道跑到爐頂。料車到達爐頂後自動地下料,將原料送入爐內。接著,空車再沿軌道跑下來,並且當高爐缺料時,料車就會自己跑上來送料。煉鐵原料裝入高爐以後,慢慢地不斷由上向下移動。爐身內徑逐漸向下擴大是為了便於爐料向下移動,使它們容易跟上升的氣體接觸。爐子下部的焦炭遇到了鼓入的熱空氣,就跟空氣里的氧氣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上升,被熾熱的焦炭還原成一氧化碳。
C + O2高溫CO2↑
CO2 + C高溫2CO↑
生成的一氧化碳再向上升,遇到鐵礦石的時候就跟三氧化二鐵起還原反應:
Fe2O3 + 3CO高溫2Fe + 3CO2↑
在煉鐵過程中除了鐵被還原出以外,錳、硅、磷等元素也分別從它們的氧化物里還原出來。在高爐內徑最大的部分,還原出來的鐵開始跟碳、錳、硅、磷、硫等元素熔合在一起。因此,由高爐煉出來的不是純鐵,而是含有1.7%以上的碳和少量錳、硅、磷、硫等雜質的鐵碳合金,這種合金就是生鐵。
加入石灰石是為了除去鐵礦石中所含的極難熔化的脈石(主要成分是SiO2)。石灰石加熱到 800℃左右開始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CaCO3 高溫CaO + 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隨氣流上升,氧化鈣跟脈石里的二氧化硅化合生成熔化狀態的硅酸鈣爐渣。
CaO + SiO2=CaSiO3
這樣就把難熔的脈石熔化成爐渣而便於除去了,所以我們把石灰石叫做熔劑。
熔化的生鐵和爐渣生成後,爐料的體積逐漸縮小,高爐下部的內徑也逐漸隨著縮小。每隔一定時間,出鐵口和出渣口交替打開出渣出鐵。當出鐵口一打開,其景象極為壯觀,剎那間只見紅熱的鐵水飛奔流出,閃著太陽般的光輝,濺起燦爛的鐵花。鐵就這樣在烈火中誕生了。從高爐中煉出了生鐵,不直接使用,大部分還要送去煉鋼。這主要是因為生鐵的性能欠佳,不能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生鐵硬而脆,耐磨性雖好,但韌性很差,不易加工、鑄造,不易焊接,生鐵的用途往往只限於製造機床床身、外殼、底座及火爐、鐵鍋等,連小小的指甲刀也無法用生鐵來製造。鋼沒有生鐵那些缺點,它具有良好的韌性、塑性和焊接性,可以鍛打、壓延、抽絲,易於進行機械加工,鋼的用途十分廣泛。
生鐵與鋼的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能有顯著不同。這主要是由於生鐵中含碳量偏高,並含有一些不適量的硅、錳、硫、磷等雜質造成的。通常把含碳量高於 2%的叫生鐵,含碳量在 0.03%~ 2%的叫鋼,含碳量低於 0.03%的就是熱鐵。
由生鐵煉成鋼主要就是降低含碳量並把硅、錳、硫、磷的含量調到適當的范圍。工人師傅常把這個過程簡單地概括為:降碳、調硅錳、去硫磷。當然,降碳不會是無限制地降,去硫磷也達不到徹底清除的地步。
從煉鋼的化學原理來看,跟煉鐵的過程恰好相反。煉鐵是將氧化鐵還原為鐵的過程;煉鋼則是將生鐵中的雜質氧化而除去的過程。那麼煉鋼時用什麼作氧化劑呢?現代採用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用的是純氧氣。在煉鋼過程中,生鐵中各元素的氧化都是直接或間接跟氧作用,但是它們不是同時被氧化的。誰先和氧作用,誰後和氧作用,主要決定於它們跟氧結合的能力。鐵元素跟氧結合的能力雖然較低,但是鐵水裡鐵的含量遠遠大於其他元素,所以吹煉時部分鐵先被氧化成氧化亞鐵,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2Fe + O2 = 2FeO + 熱
硅和錳也不甘落後,接著他們從 FeO 中奪取氧而被氧化。
Si + 2FeO = SiO2 + 2Fe + 熱
Mn + FeO = MnO + Fe + 熱
硅和錳在鋼水中非常活躍,它們也會跑去直接跟氧化合。
Si + O2 = SiO2 + 熱
2Mn + O2 = 2MnO + 熱
生成的 SiO2 和 MnO 跟生石灰(CaO)結合而進入爐渣。
SiO2 + CaO = CaSiO3 ↓
當硅和錳的氧化接近結束時,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爐溫迅速上升。當爐中鋼水的平均溫度超過 1500℃時,碳大大地活躍起來,這時它跟氧結合的能力超過了硅、錳與氧的結合能力,因而碳被迅速氧化。
C+FeO=CO+Fe
處於活躍狀態的碳在鋼水中跑來跑去,它也跑去直接跟氧化合。
2C + O2 = 2CO↑
生成的一氧化碳氣體隨爐氣逸出。一氧化碳上升時對鋼水起攪拌作用,使鋼水劇烈地沸騰,這樣就能使反應加速。所以除去生鐵中的部分碳是煉鋼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降了碳,調整了硅、錳的含量,下面就是去掉硫和磷了。為什麼要除掉硫和磷呢?因為硫和磷是兩種有害的雜質元素。硫的存在會使鋼產生「熱脆性」,即鋼在熱加工時發生斷裂現象。磷的危害則相反,它使鋼產生「冷脆性」。磷的「冷脆性」曾是世界上幾起疑案的「主犯」。
1938 年 3 月 14 日,比利時的哈塞爾特城被包圍在寒冷的氣氛中,溫度低達零下 15 度。刺骨的寒風吹到人的臉上如針扎一般疼痛,只有阿爾伯運河的水在歡快地、不知疲倦地流淌著,不時地彈奏出那輕柔悠揚的樂曲。橫跨在運河上的阿爾伯鋼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就像是哈塞爾特忠誠的衛士,突然,從橋下傳來了驚天動地的金屬斷裂聲,緊接著是橋身劇裂抖動,橋面出現了裂縫。人們驚恐萬狀,人和車輛爭先向橋的兩側奔去……,在不到幾分鍾的時間內,鋼橋折成了幾段,墜入河中。無巧不成書。時隔十六年,也就是 1954 年寒冬臘月的一天,愛爾蘭海面上寒風凜冽,一艘三萬兩千噸級的英國油輪——「世界協和號」乘風破浪地航行在廣闊的海面上。忽然,有個水手氣喘噓噓地向船長報告:「船長先生,快去看吧,油輪的中部出現了裂縫!」話音未落,一陣刺耳的巨響擊破長空,油輪頓時一分為二,許多水手紛紛跳進大海。就這樣,油輪上的人還沒有來得及用無線電發出求援信號,就和油輪一起葬身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誰是這兩起重大事故的肇事者呢?科學家經過深入的研究後宣布:罪魁禍首是鋼鐵中的磷!鋼鐵中磷的含量如果過大,遇冷就會變脆。這兩起惡性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鋼鐵受凍而造成的。因此,在煉鋼時要加入造渣劑氧化鈣,目的是為了除去鐵水中所含磷、硫兩種元素。
在鐵水中疏以 FeS 的形式存在,它跟生石灰作用,生成硫化鈣而進入爐渣:
FeS + CaO = FeO + CaS
去磷的總化學方程式是:
2P +5FeO + 3CaO = 5Fe + Ca3(PO4)2
生成的磷酸鈣也進入爐渣。
煉鋼生成的爐渣比鋼水輕,它浮在鋼水表面上,可以跟鋼水分開。
氧化和造渣過程完成後,還會有未反應的氧化亞鐵存在,最後還要加入脫氧劑,以除去氧化亞鐵,並同時調整硅、錳的含量。若生產某種合金鋼,在最後階段還要加入適量的某種金屬,經化驗鋼樣合格時,即可出鋼。
煉鋼的方法有多種。有平爐煉鋼,電爐煉鋼法。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是 50 年代建立並發展起來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用純氧吹煉而不用空氣,爐溫高、反應快,一爐鋼的吹煉時間只需十幾分鍾,因而,這種方法發展很快。
有的國家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的產量,達到了總產量的 90%以上。
一塊不起眼的鐵礦石經過了高爐的冶煉,除掉了雜質,成為堅硬無比的
鋼鐵,成為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中具有最廣泛用途的金屬材料,這是多
么偉大的功績。
B.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書名的由來
記者問作者為什麼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書名時,奧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說:「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成為堅硬的,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斗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鐵是經過千錘百煉,無數次的熔化凝固,再熔化再凝固,方能成為好鋼!人才也是如此,通過不斷的修練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文化水平.只有經過不斷地摔打和錘煉,拋棄自身的缺點,才薯禪正能使自己進入一種更深,更高的境界.這也正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襲仔真正意義所在!
這個書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自己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和思想性格.
您好,希望我的回答數悔對您有所幫助,望您採納
C.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
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保爾在幼年時便飽償了人間的心酸,目睹了腐朽的舊社會中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他被嚴酷的瓦西里神甫趕出學校後,迫於生活壓力來到車站食堂打工。在那裡,他目睹了堂倌們的的丑惡嘴臉,腐朽社會里的不平等與勞動人民的悲慘境遇,這使他萌發了想要打破資產階級社會黑暗的願望。
「十月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妄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保爾的家鄉烏克蘭謝別托卡鎮也經歷了外國武裝干涉和內戰的歲月。紅軍解放了謝別托夫卡鎮,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希維克朱赫萊在鎮上做地下工作。他在保爾家住了幾天,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許多道理,朱赫來是保爾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領導人。在一次釣魚的時候,保爾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婭。
一天,朱赫來被白匪軍抓走了。保爾到處打聽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來的途中,保爾猛撲過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溝里,與朱赫來一起逃走了。由於波蘭貴族李斯真斯基的兒子維克多的告密,保爾被抓進了監獄。
在獄中,保爾經受住了拷打,堅強不屈,為迎接白匪頭子彼得留拉來小城視察,一個二級軍官錯把保爾當作普通犯人放了出來。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冬妮婭的花園門前,縱身跳進了花園。
由於上次釣魚時,保爾解救過冬妮婭,加上她又喜歡他「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他的到來讓她很高興。保爾也覺得冬妮婭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他們都感受到了朦朧的愛情。為了避難,他答應了冬妮婭的請求,住了下來。幾天後,冬妮婭找到了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他把弟弟送到喀察丁參加了紅軍。
保爾參軍後當過偵察兵,後來又當了騎兵。他在戰場上是個敢於沖鋒陷陣的能幹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宣傳員。他特別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作品,經常給戰友們朗讀或講故事。在一次激戰中,他的頭部受了重傷,但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死神。他的身體狀況使他不能再回前線,於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
1927年,保爾已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斗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這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並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開始了他充滿英雄主義的事業——文學創作。
保爾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後來是自己口述,請人代錄。在母親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終於出版了!保爾拿起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拓展資料
本書作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作家,出生於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2歲開始勞動生涯,15歲加入共青團,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1920年因傷重轉業,投入到經濟建設的潮流之中,先後負責過團與黨的下、中層領導工作,是蘇維埃:「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
在傷病復發導致身體癱瘓、雙目失明後,他又是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935年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列寧勛章;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D.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故事梗概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故事梗概:
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替人洗衣以養家煳口,哥哥阿爾青是個鐵路工人;小學時的保爾就嫉惡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往那個愚蠢而又凶惡的神父的面團里撒煙灰被學校開除了。
十月革命爆發後,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干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地激烈動盪、借住在保爾家的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朱赫來教保爾拳擊,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愚蠢的敵人卻又把他很快錯放了:出獄後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亞(林務官的女兒)家的花園。冬妮亞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清純、漂亮、整潔、文雅的冬妮亞所深深吸引。後來,哥哥阿爾青把保爾送到喀查丁參加了紅軍。在部隊里,保爾當了騎兵,作戰異常勇猛。戰斗之餘,他還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思》等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保爾住進了冬妮亞的親戚家。他的一隻眼睛有問題,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艱巨的工作。一次參加工友同志的聚會,保爾因帶著穿著漂亮整潔的冬妮亞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亞和自己不是—個階級,遂下決心斷絕了他們的感情。
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築建。秋雨、泥濘、大雪,凍土,工作條件越來越惡劣,武裝土匪的騷擾和疾病、飢餓也都威脅著保爾和同志們。但鐵路還是如期修通了,已升為省委委員的朱赫末為他們的革命熱情深深感動,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由於成績突出,保爾詖任命為某鐵路工廠的團委書記,女政委麗達經常幫助保爾,幫助他提高認識,搞好工作。保爾漸漸愛上了麗達,但又以革命為由犧牲了自己第二次萌動的愛情、保爾因肺炎再次住進了醫院,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彈片的傷痕。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吊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瞶的豪言壯語:「人最可寶貴的是生命……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病癒後,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堅決地和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斗爭,對戰友杜巴瓦的」變質」,他十分痛心,堅決地給予了批評……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壞。1924年,黨組織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在海濱療養時,保爾認識了達雅——一個工人家庭的小女兒:在達雅家中,保爾鼓動了達雅對老頑固父親的造反,並引導她加入了蘇維埃,達雅和保爾結婚了。
1927年,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想自殺,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文學創作。1934年,在母親,妻子以及同志們的幫助下,他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終於出版了!保爾高興極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寫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即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前蘇聯作家,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1904年9月22日出生於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戰斗中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12月22日,年僅32歲便去世。他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30年代蘇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早在1934年,該書就被翻譯成烏克蘭語、波蘭語、摩爾多瓦語和楚瓦什語。讀者的來信如雪片般紛至沓來。
E.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間順序主要內容
內容如下:
按照時間順序:
保爾.柯察金,出生於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全憑母親替人洗衣做飯維持生計。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在那兒他受盡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欺壓究人的店老闆,厭惡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錢人。
「十月革命」爆發後,帝國主義和反動派妄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保爾的家鄉烏克蘭謝別托卡鎮也經歷了外國武裝干涉和內戰的歲月。紅軍解放了謝別托夫卡鎮,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希維克朱赫來在鎮上做地下工作。他在保爾家住了幾天,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許多道理,朱赫來是保爾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領導人。
在一次釣魚的時候,保爾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婭。
一天,朱赫來被白匪軍抓走了。保爾到處打聽他的下落,在匪兵押送朱赫來的途中,保爾猛撲過去,把匪兵打倒在壕溝里,與朱赫來一起逃走了。由於波蘭貴族李斯真斯基的兒子維克多的告密,保爾被抓進了監獄。在獄中,保爾經受住了拷打,堅強不屈,為迎接白菲頭子彼得留拉來小城視察,一個二級軍官錯把保爾當作普通犯人放了出來。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來到了冬妮婭的花園門前,縱身跳進了花園。由於上次釣魚時,保爾解救過冬妮婭,加上她又喜歡他「熱情和倔強」的性格,他的到來讓她很高興。保爾也覺得冬妮婭跟別的富家女孩不一樣,他們都感受到了朦朧的愛情。為了避難,他答應了冬妮婭的請求,住了下來。幾天後,冬妮婭找到了保爾的哥哥阿爾青,他把弟弟送到喀察丁參加了紅軍。
保爾參軍後當過偵察兵,後來又當了騎兵。他在戰場上是個敢於沖鋒陷陣的能幹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宣傳員。他特別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作品,經常給戰友們朗讀或講故事。在一次激戰中,他的頭部受了重傷,但他用頑強的毅力戰勝了死神。他的身體狀況使他不能再回前線,於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他做團的工作、肅反工作,並忘我地投入到艱苦的體力勞動中去。特別是修建鐵路的工作尤為艱苦;秋雨、泥濘、大雪、凍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還有武裝匪徒的襲攏和疾病的威脅。
在這一段時間里,他和冬妮婭的愛情產生了危機,冬妮婭那庸俗的個人主義令他反感。等到在修築鐵路時又見到她的時候,她已和一個有錢的工程師結了婚。保爾在鐵路工廠任團委書記時,與團委委員麗達在工作上經常接觸,倆人逐漸產生了感情。但他又錯把麗達的哥哥當成了她的戀人,因而失去了與她相愛的機會。
在築路工作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並引發了肺炎,組織上不得不把保爾送回家鄉去休養。半路上誤傳出保爾已經死去的消息,但保氏爾第四次戰勝死亡回到了人間。病癒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並且入了黨。由於種種傷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勞動,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壞,喪失了工作能力,黨組織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讓他長期住院治療。在海濱療養時,他認識了達雅並相愛。保爾一邊不斷地幫助達雅進步,一邊開始頑強地學習,增強寫作的本領。1927年,保爾已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斗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這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並且沒有絲毫寫作經驗的人,開始了他充滿英雄主義的事業——文學創作。保爾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後來是自己口述,請人代錄。在母親和妻子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保爾拿起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F.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人應該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呢?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這一切問題。
保爾,他殘疾後,毫不灰心,頑強學習,努力的工作。然而,後面他雙目失明了,這對於一個已經癱瘓的人來說,是一個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保爾他卻毅然拿起筆,堅持自己寫作生涯,每寫完一個字,他都必要付出比平常人加倍數而又艱辛的勞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頑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地寫了,《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部小說。讀著,讀著,保爾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保爾·柯察金,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鋼鐵般的意志。這又是什麼力量推動著他和鼓舞著他前進呢?那不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這也就是他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的動力。
保爾,一位可敬的共產主義戰士,您為了我們樹立起了光輝的榜樣。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老師讓我們練習跑1000米,剛跑了幾百米我就堅持不住了,當時我心裡一直想打退堂鼓。可是,不知怎麼,不知不覺,腦海里出現了保爾那一個光輝形象,想到了保爾的事跡,我振作起來了,堅持的跑完了1000米。
保爾教育我如何正確對待疾病,如何戰勝困難。保爾·柯察金,一個全身癱瘓的都能夠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我,一個在黨,在人民的陽光雨露撫育下的青少年兒童,怎麼能夠被一些區區困難而嚇倒呢?
保爾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也鼓舞我要努力學習,每當我遇到困難時,保爾那高大形象便浮現在我的眼前,給我增添了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本書真好啊!它告訴了人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想,我還要不斷地閱讀,從這本書中吸取更大更多的精神與力量。
G.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俄國十月革命前後這一段歷史時期為背景,描繪了當時的社會變革、階級斗爭和各階層人物的心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保爾·柯察金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保爾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受盡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發,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在鎮上做地下工作。朱赫萊給保爾講了關於革命、工人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許多道理。
朱赫萊被匪徒抓去了。保爾與朱赫萊一起逃跑。由於維克多的告密,保爾被投進了監牢。從監獄出來後,保爾跳進冬妮亞的花園。冬妮亞和保爾產生了愛情。
在激戰中,保爾頭部受了重傷。出院後,他參加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冬妮亞和保爾思想差距越來越大,便分道揚鑣。
在築路工程快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體質越來越壞。1927年,他幾乎完全癱瘓了,接著又雙目失明。他一方面決心幫助自己的妻子達雅進步;另一方面決定開始文學創作工作。這樣,「保爾又拿起了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社會主義文學中一部的名著,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藝術典型。作者在刻畫這一人物形象時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並不把保爾的堅強意志和剛強的性格看成是天生的,而認為是在英勇的戰斗和艱苦的勞動中,在刻苦的學習和嚴格的律己中鍛煉出來的。
小說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生動而又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該書備受廣大讀者喜愛。
這種唯有真實才能產生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得讀者能完全融入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和他的作品。所以,當他以一個戰士的超人毅力奮起反抗無情的命運的時候,平凡的生命就在與命運的激烈撞擊中迸射出非凡的光芒。這種光芒是永恆的,永遠能給蒼白的心靈帶來光明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