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鋼鐵公司第一任總裁
查爾斯.史考伯復 Charles Schwab
曾任美國鋼鐵制公司第一任總裁的查爾斯.史考伯就說:「能把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賞和鼓勵。」只是一句簡單的贊美,或者是對工作的肯定,員工就會找到屬於公司一分子的認同感,而這種認同感將是他努力工作最大的推動力。
⑵ 美國的鋼鐵大王卡耐基是那個卡爾.卡耐基嗎
美國「鋼鐵大王」,是安德魯·卡內基,不是卡爾.卡耐基。
安德魯·卡內基(1835年11月內25日-1919年8月11日),容在美國工業史上,寫下永難磨滅的一頁。他征服鋼鐵世界,成為美國最大鋼鐵製造商,衣錦還鄉,躍居世界首富。而在功成名就後,他又將幾乎全部的財富捐獻給社會。他生前捐贈款額之巨大,足以與死後設立諾貝爾獎金的瑞典科學家、實業家諾貝爾相媲美,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和個人奮斗的楷模。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20名。
⑶ 美國經濟危機時期有位"鋼鐵大王"是誰
1848年初,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區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了飽受經濟危機之苦的蘇格蘭。頓時,整個蘇格蘭沸騰起來了。人們趨之若鶩,紛紛舉家西遷,掀起一股空前的「移民潮」。僅在這一年,蘇格蘭就有近19萬人移居美國。他們分乘數十艘船隻,遠涉重洋,直奔大西洋彼岸。
1848年5月27日,「維斯卡塞特」號輪船駛離英國格拉斯哥港,經過福斯灣,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上。船上有一個13歲的少年和他的雙親及5歲的弟弟。他們與其他來自蘇格蘭的窮苦移民一起,擠在陰暗、低矮的客艙里,食物粗劣,空氣污濁,備受旅途的煎熬。經過整整50天的顛簸,輪船終於抵達了目的地——美國東海岸的紐約港。
1848年7月15日清晨,這位少年與新移民們一起擁上甲板,迎著朝陽,遠眺這片夢寐以求的希望之地,心中充滿著憧憬。正是這個13歲少年,在來到美國後的半個世紀里,從一文不名的移民變成了美國的鋼鐵大王、世界首富,創造了被人們稱為「美國夢」的奇跡。他就是美國十大財閥之一的安德魯·卡內基。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魯·卡內基出生於蘇格蘭古都丹弗姆林。父親威爾·卡內基以手工紡織亞麻格子布為生,母親瑪琪則以縫鞋為副業。父母雖窮,卻為人正直,始終充滿著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是一個繼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榮傳統的家族。
小卡內基的祖父是個性情開朗、機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撓精神的人。小卡內基作為長孫,以祖父的名字——安德魯·卡內基——命名。他從小就以有這樣的祖父為榮,同時也以終生擁有他的名字自豪。他的外祖父是個天生的雄辯家,也是個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當地頗為活躍的政治領袖。或許是祖輩遺傳基因的作用,卡內基自小就樂觀進取,能言善辯,這對他一生的影響極大。
在卡內基出生的第二年,父親用積攢的錢添置了3台紡織機,並僱傭了幾名工人。家中境況有所好轉,全家搬進了一幢有小閣樓的平房裡。卡內基從小就幫家裡做事。由於沒有自來水,他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邊排隊打水。挑了幾擔水後,才吃早飯、上學。晚上回來總要幫正忙於縫鞋的母親穿針引線,同時心裡還需默誦著在學校學到的詩和文章。
1843年,卡內基8歲,英國工業革命的巨浪席捲了丹弗姆林。這座古老的城鎮上出現了第一架蒸汽帶動的亞麻織布機。不久,經過改良的蒸汽機就徹底改變了小鎮的面貌。丹弗姆林的手工紡織業不堪蒸汽機的沖擊,日漸衰頹,紛紛破產。卡內基一家的生活也每況愈下,幫工被解僱,織機被變賣。母親只有開一間小鋪子,以維持生計。然而,致命的打擊又接踵而來,那就是1846年的歐洲大飢荒和1847年的英國經濟危機。卡內基一家實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寫信給早幾年移居美國匹茲堡的兩位姨媽,表示也要舉家前往美國。兩位姨媽回信說,眼下正是赴美的良機,就業機會很多,希望他們快去。
卡內基的雙親變賣了家中所有的織布機和傢具,去美國的旅費還差20英鎊。幸虧母親的一位好友幫忙,借給他們20英鎊,一家人才有了足夠的旅費,啟程前往美國。
卡內基一家在紐約下船後輾轉來到匹茲堡,在親戚家安頓下來。為養家糊口,父親別無選擇,又操起老本行,織起了桌布和餐巾,並且還得自己去沿街叫賣,挨門兜售這些產品。盡管如此,賺的錢遠不夠一家開銷的。母親只好以縫鞋為副業,經常縫到深更半夜,而卡內基和弟弟湯姆呆在一旁幫忙。就這樣,一家人每周只賺5美元,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為了給父母分憂,卡內基進了一家紡織廠當童工,周薪只有1美元2角。後來,他又干起了掙錢稍多一點的工作:燒鍋爐和在油池裡浸紗管。油池裡的氣味令人作嘔,灼熱的鍋爐使他汗流使背,但卡內基還是咬著牙堅持幹下去。當然,他並不甘心如此潦倒一生,而是奮發圖強,積極進取。
卡內基在白天勞累一天後,晚上還參加夜校學習,課程是復式記帳法會計,每周3次。這段時期他所學的復式會計知識,成了他後來建立巨大的鋼鐵王國並使之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1849年冬天,一天晚上,卡內基上完課回家,得知姨父傳來話,匹茲堡市的大衛電報公司需要一個送電報的信差。他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一早,卡內基穿上嶄新的衣服和皮鞋,與父親一起來到電報公司門前。他突然停下腳步,對父親說:「我想一個人單獨進去面試,爸爸你就在外面等我吧。」原來,他擔心自己與父親並排面談時,會顯得個子矮小,同時,他也怕父親講話不得體,會沖撞了大衛先生,從而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
於是,他單獨一人上到二樓面試。大衛先生打量了一番這個矮個頭、高鼻樑的蘇格蘭少年,問道:「匹茲堡市區的街道,你熟悉嗎?」
卡內基語氣堅定地回答:「不熟,但我保證在一個星期內熟悉匹茲堡的全部街道。」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我個子雖小,但比別人跑得快,這一點請您放心。」
大衛先生滿意地笑了:「周薪2.5美元,從現在起就開始上班吧!」
就這樣,卡內基謀得這個差事,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這時,他年僅14歲。
在短短一星期內,身著綠色制服的卡內基實現了面試時許下的諾言,熟悉了匹茲堡的大街小巷。兩星期之後,他連郊區路徑也了如指掌。他個頭小,但腿很勤,很快在公司上下獲得一致好評。一年後,他已升為管理信差的負責人。
卡內基每天都提早一小時到達公司,打掃完房間後,他就悄悄跑到電報房學習打電報。他非常珍惜這個秘密學習機會,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收發電報的技術。後來他被提升,成了電報公司里首屈一指的優秀電報員。
當年的匹茲堡不僅是美國的交通樞紐,而且是物資集散中心和工業中心。電報作為先進的通訊工具,在這座實業家雲集的城市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電報、嘀嘀嗒嗒拍電報的生活,卡內基就像進了一所「商業學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稱和特點,了解各公司間的經濟關系及業務往來。日積月累之中,他熟讀了這無形的「商業網路全書」,這使他在日後的事業中獲益匪淺。因此,卡內基在回顧這段時期時,稱之為「爬上人生階梯的第一步」。
由於卡內基工作勤快,頗得大衛總經理的賞識。一個月末的一天下午,卡內基被單獨留了下來。當他跨進總經理辦公室時,心裡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工作中有什麼疏忽,做錯了事。但大衛總經理卻拍拍他的肩膀說:「小夥子,你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勉,所以從這個月開始給你單獨加薪。」卡內基高興得差點暈倒。他領了13.5美元,比上個月多出2.25美元。對年僅15歲貧苦少年來說,這是筆巨款。
回到家,卡內基只是像往常一樣,將11.25美元薪水交給母親,而將增加的2.25美元暫時留了下來,因為這筆錢對他來說實在太珍貴了。晚上臨睡前,他把加薪的秘密告訴了弟弟,7歲的小湯姆也感到吃驚。於是,弟兄倆興奮地談起了未來的事業,憧憬著將來要合開一家「卡內基兄弟公司」,賺好多好多的錢,送給母親一輛閃閃發亮的馬車,再也不讓她老人家像現在這樣縫鞋縫到深更半夜了。他們談了很久很久,才沉沉入睡。
第二天在餐桌旁,卡內基把2.25美元拿出來交給母親,並問:「我們在丹弗姆林跟人家借的錢,還差多少?」母親顯得很吃驚:「那20英鎊的債,還差一點就夠還了。你這錢是從哪裡來的?」當母親得知這筆錢的來歷後,眼裡湧出了喜悅的淚水,而坐在一旁的父親卻流露出得意的神色。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兒子有出息,將來一定會做一番大事業的。為寄還好友主動資助的那20英鎊,這兩年來母親每天盡量節省生活開支,5角5角地存起來,眼看快湊足200美元還債了;如今兒子又以增收的錢幫助還債,該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呀。這一天,全家每個人內心都充滿著喜悅。
卡內基在跑腿送電報之餘,很想多讀點書來充實自己,可是,苦於家境貧窮,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買書。
幸好有一天他在翻閱報紙時,發現了一條消息:退役的詹姆士·安德森上校願意將家中所藏400冊圖書借給好學的青少年們。每逢星期六可以到他家借一本書,一星期後歸還,再換借另一本。
於是,欣喜若狂的卡內基找到上校的家,借到了自己心愛的書。從此每到星期六,他都能和一個嶄新的知識世界接觸了。
後來,上校眼看借書的少年日益增多,決計辦一個私人圖書館,他到紐約添購了各種書籍,擴大了自己的書齋,又向市政府借了一間房,成立了一家真正的圖書館。
卡內基從安德森圖書館里借到了許多好書,養成了喜愛讀書的習慣,只要一天不看書,就覺得心神不寧。安德森使他在人生的黃金時期有了讀書的機會。後來卡內基事業成功時,為了報答安德森先生的幫助,在其私人圖書館的原址,蓋了大會堂和圖書館,並立碑紀念這位恩人。
1853年,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西部管區主任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的電報技術的卡內基,聘他去當私人電報員兼秘書,每月薪水35美元。當時卡內基已是18歲的大小夥子了,他懷著強烈的上進心走進了這個更為廣闊的世界。
在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10餘年中,卡內基平步青雲,24歲就升任該公司西部管區主任,年薪1500美元,並逐步掌握了現代化大企業的管理技巧。這種技巧是他後來組織龐大的鋼鐵企業時所必不可少的。
與此同時,卡內基也抓住時機,初試牛刀,參與投資,而且頻頻得手,慢慢積累得小有資財,為他以後開辦鋼鐵企業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1856年,斯考特勸說卡內基買10股亞當斯快運公司的股票,共計600美元。當時,卡內基的全部積蓄不過60美元,但他決心設法湊足這筆錢。他與母親商量,母親提出以房屋作抵押來貸款。就這樣,卡內基以貸款進行了第一次投資。不久,一張亞當斯公司10美元紅利的支票就送到了卡內基的手裡。
不久,卡內基又充當「伯樂」,將卧鋪車的發明者伍德拉夫引薦給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車卧鋪車廂製造公司。卡內基通過借貸投資買下該公司1/38的股份。僅200餘美元的投資,一年之間分得的股票紅利高達5000美元。卡內基又抓到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到1863年,卡內基在股票投資上已成為行家裡手。
1865年,卡內基果斷地辭掉了鐵路公司的職務,開始一門心思地干自己的事業。他創辦了匹茲堡鐵軌公司、火車頭製造廠以及鐵橋製造廠,並開辦了煉鐵廠,開始涉足鋼鐵企業。
19世紀60年代,美國的鋼鐵生產經營極為分散,從采礦、煉鐵到最終製成鐵軌、鐵板等成品,中間需經過許多廠家。加上中間商在每個產銷環節層層加碼,致使最終產品的成本很高。卡內基深知傳統鋼鐵企業的這些弊病,他決心建立一個面目全新的、囊括整個生產過程的供、產、銷一體化的現代鋼鐵公司。
1872年,卡內基認為在煉鋼事業上大幹一場的時機業已成熟。首先,從技術上講,成本低廉的酸性轉爐煉鋼法已經發明,他特地親赴英國考察了發明者貝西默在生產中運用該法的實際情況。其次,美國的鋼鐵市場十分廣闊,供不應求。而鐵礦在美國極為豐富,密執安大鐵礦已進人大規模開采階段。再次,就財力而言,卡內基已擁有數十萬美元的股票及其它財產,他決定改變四處投資的老法,將資金集中到鋼鐵事業中來。最後,最令卡內基信心十足的,是他在鋼鐵公司10餘年間所掌握
的管理大企業的本領。於是,到1873年底,他終於與人合夥創辦了卡內基一麥坎德里斯鋼鐵公司。公司共有資本75萬美元。卡內基投資25萬美元,是最大的股東。在隨後的20多年間,卡內基使自己的財富增加了幾十倍。
1881年,卡內基實現了童年的夢想,與弟弟湯姆一起成立了卡內基兄弟公司,其鋼鐵產量佔美國的1/37。1892年,卡內基把卡內基兄弟公司與另兩家公司合並,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鋼鐵帝國——卡內基鋼鐵公司。他終於攀上了自己事業的頂峰,成了名副其實的鋼鐵大亨。他與洛克菲勒、摩根並立,是當時美國經濟界的三大巨頭之一。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卡內基鋼鐵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它擁有2萬多員工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它的年產量超過了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它的年收益額達4000萬美元。卡內基是公司的最大股東,但他並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的職務。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任用了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時至今日,人們還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廠房設備、材料全部燒毀,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馬,幾年以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然而,卡內基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敬,不僅是因為他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在事業成功之後,毫不猶豫地將賺得的龐大財富,幾乎全部捐獻給了社會公益事業。他的後半生,主要致力於慈善事業與世界和平。
卡內基早在33歲的那一年,就在日記上寫了下面的一段話:「對金錢執迷的人,是品格卑賤的人。如果我一直追求能賺錢的事業,有一天自己也一定會墮落下去。假使將來我能夠獲得某種程度的財富,就要把它用在社會福利上面。」
1900年,年逾花甲的卡內基已經功成名就,他躊躇滿志,決定心安理得地退休,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去做他早已想做的事情。這一年,他在《財富的福音》一書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掙更多的財富。」於是,他毅然從他那蓬勃發展的鋼鐵事業中引退,以5億美元的價格將卡內基鋼鐵公司賣給金融大王摩根。然後,他就開始實施他的把財富奉獻給社會的偉大計劃。
1901年,即他引退後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萬美元為煉鋼工人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以向幫助他取得事業成功的員工們表示感謝。接著,為幫助有志上進而家境貧窮的年輕人,他當年在紐約市捐款建立了68座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建設事業持續了16年,他總共捐資1200萬美元,興辦圖書館3500座。
第二年,他捐款2500萬美元,在華盛頓創立「卡內基協會」,由美國國務卿約翰任會長,主要用來發展科學、文學和美術事業。該協會曾建造一艘「卡內基號」海洋調查船,修正了世界航海圖。此外,還在加州山頂上建造威爾遜天文台來觀察太空。對這個協會,卡內基在隨後的一些年裡一再追加資金,累計捐款達7300萬美元。
與此同時,卡內基在他的第二故鄉匹茲堡創辦了「卡內基大學」。後來,又在美、英各地捐資創辦了各種學校和教育機構。這類用於建造教育設施的捐款,達9000萬美元之巨。
在隨後的幾年中,卡內基又設立了若干項基金。他捐資500萬美元,設立「捨己救人者基金」,對在突發事件中為救助他人而犧牲或負傷的英雄及其家屬予以獎勵或救濟。他捐資3900萬美元,設立「大學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還設立了「總統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對美國總統或作家的晚年給予資助。此外,他向11個國家提供了「卡內基名人基金」,並以1000萬美元設立「卡內基國際和平財團」,專門資助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人們。
1911年,年邁的卡內基夫婦由於10年來一直直接參與捐獻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憊,因而,卡內基決定再以僅余的1億5千萬美元設立了「卡內基公司」,讓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捐獻工作。
直至生命結束之前,卡內基都在為社會奉獻著他的財富,其捐獻總額高達3億3千多萬美元。當然,在他身後,「卡內基公司」及各項卡內基基金依然在實施他的捐獻計劃,況且這筆巨款還會不斷地增加利息,或賺進紅利,實際上他在世界上捐獻的數額遠大於這個數字。
1919年8月11日,84歲的卡內基在美國雷諾克斯市的別墅中因肺炎而謝世。這位出生於蘇格蘭的偉大人物,從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稱世界首富的「鋼鐵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後,他又將幾乎全部的財富捐獻給社會。他生前捐贈款額之巨大,足以與死後設立諾貝爾獎金的瑞典科學家、實業家諾貝爾相媲美。從一個貧窮的少年變成樂善好施的巨富,卡內基這富有傳奇性的一生,簡直就像是《天方夜譚》里的故事一樣。
⑷ 請問米塔爾鋼鐵公司(Mittal Steel )
印度裔億萬富豪米塔爾麾下的米塔爾集團,在鋼鐵業內被譽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2005年4月,米塔爾以4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際鋼鐵集團,超過當時排名第一的歐洲阿塞洛鋼鐵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業界總結其成功秘訣為:在最合適的時機去收購與合並;用最精明的經營手法壯大那些被收購的企業。
拉科什米·米塔爾集團(LNM)董事長拉科什米·N·米塔爾(Lakshim·N·mittal)是印度裔英國人。
1957年,LNM現任董事長拉科什米·米塔爾的父親在印度投資創辦了一家小型軋鋼廠。後來,由於印度政府限制民營企業涉足鋼鐵業,老米塔爾於1976年在印尼投資興建了一家年產量僅6.5萬噸的小型軋鋼廠,並讓年僅19歲的拉科什米·米塔爾監管。1981年,米塔爾家族又在印尼投資興建了一座年產量30萬噸的電爐煉鋼廠。
1982年,為米塔爾家族在印尼的鋼鐵企業提供原料的特里尼達和多巴哥鋼鐵公司連續幾年虧損,政府對其私有化。米塔爾先租下這家企業進行經營,7年後,買下這家企業。
1992年,墨西哥第3大鋼鐵企業SIBAISA鋼鐵公司由於經營陷入困境,政府欲對其私有化,米塔爾僅用2.2億美元就收購了這家政府投資22億美元才興建起來的高度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同時收購的還有該公司年產33萬噸焊管的生產線、港口設備及擁有300萬噸鐵礦石的礦山。目前,該公司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家扁平材生產商。
兩年後,米塔爾從加拿大政府手中收購了加拿大第4大鋼鐵企業希德貝克———多斯科公司。隨後,LNM收購了加勒比地區最大的非石油工業聯合企業,成立了伊斯帕特·加勒比公司。
1995年,拉科什米·米塔爾將其負責的鋼鐵企業與其父親在印度的公司分離,在荷蘭注冊成立LNM集團,將總部搬到英國倫敦,並收購了德國第四大線材生產商、世界著名的短流程和線材專業化公司———德國漢堡鋼公司。緊接著,LNM集團耗資4.5億美元收購哈薩克卡拉干達鋼鐵公司(下稱卡鋼),將其更名為伊斯帕特卡麥特公司,目前該公司鋼產量已過500萬噸,其產品絕大部分出口。
1997年,LNM將其子公司伊斯帕特國際公司16%的資產放在阿姆斯特丹和紐約上市,隨後收購德國蒂森公司的兩家長材生產企業———Rwhrort公司和WalgdrahtHochfeld公司,目前這兩家公司粗鋼生產能力為150萬噸/a。
1998年,LNM出資14.3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6大鋼鐵企業———美國內陸鋼鐵公司。重要的是,LNM通過收購這家公司,與當時世界第2大鋼鐵企業———新日鐵建立了聯系,內陸公司在與新日鐵合資建設的一座100萬噸/a冷軋廠中所佔的60%的股份、1座年產90萬噸熱鍍鋅板廠中所佔50%的股份同時轉移到LNM名下。
1999年,LNM收購了法國尤尼克金屬公司,目前該公司粗鋼產能約為130萬噸/a。
2001年,藉助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的1億美元貸款,LNM以3.6億美元買下羅馬尼亞的加拉茨冶金公司,該公司是羅馬尼亞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主要產品為重軌、厚板、熱軋薄板及帶卷、冷軋薄板及帶卷、熱鍍鋅板卷及不銹鋼。
2002年2月,LNM獲得了獨家購買捷克政府在諾瓦新冶金鋼鐵公司所佔大部分股份。2003年,LNM收購了剩餘股份,並將其更名為伊斯帕特諾瓦公司。同年,LNM還獲得了捷克生鐵供應商VysokePeceOstrava公司100%的股份、波蘭方坯生產商SiderurgicaSAHunedoara公司81%的股份,以及無縫管製造商PetroTub公司70%的股份。
2004年,LNM出資10.5億美元,獲得波蘭PHS鋼鐵公司60%的股份。以4340萬美元的價格搶在一家中國鋼鐵企業之前,收購了羅馬尼亞著名的胡內多阿拉鋼鐵聯合企業。並完成對南非最大的鋼鐵企業伊斯科公司的全面收購,同時獲得波黑澤尼察公司51%的股份,成功並購馬其頓的BalkanSteel。為了與近3年在上述地區並購的鋼鐵企業實現原料共同采購和產品合作銷售,2004年還取得了波斯尼亞最大的BH鋼鐵廠的排它性收購權,並將前南斯拉夫的Niksic棒材和盤條廠納入並購計劃。目前正計劃與美鋼聯聯合收購烏克蘭年產鋼700萬噸的克里沃羅格公司。
在1989~2004年,LNM還並購了愛爾蘭唯一一家鋼鐵企業和阿爾及尼亞的Annaba公司。
從全球鋼鐵業的角度分析,跨國並購將使世界鋼鐵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驚人的變化。對此,跨國並購重組「跨度」最大、靠並購重組崛起速度最快、並購成功率最高的當今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拉科什米·米塔爾集團(LNM集團)預言:不出10年,阿塞勒、LNM、美鋼聯極有可能發展成3個億噸級鋼鐵企業,屆時,世界上年產鋼250~300萬噸的鋼鐵企業將失去競爭力。
米塔爾鋼鐵公司還將成為鋼鐵市場佔有份額最大的公司。該公司將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14個國家開展鋼鐵經營業務,雇員人數將達到16.5萬人。米塔爾鋼鐵公司2004年鋼鐵出貨量為4210萬噸,收入222億美元。董事長米塔爾一躍成為世界財富最多人士之一。在美國《福布斯》雜志10日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米塔爾以250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三,僅次於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和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
⑸ 美國的鐵路大王,石油大王,鋼鐵大王分別是誰
分別是: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約翰·洛克菲勒,安德魯·卡耐基。
1、「鐵路大王」科尼利爾斯·范德比爾特:1849年,加利福尼亞淘金熱不僅促進了航運業的發展,也推動了鐵路業。范德比爾特看到,鐵路將取代航運成為美國運輸業的核心,他從事鐵路業的著眼點不在於修鐵路,而在於購買已經修好的鐵路,改善其經營管理。他買下了紐約市附近的幾條鐵路,並逐步建立起了在東海岸的鐵路王國。
鐵路大王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1794年出生在紐約市旁邊的斯坦頓島上一個貧困家庭,十一歲時就綴學到紐約的輪渡上工作,一步步地熟悉了輪渡生意。
在范德比爾特滿十六歲時,父母借給他一百美元去自己做生意,他用這筆錢購買了一條用於紐約港口之間擺渡的駁船。從這條擺渡船起,范德比爾特開始建立他的運輸王國。
1877年范德比爾特去世時,雖然財產只有1.05億美元,但仍然占當時美國GDP的1/87。
⑹ 有誰知道關於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故事
個「鋼鐵大王」。卡內基鋼鐵公司通過白手起家建立成一個生產鋼鐵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獲得優勢,且數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鋼鐵廠的地位,幾乎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卡內基與洛克菲勒、摩根並立,是當時美國經濟界的三大巨頭之一。從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稱世界首富的「鋼鐵大王」,而在功成名就後,他又將幾乎全部的財富捐獻給社會。他生前捐贈款額之巨大,足以與死後設立諾貝爾獎金的瑞典科學家、實業家諾貝爾相媲美,由此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個人奮斗的楷模。
成長記錄
在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名字是個傳奇,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與「汽車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財閥一樣,曾經影響著整個美國的金融狀況。但讓世人為之驚訝的是,他在自己事業的最巔峰,放棄了所有的一切,追求另一種自由、無拘束的生活,並為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是他捐資修建的,匹茲堡的卡內基大學是他建立的,還有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卡內基圖書館」。這就是卡內基,財富對於他而言,不是第一位的,享受人生,為社會做出貢獻才是他生命的真諦。
捕捉機遇的勤奮少年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魯·卡內基出生於蘇格蘭古都丹弗姆林。父親威爾·卡內基以手工紡織亞麻格子布為生,母親瑪琪則以縫鞋為副業。父母雖窮,卻為人正直,始終充滿著積極進取的精神。這是一個繼承了自豪、自立、自尊光榮傳統的家族。
小卡內基的祖父是個性情開朗、機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撓精神的人。小卡內基作為長孫,以祖父的名字——安德魯·卡內基——命名。他從小就以有這樣的祖父為榮,同時也以終生擁有他的名字自豪。他的外祖父是個天生的雄辯家,也是個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當地頗為活躍的政治領袖。或許是祖輩遺傳基因的作用,卡內基自小就樂觀進取,能言善辯,這對他一生的影響極大。
13歲那年,懷著對美國的嚮往,卡內基和家人來到美國東海岸的紐約港,後又輾轉來到匹茲堡。移民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小卡內基白天做童工,晚上讀夜校,十分辛苦。14歲那年,他來到匹茲堡的大衛電報公司做信差。雖然他當時對於路一點都不熟悉,但卻向公司許下諾言,說自己一個星期就可以記熟全城的線路。公司的經理被卡內基的毅力感動,留下了他。而卡內基也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成為了公司的熟練工。
當年的匹茲堡不僅是美國的交通樞紐,而且是物資集散中心和工業中心。電報作為先進的通訊工具,在這座實業家雲集的城市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電報的卡內基就像進了一所「商業學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稱和特點,了解各公司間的經濟關系及業務往來。日積月累之中,他熟讀了這無形的「商業網路全書」,這使他在日後的事業中獲益匪淺。因此,卡內基在回顧這段時期時,稱之為「爬上人生階梯的第一步」。
1853年,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西部管區主任斯考特看中了有高超的電報技術的卡內基,聘他去當私人電報員兼秘書,每月薪水35美元。當時卡內基已是18歲的大小伙了,他懷著強烈的上進心走進了這個更為廣闊的世界。
在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的10餘年中,卡內基憑著自己的勤奮和機靈,24歲就升任該公司西部管區主任,年薪1500美元,並逐步掌握了現代化大企業的管理技巧。這種技巧是他後來組織龐大的鋼鐵企業時所必不可少的。
與此同時,卡內基也抓住時機,初試牛刀,參與投資,而且頻頻得手,慢慢積累得小有資財,為他以後開辦鋼鐵企業奠定了一定的經濟基礎。
1865年4月,南北戰爭結束了,戰爭造成了大量的機會。29歲的卡內基這時已經算小有成就了,但是他不滿足,他要緊緊抓住人生旅途這一關鍵階段,自主創業,另立門戶。於是,他向賓州鐵路公司提出了辭呈。
難言的奮斗之路
在辭職之前,卡內基曾帶人修橋補路,就常常思考能否用鐵橋代替木橋。當時的匹茲堡雖然鋼鐵工廠鱗次櫛比,但還只是在起步階段。1862年,他與幾個朋友創立了建造鐵橋的公司。而1863年7月4日,南北戰爭的雙方都開始使用軍艦對抗,給卡內基以警示:帆船時代已經過去了,鋼鐵時代即將到來。於是,辭職之後,他來到歐洲旅行,到倫敦考察了那裡的鋼鐵研究所,果斷地買下了道茨兄弟發明的一項鋼鐵專利,還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他認為,這兩項專利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回到美國的卡內基,開始鼓足干勁,大幹一場。他把分散的資金聚集在一起,把以前自己入股的兩家公司合並起來,成立了聯合制鐵公司。當時,美國的鋼鐵生產經營極為分散,從采礦、煉鐵到最終製成鐵軌、鐵板等成品,中間需經過許多廠家。加上中間商在每個產銷環節層層加碼,致使最終產品的成本很高。卡內基深知傳統鋼鐵企業的這些弊病,他決心建立一個面目全新的、囊括整個生產過程的供、產、銷一體化的現代鋼鐵公司。
卡內基的理想正在慢慢實現,他的工作也日益繁忙了,正在他為公司的事情日夜奔波的時候,忽然收到了老上司、也是自己恩人的斯考特的緊急電報。當他急忙來到斯考特的辦公室,發現著名投資商摩根也在那裡,原來斯考特向摩根的借貸期滿,需要25萬美元,正在等待卡內基的援手。面對傲慢的摩根、焦急的斯考特,卡內基心中很不是滋味,如果當初不是斯考特的提拔,他還只是一個窮小子,更別說他曾在自己事業的最初給了那麼多的幫助了,可是如果給了這25萬美元,自己的鋼鐵公司就泡湯了!
最終卡內基拒絕給予幫助。這還只是開始,隨著1873年經濟大恐慌,愈來愈多的人都遭到了破產的厄運,當初的合夥人柯路曼兄弟,還有弟弟的岳父,這些元老級人物都不得不把自己的股份賣給卡內基,最終,1890年,卡內基將公司名稱變為卡內基鋼鐵公司,資金增長到2500萬美元,他持公司半數以上股份。
雖然當時有人稱他為「卑劣的卡內基」,但不能否認的是卡內基在鋼鐵業做出的貢獻,和他獨特的眼光。當他邁出進軍鋼鐵業的第一步,就開始大膽引進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人才,大刀闊斧改進生產管理,不斷地改進鋼鐵生產技術,降低成本,使自己一次一次走向成功。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卡內基鋼鐵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它擁有2萬多員工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它的年產量超過了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它的年收益額達4000萬美元。卡內基是公司的最大股東,但他並不擔任董事長、總經理之類的職務。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任用了一批懂技術、懂管理的人才。時至今日,人們還常常引用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的廠房設備、材料全部燒毀,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馬,幾年以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他在成名之後,有新聞記者訪問他,問他是怎樣工作才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卡內基回答說:「我之所以能成功,有兩個基本因素:第一、我自幼出生在貧苦之家,小時候常常吃飽了這一頓,不知道下一頓的食物在哪裡?我晚上常聽見父母為了應付面對的窮困而嘆息。所以我從小就力求上進與發奮,決心到長大之後要從我手中擊敗窮困。第二、凡事不論大小,都要認真的去做。我12歲時做過紡織工人,我努力地要把紗紡好。後來我又做過郵差,我盡量記住我那郵區里每戶人家的姓名、住宅外貌,到後來幾乎我每一家都熟識了。努力把每一件小事情認真的做好它,以後才有人敢把大事情放心的交給你了。」
東方文化洗禮後的另一種人生
早在1866年12月底的一天,卡內基曾寫下這樣一段備忘錄:「人生必須有目標,而賺錢是最壞的目標。沒有一種偶像崇拜比崇拜財富更壞的了。」可是後來的他卻一直沉浸在商海之中。這個東西早已拋擲腦後了。
可是就在20年後,發生了許多不幸的事情,這使得卡內基的人生也開始有了巨大的改變。1886年10月,從小跟卡內基一起長大、一起奮斗的弟弟湯姆去世了,緊接著,母親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也隨後離開了人間。從小十分孝順的卡內基簡直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他連續6個星期持續高燒,在世的親人都一個個離開了他,他第一次感覺那樣孤單,於是,1887年,年過半百還未結婚的卡內基和訂婚多年的未婚妻走進了教堂。可是悲劇並沒有就此結束。1889年,卡內基的得力助手瓊斯廠長因為高爐爆炸而死,這又是一個沉重打擊。雖然,在此之前,卡內基信奉的是東方傳統,研究孔子著作和佛經,但卻從未付諸行動。這一次,他開始真正的面對殘酷的事實,有所清醒了。
接連幾天,他都在思考自己走過的路:從一個小信差、一個貧窮移民的後代,到今天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我手裡拿這么多的財富,到底有什麼用,小時候的夢想都得到了,可為什麼心裡卻高興不起來,現在親人一個個離去,曾經離棄過的朋友也不會再回來了,我賺錢的目的是什麼呢?最後,他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富人若不能運用他聚斂財富的才能,在生前將其財富捐獻出來為社會謀取福利,那麼死了也是不光彩的。」
1990年,他在《財富的福音》一書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掙更多的財富。」於是,他毅然從他那蓬勃發展的鋼鐵事業中引退,以5億美元的價格將卡內基鋼鐵公司賣給金融大王摩根。然後,他就開始實施他的把財富奉獻給社會的偉大計劃。
此後直到1919年8月11日卡內基去世的近20年間,卡內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1901年,即他引退後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萬美元為煉鋼工人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以向幫助他取得事業成功的員工們表示感謝。接著,為幫助有志上進而家境貧窮的年輕人,他當年在紐約市捐款建立了68座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建設事業持續了16年,他總共捐資1200萬美元,興辦圖書館3500座。
第二年,卡內基在他的第二故鄉匹茲堡創辦了「卡內基大學」。後來,又在美、英各地捐資創辦了各種學校和教育機構。這類用於建造教育設施的捐款,達9000萬美元之巨。
在隨後的幾年中,卡內基又設立了若干項基金。他捐資500萬美元,設立「捨己救人者基金」,他捐資3900萬美元,設立「大學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還設立了「總統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對美國總統或作家的晚年給予資助。此外,他向11個國家提供了「卡內基名人基金」,並以1000萬美元設立「卡內基國際和平財團」,專門資助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人們。
1911年,年邁的卡內基夫婦由於10年來一直直接參與捐獻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憊,因而,卡內基決定再以僅余的1億5千萬美元設立了「卡內基公司」,讓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捐獻工作。
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人,卡內基曾經說出了這樣的話:「不要以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運。大多數的紈絝子弟,做了財富的奴隸,他們不能抵制任何的誘惑,以至於陷入墮落的境地。要知道,享樂慣了的孩子,決不是那些出身貧賤的孩子的對手。一些窮苦的孩子,甚至窮苦得連讀書的機會也沒有的孩子,成人之後卻成就了大事業。」所以,「一個年輕人所能繼承到的最豐厚的遺產,莫過於出生於貧賤之家」。
⑺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生平
1835年11月25日,安德魯·卡耐基出生於蘇格蘭古都丹弗姆林。
1848年,因生活太過艱難,卡耐基和家人來到美國東海岸的紐約港,後又輾轉來到匹茲堡;而移民生活的開始,也是他賺錢經歷的開始。
1853年,賓夕法尼亞州鐵路公司西部管區主任斯考特聘卡耐基去當私人電報員兼秘書,每月薪水35美元。
1859年,卡耐基升任該公司西部管區主任,年薪1500美元。
1862年,卡耐基與幾個朋友創立了啟斯東橋梁公司,承建橫跨俄亥俄河上第一座鐵橋。
1865年4月,南北戰爭結束了,戰爭造成了大量的機會,卡耐基向賓州鐵路公司提出了辭呈。
1865年4月,卡耐基辭職之後,他來到歐洲旅行,到倫敦考察了鋼鐵研究所,買下了道茨兄弟發明的一項鋼鐵專利,還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同年,卡耐基在賓夕法尼亞州與人合夥創辦了卡內基科爾曼聯合鋼鐵廠。
1873年,美國經濟大恐慌,卡耐基合夥人柯路曼兄弟及弟弟的岳父,把自己的股份賣給卡耐基;同年,他創辦了傑-埃德加·托馬森鋼鐵廠。
1881年,卡耐基實現了童年的夢想,與弟弟湯姆一起成立了卡內基兄弟公司,其鋼鐵產量佔美國的1/37。
1888年,安德魯·卡內基買進了跟自己的廠差不多一樣大的一家鋼廠和匹茲堡附近另外幾家鋼廠的大部分股權。他把所有這些公司聯合成為卡內基有限公司。
1890年,卡耐基將公司名稱變為卡耐基鋼鐵公司,資金增長到2500萬美元,他持公司半數以上股份。
1892年,卡耐基把卡耐基兄弟公司與另兩家公司合並,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卡耐基鋼鐵公司。
1901年2月,卡耐基以5億美元的價格將卡內基鋼鐵公司賣給摩根。
1919年8月11日,安德魯·卡耐基因支氣管炎病發與世長辭。
(7)美國鋼鐵集團董事長叫什麼擴展閱讀:
卡耐基的事業成就: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卡內基鋼鐵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它擁有2萬多員工以及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它的年產量超過了英國全國的鋼鐵產量,它的年收益額達4000萬美元。
1901年,卡耐基鋼鐵公司生產的鋼鐵已經佔全美鋼鐵銷售總量的25%。
慈善事業:
1901年,卡耐基拿出500萬美元為煉鋼工人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以向幫助他取得事業成功的員工們表示感謝。接著,為幫助有志上進而家境貧窮的年輕人,他在紐約市捐款建立了68座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建設事業持續了16年,他總共捐資1200萬美元,興辦圖書館350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