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俠》中,那套盔甲的飛行系統,是什麼
鋼鐵俠的第一套裝甲,使用的應該是導彈的推進系統——這是根據他在製作第一專套裝甲時所用的原屬材料推斷出來的。導彈的推進系統也稱為動力裝置,有火箭發動機和空氣噴氣發動機兩大類。常用的化學火箭發動機攜帶氧化劑和燃燒劑,適用於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導彈,通常有固體火箭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和固—液火箭發動機等。空氣噴氣發動機只攜帶燃燒劑,要依靠空氣中的氧才能工作,適用於在大氣層內飛行,通常有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和沖壓噴氣發動機等種類。根據電影中看到的情形判斷,第一套裝甲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可能性比較大。至於第二套和第三套裝甲,從外形上看,可能使用了化學火箭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並不新鮮,早在1930年就被英國人弗蘭克
② 鋼鐵俠飛行是以什麼為燃料,是燃料,不是什麼反應堆.全國懸賞!100金幣!
美國的英雄漫畫很多都是不考慮科學機理的,或者頂多能算得上是軟科幻鋼專鐵俠動力系統是作者自己屬引入個貝塔粒子,其實是類似燃料電池或核電池的概念飛行系統按現在的理論來說,唯一比較靠譜的也就是等離子體推進器,其實還是利用反沖推進這種東西不要細想了,基本就是扯淡的,作者也是要的效果而已,原理他才不考慮呢。
網路上說是太陽能和運動產生的熱能來作為盔甲的動力。
③ 請問鋼鐵俠的推進器是用什麼燃料做為能源
根據漫畫里解釋是反重力推進器,是一種現實中不存在的推進器
④ 鋼鐵俠使用的能量源是什麼組成
鋼鐵俠的力量與能力來自於他穿著的先進動力裝甲。此裝甲由原本版笨重的鐵甲裝慢慢進化更新權成分子重整排序後的結晶鐵經磁場強化後覆蓋於鈦金屬等數層其他金屬上,形成一個有韌性但又極度堅實且能提供極高防禦作用的外殼。鐵甲裝賦予斯塔克超人力量及飛行能力,其能源來自多種來源的總和,包括太陽能,電池,以及內建以吸收貝塔粒子為燃料的發電機。鐵甲裝還可以吸收周遭的能源如熱量與動能並轉化成電力,甚至可以直接吸收電力來為電池進行充電。托尼還加裝了噴射推進器足以讓他拖著一整列火車前進;而小型的護目鏡可在緊急時保護鋼鐵俠的雙眼。除此之外,鐵甲裝還可以完全的與外界隔離,讓鋼鐵俠可在真空或海底行動,具備內建的維生系統,並可隔絕放射線。還有,如果導彈來了的話,可以射出紅外線干擾球,將導彈提前爆炸。
⑤ 鋼鐵俠用的是等離子發動機嗎
等離子發動機是最大的可能。但這樣的話不就變成電焊了?而且等離子發動機的推力不是很小,只有在太空中才有用!
⑥ 鋼鐵俠的噴射裝置 是什麼原理用的什麼燃料可以維持那麼久
量子(離子)聚變,以光能形式輸出,通過盔甲外置裝置可轉換成機械動能(盔甲動力),脈沖波(飛行器),電子炮(掌心炮),激光(手背激光)
⑦ 鋼鐵俠罕見裝甲大盤點顆粒爐的燃燒顆粒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鋼鐵俠罕見裝甲大盤點顆粒爐的燃燒顆粒是用樹葉顆粒、秸桿顆粒或者玉米顆粒製作的。根據查詢相關信宏公開資料可知:顆粒燃料是從生物質壓縮製成的供暖燃料。最常用類型是木豎坦緩顆粒。作為木頭燃料的一種形式,木顆粒通常從鋸木及其他木製品產余模生的壓實的鋸末或其他廢物製成,鋼鐵俠罕見裝甲大盤點顆粒爐的燃燒顆粒是用樹葉顆粒、秸桿顆粒或者玉米顆粒製作的。
⑧ 鋼鐵俠反應堆是什麼原理
鋼鐵俠反應堆是根據「托卡馬克裝置」的原理,製作成的。
托卡馬克是一環形裝置,通過約束電磁波驅動,創造氘、氚實現聚變的環境和超高溫,並實現人類對聚變反應的控制。它的名字Tokamak來源於環形、真空室、磁、線圈。最初是由位於蘇聯莫斯科的庫爾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齊莫維齊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
(8)鋼鐵俠的推進器用什麼燃料擴展閱讀:
歷史發展:
二戰末期,前蘇聯和美、英各國曾出於軍事上的考慮,一直在互相保密的情況下開展對核聚變的研究。幾千萬、幾億攝氏度高溫的聚變物質裝在什麼容器里一直是困擾人們的難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前蘇聯科學家提出托卡馬克的概念。
1954年,第一個托卡馬克裝置在原蘇聯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建成。當人們提出這種磁約束的概念後,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在一些方面的進展順利,氫彈又迅速試驗成功,這曾使不少國家的核科學家一度對受控核聚變抱有過分樂觀的態度。
1990年,中國國家科學院等離子所興建大型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得到俄、美、歐盟等機構、專家大力的支持。特別是俄羅斯科學家,世界聚變研究最具權威的俄羅斯國家研究中心卡多姆采夫教授,成為裝置建設的「經常性技術指導」。
1993年HT-7建成,中國成為世界上俄、法、日(法國的Tore-Supra,俄羅斯的T-15,日本的JT-60U)之後第四個擁有同類大型裝置的國家。中國在裝置相關的超導、低溫製冷、強磁場等研究都登上新的台階。
1993年12月9日和10日,美國在TFTR裝置上使用氘、氚各50%的混合燃料,使溫度達到3億至4億攝氏度,兩次實驗釋放的聚變能分別為0.3萬千瓦和0.56萬千瓦,大約為JET輸出功率的2倍和4倍,能量增益因子Q值達0.28。與JET相比,Q值又得到很大提高。
1997年9月22日,聯合歐洲環JET又創造輸出功率為1.29萬千瓦的世界紀錄,能量增益因子Q值達0.60,持續時間2秒。僅過了39天,輸出功率又提高到1.61萬千瓦,Q值達到0.65。
1997年12月,日本方面宣布,在JT-60上成功進行了氘-氘反應實驗,換算到氘-氚反應,Q值可以達到1.00。後來,Q值又超過了1.25。在JT-60U上,還達到了更高的等效能量增益因子,大於1.3,它也是從氘-氘實驗得出的結果外推後算出的。
2000年,HT-7實驗放電時間超過10秒,標志中國在這重大基礎理論研究領域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002年1月28日,在中國成都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與合肥西郊的中國科學院等離體物理研究所,基於超導托卡馬克裝置HT-7的可控熱核聚變研究再獲突破。
實現了放電脈沖長度大於100倍能量約束時間、電子溫度2000萬攝氏度的高約束穩態運行,中心密度大於每立方米1.2×1019,運行參數居世界前兩位。本輪實驗有來自美、日等14個研究機構的18位外籍專家參與。
2006年,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實現了第一次「點火」——激發等離子態與核聚變。很快,它就實現了最高連續1000秒的運行,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2012年04月22日,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中性束注入系統(NBI)完成了氫離子束功率3兆瓦、脈沖寬度500毫秒的高能量離子束引出實驗。本輪實驗獲得的束能量和功率創下中國國內紀錄,並基本達到EAST項目設計目標。
⑨ 鋼鐵俠的方舟反應堆可以實現嗎,實現起來有什麼難點
不可能在手腕上開個導彈發射孔啊:美國單人飛行器飛行試驗短時間內很難實現 只能將其中一部分功能實現 原因看了下面就知道了:鋼鐵俠的核心是方舟反應堆,靈感源自托卡馬克_網路。但以目前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電影里微型、受控、大功率的能源裝置。確實有這個趨勢。也許未來經過幾代能源革命能夠出現,思路肯定不同。
通訊系統和智能信息中心:鋼鐵俠可以進行和伺服器(賈維斯)進行通信,沒思路:目前有眾多單人飛行器的項目在研並逐步接近實用(參見、跨學科的研究項目,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夠設計。以鋼鐵俠的表現看,最接近火箭式,對比鋼鐵俠的瀟灑又輕松,沒思路,就是無中生有了。不要說鋼鐵俠,就算是只有通信、助力。電影裡面能夠防護高空跌落、導彈襲擊之類的劇烈沖擊,完全違背物理定律了。應對大沖擊的人體防護一定要靠空間緩沖減震(參考安全氣囊、降落傘等),貼身盔甲徹底沒戲:比如能夠讓盔甲追蹤主人並自動組裝。合理之處是人體植入晶元,不合理的地方還是違反了物理定律。
最後說一點,像鋼鐵俠這樣的作戰系統,是大規模,但火箭推進器靠固態或者液態燃料點燃推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思路會不一樣。
維生系統:鋼鐵俠上天入海,能不缺氧。按照思路可分為螺旋翼式,並將結果返回給中心。
防護系統:現代防護系統最常見的是頭盔、防彈衣,主要用來防護子彈,而是靠機械幫助肢體發力,還是那句話。
助力系統:和動力系統不同,助力系統不靠噴氣助力、個人噴氣式飛行器)、彈片等小型武器。現代科技對此只能望洋興嘆。
其它酷炫功能、防護、武器系統的單兵作戰盔甲,一些國家的開發周期都要長達十年。Stark在囚禁中用簡陋的設備單人設計出鋼鐵俠的雛形、超復雜。靠譜的是類似激光和火焰噴射的武器。火焰噴射就不說了。比如克服人體肌肉、骨骼的極限,舉起很沉的物體,要靠類似液壓傳動的裝置。現在已經有類似的產品了,以軍品和殘疾人助力的產品為主(可參見機械外骨骼_網路)。但是按照目前的思路,是不可能將功效放大到電影中的水平的。還是那句話,如果未來能夠實現,關鍵在盔甲絕熱,可以將感測設備捕獲的信息發回信息中心進行處理、分析:
鋼鐵俠的盔甲大概有這樣幾部分:
能源系統,這本身就不科學、火箭式等等、製造的,危險又累贅,能不凍僵,其中的氧氣供應、隔熱材料都是麻煩事,可以參考潛水服和宇航服,但雜合在一起。激光發生器也原做越小,但功率絕對到不了電影裡面的程度,何況激光的效果也不是電影里那樣的火光四射。
攻擊系統:鋼鐵俠手裡發出來的東西,如果說是微型導彈,甚至在操作者失去意識時可以交給智能服務端遠程式控制制。這方面最接近現實的,是現代軍隊不同程度的配備類似的設備,比如單兵通訊或無人機、噴氣式。民用的比如Google Class也具備類似功能。
飛行動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