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是什麼做的 怎麼做的
鐵與C(碳)、Si(硅)、Mn(錳)、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組成的合金。
其中除Fe(鐵)外,C的含量對鋼鐵的機械性能起著主要作用,故統稱為鐵碳合金。
鋼鐵的一些分類:
1、按碳的含量分
鐵碳合金分為鋼與生鐵兩大類,鋼是含碳量為0.03%~2%的鐵碳合金。
2、按冶煉設備分
⑴轉爐鋼 用轉爐吹煉的鋼,可分為底吹、側吹、頂吹和空氣吹煉、純氧吹練等轉爐鋼;根據爐襯的不同,又分酸性和鹼性兩種。
⑵平爐鋼 用平爐煉制的鋼,按爐襯材料的不同分為酸性和鹼性兩種,一般平爐鋼多為鹼性。
⑶電爐鋼 用電爐煉制的鋼,有電弧爐鋼、感應爐鋼及真空感應爐鋼等。工業上大量生產的,是鹼性電弧爐鋼。
3、按鋼的品質分
⑴普通鋼 鋼中含雜質元素較多,含硫量ws一般≤O.05%,含磷量wP≤0.045%,如碳素結構鋼、低合金結構鋼等。
⑵優質鋼 鋼中含雜質元素較少,含硫及磷量ws、wp,一般均≤0.04%,如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碳素工具鋼和合金工具鋼、彈簧鋼、軸承鋼等。
⑶高級優質鋼 鋼中含雜質元素極少,含硫量ws一般≤O.03%,含磷量wP≤0.035%,如合金結構鋼和工具鋼等。高級優質鋼在鋼號後面,通常加符號「A」或漢字「高」以便識別。
(1)鋼鐵用什麼工具煉擴展閱讀:
作用:
鋼鐵是工程技術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
1、用於建築、橋梁、船舶、鍋爐或其他工程上製作金屬結構件。
2、製造各種工具,如碳素工具鋼、合金工具鋼、高速工具鋼等。
3、製造不銹耐酸鋼、耐熱不起皮鋼、高電阻合金、耐磨鋼、磁鋼等。
4、鋼鐵在近代的石油化學工業﹑海洋開發等方面﹐也得到大量使用。
鋼鐵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
產能依然過剩,企業效益兩極分化。截至2014年底,我國粗鋼產能已達11.6億噸,仍處於較高水平。從企業效益看,重點大中型企業中實現利潤前20名企業總體盈利280億元,占行業利潤總額的92%;虧損企業19家,累計虧損116億元,企業盈利水平兩極分化嚴重。
② 古代鋼鐵是如何練成的
中國古代煉鐵鑄鐵和生鐵煉鋼一直是主要方法。
1、我國煉鐵始於春秋時代。那時候的煉鐵方法是塊煉鐵,即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下,將鐵礦石固態還原獲得海綿鐵,再經鍛打成的鐵塊。
2、冶煉塊煉鐵,一般採用地爐、平地築爐和豎爐3種。我國在掌握塊煉鐵技術的不久,就煉出了含碳2%以上的液態生鐵,並用以鑄成工具。 戰國初期,我國已掌握了脫碳、熱處理技術方法,發明了韌性鑄鐵。
3、戰國後期,又發明了可重復使用的「鐵范」(用鐵製成的鑄造金屬器物的空腹器)。
4、西漢時期,出現坩堝煉鐵法。同時,煉鐵豎爐規模進一步擴大。
1975年,在鄭州附近古滎鎮發現和發掘出漢代冶鐵遺址,場址面積達12萬m2,發掘出兩座並列的高爐爐基,高爐容積約50m3。西漢時期還發明了「炒鋼法」,即利用生鐵「炒」成熟鐵或鋼的新工藝,產品稱為炒鋼。同時,還興起「百煉鋼」技術。
5、東漢(公元25~220年),光武帝時,發明了水力鼓風爐,即「水排」。我國古代水排的發明,大約比歐洲早1100多年。
6、漢代以後,發明了灌鋼方法。《北齊書·綦母懷文傳》稱為「宿鋼」,後世稱為灌鋼,又稱為團鋼。這是中國古代煉鋼技術的又一重大成就。
(2)鋼鐵用什麼工具煉擴展閱讀:
1、我國古代煉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由先秦到西漢中晚期,主要制鋼工藝是塊鐵滲碳法;由漢代到明清,主要又是炒鋼法和灌鋼法,其次還有百煉鋼法和炒鐵滲碳法,漢魏南北朝時還有「鑄鐵脫碳鋼」,漢代還有坩堝煉鋼法。
炒鋼工藝主要生產一般的可鍛鐵(包括鋼和熟鐵),灌鋼工藝主要生產含碳較高的刃鋼,百煉鋼是對普通炒鋼的再加工。
2、人類早期冶煉的鋼一般都是在低溫還原冶煉後再經滲碳而成,整個過程約分兩步:第一步先由礦石煉取塊煉鐵,第二步再由塊煉鐵滲碳成鋼。此滲碳過程中要不斷地折疊鍛打,以幫助碳的擴散。這樣得到的鋼便叫塊鐵滲碳鋼。燕下都鋼劍等兵器就是由這種鋼製成的。
炒鋼工藝是一種半液態冶煉。它以生鐵為原料,把生鐵加熱到液態半液態後,利用鼓風中的氧使生鐵脫碳到鋼和熟鐵的成分范圍。冶煉過程中要不斷地炒動金屬。古謂之「擣剛」,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習謂之炒鐵、炒「熟鐵」。
3、中國人在商周時期就掌握了不同比例的青銅合金技術。中國的鐵器出現在西周,鑄鐵則出現在春秋末期,戰國時候就掌握了鑄鐵柔化技術(公元前6、5世紀)。西方的冶鐵技術是在14世紀,而鑄鐵柔化處理技術是16世紀。
4、而我國炒鋼技術大約發明於西漢後期。其法是把生鐵加熱成液態或半液態,並不斷攪拌,使生鐵中的碳份和雜質不斷氧化,從而得到鋼或熟鐵。
5、創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灌鋼技術,是中國冶金史上的一項獨創性發明。灌鋼的工藝過程大致為,將熔化的生鐵與熟鐵合煉,生鐵中的碳份會向熟鐵中擴散,並趨於均勻分布,且可去除部分雜質,而成優質鋼材。在坩堝煉鋼法發明之前,灌鋼法是一種最先進的煉鋼技術。
6、典籍:董文安:《韓國十大寶劍產地初考》;《易縣燕下都44號墓葬鐵器金相考察初步報告》;唐《夏侯陽算經》、宋蘇頌《圖經本草》、明唐順之《武編前編》、趙常吉《神器譜》、朱國楨《涌幢小品》、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等書中都可看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冶鐵術
③ 煉鋼設備有哪些
煉鋼設備主要有:
1.感應電爐(中頻電爐,工頻電爐),圖片見:://www.nb-shenguang.com/cn/proctsd.php?pid=36
2.轉爐,圖片見: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7%AA%C2%AF&in=11393&cl=2&cm=1&sc=0&lm=-1&pn=4&rn=1&di=1171148360&ln=1862
3.電弧爐,圖片見: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E7%BB%A1%C2%AF&in=27611&cl=2&cm=1&sc=0&lm=-1&pn=2&rn=1&di=1152556892&ln=673
④ 鋼鐵提煉需要什麼設備
1、礦石到鐵工序:高爐、熔融還原、回轉窯之一;2、鐵到粗鋼:轉爐、平爐(基本淘汰了)、電爐(廢鋼作原料)和連鑄機:3、精煉工序:吹氬、LF爐、RH爐、CAS-OB爐、電渣重熔等。
⑤ 古代鍛造鐵(打鐵) 是用什麼工具 什麼才能比它硬
古代鍛造鐵使用鐵錘和鐵砧子。把要打的鐵燒紅,放在鐵砧子上用鐵錘反復擊打。燒紅的鐵硬度大大降低了。
⑥ 鋼是怎麼煉成的
煉鋼:就是在高溫條件下,用氧氣或鐵的氧化物把生鐵中所含的過量的碳和其它雜質轉為氣體或爐渣而除去!
煉鋼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三種
1)轉爐煉鋼法
這種煉鋼法使用的氧化劑是氧氣.把空氣鼓入熔融的生鐵里,使雜質硅、錳等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量(含1%的硅可使生鐵的溫度升高200攝氏度),可使爐內達到足夠高的溫度.因此轉爐煉鋼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2)電爐煉鋼法
就是在以電能為熱源的電爐里冶煉.使用電爐煉鋼可以煉出優質的合金鋼.電爐的種類很多,應用最廣泛的是電弧爐.
3)平爐煉鋼法
平爐煉鋼使用的氧化劑通入的空氣和爐料里的氧化物,(廢鐵,廢鋼,鐵礦石).反應所需的熱量是由燃燒氣體燃料(高爐煤氣,發生爐煤氣)或液體燃料(重油)所提供
目前平爐煉鋼在我國已基本淘汰,2006年我國轉爐煉鋼產量所佔比重為85%,電爐煉鋼所佔比重為15%
總之:冶煉合金鋼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
⑦ 鋼是怎麼練成的
煉鋼的過程一般是生鐵腦碳的過程,基本上是高溫鐵水放入轉爐吹氧,加入適量合金,再用真空等精練爐進行精煉,得到所需鋼種。還有一個是電爐煉鋼,後面的程序是一樣的。
鋼或稱鋼鐵、鋼材,是一種由鐵與其他元素結合而成的合金,當中最普遍的是碳。碳約占鋼材重量的0.02%至2.0%,視乎鋼材的等級。其他有時會用到的合金元素還包括錳、鉻、釩和鎢。
碳與其他元素有硬化劑的作用,能夠防止鐵原子的晶格因原子滑移過其他原子而出現位錯。調整合金元素的量,及其存在與鋼中的形式(溶質元素及參與相),就能夠控制鋼成品的特性,例如硬度、延展性及強度。加了碳的鋼會比純鐵更硬更強,但是這種鋼的延展性會比鐵差。
含碳量高於2.0%的合金叫鑄鐵,因為這種合金的熔點較低,可鑄性強。鋼又跟熟鐵不同,熟鐵可以含有少量的碳,但這些碳雜質都是夾雜在鋼中的殘留熔渣。鋼有兩種跟鑄鐵和熟鐵不同的特性,就是鋼的耐銹度較高,以及可焊度更佳。
盡管在文藝復興之前很久,人們已經懂得使用各種低效的方法來生產鋼,但是鋼的普及化要等到十七世紀,也就是有了更高效的生產法之後。自從在十九世紀發明了貝塞麥煉鋼法之後,鋼就成了一種可大量生產的廉價材料。
後來煉鋼法經過更多的改進,例如鹼性氧氣煉鋼法,使得鋼的生產價格更低,但同時品質更好。時至今日,鋼已經成為世界上普遍的材質,年生產量達十三億噸。在各種建築、基礎設施、工具、船隻、汽車、機械、電器及武器中,鋼都是一種主要的成分。現代鋼鐵一般用各種標准化團體所制定的不同品質標准來區分。
(7)鋼鐵用什麼工具煉擴展閱讀
地球地殼上所有的天然鐵都是以礦石的形式存在,一般為氧化鐵,例如磁鐵礦及赤鐵礦等。要提取鐵,就要把鐵礦中的氧移除,讓氧與其他的化學元素結合,例如碳。
這個過程叫熔煉,最早應用於熔點較低的金屬,例如熔點約為250 °C的錫及熔點約為1,100 ℃的銅。而鑄鐵的熔點則為1,375 ℃。這種溫度用青銅時代已經有的古老方法就可以達到。
由於氧化率在800 ℃以上時會急劇增加,所以保持冶煉環境低氧是很重要的。跟銅與錫不同的是,液態鐵能夠很容易地溶解碳。熔煉所生成的合金(生鐵)含碳量過高,因此還不能叫作鋼。後續的步驟會把多餘的碳和氧除掉。
很多時候會向鐵/碳化合物加入其他材料,來達至所需的特性。在鋼里加入鎳和錳會增加鋼的強度,並使奧氏體的化學性質更加穩定,加入鉻會使硬度及熔點上升,加入釩也可以使硬度上升,但同時更會減輕金屬疲勞所帶來的效應。
為了防止腐蝕,最少會要加入11%的鉻,這樣表面就會生成一層硬的氧化物;這種合金叫不銹鋼。鎢能幹預滲碳體的生成,使馬氏體得以在較低的淬火率下生成,這樣的成品叫高速鋼。另一方面,硫、氮與磷會使鋼變得更脆弱,因此必須從礦石中除掉這些普遍存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