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萊蕪泰山鋼鐵集團 這個單位怎麼樣
萊蕪鋼鐵集團把工作中心都挪到日照了 所以泰山這邊不如日照那邊好。但是因為是鋼鐵集團,效益都很好,所以你要去泰鋼的話也不錯。
⑵ 山東萊鋼永鋒鋼鐵有限公司的產品效益
萊鋼永鋒鋼鐵公司產品經濟效益逐年遞增。2004年度,永鋒鋼鐵公司共生產燒結礦66萬噸,鐵47萬噸,鋼51萬噸,材60萬噸,鋼材銷售收入13億元,公司總資產14.53億元。
2005年,鋼材銷售收入達到22億元,公司利潤1.38億元,上繳稅金1.14億元,總資產17.1億元。
2006年,鋼材產量達到152萬噸,鋼材銷售收入達到37億元,公司利稅4.23億元,其中實現利潤2.12億元,上繳稅金2.11億元,公司總資產達到33億元。
2008年,實現生鐵產量203萬噸,鋼材產量達到20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6億元。
2009年,生產燒結礦330萬噸、球團礦74萬噸、鐵238萬噸、鋼223萬噸、材226萬噸,分別完成全年計劃的108.99 %、114.28 %、114.42 %、107.19 %、107.20 %,銷售鋼材222.7萬噸,產銷率為98.93%,實現利稅10.45億元。
⑶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優勢
萊鋼鋼鐵主業有轉爐鋼和電爐鋼兩個生產系統,主業產品有型鋼、中小型材、熱軋圓鋼、螺紋鋼、帶鋼、無縫鋼管、特殊鋼等80餘種400多個號類,非鋼產業主要產品有鋼結構、粉末冶金及製品、碳纖維、硫酸銅、化產品等。產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45、40Cr熱軋圓鋼、還原鐵粉、水霧化鋼鐵粉末、船用錨鏈及附件、20G無縫鋼管等6個產品榮獲山東名牌稱號,軸承鋼、保證淬透性鋼結構熱軋圓鋼、H型鋼、熱軋帶肋鋼筋、合金結構鋼(40Cr)等5個產品獲得國家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技術管理和創新取得新成績,全年共獲得5項國家冶金科學技術獎,14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58項山東省冶金科技進步獎,完成新產品開發17項,實現品種效益1725萬元。萊鋼是國家重點扶持的520家企業之一,先後榮獲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名優產品售後服務優秀企業、山東省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等稱號,是中國冶金行業首批通過的ISO9002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國家認證企業。
2004年,萊鋼搶抓機遇做大主業,鋼產量突破600萬噸。全年生產鋼658.31萬噸、生鐵476.5萬噸、鋼材689.15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6.1%、57.6%和58.1%。鋼產量在全國冶金行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鋼產量增長速度連續兩年名列全國鋼鐵企業第一位。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實現利稅27.3億元,其中利潤16.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0.3%和156%,實現利潤列全國冶金行業第11位。全年出口鋼鐵產品72.3萬噸,創匯2.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2.8%。
加快結構戰略性調整,積極推進「十五」技改工程建設。在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嚴格控制投資規模的形勢下,萊鋼大型H型鋼生產線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和支持。工程建設中,按照「又快、又省、又安全」和盡快打通一條線的目標要求,緊緊抓住設計、製造、施工和生產准備等關鍵環節,克服重重困難,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建設記錄。建設速度之快、達產達效之快,令萊鋼人自豪,也令同行業所矚目。新區如期貫通一條線,標志著萊鋼在設備大型化、現代化方面邁出了歷史性步伐,產品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非鋼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各非鋼子公司依託主業,面向市場,積極培植主導產業,開工建設了一批與鋼鐵主業相配套的重點工程項目。各非鋼子公司強化資產經營管理,依法規范運作,努力提高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比上年增長75%;實現利潤5.78億元,比上年增長233%。經過近幾年的優化提升,許多非鋼子公司前景看好,後勁增強。全集團呈現出主業拉動非鋼、整體快速發展的新局面。
萊鋼國際交流、高層互訪顯著增加,全年出訪團組53個,207人次,出訪國家和地區20餘個,遍布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和非洲。同時,84個團組、420人次前往萊鋼進行訪問、技術交流和考察等。
⑷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發展近況
世紀之交,萊鋼確定了盡快做強做大的新世紀初發展戰略,加快配套改造和結構調整,首先立足填平補齊、深挖內潛,緊緊抓住市場機遇,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黨的十六大召開以後,萊鋼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與實踐提升企業發展品質的有效途徑,制定並實施了《萊鋼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綱要》,搭建起「科技萊鋼」、「數字萊鋼」、「生態萊鋼」和「人汶萊鋼」的基本框架,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及時調整「十五」規劃,加快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大型H型鋼及配套項目建設,最大限度地整合現有資源,持續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2005年實現1000萬噸鋼,跨入全國十大鋼行列。「十五」期間,集團鋼、鐵、材產量分別由2000年的214萬噸、170萬噸、196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1033萬噸、765萬噸和1049萬噸;銷售收入、利稅、利潤總額分別由2000年的60億元、5億元和2億元,增長為2005年的391億元、32億元和16億元。
進入「十一五」以後的2006年和2007年,萊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實施階段性戰略轉移,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追求大投入之後的大產出,向現有的1000萬噸鋼要效益,在鋼產量增幅較小的情況下,經濟效益實現歷史性突破。2007年全年生產鋼1170萬噸、生鐵1079萬噸、坯材112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86億元、利稅總額96.7億元,利潤總額56.7億元。與2005年相比,鋼產量僅增加130多萬噸,銷售收入增加190億元,利潤增加40億元。截至目前,已經淘汰三座25t電爐、四座128m3高爐、兩座4.3m焦爐以及部分軋材線等落後設備,工藝和產品結構持續優化。全年噸鋼綜合能耗663.78kg;噸鋼水耗3.43t,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全年節能14.63萬噸標准煤,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目標,榮獲「山東省節能突出貢獻企業」稱號。COD、SO2排放量分別減少4%和5%,完成萊蕪市下達的減排指標,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清潔生產標准。已有11個單位完成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公安、中小學教育系統順利移交;成立了集團理事會,建立了以產權為紐帶關系的新型管控模式,集團運作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