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鐵發展的歷史
鐵是古代就已知的金屬之一。鐵礦石是地殼主要組成成分之一,鐵在自然界中分布極為廣泛,但人類發現和利用鐵卻比黃金和銅要遲。首先是由於天然的單質狀態的鐵在地球上非常稀少,而且它容易氧化生銹,加上它的熔點(1812K)又比銅(1356K)高得多,就使得它比銅難於熔煉。人類最早發現的鐵是從天空落下來的隕石,隕石中含鐵的百分比很高,是鐵和鎳、鈷等金屬的混合物,在融化鐵礦石的方法尚未問世,人類不可能大量獲得生鐵的時候,鐵一直被視為一種帶有神秘性的最珍貴的金屬。
中國是發現和掌握煉鐵技術最早的國家。1973年在中國河北省出土了一件商代鐵刃青銅鉞,經科學鑒定,證明該鐵刃是用隕鐵鍛成的,表明中國認識鐵的歷史已經超過3300年:已經熟悉了鐵的鍛造性能、識別了鐵與青銅在性質上的差別,掌握了把鐵鑄在銅兵器的刃部以加強銅的堅韌性的特殊工藝。隨著青銅熔煉技術的成熟,逐漸為鐵的冶煉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以往的出土資料證明,中國最早人工冶煉的鐵是在春秋戰國之交的時期出現的。江蘇六合縣春秋墓出土的鐵條、鐵丸和河南洛陽戰國早期灰坑出土的鐵錛,均能確定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生鐵工具。2004年6月,文物專家們對新發現的西藏堆龍德慶縣嘎沖村遺址進行調查勘探時,首次在這個距今約為3000年至3400年的遺址中發現了藏族先民早期冶煉的鐵塊,標志著這一時期的藏族先民便已從青銅器時代逐步邁入鐵器時代。經實地勘探,考古專家不僅在遺址地層斷面周圍發現了金屬冶煉時使用的陶制器具,殘鐵塊、鐵渣子、獸骨、木炭、灰燼、房屋遺址等遺物,同時還發現了各種原始陶片、打制石器,是西藏首次發現的金石器並用時代文化遺址。此前在西藏曲貢遺址出土的銅器,標志著藏族先民大約在距今4000年前後便跨入了青銅器時代,而嘎沖遺址發現的鐵塊,盡管可能是早期不太成熟的冶金技術產物,但卻是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的重要物證。這一重要考古發現表明,中國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可能不晚於以往公認的世界上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赫梯王國(大約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
生鐵冶煉技術的出現對封建社會的作用與蒸汽機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作用可以媲美。
鐵的發現和大規模使用,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光輝里程碑,它把人類從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帶到了鐵器時代,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至今鐵仍然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礎,人類進步所必不可少的金屬材料。
在人類發明煉鐵之後不久,就學會了煉鋼。由於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應用。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鋼的應用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Ⅱ 人類什麼時候進入鋼鐵時代
夏商東周西周-------青銅時代;西漢東漢------鐵器時代;19世紀末期------近代鋼鐵冶煉時代。
Ⅲ 鋼鐵這種材料我國最早出現是在什麼時期
周朝來,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源是我國的冶鐵術的肇始時期。這期間出現了固體滲碳制鋼術。中國固體滲碳處理大約開始於春秋時期,其年代大約在公元前7至前6世紀左右,這是金屬化學熱處理的開端。中國古代的文獻《越絕書》對此有描述,「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禹穴之時,以銅為兵,當此之時(文中指春秋時期,筆者注),做鐵兵,威服三軍」。固體滲碳制鋼在我國的應用比國外製鐵業的發源地落後了大約十個世紀。採用固體滲碳法製取的產品被稱為快煉鐵。我國出土的塊煉鐵實物不多,考古證實在春秋晚期墓葬中已經出現中碳的塊煉鐵滲碳鋼。如對湖南長沙楊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鋼劍的分析表明[8],其含碳量為0.5%左右,屬塊煉鐵滲碳鋼製品,其年代為公元前6世紀左右。
Ⅳ 中國最早的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春秋時期。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一把銅格「鐵劍」,通過金相檢驗,結果證明是鋼制的。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制實物。它說明從春秋晚期起中國就有煉鋼生產了,煉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製造的兵器聞名天下。《史記·禮書》和《苟子·議兵篇》中都談到楚國的宛(今河南省南陽)出產的兵器刃鋒象蜂刺三樣厲害,這肯定是鋼制的。因為鐵制的刀劍過於柔軟,不可能達到象蜂刺一樣的銳利程度。
(4)鋼鐵時期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在人類發明煉鐵之後不久,就學會了煉鋼。由於鋼較之最初的生鐵有更好的物理、化學、機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應用。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對鋼的應用一直受到鋼的產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鋼的應用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鋼可以鑄成不銹鋼去味皂來出售。不銹鋼去味皂是一種用不銹鋼打造的特殊鋼塊,永遠不會變小,使用時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這種不銹鋼去味皂來自於德國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滿腥味的手,用不銹鋼去味皂洗過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
Ⅳ 鋼最早出現於那個年代
考古工作者曾經在湖南長沙楊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發掘出一把銅格「鐵劍」,通過金相檢驗回,結果證明是鋼答制的。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制實物。它說明從春秋晚期起中國就有煉鋼生產了.
另外北宋的沈括所著《夢溪筆談》有關於煉鋼的詳細記載
Ⅵ 中國什麼時期開始煉鋼鐵
北宋時期。
北宋時期我國煉鐵技術進步、產鐵量大增才出現了根本的扭轉。北宋時期鐵的年產量最高時候已經高達800萬斤,這個產量看起來多,換算成現在的單位也不過就是4000噸鐵(我國現在的鋼鐵年產量都是億噸級的)。
但是在古代,全國年產4000噸鐵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數字了,按照當時鐵鍋的製造重量來計算,這一年下來北宋的鐵產量,如果全拿去製造鐵鍋可以製造100多萬口,有了這樣一個入門級的產鐵量,才能在滿足武器鎧甲、錢幣佛像等用途之外,為民間千萬級的人口的鍋灶服務。
也正是因為鐵鍋在宋代的普及,有力地促進了中華炒菜法在宋代的推廣。
(6)鋼鐵時期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鐵器,以鐵礦石冶煉加工製成的器物。鐵器的出現使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器
Ⅶ 鋼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周時期
我國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比歐洲晚,可是它一經發明,不久就出現了生鐵,後來者居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生鐵的國家。
1964年,江蘇六合程橋鎮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鑒定是白口生鐵。這是到現在為止我國出土並且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煉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我國生鐵技術發明比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以為在技術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冶銅術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較強的鼓風裝置。二是很早就對冶煉用的原料進行了比較好的選擇和處理。三是很早就發明了比較高大的冶煉豎爐。一般認為,我國生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同青銅技術有密切的關系。
說起冶金,學過化學的人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冶金就是冶煉金屬,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燒、熔煉的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例如,煉鐵就是將含鐵的礦石(鐵礦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溫下使氧化鐵還原成鐵。很明顯,冶金實質上是一種化學反應。古人雖然不太了解這種變化的實質,但他們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在冶金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從事冶金的人是化學工藝家,或者說是化學手藝人,而冶金本身則是原始的化學工藝。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麼呢?我們已經知道,冶金需要高溫,這就需要有能夠達到很高溫度的冶金爐,而要獲得高溫,非有鼓風設備不可。這就是說,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風爐。
以我國來說,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冶鐵術的記載,到漢代冶鐵術已有很大發展。熔化鐵需要高溫,由此推測,當時可能已經有了冶鐵鼓風爐。鼓風爐,重要的是鼓風設備。最初的鼓風設備是個特製的大皮橐,用力壓皮橐,空氣從中壓出,通過竹管吹到煉鐵爐中。
由於煉鐵爐需要不斷吹進大量空氣,而人力鼓風太費力了。大約在公元初年,南陽太守杜詩,實地總結了煉鐵工人的經驗,發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設備。後世的許多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都講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水流推動一個裝有葉板的大輪子,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這個大輪子轉動通過一系列機械裝置帶動上面的輪子轉動,進而推動鼓風設備鼓風。我國著名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一書中,有「水排」的圖形,見下圖所示:
皮橐是一種很原始的鼓風設備。隨著實踐的發展,鼓風設備不斷進步,從皮橐發展為「木扇」,這種「木扇」已經是簡單的風箱了,它通過木製的箱蓋板的開閉鼓風(見上圖)。用木製設備比用皮,材料比較容易得到。進一步發展,便是風箱了。風箱發明的年代已不能確切知道。1637年,在宋應星的名著《天工開物》一書中,已經畫出了風箱圖,從圖中所見,這種風箱已經和現代手工業工人用的手風箱的形式一樣了。詳見下圖。
圖中表示:風箱與冶金爐相接,風箱向爐內鼓風,提高溫度,熔化的金屬流入土槽中。
風箱的製造原理很簡單(見下圖):做一個長方形木箱,箱內裝一個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於推拉;箱的兩端有通風口,各裝上一個只能向內開閉的活門,(圖中2、3),在箱的下部或側部裝一個通氣管,通氣管的側面有一個吹風口,通氣管兩端各有隻能向下或向上開閉的活門(圖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後面空氣變得稀薄,箱外空氣推開活門2進入箱內,與此同時,活塞前的空氣被壓縮,推開活門4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活塞向後拉,空氣壓開活門3進入箱內,箱內空氣推開活門5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總之,活塞一推一拉,箱內空氣均能壓送出去。用風箱鼓風,使冶金爐內空氣量加大,也就是送氧氣量加大,可以使火越燒越旺。
單有爐子還不行,有了爐子還得有燃料。爐子只是一種能量轉化裝置,例如,燒煤的爐子,是通過煤的燃燒提供熱能的,爐子本身僅僅是供作煤燃燒的設備。這就是說,煤爐的能量來源是煤,而不是爐子,如果沒有煤只有爐子,是不能取暖也不能燒水做飯的。居家過日子的人都知道,買了爐子還要買煤,就是這個道理。煤是燃料,也叫能源,能源(或說燃料)是能夠產生能量的資源,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煉鐵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煉鐵,起初使用木炭,後來發現了煤(稱為石炭),逐步用煤炭代替了木炭。西漢時,有的書中已有了開採煤炭和利用煤炭煉鐵的正式記載。這說明,煤炭也是冶金人的重要武器之一。
Ⅷ 中國歷史上什麼時候什麼朝代有的鐵(或者說什麼時候進入的鐵器時代)什麼時候有的鋼
鐵器時代是戰國末期,鋼是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