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鋼鐵雄心2英國
樓主可以選擇。。
1,集結更多的部隊一起登陸,比如十數二十個師一起登陸某個點,那麼專德軍因屬為兵力分散,很不容易合圍你。
2,在登陸的同時運用傘兵拿下登陸點附近的地,增加空間。
3,登陸挪威,攻芬南,限制德國的傀儡。
4,直接憋戰略轟炸機,不停的戰略轟炸德國,坐等蘇聯的反攻。
⑵ 鋼鐵雄心2將領最多帶幾個師最好
看將領軍銜和軍種
陸軍,無論什麼級別,都可以帶N多部隊,一個少將帶上上百師都沒問專題,但是指揮上限有限制,屬如下:
少將1
中將3
上將9
元帥12
超過上限,作戰時會有懲罰。
海軍,同陸軍,指揮上限如下:
少將6
中將12
上將18
元帥30
空軍:無論什麼級別,都只能帶4支部隊,但是指揮上限不同,少將4,中將8上將和元帥多少記不清了。
====
個人感覺,陸軍三三制,少將中將都帶3個師,不容易瞬破,上將以上可以帶指揮部,增加指揮上限。海軍就是一個元帥帶上數量上百的混編艦隊,無敵了,不要考慮指揮上限,超限的懲罰在海戰中不明顯。空軍沒的說,最多4架飛機了。
⑶ 鋼鐵雄心2兵種配置問題
這個問題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要根據你選擇的國家,陸戰學說,工業能力以及戰略意圖來決定。
國家,最顯著的例子就是MIH中的CHC,有事件加成,那山地必須是陸軍的主力。
陸戰學說,德國走的陸戰學說是裝甲先鋒,對於裝甲和摩步,機步的加成是非常可觀的,那步兵自然要很大程度被摩步所取代。中國、日本走的是決戰計劃,最後一個科技炮兵+20組織度,顯然,所有部隊必須拖炮。
工業能力,比如CHI,那可憐的工業能力,裝甲在統一之前決不考慮,就造步兵吧。
戰略意圖,德國需要快速機動部隊,在巴巴羅薩初期盡可能多吃蘇聯的餃子,那必須准備足夠強的沖擊力(裝甲)記憶側翼保護能力(摩步),包了餃子也不用急著吃掉,餓一陣然後交給少數步兵清理戰場即可。蘇聯需要在BBLS時盡可能達成拉鋸戰,那需要在預定防線需要比較強的火力進行彈性防禦,裝甲顯然在此用武之地有限,6個步兵的火力肯定強於一個裝甲吧?少數摩步可以作為機動部隊以補充戰線。日本需要和米帝在太平洋上爭奪島嶼,海軍陸戰是必須的,並且需要為後來登陸米帝本土做好准備,海軍陸戰在此用處也不大了。
最後有一點值得一提,突擊部隊必須和步兵做好協同,殲滅戰永遠優於消耗戰,即使中國日本,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也需要建造一系列裝甲和摩步,如果僅靠步兵平推,會發現敵越戰越強,我越戰越弱。這自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需要殲滅對方部隊逆轉戰場形勢。
⑷ 鋼鐵雄心2 多少個指揮部
指揮部的製造數量是不限的,實際使用的時候也不需要太多的指揮部。
指揮部專的主要作用是在大戰中屬提供更高的參戰部隊堆疊限額,減少堆疊懲罰。另外可以增加補給效率和戰術觸發幾率。但是指揮部本身的戰鬥力堪憂,所以除非蘇德戰場那樣的大戰,最好能保證雙方戰線上每隔幾個省就有一個指揮部。
別的國家一般有幾個指揮部就夠用了。
⑸ 鋼鐵雄心2的陸軍發展
1、陸軍的發展要和很多因素聯系在一起。包括國家、戰略方針(是防守還是侵略)、地形、陸戰學說等。
2、步兵是基礎,不可動搖,對任何國家、任何學說來說都是。而其他的兵種也各有優缺點,要根據需要來均衡發展。
3、加強旅可以讓你的部隊如虎添翼,但是他的配置很有講究。
擴展分析
首先,先談兵種。先來看一組數據:39年的步兵師的建設IC是7*95=665,而39年中型坦克的建設IC是24*185=4440。造一隊坦克的費用可以造6.7隊步兵。39年步兵師的硬功和軟功分別是2和12,*6就是12和72。而一對中坦是11和12,6隊步兵無論怎樣都勝過1隊坦克。更重要的是步兵的建設費用是不會隨著級別增加的,從18到51總IC都是665。而坦克是隨級別逐級提升的,最高到總IC 5365(5型到7型都是)。所以即便是美國,也不一定暴得起坦克海(此處忽略建設加成,建設加成在下面會深入的講)。
而且越是往後,步兵的硬功加成越大,41年是4,45是6,51是9。以43年的步兵配上43反坦(IC 300,不隨等級變化,以下簡稱不變)硬功就是11。41年步配41年反坦硬功是9,軟功14,而41年的坦克硬功是13,軟功14。可見攻擊力方面已經是沒有什麼區別了,但建設費用相差數倍。
看到這里,你可能感覺坦克是雞肋了。但是,坦克有其用法。坦克是進攻行武器,在進攻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步兵有防禦優勢,但並不是說步兵就不適合進攻)-具體參見《HOI2-戰斗分析》 。而且,坦克有速度優勢(這個很重要)。所以,坦克應該是配合機步和摩步來穿插包圍用的(包餃子)。如果你是裝甲機械化學說而且又是進攻主導的戰略計劃,那坦克將是迅速摧毀敵人的有力武器。附帶說一下,機步的建設費用是1750,摩步是1200,都比坦克低很多。而機步的性能也不比坦克差多少(兩隊機步勝過一對坦克,尤其是添加了加強旅),而摩步更是價廉物美。下面我們來看看陸戰學說對陸軍發展的影響。進入本文的重點,陸戰學說分析。先來看這張表格-各陸戰學說的組織度與士氣加成(點擊放大):
從這張表格可以很清楚得看出,裝甲先鋒在早期有絕對的優勢(看39年),其優勢可以保持到41年。從40年開始人海就趕上來了,到42年後人海幾乎占盡優勢(現在知道為什麼42年的毛子難推了吧,43年後就更牛叉了)。而優勢火力要到43年後才能見其「優勢」,而它也僅僅只是和裝甲相當而已。而在43年,縱深滲透已經和人海不相上下了,而接下來滲透會有更變態的表現。
其他的兩個學說,部門協同和突襲突破都平平,相對落後一點。
PS:組織度是一支部隊作戰能力的體現,當組織度低於5時,部隊就會撤退。士氣影響組織度的恢復。再來看一張表格-各陸戰學說的戰法加成(點擊放大):
我們可以看到先鋒指揮部(裝甲先鋒的一分支,德國用的就是它)絕對是切割包圍的好手它的突破和圍攻都是最強的。而火力旅是防禦版的裝甲先鋒-其實已經失去了裝甲先鋒的意義,裝甲本來就是進攻型學說。而人海是平庸型,在戰法方面並不突出。火力的兩個學說是防守反擊型,一個偏重進攻,一個偏重防守。部門是防禦型的,突襲就有點看不懂了,既是進攻又是防禦的。縱深就變態了,高阻滯、高伏擊再加上50%夜功夜防,簡直無語(知道小日本為什麼變態了吧)。
決戰計劃里的三個學說早期也都是步兵。後期,部門協調是最平均的;而突襲側重步兵。縱深也同樣是側重步兵,同時在對陸戰有加成時也對坦克有同樣的負加成。
回到我們的話題,裝甲先鋒在保持步兵主力的同時應該有較多的機動部隊,而人海和滲透則是暴步兵海。
優勢火力也是擁有機動優勢的,可以適當多一點機動部隊。部門協調也可以擁有一定機動部隊,而突襲就更傾向於步兵了。
最後說一下加強旅。加強旅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可以的話每一支部隊都應該添上加強旅。
但是,加強旅中同樣有三點需要注意:
1、機動型加強旅適合機動部隊,對於步兵未必適合。非機動型加強旅普遍比機動便宜許多(30%-95%),而且不耗油。
2、重型坦克和超重型坦克同樣價格昂貴(IC分別是720和1200),建議少量配置用於突破防線。
3、對於加強旅的運用應該是和陸軍部隊一樣,靈活運用。每一種加強旅就和每一種陸軍部隊一樣都是有其特點和作用的。 攻擊學說:攻擊時加成百分之10。
防禦學說:防禦時加成百分之10。
特種戰專家:執行兩棲突擊、空降作戰時加成百分之10。
裝甲兵指揮:指揮裝甲、機步的進攻、防禦皆有百分之10加成
保守派:進攻減成百分之10,防禦加成百分之10。
丘陵、山地、沼澤、冬季戰專家:進攻、防禦皆有百分之20的加成(在該種地形中移動速度加快)。
閃擊專家及堅韌專家:閃擊專家指揮裝甲、機步、摩步速度提升1.5倍(攻擊提升百分之50),堅韌專家防禦加成百分之100。
後勤大師:減少未移動部隊的燃料和補給消耗百分之25。
⑹ 求鋼鐵雄心2日本攻略,謝謝!
如果說的是原版(決戰或者末日)的話,日本還是相當簡單的。米帝的工業力不過三百,與之進行消耗戰也絕非毫無勝算,更何況玩家遠高於AI的操作技巧?
戰略:1936年,整編升級部隊,18型步兵師都升級為36型吧,然後再掛個炮。幾個騎兵盡早升級,在中國戰場,騎兵還是很犀利的。
1937年,盡可能多的消滅CHI的部隊,一般來說,山東半島一個餃子,華南沿海一個餃子,CHI的主力消耗殆盡。從戰術上來說,CHI那些18型部隊如同紙糊的一般,從戰略上來說,包完兩個餃子,消滅50個師之後,即使依靠山地,中國也已經無力回天了。
1938年,清掃戰場吧,主要就是爬山了。CHC集結20個師,強攻也問題不大。關鍵的一步,傀儡CHI,之後就等著汪@精衛幫你暴兵吧,步兵再也不缺了,堆海灘再也不缺人了。
如果對於有些操作不太熟練,可以稍稍推延進度,不過必須在41年之前結束在中國戰場的鏖戰(其實越往後拖越難,36和18的差距巨大,但是39和36的差距就小很多了)。否則面臨兩線作戰,我就不贅述了。
39年-41年,願意和平打三年醬油(或者叫做蓄勢待發~^_^)也無妨,直接和同盟翻臉也無妨(不知道原版米帝會不會參戰)。荷蘭在東印度如同紙糊的一般(科技組大好啊),印度那些兵力也不值一提,如果願意背,殺進中東乃至非洲也毫無壓力,但是這些地沒用(可以考慮推到巴基斯坦之後防守卡拉奇)……澳大利亞也可以考慮消滅,我要的是幾個海空軍基地,陸軍科技組也比日本好……
之後41年12月,和米帝決一雌雄吧。有超過200的IC(米帝最多350),中國小弟人力的支持,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真覺得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就算海戰大家航母一換一,米帝還要去對付元首呢,我們只是單線作戰,輕松得很~^_^
說些其他方面:
科研:38年消滅中國之前,優先陸軍、工業。之後優先空軍,海轟是神一樣的存在。
貿易:別和米帝撕破臉,還是用補給換點煤,金屬還有石油吧,萬一不夠呢。稀有金屬放出馬蘭西亞和印尼之後大大的有,不用擔心。
海空軍:海軍么,41年開戰之後有航母流水線就行,太早也沒用。組建兩只主力艦隊吧,力求十戰九勝。空軍,重點,海轟24中隊是必須的(攻擊一下港口就知道為何),所以還需要相應的通用奪取制空權,16隊戰斗,8隊輪休吧。
有的朋友給原版的評價是隨便宣,隨便打。都有唐努烏梁海、阿富汗統一世界的神級戰報,日本難度肯定比這兩個國家小得多吧?
⑺ 鋼鐵雄心4為什麼登錄部隊只登陸了一半
因為計劃的師太多了,二級科技就漲到40個師了。
解決方法如下:
1、制海權和制空權,從起始港口到目標港口所有的制海權都要有,制空暫時沒什麼太大影響,因為AI除了地中海基本不會往海上派飛機。新補丁可能會修正這個問題。
2、選中要登陸的部隊,注意沒必要單獨編一個軍,用shift鍵從本來的軍中選需要的就行,這里只選了4個師。
3、設定計劃,左鍵選定起始港口,右鍵選目標港口,然後周圍如果有綠色區域是可以附加的登陸區域,因為港口一般有部隊在守著,很難直接從海上打下,在周圍沒部隊的地方登陸後從岸上幫忙進攻港口會簡單不少,這里我最後選了港口加右邊那塊一共2個登陸場,選擇完畢按回車就完成計劃了,可以看到准備進度,等准備完畢點執行就行。
4、很多人都遇到這個問題,計劃有了但是沒有部隊,這時重新選中剛才的4個師,按住ctrl鍵(加入計劃)把滑鼠放到登陸計劃上就能看到原因,因為這時我有7個師在登陸泰國,所以只剩下3個師的登陸容量,4個師就無法加入計劃。知道原因後面就簡單了,不用刪除計劃,直接選中其中的3個師,按住ctrl鍵然後用左鍵點登陸計劃就能成功加入。可以看到這時已經開始准備了。
⑻ 鋼鐵雄心2登陸的時候我用51年海軍陸戰隊共24個師登陸,我的每個指揮官都升級到可以控制12個師結果
海軍陸戰隊最好選特種作戰專家,攻防各加10;渡河和登陸作戰,佩帶工兵旅,可版減少很多懲罰(一權個軍團只需一個),也就是一個元帥帶12個師,只要其中一個師帶就好;再一個就是天氣,如果天氣不好,讓一個冬季上將帶9個師一起打,白天打,晚上讓剩下三個攻堅師打,這樣車輪戰,只要你人多,耗都能把對方的士氣耗光。
還有,把部隊帶到想要登陸的地方,先下船,點部隊登陸會更好一些,不會淹死的,不知你試過沒。
⑼ 鋼鐵雄心2(游戲)部隊部署問題
部隊只能部署在與首都有陸路連接的合法領土上。
ctrl+右鍵,可以使用戰略轉移,前提是研究完成步兵科技分類里第一項後勤科技。
⑽ 鋼鐵雄心2登陸戰堆疊懲罰,謝謝!!
登陸戰的堆疊懲罰主要是指同時進攻某地的部隊數限制,初始好像是3還是4,在海戰理版論科技樹裡面有權升級可以提升這個數量.
如果超過這個數量就有懲罰,這里的數值不是指師的數量,而是指部隊數,例如我有三個部隊,每個部隊都是一個師,同時進攻一地,哪怕是中將以上帶隊也會有堆疊懲罰,但如果是三支部隊合成一個,由一個中將帶隊,就不會有懲罰.
另外我遇到的情況是戰斗中這個堆疊懲罰數是參加攻擊的部隊總數,和多個海域同時進攻貌似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