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進杭州鋼鐵集團上班難嗎
難。
1、要求高,難以通過面試,並且工作環境不好,危險性大。鋼鐵行業屬於比較傳統的行搏穗肢業,現在屬於夕陽行業,族猛前途不是太好。這幾年受國內外鋼材市場、產能過剩、環保核查等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鋼鐵行業的日子不太好過;去年是個大大的意外,鋼鐵行業效益出奇的好,今年又下滑的厲害,又要開始過苦日子了。鋼鐵行業除了效益不穩定以外,工作環境不是太好,工作現場危險系數比較大。
2、鋼基世鐵廠上班就是一線工人,很辛苦,而且比較危險,工作環境不好,還要倒班,對身體不好,而且去鋼鐵廠上班比較的閉塞,和外界接觸少,時間久了人會很落後,而且沒有別的工作機會,也沒有升職加薪機會。
B. 為什麼鋼鐵去產能進行艱難 專家
中國鋼鐵行業長時期的高利潤強烈刺激了過度的,快速的產能擴張,就連農民,軋棉花的,賣香油的,做鋼結構的,做鋼鐵貿易的,村長鎮長都投資煉鋼,收破爛的都是鋼鐵廠董事長,造成鋼鐵產能幾十年的旋風式增長,達到了12億噸之巨,鋼鐵行業這種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是導致價格下滑,競爭白熱化效益低下的原因,無序擴張不制止,落後產能不淘汰,鋼鐵工業就沒有回暖的跡象,即使一時復甦,也會被立即死灰復燃的小鋼鐵抵消,最終受害的還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國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審批手續的,近二十年建設的鋼鐵廠一律關掉,拆除。國家將採取十大舉措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確保完成今年壓減粗鋼產能4500萬噸左右的目標。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近日在杭州召開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現場經驗交流會。會議強調,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准、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在建項目一定要落實好產能等量、減量置換承諾。徹底退出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過剩產能,堅決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或電爐等落後產能,將地條鋼全部清出市場。將「僵屍企業」作為產能退出重點,加快推動僵屍企業整體退出。確保妥善安置職工、防範債務風險和金融風險,維護社會穩定。發揮好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金。
國家發改委明確,下一階段,一是因地制宜採取推動城市鋼廠轉型、引導退出鋼鐵生產領域、實施減量搬遷等多種形式實現科學發展。二是加快推進高速鐵路、核電、汽車、船舶與海洋工程等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三是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提升鋼鐵企業研發、生產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四是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形成一批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一批具有區域市場主導能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一批專用產品優勢明顯、自我發展能力強的專業化龍頭企業集團。
C.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環保概況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地處風景旅遊杭州市,杭鋼的環境保護工作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級領導和群眾的關注,由於其生存和發展受到環保因素的嚴重製約,促使杭鋼將壓力化作動力,踏踏實實、下大力氣做好環保工作。企業的環境面貌已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並得到廣泛的認同,公司多次被評為環保和綠化先進單位,2005年,被杭州市環保局授予「杭州市環境教育基地」。被浙江省環保局授予全省「污染治理先進企業」稱號,高速線材有限公司被杭州市環保局授予首批環保模範企業。2006年1月份,杭鋼被浙江省環保局認定為首批環保信用四星級企業。2006年3月杭鋼獲全國綠委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單位。2008年2月,公司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811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先進集體」。
杭鋼弘揚「以鋼鐵意志做人、建業、報國」的精神,堅持貫徹「遵守法律法規,防改並舉治污,實施持續發展,創建綠色杭鋼」的環境方針,站在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堅持以環保為主線,以建設精品作業線為目標,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積極推進環保治理、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走出了一條有杭鋼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帶來了污染治理的明顯成效。2008年,公司廢水排放達標率、廢氣達標率、廢水重復利用率這三大指標,已分別達到100%、100%、95.99%,遠遠優於政府環保部門下達的指標;COD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明顯下降。
D. 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沿革:
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本公司)系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發〔〕164號文批准,由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獨家發起並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12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字〔1997〕527號、528號文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了人民幣普通股8,500萬股(其中內部職工股850萬股),面值1元/股,發行價6.45元/股。公司於1998年2月26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取得注冊號為14294740-0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資本40,000萬元。1998年,以資本公積金(股票溢價)按原有股本10:5轉增股本20,000萬元(股)。2000年,經批准公司以原股份總額60,000萬股為基數,按10:3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股,該次配股增資4,533.75萬股(元),公司股本即增至64,533.75萬元。公司取得變更後注冊號為3300001001438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資本64,533.75萬元,折64,533.75萬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已流通股份:A股16,575萬股(元)。 根據公司2006年1月9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杭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以2006年1月17日總股本64,533.75萬股(其中流通股16,575萬股)為基數,流通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股獲得非流通股股東支付的3.6股股票對價,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共計支付總額為5,967萬股公司股票對價。截至2006年1月19日,本次對價支付方案已經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通過計算機網路執行完畢。公司現有注冊資本64,533.75萬元,股份總數64,533.75萬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有限售條件流通股38,765.0625萬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5,768.6875萬股。
E. 中國鋼鐵工業為什麼要從內地遷往沿海
目前,我國的鋼鐵企業主要是用進口的鐵礦石,佔到了總需求量65-70%,進口鐵礦石的物流成本成專為鋼鐵廠競爭屬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將鋼鐵廠建設在毗鄰深水碼頭的沿海地區,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當然了,海邊的環境容量大於城市周邊,也是促成歷史上形成的城市鋼鐵廠搬遷到海邊的重要原因之一。首鋼京唐鋼鐵廠,鞍鋼鮁魚圈鋼鐵廠,寶武集團湛江鋼鐵廠,山東鋼鐵日照鋼鐵廠,河鋼集團京唐港鋼鐵廠,寶鋼集團寧波鋼鐵廠等都是這一背景的結果。
F.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的污染治理
多年來,杭鋼不惜代價進行了環保治理。「九五」以來,共投入資金20多億元進行環保治理和以環保為目的的技術改造,一大批環保項目得到實施。相繼淘汰了橫列式圓鋼、型鋼軋機生產線和鋼絲繩、5噸小電爐等9條低水平、高污染負荷的落後生產線,新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小連軋、80噸高功率直流電弧爐和高速線材等生產線。同時,對數十個重點污染項目進行了治理,先後建成高爐發電區域水循環、高爐出鐵場的煙氣治理、高爐的煤氣干法除塵、球團煙氣脫硫、轉爐除塵污水改造、焦化廢水治理改造、焦爐推焦加煤除塵、轉爐二次煙氣治理、轉爐混鐵爐除塵等一批廢水、廢氣治理項目,使杭鋼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加強回收利用冶煉副產物──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和轉爐煤氣,取代軋鋼加熱爐的燃料煤,有效減少了煤氣放散對環境的污染,也徹底消滅了廠區內點多面廣的黑煙囪。公司在國內中小型高爐上首先採用高爐爐頂余壓發電技術取得成功,填補了我國110餘座255~1000立方米級高爐尚無余壓發電裝置的空白,被國家發改委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作為範例在杭州召開了現場推廣會。長袋低壓脈沖除塵系統在公司燒結機尾除塵系統也首先得到了成功的應用。
工業旅遊
綠色杭鋼為工業旅遊開辟了一條通衢,綠色工業游成了杭鋼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杭州鋼鐵集團公司始建於1957年4月2日。經過五十餘年的風雨洗禮,現已發展成為擁有474億元總資產、38家全資和控股子公司的以鋼鐵為主業、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連續五年進入全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百強行列。按照「鋼鐵主導,適度多元,創新應變,做大做強」的發展戰略,盡早實現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的奮斗目標,把杭鋼建設成為核心競爭力強、創新應變力強、企業凝聚力強、社會影響力強、持續發展力強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
歷史如一面鏡子,在照亮前人的同時也昭示後人。
杭鋼廠史陳列館所展示的兩百餘幅照片和部分實物,真實地再現了杭鋼建廠以來所走過的歷程,記錄了杭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軌跡,展示了幾代杭鋼人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永不滿足的精神風貌和所取得的一個又一個令人矚目的成就。
G. 中國的鋼鐵工業的分布
1、舊鋼鐵工業中心主要分布在老工業區,例如遼寧的安鋼,原因是原料和燃料都比較方便運輸,主要是國為靠近能源和原料產地,減少運輸費用。
2、新的鋼鐵中心在沿海地區,例如上海的寶鋼原因是:1)水運便宜;2)方便從國外輸入優質鐵礦石和燃料,生產出更優質的鐵,支援建設,提高鋼鐵品位。3)沿海地區水資料豐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鋼鐵工業。中國發展鋼鐵工業的自然資源比較豐富,80年代初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達400多億噸,煤炭儲量6000多億噸。鋼鐵冶煉所需的其他各種金屬元素也很豐富,其中鎢、鉬、釩、鈦、鎳、鉭、鈮、稀土等資源尤甚。這種資源上的優勢在過去並未得到充分的發揮。據從1896年到1948年的半個多世紀的統計,全中國累計的鋼產量只有760萬噸(包括機械廠的鋼產量在內)。其中達到最高年產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萬噸,而且絕大部分產量還分布在日本侵佔的東北地區。
發展概況由於受到戰爭的影響,1949年全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但只經過短短三年的恢復時期,1952年鋼產量就達到135萬噸,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在自力更生為主的方針指引下,中國的鋼鐵工業從1953年起開始了大規模的基本建設。50年代首先集中力量改建、擴建了鞍山鋼鐵公司,並著手新建了齊齊哈爾特殊鋼廠、武漢鋼鐵公司、包頭鋼鐵公司;1958年起又建設了一大批地方中、小型鋼鐵企業,以及成都無縫鋼管廠、酒泉鋼鐵公司等。60年代著重建設了四川的攀枝花鋼鐵公司、長城鋼廠,以及青海的西寧鋼廠、陝西的陝西鋼廠等內地企業,並新建了馬鞍山鋼鐵公司的車輪輪箍廠,改建了太原鋼鐵公司。70年代建成了武漢鋼鐵公司的1700毫米帶鋼熱連軋機組、帶鋼冷連軋機組和冷軋硅鋼片廠等工程,還建設了本溪鋼鐵公司1700毫米帶鋼熱連軋機組和舞陽的厚鋼板廠。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興建具有最新裝備的上海寶山鋼鐵總廠,第一期工程規模為年產鋼300萬噸,預定一號高爐於1985年內竣工投產。30餘年來,上海、北京、天津、唐山、馬鞍山、酒泉、重慶、湘潭、撫順、大連、大冶、水城等重點鋼鐵基地和鋼鐵企業,也都有了相當大的發展。
1950~1983年國家給鋼鐵工業的基本建設投資約佔全國總投資的8%弱。經過30多年生產和建設的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年產鋼4000多萬噸綜合生產能力的比較完整的體系,鋼產量躍居世界第四位。1949年,全國沒收官僚資本的鐵礦山和鋼鐵生產企業只有約30家;1983年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鋼鐵廠礦已發展到1200家左右。其中:年產鋼 100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有13個,它們的鋼產量約佔全國的鋼產量的65%;重點特殊鋼廠有大冶、齊齊哈爾、大連、撫順、重慶、上鋼五廠等十餘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都還有本地區的骨幹鋼鐵廠,其中浙江的杭州鋼鐵廠,江西的江西鋼廠,湖南的漣源鋼鐵廠,河南的安陽鋼鐵廠,河北的邯鄲鋼鐵總廠,雲南的昆明鋼鐵公司,江蘇的南京鋼鐵廠,山東的青島鋼廠等8個廠鋼的年產量各在 20~25萬噸之間,遠在西北邊陲的新疆八一鋼鐵總廠也年產鋼、生鐵和鋼材各十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