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粗鋼去產量
粗鋼去產量
關於這輪周期行情,全球大放水和經濟回歸正軌已經基本沒有預期差了。
但阿策注意到一個細節, 2021年,我國粗鋼竟然要去產量! 這個供給端的變化或尚未被充分定價。
官方表態清晰明確。
2020年12月29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指出「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製造工程。 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要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21年2月8日,工信部網站《繼續奮斗 勇往直前 開啟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進一步指出要「研究制定去產量工作方案,實行產能產量雙控政策, 確保 2021 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
去產量意圖從何而來?
碳中和。
按照我國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2060 年前力爭實現碳中和整體目標,新能源要大力發展,老工業更要節能減排。
鋼鐵行業作為工業部門中僅次於電力行業以外最大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部門, 碳排放量位居 31 個製造行業之首 。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佔全國的比例在 15%左右。
提升綠色製造水平、壓降粗鋼產能產量是碳中和承諾下的優先項。
那麼為何21年鋼鐵行業政策可能大超預期呢?
歷史 上中國粗鋼產量負增長的年份極為少見,實際上1990年以來只有一年負增長,就是 2015 年。2016 年以來主要還是「去產能」而非「去產量」。
即使是疫情下的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仍同比增長 5.2%。
而展望下游,2021年粗鋼的需求不會太差。
粗鋼下游包括建築、 汽車 、機械、家電等行業,其中建築業用量佔比一般55%以上。
2021年,中國名義GDP增速仍處於擴張期,投資需求在擴張而非收縮,比如來自製造業的需求將明顯上升,貨幣政策不急轉彎,財政政策預計仍將保持一定力度。
這樣的大環境,即使有地產「三道紅線」的制約,也很難想像2021年粗鋼需求會下降。保守估計粗鋼消費增速在2-4%左右。
即2021年,粗鋼大概率呈現「供給收縮+需求上升」的錯配格局。
從中鋼協旬度粗鋼產量來看,2021年1月日均產量286.1萬噸,同比增速為7.6%,這意味著要實現「同比下降」目標, 後面產量需要環比進一步壓縮 ,至少嚴格控制產量增長為合意假設。
如果粗鋼去產量真的在ZF意志下得以實現,你很難想像,鋼廠乃至整個黑色產業鏈,會不賺錢。
若2021年是鋼鐵行業實現低碳元年,有以下影響:
一方面,在碳達峰目標約束下,供給側改革後只降產能,產量無序增長問題有望得到制約,平滑利潤波動;
另一方面,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業將被淘汰,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通過低碳創新(改善生產流程、更新生產設備和使用低碳能源),競爭力和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投資機會,短期看,供給影響帶來產品價格和利潤的彈性加大;長期看,將帶來行業競爭格局的改善。
價格波動首選硅鐵。
高耗能行業投資機會已在焦炭上演(山西去產能),陝西黑貓、金能 科技 。
硅鐵 行業當前政策環境類似,去產能控能耗邏輯相仿,且同為高彈性小品種。
從烏蘭察布到包頭到電價調整,限制高耗能行業政策陸續出台。內蒙地區作為硅鐵主產區之一,影響開始顯現。21年內蒙地區能耗控制壓力同樣巨大,硅鐵或將重復2017年的故事。
圖:硅鐵十年價格走勢復盤
硅鐵相關標的:鄂爾多斯。
從不同生產工藝來看,長流程碳排放要大大高於短流程,而長流程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來自燒結和高爐生產過程,特別是高爐的還原過程。
從產品來看,短流程多生產棒、線、型材,受影響較小。而板材大多用長流程生產,受限產影響的比例相對較高。
目前國內政策手段是限制粗鋼產量。
對於短流程企業來說,主要原料為廢鋼,主要能源為電力,碳排放大大低於長流程企業,預計受到的影響較小。而長流程的限產則更多會影響卷板的供給。
板材相關標的:華菱鋼鐵、寶鋼股份。
參考研報:
《廣發證券-從粗鋼產量看2021年「需求擴張+供給收縮」特徵》
《華泰期貨-碳中和 鋼達峰》
《國金證券-硅鐵~碳中和下鋼鐵產業鏈最佳彈性品種 》
《長江證券-通脹大勢下,鋼鐵的超額收益在何方?》
運營商
三大運營商終究還是走出來了。阿策把1月12日的觀點重復一下,看法沒變,估值數據就不做更新了,反正還算在底下趴著:
每一代通信網路制式的切換,運營商都經歷一輪估值重塑周期。
過去五年提速降費政策造就了移動互聯網的黃金發展期,運營商業績並未隨數據量的爆發而明顯提振。類似於銀行在經濟不景氣時響應號召放水。
當前時點,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期已過,政策壓制基本出清。運營商剛砸了大錢投建5G,政策上再讓他們獻血的概率很低了。
2019H2以來,三大運營商ARPU值同比增速均呈現改善趨勢,中國聯通2020H1 ARPU值同比正增長。
主要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降費壓力逐漸趨緩,例如2019年9月,三大運營商先後宣布取消不限量套餐,流量價格降幅得到控制。
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ARPU值分別為48.9、44.4、41.6元/戶/月,較2019年相比分別-0.2、-0.4、+1.2元/戶/月,改變了2017年之後大幅下滑的趨勢。
同時,2021年是5G普及年,中金預計2021年5G滲透率將超過30%。
在5G周期之初,運營商在整體用戶規模增長停滯的背景下,增長焦點轉為用戶粘性的培育和單用戶價值的耕耘。5G套餐價格有望企穩,高ARPU用戶加快滲透將推動整體ARPU止跌回升,提振收入端重回增長。
在傳統業務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三大運營商紛紛拓展產業互聯網等新興業務(包含IDC、ICT、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收入及占營收比均呈提升趨勢。
運營商藉助自己的資金、土地和帶寬資源方面等優勢,大力發展IDC業務,市佔率超60%。
運營商依託雲管端側數字基礎設施的優勢,未來五年將大力發展面向B端的產業互聯網業務,享受政企數字化的時代紅利,充分發揮優質網路資產的利用價值。
每一代新的網路技術投入高峰期平均維持2-3年,運營商今明兩年的資本開支將在溫和上升後達到5G周期峰值,此後進入資產長回收期。
目前三家運營商估值水平均處於 歷史 中樞之下,移動、電信、聯通的2021年股息率分別為7.7%/6.9%/4.7%,P/B跌至 歷史 平均水平的1/3,與穩健向好的基本面相悖。
且全球比較來看:
4家歐美主要運營商商(AT&T、Verizon、Vodafone、Orange)2020-2022年平均PE為13X、12X、10X,平均PB為1.3X、1.4X、1.3X;
3家韓國運營商(SK、KT、LG U+)2020-2022年平均PE為10X、9X、8X,平均PB為0.7X、0.6X、0.6X。
無論是PE還是PB,中國運營商估值均有較大提升空間。
相關標的: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
參考研報:
《中信建投-通信行業:重點推薦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
《中金公司-電信服務行業:多重拐點催化,運營商估值修復還遠嗎?》
抱團股
今日貴州茅台、葯明康德、陽光電源、石頭 科技 等前期抱團股/核心資產大跌。
阿策看股吧、雪球等地仍有不少朋友不服輸,堅定信仰持有,甚至想抄底。
不禁想起某大佬的一句話,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已經虧了很多了,虧損可能才剛剛開始」 。
阿策仍然認可這些標的的基本面質量,但想強調,對於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投資收益仍然來自於買賣價差。
為優質資產付出超高的價格,也很難獲得正收益。
核心資產拔估值的理論依據來自於全球利率下行周期下的折現率降低。盤面表現上先是北向持續買入,後是公募的堅定跟隨。
當全球疫情可控,當利率上行成為一致預期,當尋找更具性價比的投資標的成為共同動作,我們何苦去搶最後一個銅板?
不要高估自己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不要嘗試博取能力圈外的收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說個有趣的。春節期間,雪球有人在但斌帖子下面發問,大意為:
但斌總,你曾經寫文章說最後悔的事之一是2007年茅台80PE的時候沒有賣出,犯了和巴菲特沒有在90PE賣出可口可樂一樣的錯誤。那麼目前茅台又接近了80PE,請問你這次准備賣出嗎?
如果你是但斌,你會如何回答呢?
② 鋼材庫存大降,降多少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回升向好,國內鋼鐵生產持續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5月份,全國粗鋼產量達到26890萬噸,同比增長23.8%。在出口方面,隨著國際鋼材需求逐漸擴大,今年前5個月我國出口鋼材1796.2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7.3%。
鋼材產量上升,鋼廠利潤卻仍維持較低水平。今年一季度,中鋼協統計的77戶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率僅為3.25%,雖比去年的2.46%有所提升,但仍低於其它行業,屬於較低利潤水平。業內普遍認為,由於面臨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鋼材市場價格下跌的雙重擠壓,鋼廠的利潤率將繼續在較低水平徘徊。
由於受國內鋼鐵產能釋放較快、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等影響,鋼價在4月達到峰值後,開始逐周下跌。5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120.40點,比4月峰值126.40點下降了6.0點。出口方面,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仍不穩固,導致國際鋼材市場波動。國內主要鋼廠5月份出口接單出現大幅下滑,出口價格也呈回落態勢。近日,國家取消406個出口商品稅號的出口退稅政策,其中涉及鋼材48個,這進一步加重了出口量下跌的市場預期。
5月末,全國26個主要鋼材市場五種主要鋼材社會庫存量為1578萬噸,環比增加36萬噸,在連續兩月環比下降後又有所上升。鋼材庫存持續保持高位,鋼廠的處境仍然艱難。
「鋼鐵行業利潤長期在低水平徘徊,與鋼鐵產業長期粗放型發展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密切相關。繼續深入推進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是中國鋼鐵行業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中鋼協副秘書長遲京東說。國家去年出台的《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指出,我國鋼鐵業發展存在盲目投資嚴重、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資源控制力弱、流通秩序混亂等六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效果,但解決這些結構性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國鋼鐵行業的現狀與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要求差距仍很大。」
盡管行業形勢不容樂觀,但上半年我國鋼鐵企業在資源勘探開發、兼並重組、「走出去」等方面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4月,新疆地礦部門宣布,經過4年的勘查,在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礦帶累計探明3處儲量在億噸級以上的大型鐵礦,資源儲量達5億噸。6月,鞍鋼投資的澳大利亞鐵礦石項目銀團貸款協議正式簽署,預計將在明年投產。山西省啟動了以太原鋼鐵集團為主體的山西省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和鋼鐵基地建設。遼寧本鋼和北鋼重組也進入實質環節。針對國際貿易壁壘不斷上升的挑戰,中國鋼企走出國門建鋼廠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③ 每年中國生產多少噸鋼鐵其中有多少因為生銹而廢棄
生產總量:2006年,全國產復鋼41878萬噸制,同比增長18.48%,同比增加粗鋼產量6533萬噸。其中,重點統計單位產鋼33517萬噸,同比增長15.15%,增加粗鋼產量4409萬噸。其他企業生產8361萬噸,同比增長34.07%,增加產量2125萬噸;生產生鐵40417萬噸,同比增長19.78%,同比增加生鐵產量6676萬噸。其中重點統計單位生產30272萬噸,同比增長18.36%,增加生鐵產量4696萬噸。其他企業生產10145萬噸,同比增長24.24%,增加產量1979萬噸;生產鋼材46685萬噸,同比增長24.45%,同比增加鋼材產量9172萬噸。其中重點統計單位生產30507萬噸,同比增長17.62%,同比增加鋼材產量4570萬噸。其他企業生產16178萬噸,同比增長39.75%,同比增加產量4602萬噸;生產鐵原礦58817萬噸,同比增長37.99%,同比增加生鐵產量16194萬噸。
④ 今年鋼材生意如何
不好。根據查詢2022年鋼材相關消息顯示,生意不好,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了2022年12月中旬國內重點鋼鐵企業產量和庫存數據,粗鋼日產量為196.38萬噸,鋼材日產量為199.55萬噸,均比上旬環比下降1%,2022年以來重點鋼廠粗鋼和鋼材日產量首次跌破200萬噸大關。
⑤ 2021年要求鋼鐵降產量!可能真會實現
鋼鐵老闆送祝福啦~~~
開門六福降臨
福星高照,福緣深厚
福祿雙全,福如東海
福納百祥,福氣沖天!
2020年冬,相關部門大提「壓縮鋼鐵產量」,但2020年粗鋼產量10.5億噸,同比增長5.2%,2021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鋼需將從各方面開啟,那減產量這個想法真的能實現么?
一、政策面:要求產量必須降
工信部明確回應,將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下降,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的總體態勢,著眼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階段性目標,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為依據的存量約束機制,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確保2021年全面實現鋼鐵產量同比的下降。
從出發點看,這與供給側改革中淘汰落後產能還不一樣,此次提出壓減鋼鐵產量,也是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未來碳排放指標或成鋼企重點考核指標之一,但具體怎麼制定,我們拭目以待。
二、供需面:盈利水平有限影響產量提高
從目前穩居高位的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來看,2021年仍將保持上揚態勢。業內人士表示,2021年鐵礦石供需總體平衡,但由於海外需求繼續復甦,全球鐵礦石仍然處於緊平衡狀況,價格不可能出現大幅下降。
加之,鋼材需求端,2020年粗鋼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9%,鋼材實際消費同比增長7%左右,展望2021年,在下遊行業快速復甦的背景下,預計2021年我國鋼材需求將保持小幅增長。但很重要的是,供應能力的增長抵消了需求的擴張,通過統計,2020年投產的置換項目產能規模在7千萬噸左右,制約了盈利的向上彈性。當然,2021年置換項目投產的力度仍然不小。
由此可見,需求雖有所增長,但是成本攀升,是否能激起商家卯起勁提升產量真的不好說。
三、環保面:環保限產沒有控制住產量
鋼鐵行業的排放量在工業領域一直被極度重視。煉鋼過程中,從燒結到焦爐等各環節都會產生污染,而且減排過程相當困難。另外,鋼鐵行業還是二惡英排放的第一大來源,燒結工藝也是鋼鐵行業污染產生的第一大工序,產生鋼鐵行業20%的顆粒物、70%的二氧化硫、50%的氮氧化物和90%的二惡英,給企業造成很大的困擾。環保限產長期以來嚴格執行,空氣質量得到較大改善。但疫情發生前後並未嚴格執行。停限產的效果遠不盡如人意,其操作靈活,禁止「一刀切」之後,地方政府放鬆停限產標准,降低停限產頻率,或拉大不同等級鋼廠的停限產差異,反而還達到了增產的目的。因此,單從環保限產上來說,空氣質量好了很多,但產量並沒能得到有效控制。
雖然年底部分鋼廠被打到虧損邊緣,但全年還是有利潤的,所以產量的增加仍然是利潤驅動的結果。 按照2020年疫情下投資和基建情況,乃至下游需求恢復式增長,2021年大概率鋼鐵需求仍要保持增長。如果這個增長成立,控制鋼產量下降,難度加大。
綜上,2021年粗鋼產量會壓縮嗎?一方面取決於原料價格,一方面取決於自身的供需。如果需求下降,在市場作用下,鋼鐵產量自然下降,同時可達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當然如果需求下降加上原料價格上漲勢必會導致產量壓縮。
鋼小妹:2021年要求鋼鐵降產量!你覺得能降下來么?
⑥ 工信部強力要求壓縮粗鋼產量,這有什麼深意
當前,在全球經濟復甦和我國經濟好轉的共振下,我國粗鋼產量再創新高,需求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引發業界對新一輪鋼鐵產能過剩的擔憂。圍繞碳高峰和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製造工程,堅決減少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逐年下降。在31個製造業類別中,鋼鐵業的碳排放量最大。在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鋼鐵工業將面臨不可避免的挑戰,必須從現在開始付諸行動。
去年,中國鋼鐵產量的高增長完全是由需求推動的。目前,鋼鐵產需相匹配,鋼鐵工業對國民經濟復甦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同時,去年鋼鐵消費的增長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消費強度出現了異常,這主要是國家為應對經濟下行而採取的刺激政策所致。因此,要保持理性,不要對不正常的生產和消費過於樂觀,按需組織生產。在中國鋼材消費量近20年來首次下降,鋼材價格跌至近20年來最低水平後,防止鋼鐵產能過剩的壓力在中國由來已久。目前,隨著國民經濟鋼材需求強度的持續下降,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產能過剩。何文波指出,雖然我國鋼材需求旺盛,但供給強於需求、生產強於消費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堅決防範產能過剩風險,嚴格控制鋼鐵產能增長。目前,我國鋼鐵產能與增長需求基本匹配,但產能過剩風險正在積聚,需要高度重視和嚴格控制。
⑦ 影響中國鋼鐵產量因素
市場需求拉動鋼鐵產量來快速增長
受市場需求的拉動,我國鋼鐵產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從鋼鐵主要產品的產量來看,
2020年全國鋼材產量為13.2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6%;生鐵產量為8.88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9.90%;粗鋼產量為10.65億噸,較2019年同比增長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國鋼材、生鐵、粗鋼產量分別為3.29億噸、2.21億噸和2.71億噸,較同期均有大幅增長。
實現鋼鐵行業碳減排量有兩個途徑:一是發展低碳冶煉技術,降低相對排放量;二是控制鋼鐵產量,降低絕對排放量。短期來看,降低鋼鐵產量或是鋼鐵行業的首要問題。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⑧ 為什麼中國鋼材下滑
原因一:經濟增長壓力不小 房地產銷售不振
國內鋼材市場信心再一次遭受打擊與國內外低迷的經濟增長形勢有關。
世界經濟仍然低迷前行。美國經濟數據雖然呈上揚態勢,但其就業問題仍然嚴峻;日本二季度經濟折算成年增長率萎縮6.8%,是該國經濟自2011年大地震後遭遇的最大降幅;歐元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零增長。
7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克強指數」的三個構成指標均出現回落。1~7月,全國社會用電量累計同比增長4.9%,相比上半年用電量5.3%的增幅有所回落。鐵路貨運量方面,7月全國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同比下降4.37%。銀行信貸方面,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852億元,不僅同比少增3145億元,也降至2009年11月以來的最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認為「鋼材用量最大的房地產業低迷,以及其他一些產業用鋼量減少,是導致鋼材需求量回落的直接原因。」5月份,全國房地產銷量環比下降11%,6月份環比下降4%,7月份更是環比下降18%。
原因二:鋼材供應增加 庫存繼續上升
雖然經濟增速放緩,但鋼材資源的供應卻在增加,這也是造成鋼材價格走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1~7月,全國粗鋼產量48076萬噸,同比增長2.7%;鋼材產量64723萬噸,增長5.8%。8月上旬,中鋼協會員企業粗鋼日產量181.99萬噸,比7月下旬增加6.3萬噸,創下兩個月來新高。
庫存方面,8月上旬末,國內重點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456.88萬噸,旬環比上漲3.44%,顯示後期市場供應壓力較大。
「從7月下旬到8月上旬,鋼鐵業增產了60萬噸鋼,48萬噸直接變成了鋼材庫存。」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說。
中鋼協數據顯示,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存貨中產成品佔用資金同比增長2.95%,比年初增長10.45%,這表明企業產成品庫存偏高。同時,鋼鐵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3.05%,應付賬款增加6.38%,資金周轉效率進一步降低。
與此同時,鋼企負債水平處於高位。6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銀行借款同比增長6.39%,平均資產負債率69.27%。
某銀行的大宗商品部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前幾年鋼材企業融資過度,現在銀行對鋼材企業基本都是在『去杠桿』,對沒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企業不再支持。」
原因三:鋼材原料市場陰跌不止
國內鐵礦石市場弱勢盤整、小幅走低,尚無止跌跡象。進口礦市場持續下跌,遠期現貨價格再次逼近90美元關口,8月25日普氏鐵礦石指數跌至89.25美元/噸。目前大部分貿易商對後期市場看跌,低價出貨現象頻現。
鋼坯方面,國內市場持續弱勢運行,主導市場唐山地區鋼坯價格再創近7年新低。由於多數廠商對後市信心不足,再加上終端市場持續疲軟,使得鋼坯價格屢創新低。即便如此,實際成交也未見起色。
鋼市短期難翻身
廣州鋼材貿易商柯智耀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增加需求,提振經濟。然而,這些舉措對於身處「嚴冬」中的鋼市來說,似乎均未顯效,甚至帶來了國內鋼產量的逆市增長。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產量不降,價格必跌。然而,由於有11億噸以上的年產能做「墊後」,鋼鐵產業集中度又如此之低,降低產量談何容易。
不僅如此,在下游需求方面問題也很嚴重。房地產市場不好,鋼材下游需求總量必受重創,加上其他行業需求釋放遲緩,供需矛盾短期內無法化解。與此同時,鐵礦石價格跌勢不止,且下降幅度超過鋼材價格降幅。此外,鋼鐵行業前期較差的信貸和融資數據也一直在困擾著企業。專家認為,在整體行業盈利水平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鋼企的資金風險日益加大。
對策
部分鋼企減產限產
柯智耀表示:「鐵礦石價格還會不斷下降,客戶需求也在下降,金融機構也不支持鋼材行業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行業資源應進行整合,比如可以利用鋼材的網路交易平台進行交易,以此減少交易、物流、倉儲成本。」
也有一些鋼鐵企業試圖改變當前困境,堅持「沒有合同不生產」。今年上半年,包鋼粗鋼生產累計減少8.5%。酒鋼以正現金流作為生產運營的底線,對負現金流的生產線限產或停產,上半年鋼鐵產業限產100萬噸。
沈建光認為,鋼材價格如要提高,必須要實現穩增長,應著重落實已有的微刺激政策,同時必須重視房地產市場走勢,從多個途徑採取措施對沖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⑨ 粗鋼的產量數據
(一)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年我國粗鋼為7790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5%。其中,2月份達到歷史最高的220.8萬噸,3-6月份雖有回落,但仍保持在210萬噸以上較高水平。分省區看,1-6月,河北、江蘇兩省粗鋼產量同比分別增長6.8%和13.2%,兩省合計新增產量佔全國2694萬噸增量的42.4%,另有山西、遼寧、河南和雲南等省增產也在100萬噸以上。分企業類型看,1-6月,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粗鋼產量同比增長5.5%,低於全國平均增幅2個百分點,但仍有60%的增產來自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
(二)鋼材價格低位運行。2013年1-6月,國內鋼材市場整體表現低迷。隨著粗鋼產能大幅釋放,市場供需陷入失衡狀態,鋼材價格步入下降通道,已弱勢下跌4個多月。截止2013年7月26日,鋼材價格指數降到100.48點,低於年初6.6點。鋼鐵工業協會重點統計的八個鋼材品種價格比年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跌幅5.7%。分品種來看,占我國鋼材產量比重較大的建築用線材、螺紋鋼價格跌幅分別達4.9%和6.7%,中厚板和熱軋卷板價格跌幅分別達5.7%和9.7%。
(三)鋼材出口增長較快。國內鋼材市場供需失衡刺激企業出口。1-6月,我國累計出口鋼材3069萬噸,同比增長12.6%;進口鋼材683萬噸,下降1.8%,進口鋼坯和鋼錠32萬噸,增長50%。將坯材摺合粗鋼,累計凈出口2506萬噸,同比增長17.3%,占我國粗鋼產量的6.4%。從出口價格看,1-6月出口棒線材均價624.3美元/噸,同比下降18%;板材835.2美元/噸,同比下降2.8%。
(四)鋼廠及社會庫存高位運行。市場供需矛盾向流通領域蔓延,國內鋼材庫存延續上年末增長態勢。3月15日達到歷史最高的2252萬噸,比上年最高點增加351萬噸,其中建築鋼材庫存1432萬噸,占庫存總量的63.6%。之後,隨著季節性消費增加,庫存逐漸回落,7月26日降至1540萬噸。市場供大於求也推高鋼廠庫存,3月中旬重點企業鋼材庫存創歷史記錄,達到1451萬噸,同比增長29.7%,6月下旬降至1268萬噸,仍比年初增長29.9%,比2012年同期增長11.4%。
(五)鋼廠盈利水平逐月下滑。2013年上半年,冶金行業實現利潤736.9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454.4億元,同比增長22.7%。1-5月份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盈利狀況遠不如行業總體水平,並呈逐月下降態勢,盡管實現利潤增長34%,但也僅有28億元,銷售利潤率為0.19%。5月當月,86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僅實現利潤1.5億元,連續5個月環比下滑,其中34家虧損,虧損面高達40%。
(六)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明顯回落。2013年1-6月,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3035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投資2356億元,同比增長3.3%,比2012年同期回落6.1個百分點;黑色金屬礦采選投資679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大幅回落15個百分點。
(七)2015年8月20日,國際鋼協消息稱7月份全球65個納入統計的國家粗鋼產量為1.33億噸,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2.2%。1-7月,全球粗鋼產量為9.46億噸,同比下降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