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讀後感100字
要點:
1、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或《xxx》讀後感。
2、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3、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4、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5、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範文: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講的是:保爾的母親去姐姐家了,朱赫來因被人追捕逃到了保爾家。他在保爾家住了八天,在這八天里,保爾知道了朱赫來是布爾什維克。第九天,朱赫來走了。保爾一直在尋找他的下落,可發現朱赫來被抓走了,保爾救了他,可自己被抓走了。最後他被無罪釋放。出來以後,保爾離開家鄉,參加了紅軍,踏上了革命之旅。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一個經驗豐富的人,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保爾·柯察金從少年到老年,他都吃盡了千辛萬苦,不管苦有多大,他都能堅持下去。他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他十分有耐力,盡管他付出了許多代價,但他仍然在努力。
讀了這本書,我從保爾·柯察金身上學到了在困難的時候,只要堅強、堅持不懈和永不放棄;只要做到了這些,一定會、一定可以看見曙光,看見希望的!從這本書上我懂得了:要終身學習;要挖掘潛力;要保持良好心態;要讓自己成為最受歡迎的人;要善於抓住機會。
(1)鋼鐵是怎麼煉成第三章讀後感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要重視感
感要多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
2、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3章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讀後感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帶著滿懷的熱情,帶著無限的期待,我看完了前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在這平凡的一天,我感受到了一位英雄不平凡的品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視為生活的教科書,人生的路標和精神補品,一直被一代代的讀者所傳承。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生動地描述了一代工人階級青年在苦難中誕生,在苦難中成長的過程。在風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資本家,在外國侵略者的重重壓迫下,懂得了愛和恨,增長了知識,煉就了堅毅頑強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風暴中,百煉成鋼,從自發的反抗者,成為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其中,主要塑造了保爾 柯察金這堅忍不拔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並以他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展現了當時蘇聯的歷史畫面和人們艱難的斗爭生活。
說起保爾,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他是一位英雄,是一個頑強的人。當他負傷不得不退出戰場之際,他仍然在後方不停地努力貢獻;當他被診斷神經中樞有問題時,他沒有退縮,一如既往地工作,為社會無私奉獻。他一直奮斗著,他兩腿癱瘓,雙目失明,可他依舊沒有放棄,堅決拿起手中的筆,與命運做斗爭。正如羅曼 羅蘭所說的:「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這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
保爾做到了,他沒有虛度年華,也沒有碌碌無為,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斗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主要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與人們的艱難生活。不僅通過一個個的困難來塑造保爾 柯察金的形象,還用激動人心的獨白,發人深思的格言警句直抒情懷。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每個人都要擁有頑強的毅力,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在正確的目標中去理解人生的意義,實現人生的價值。而如今,我們首先要努力學習,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在苦難中學會堅強,用頑強的毅力去迎接挫折,迎接美好!保爾的形象總是那麼高大,就象一座燈塔,照亮我的人生,幫我撥開迷霧,引導我不斷地前進。所以,我也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實現人生的價值,理解人生的意義,扼住命運的喉嚨。不由地,我的耳邊又響起了那熟悉的話語:「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❸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的讀後感
懷有希望,懷有堅強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為人民工作,雖身患頑疾,但依然艱苦奮斗,積極樂觀的人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保爾·柯察金。
什麼是鋼?什麼是鐵?也許你只會含糊地說出他的名字,它的作用,但是,鋼鐵究竟是什麼呢?
鋼鐵是經過千錘百煉才煉造出來的,保爾就像那鋼鐵一樣,經過不斷地鍛煉,不斷病痛的折磨,才完成自己的願望。我們應該接受不斷的考驗 ,這樣才能鍛煉出意志堅強的自己,就像鋼鐵那樣,堅強不屈。遇到困難、災難應該勇敢地去面對、去迎接,不要躲避,學會解決,不管結果如何,一定要嘗試解決,這樣才不會輕易放棄,成為一棵堅忍不拔的高粱。相反,如果無法面對困難,這樣的人一點也不堅強,還很懦弱,不僅沒得到鍛煉,而且使人厭煩。困難並不是失敗,要想著困難之後就是成功,困難是很好的鍛煉方法,如果逃避,那麼就失去了鍛煉、成功的機會。
保爾面對病魔的那份堅強使人感動,那都是磨練出來的,他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勇敢接受一切挑戰,而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其實人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理想上,我們應該不顧一切地追尋自己的夢,不管有多遙遠,只要相信就會成真。他對學習充滿熱愛,學習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我們不該放棄它,要一生都在學。保爾擁用有的真金不怕火煉的精神是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
鋼鐵,讓我想起了這樣熟悉的一首歌,「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此時,思緒好像飄到了很久以前。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踏在冰冷土地上的紅軍,留下了一個個帶血的腳印。盡管手腳都已經麻木了,可是,他們依然這樣走著,走著,這就是鋼鐵般的意志。試問軍隊落後的紅軍,為何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可以堅決地告訴你,這就是團結的力量,這就是鋼鐵的意志!毛主席為紅軍寫了《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正是他們的毅力所在啊。
堅強不屈的紅軍,樂觀向上的保爾,好似一首悲壯的歌,盪氣回腸,令我受到很大的鼓舞。困難,有什麼可怕,只不過是帶著你在神秘中遨遊;失敗,有什麼可怕,只不過帶著你去找成媽媽;挫折,有什麼可怕,只不過讓你欣賞從未見過的花……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這樣一帆風順,在漫長的征途中,我想我們最該得到的,就是磨練。從中,你得到的不僅是經驗,還是人格魅力的熏陶。人就像是一團面,要經過反復的拉扯,反復地揉擰,才會更加有韌性,才會更加有口感。我們也是一樣的,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前進,這樣的人生,即使是一路坎坷,但是它充滿著生命的光輝,它是有意義的。
在黑夜中,希望是光,堅強是明燈。
在荊棘中,希望是路,堅強是鐮刀。
在你心中,希望是不滅的夢,堅強是向上的階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積極向上,讓人在絕望中也能看到希望,引人深思。他就是一位指點迷津的大師,在你迷茫無助時出現。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讀後感
保爾由於受了傷在家休養了一個月,在保爾與醫生的談話中得知保爾全身已經傷痕累累。隨後保爾去到哥哥阿爾青家。
在描寫阿爾青家庭時,可見其家庭並不富裕,生活艱難,是「舊社會典型的小資產自發勢力」難怪保爾反對哥哥的婚事。在這座小城街頭,保爾為哥哥的生活感到擔憂,悶悶不樂。
在這個僻靜的小城裡,保爾有一種壓抑感,他嚮往氣象宏大的大城市,想回到自己工作崗位。路過革命烈士花園時,保爾心情沉重。
終於要離別時,保爾和母親依依不捨,最後還是踏上火車離開了。並找回了自己原先的工作,在一次意外中保爾從匪幫手中救出安娜。
他用手風琴盡情地贊美來之不易的快樂,卻不知這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狂歡。本章中令我感觸非常深的是保爾母子難舍難分的描寫,他向媽媽發誓要把全世界的資本家趕盡殺絕。
因為這是他最終目標和信仰,母親則表示自己可能活不到那天了,只希望保爾平安歸來,血濃於水的親情著實令人感動。然而面對革命大業,保爾不得不放下親情,踏上遠去的列車。
名著讀後感的寫作技巧:
1、選准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2、敘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❺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有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1.保爾,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熱血青年。在戰亂的時期,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最有利的辦法——抗戰! 在富人面前,他沒有卑躬屈膝,他選擇挺起胸膛,讓別人知道——窮人不是好欺負的。貧賤不能移! 在暴力面前,他沒有低下他的頭,他選擇直面強暴,讓別人知道——窮人也有尊嚴。威武不能屈!
有時,我好羨慕保爾他們兩兄弟,無時無刻都是那麼的團結,沒有一點破綻。即使是與自己的利益相沖突或者是關繫到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就每那麼幸福了,從小,我就和哥哥「戰爭」在中度過直到他到外面讀書。可能那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法吧。 保爾,生在一個溫馨的家庭,交到了真摯的友誼,擁有此致不渝的愛情,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吧,但,你有沒有想過,保爾為什麼有這樣的「成就」呢?我想,那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他擁有「鋼」一般的意志、精神。
在保爾被瓦西里神甫趕出學校之前,他和神甫的沖突就不斷的發生,不是因為上次媽媽求情,保爾一早就被人趕出校門了,自從那次以後,神甫就一直想找個機會趕保爾出去學校,好讓自己痛快一翻。而今次正好是機會,誰也不能怪,怪的就怪自己和神甫結怨了吧,大家一起干這件事,誰也沒有事除了保爾,這次應該是「公報私仇」吧,不然哪能輪到保爾選中呢,他一向都很倒霉的。就算是他倒霉吧,媽媽也總算幫他找了一份工作,暫時安身吧。謝廖沙也算有點人性,在這時候,還能去安慰一下保爾,也不失為一個死黨吧。有了謝廖沙的安慰,保爾也安了心,放心去闖出屬於他的世界。
在保爾用心工作的時候,一起工作的阿姨和同年人跟保爾也相處得很好,不過,晴天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就在這時候,一起工作的一些工人就眼紅了,覺得保爾是來搶他們飯碗的,就四處刁難保爾,好讓保爾知難而退。這時候,力量的象徵--阿爾焦姆出現了,他為了維護弟弟的利益,他那沙煲般大的拳頭就落在那幫人身上了。最後,保爾的利益被維護了,但,阿爾焦姆卻被控告傷人送進了監獄。如果說阿爾焦姆這樣做值得嗎?為什麼?那是簡單得不得了事了,就因為保爾是他的弟弟,兩兄弟有困難的時候就應該挺出胸膛,告訴他,我們不是好欺負的!
在保爾被送進監獄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同年人,那是一個很漂亮的姑娘,她的每一處都深深地吸引著保爾。那個姑娘是被迫害送進監獄的,那些無恥的官兵迫害,他們想強暴她。但是,他們失敗了,他們受到了姑娘的誓死反抗,最後她被送進來了。姑娘在和保爾交談的時候,發現保爾是一個正人君子,她知道,如果過了今晚,她就會被那些可惡的官兵強暴,她寧願把身體交給保爾也不願被官兵玷污了她的身體。面對誘人的雙唇、豐滿的雙乳保爾失去了力量,那是無法阻擋的誘惑,但是,當她靠近的時候,保爾沒有失去理性,而是拒絕了她,保爾想到冬妮亞就無法接受別的一切,包括這誘惑。第二天,姑娘被送走了,她的眼裡充滿了水晶般的液體,既包含著失望又包含著絕望,那眼神使人難受,但是,保爾更不能背棄對冬妮亞的承諾,因為冬妮亞才是保爾的唯一。坐懷不亂,足以看出保爾對愛情的那種堅貞,這是值得讓我們現代人借鑒的。
我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是多,只是看了幾章,但是我已經知道,保爾將影響我的一生,他給我印象總是那麼偉大,就像是一座人生的燈塔,照亮了我的人生,幫我撥開了人生的迷霧,引導著我的前行。
2.近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著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著這本書,品味著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差不多沒有一個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著為春天增添一絲綠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會煉就一塊好鋼。
那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里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煉鋼場面。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英雄的。保爾之所以能夠成為英雄,完全是由於自身的努力——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沒有後退;在疾風暴雪的建設工地,面對常人難以忍受的勞動強度和飢寒,他沒有倒下;在雙目失明、疾病纏身的情況下,面對書稿丟失、身體每況愈下的無情打擊,他仍沒有屈服,終於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重重的困難,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偉人,都是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和保爾相比,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實在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唉聲嘆氣、裹足不前呢?
一個人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造就優良的素質,並有執著的追求,在正確的生活目標,他才不會被生活所拖累,不會被不幸所壓倒,他才會在苦難的熊熊烈焰中堅強起來,成熟起來,去熱愛生活,去充實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當今的社會是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從國際社會來看,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國際圍繞經濟和科技展開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國都著眼於搶佔21世紀發展的制高點,這就使我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中國「趕上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這就使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走向全面振興的機遇和挑戰。國家需要學識淵博、意志堅強、處事果斷、敢於創新的人才。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是跨越知識的坎坷,勇往直前!
21世紀的鍾聲即將敲響,我們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尋找往日的英雄情結,重塑「保爾精神」,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以保爾為榜樣,去煉就人生,樂觀地擁抱未來吧!
「人最寶貴是的生命,生命屬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不應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暑假我在網上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人應該怎樣活著?」看完了這本書,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最完美的解答。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保爾從小在苦水中長大,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他在食堂里幹了兩年,受盡了欺辱。然而,他後面的路更坎坷。不久,保爾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是,他在這種情況下還在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他和常人相比,多寫一個字都要付出翻倍的代價。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功地寫完了《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這本書。
我讀著,讀著,保爾那堅毅的臉龐,彷彿就在我的眼前,他,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鋼鐵般的意志。這是什麼力量推動著他鼓舞著他前進呢?那不就是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這也就是他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的動力。
❻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部的第三章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風月為益友,讀書是良師」,書是知識的源泉,是智慧的鑰匙,是思想的寶庫,歷史的文化遺產。
一本好書,可以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愉悅人的心境。
而大千世界,好書無奇不有。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俄羅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因為這部自傳體小說,給了我許多感觸,讓我對人生有了新的了解與認識。
人的一生當怎樣度過才會有意義呢?保爾用實際行動一次次向我們證明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恥,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不信,請看:保爾在在病魔的折磨下,依舊努力積極的工作;在身體癱瘓後,依然頑強的學習,並且開始文學創作,後來又雙目失明了,這對於原本就殘疾的他,猶如雪上加霜,那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呀!可是保爾卻能毅然地拿起筆來,堅持寫作,經過頑強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歷時三年,終於完成了<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著作。
讀著,讀著,保爾那高大的形象似乎在我眼前顯現:我看見他在寫作,精疲力竭,卻一直不停筆端,專心塑造著文學形象,把一切疲憊和艱難都拋諸腦後。
此時,我好像才頭一次真正體會到了保爾創作的艱辛,更感受到保爾身上的無窮魅力。
保爾是一位殘疾人,但還為祖國的壯麗事業而奮斗,他為我樹立了身殘志堅的光輝榜樣。是他——保爾,使我增添了力量,使我鼓起了勇氣,使我樂觀地看待人生。
人生,可以說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會遇到諸多挫折,要去面對失敗的打擊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要相信這一切都是短暫的。在突破障礙、戰勝困難後,回顧走過的道路歷程,我們就會領悟到,那是磨煉人生的火焰。
保爾的精神在鼓舞著我,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倍感希望渺茫時,我就想會起保爾,那樣我就更加堅強起來。
所以,我要以保爾為楷模,向他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保爾,感謝有你,是你讓我明白了什麼是鋼鐵般的意志和精神。我也要向你一樣,做一個鋼鐵般的巨人。
人生快事,莫如讀書,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讓我們的人生洋溢著書香氣息。
❼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首先將文章的第三章熟讀,然後將第三章的主要情節描述出來,要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保爾和冬妮姬美好的情愫,最後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闡述出來。
正文:
本章主要講述了保爾的初戀。一次偶然的相遇,保爾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姬。
保爾在湖邊釣魚時,結識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婭。她沒有像別的富家子女一樣嘲弄和侮辱保爾,兩人很快認識了。車站的工人們罷了工,阿爾青等三位工人在被迫開車時,為了自己和其他起義軍的安全殺了一個德國人,之後跳車逃到鄉下。
但他們的家人打聽不到他們的消息了,冬妮婭在湖邊讀書,看見了游泳的保爾。他們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保爾為了養活自己和媽媽,再買一套新衣服,又找了一份鋸木的工作。打扮一新的保爾讓冬妮婭很驚喜。 在這一段時間里保爾結識了冬妮婭,這使保爾十分開心,在之後也使人難忘。
兩人相互吸引,他們一起聊天、讀書,並相互產生了好感。兩人身份、地位的懸殊,為兩人最終的悲情結局埋下了伏筆。
第三章作為突出的就是細節描寫,通過細膩的細節描寫,表現了倆人情感的純潔美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❽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感悟是什麼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三章感悟:
我們還小,不用在那腥風血雨中努力奮斗,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把作業做好,聽老師、父母的話,和同學互幫互助,不在困難面前低頭。
面對困難要多想辦法來解決困難,並在困難中鍛煉堅強的意志和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還有承受挫折的力量。面對難題要多動腦思考,多想一些解題方法,不能知難而退,要知難而進,讓自己的腦子越來越靈活。
時代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隨著新經濟政策的結束和斯大林政治經濟體制的確立,在文藝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局面。斯大林時期的國家用「一統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視文學藝術在培養青少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中的重要作用,斯大林要求文學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傳目的」,許多作品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向青年灌輸「共產主義理想」。
官方強調文學用「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文學藝術要完成這種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的英雄人物。這一時期,蘇聯文學的主題是歌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歌頌黨和領袖,塑造蘇維埃新人的光輝形象,蘇聯文學的任務就是根據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創造出一個絕對信仰共產主義的人物並把他描繪得真實可信。
奧斯特洛夫斯基響應官方的號召開始撰寫《鋼鐵》,保爾樸素的階級感情、狂熱的獻身精神、對共產主義的美好憧憬和對領袖的絕對服從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