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致中國鋼鐵行業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導致中國鋼鐵工業地集中度的原因是鋼鐵行業投資主體的多元性,投資項目建設地點的受益導致的項目建設地的競爭以及物流條件的凸顯造成的無限接近原料供應渠道和無限接近市場選擇建設地點。
2. 我國特種鋼材都產量不高
中國鋼產量世界第一,但特種鋼材卻嚴重依賴進口
特殊鋼是重大裝備製造、重大工程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先進武器所需的核心、關鍵材料,是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標志。
原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曾表示,我國特鋼發展的關鍵是要佔領高端市場。在徐匡迪看來,我國裝備製造業主要在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上受制於人。其中,核心技術主要是指控制系統和軟體,核心部件主要是材料不過關。尤其是飛機起落架、高速列車車軸、軸承等抗疲勞高強鋼,核電站用耐高溫、抗輻射不銹耐熱鋼管,燃氣輪機、渦扇發動機的高溫合金葉片等材料,目前尚且不能實現國產化。
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翁宇慶同樣認為,通過產業和產品升級,提升高端特鋼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是我國特鋼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高端特鋼受制於人
從世界范圍來看,特鋼產業水平最高的國家是日本和德國,兩國在全球特殊鋼市場所佔的份額分別達到20%和18%。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表示,相比日德等發達國家,我國特鋼產品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品種結構上,從而導致主要特鋼品種出口單價和進口單價之間存在較大落差。
以不銹鋼棒材為例。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不銹鋼棒線材4.46萬噸,平均到岸價格為3991美元/噸;出口3.14萬噸,出口單價僅為2993美元/噸。同期,我國共進口不銹鋼板帶31萬噸,平均單價為3216美元/噸;出口36.98萬噸,平均單價僅為2336美元/噸。
再如合金鋼鍛材。上半年我國共進口3000噸,平均進口價格高達5000美元/噸;出口4.76萬噸,平均出口價格僅為1554美元/噸。
在鍋爐鋼管上,上半年我國共進口4.43萬噸,平均價格達到7697美元/噸,出口量為3.25萬噸,出口單價只有2215美元/噸。
綜合來看,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上述主要特鋼產品91萬噸,進口金額達到23.2億美元,平均進口價格為2549美元/噸。相比之下,上半年我國合金鋼棒線材和合金鋼板帶的平均出口價格只有648美元/噸和606美元/噸。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業內專家指出,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質量穩定性亟待提高
2009年,我國累計生產特殊鋼3470萬噸,佔全國鋼產量的比例只有6.11%。相比之下,在世界范圍內,特殊鋼在一個國家鋼產量中所佔的比例平均為10%~15%,其中,OECD國家達到15%~20%,瑞典接近30%。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主持的《中國特鋼產業現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認為,我國特殊鋼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高品質特殊鋼比例低,結構不合理,部分高端產品不能滿足國內行業發展及重大工程需求;特殊鋼板帶材、管材、棒材、鍛材和復雜型材生產技術水平亟待提高;特殊鋼生產的高資源和高能源消耗狀況亟待改善等。
通常來講,潔凈度、均勻度、組織細化度和尺寸精度等是特鋼的本質特徵,而質量穩定性是其品質高低的主要衡量標准。以高品質軸承鋼為例,其含氧量必須不大於10PPM,可靠性不小於99.99%。
該課題組對汽車、軸承和機械等主要用戶行業的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特鋼產品質量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有:表面質量不穩定、表面發紋、公差超標、彎曲度超標現象時常出現;交貨期不準時情況時有發生;連鑄材料低倍偏析;夾雜物不均;表面裂紋;為用戶服務理念較差;使用壽命相當於進口材料的四分之一;鋼材硬度不均勻、鋼中碳含量和氧含量控制波動較大、中心疏鬆與夾雜物富集等質量缺陷較為普遍等。
把握製造業升級契機
眾所周知,特殊鋼是製造業用鋼最主要的鋼類,其市場需求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
當前,國內特鋼的主要消費市場包括汽車行業和機械行業,其中,汽車行業佔35%,機械行業佔24%。以汽車行業為例,2009年我國汽車行業消費鋼材同比增加約700萬噸,同比增長22%。
業內專家認為,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
2009年,我國特鋼行業軸承鋼生產量達到240萬噸,預計今年達到250萬噸。
在汽車用鋼方面,我國汽車用優質鋼材約占汽車用鋼材量的30%,汽車用特殊鋼佔全國特鋼總產量的35%左右,其中,合金結構鋼、彈簧鋼、冷鐓鋼和易切削鋼都是各個特鋼廠的支柱產品,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也極大推動了國內特鋼需求。
根據不同車型的耗鋼情況,按照我國汽車產量中乘用車與商用車的比例進行加權測算,2008年我國整車汽車用優特鋼數量達到500萬~600萬噸;根據2008年底的汽車保有量計算,我國汽車維修用優特鋼達到200萬噸。綜合上述兩項數據,目前我國汽車行業每年將消耗特鋼700萬~800萬噸。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認為,為滿足機械工業的用鋼需求,我國特鋼行業必須加強研發、調整結構。
具體來說,主要是:新能源機械行業、風電行業要提高軸承鋼壽命,進而提升軸承鋼材純凈度,同時提高增速齒輪箱壽命,以解決鋼材超細組織問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用鋼材要早日研發各類品種,早日鑒定、成型,進而完全替代進口;汽車行業要在繼續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提高鋼材質量的一致性;重型機械用鍛件主要解決機加工能力和熱處理水平;通用機械用特鋼應向易切削鋼材、非調質鋼材、調質後鋼材、銀亮鋼材等品種傾斜;工程機械需求向特種性能鋼材發展,農用機械向低成本發展。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一德所言,「十二五」期間,我國對高品質特鋼的需求將快速增長。為振興特鋼產業,必須牢牢把握住當前製造業升級的有利契機。
3. 中國鋼鐵產業為什麼這么不好
1,兩頭在外,礦石和市場都由國外控制。煉一噸鋼的利潤沒有炒一盤宮爆雞丁高。
2,國內盲目回追求世界答第一,不管經濟規律,產能達6億噸,市場在哪裡?
3,各地必須完成上級的GDP硬性指標,武大郎服毒,不服也得服。
4,各地方企業低水平惡性競爭,沒有高層級的產品,拚不了高端技術,只能拚價格,惡性循環。
解決辦法:
1,不以GDP論英雄,不準發改委給地方給企業盲目下達硬性產量指標。而要強調經濟效益。
2,淘汰低水平產能,大幅減少產量。餓死國外的流氓用戶,包括鋼管的買家和鐵礦石的賣家。
3,搞好國內市場需求的宏觀計劃,做到產需平衡。
4,開發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
5,用科技戰略開發新型非金屬替代材料,不以鋼鐵材料來掛帥。
4. 中國鋼鐵在97年大跌的原因
1. 宏觀經濟環境
鋼鐵行業的發展與國際經濟和國內經濟的發展成正相關的關系,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為鋼材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保證,經濟增長的速度直接影響著各行業對鋼鐵的需求,進而影響著鋼鐵產品的價格。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已經波及到歐洲、日本等國家,導致對我國鋼材需求的萎縮,直接影響著我國鋼材的出口。同時,國內的各種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調控也對鋼材價格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2. 成本推動作用
根據經濟學原理的定義,當供大於求時,價格下跌,而當供小於求是,價格上漲。因此鋼材市場的供需狀況直接影響著鋼材的價格走勢。我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其原料最主要的是鐵礦石,我國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因此鐵礦石的價格水平直接影響著鋼材的價格水平。據統計,全球鐵礦石價格在過去四年中分別大幅上漲了71.5%、19%、9.5%和65%,受此影響,鋼材價格也會大幅上漲,同時由於成本大幅增加,使部分企業無法承受此壓力而採取減產限產的的措施,使鋼材市場供不應求,進而使鋼材價格上漲。
3. 鋼鐵行業下游的需求
鋼鐵行業下游的范圍非常廣,主要用於房地產、汽車、造船、機械製造、家電等行業等,這些行業的增長趨勢直接影響著對鋼材消費的增長,同時當這些行業狀況不佳時,也會直接影響對鋼材的需求。例如,在目前全球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潭中難以擺脫之時,各行業的處境均不佳,導致對鋼材的需求大幅萎縮,進而導致鋼材價格的下跌。
目前鋼材期貨即將問世,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投資者可以很清楚的明白鋼材價格波動的原因所在,進而可以有效的規避市場帶來的風險。
5. 為什麼別說我國產的鋼鐵比不上日本和德國
我國的鋼鐵抄產品尖端的品襲種的確不如日本、德國,沒有人規定不讓說,總理都說過,你的擔心是多餘的。主要是模具鋼、工具鋼、高端不銹鋼、高端汽車面板、高端造船板和子午線輪胎用線材等少數品種,關鍵還是質量的穩定性不好,冶煉一爐兩爐的,軋制完成以後·質量還是可以的,已進入批量生產就不行了。
6. 我國為什麼不能生產高檔模具用鋼
大家都知道模具鋼是工業基石,模具鋼的品質好壞與牌號是否齊全,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製造水平和科技水平,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紛紛進入我國開設工廠,我國才慢慢開始涉足特殊鋼行業,行業要發展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用戶,有需求才能帶動生產和發展,所以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沒有生產研發模具鋼的條件。
另外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典、瑞士、德國、美國、奧地利、日本等國家手中,國內大學都沒有全系列的軸承及潤滑專業和特種材料學科,實驗室也是近幾年為了軍工需要才開始設立的,很多方面都與西方國家相差幾十年,生產模具鋼需要幾十道工序,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需要分開進行處理,各種稀有金屬元素的添加和比例也是長期實驗總結的。
我們國家的模具鋼的生產工藝落後,鋼材質量差,品種少已經是眾所周知,比如國產的H13、D2等模具鋼在質量上只能達到美國模具鋼的通用astma681標准,這個標准屬於非常一般水平,只能基本上能滿足一般的簡單工業模具使用,但對高標準的用鋼企業提出的高要求,我們無法滿足,再加上前幾年政府出台政策亂關小煉爐,很多特種鋼用量小,而且型號多,也不可能多煉,所以因為關閉小鋼廠的浪潮也阻礙了我國的特種鋼發展。
模具鋼在短時間內依賴進口的格局很難改變,例如德松模具鋼16年的模具鋼進口量就達到5000多萬,目前國產的合金模具鋼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無論在品種、質量、尺寸規格及性能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大概有20年左右,所以高精端的材料,我們目前還不能生產,但是我們目前的經濟實力雄厚,相信很快會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