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時候人類開始進入「鋼鐵時代」
樓上在放屁。鋼鐵時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是同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江蘇高三歷史書中明確指出
㈡ 我國最早在什麼時候冶煉的鋼鐵
最早的冶鐵技術
據當前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我國人工冶鐵的最早時間不遲於春秋中期.屬於春秋晚期的鐵器已發現過多件,其中在江蘇六合程橋出土的一件鐵塊,經科學分析,是白口生鐵.這是迄今我國出土並且經過分析的最早的生鐵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鐵實物.在湖南長沙楊家山的一座春秋晚期墓葬中,還出土了一把鋼劍.該劍經過熱處理,劍身斷面還可以看到反復鍛打的層次.這說明,我國最早階段的冶鐵技術在春秋晚期已經相當成熟了.
鐵分生鐵和熟鐵兩種,生鐵,熟鐵和鋼都是鐵與碳的合金.一般把含碳量小於0.05%的稱為熟鐵,含碳量0.05%到2%的稱為鋼,含碳量2%到6.67%的稱為生鐵.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通常叫塊煉鐵,是礦石在攝氏800到1000度的較低溫度下用木炭還原而直接得到的.塊煉鐵是含夾雜物叫多的海綿狀固體塊,質地相當軟,只能鍛,不能鑄,難以製作形狀較復雜的器物.生鐵則是在攝氏1150到1300度的高溫下冶鐵煉出來的.生鐵出爐時成液態,可以連續生產,澆鑄成型,非金屬夾雜少,質地比較硬,其冶鐵要求和質量均高於塊煉鐵.至於冶鐵成鋼,那就需要更高的技術了.
從冶煉塊煉鐵到鑄鐵和鋼,期間應該有相應的發展過程.但在我國冶鐵活動的初期,這三者卻幾乎並列出現的,這在世界冶鐵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奇跡!說明了我國最早階段的冶鐵技術,是以飛躍的速度向前發展的.
我國本不是世界上最早煉鐵的國家.在西方,如地中海周圍一些地區,開始煉鐵的時間比我國要早,但是,它們直到公元14世紀才開始應用鑄鐵,反而比我國晚了近2000年.
㈢ 鋼鐵產業處於生命周期的什麼時候
鋼鐵產業方興未艾,目前階段目前技術,鋼鐵材料不可替代,鋼鐵生產長期存在,鋼鐵產業處於生命的平穩期。
㈣ 煉鐵技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春秋戰抄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襲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兩個重要歷史時期.
這是我國歷史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和鐵器的普遍使用,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土木建築工程的發展.
青銅器具的使用,不僅把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農業生產逐漸取代了採集狩獵活動和畜牧業,到周初已成為社會經濟中最主要的部門,而且也為手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銅的熔點為1083℃,煉塊狀鐵要求的溫度為1000℃左右,生鐵的溶點為1146℃.熟練地掌握煉銅技術和進一步改進鼓風技術,獲得生鐵熔鑄的高溫是不難達到的.所以不遲於公元前6世紀,我國已出現了生鐵冶鑄,很快又發明了利用柔化退火製造可鍛鑄鐵和世界上最早的煉鋼術與淬火技術.
鐵器的應用,特別是鑄鐵農具的普遍推廣,成為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引起了全社會整個技術基礎的巨大變化.V型鐵鏵犁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農田開發和精耕細作傳統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農業的產量.
㈤ 鋼鐵是第一次工業革命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
鋼鐵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出現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專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屬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㈥ 鋼鐵產業始於何時
1. 鋼鐵工業鋼鐵工業是法國傳統工業部門,歷史悠久。法國鐵礦資源豐富,儲量居西歐首位。洛林鐵礦是全國最大鐵礦,儲量佔全國4/5以上,產量佔全國鐵礦石總產量的95%。但其品位較低,含磷較高。法國現代化的鋼鐵工業始於19世紀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得到較大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發展迅速。為了提高法國鋼鐵工業的競爭能力,利用良好的港口條件和進口富礦石和煉焦煤,從50年代末開始,興建臨海鋼鐵企業。北部的敦刻爾克建有全國最大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煉鋼能力達800萬噸。
2. 鋼鐵工業布局在沿海港口,屬於臨海型工業布局,具有很好的區位優勢。70年代在地中海濱,羅訥河口左岸的福斯,建立了第二大臨海鋼鐵聯合企業。這里的深水碼頭可停泊40萬噸巨輪,。計劃最終規模可達2 000萬噸煉鋼能力,目前煉鋼能力為350萬噸。廠區附近的深水碼頭可停泊30~40萬噸巨輪。便於原燃料的進口和向鋼鐵工業不夠發達的地中海沿岸國家出口;且靠近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有較雄厚的工業基礎,並已建有電力、煉油、石化等工業;又有充足的淡水供應
3. 敦刻爾克港是擁有水深達17.5米的天然良港,背倚法國以及歐洲大型鋼鐵、能源、造船、紡織等產業,是一個綜合性大港。從傳統的金屬、管道、木材貨物碼頭,糖類貨物碼頭到穀物、鋼鐵、煤炭、石灰、燒結礦石、鐵合金,以及石油化工液體、集裝箱、拖車滾裝等,還擁有的12個專業碼頭和一個物流園區,幾乎囊括了傳統與現代運輸方式所有貨類。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其港口經營門類的齊全,是世界上許多新興港口都難以企及的。
4. 近年來,敦刻爾克港加快了多式聯運和物流鏈的建設,將支線船、內河運輸與陸上貨車、鐵路運輸等聯結一體,提升了港口綜合運輸能級和效率,在北海港口形成了一個最快捷、安全、價廉的物流運輸網路。目前,敦刻爾克港已位居法國煤炭、鐵礦第一大進口港,法屬西印度群島香蕉進口第一進口港,以及連接英國海上運輸交通的第二大港。
PS:你不是已經提問過一次了嗎?
㈦ 鋼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周時期
我國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比歐洲晚,可是它一經發明,不久就出現了生鐵,後來者居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生鐵的國家。
1964年,江蘇六合程橋鎮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鑒定是白口生鐵。這是到現在為止我國出土並且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煉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我國生鐵技術發明比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以為在技術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冶銅術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較強的鼓風裝置。二是很早就對冶煉用的原料進行了比較好的選擇和處理。三是很早就發明了比較高大的冶煉豎爐。一般認為,我國生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同青銅技術有密切的關系。
說起冶金,學過化學的人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冶金就是冶煉金屬,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燒、熔煉的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例如,煉鐵就是將含鐵的礦石(鐵礦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溫下使氧化鐵還原成鐵。很明顯,冶金實質上是一種化學反應。古人雖然不太了解這種變化的實質,但他們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在冶金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從事冶金的人是化學工藝家,或者說是化學手藝人,而冶金本身則是原始的化學工藝。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麼呢?我們已經知道,冶金需要高溫,這就需要有能夠達到很高溫度的冶金爐,而要獲得高溫,非有鼓風設備不可。這就是說,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風爐。
以我國來說,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冶鐵術的記載,到漢代冶鐵術已有很大發展。熔化鐵需要高溫,由此推測,當時可能已經有了冶鐵鼓風爐。鼓風爐,重要的是鼓風設備。最初的鼓風設備是個特製的大皮橐,用力壓皮橐,空氣從中壓出,通過竹管吹到煉鐵爐中。
由於煉鐵爐需要不斷吹進大量空氣,而人力鼓風太費力了。大約在公元初年,南陽太守杜詩,實地總結了煉鐵工人的經驗,發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設備。後世的許多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都講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水流推動一個裝有葉板的大輪子,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這個大輪子轉動通過一系列機械裝置帶動上面的輪子轉動,進而推動鼓風設備鼓風。我國著名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一書中,有「水排」的圖形,見下圖所示:
皮橐是一種很原始的鼓風設備。隨著實踐的發展,鼓風設備不斷進步,從皮橐發展為「木扇」,這種「木扇」已經是簡單的風箱了,它通過木製的箱蓋板的開閉鼓風(見上圖)。用木製設備比用皮,材料比較容易得到。進一步發展,便是風箱了。風箱發明的年代已不能確切知道。1637年,在宋應星的名著《天工開物》一書中,已經畫出了風箱圖,從圖中所見,這種風箱已經和現代手工業工人用的手風箱的形式一樣了。詳見下圖。
圖中表示:風箱與冶金爐相接,風箱向爐內鼓風,提高溫度,熔化的金屬流入土槽中。
風箱的製造原理很簡單(見下圖):做一個長方形木箱,箱內裝一個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於推拉;箱的兩端有通風口,各裝上一個只能向內開閉的活門,(圖中2、3),在箱的下部或側部裝一個通氣管,通氣管的側面有一個吹風口,通氣管兩端各有隻能向下或向上開閉的活門(圖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後面空氣變得稀薄,箱外空氣推開活門2進入箱內,與此同時,活塞前的空氣被壓縮,推開活門4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活塞向後拉,空氣壓開活門3進入箱內,箱內空氣推開活門5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總之,活塞一推一拉,箱內空氣均能壓送出去。用風箱鼓風,使冶金爐內空氣量加大,也就是送氧氣量加大,可以使火越燒越旺。
單有爐子還不行,有了爐子還得有燃料。爐子只是一種能量轉化裝置,例如,燒煤的爐子,是通過煤的燃燒提供熱能的,爐子本身僅僅是供作煤燃燒的設備。這就是說,煤爐的能量來源是煤,而不是爐子,如果沒有煤只有爐子,是不能取暖也不能燒水做飯的。居家過日子的人都知道,買了爐子還要買煤,就是這個道理。煤是燃料,也叫能源,能源(或說燃料)是能夠產生能量的資源,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煉鐵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煉鐵,起初使用木炭,後來發現了煤(稱為石炭),逐步用煤炭代替了木炭。西漢時,有的書中已有了開採煤炭和利用煤炭煉鐵的正式記載。這說明,煤炭也是冶金人的重要武器之一。
㈧ 鋼鐵兵器什麼時候出現的
鐵制兵器是到戰國時期才開始的,但是在這個時期鐵制的兵器並沒有完全取代之前的青銅兵器。
直到西漢初期,青銅兵器才逐漸的被鐵制兵器所完全取代,准確的說在漢武帝統治時期,鐵制兵器基本上已經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而且在鍛造的技藝上有了很大的改進,劍和刀的尺寸加大,剁和砍兩用性能日趨完善。那時候的士兵用的主要武器就是盾和劍。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在軍事領域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曾經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的鐵制兵器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了文化傳承的特點:中國自古就十分重視與戰爭息息相關的兵器的研發和生產。
㈨ 高一歷史 煉鐵技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是春秋戰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回和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兩個重要歷史時答期。
這是我國歷史上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和鐵器的普遍使用,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促進了農業、手工業、土木建築工程的發展。
青銅器具的使用,不僅把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農業生產逐漸取代了採集狩獵活動和畜牧業,到周初已成為社會經濟中最主要的部門,而且也為手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生鐵冶鑄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銅的熔點為1083℃,煉塊狀鐵要求的溫度為1000℃左右,生鐵的溶點為1146℃。熟練地掌握煉銅技術和進一步改進鼓風技術,獲得生鐵熔鑄的高溫是不難達到的。所以不遲於公元前6世紀,我國已出現了生鐵冶鑄,很快又發明了利用柔化退火製造可鍛鑄鐵和世界上最早的煉鋼術與淬火技術。
鐵器的應用,特別是鑄鐵農具的普遍推廣,成為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引起了全社會整個技術基礎的巨大變化。V型鐵鏵犁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農田開發和精耕細作傳統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農業的產量。
㈩ 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