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上海鋼鐵什麼資源不足

上海鋼鐵什麼資源不足

發布時間:2024-06-24 23:45:40

1. 我國三個鋼鐵基地

我國三個鋼鐵基地是:鞍山鋼鐵工業基地 、武漢鋼鐵工業基地 、包頭鋼鐵工業基地。
簡介:
1、鞍山鋼鐵工業基地
鞍山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素有"鋼都"之稱。鞍山鋼鐵公司佔地21平方公里,職工20萬人。擁有大型礦山5座,高爐10座,煉鋼廠3座,軋鋼廠13座,不僅形成了年產鐵礦石3000萬噸、生鐵700萬噸、鋼700萬噸、鋼材44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而且已經能冶煉819個鋼種,軋制637個鋼材品種,總規格達2萬多個,是我國鋼鐵工業舉足輕重的聯合企業。
2、武漢鋼鐵工業基地
武漢鋼鐵工業基地是我國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之一。歷史發展早,前身是漢陽鋼鐵廠。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是我國的重點建設項目。位於湖北武漢市青山區長江沿岸。鐵礦原料來自大冶、黃石等鄂東礦區。焦煤由河南省平頂山和鶴壁煤礦供應。錳取於湖南湘潭。水陸運輸條件好,接近消費區。其設備能力,鐵礦年開采770萬噸,年產鐵400萬噸、鋼400萬噸和鋼材418萬噸。已形成采礦、煉鐵、煉鋼、軋鋼的完整工業體系。職工達12萬人。目前擁有全國最先進的1.米軋機。是全國軋鋼能力最大的鋼鐵基地。軋鋼產量居全國第一。主要產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和帶鋼等。其中年產板材200萬噸,佔全國板材的20%以上,是我國最大的鋼板生產基地。現在主要是鐵礦資源不足,內部生產結構不夠平衡,軋鋼大於煉鋼,煉鋼大於煉鐵,煉鐵大於采礦。近年發現的巴東、長陽、建始一帶鄂西礦區,可作為後備鐵礦基地。
3、包頭鋼鐵工業基地
包頭鋼鐵工業基地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全國大型鋼鐵工業基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新區昆都倫河兩岸。它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投產。以附近白雲鄂博鐵礦為原料基地;還有石拐溝煤礦;同時鄰近寧夏石咀山、石炭井焦煤產地和山西大同等煤炭基地。水源充足;鐵路運輸方便,有京包、包蘭鐵路連接華北和西北各地。年設計能力,開采鐵礦800萬噸,產生鐵313萬噸,鋼316.5萬噸,鋼材270萬噸,是一個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鋼和焦化組成的現代化大型鋼鐵工業基地。生產大型鋼材和重軌等產品。另白雲鄂博鐵礦還是一含稀土(13%)、釩(0.2%)、瑩石(16.5%)和鈮等多種元素的鐵礦。其稀土儲量居世界各國之首,有「稀土之鄉」之稱。目前稀土工業已經崛起,它也是我國稀土工業基地。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付出環境代價嘛

全球化對我國環境的影響
在經濟方面,全球化為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提供了發展機遇。2007年,中國的貿易順差高達2600多億美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超過20%。同時,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全球化在環保意識、環保技術和全球治王單等方面為中國的環境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人們通過中外思想觀念交流,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學習到了先進的環保理念和技術;外商投資、國際貿易等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的技術和設備;全球化推動中國積極參與環境全球治理,使中國在提高本國環境保護能力的同時,更有能力為改善全球環境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目前,中國就環境可持續性而言,2005年在146個國家中排名第133位;就環境績效而言,2008年在149個國家中排名第105名。廢棄物進口也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作為資源供給的一個重要來源,中國每年從美國、西歐各發達國家進口數千萬噸的廢棄物。其中廢舊塑料進口超過1000萬噸;全世界每年產生的約 5000萬噸以上的電器和電子廢品中有70%以上被運到中國。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國對資源的需求,但卻帶來了環境污染。有關專家對廢棄物貿易的研究發現,許多進口廢物在中國經過再生處理後的產品往往又運回發達國家,沒有起到補充國內資源不足的作用,付出的環境代價只換來微薄的利潤。另外,重化工產品的大量出口加重了國內環境污染。以焦炭為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2002~2006年的五年中,中國出口焦炭共計8586萬噸,在目前焦炭行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下,生產這些焦炭排放的二氧化硫至少達30萬噸以上。此外,還有大量其他污染物排放。以鋼鐵為例。鋼鐵是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排放產業。 2002~2006年,中國共出口鋼鐵1.6875億噸,按照中國目前鋼鐵產業平均技術水平,生產每噸鋼排放二氧化硫3.6公斤,共排放二氧化硫60多萬噸。再以成品油為例。成品油生產加工過程產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硫化物、烴類、氮氧化物、煙塵。2002~2006年中國共出口7783萬噸成品油。按照每噸成品油生產排放 0.9公斤二氧化硫的水平測算,排放二氧化硫至少為7萬噸。此外,還有大量有機物和廢水排放。以鋁為例。鋁的生產企業是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發達國家已很少再建電解鋁廠。2002~2007年中國共出口鋁產品1238萬噸。按照目前每噸鋁排放二氧化硫9公斤計算,共排放二氧化硫約11萬噸(以上出口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海關官方網站)。僅上述四種產品的出口在中國就排放了108萬多噸二氧化硫,佔中國年排放總量的近0.72%。還有數量巨大的廢水、煙塵粉塵等。
三、應對全球化對我國環境影響的對策
為減少全球化對中國環境的不利影響,並充分利用全球化對中國環境的積極作用,中國要走「內外兼修」的路徑:對內,必須探索和實踐一種適合中國的有益於環境和人類的經濟發展模式;對外,要通過國際合作廣泛參與全球環境治理。
(一)探索和實踐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們必須及時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探索和實踐一種解決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經濟發展模式,即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十一五」規劃將發展循環經濟確定為重要任務,使之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從企業到工業園區、從縣市到省展開了大規模的試點,使循環經濟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到2007年,通過循環經濟模式,中國鋼鐵行業約相當於鋼產量 40%、數以億噸計的固體廢棄物幾乎得到全面的回收再利用;數以億噸計的電廠粉煤灰被用作製造水泥;一些發電廠(如西柏坡火力電廠)、鋼鐵廠(如上海寶鋼)甚至整個工業開發區(如天津泰達)等通過廢水回收循環利用基本實現了污水零排放。中國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模式已初見雛形。如果這一模式取得成功,將在總體上縮短工業化道路,還將為發展中國家創造一種成功範例,幫助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當然,中國的循環經濟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不是無條件的,它要求相應的體制創新,即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法律和政策體系,促進產業組織結構和技術結構優化。
1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法律和政策體系。發展循環經濟以減少污染排放,涉及企業外部性問題,在增加社會福利的同時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和政策,通過法律和政策創新改變企業生產的邊界條件,使企業排放污染物具有較高的成本,而循環利用廢棄物、減少排放能降低企業成本。制定並認真執行污染物有償排放政策是根本途徑。需要注意的是,從污染免費排放到污染高價排放,在社會經濟系統內加入新的成本要素,必然會使經濟「總成本」提高,使得價格總水平上升。所以,必須動員全社會理解和承受這一後果,並通過社會保障政策來減輕低收入群體因環境成本的加大而帶來的生活壓力。
2重新構建國民經濟的成本——價格體系。價格是生產和消費行為的指揮棒。各種經濟政策如果不通過成本——價格機制發生作用,就不會產生長期效果。成本——價格機制是在一定製度和政策框架內形成並運行的。因此,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可重新構建有利於資源、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新的成本——價格體系。如,通過增加能源資源稅和消費稅的制度創新,提高循環利用資源和廢棄物的比較利益,使循環利用廢棄物成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
3促進產業組織結構和技術結構優化。產業組織結構代表著產業的規模經濟性,而技術結構決定了一個企業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可能性。在一般情況下,產業的組織結構直接決定了行業的整體技術結構。在政策和技術標准上推進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實現產業發展的集聚和規模效應,加速企業技術創新,利用工業園區模式推進工業化,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
(二)加強全球協作,共同參與環境治理。探索和實踐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有利於解決環境問題。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環境問題還需要通過積極的國際合作和全球的環境治理來解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是國際環境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中國要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合作、國際環境機制建設和國際環境規則制定,彌補自身在資金、技術和人員等方面的不足,節約實現環境治理目標的時間和經濟成本。這樣既能保證本國的利益,也能更加積極和現實地履行國際環境規則。另外,中國還要爭取發達國家更多的支持與合作。作為「世界工廠」,中國事實上為發達國家承擔了部分污染。發達國家有責任和義務向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積極轉讓資源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的環境保護技術,而不是將之僅僅作為貿易的對象。

3.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3)上海鋼鐵什麼資源不足擴展閱讀: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4. 鋼鐵行業現狀分析

中鋼網鋼鐵行業鋼材現狀數據顯示:7月中旬國內市場鋼材價格跌幅收窄,正在歷史的低谷中進行著弱勢調整。目前正處於高溫多雨季節,宏觀經濟形勢復甦緩慢,鋼材最主要消費行業房地產業繼續下滑,汽車、機械、船舶、家電、五金等重要下游用戶行業需求無明顯增長,市場總體低迷依舊。與此同時,國內鐵礦石市場也一直在低位小幅波動運行,且成交狀況不佳,觀望氣氛濃厚,短期內市場或將繼續處於弱勢盤整狀態。顯然,上游成本支撐力量不足。而在資源供應方面,雖然前期鋼廠自主壓縮產量使得鋼材庫存量有所下降,但是由於擔心過度減產可能會帶來市場份額減小乃至資金鏈斷裂等各種風險,部分鋼廠又重新放量生產,進而導致鋼材日均產量環比上升,使得市場資源供應壓力居高不下。盡管如此,7月下旬鋼價下跌之勢將會繼續減緩,部分品種(規格)的市場價格有可能出現小幅反彈,而另一些產品的價格還將繼續滑落。總體而言,由於缺少需求的強力支撐,未來一段時間國內鋼材市場弱勢調整的基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也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國內鋼市將很難出現實質性好轉,鋼材價格雖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小幅反彈,但是仍然會回落。這將是一種在價格低谷中的「垂死掙扎」

5. 鋼廠的廢舊物品有什麼

隨著2008年鐵礦石談判基本塵埃落定,65%的漲幅超過大多數人的預期。在此推動下,國內鋼材、鋼坯、生鐵、鐵礦石等資源價格也紛紛跟漲,而廢鋼價格也不甘落後,價格也跟隨其後大幅上漲。

據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地區6-8mm廢鋼價格為3500元/噸,山東地區6-8mm廢鋼價格為3390元/噸,遼寧地區6-8mm廢鋼價格為3250元/噸,邯鄲地區6-8mm廢鋼價格為3350元/噸,江蘇地區6-8mm廢鋼價格為3530元/噸,唐山地區6-8mm廢鋼價格為3200元/噸。較節後開市相比,價格上漲幅度達到300-400元/噸。

春節期間,由於受到大雪天氣的影響,運輸受到限制,多數鋼廠儲備資源並不多,也因受限電等影響,多數鋼廠都處在減產或是停產狀態,廢鋼需求明顯不足。隨著節後開市,鋼材價格不斷上漲,加上電力和運輸緊張形勢得以緩解,鋼廠逐步恢復生產,廢鋼需求逐漸啟動。

由於鋼材價格持續上漲及對後市持續看好,近期鋼廠開始大量備貨,因此大幅上調采購價格。3月5日沙鋼廢鋼采購價格大幅上調150元/噸,調整後爐料1價格為3620元/噸,重廢3價格為3530元/噸。受其影響,寶鋼集團寶日公司采購價格也上調150元/噸,重廢價格為3650元/噸,中廢價格為3550元/噸。蘇鋼采購價格上調80元/噸,調整後重廢1價格為3580元/噸,剪切料1價格為3560元/噸。興澄特鋼上調50元/噸,精爐料價格為3720元/噸,3月6日起,永鋼將廢鋼采購價格上調50元/噸,調整後重廢(>10mm)采購價格執行3600元/噸左右。

同時,國際廢鋼市場價格繼續上漲,現日本三大主要廢鋼地區關東、中部和關西鋼廠的2號重廢價格平均為44697日元/噸,其中關東2號重廢現貨交貨價為46017日元/噸,中部為44240日元/噸,關西為43833日元/噸,日本全國2號重廢的鋼廠交貨價平均為44970日元/噸。另外由於最近日本等鋼公司都與用戶達成鋼材價格協議,預計亞洲海運費將快速上漲,預計到韓國、中國台灣的廢鋼運輸將變得更加困難,各船運公司紛紛提高運費報價,船隻供應吃緊引發有價無市。美國市場,目前美國東海岸HMSI廢鋼和Bonus廢鋼對東亞地區報價分別升至495美元/噸(CIF)和520美元/噸(CIF),較2月初上漲50美元/噸。

從另外一組數據「中國進口廢鋼生鐵報價表」亦可見,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日本廢鋼在二月份最後一周較上一周上漲了5美元/噸,最高報價達520美元/噸(CIF)。在國內鋼材瘋漲的同時,國際鋼市也瘋狂,國際鋼材價格的上漲勢將拉動鋼鐵的生產,進而擴大廢鋼需求。

供給方面,2月下旬後,國內廢鋼貿易商逐漸返回市場,由於近期市場價格上漲較快,各地廢鋼回收情況要好於往年,加上廢電機進口量不斷增加。目前供應商並不急於向鋼廠供貨,囤貨待漲意向強烈。

綜合來看,隨著鋼材價格的大幅上漲,鋼廠開足馬力生產,廢鋼需求將越來越旺盛。但是由於廢鋼資源供應情況的逐漸好轉,加上價格上漲較快,預計後期廢鋼價格將穩中小幅上漲
參考資料:http://www.zz91.com/cn/info_index.htm

6. 為什麼鋼材會突然便宜鋼材市場什麼時候會變好

實際的需求抄在4個月前被炒作襲的過熱,進度過快,其實春節期間乃至上半年實際需求都是好的。但許多炒賣哄抬了價格。包括鐵礦石等上游資源,突然的需求與供應脫節讓高位運行的資金連斷了。
其實很多人是有機會把手裡的貨脫手的,但判斷失誤,6月不賣到10月可能虧損60%。
現在下行的空間不大了,但還有風險。

閱讀全文

與上海鋼鐵什麼資源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刀砍鋼管為什麼不卷口 瀏覽:422
鋼鐵雄心4共產國際怎麼投降 瀏覽:88
一頓鋼材大概多少個平方 瀏覽:287
鎖骨鋼板國產多少錢 瀏覽:529
304的不銹鋼卷板多少錢一噸 瀏覽:707
我的世界的下界合金劍怎麼附魔 瀏覽:792
鋼鐵雄心4怎麼秘籍 瀏覽:900
一級鋁合金檯面多少錢 瀏覽:421
塑鋼材質的窗戶怎麼樣 瀏覽:389
鋼板map是什麼意思 瀏覽:690
鋼筋現貨價是什麼 瀏覽:642
鍋爐可以用焊管嗎 瀏覽:31
動物園之星怎麼加裝防爬護欄 瀏覽:946
上海316不銹鋼多少錢一斤 瀏覽:737
方管80x60規格理論重量 瀏覽:315
鋼材什麼時候下降 瀏覽:170
377焊管厚度最薄 瀏覽:177
全自動焊接機日產量是多少 瀏覽:349
哪裡的寶鋼鋼材質量最好 瀏覽:448
什麼鋼管質量好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