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實中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來看看他要改變世界的商業帝國
馬斯克是我除了喬布斯以外最佩服的一個外國商人,他的人生簡直就是現實版的「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他是一個凌駕於瘋子之上的天才,他的商業理念真的是太偉大了。他是美國矽谷中 科技 公司的領袖人物,了解他的商業帝國和企業理念之後,你就會覺得所有的創業者在他的面前真的都弱爆了!所有的公司跟他的商業理念比也都弱爆了!
接下來讓我們將從以下九個領域解析馬斯克的商業帝國,以及它們將如何顛覆這些行業並改變世界:
1.支付金融:PayPal(美國最流行的支付)
PayPal的創始人彼得·蒂爾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人類登上月球半個世紀後,我們的 科技 進步僅僅造出來140個字元的社交網路,卻沒能造出會飛的車?」矽谷聚集了全世界最聰明的人,而這些人將他們的聰明才智都用到了如何讓人們更多的點擊廣告上。馬斯克已經厭煩了這些不痛不癢的「創新」。馬斯克曾經是PayPal最大的股東,賣掉PayPal後,他實現了財富自由。那時候他才30歲,而之後,他才真正開啟了自己瘋狂的冒險人生。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他正在做的那些真正瘋狂事情!
2.電動 汽車 :Tesla 特斯拉(全球第一電動 汽車 )
特斯拉成立於 2003 年,是馬斯克繼 PayPal 之後的第二個創業項目,也是他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特斯拉成立之初便設想了自動駕駛 汽車 的未來:大多數人將乘坐自動駕駛的特斯拉出行,而且車主還能將愛車出租賺錢。但產能問題始終困擾著它,由此引發的延遲交貨也曾一度讓很多股東擔憂。特斯拉的大肆宣傳使其成為做空者眼中的誘人目標,但至少在 2020 年,特斯拉的表現讓做空者損失慘重,各家空頭總虧損超過 200 億美元。從各國政策走向角度看,期望電動 汽車 成為主流是有道理的。英國和法國已經決定從 2040 年禁止柴油和汽油車銷售。作為最大的 汽車 市場,中國也表示,到 2025 年,20% 的車輛應使用某些替代燃料。在這種政策的引導下,各大傳統車企也在推動電動 汽車 的研發、製造和銷售。按這種節奏發展,在電動車市場獨占鰲頭,似乎就意味著最終將領跑整個 汽車 行業。(這也是中美貿易戰的重要原因,引進特斯拉和發展新能源。因為石油是和美元綁定的)
3.火箭公司 :space x(全球第二的獨角獸公司2000億美金)
Space X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的火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以回收多次使用的,這就讓火箭發射成本大大降低。(這項技術目前只有四個人擁有:美國、俄羅斯、中國、馬斯克)藉助於Space X的這一套火箭系統,馬斯克做了幾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可以用它來幫助別的機構發射衛星賺錢,他接了NASA(美國宇航局)10億美元的訂單,還幫助其他國家或者商業公司發射衛星,這是它的商業模式。第二件事情,馬斯克利用自己家的space x火箭,不斷地向天空發射衛星,形成了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鏈系統。這就是他的星鏈計劃(Starlink)2019年10月22日,馬斯克成功通過星鏈發送了一條 歷史 性的推特,並表示星鏈已能提供互聯網服務。Starlink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美國北部和加拿大提供服務,到2021年將其服務范圍擴大到接近全球。SpaceX計劃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在三個軌道上部署接近12000顆衛星:首先在550千米軌道部署約1600顆衛星,然後是在1150軌道部署約2800顆Ku波段和Ka波段衛星,最後是在340千米軌道部署約7500顆V波段衛星。整個計劃預計需要約100億美元的支出。第三件事情也是最偉大的一件事情,他要搭建太空站,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去居住。這就是他的把人類從地球生物進化成為星際生物的目標。同樣利用他的這個火箭系統,可以讓紐約到上海的時間縮短到一個小時以內。
4.電信/互聯網:Starlink星鏈(衛星互聯網)
用衛星部署互聯網服務的想法並沒有很「創新」,自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至今,曾有銥星、Teledesic、Globalstar 和 OneWeb 等公司涉足其中,但沒有一家能堅持下去。Starlink 與它們相比,具備一些重要優勢:1.成本:如前文所述,SpaceX 已經並繼續將衛星的發射成本大為降低;2.速度:以前的衛星互聯網嘗試的上限速度為 25Mbps,而 SpaceX 的目標速度約為 1Gbps;3.延遲:數據包在地球和衛星之間傳播所花費的時間,目前的高軌道運營商提供約 600 毫秒的延遲,而 SpaceX 低軌道衛星的目標是 20 毫秒以下。2018 年,SpaceX 獲得了 FCC(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批准,可發射多達 11943 顆寬頻衛星。幾個月後,SpaceX 首次將二手火箭送入太空,之後 SpaceX 將一顆衛星的發射成本降低到了約 6200 萬美元,而競爭對手的價格則高達 1.65 億美元。SpaceX 重復利用的火箭技術可以進一步改良,將成本壓縮到 3000 萬美元以下。截至 2020 年 8 月,Starlink 已部署了近 600 顆衛星(預計要 800 顆衛星才能讓互聯網服務開始工作)。該公司計劃在 2020 年底之前在北美提供服務,2021 年擴大到接近全球的覆蓋范圍。
5.新能源:SolarCity(代替化石能源的)
很多人還不知道的是特斯拉旗下還有一個太陽能公司,叫SolarCity,這是馬斯克和他的哥哥一起創立的,後來被特斯拉收購了。馬斯克想打造的是一個生態系統,利用solarcity的太陽能電池在屋頂發電,而特斯拉的電池就相當於是一個電能儲存系統。如果你有額外的更多的電,還可以把它賣給別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清潔能源,而不是我們現在做的,用燒煤火電發出來的電,去驅動電動 汽車 ,這是偽清潔能源。SolarCity公司於2008年10月成立,是美國一家專門發展家用光伏發電項目的公司,位於加州福斯特城。Solarcity其實是一個金融服務提供商,為用戶提供屋頂光伏設備的經營性租賃服務,SolarCity現在市值估價在100億美元左右,在未來的領域將會更加的廣闊,原因是未來資源更加受人關注,越來越多清潔能源將代替現在的化石能源,該公司的客戶也越來越多。
6.交通運輸:Hyperloop(比飛機更快、更便宜地運送)
Hyperloop用真空管道運輸是一個世紀以前就誕生的想法,但直到 2012 年,人們才開始慢慢受到馬斯克的影響、改變想法。他們設想了一種「膠囊艙」式容器,可以在 2 分半鍾內行駛 30 英里,將 6 個小時的行程縮短到 30 分鍾,而且只需花費約 20 美元就能維系收支平衡。這是 Hyperloop 商業運輸模式的雛形。它比任何傳統運輸方式都要快,是日本新磁懸浮列車時速的兩倍。Hyperloop 可能會對幾個不同的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首當其沖的是 7600 億美元市場規模的航空業。除了不能跨越大海,Hyperloop 可以比飛機更快、更便宜地運送乘客,這種速度可能會改變人們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一個人可以在紐約曼哈頓上班,卻住在 6 小時車程以外的鄉村,因為用 Hyperloop 通勤只需要 30 分鍾。
7.基礎設施/隧道挖掘:Boring Company(無聊公司)
2016年12月,馬斯克堵在路上了,於是他發推文說:「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造一台隧道挖掘機,開始挖隧道」。不到1小時,這個項目正式命名為「The Boring Company」,而在2小時後他再次發推:「我們真的要開始挖隧道了。」 2017年2月,馬斯克在SpaceX的停車場挖了一條「demo地道」。2017年3月,馬斯克的推特賬戶中出現了一張照片,一頂有著「The Boring Company」刺綉的鴨舌帽。有錢人的生活果然是枯燥而且無聊。隨隨便便成立個無聊的公司,也能震驚世界。Boring 公司正在洛杉磯建造一個地下隧道網路,在隧道中,系統將自動通過電動滑板來傳輸 汽車 ,電動滑板的最快速度達到 200公里 / 小時。馬斯克曾表示,這個地下隧道網路將多達 30 層隧道,可傳輸 汽車 ,也可以傳輸超級列車。2019年5月,美國拉斯維加斯監管機構投票,批准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挖掘公司Boring(「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價值4860萬美元的合同,Boring將在拉斯維加斯建商用隧道。這代表馬斯克的這個項目已經得到了官方認同,就像當年NASA購買SpaceX的火箭一樣。據說去年7月,馬斯克還在和中國政府商談挖隧道的事情。
8.人工智慧:OpenAI(規模最大的自然語言處理)
馬斯克做人工智慧的原因挺奇葩的,他害怕人類無法控制人工智慧,所以才去做了一個人工智慧公司。他對於谷歌的人工智慧非常擔心,他曾建議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放棄人工智慧的研究,因為他非常擔心人工智慧得不到控制,會毀滅掉人類。但是人工智慧是谷歌未來的核心產品,不可能會放棄的。所以馬斯克就聯合矽谷的其他一幫牛人,組建了一個人工智慧公司,而且這個公司是非盈利的。馬斯克知道自己的特斯拉 汽車 想要發展無人駕駛技術就必然藉助AI,知道SpaceX的火星計劃也必然需要AI的協助,但是他也害怕AI發展失控。於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每個人都擁有AI的力量。他說:「我認為,防止AI濫用的最好辦法就是讓盡可能多的人擁有AI。」「如果每個人都擁有AI,那麼也就不存在某個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持有AI特權了。」
9.醫療保健:Neuralink(腦機介面)
Neuralink是一個神經 科技 公司,由馬斯克和八名其他聯合創辦者創辦,負責研發植入式腦機界面技術。2017年成立,公司的總部在舊金山。馬斯克希望人們可以像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植入腦機介面晶元。新推出的「打孔器」使用激光在頭骨上鑽孔,盡可能減少損害。而「縫紉機」可以將一條只有人頭發絲 1/4 粗細的線路植入腦中,同時可以避開大腦血管。Neuralink 表示,它希望在 2020 年底之前將其系統植入癱瘓的志願者腦中。而馬斯克此前曾表示,他希望在十年內為 健康 人群測試這個「心靈感應」的設備。簡單來說,Neuralink就是在你的大腦中嵌入一個晶元,你可以通過意念操控機器。比如我現在在打字寫文章,是我的意念指揮我的手打字。但是如果嵌入這個晶元後,可能我大腦裡面想到什麼字,不需要我的手來敲鍵盤了,晶元和電腦連接後,只要你去想你要輸入的字,直接就可以在電腦上敲出字來。他們現在已經在老鼠身上做了實驗,接下來就是做人體實驗了。
總結:這就是馬斯克的商業帝國!不可否認,馬斯克的每一家公司,對我們的未來都有著重要意義,至於它們將如何顛覆行業、改變世界,唯有時間可以給我們答案。往往天才和瘋子真的都是一線之隔,馬斯克是我很敬佩國外的企業家。 馬斯克正帶領人類,走向一個全新的世界!
2. 鋼鐵俠在現實生活中怎麼上廁所,原來是這樣子的
因為這部電影叫《美國隊長3》而不是叫《鋼鐵俠3》啊。鋼鐵俠和美國隊長都是復仇版者聯盟的成員,二者都是權依靠裝備而變成了超級英雄。
單從裝備來看,鋼鐵俠的裝備中,集合了未來科技的大成,比如說,垂直起飛,手心的超能量光束和弧形反應爐,簡直就是人造板奧特曼,擁有這樣的裝備,無論是攻擊還會逃跑都不是難事。而隊長的盾,是用Vibranium(振金)+部分Adamantium(埃德曼合金)混合的宇宙最強防禦盾。當然這是鋼鐵俠的父親從隕石里提煉出來的。少量金屬也用在金剛狼的爪子上,後期鋼鐵俠也加了一點到盔甲,雖然那些連美國隊長盾中的百分之1都不到,但是已經另他們的武器和盔甲堅韌無比。盾的作用主要是防護,攻擊只能使出擲擊或者把盾當成鐵鍋用。所以從裝備上,怎麼看都是鋼鐵俠的更全面,更先進。
3. 電影中的「鋼鐵俠」走了,現實中的「鋼鐵俠」來了
文|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aixdlun)
在《復聯4》中,陪伴我們多年的鋼鐵俠,托尼.史塔克還是在不舍中離我們而去(不.是.劇.透),鋼鐵俠這一形象,曾拯救漫威於將傾,他同樣也是很多人打開科幻世界大門的領路人。
多少人,特別是男孩,在當初看完鋼鐵俠後會幻想什麼時候自己也能擁有這么一套機甲,時至今日這個夢想離我們越來越近。
外骨骼設備已在多領域落地
鋼鐵俠的戰甲其實就是一套外骨骼穿戴式設備,也可以稱為穿戴式機器人,這類設備對於技術要求很高,需要集人工智慧、感測、移動控制、信息、能源、驅動系統等等於一體。
外骨骼機器人能夠為穿戴著提供動力,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國內外已經出現很多較為成熟的產品。
在實際落地中,外骨骼設備主要分布在兩個方向,一是增幅型、一是輔助型,前者主要運用在軍事及工業領域,後者則在醫療領域較為常見。
外骨骼機器人的概念最早是來源於軍事領域,2000年左右,美國軍方產生了培育超級士兵的想法,「外骨骼機器人」在此時被提出。
美國軍方期望通過這類外骨骼穿戴式設備來提高士兵們的單兵能力,由外部機械進行增幅,使其在速度、彈跳、力量等方面獲得提升。
目前比較有名的軍事外骨骼機器人有美國雷神公司的XOS以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人類外骨骼負重系統。
近幾年,國內對於軍事外骨骼機器人的重視程度也越來也高,例如中國兵器集團、中國航天工業集團、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都在進行這方面技術的研發。
像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外骨骼設備也多次出鏡,例如配備加特林的機型手臂,還有最後齊心協力推動「頂針」所使用的增幅手套,都屬於外骨骼設備。
在軍事領域外,目前外骨骼設備運用最多的當屬醫療康復領域。在該領域外骨骼設備主要是用在殘障人士及老年人身上,在擁有外骨骼機器人後,可以幫助恢復行走能力,或者直接賦予重新站立行走的能力。
在這方面比較著名的有美國EksoEkso Bionics公司,早在2012年,其設備就已經開始像醫院和康復中心提供。
國內方面,近幾年也湧入了一大波公司,包括傅利葉智能、尖叫 科技 、大艾、邁步、程天 科技 等等。
這些公司相比國外大型公司起步較晚,但目前都已經拿到市場融資,說明市場對於外骨骼機器人的前景十分認可。
大艾旗下的外骨骼機器人,於2018年6月成為中國首個通過CFDA認證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
特別在國內市場,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507.1億件,外骨骼設備對於相關從業人員而言變得十分必要。
京東在2017年就為旗下員工配備了外骨骼機器人,雖然京東早已開始部署無人倉儲系統,但仍需要人工來協助機器工作。員工每天彎腰幾千上萬次分揀快遞,長此以往,鐵打的身體也受不了。
京東的外骨骼機器人運用了壓力感測器、陀螺儀、無線傳導等技術和儀器,憑借動力學原,幫助工人減輕負重,減少身體損傷,並大幅度提升效率。藉助外骨骼設備的動力系統,即便是女性員工也能輕松搬運15KG的貨物。
除了以上領域,外骨骼機器人還在救災、搶險等場景得到廣泛運用。
你與「鋼鐵俠」之間只差450000刀
如果說上面那些設備看起來與「鋼鐵俠」還有差距,那麼接下來這套你應該會滿意。
英國的一家公司Gravity Instries研發了一套「飛行裝甲」Jet Suit,穿上它你便可以像鋼鐵俠一樣,感受飛行的樂趣。
這套設備帶有6 個迷你飛行引擎,各重22公斤,分別裝上4 個於雙手臂以及兩個於小腿或背上,使用鋰電池啟動,之後通過燃燒燃料的方式持續提供動力,穿戴著通過改變身體方向來控制飛行。
在飛行高度及速度方面,Jet Suit一定超過了你的預期,其最高飛行高度可達將近4000米,而最快時速接近89公里每小時。
2017年,Jet Suit還創造了身體控制噴氣發動機動力套裝中速度最快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並且還入選《時代》雜志,2018年度代「年度最佳發明榜單」。
這套設備的研發,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人類重新思考未來飛行的模式,但目前而言技術還遠遠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在啟動後每分鍾會消耗4公升的燃料,飛行時間最多持續9分鍾。
好消息是,Jet Suit已經在英國的Selfridge百貨公司進行出售,其售價為45萬刀(約300多萬人民幣),並且全球限量9套。
目前,Gravity Instries正打算推出一個世界級重力競賽系列,各家憑借自己的飛行裝備進行角逐,已經在與可能的主辦城市、媒體單位和贊助商就賽事具體運行進行討論,最快可能會在今年年底。
說起來,這套設備其實並沒有太多實際功能,只能用來 娛樂 ,雖然全球限量9套,但我想應該還沒賣完,錢多任性的朋友們,不妨可以考慮入手一套,畢竟300萬在北上廣的市中心也只夠買個廁所,但有了它你可能就是下一個「鋼鐵俠」。
外骨骼機器人在國內的商業化還有難題
雖然強大的功能性和龐大的市場需求,讓外骨骼機器人已經踏上了商業化的進程,但結果並不如想像中美好。以醫療康復外骨骼設備為例,三個方面的問題不解決,市場將無法達到期望的高度。
首先,價格問題是外骨骼機器人大規模普及性應用的最大絆腳石。受硬體技術影響,目前國內大部分外骨骼機器人公司還無法實現大規模量產,這導致了產品價格高居不下。
大體上一台普通國產醫療外骨骼機器人的售價大概在20-50萬左右,雖然相比美國、日本的進口產品動輒100萬,甚至200萬一套的價格要低出很多,但這依然不是普通民眾可以接受的價格。
2016年,尖叫 科技 CTO李牧然表示「我們希望三年內能達到一台大家電的價格。」現在3年過去了,但產品價格基本沒有什麼變動。
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將設備納入醫保范疇,或許可以解決用戶「用不起」的難題,但顯然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實現的,所以產品價格無法下調,其商業化進程註定艱難。
其次,技術問題理所當然也會成為攔路虎。雖然目前外骨骼機器人在醫療康復領域的應用相對成熟,但由於國內行業起步較晚,在技術方面一度被美、日等國壟斷,並且在上游核心零部件方面也嚴重依賴國外。
另一大技術難題體現在續航方面,目前外骨骼機器人還是以蓄電池供電,續航能力上還遠遠達不到24小時的使用要求,使用者的活動范圍受到電池的容量和效率極大的限制。如何提高能源容量或改變現有充電方式,來擴大使用者活動范圍及效率成為了關鍵問題。
最後,外骨骼機器人作為一種貼身設備,被視為人類身體的外延,那麼其舒適性也非常重要。雖然穿戴式外骨骼設備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但對於民用舒適性還沒有足夠重視。
對於外骨骼機器人而言,其在人機工程學這一與使用者密切相關的領域投入得還稍顯不足。
目前大多數醫療康復外骨骼設備都是採用的捆綁穿戴,而這種穿戴方式會給人帶來壓迫感,十分不舒服。在熱濕舒適性和觸覺舒適性方面,其標准也還需要提高。
因此,這三個決定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發展就難入正軌。只有當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外骨骼機器人才能在廣闊的市場中,取得高速且持久的發展。
4. 小羅伯特唐尼帥氣依舊,永遠的鋼鐵俠,現實中到底有多帥
我想在很多影迷心中,小羅伯特·唐尼已經和著名的角色「鋼鐵俠」結下了不解之緣。鐵人是唐尼,他是鐵人。這個角色原本是漫畫書中的二線人物,後來改編成電影,成為最著名的超級英雄之一。關於曼威電影《唐尼》、《鋼鐵俠》系列、《復仇者聯盟》系列、《美國隊長》系列、《蜘蛛俠:英雄歸來》等。這也是《鋼鐵俠》第一部電影的成功,給曼威的破產帶來了希望。這就是為什麼它背後有曼威電影宇宙。超人和蝙蝠俠已經取代了好萊塢漫畫中的許多演員,X戰警也經歷了新舊交替。
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當時看起來很溫柔,不僅他的皮膚很白,而且他的面部特徵也很深,一雙眼睛可能是令人看一眼就著迷。很多人認為唐尼20歲時的顏值非常高,甚至比蔡徐坤還要火,甚至比他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