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的鋼材過剩,指的是建築用鋼,還是特徵鋼
中國目前鋼鐵產能超過7億噸,在行業的發展中要避免盲目單純地擴大產能,否則會給進一步發展帶來很多不利影響。他強調,「解決過剩產能的問題並不是指一般意義上所說的過剩產能,而是指嚴重的過剩產能,或者指的是盲目投資、盲目擴大生產的問題」。朱宏任還提到,要充分利用節能減排形成的倒逼機制,進一步加大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以及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發展。
以鋼材為主要原料的建材市場受鋼鐵行情影響最大。有研究報告稱,近日全國建材市場保持穩中上揚態勢,北方地區漲幅較為明顯,特別是華北、東北地區漲幅接近百元;西南、西北地區上漲幅度為50-100元/噸。受大宗建材價格走高影響,建築五金產品的價格也在近期看漲。
工信部關於控制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淘汰落後產能的表態,會對建築五金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走訪了2011中國國際建築五金展(CIBHS)主辦方。據了解,中國國際建築五金展是世界第二大五金展――中國國際五金展(CIHS)的專題展會。其主辦方中國五金製品協會是國家級五金製造商協會,下設五金行業發展研究機構,與全國4000多家建築五金企業有合作關系,同時與國內外5萬多家五金產品采購商保持聯絡。中國國際建築五金展主辦方發言人對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工信部明確表示要控制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淘汰落後產能,可能會導致鋼材產量的下跌,進而與鐵礦石漲價一起成為進一步推高鋼材價格的『幕後推手』。而對於以鋼材為主要原料的建材與建築五金行業,也可能因為承受較大的成本壓力而被迫提價。」2011中國國際建築五金展主辦方發言人表示。
該發言人稱,建築五金企業所面臨的成本壓力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因為剛剛過去的2010年,鐵礦石的價格壓力一路推高了國內鋼材價格,通貨膨脹的壓力和歲末年初的「用工荒」又增加了企業的用人成本,現在如果鋼材減產,價格勢必繼續走高,給予中國建築五金企業更大的成本壓力。
「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短期內要徹底解決成本問題很難。長遠來看,只有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首先是拓展更多銷售渠道,提升企業效益,這樣可以更好的抵禦成本壓力;其次,要提升企業的創新技術水平,尋求產品革新,提升產品附加值,擺脫目前僅依靠低人力成本進行大規模生產的現狀,一旦產品技術含量與附加值提高,成本壓力自然迎刃而解;最後,甚至可以嘗試在不影響產品品質的前提下,採用成本較低的替代材料代替鋼材,從而徹底擺脫鋼材行業的限制和影響。以前是有過這樣的先例的,只是這需要企業有非常高的科研創新能力。」
鋼鐵行業發展到今天,產能過剩以成為不爭的事實,從正面說它結束了鋼材資源短缺的時代,但也給鋼鐵行業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即徹底封死了鋼材價格的相對上行空間,同時由於鋼材上游成本的高起也對鋼鐵行業利潤的增長構成壓力,如何看待過剩鋼材成能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內不能迴避的問題。
我國鋼材產能主要集中在華東與華北地區,有的地區還存在著鋼鐵資源的短缺,如廣東地區鋼材終端用戶龐大,但與之匹配的鋼材產能如今還不能滿足該地區的鋼材需求,在過剩鋼材產能的今天,昂貴的鋼材物流成本依舊影響著鋼材終端消費,這充分說明了目前我國的鋼鐵產能布局還不甚合理,隨著鋼鐵行業的轉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淘汰落後鋼鐵產能要求,鋼鐵產能布局也應適時,適當調整,以最終結束個別區域的鋼材資源短缺局面
我國雖然鋼材產能過剩,但每年還需進口一些特種優質鋼材以補充我國鋼材個別品種的短缺,在未來幾年可能還會延續這一局面,它說明我國高端鋼材品種生產能力還沒有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對鋼鐵行業來說還有一段路要走,還要倍加努力提高鋼材產品的科技含量,使我國的鋼鐵行業從做大向做強邁進
GTXH解讀:我國的鋼鐵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又可以說產能存在部分空白和區域性短缺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是落後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到需要幾乎全部進口,廣東等資源匱乏地區產能不足而資源豐富的河北等地卻是嚴重超載,什麼原因?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需求決定的。
近十年來,我國城鎮化加速,需要大量低端的建築鋼材,於是乎在缺乏統一規劃和統籌的情況下,鋼廠依礦而建如雨後春筍,迅速滿足需求供給;生產商在嘗到一夜暴富的甜頭,地方政府在稅收大幅增收的可喜情況下,無休止的批准新產能,待到需求弱化後,大家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中國鋼鐵產業已經亂作一團,需要的沒有,將被淘汰的卻大行其道。
隨著城鎮化接近尾聲,占據總產能60%以上的建材類產能是淘汰的重點,但是地方政府在面對高額的稅收下,是否能夠下定決心去淘汰呢,陰奉陽違者可不少,高端產能沒有,那麼我建,想要我淘汰舊的,先等等看吧;部分地區產能空白,我也建,但成本高,你的給我補回來,所以原有的產能就不淘汰了,這是條件,於是乎,產能繼續滾雪球,只大不小。
2. 產能過剩怎麼理解
產能過剩是指在特定時間內,某一產品的總供給量超過了市場的有效需求量。學者們對於產能過剩的定義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認為,只要供給量略大於需求量,就可以稱之為過剩。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過剩是指總供給在不正常的情況下顯著超過總需求的狀態。
產能過剩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來理解:
首先,有一種觀點認為產能過剩是一個總量概念。這意味著,如果一個行業的生產能力、在建生產能力和擬建生產能力的總和超過了消費能力的總和,那麼就可以說這個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
然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羅冰生對這種看法提出了質疑。他以鋼鐵行業為例,指出不能簡單地將設備數量相加來定義產能。鋼鐵行業是一個多工序連續作業的行業,需要多方面的配套設施。羅冰生認為,在全球范圍內,由於市場變化,當產能發揮大約85%時,是正常的狀態,不應被視為產能過剩。
其次,有觀點將產能過剩視為一個相對概念。這種看法認為,產能是否過剩,不僅取決於生產能力和可能的總供給量,更重要的是取決於需求量。由於需求量是變化的,很難准確測量,因此在判斷產能過剩時,需要考慮產量增長的速度,以及在多長時間內、相對於多大的有效需求量。
最後,還有一種觀點將產能過剩視為一個結構性概念。這種觀點認為,即使產能相同,由於質量、檔次不同,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以及對環境的污染程度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需要對行業的產能進行細分,以確定哪些領域和范圍存在生產能力超額供給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