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18年全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18年全國鋼鐵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4-11-20 01:06:02

❶ 今後幾年我國鋼鐵形勢分析

過去的五年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最為迅猛的五年,續2005年我國鋼鐵產量突破3億噸後,2006年我國鋼鐵產量再次跨過4億噸大關,新增鋼鐵產量達到7000萬噸,同時,2006年我國鋼鐵貿易局面發生根本性變化,一舉成為鋼鐵凈出口大國,當年實現凈出口鋼材鋼坯近3500萬噸。正是這一巨大的凈出口,才極大的緩解了國內產能嚴重過剩的形勢,穩定了國內鋼材市場。而在我國鋼鐵工業飛速發展的同時,目前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變化,現結合我們對國內鋼鐵行業的形勢分析判斷一下未來幾年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趨勢。
1、今後兩年鋼鐵產能仍處於擴建高峰期,2009年後國內鋼鐵產能擴張力度才會減弱。受國內市場需求拉動,近些年我國鋼鐵企業擴建規模逐步加速,每年新投產的產能幅度不斷擴大,而從2003年開始,國內產能進入高速增長期。其中2004年國內新增產能達到7000萬噸,2005年新增產能更是高達7300萬噸,2006年雖有所減少,但仍投產了6200多萬噸。截止到去年底國內高爐有效生鐵產能為4.48億噸,粗鋼有效產能為4.91億噸,國內熱軋鋼材總產能達到4.7億噸。按我們統計,2007年我國還將新增生鐵產能6100萬噸,新增煉鋼產能6500萬噸,新增熱軋鋼材產能7900萬噸,再創年增鋼材產能新紀錄。2008年國內還將新增生鐵產能5200萬噸,新增煉鋼產能5500萬噸,新增熱軋鋼材產能6600萬噸。此外,2009-2012年國內還有1.2億噸的鋼鐵項目計劃建成,考慮到受市場形勢壓力影響,屆時部分項目可能推遲或取消,並且那時許多落後產能可能已被淘汰。不過雖然按國家要求2010年前要淘汰5000萬噸落後產能,但我們認為如果國內鋼材市場仍長期保持目前的利潤水平,這項工作進展就不會太順利,所以我們僅按淘汰2000多萬噸來核算未來國內產能。按我們掌握的鋼廠建設項目規劃進度,預計2009年國內可新增鋼鐵產能3600萬噸,2010年國內可新增鋼鐵產能2500萬噸,即預計到2010年我國生鐵產能在6.2億噸,粗鋼產能在6.7億噸,熱軋鋼材產能在6.75億噸。從上可見,2007-2008年我國年增鋼鐵產能仍相當大,即從2003年開始的這輪鋼鐵產能擴建高峰期一直會延續到2008年才基本結束,之後我國鋼鐵產能將進入低速增長期。
2、國內鋼鐵產量增速雖進入下降趨勢,但2007-2008年仍處於產能釋放期。2000年以來,我國鋼鐵產量增長速度持續加快,在2003年國內粗鋼產量突破2億噸後,又分別於2005年和2006年再次突破3億噸和4億噸。從產量同比增幅上看,2005年以前幾年一直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05年達到26%,這是近幾年我國鋼鐵產量同比增幅最高的年份。而從2006年開始,國內粗鋼產量同比增幅開始出現下降,當年下降到18%,而按我們計算,2007年國內粗鋼產能同比增幅將繼續下降到16%左右,2008年將進一步下降到10%左右,2009年以後還會下降。即我國鋼鐵產量增速從2006年開始放緩,並且表現越來越明顯,從2009年開始,國內鋼鐵產量將進入低速增長期(增速會低於8%)。不過,2007年-2008年當年國內新增產量仍在7000萬噸和5000萬噸左右,這個增量仍比較大,即2007-2008年我國仍處於新增產能的釋放期,2010年之後,這個釋放期才基本完結。
3、未來我國鋼鐵需求仍會增長空間,但增長速度將逐步減慢。

❷ 鋼鐵廠,國內鋼鐵廠排名前十的有哪些

1 寶鋼 謝企華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姓名:謝企華性別:女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43
籍貫:上海學歷: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供職機構: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職務:董事長兼總裁
謝企華簡介:1978年加入寶鋼,1994出任寶山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現任上海寶鋼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02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全球最有權力的50位女強人之一,名列第18位,2003年名列第16位,去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經濟年度人物。
2 首鋼 王青海 中國首鋼集團
王青海,男,1958年8月生,研究生文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曾任首鋼初軋廠副科長,首鋼生產部副科長,首鋼北鋼生產處科長、處長助理,首鋼盧溝工校教務處處長,首鋼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兼專家辦公室主任,首鋼北鋼生產處副處長(正處級),首鋼總公司生產部副部長(主持工作),首鋼北鋼公司供應副總經理,首鋼中厚板廠廠長,首鋼總公司副總調度長、總調度長,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總調度長,首鋼總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首鋼總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
3 鞍鋼 劉 玠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研究生,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4 年畢業於武漢鋼鐵學院機械專業,1967 年北京鋼鐵學院冶金機械研究生畢業, 同年加入武漢鋼鐵公司,1984暮肝武鋼熱軋廠廠長,1985 年起先後任武鋼副總經理、 第一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1994 年起任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劉先生是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曾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三等獎,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在鋼鐵生產和經營及技術管理方面積有三十年經驗, 能熟練掌握日語、英語。 現任本公司董事長,兼任集團公司總經理。 4 攀鋼 洪及鄙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
洪及鄙簡介
出生年月:1941年籍貫:四川
攀枝花新鋼釩股份有限公司職位:董事長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經歷:畢業於清華大學,1965年-1970年在冶金部工作,1970年進入集團公司,歷任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常務副總經理等職,1998年升任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洪先生在鋼材軋制、新產品開發及釩鈦鋼生產工藝技術上有較深造詣,積累了豐富的鋼鐵生產及管理經驗,1995年獲得冶金部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5 本鋼 於天忱 本溪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研究生,高級經濟師。歷任本鋼二鐵廠宣傳部部長、本鋼修建公司黨委副書記、書記,本鋼三建公司經理,本鋼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本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現任本鋼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6 邯鄲鋼鐵 劉如軍 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出生年月:1951年
工作單位:邯鄲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職位:董事長
經歷:大學,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現任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本公司董事長。曾任邯鄲鋼鐵總廠煉鐵廠黨委書記、副廠長、邯鋼總廠總調度室主任、廠長助理、邯鋼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劉先生具有鋼鐵企業豐富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經驗,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邯鄲市勞模等榮譽。劉如軍現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河北省委候補委員、中國鋼鐵協會副會長、中國生產力學會副會長。
7 廣鋼 陳嘉陵 廣州鋼鐵企業集團
陳嘉陵簡介
出生年月:1947年4月籍貫:廣州
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職位:董事長
畢業院校: 經歷:大專學歷,會計師,負責公司財務工作。於1975年加入廣鋼,曾任財務處副處長、處長、副總會計師、總經理助理等職。
8 太鋼 陳川平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陳川平簡介
出生年月:1963年籍貫:山西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職位:董事長
畢業院校:
經歷:研究生結業,高級工程師。現任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董事長、黨委常委。曾任太鋼機械廠鑄銅工段技術員、副工段長,太鋼機械廠二鑄鋼車間主任,太鋼機械廠副廠長,太鋼第一煉鋼廠廠長,太鋼生產處處長,太鋼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
9 沙鋼 沈文榮 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
沈文榮簡介
出生年月:1946年2月籍貫:江蘇張家港
江蘇沙鋼集團職位:董事長
畢業院校:
經歷:沈文榮在2001年沙鋼集團改制時獲得了17.28%的股權。2003年,沙鋼集團開始在揚子江國際冶金工業園投資150億元,興建年產850萬熱軋板卷的項目。
10 南鋼 肖同友 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中共黨員,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高級政工師。1969年畢業於昆明工學院,同年到昆明鋼鐵公司實習,1970年9月起至1986年12月在南京鉛鋅銀礦工作,歷任礦辦公室秘書,副主任,一工區黨支部書記,礦黨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87年1月到南鋼工作,歷任廠黨委副書記、書記,現任本公司董事長及南鋼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鑒於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董事長均由肖同友先生擔任,因此肖同友先生承諾股票上市後三個月內辭去股份公司董事長一職。(福布斯.COM)

❸ 2018世界鋼鐵產量

2018世界鋼鐵產量1.808億噸鋼鐵。根據查詢世界鋼鐵協會肢銀的數據,2018年全球共生產了1.808億噸鋼鐵,同比增長了4.6%。其中,中國的仔簡鋼鐵產量達到了8.064億噸,佔全球總產念飢褲量的44.4%,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

❹ 中國近代鋼鐵工業興起背景和發展艱難的原因

19世紀下半葉清政府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制槍炮、造戰艦,大量輸入西方國家生產的鋼鐵。1867年進口鋼11萬擔(約8250噸),1885年達120萬擔(約9萬噸),1891年增加到173萬擔(約13萬噸),進口鋼逐漸占據了中國的市場,使傳統的冶鐵業難以維持生產。19世紀80年代以後,中國官辦工業從軍事工業擴展到民用工業。由於鋼鐵消費量的增加,近代礦冶工業的興起就成為時代的需要。
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屬鐵廠首先採用新的鋼鐵加工技術:安裝吊車,鑄造大型汽缸;購置3噸汽錘,鍛造大車軸;建立拉鐵(軋鋼)廠,軋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鋼板和6~120毫米圓鋼、方鐵。1886年,貴州巡撫潘霨創辦青溪鐵廠,先用土爐,後從英國訂購熟鐵爐18座、1噸貝塞麥爐2座、軋板機1架、軋條機13架,1888年安裝完畢。終因清廷腐敗,缺乏資金、鐵礦石和煤,又不善於經營,無人精通技術,而於1893年停辦。這是興辦近代鋼鐵廠的一次嘗試。1890年,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簡稱「江南製造總局」或「江南製造局」)建成中國第一座3噸煉鋼平爐,後又建成了一座15噸煉鋼平爐(圖1)。同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主持興建湖北漢陽鐵廠和大冶鐵礦,這是中國也是遠東第一座近代鋼鐵聯合企業,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的興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除漢冶萍有較大發展外,本溪、鞍山、上海、陽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鋼鐵工廠也先後起步。
1915年「本溪湖煤鐵股份公司」開工生產,至1917年有300立方米高爐2座,後又增加小高爐(每爐日產鐵20噸左右)2座,冶煉優質生鐵。1916年中日在鞍山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1918年正式開辦「鞍山制鐵所」,有515立方米高爐2座,後又建煉焦爐4座和693立方米高爐1座。1917年山西陽泉建立保晉鐵廠,有日產20噸生鐵的小高爐1座。1918年上海和興化鐵廠(今上海第三鋼鐵廠前身),先後建立10噸和25噸小高爐共2座,10噸平爐2座和軋鋼機一套。揚子機器公司在武漢諶家磯建立日產鐵約100噸的高爐1座。1919年龍煙鐵礦籌建石景山鐵廠,1920年一號高爐開工建設。以上鋼鐵企業建立後,1920年全國鐵產量達43萬噸,鋼產量6.8萬噸。1923年東北兵工廠建電爐1座,這是中國早期的煉鋼電爐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了中國東北地區;1937年「七七」事變後,又侵佔了華北、華中、華東等廣大地區。他們對這些地區的礦產資源,大肆掠奪。1931年開始經營廟兒溝鐵礦,建200噸、180噸高爐各 1座,煉鐵能力達到年產13萬噸。1933年,日本在鞍山成立昭和制鋼所,1935年它新建的第一煉鋼廠(有100噸平爐4座)出鋼,1937年又添建150噸平爐 2座,此外,昭和制鋼所的第二選礦廠、第一軋鋼廠、大型軋鋼廠、小型軋鋼廠、薄板廠和4號高爐等也陸續投產,1937年產量為生鐵70萬噸、鋼50萬噸、鋼材28.5萬噸。在鞍山地區,除昭和制鋼所外,還有中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鑄管廠、鋼管廠、鋼絲廠、鍍鋅廠、耐火材料廠、機械廠、中板廠等,也是日本帝國主義控制的。1937年,北京、天津、唐山、陽泉等地也新建或改建了鋼鐵廠。
民國以後,面對漢冶萍「竭蹶復竭蹶,失敗復失敗」的經營局面,出現了一批對漢冶萍失敗原因進行理性思考的文章,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見解。 多數研究者將漢冶萍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內部經營管理不善和國內局勢動盪。曾述啟在1914年的調查報告中將漢冶萍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地勢失敗(指鐵廠選址漢陽,距礦地太遠、交通不便、運費高昂)、用人失敗、經營失敗、組織失敗、際遇失敗」[35]。《漢冶萍公司紀略》認為漢冶萍公司無良好結果的原因在於「(一)辦理不得其法;(二)弊端甚大,廠礦人員無不舞弊者,董事無論矣;(三)前期鐵價低廉,且受日本牽制,今漲價所加有限。」[36]吳景超則認為漢冶萍失敗的原因在於「計劃不周、用人不當、管理不善、環境不良」。[37]顯然,三者都將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公司主觀方面。對客觀原因的分析如「際遇失敗」、「環境不良」主要指「內亂時時發生」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當時各級執政當局「補助是少有的,而誅求卻無厭」。所論有一定根據也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頗之處也顯而易見。 作為公司高層經營管理者的李維格對此問題見解獨到,他強調國家主權與行業標准對漢冶萍的負面影響。他認為任何國家的鋼鐵工業,都經歷了艱難起步到逐漸發展的過程,漢冶萍早期的經營失誤並不可怕,資金、人才的缺乏也不足為懼,真正阻礙漢冶萍發展的原因是沒有國家的關稅保護和行業生產標准,「漢廠十數年來,坐此兩大原因,日在艱難困苦之中」。

❺ 為什麼說中國鋼鐵業將會全面崛起 盧峰

盧峰
近年我國經濟進入周期與結構雙重調整關鍵階段,具有較強順周期特徵的鋼鐵行業面臨多重困境——國內需求增速回落加劇產能過剩壓力,價格與利潤大幅下降顯示經營環境惡化,負債率高企、少數企業違約破產,同時部分環保欠賬較多的企業還面臨著綠色環保壓力。
就外部而言,伴隨著鋼鐵出口較快增長,貿易摩擦頻次上升,鋼鐵產能過剩與經貿關系成為近年雙邊、多邊國際對話場合重要熱點內容。

然而,轉換視角觀察當下形勢也折射歷史性機遇。目前鋼鐵內外環境特點是,伴隨世界新一輪鋼鐵產業轉移,中國鋼鐵行業進入決定性階段,這也是中國鋼鐵從體量擴張轉向全面崛起調整期的必經歷練。
觀察世界鋼鐵產業轉移歷史大勢與根源,分析中國當代鋼鐵業成長軌跡及其經濟邏輯,對於全面理解中國鋼鐵業目前形勢特徵及其演變前景具有認識借鑒意義。本文著重考察世界鋼鐵產業轉移歷史大勢及內在規律,討論中國體制轉型背景下鋼鐵業崛起過程與前景。

中國正值第三次全球鋼鐵業大轉移

鋼鐵產業是在18-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推進過程中伴隨需求增長與技術變革發展起來的。19世紀初葉,鋼鐵產能主要集中在西歐和美國少數國家,估計1820年全球鋼鐵產量在100萬噸之數,其中主要是熟鐵和生鐵,近年全球鋼鐵產量約為16億噸上下,近兩個世紀鋼鐵產量增長約1600倍。具體觀察,全球鋼鐵產量大約在19世紀70-80年代達到1000萬噸,20世紀20年代後期(1927年)超過1億噸;二戰時期高峰年份1943年全球產量為1.63億噸,其時美國生產8000多萬噸占據半壁江山;戰後到1968年超過5億噸,2004年第一次超過10億噸,目前峰值是2014年16.7億噸。

近現代不同時期鋼鐵業在主要鋼鐵國之間相對漲落消長,派生出世界鋼鐵產業轉移畫面。大致而言,以18世紀後半期與19世紀上半期,英國等西歐國家憑借工業革命先發優勢主導全球鋼鐵業為歷史起點,過去一個多世紀世界鋼鐵產業已經和正在發生三次大轉移。
19-20世紀之交美國崛起帶動第一次世界鋼鐵產業轉移。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經濟起飛帶動鋼鐵業崛起,19-20世紀之交美國鋼鐵生產量和消費量超過西歐諸國,實現世界鋼鐵產業第一次轉移並開創美國鋼鐵時代。世紀之交美國鋼鐵產量超過1000萬噸,約為當時英國鋼產量兩倍之多。1913年一戰前夕美國鋼產量達到3180萬噸,比同年英德法歐洲三大列強總和3010萬噸還多。1941-1951年間美國鋼產量佔全球比例均值為52%,1945年峰值為63.8%。
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德國鋼鐵業追趕超越,前蘇聯擴張帶動全球鋼鐵產業重心第二次轉移。70年代初蘇聯成為世界最大鋼鐵生產國,然而在技術路線與工藝流程創新上乏善可陳。日本在成為第二大鋼鐵生產國同時,通過推廣氧氣頂吹高爐與連鑄技術,擴大優質鐵礦石資源進口空間半徑,新建一大批4000-5000立方米大型和超大型高爐,憑借後發優勢與技術引進創新,迅速成為鋼鐵技術工藝與經濟效率方面的領先國家。
美國鋼鐵業二戰後雖獨步全球,然而十餘年後在日本、德國等歐洲國家追趕背景下逐步喪失國際競爭力,到70-80年代美國鋼鐵業歷史優勢已成隔日黃花,成為需要頻繁藉助貿易保護維持局面的「問題行業」。
第三次是新世紀初年快速中國鋼鐵追趕與新一輪鋼鐵產業轉移。1996年中國鋼鐵產量超過1億噸,2004年查處鐵本事件時年產量達到2億多噸,近年進一步增長到8億噸,在相對體量上邁上「一覽眾山小」巔峰。同時中國鋼鐵行業整體技術和效率水平得到實質性提升,目前國內鋼鐵行業先進技術、工藝和環保水平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中型企業產品普遍水平已經達到國際中高端水平,鋼鐵產品配套能力、技術研發與人才水平大幅提高。
雖然我國鋼鐵業整體與發達國家比較仍有不小差距,亟待深化改革推進轉型升級,然而從鋼鐵經濟史角度看,中國鋼鐵追趕推動世界鋼鐵新一輪產業轉移應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范圍內鋼鐵產業轉移,是特定時期全球鋼鐵產業格局因應新興鋼鐵大國追趕崛起發生實質性改變的結果。影響鋼鐵產業轉移因素是錯綜復雜的,不同時期大國經濟追趕受各自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因素制約具有國別特殊性,中國改革開放體制轉型很大程度塑造鋼鐵追趕崛起軌跡。就推動歷次鋼鐵大國崛起與產業轉移共性因素而言,市場需求條件、技術創新與轉移、大規模投資等三方面規律性因素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大國崛起派生鋼鐵行業巨大需求

後進大國經濟起飛派生巨大國內需求,是大國鋼鐵崛起與產業轉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釋變數。大國鋼鐵行業發展對整體經濟起飛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因而經濟與鋼鐵業發展具有相互促進關系。
然而給定大國經濟起飛發展背景,沒有什麼因素比大規模需求對解釋鋼鐵產業轉移更為重要。需求決定規律在美國鋼鐵崛起帶動第一次鋼鐵產業轉移以及中國當代鋼鐵發展伴隨目前新一輪鋼鐵產業轉移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美國19世紀後半期經濟發展與需求擴張對鋼鐵崛起及世界第一次鋼鐵產業轉移產生關鍵支持作用。美國南北戰爭前後人口與GDP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早先世界霸主國英國,構成美國鋼鐵需求較快增長的宏觀經濟基礎。美國憑借國土空間幅員廣大的經濟優勢,其鐵路建造里程在19世紀中葉已經遠遠超過英國。20世紀末船運業也開始快速增長並於20世紀初年急起直追超過英國。美國大規模建造鐵路對鐵軌鋼軌的需求,南北戰爭後美國工業化高速推進對鋼鐵金屬原料需求增長,對美國作為鋼鐵大國崛起提供不可或缺的需求支持條件。
在卡內基自傳中,通過國際比較提及需求高漲對美國鋼鐵崛起的重要意義,這位鋼鐵大王1868年與朋友游歐洲旅行後得到這樣印象:「只有跳出美國這個漩渦,才能對其旋轉的速度有正確的估計。我覺得我們這樣一個(鋼鐵)製造企業,發展得再快也很難跟上美國人需求增長的速度,然而在國外,好像沒有什麼發展進步的東西。如果我們排除有限的幾個歐洲城市,這塊大陸的一切都像是靜止的;而與此同時,在美國,到處都呈現出這樣一副景象,就像書中描述的建築巴別通天塔的景象:成千上萬的人來回奔忙,一個比一個更有干勁,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座通天塔的建造中(《鋼鐵大王卡內基自傳》第85-86頁)」。
卡內基對美國經濟起飛時代國內需求蓬勃發展重要性的感悟和認知,在100多年後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經驗觀察中獲得當代印證。雖然人們對中國快速追趕現象評價毀譽參半,然而沒有疑問的是,工業化城市化推進鋼鐵需求高速增長同樣為中國新世紀初年鋼鐵擴張崛起提供強大支撐。
與美國當年鋼鐵需求主要來自鐵軌鋼軌、船隻建造、軍火等機械設備等比較有限領域不同,當代鋼鐵利用廣度深度比一百多年前大幅拓展,鋼鐵需求覆蓋工業製造品、房間建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遠為廣泛的部門與場合。
以工業製造品領域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為例,中國這些部門增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力,世紀之交上述三大家電產量超過5000萬台,新世紀初年大幅擴張到2015年產量約3億台。汽車是更重要鋼鐵用戶,汽車產量從上世紀90年代50萬輛增長到世紀之交200萬輛,新世紀初年提速增長達到2015年2450萬輛。新世紀最初十餘年中國汽車生產增量佔全球增量七成以上,中國汽車產量佔全球產量比例從5%上升到35.7%。近年我國汽車業每年耗用鋼材在5000-6000萬噸之數。
城市化進程中房屋建築規模擴大,是鋼鐵需求增長又一重要來源。中國鋼鐵資源供需平衡表信息顯示,房屋建築用鋼通常佔到鋼鐵消費總量的一半上下。數據顯示,1999-2014年我國住宅年竣工量從2.62億平方米增長到8.09億平方米,15年增長近4倍。同期中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15萬平方公里增長到4.98萬平方公里,擴容1.32倍。

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同樣派生鋼鐵需求。例如中國高速鐵路建設後來居上,近年高鐵運營里程佔全球一半以上,另外高鐵在建里程與計劃里程也遠遠超過其他高鐵建造大國。中國地鐵運營里程從2011年2100公里增長到2015年3000多公里,佔全球運營里程23%,比運營里程長度第二到第四名國家(美國、日本、德國)總和還要長。
展望未來,我國鋼鐵需求增長進入飽和期或低速增長階段,過去幾十年需求多次翻倍增長情形將不復存在。然而中國經濟未來10-20年仍處於中高速增長階段,城市化工業化持續推進,如城市化推進包括地下管廊建設需要鋼鐵追加投入,汽車繼續普及與鐵路快速興建派生鋼鐵需求,房屋建造增加採用鋼結構比例仍有較大潛力。
另外我國現階段比較優勢結構,決定鋼鐵直接出口與鋼鐵作為原料製成品間接出口仍有顯著增長空間。我國鋼鐵直接和間接消費需求在未來較長時期估計仍將穩居全球首位,為鋼鐵崛起提供需求條件。

技術轉移創新規律:牆里開花牆外香

特定階段鋼鐵前沿主導國擁有較強研發能力,更可能在鋼鐵關鍵科技領域取得原創性重大突破;然而技術前沿國在經濟發展階段上往往是工業化城市化高潮已過,鋼鐵需求增長由強走弱對其普及利用技術進步成果構成制約。另外鋼鐵主導國在早先歷史環境中選擇特定技術路線,物化為既有規模龐大的固定資產並包含高昂沉沒成本,也會制約其率先大范圍普及利用新一代技術。
相反,經濟後進國家在利用新技術方面歷史包袱較少,如能在經濟起飛階段全面審視全球范圍技術存量積累,正確選擇利用具有長期潛在優勢的技術路線,就可能更好地利用發達國家發明提供的技術成果實現彎道追趕與崛起,表現為「牆里開花牆外香」的鋼鐵技術轉移創新規律。

這個規律在美國鋼鐵興衰歷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英國18世紀後期與19世紀前期工業革命階段,鐵路軌道所用的大批量金屬材料主要是用效率低下的攪拌法(puddling 普德林法)製成的熟鐵,採用成本高昂的坩堝法(crucible)生產少量優質鋼材主要用於高端機械設備與儀器製造。
19世紀60年代前後,貝塞麥-托馬斯轉爐出現並逐步改進成熟,西門子-馬丁平爐法也問世,推動近代鋼鐵以至冶金工業領域的革命性技術突破。然而這時英國工業革命已初步完成,美國適逢南北戰爭後經濟起飛鋼鐵需求高漲,鋼鐵科技革命雖在西歐「開花」,卻在大西洋彼岸美國結出更豐碩果實。
卡內基同時代的美國鋼鐵巨子,一開始就高度重視貝塞麥煉鋼法提供的「以鋼代鐵」的技術前景,第一時間在賓州建立採用新法煉鋼的現代鋼鐵廠,通過普及新技術完成美國鋼鐵產量向千萬噸規模躍遷,1899年美國鋼產量第一次超過千萬噸時貝塞麥鋼占鋼總產量七成以上。適應國內鋼鐵供應鏈發展的具體條件,美國19世紀末開始快速普及平爐煉鋼法以替代原先佔據主導地位的貝塞麥煉鋼法,20世紀前半期平爐煉鋼佔美國鋼產量8-9成。
當代氧氣高爐等系列前沿技術推廣普及對日本鋼鐵崛起與美國相對衰落影響,再次彰顯上述技術轉移創新規律。比貝塞麥轉爐與平爐煉鋼法更為優越的新一代煉鋼技術是氧氣轉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頂吹氧氣工藝取代托馬斯或貝塞麥底吹工藝後,鹼性氧氣轉爐(BOF:Basic Oxigen Furnace)工藝隨即取代了托馬斯和平爐煉鋼工藝,風靡了整個鋼鐵行業」。隨著高純度氧氣製取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採用氧氣轉爐可以大幅度提高煉鋼效率並且改善鋼材質量。
這項技術最早由奧地利工程師發明,美國鋼鐵工程師也參與研發使之成熟,然而美國由於傳統平爐技術比較完善缺乏推廣氧氣轉爐性技術,給戰後日本企業家提供機遇。日本較早大范圍採用氧氣轉爐,同時利用戰後海運成本降低便利擴大進口優質鐵礦石采購進口半徑,並率先推廣連鑄新工藝,結果利用技術轉移創新規律成功實現日本鋼鐵崛起,並對世界鋼鐵產業第二次轉移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鋼鐵追趕也體現技術轉移創新規律作用。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計劃體制時期鋼鐵業以平爐技術為主導,採用煉鋼與鋼坯模鑄分離的傳統技術。改革開放時期鋼鐵業把發揮傳統模式潛力與借鑒日本成功經驗實施技術路線轉型創新結合起來,通過幾十年努力成功再造鋼鐵生產技術體系與供應鏈,同樣體現上述技術創新轉移規律作用。
中國當代鋼鐵技術與工藝流程供給側變革包含幾個重大關鍵環節內涵。首先是以寶鋼高成本高規格系統引進日本鋼鐵設備與技術為切入點,開始對世界先進鋼鐵技術的系統引進、消化與吸收。二是80年代末開始對鋼鐵行業「六大共性技術」實施行業攻關,致力於對當代鋼鐵先進技術的集成式融會貫通理解與掌握。三是90年代以提高連鑄比為抓手,實質性提升鋼鐵生產工藝與效率水平。四是通過鋼鐵企業空間布局調整,推動鋼鐵生產重心向沿海地區顯著轉移,更大程度利用國外性價比更佳的優質鐵礦石資源。
中國鋼鐵業在對全球先進技術工藝消化吸收與集成創新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步,但是整體水平與日本、德國、韓國等先進鋼鐵國家比較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需在技術工藝、產品質量、環保標准、企業效益等方面進一步提升,通過更為能動的前沿創新實現大國鋼鐵全面崛起。

高速投資追趕規律

經濟後進國家高速投資,是吸收利用新一代鋼鐵先進技術與提升行業人力資本素質的必要條件,是實現後進國鋼鐵與整體經濟追趕的必經路徑。評估現實生活中投資,無疑需要重視體制扭曲影響、宏觀穩定要求與投資效率標准,重視通過改革體制機制、調節宏觀政策與鼓勵企業在公平競爭環境中提質增效等途徑加以解決現實問題。然而世界鋼鐵發展史國際比較經驗清晰顯示,大規模投資是新興鋼鐵大國後起直追的重要憑借。

高速投資支持追趕規律在美國鋼鐵崛起過程中較早表現出來。《卡內基自傳》寫道:貝塞麥平爐煉鋼法的發明給鋼鐵製造業帶來一場革命,原來的設備就顯得過時而陳舊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花數百萬美元新建、擴建廠房,添置新設備。「我們繼續增建高爐,並且不斷改良技術。每新建一個高爐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改進,直到我們認為已經達到了標准」。高速投資助推美國鋼鐵企業先後較早大規模普及利用貝塞麥轉爐與平爐新技術,支持美國在19世紀末率先成為年產量超過千萬噸級鋼鐵大國,確立美國鋼鐵在全球的主導地位。
高速投資對日本戰後鋼鐵崛起同樣發揮關鍵作用。日本普及氧氣轉爐技術與推廣連鑄工藝都離不開大規模投資。「在1969-1970兩年中,日本鋼鐵工業投資額比歐洲煤鋼聯營和英國的總和還要多11%(肯尼斯、沃倫:《世界鋼鐵》第86頁)」。70年代日本出現新建大型特大型高爐浪潮。梳理資料顯示上世紀末世界范圍十餘座5000立方米特大型高爐,絕大部分是由日本鋼鐵企業在70年代建造、或始建於70年代並在後來改建擴容而成。
中國經驗同樣顯示投資支持追趕的規律作用。中國鋼鐵投資上世紀最後20年波動中顯著增長,用1990年不變價衡量投資額從改革初年不到100億元上升到1994年峰值300多億元。進入新世紀後鋼鐵投資增長大幅提速,不變價投資額從2000年200億元上下增長到近年峰值近2000億元,增幅約在9倍左右,直接支持了中國鋼鐵業規模擴張與綜合技術水平提升。
與日本70年代新建大高爐歷史現象相類似,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新世紀初年,我國鋼鐵行業興建十幾座4000-5000立方米大型與特大型高爐,同樣體現鋼鐵新興大國高速投資追趕規律作用。中國鋼鐵未來投資增速會顯著回落,然而鋼鐵結構轉型與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仍需要鋼鐵投資保持相當規模和適當增速。
我國鋼鐵業投資增長,得益於我國製造業整體水平提升與降低噸鋼產能建設投資成本,並使國內單位鋼鐵產能建造成本與國外比較保持相對優勢。例如寶鋼最初1、2期投資300億元,其中相當部分是美國進口設備技術,設計產能為670萬噸,噸產能投資約為4800元。寶鋼湛江首期投資500億元,年產鋼材938萬噸,噸鋼投資額約為5330元。
30多年來,中國噸鋼高品質產能名義價格投資額增長約11%,然而同期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增長兩倍多,可見過去30年用不變價衡量的噸鋼產能實際投資成本下降一大半。一些行業資料顯示,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我國噸鋼產能投資比發達國家可比成本大約低一半上下。國內民營企業噸鋼產能投資成本又要大幅低於國有企業。
觀察三次鋼鐵大國興起與世界鋼鐵產業轉移大潮,中國鋼鐵業發展推動新一輪產業轉移深刻體制特點在於,經濟制度與體制從封閉取向計劃經濟向開放型市場經濟轉型過程,為鋼鐵業可持續追趕與崛起提供根本動力。
中國改革開放體制轉型,與上述需求、技術、投資等側面發展演變交織滲透,形成制度變遷與經濟崛起共生互動的歷史進程。就鋼鐵業體制轉型狹義內容而言,市場化體制環境大體通過以下幾個環節改革過程形成。
一是價格體制改革。80年代實行鋼鐵價格雙軌制,90年代全面放開價格,形成反應市場供求的價格信號形成機制。
二是國有企業改革。80年代分三個階段推進國有企業承包制改革,培育國企市場經營能力和競爭意識。90年代建立國企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允許小型國企破產或被重組,進一步轉變國有企業體制機制。
三是允許支持民營企業發展。80年代允許縣鄉鋼鐵企業發展。90年代放鬆准入管制使民營鋼企初步發展,新世紀初民企佔到煉鋼產量5%與煉鐵和鋼材產量10%。隨著過去十餘年民營鋼企快速成長,民企2015年佔全國鋼產量一半以上,一批大中型民企成為技術和規模躋身中高端現代企業。四是創建培育市場競爭機制,形成國企民企同台競爭,國企內部央企地企各顯身手,民企內部規模不同企業同時發展的市場競爭環境與格局。
市場化改革與行業對外開放相互促進。我國鋼鐵業開放政策突出表現為借鑒國外當代鋼鐵業先進技術,果斷轉變歷史沿襲的平爐煉鋼為主技術路線,面向全球引進最先進技術工藝再造鋼鐵技術體系。無論是國家投資的寶鋼大型鋼鐵項目,還是市場環境中快速成長的民營企業代表沙鋼,發展過程中幾次重大投資決策,都是在高度重視國外先進技術工藝並與國外企業實施各種合作過程中實現的。主動積極引進吸收並消化創新國外先進技術,成為中國鋼鐵業參與並受益於當代全球化相對開放環境的重要內涵。通過調整鋼鐵生產布局大規模利用國際市場高品位鐵礦石資源,有限放開外國鋼鐵企業在中國鋼鐵領域投資,也從不同側面體現鋼鐵業與開放結合的體制轉型特徵。
現代鋼鐵業總體屬於技術成熟行業,仍需比較密集勞動投入,建立與技術最優規模相適應的高效生產系統需巨額投資。我國現階段經濟特點在於,對成熟技術系統掌握與集成創新能力較強,高儲蓄率與設備製造優勢相結合支持大規模投資能力,勞動力成本與發達國家比較仍有明顯優勢,因而鋼鐵供給側特徵與我國現實要素稟賦等發展階段條件高度契合。我國鋼鐵需求未來較長時期仍將居全球首位,為鋼鐵崛起提供需求條件。
我國鋼鐵業過去幾十年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結合分析鋼鐵業經濟學特徵與中國現實經濟條件,可推測鋼鐵業未來10-20年有望進一步提升進入全面崛起新境界。

目前鋼鐵國內形勢與外部環境面臨的諸多新矛盾新問題,是我國鋼鐵業從世紀初數量擴張,轉向全面提升過渡調整期的產物。需轉換視角以新一輪世界鋼鐵產業轉移深化為背景,客觀分析鋼鐵業內憂外擾形勢形成根源,理性評估中國鋼鐵發展前景並實施切實有效政策化解目前困難。調整期鋼鐵政策對內應以結構性改革為引領,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化解早先積累失衡因素,並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對外積極參與並引導國際鋼鐵對話,務實管理鋼鐵大國競合關系,由此推進新一輪世界鋼鐵產業轉移平順展開並迎接中國鋼鐵時代到來。

❻ 為什麼中國的鋼材產量世界第一,特種鋼材仍依賴進口

中國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中國鋼鐵年產量全球第一但是絕大多數都是中、低級鋼材;合金鋼、特種鋼技術不過關;只能大量依賴進口。

例如日本的鋼材,有很多是國內沒有能力生產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鋼,只要你想製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買他們的鋼材。我們已經是鋼產量第一大國,每年也依然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各類鋼材——而我們進口的基本上全是我們自己無法生產的特種鋼材。

全是那些噸鋼利潤達到粗鋼的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品種。近些年國內上了很多特種鋼生產線,新聞上大肆宣傳終於實現國產化雲雲,但是很少有新聞里詳細說,這些生產線基本上都是合資的。

比如車用鋼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鐵的技術。中國出原料、資金、人力還要承受污染,卻只拿了一個小頭。

(6)18年全國鋼鐵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❼ 雲錢包每日一題答案201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多少

2018年中國鋼材產量是11億噸。

其中,2018年12月末,鋼鐵協會CSPI中國鋼材價格內指數為107.12點,環比上升容0.73點,升幅為0.69%;同比下降14.68點,降幅為12.05%。

在鋼鐵協會監測的八大鋼材品種中,線材、鋼筋和熱軋無縫鋼管價格繼續下降,但降幅較上月明顯收窄,環比分別下降59元/噸、51元/噸和74元/噸;角鋼、中厚板、熱軋卷板、冷軋薄板和鍍鋅板價格均由降轉升,環比分別上升80元/噸、54元/噸、135元/噸、29元/噸和3元/噸。

(7)18年全國鋼鐵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12月,粗鋼日均產量為245.55萬噸,環比下降5.1%,同比上升8.2%。

「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上升,但在冬季需求逐步進入淡季以及環保力度提升的共同作用下,自2018年9月達到最高點269.5萬噸以來,持續三個月回落,12月日產較最高點回落8.9%。」王國清說。

蘭格鋼鐵網統計的全國百家高爐開工率調查數據與全國粗鋼日產趨勢吻合。2018年12月,全國百家中小企業高爐開工率均值為76.48%,較11月下降了2.28個百分點,同樣創下當年4月以來的新低。

❽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可以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1、「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我國鋼鐵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後,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布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就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

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期間,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於對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就產生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的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

另一方面由於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而言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積累。由於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佔用了大量的能源。

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總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在1970~1975年期間,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並不能夠得到充分實現。1974~1976年,曾經連續三年計劃生產2600萬噸鋼的目標都沒有實現,人們稱之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中國鋼鐵工業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加快了鋼鐵工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例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企業。1981年,我國與澳大利亞科伯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後利用外方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進行改造。

1987年,國家計委批准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後被並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也進入到鋼鐵行業,例如,沙鋼、海鑫等,並且發展迅速。同時,1992年之前,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超過了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舞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邯鋼、撫順鋼鐵公司、天津鋼鐵、酒泉鋼鐵等57家企業,列入地方改革試點。

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公司法》實施了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粗鋼)首次超過1億噸,達到10124萬噸,佔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為12850萬噸。

3、加速發展時期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粗鋼產量從2000年的1.3億噸,到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到2005年,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突破3億噸的國家,再到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鋼產量2億噸、3億噸和4億噸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2位,僅低於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於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

(8)18年全國鋼鐵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十二五」鋼鐵工業主要成就:

1、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粗鋼產量由3.5億噸增加到6.3億噸,年均增長12.2%。鋼材國內市場佔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鋼鐵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10%;資產總計6.2萬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值的10.4%,為建築、機械、汽車、家電、造船等行業以及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種質量明顯改善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鋼材品種齊全,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大部分品種自給率達到100%。

關鍵鋼材品種開發取得長足進步,高強建築用鋼板、抗震建築用高強螺紋鋼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線鋼、大型水電站用鋼、高磁感取向硅鋼、高速鐵路用鋼軌等高性能鋼鐵材料有力支撐了相關領域的發展;

保障了北京奧運會場館、 上海世博會場館、 災後重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以及西氣東輸、三峽工程、京滬高鐵等國家重點項目的順利實施。

3、技術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時期,重點統計鋼鐵企業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噸及以上煉鋼轉爐生產能力所佔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業已配備鐵水預處理、鋼水二次精煉設施,精煉比達到70%。

軋鋼系統基本實現全連軋,長期短缺的熱連軋、冷連軋寬頻鋼軋機分別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寶鋼、鞍鋼、武鋼、首鋼京唐、馬鋼、太鋼、沙鋼、興澄特鋼、東特大連基地等大型鋼鐵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二五」期間,共淘汰落後煉鐵產能12272萬噸、煉鋼產能7224萬噸,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煤氣回收利用及蓄熱式燃燒等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部分大型企業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進了鋼鐵工業節能減排。

2010年,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全面改善,噸鋼綜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標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與2005年相比分別下降12.8%、52.3%和42.4%。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閱讀全文

與18年全國鋼鐵產量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承插焊支管台焊口寸數 瀏覽:927
鋁鎂合金門下滑輪壞了怎麼辦 瀏覽:298
鈦合金加工廠工資多少 瀏覽:616
國標20厚的鋼板實際厚度多少錢 瀏覽:711
椒江出名的周轉箱模具哪裡買 瀏覽:765
鈦合金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嗎 瀏覽:345
方管規格表達方式 瀏覽:391
護欄網雙邊絲多少錢一米 瀏覽:636
脹管是在焊前還是焊後 瀏覽:109
上海聯方管業 瀏覽:585
鋼材價格指數是什麼意思 瀏覽:997
塑料模具怎麼做刀 瀏覽:370
消防水池每平方大概多少鋼材 瀏覽:218
如何確定樑上部鋼筋的配筋率 瀏覽:596
床護欄怎麼防止跌傷 瀏覽:514
fcbsaw是什麼焊接方法 瀏覽:740
水罐內焊接要注意什麼 瀏覽:792
鋼筋扎絲固定包工包料多少錢一噸 瀏覽:7
鋼筋箍筋多少錢一個 瀏覽:788
什麼是點加絲焊接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