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最近鋼鐵市場行情不好
不好屬於正常,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經濟基礎建設和房地產的火爆,帶動鋼鐵需求不斷創下新高,從一開始的2億噸鋼是國內鋼鐵需求的極限,到3億噸是極限,到4億噸是極限,到後來人們逐漸進入了迷惘,「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噸鋼」,好像中國有多少噸鋼都能消耗得了,各路資金蜂擁而來進入這片熱土,或從事中間貿易或入股投資或直接赤膊上陣,一時間又現「大煉鋼鐵」的景象,而這種景象又帶動了基建、機械、電字、化工等行業的發展,基建、機械行業又是用鋼大戶,這種互為拉動使得鋼鐵行業近乎沸騰,截至2011年底,我國粗鋼產能已達9億噸左右。
另外,中國鋼材市場呈現開放式、多渠道、多層次的流動格局,鋼材貿易商數量巨大,既可放大市場需求,也可以放大萎縮。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投機經營傾向較重。鋼材貿易商對鋼鐵生產企業是需求者,對使用鋼材的終端用戶又是供給者;預期價格上漲,增加庫存,放大了市場需求;預期價格下降,減少庫存,低價拋售,放大了市場萎縮。對價格起到助漲助跌之效,而不是「蓄水池」的作用。
要想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產能的畸形嚴重過剩,為市場進入嚴冬打下了伏筆,而在這嚴冬中能生存下來是目前鋼鐵企業的一個課題。
❷ 一塊奧運金牌值多少人民幣
奧運金牌已經變成了什麼? 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7億人民幣
1984年7月29日,一位叫許海峰的人,在洛杉磯普拉多射擊場擊發的最後一槍,以總成績566環獲該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這是中國獲得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許海峰也許沒有想到,他這一槍也同時打開了一個陷阱——奧運金牌的陷阱。
隨著許海峰的這一槍,中國沸騰了。盡管那時中國還沒有電視直播,報紙和電台傳播著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許海峰捅破了一層叫『東亞病夫』的紙,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為他頒獎」,「一個積弱百年的大國,經歷了生死涅盤之後,這個東方巨人在1984年的洛杉磯宣布了自己的醒來。」從此體育一下成為中國人實現「強國夢」的象徵。
100多年來,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蹂躪,在中國人內心激起一種強烈的「強國夢」。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宣布「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曾經把我們的「強國夢」點燃到最高潮。1950年代,中國出現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強國運動,「大煉鋼鐵」、「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等激動人心的口號,曾讓多少人相信我們的強國夢明天就會實現。但違反自然規律的蠻干,不久就引來「自然災害」的惡夢,破滅了那場短暫的經濟強國夢。
1960年代開始,中國人又把強國夢寄託到軍事上。和經濟強國夢的失敗不同,這次中國政府沒有讓中國人失望。在「勒緊褲帶造原子彈」的軍事最優先政策下,中國的軍事強國努力取得了重大突破。1964年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人造衛星上天,這些都曾讓無數中國人激動得熱淚橫流。到1970年代,中國擁有了可與美蘇超級大國抗衡的世界第三位軍事力量,中國軍人的士氣也達到歷史最高潮。一時間中國人確實感到難以言表的自豪感和揚眉吐氣,深信中國已經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了。
原子彈爆炸、衛星上天給中國人帶來的自豪感,遠遠不是奧運會金牌可比的。但就在我們享受那種強烈自豪感的同時,人們吃驚地發現:我們碗里的肉沒了。此時中國人終於明白「勒緊褲帶」造出來的原子彈其代價有多大,軍事強國的強國夢實在太沉重,中國人開始厭倦了。
進入1980年代後,鄧小平提出裁減軍隊和軍費,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的倡議,得到人們熱情的擁護,人們已經沒有興趣與美蘇進行原子彈、導彈的競爭了。這次中國政府吸取以前搞「經濟大躍進」失敗的教訓,提出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四個現代化」經濟強國夢,到2000年達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不過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這個「四個現代化」的強國夢太漫長,如果在這漫長的期間內沒有一些讓我們感到自豪興奮的東西的話,很多性急的人會感到郁悶焦躁。
(中青論壇)
就在此時,隨著許海峰的一聲槍響,中國人發現一個可以很快實現的新強國夢:體育強國夢。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隊奪得15枚金牌,排名第四,這個金牌的名次使我們找到了可以產生自豪感和暢快心情的那種東西。從此,奧運金牌的數量和名次,成為中國人新的強國夢的寄託。
這次中國政府又沒有讓中國人失望,中國隊的奧運會金牌數量逐年上升,2000年悉尼奧運會獲得創紀錄的28枚金牌,排名世界第三,比第二位的俄國僅少4枚,中國儼然成為世界第三位的體育大國。奧運會場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此起彼伏奏響的國歌,讓中國人感到強國之夢已經離我們不遠。
歷史有時總要和人們開玩笑,1960年代到1970年代的軍事強國夢,把中國軍事引上一條畸形發展的歧途;而1980年代燃起的體育強國夢,又把中國體育引入一條畸形發展的歧途,在不知不覺中,中國正在陷入一個奧運金牌的陷阱。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前,國家體委只是一個不太受重視的窮單位,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待遇也不高。那時的體育界還沒有擺脫毛澤東時代「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思想,國家體委的辦體育宗旨是提高人民的身體素質,即毛澤東說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而許海峰的那一聲槍響,使國家體委的辦體育宗旨,一下子從大眾體育猛然轉移到了競技體育。此後中國政府提高了運動員和教練員待遇,改善了運動員的訓練設備和體育設施,不過那時的提高程度還是有限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辜負了人們的厚望,僅獲得5枚金牌,被後人稱為「兵敗漢城」。
「兵敗漢城」讓中國政府明白了奪金牌的難度:奧運金牌有很大的偶然性,單靠少量明星運動員是很危險的,必須要搞人海戰術,用「東方不亮西方亮」來確保奧運金牌的數量。此後中國政府大幅度提高了體育經費,並提出一個以爭奪奧運金牌為目標的體育發展計劃——《奧運爭光計劃綱要》。
《奧運爭光計劃綱要》提出,建立一支人數多達17000人左右的以爭奪奧運金牌為目標的專業運動員隊伍,專職教練員人數也要達到4900人。該計劃還提出了具體的奮斗目標:在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上,取得金牌名次在第二集團的領先地位,縮小與第一集團的差距,達成具有80個以上獎牌的爭奪實力。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隊獲得28枚金牌,獎牌總數為59枚,基本達到了《奧運爭光計劃綱要》提出的要求。面對中國老百姓的金牌期待,中國隊交了一份讓他們滿意的答卷。一時間大家沉浸在振奮的喜悅之中,中國在體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證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體育一等國」,中國人的強國夢已經在體育這個領域提前實現了。這次雅典奧運會顯示出來的人們對金牌的渴望和期待,可以說中國人對奧運金牌已經達到「崇拜」的地步。
就在人們為中國奧運健兒的金牌自豪振奮的時候,他們也許不知道,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代價有多大。中國為爭奪奧運金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國用於備戰奧運會和體育方面的投資是多少?中國官員對此都是諱莫如深,只是聽到體育界的人這樣講:「我們的費用是逐年增加的,我們的費用是得到保證的」。
盡管如此,從各種渠道還是透露出一些信息。據國家射擊隊介紹,他們練習所使用的槍支、彈葯、飛碟均從國外進口,可以想像射擊隊每天訓練的日常消耗不會是一個小數目;據國家羽毛球隊介紹,他們每年出國參加外事比賽的費用達六、七百萬元。中國各種運動隊每年都要出國參加大量的外事比賽,那麼整個中國隊的外事比賽費用每年應該在億元以上。
國家體操隊教練錢奎說:從2001到2003年,國家體操隊每年的費用為2000萬元,這只是體操隊的訓練費用,並不包括運動場館的建設費用。這樣國家體操隊備戰奧運4年,訓練費用就要花去8000萬元。如果體操隊得到三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是2700萬元;如果只得到一枚金牌,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8000萬元。
❸ 當年的[大越進] 怎麼說全民去大練 鋼鐵 是怎樣去練的人們為什麼要去練 鋼鐵
就是把全部人家的金屬器材都收集在一起,大練鋼鐵,大家都一起吃大鍋飯。那時還不按公分算。導致後來很多人偷懶,不正經干,吃白飯。於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