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熱處理請詳說。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
熱處理工藝一般包括加熱、保溫、冷卻三個過程,有時只有加熱和冷卻兩個過程。這些過程互相銜接,不可間斷。
加熱是熱處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屬熱處理的加熱方法很多,最早是採用木炭和煤作為熱源,近而應用液體和氣體燃料。電的應用使加熱易於控制,且無環境污染。利用這些熱源可以直接加熱,也可以通過熔融的鹽或金屬,以至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
金屬加熱時,工件暴露在空氣中,常常發生氧化、脫碳(即鋼鐵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這對於熱處理後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響。因而金屬通常應在可控氣氛或保護氣氛中、熔融鹽中和真空中加熱,也可用塗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熱處理
1. 正火:將鋼材或鋼件加熱到臨界點AC3或ACM以上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類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2. 退火annealing:將亞共析鋼工件加熱至AC3以上20—40度,保溫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冷卻(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卻)至500度以下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
3. 固溶熱處理:將合金加熱至高溫單相區恆溫保持,使過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體中,然後快速冷卻,以得到過飽和固溶體的熱處理工藝。
4. 時效:合金經固溶熱處理或冷塑性形變後,在室溫放置或稍高於室溫保持時,其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
5.固溶處理:使合金中各種相充分溶解,強化固溶體並提高韌性及抗蝕性能,消除應力與軟化,以便繼續加工成型。
6. 時效處理:在強化相析出的溫度加熱並保溫,使強化相沉澱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強度。
7. 淬火:將鋼奧氏體化後以適當的冷卻速度冷卻,使工件在橫截面內全部或一定的范圍內發生馬氏體等不穩定組織結構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50CrVA彈簧鋼880℃淬油金相組織
8. 回火:將經過淬火的工件加熱到臨界點AC1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卻,以獲得所需要的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
9. 鋼的碳氮共滲:碳氮共滲是向鋼的表層同時滲入碳和氮的過程。習慣上碳氮共滲又稱為氰化,以中溫氣體碳氮共滲和低溫氣體碳氮共滲(即氣體軟氮化)應用較為廣泛。中溫氣體碳氮共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勞強度。低溫氣體碳氮共滲以滲氮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鋼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 調質處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習慣將淬火加高溫回火相結合的熱處理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處理廣泛應用於各種重要的結構零件,特別是那些在交變負荷下工作的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等。調質處理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它的機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體組織更優。它的硬度取決於高溫回火溫度並與鋼的回火穩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關,一般在HB200—350之間。
11. 釺焊:用釺料將兩種工件加熱融化粘合在一起的熱處理工藝。
Ⅱ 問:什麼化學元素可以讓鋼鐵軟化
鋼鐵主要是鐵與碳的合金。其中碳含量越小,越軟。
Ⅲ 鋼筋用什麼化學物品可以快速軟化
鋼筋主要成分是鐵。金屬軟化有兩種方法:加熱,化學溶解。此外,冷卻可以使其脆內化,強度也容會急劇下降。
加熱
純鐵的熔點1535°C,鋼中含有一定量雜質,熔點約1500°C,所以快速軟化並不太容易。只能靠急劇強加熱。一種常見的是渦流加熱,當然如果加熱至熔化用常見的氧炔焰等,或者用鋁粉加鐵銹(發生鋁熱反應,急劇放出大量熱,溫度達2500°C甚至3000°C),可以快速熔化鋼筋。
化學溶解
鐵與酸溶液(硫酸、鹽酸、硝酸等)反應,與惰性金屬鹽溶液(硫酸銅等)反應,這些都能夠溶解掉鋼筋。想要加快反應速度,可以適當加熱。
冷凍
鋼鐵再極冷狀態下變得極脆,想冰棍一樣,強度極差。用液氮冷卻幾分鍾,就可以使其溫度降至零下140°C。
Ⅳ 鋼鐵燒紅易煅打與饅頭加熱會松軟是不是相同物理原理
對。理論上是有類似的原理。鋼鐵加熱到「始鍛」溫度後,材料組織內部開始重新結晶,表現出柔軟狀態,而饅頭,雖然不是再結晶,但加熱後食物的「分子鏈」也會重新組合。也有軟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