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MRO貿易公司
MRO是英文Maintenance, Repair & Operations 的縮寫。即:Maintenance維護、Repair維修、Operation運行 (MRO)。通常是指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不直接構成產品,只用於維護、維修、運行設備的物料和服務。MRO是指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
MRO模式源自歐美,20世紀90年代末傳入中國,主要分布在廣州、深圳、上海等沿海發達城市。1998年上海震坤行開始從事MRO工業品銷售。
1999日本MRO企業杉本在深圳設立分公司(工業品在線采購平台)。進入21世紀,隨著電子商務發展和MRO價值越來越受到行業人士的重視,MRO行業迅速發展。到2019年,國內比較知名的MRO工業品服務商主要有:樂采商貿(SERVEONE)、工博士商城(工業品一站式采購平台)
優點
因為所有采購流程均採用電子商務,有效地節省了采購時間。 MRO是一類有關維修、維護、運行的相關產品,由於是一些易耗品,所以常常會在使用中損壞,從而產生了一些計劃外的采購,此時,MRO簡單的流程及相對吻合的廣泛產品,能幫助企業「處變不驚」。
缺點
到2019年,國內做MRO的廠家多數為代理商,產品庫存量很少甚至沒有,擁有自己庫存的MRO廠家佔少數,導致有些生產型企業由於缺貨,不能使損壞的設備重新投入使用。
⑵ 08年鋼鐵行業市場環境不容樂觀
*我們的供需模型預測結果顯示,2008年國內供給小於需求。鋼材價格將呈現高位運行,階段性上漲的態勢。
*今年以來月度粗鋼增量的逐月遞減顯示淘汰落後產能進程正在穩步推進。我們認為這一趨勢將延續和不斷加強,2008年的供給增量有望大幅縮減。鋼材產量在60672-63072萬噸,同比增長7.4-11.7%。國內消費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預計國內鋼材消費量將達到60739萬噸,同比增長16.8%。
*鋼材價格的上漲必然帶動鋼鐵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只會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提升的幅度。如果鐵礦石合同價格漲幅達到30%,鋼材價格上漲5%-6%就能抵消。
*我們認為,未來鋼材價格的上漲將帶動企業的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行業景氣度將持續上升。維持對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維持對寶鋼股份、鞍鋼股份、華菱管線、邯鄲鋼鐵「增持」的投資評級。
供需關系將明顯改善
從2007 年單月粗鋼產量的增速呈現遞減趨勢來看,淘汰落後產能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根據發改委披露的統計數據,截至9 月,第一批10 個省市累計關停和淘汰落後煉鐵能力969 萬噸、煉鋼能力873 萬噸,分別完成全年關停淘汰目標的43%和36%。雖然這一進度遠遠低於預定的目標,但我們認為重要的在於這一趨勢正在延續和加強。
2007年11 月2日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嚴格禁止落後生產能力轉移流動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對於通過轉移落後生產設備而變相提高產能的做法採取堅決的措施加以制止,從而解決了落後產能在淘汰過程中產生的頑疾。11 月國家發改委將與大約18 個省份的政府簽訂第二批鋼鐵淘汰落後產能「軍令狀」,預計總規模大約為1000萬噸。另外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正在醞釀一項財政支持政策,以激勵地方省市淘汰落後鋼鐵產能的緩慢進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淘汰落後產能的進程將不斷加快,從而使供給增量持續呈現遞減的趨勢。
根據統計,2008 年將新增4900 萬噸煉鐵產能和5100 萬噸粗鋼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如果2008 年完成2007 年的既定目標(2007 年淘汰1100 萬噸粗鋼產能,2008 年淘汰2400 萬噸),那麼實際新增的粗鋼產能只有2700 萬噸。
國內消費將強勁增長
工業化階段,鋼材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相關性非常顯著。根據1993-2006 年的統計數據,兩者呈現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61。2007 年1-9 月,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6.4%。據聯合證券研究所預測,2008 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不會低於25%,仍然對鋼材消費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
在我國的鋼材消費結構中,建築、機械製造、汽車、造船、鐵道、石油及天然氣、家電、集裝箱八個行業佔有絕對的比重。1998-2002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八個行業年均消耗鋼材所佔的比例為81.92%。因此未來這八個行業的增長趨勢將直接影響對鋼材消費的增長。根據聯合證券研究所相關行業研究員的預測,未來這八個行業仍將高速增長,是拉動鋼材消費增長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來,我國已經先後3 次出台出口政策,意在控制過快增長的鋼材出口。雖然自2007 年7 月開始,月度出口量逐月下滑,但是絕對量仍然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如此大規模的鋼材出口顯然不利於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出口政策的調整象一把懸在上空的達斯克摩之劍,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出台。因此從宏觀政策導向的角度看,未來出口量不會大幅增長。
在出口政策的調整不斷抬高鋼材出口成本的形勢下,有著強勁需求增長支持的高價格區域市場將成為出口鋼材的重要流向。這一趨勢其實已經在今年的出口中有所顯現。今年中東地區的鋼材價格僅次於歐盟,並且供應能力明顯不足。2007 年1-9 月,伊朗在我國鋼材出口的國家比重排序中從去年同期的第26 位一躍到第3位,僅比美國少66 萬噸。而美國市場由於與我國的價格差逐漸縮小乃至消失,使得我國出口美國的鋼材量出現同比下滑的態勢,雖然1-9 月出口量仍位居第二,但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6 萬噸。未來新興發展中國家將接替美國在我國鋼材出口市場的地位,成為我國鋼材出口的重要流向。
根據以上對2008 年供需關系的分析,我們認為,供求關系的變化將支持鋼材價格呈現高位運行的態勢,並且由於鋼材消費的季節性特徵,將出現階段性的上漲。
鐵礦石合同價格上漲影響小
根據我們的測算,2008 年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供給大於需求(供給增量7000萬噸,需求增量4856 萬噸),但是由於鐵礦石供應方的寡頭壟斷格局不僅使供應量易被調控,而且具有很高的議價能力,2008 年鐵礦石合同價格的上漲既成事實。我們預計漲幅將在30%以內。
通過對每一種可能的漲幅對鋼鐵企業噸鋼成本的影響進行分析發現,如果鐵礦石合同價格上漲30%,鋼材價格上漲5%-6%就能抵消。如果將鐵礦石合同價格上漲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從大到小排序的話,我們認為長單比例越高的企業,鐵礦石成本價格的漲幅越大。而對於大多數的企業,由於有相當比例的鐵礦石從國內市場采購,現貨市場價格的上漲已經反映到了企業當期的報表當中,因此受到鐵礦石合同價格上漲的影響反而較小。
我們認為,鋼材價格的上漲必然帶動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只會影響企業盈利能力提升的幅度。通過疊加鋼材價格指數與鐵礦石價格以及重點鋼鐵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發現,鐵礦石價格和主營業務利潤率與鋼材價格指數的長單比例越高的企業,鐵礦石成本價格的漲幅越大。
無論是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還是銷售凈利率指標都顯示,2007 年前三季度鋼鐵企業的盈利能力雖然處於回升階段,但仍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也從一個方面反映行業景氣度並未達到高點。
單獨分析第三季度鋼鐵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龍頭公司均出現了環比下滑的態勢,而二線公司則情況不一,有的與二季度持平,有的甚至有所增長。鋼鐵類公司三季度經營業績環比下滑主要原因在於其產品價格政策的調整滯後於市場價格,其中龍頭公司(鞍鋼、武鋼)的產品價格的滯後期更長。雖然市場價格從7 月下旬開始止跌回升,但部分公司,特別是龍頭公司三季度的產品價格均比二季度有所下降,所以三季度經營業績環比下滑符合實際。
由於大多數鋼鐵類公司已經大幅上調了四季度的出廠價格,我們預計四季度鋼鐵類公司的盈利能力將環比提升。其次基於2008 年鋼材價格仍將上漲的預測,2008年的盈利能力仍將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2008 年行業景氣度仍將繼續提升,維持對行業「增持」的投資評級。
⑶ 你對鋼鐵企業發展趨勢的看法
鋼鐵企業發展,那我們先來看看鋼鐵行業的相關數據。
1、庫存(下圖)
據前瞻數據中心監測:1月下旬78家重點鋼鐵企業鋼材庫存1059萬噸,環比1月中旬1072萬噸下降了12.97萬噸或1.12%;旬末庫存量日產天數為6.56天,環比1月中旬的6.66天下滑0.1天,高於13年均值0.04天;旬末庫存量折銷售天數約6.85天,環比1月中旬的8.84天下降1.99天,低於13年平均水平約1.2天。
2、資金鏈
今年1-6月份,納入中鋼協統計范圍內的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2.67億元,同比增加2.69%,利稅397.9億元,同比增加1.49%。其中6月鋼鐵業再度出現全行業虧損,納入鋼協統計范圍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達6.9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1-6月份納入鋼協統計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率只有0.13%,6月份降至-0.23%。
對於鋼鐵行業而言,連續5個月保持「微利」的局面再度亮起「紅燈」。中鋼協最新內部統計數據顯示,6月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面為36.5%,納入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企業中虧損企業達31戶。1-6月份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面達40.07%。
除此以外,包括一些沒有納入統計范圍的國內鋼廠仍深陷虧損泥潭。據統計,7月以來已有17家上市鋼企發布中報預告,其中3家中報預減,1家首虧,6家續虧,業績預降公司佔比近六成。另有4家上市鋼企預報業績預增,3家扭虧。
上述權威人士認為,之所以鋼鐵行業困境難以改變,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鋼鐵產量依然居高不下,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一方面拉高了礦石、焦炭等原燃料價格,同時也讓鋼材價格一直處於低位甚至成本線下,「庫存高、銷售難」讓鋼廠經營陷入了困境。
總之面臨國內對鋼鐵的需求放緩、鋼鐵產能過剩短期內難以解決等問題,鋼鐵業進入微利時代。迫於生存的壓力,各鋼鐵企業在發展好主業之外,向產業鏈上下游縱向延伸、努力開拓非鋼產業,已成為中國鋼鐵企業在新形勢下的新選擇。
更多信息可參考鋼鐵行業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
供參考,望採納。謝謝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另外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⑷ 「碳中和」下的鋼鐵:利益再分配的杠桿
我們在前期報告中總結了 歷史 上通脹周期的演化規律,分析了本輪大宗商品上漲原因、走勢。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問題,集中在財稅手段增加進口減少出口、金融手段打擊炒作,加強預期引導,取得了較好效果,但短期內供需矛盾尤其是供給不足明顯,大宗商品上漲預期仍存。供給不足既與海外疫情和地緣政治關系有關,也與國內政策執行有關,包括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以及環保限產的供給沖擊。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18億噸,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5%,是僅次於火電的第二大排放來源,也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中之重。同時,當前鋼鐵引領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對消費品的傳導已經對宏觀經濟、微觀經營、居民購買力產生影響,影響了各經濟主體的利益分配。本篇報告以鋼鐵行業為例,探討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政策執行對經濟尤其是利益分配的影響。具體討論四大問題:我國鋼鐵行業有哪些特徵並如何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當前鋼鐵產業的上下游供需格局如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環保限產下的鋼鐵價格會如何演化?將產生哪些經濟影響?
一、我國鋼鐵行業有哪些特徵?如何影響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1、總量上,以粗鋼衡量的鋼鐵產量高、增速快,是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這也意味著如何降低粗鋼產量將是未來碳中和實施路線不可迴避的難題。 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超十億噸,佔全球產量的份額超過50%。同時,近年來中國粗鋼產量增速顯著高於全球,2018-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增速分別為6.6%、7.9%和5.2%,分別較全球(除中國)增速高出2.7、9.9和12.9個百分點。
2、產業結構上,鋼鐵產業集中度低,行業資源整合空間大。碳中和為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提升帶來新的機遇,行業資源整合後有助於提升鋼企進口鐵礦石時的議價能力,保障供給的穩定性,提高發展的安全性,預防輸入性通脹風險。從橫向比較來看, 2019年美國、日本、印度和韓國鋼鐵產業產量前3家企業的產業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間,而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CR3僅為17.3%。 從縱向比較來看, 截至2020年末,中國鋼鐵行業CR10集中度為36.8%,較2016年僅提高0.8個百分點,與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60%目標相距甚遠。 長期以來,鋼鐵行業存在制約產業集中度提升的三大因素。 一是鋼鐵企業的地方政府管理特徵阻礙了大規模跨區並購;二是融資能力不足,限制了鋼鐵企業發起整合並購的能力;三是鋼鐵企業同質化競爭,經營者缺乏並購動力。
3、區域結構上,煉鋼企業地域布局不平衡,河北等重點地區面臨的減碳壓力較大,減碳限產可能帶來區域經濟發展壓力。今年碳中和的全國性政策機制與實施路線逐步成形,還需要對鋼鐵生產重點領域的重點地區予以政策支持,保障經濟的穩健運行。 從區域分布看,一是我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在北方,而鋼鐵需求主要集中在南方。2020年河北省粗鋼產量接近2.5億噸,佔全國煉鋼產量的23.7%,位居全國首位,是第二名江蘇省的兩倍。二是河北省內鋼鐵生產分布也不均衡,唐山市鋼產量佔全省總產量50%以上,邯鄲市鋼產量佔比約20%。
4、生產工藝上,鋼鐵生產工藝流程長,碳排放量相對較高。 我國長流程煉鋼工藝的生產原料主要是鐵礦石、焦煤等,同時生產過程中由於前期投入資金較大,一旦開工高爐不能停工,焦煤煉化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當前我國長流程轉爐煉鋼的產量佔比接近90%,顯著高於全球平均的71.6%。 鋼鐵的低碳發展要求煉鋼工藝的創新發展,未來以廢鋼為原材料、以電弧爐為的短流程煉鋼廠佔比將逐步上升,這將有助於降低我國對鐵礦石的依賴,規避國際鐵礦石價格沖擊帶來的輸入性通脹風險。
5、與供給側改革側重去產能不同,當前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政策重點在於鋼鐵行業去產量、降低碳排放,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鋼鐵行業利潤有望持續修復。 2021年1-4月規模以上鋼鐵行業的利潤總額1529.8億元,同比增超4倍,利潤率為5.2%,高於去年同期的1.6%和去年底的3.4%。
二、如何看待當前鋼鐵產業的上下游供需格局?
1、上游供給偏緊,鐵礦石、焦炭、廢鋼等原材料價格高位震盪。 1)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80%,而鐵礦石由海外壟斷且價格彈性高,是影響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最重要的外生變數。今年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影響到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構成輸入性通脹因素,鐵礦資源保障難題凸顯。從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來看,高品位礦的漲幅更大,反映出鋼廠對高品位礦的需求更高。2)國內焦炭供給彈性主要是由去產能政策決定,今年初焦化去產能政策實施使得焦炭市場供需錯配,焦炭價格大漲,國內鋼廠焦炭總庫存快速下降。焦炭與鐵礦石價格大幅度上漲使得鋼廠長流程路線的成本優勢減弱,短流程電弧爐煉鋼的經濟性增強,帶動了廢鋼需求的提升,而廢鋼供給受限使得廢鋼價格居高不下。總體來看,鋼鐵產業供應鏈安全、資源能源保障面臨挑戰。
2、國內地產需求韌性較強、基建需求和製造業用鋼需求回升,支撐鋼廠高鋼價、高利潤。 1)地產、基建用鋼需求波動是影響鋼鐵總需求的核心因素,建築、機械消費量佔比分別為59%、16%。2021年經濟恢復性增長延續,地產投資韌性較強,基建投資低位回升,建築用鋼量高於往年。2)中下游製造業設備投資有望進入上行周期,今年1-4月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3.8%,兩年平均增速較1-3月上升1.6個百分點,反映4月製造業持續回暖。製造業投資走強推動相關板材用鋼需求,製造業中機械、 汽車 、家電行業產銷持續增長,我國鋼鐵需求將平穩向好。預計2021年鋼材消費增長仍將延續。
3、海外製造業用鋼需求走強,海外市場供需錯配持續,國際國內鋼價走闊導致鋼企出口動力強,不利於國內鋼鐵供給。 據世界鋼鐵協會的短期預測,2021年全球鋼鐵需求同比增長5.8%,而除中國外鋼鐵需求同比增長9.3%。發達經濟體製造業活動持續擴張,海外製造業走強拉動國際鋼材需求。而海外粗鋼產能利用率仍在爬升階段,整體尚低於疫情前水平,市場供需錯配導致國際鋼材價格加速上漲。我國疫情控制後復工復產較早,粗鋼供給強於需求恢復,國內鋼價漲幅遠遠低於國際,國際國內鋼鐵價格價差走闊。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鋼材出口觸底回升,2021年1-4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24.5%。國內鋼企出口動力強,不利於國內鋼鐵供給。
三、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環保限產下的鋼鐵價格會如何演化?
1、2021年供給收縮預期增強是新一輪鋼價走強的核心因素。中長期目標執行短期化引發的鋼鐵供需失衡遠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短期行政式的供給限產執行力度都相對較強,全國鋼材價格已遠遠超出2016-2017年供給側改革時期水平。 一方面,國家減碳限產的中長期目標短期化,不斷加強限產預期。另一方面,地方行政式環保限產政策執行力度較強,時空范圍有擴大趨勢。 今年鋼鐵行業開啟去產能「回頭看」,各地環保督察組已經展開了現場檢查,違規企業生產節奏需要做出調整。若限產范圍進一步擴大、執行力度進一步加碼,鋼材價格或將進一步上漲。
2、5月監管政策開始糾偏,限產預期短暫讓位於保供穩價,短期鋼價回落。 年初以來國內外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已經積累了一定泡沫,現貨市場受到貿易商投機炒作的助推,期貨市場還受到流動性充裕以及市場情緒的影響。5月以來中央集中出台的保供穩價舉措,主要集中在財稅手段增加進口減少出口、金融端打擊惡性炒作,持續引導預期。短期鋼價回落,市場對政策面的預期邊際變化,但供需矛盾的根本問題尚未解決。
3、展望後市我們有兩點判斷:一是大宗商品牛市並未見頂,鋼價短期盤整後還將有下一波的上漲,主要基於供需矛盾短期難以緩解以及流動性尚未轉向。二是大宗商品走勢分化,鋼鐵等碳達峰及環保限產行業走勢較強。
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鋼鐵行業如何影響經濟利益分配?
1、鋼價大幅上漲將引發三大風險:宏觀滯脹風險、微觀經營破產倒閉風險、下游消費品漲價和居民購買力下降風險
一是鋼價上漲使得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破產風險上升。 已有部分領域出現了「多生產多虧損」和間歇性停產的情況。鋼價上漲導致機械鑄造企業訂單盈利空間弱化,且采購環節需要現金結算使得企業面臨資金周轉困難。
二是鋼價上漲已有向終端消費品價格傳導的趨勢,可能導致居民購買力降低引發需求走弱。 今年一些耐用消費品及生活必需品行業均出現了成本驅動的漲價。家電行業企業因承受銅、鋁、鋼等大宗商品上漲的壓力紛紛宣布漲價。這導致消費者購買意願降低,五一旺季期間零售量同比下滑。
三是如果繼續嚴格實施鋼鐵產量負增長等舉措,供需矛盾加劇,中下游將面臨原材料缺乏、價格高漲的停產風險,中下游破產倒閉後中上游的需求難以持續,即宏觀滯脹風險。
2、當前碳達峰碳中和行政式減產將產生四大利益再分配:上中下遊行業、大中小企業、國企與民企、限產與非限產企業
一是碳達峰碳中和助推鋼材價格大漲,使得上中下游企業的利益再分配。 1)上游的大宗商品大漲擠壓了中下游企業的利潤。今年製造業多數行業利潤率普遍修復,但是包括鋼鐵在內的中上游利潤率的漲幅明顯高於下游製造業。2)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經營風險上升。盡管目前下游需求平穩尚且維持高鋼價、高利潤,一旦中下游企業成本上升擠壓經營性現金流,盈利空間弱化導致企業暫停接單,抗風險能力下降,中下游破產企業倒閉後中上游的需求景氣度難以持續。
二是碳達峰碳中和限產推動大宗商品上漲,將加劇國企民企之間的分化,降低資源配置效率。 碳達峰碳中和 相對利好鋼鐵等上遊行業,目前國企在上遊行業的佔比較高,將進一步擴大國企相對民營企業的優勢。
三是碳達峰碳中和長期將有利於排放較低的大型鋼鐵企業發展,不斷擠壓中小鋼鐵企業發展空間,產生大中小企業利益再分配。 國內的大型鋼鐵企業基本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未來如果二氧化碳排放超過配額的企業將需要從市場購買配額,這種局面下中小鋼鐵企業將喪失成本優勢,而大型鋼鐵企業長期以來的環保優勢將轉化為成本優勢。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促進鋼鐵產業擺脫粗放競爭的格局,有助於產業集中度水平的提升。龍頭鋼企將憑借成本及綠色製造優勢不斷擴張規模,持續提升盈利能力,而效率低下的中小鋼企則面臨環保成本及產量受限的雙重擠壓,將被收購或退出市場。
四是碳達峰碳中和將推動市場份額在限產企業與非限產企業之間再分配。 非限產企業擠出了重點鋼企的產量,重點鋼鐵企業產量佔比在2018、2019年連續下行。2021年限產區域的執行力度較強,唐山鋼鐵集團4月粗鋼產量同比大降31.7%,今年1-4月粗鋼產量累計同比下降18%。短期唐山等限產地區的供給缺口由非限產地區鋼企補充,部分地區的行政限產政策只會改變全國鋼廠之間的分配。
風險提示: 限產政策執行力度放鬆;鋼鐵需求大幅不及預期;原材料供應風險不斷加劇。
⑸ 新中國成立以後鋼鐵工業發展情況
從建國初期,國家以重點發展重工業以盡快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時起,鋼鐵工業即被作為重工業的代表而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的重視,從而有了從幾乎是空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鋼鐵產業的可能。從一五計劃時起,國家就不斷地從農業和其他產業上為鋼鐵產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的資金,並不惜花很大的代價用於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同時,鋼鐵工業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之一,與國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步伐息息相關。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中國鋼鐵產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經整整60年了。在60年中,新中國的鋼鐵工業在戰爭廢墟上艱苦創業,既有順利發展的機遇,也有探索前進的挑戰;有過三年「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的沉痛教訓,也遭遇過10年「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干擾和挫折。盡管如此,中國鋼鐵工業仍克服重重困難,艱難前行,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改革開放後中國鋼鐵工業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鋼鐵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滿足下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在鋼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強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不斷改善品種質量,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作為基礎原材料工業,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前人的躋身於世界鋼鐵大國的夢想。2008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時粗鋼產量的3164倍,鋼產量佔到全球的38.2%。
一、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歷程
回顧新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大體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2年,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1993~2000年)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時期(2001年以來)四個發展階段。
(一)第一階段(1949~1978年)
在改革開放前的30年中,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一次重大轉變」、「兩個黃金發展期」、「三次基本建設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一次重大轉變
從建國初期到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是在前蘇聯大力支援下開展的,幾乎全盤照搬蘇聯的模式。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論十大關系》之後,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在認真總結學習蘇聯經驗教訓基礎上,轉變到從中國國情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走大、中、小相結合之路。這一轉變,對中國鋼鐵工業的崛起、壯大具有重要意義。
2.兩個黃金發展期
第一個黃金發展期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年),年均增鋼80萬噸,年均增長31.6%,到1957年達到了535萬噸。
第二個黃金發展期是國民經濟調整期間(1963~1965年),年均增鋼185萬噸,年均增長22.4%,到1965年達到了1223萬噸。
3.三次基本建設高潮
第—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蘇聯156個援建項目中的八大鋼鐵項目的建設,包括新建武鋼、包鋼、北滿鋼廠、吉林鐵合金廠、吉林炭素廠、熱河釩鈦廠,改擴建了鞍鋼和本鋼等。同時還進行了大冶鋼廠、太鋼、唐鋼等近20個企業改擴建工程。
第二次是1956年規劃並開始建設的「三大、五中、十八小」。三大是繼續進行鞍鋼、武鋼、包鋼三個大型鋼鐵基地建設;五中是擴建、新建五個中型鋼鐵企業,即擴建太鋼、重鋼、馬鋼、石景山鋼鐵廠,新建湘鋼;十八小是新建十八個小型鋼廠,即邯鋼、濟鋼、臨鋼、新余、南鋼、柳鋼、廣鋼、三明、合鋼、長特、新疆八一、杭鋼、鄂鋼、漣鋼、安鋼、蘭鋼、貴鋼、通鋼等。
第三次是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主要是新建了攀鋼、長城特鋼、峨嵋鐵合金廠、水城鋼鐵廠、遵義金屬製品廠、樂山軋輥廠等:恢復建設了酒鋼、蘭鋼、略鋼;擴建了成都無縫鋼管廠、重鋼、重特、昆鋼、貴鋼、遵義鐵合金廠,還有鞍鋼援建寧夏石嘴山鋼繩廠。這三次基本建設高潮的開展,為新中國鋼鐵工業日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4.一段坎坷、曲折路
1958年「大躍進」的高指標、大辦鋼鐵、浮誇風,「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壞、整頓、再破壞,以及其後的「鬧翻番」、「洋躍進」等脫離實際、違背鋼鐵工業發展規律的行為,使中國鋼鐵工業在十幾年的時間里,走了一段三起三落的坎坷、曲折路程,使中國鋼鐵工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改革開放前的近30年中,國家對鋼鐵工業的總投資為615.28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26.46億元,佔85.6%;更新改造投資88.8億元,佔14.4%。中國鋼鐵工業在跌宕起伏中,經過數百萬鋼鐵人的頑強拼搏,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焦化、耐材、鐵合金、碳素等要素結構比較完善,地質勘探、工程設計、建設施工、設備修造、科學研究、冶金教育等門類比較齊全,以大型企業為骨幹、大中小相結合,具有3500萬噸鋼生產能力的新中國冶金工業體系。鋼產量由1949年的15.8萬噸增加到1978年的3178萬噸,年均增鋼100萬噸;鋼材板管帶比由1952年的12.3%提高到1978年的32.3%;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1962年的10.1%提高到1978年的16%;鋼材自給率由1953年的61.25%提高到1978年的72.66%;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2.54噸標煤。這30年取得的成果,為後30年中國鋼鐵工業的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第二階段(1978~1992年)
在1978~1992年的14年中,中國鋼鐵工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效。鋼鐵工業從國外引進了700多項先進技術,利用外資60多億美元。特別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新建了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兩座現代化大鋼廠,並對老鋼廠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改造項目,使中國鋼鐵工業的技術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在發展鋼鐵工業生產規模上,除新建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公司以及一些鄉鎮鋼鐵企業外,主要是抓現有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在抓老企業技術改造、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方面,邁出了三大步:第一步:「立足現有企業,走挖潛、改造、配套、擴建的路子。」第二步:重點解決發展速度(數量)、品種結構、產品質量都不適應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需要的「三個不適應」問題。第三步:鋼鐵工業要上「四個新台階」:上品種質量水平的新台階,上現代化工藝裝備水平的新台階,上集約經營和規模經濟的新台階,上綜合經濟效益的新台階,以增強鋼鐵工業的發展活力。
在這十幾年中,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不斷推進,使鋼鐵工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978~1992年,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共計1465.43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759.72億元,佔51.8%,更新改造投資705.71億元,佔48.2%。建成投產了上海寶山鋼鐵總廠一、二期和天津無縫鋼管公司。1983年鋼產量突破4000萬噸,1986年突破5000萬噸,1989年突破6000萬噸,1991年突破7000萬噸,1992年達到了8093萬噸。1978年到1992年,鋼材板管帶比由32.3%提高到37.4%,連鑄比由3.5%提高到30%,合金鋼、低合金鋼比由16%提高到21.6%,鋼材自給率由72.7%提高94.7%,噸鋼綜合能耗由2.54噸標煤降低到1.57噸標煤。
(三)第三階段(1993~2000年)
從黨的十四大到2000年,是中國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著力「一個適應」,實施「二個轉變」,即著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由發展數量規模為主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轉變,由鋼鐵產品長期數量短缺向控制總量轉變。這個時期中國鋼鐵工業是深化內涵式擴大生產的階段。
這一時期鋼鐵行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調整、優化結構,推進和實現了兩個重大轉變,促進鋼鐵工業生產力的發展。
第一個轉變:由長期規模擴張為主轉向調整優化結構為主,提高綜合競爭力,提出把「結構優化作為鋼鐵工業發展的中心環節」,主要是優化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同時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大力推進淘汰落後,採用新技術對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工藝技術現代化。由此拉開了採用高爐噴煤粉、連續鑄鋼、濺渣護爐、熱裝熱送等六大共性先進技術改造老企業、優化品種結構和工藝技術結構的大幕。
第二個轉變:鋼鐵產品由長期數量短缺轉向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開始實行總量控制。1993年到1998年期間,由於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了大量過剩的生產能力,從而提出「控制總量,優化結構,大力提高冶金工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方針,並在全行業特別是大中型鋼鐵企業中展開了壓縮生產總量的工作。
1993~2000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476.06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為1446.14億元,佔41.6%,更新改造投資2029.87億元,佔58.4%;鋼產量由1993年的8954萬噸增加到1996年10124萬噸,2000年鋼產量達到了1285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和消費國:鋼材板管帶比由1993年的36.7%提高到2000年的41.7%,低合金鋼、合金鋼比由22.8%提高30.9%,連鑄比由33.9%提高到82.5%,平爐鋼比下降到0.9%,轉爐鋼比提高到87.5%:鋼材自給率達到93.1%;噸鋼綜合能耗下降到1.18噸標煤;加速了淘汰小高爐、小轉爐、小電爐、平爐、化鐵煉鋼、多火成材、橫列式和復二重軋機的進程,大大縮小了中國鋼鐵工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四)第四階段(2001~2008)
2001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鋼鐵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陸續出現了一系列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變化。
在這一階段中,中國鋼鐵工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滿足相關行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積極應對新挑戰,不斷解決新問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鋼產量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的台階,2008年粗鋼產量超過5億噸。2001~2008年期間,鋼產量年均增長率達到20%,佔全球鋼產量的比重從17.8%提高到38.2%,在世界鋼鐵業的地位顯著提升;鋼鐵產品的進出口格局發生了根本性逆轉,徹底結束了中國鋼鐵材料供給不足的歷史。見表1。
技術裝備國產化、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品種質量得到優化。鞍鋼、武鋼、首鋼、馬鋼、太鋼、濟鋼、萊鋼、安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技術改造,廣泛採用了高效鐵礦采選技術,鋼鐵冶煉技術、軋鋼技術、高端產品開發、大型冶金成套技術集成、節能節水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鞍鋼、武鋼、太鋼、馬鋼、邯鋼、包鋼等大型老企業的現代化新區、新基地的建設和相繼投產;鞍鋼營口鮁魚圈沿海鋼鐵基地項目、首鋼與唐鋼集團合作的河北曹妃甸沿海鋼鐵基地項目也於2008年和2009年投產;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寶鋼集團的廣東湛江項目和武鋼集團的廣西防城港項目等一批沿海的現代化鋼鐵基地正在籌建之中。
節能減排取得巨大進步。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的噸鋼綜合能耗由876千克標煤降到628千克標煤,這一指標意味著目前冶煉1噸鋼的綜合能耗僅相當於改革開放前1978年的1/4,噸鋼耗新水下降到5.31噸,SO2、COD、工業粉類排放均大幅下降;使鋼材品種與質量顯著改善,國內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2007年22類鋼材中有18類鋼材的自給率超過100%。
產業組織結構得到優化。2008年,全球年產鋼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12家,其中中國佔5家。2008年與2001年相比,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從4家增加到24家;此間,唐鋼整合宣鋼和承鋼,唐鋼集團與邯鋼集團組建為河北鋼鐵集團;濟鋼與萊鋼組建為山東鋼鐵集團;寶鋼重組新疆八鋼和控股廣東鋼鐵集團;武鋼重組鄂鋼、昆鋼和控股廣西鋼鐵集團;馬鋼重組合鋼;沙鋼重組淮鋼、江蘇永鋼和河南安陽永鋼等等。鋼鐵企業聯合重組的步伐逐步呈現加快之勢,適應國際化競爭的能力增強,中國鋼鐵工業整體素質提高。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寶鋼、河北鋼鐵、江蘇沙鋼等三家中國大陸鋼鐵生產企業上榜,分列第220、375、444位,其中寶鋼已經連續5年入圍,並由2005年的第309位躍升至2009年的第220位。
二、我國鋼鐵工業近年來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為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幾代鋼鐵人的艱苦創業、頑強拼搏和自主創新,有效地滿足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鋼鐵材料的旺盛需求,有效地支撐了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進程,有效地支撐了國民經濟主要用鋼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和積累了大量財富,創造了曠世空前的發展紀錄,鑄就了鋼鐵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需要鋼產量不斷增加,自1996年以來鋼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
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鋼鐵工業順應國民經濟發展對鋼材的旺盛需求,繼1996年鋼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並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產鋼國後,自2003年以來,鋼產量又連續跨越2億噸、3億噸、4億噸、5億噸的台階,並在2005年結束了自建國以來連續57年凈進口鋼的歷史,徹底扭轉了鋼總體生產能力不足的狀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在發展速度方面和發展規模方面均創造了世界鋼鐵發展史上的奇跡。
(二)中國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大大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和出口國。中國鋼產量佔全球的比重從2001年的17.8%躍升至2008年的38.2%。
2008年我國鋼產量超過世界排名第二至第八位的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德國、烏克蘭之和。
2003年我國鋼產量比2002年增加了3997萬噸、2004年比2003年增加6057萬噸、2005年比2004年增加7033萬噸、2006年比2005年增加6591萬噸、2007年比2006年增加7014萬噸。從2004年開始,中國鋼材市場供不應求向供求平衡轉變,鋼材進口大幅下降,出口持續增加。
到2006年,中國鋼鐵產品對外貿易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鋼坯和鋼材均實現了凈出口,凈出口鋼材2450萬噸、凈出口鋼坯(錠)867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3463萬噸。
到2007年,中國鋼鐵產品出口進一步擴大,出口量躍居世界首位,共出口鋼材6265萬噸、出口鋼坯(錠)645萬噸,鋼材和鋼坯合計折粗鋼出口7310萬噸;凈出口鋼材4578萬噸、凈出口鋼坯(錠)606萬噸,坯材合計摺合粗鋼凈出口5476萬噸。
(三)鋼鐵工業裝備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進一步加大投資的力度,整體實力明顯增強,整體裝備水平迅速提高,依託自身技術實力,在部分引進國外高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了技術裝備設計和製造的自主集成與創新,主要裝備的國產化率進一步提高,有些先進技術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鞍鋼不僅實現了自主集成單條生產線——中國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連鑄連軋帶鋼生產線(ASP),並實現了向濟鋼的技術輸出:首鋼自主設計建造了世界首座全乾法除塵的5500立方米特大型現代化高爐;太鋼自主集成與創新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企業。
2001~2008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505.6億元增加到3903.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累計投資16329.58億元。大量的投資不僅使鋼鐵工業的生產能力快速增加,更使以裝備大型化、自動化、連續化為代表的冶金工藝技術裝備現代化、國產化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煉焦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機械化焦爐從193座增加到291座,年產能從5128萬噸上升到9961萬噸,每座焦爐的年平均生產能力從26.6萬噸上升到34.3萬噸。
在燒結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燒結機的年產能從7184萬噸增加到45404萬噸,其中130m2及以上燒結機35台增加到125台,占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年產能的比重從38.5%提高到52.3%。
在煉鐵方面,2001年與2007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鐵高爐的年產能從12152萬噸增加到36629萬噸,其中1000m3及以上高爐50座增加到120座,增長了1.40倍,而1000m3及以上高爐的年產能從6433萬噸增加到19118萬噸,增長了1.97倍。
中國鋼鐵行業的高爐在大型化的同時,還廣泛採用了煉鐵先進技術,高風溫熱風爐、無料鍾高壓爐頂、富氧大噴煤、高爐長壽、自動控制、節能、余能余熱回收利用和環境保護等先進技術得到普遍推廣應用;攀鋼高鈦型釩鈦磁鐵礦高爐強化冶煉技術和寶鋼高噴煤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煉鋼方面,中國煉鋼工藝裝備圍繞以連鑄為中心,包括鐵水預處理、大轉爐、精煉、連鑄,工藝配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高效化、自動化煉鋼生產的模式。轉爐煉鋼和50噸以上電爐煉鋼己基本實現了煉鋼一精煉一連鑄一對一的最佳經濟規模的工藝裝備配置。2002年,中國鋼鐵工業徹底淘汰了平爐煉鋼。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轉爐的年產能從11803萬噸增加到38749萬噸,增長了2.28倍。其中100噸及以上轉爐從30座增加到140座,增長了3.67倍,而100噸及以上轉爐的年產能從3602萬噸增加到19875萬噸,增長了5.49倍;占重點企業轉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30.5%上升到51.3%。
2007年與2001年相比,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煉鋼電爐的年產能從2574萬噸增加到4764萬噸,增長了0.85倍。其中100噸及以上電爐從11座增加到21座,增長了0.91倍,而100噸及以上電爐的年產能從727萬噸增加到2012萬噸,增長了1.77倍;占重點企業電爐鋼年產能的比重從28.2%上升到42.2%。
中國100t以上轉爐和50t以上超高功率大電爐基本達到國外同類裝備的先進水平,並成為中國煉鋼生產的主體設備,寶鋼、武鋼、鞍鋼和國內大企業新建的大型化裝備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四)鋼鐵產品品種優化,質量明顯改善
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鋼鐵工業根據我國鋼材消費結構及其變化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改善產品質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短缺品種。板管帶材比例從1978年的32.3%提高到2007年的50.6%:合金和低合金比從1978年的14.6%提高到2007年的36.3%。目前我國大多數鋼材品種的自給率超過了100%,凈進口的鋼材只剩下冷軋薄板帶、電工鋼等少量高附加值品種,而這些品種的增長很快,預計不久也能實現自給。目前我國機械、汽車、造船、家電、石油、電力、鐵路等行業使用的鋼材絕大多數是國產的,其質量能夠滿足這些行業的基本需要,其中部分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近幾年來,我國開發的船用高強度寬厚板、高強度海洋結構用鋼板、高檔汽車用板和汽車零部件用鋼、工程機械和高層建築用高強度厚鋼板、X80以上高等級管線鋼板、百米在線熱處理鋼軌和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鋼軌、高速動車組用鋼、高端壓力容器用鋼板、高牌號取向和無取向硅鋼、高檔不銹鋼新品種、高強度角型鋼等均實現了重大的突破,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經濟建設、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機電產品出口對鋼鐵材料的需求。我國出口鋼材結構也從以長材為主逐步變為以高附加值的板材和管材為主,說明我國鋼鐵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競爭力有了顯著提高。
(五)技術進步成效顯著,技術經濟指標明顯改善
隨著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工藝優化,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鋼鐵工業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有了很大改善,與發達產鋼國的距離大大縮小,大中型企業的很多指標已經接近、達到甚至超過發達產鋼國的水平。如大中型企業的高爐利用系數從1978年的1.43噸/m3·天提高到2007年的2.74噸/m3·天,高爐入爐焦比從600千克/噸左右降低到397千克/噸:轉爐鋼鐵料從1184千克/噸降低到1085千克/噸:軋鋼綜合成材率從74.8%提高到95%以上;噸鋼綜合能耗從2.52噸標准煤降低到632千克標准烷噸鋼耗新水從2000年的25噸以上降低到5.3噸;鋼鐵職工實物勞動生產率從33噸/年·人提高到370噸/年·人。
(六)鋼鐵工業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1978年鋼鐵行業利潤只有34億元,此後雖有增長但最好的年份也沒有超過300億元;1997~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全行業利潤很少;進入新世紀後經營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效益明顯改善。2007年與2001年相比,大中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3793億元提高到20700億元,增長4.5倍;實現利潤從163.8億元提高到1599.6億元,增長8.8倍:銷售收入利潤率從4.32%提高到7.73%。
目前中國鋼鐵行業正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努力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堅持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企業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為重點,積極推動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企業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加快推動鋼鐵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為早日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而拚搏努力。
⑹ 江蘇上海全部鋼材市場分布情況
型材類
無錫市澄東鋼鐵有限公司 江陰淮鋼鋼貿有限內公司
江陰市金地物資有限公司 常州市容雙旺物資有限公司
無錫市南洋貿易有限公司 無錫市煒松鋼鐵有限公司
江蘇長城物資貿易有限公司
板材類
無錫市鋼峰物資有限公司 無錫市寶琪物資有限公司
無錫市鐵峰鋼貿有限公司 常州市誠通金屬有限公司
江陰市西港物資有限公司 江陰市中開鋼材有限公司
不銹鋼類
無錫市晟昌不銹鋼有限公司 江陰市龍達不銹鋼有限公司
江陰市良程不銹鋼有限公司 無錫市祥輝不銹鋼有限公司
江陰市春秋不銹鋼有限公司 江陰市金秋不銹鋼有限公司
無錫市新區耀順不銹鋼有限公司
上海冠佳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至誠實業有限公司
上海寶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金藏物資有限公司
上海蘇辰實業有限公司 上海平鵬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海泰鋼管有限公司 上海浦項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上海創盈物資有限公司 上海鍾鋼物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