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德國雜牌部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春季,已是日薄西山的第三帝國終於要迎來了自己的終結。3月6日的巴拉頓湖戰役之後,德軍已經武力發起任何戰略性進攻了,幾百萬的德軍被分割在了不同的戰場上,就連柏林戰役當中都出現了病例短缺,不得不徵用民兵。就在這個亡國的前夜,納粹德國居然從已經被榨乾的德國國內拉出了一支軍隊,這就是德國國防軍第12軍。
第12軍成立於1945年4月8日,這時候離德國最後投降只剩下了一個月,所以這支軍隊被稱為納粹德國最後的軍團。按照少數的歷史資料,德國國防軍第12軍的組建並不是虛張聲勢,它的編制有10個師,其中有2個裝甲師、8個步兵師,由溫克陸軍上將指揮。
凡是了解二戰歷史的人,對於這支僅存在了一個月的德國國防軍第12軍絕對不陌生。
在1945年5月,德國首都柏林化為火海,在最後關頭,德國第12軍為了拯救被打殘的第9軍,沒有聽從納粹元首的命令去支援柏林,而是殺入強大的蘇聯第1烏克蘭方面軍的防線,為友軍和平民打開生命通道,而12軍自己幾乎被打光。
那麼,第12軍為什麼不去解救柏林之圍,而是要拯救友軍呢?在紅軍強大的攻勢下,這支軍隊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1、臨時拉起的雜牌軍
對於納粹元首這個二戰的劊子手,後世評價普遍認為他偏執、自負、瘋狂,這些缺點在二戰後半段暴露無遺。1945年的德國其實已經戰敗,東線的千萬蘇聯紅軍勢不可擋,西線的英美聯軍也步步緊逼。此時幾乎所有的德國將領都主張保存力量,在本土防禦,最後達成有限度的投降。
但是納粹元首本人絕不允許這樣做,他還在謀劃著翻盤。1945年3月,他讓自己的精銳黨衛軍在巴拉頓湖對蘇軍進行反擊,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寶貴的坦克和突擊炮幾乎全部打光。
1945年4月,德國西線的B集團軍、G集團軍和H集團軍都在美軍的進攻下苦苦支撐。在這種劣勢下,德國人需要一支生力軍去支援前線。第12軍創建的初衷是在西線擋住步步緊逼的美軍,該命令直接來自元首本人,由德國國防軍陸軍司令部著手組建。
在德國的漢堡市,德軍找到了幾乎能找到的所有兵員,東拼西湊出了一支軍隊。12軍的戰士們身份各異,有後方的傷兵,有部分逃兵,有失去編制的散兵,還有當地的警察、消防員、民兵、沖鋒隊、海軍後備隊、空軍地勤。
德國早就進行了總動員,所有青壯年都去了前線,這支軍隊的士兵年齡從十幾歲到四五十不等,穿上軍裝後來不及軍訓,這些人就要去前線打仗了。
2、誰也救不了德國
因為武器裝備實在有限,第12軍預備建立的兩個裝甲師里,只有克勞塞維茨裝甲師成功組建,而且裝甲力量還不足,全師坦克、突擊炮加上裝甲車一共60輛,這在以前只算是個裝甲團的體量。
最後,第12軍的部隊只有1個裝甲師和7個步兵師成型,這支軍隊剛剛組建完畢,西線就傳來了壞消息——被美軍包圍的B集團軍和H集團軍已經被美軍消滅,柏林的西線防禦已被攻破,12軍這支救火隊一出生就要投入到戰斗中。
第12軍第一戰是在勞恩堡解救被美軍包圍的第11軍,克勞塞維茨裝甲師作為12軍唯一裝甲力量,以豹式坦克為主力,突破了美軍陣線和11軍回合。英軍的裝甲部隊和12軍交火,被德軍用殲擊炮打退。
溫克將軍對前線德軍的表現很滿意,這支臨時拉起來的部隊居然能完成戰術任務,也算是給西線德軍的一針強心劑。
但是這短暫的火花並不足以支撐柏林防禦圈的戰斗,西線的美軍放慢了進攻速度,而蘇軍前鋒烏克蘭第1方面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殺向柏林,大批德軍被蘇軍擊潰。在柏林市周圍,幾十萬德國平民進退維谷,整個德國北部已經成為戰區,他們只能跟隨軍隊撤退。
在第12軍組建十天後,蘇聯紅軍就開始進攻柏林城。第12軍被命令去東線進攻蘇軍,但是溫克將軍知道,這點部隊和這點坦克去打蘇聯人,完全是以卵擊石。
但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德軍第12軍以微弱兵力向柏林進攻,不出所料被蘇軍死死擋住,最後被圍困在波茲坦。溫克知道自己的手下已經到了極限,於是向柏林聲明:12軍難以支援柏林。
1945年4月27日,百萬蘇軍完成了柏林包圍圈,第12軍突破蘇軍防線的計劃落空,溫克將軍只能下令全軍撤退,去西線尋找機會。
此時在柏林城內的地下堡壘中,納粹元首已經失去理智,嘴裡不停念叨著溫克,他希望溫克的進攻能化解柏林之圍,這一橋段在著名二戰電影《帝國的毀滅》中有大段描寫。
3、鋼鐵雄心
在戰爭最後,柏林城已經成為地獄,幾十萬德軍和百萬蘇軍展開巷戰,直到德意志第三帝國宣告滅亡。
1945年4月30日,納粹元首在地堡里自殺,他生前發出的最後一封電報是:溫克的部隊在哪裡。
1945年5月1日,柏林城的平民和傷兵們還受戰火威脅,溫克將軍的第12軍和德軍第9集團軍的殘兵們兵合一處,在易北河邊到柏林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12軍士兵和第9軍士兵殺入蘇軍包圍圈,為的不是解救柏林和他們的帝國,而是讓盡量多的平民和士兵逃離戰火。
溫克跟易北河對岸的美軍約法三章:醫治傷兵,不得虐俘,而且要安置難民。美軍接受了德軍的條件,並要求後者必須先交出坦克和殲擊車。
5月5日,德軍開始有序渡河投降,幾乎與此同時,蘇聯紅軍開始朝著易北河進攻,想阻止德軍渡河。第12軍和第9軍死守這個小缺口,三天內讓1萬平民和2萬德軍撤離了柏林這個地獄,最後越過易北河向美軍投降。
第12集團軍則是最後一個撤往易北河向美軍投降,溫克將軍自己在最後渡河。而留在後方殿後的12軍和第9軍士兵毀掉了渡船,在蘇軍鋪天蓋地的攻勢下發起了自殺式反擊,最後全軍覆沒。
德國國防軍第12軍、第9軍殘部10萬人在5月8日舉行受降儀式,美國人對第12軍在戰爭末尾的表現非常敬佩,這些戰士的故事在西線傳開,被寫入了美軍的戰史。
直到今天,德國國防軍第12軍的故事還在各種藝術作品中流傳。戰略游戲《鋼鐵雄心4》中,就有一首同名歌曲Hearts ofIron,歌詞描寫的是12軍在第三帝國毀滅前夕保護袍澤和平民的故事。
See the Reich in flames
帝國已墮入戰火
Try to save Berlin in vain
柏林已無法可救
Its a road through death and pain
這是一條布滿死亡和痛苦的道路
On the other shore,theres the end of the war
河的對岸,就是戰爭的結束
二戰的歐洲戰事結束於柏林之戰,這座城市作為納粹法西斯的源頭,最終受到了紅軍正義的制裁。
在最後的戰場上,第12軍這支臨時組建的雜牌部隊,完成了德軍的自我救贖。雖然德國在二戰中的罪惡罄竹難書,但是在戰爭末尾,柏林城外的德國的士兵們是值得尊敬的。他們在最後關頭沒有潰逃,而是選擇盡忠職守,他們為了拯救人民和戰友,戰斗到了最後一刻,直到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