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洋務運動時期開創了很多公司,存活到現在的還有哪些
洋務運動是發生在清朝後期的一場自救行動,在這場運動中不僅僅將一些年輕的孩子送往國外學習,而且還在國內創辦了許多的公司,其中包括了軍事內的公司、機器生產類的公司和科學技術類的公司等等。在洋務運動的前期,洋務派都是打著“自強”的口號,於是在這個口號之下,創辦了許多的軍事工業;到了洋務運動的後期,洋務派又打著“求富”的口號,在這基礎之上又創辦了許多的民用工業。在這場運動中,比較出名的就有江南製造總局、漢陽鐵廠和開平礦務局等等這些工廠大部分都還存在,只是名字被修改了,而且現在的發展非常的不錯。
漢陽鐵廠最巔峰的時候是在1983年,當時這個工廠可以說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雖然這個工廠在剛剛創辦的時候有所虧損,但是後來在一些人的幫助之下變得越來越好。在抗戰時期漢陽鐵廠被華中鋼鐵公司取代,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又改名為武漢鋼鐵公司,後來又改名為現在的寶武鋼鐵集團。
② 武鋼被曝裁員萬人 一些員工將提前退休居家休息
武鋼被曝裁員萬人 一些員工將提前退休居家休息
鋼鐵業前所未有的低迷之際,處於鋼鐵業第一方陣的武鋼啟動了大規模「減員」。昨日有報道稱,武鋼集團可能將裁員1.1萬人,武鋼股份計劃裁員6196人。新京報記者昨日自三個獨立消息源處證實了這一消息。
昨日晚間,武鋼集團聲明稱,目前並沒有「裁員」,「內退」、「臨時歇工」等措施並沒有改變職工的勞動關系和薪資關系。
裁員進行時,有的已簽了「離職」合同
一位鋼鐵業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媒體報道的裁員數字准確無誤。他發來一份裁員清單,清單顯示武鋼股份將裁員6196人,清單於12月8日印發、署名為武鋼股份總經理辦公室。
新京報記者自武漢當地消息人士處了解到,目前武鋼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工作推進有序,有員工已經接受了公司方面給出的離職條件。
一位武鋼股份員工在接通新京報記者電話後但很快掛掉,只表示,「已經和廠里簽訂了合同,不便接受采訪」。
新京報記者以員工身份致電武鋼股份煉鋼總廠一位負責人,當被問及大規模裁員計劃時,對方表示,現在公司方面確實有裁員計劃,但網路傳言不可全信。「提質增效、降低人力成本,這是大勢所趨。當然,對於年輕員工也會區別對待。」該負責人說。
有些員工將提前退休、居家休息
一份裁員方案顯示,裁員對象主要是崗位工作量不飽滿、不勝任崗位工作、沒有競爭上崗等職工,他們將通過提前退休、居家休息等渠道退出崗位。
官方的網站信息顯示,武鋼集團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其已連續六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但行業低迷令武鋼股份業績承壓。
今年三季報顯示,前9個月武鋼股份大幅轉虧,虧損10.01億元,凈利潤驟減200%,而在今年上半年,武鋼股份尚盈利超過5億元。
上述裁員清單顯示出此次裁員與業績變化的聯系。武鋼股份旗下的能源動力總廠、冷軋總廠等工廠裁員最多,都達到了600-700人。公司上半年冷軋產品營收約138.6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降低了22.44%。
上鋼網高級分析師張磊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裁員有助於減輕企業負擔,但僅靠裁員,企業依然無法擺脫目前困境。
新聞延伸
風暴中的武鋼「雪上加霜」
在中央巡視和行業寒冬加劇的雙重壓力之下, 成立近60年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下稱「武鋼」)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將自己的沉痾頑疾曝露出來。
原董事長鄧崎琳落馬,外派職工做警察,與柳鋼10年「貌合神離」的重組正式結束,長達1.8萬字的巡視整改通報自爆家醜……自8月29日鄧崎琳被宣布落馬後,短短幾周之內,老央企武鋼新聞不斷,處在輿論風暴中。
許多人將之視為武鋼一個時代的結束,更多的人則希望武鋼能迎來一個新時代,因為它是中國鋼企的縮影。
武鋼的「老毛病」:大而不強,有領導以「鋼」謀私
鄧崎琳的落馬,讓公眾對這位執掌武鋼達10年之久的董事長和武鋼的「鄧崎琳時代」開始審視。
首先被質疑的是鄧崎琳主導下武鋼以規模為上的快速擴張。
2011年鄧崎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自豪地說,「我們在5年裡面,再造了一個武鋼」。據其介紹,自己剛接手武鋼時,公司的產能為900萬噸左右,不僅被老對手寶鋼(當時產能為3000多萬噸)、鞍鋼(當時產能為1500多萬噸)甩出一大截兒,就連曾經的「小兄弟」萊鋼、濟鋼產能也有1000萬噸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感到確實很迷茫。我們企業怎麼辦?」鄧崎琳說,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武鋼內部和國資委官員提出的「被寶鋼兼並重組」的建議。
於是,武鋼掀起了一輪快速兼並重組的行動。2005年上半年,重組鄂鋼,下半年重組柳鋼(601003.SH),2007年後重組昆鋼,產能也隨之快速擴張。「它們進來後,我們就有3600萬、4000萬的產能了。寶鋼怎麼兼並我,它已經咬不動我了。」鄧崎琳曾表示,「十二五」期間武鋼的產能規模要達到6000萬噸。
有人稱,「鄧崎琳時代」的快速擴張只達到了避免「被兼並」的目的,並未扭轉「被超越」的目標。
2015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有8家鋼企榜上有名,武鋼排名最後,寶鋼排名最前。2014年,寶鋼的營業收入為483.2億美元,武鋼為237.2億美元。
此外,鄧崎琳掌舵期間,武鋼集團核心子公司武鋼股份(600005.SH)的盈利情況整體下滑。2012年其凈利潤跌至2.1億元的低谷,2014年有所回升(12.57億元),但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22億元,同比下滑9.81%。
除了公司發展上的痼疾外,今年2月開始的中央巡視以及此後的武鋼巡視整改通報,則將武鋼在內部管理上的問題一一揭露。
比如,選人用人不講規矩。個別領導幹部搞團團伙伙,部分幹部「帶病提拔」,影響惡劣。如武鋼股份原副總經理孫文東2009年被審計發現嚴重問題後,仍被調到鄂鋼公司擔任總經理,並推薦為湖北省人大代表。
比如,以「鋼」謀私,大肆斂財。巡視、整改期間,武鋼有42名領導報告有親屬圍繞武鋼做業務;清查項目2911個,發現問題項目836個,涉嫌暗箱操作、利益輸送、領導人員插手工程項目271個。
比如,違規決策,管理混亂,造成國有資產巨額損失。2010-2014年,公司68個重大項目中有41個沒有經過集體決策,比例高達60%。武鋼巴西MMX項目決策過程中,存在先拍板後論證、後續風險沒有控制、境外投資管理制度缺乏等問題。
今年6月,中央巡視組向武鋼集團反饋專項巡視情況時,提出了四點意見建議,其中提到「特別要管好『一把手"。這個表述曾引發公眾無限的想像。鄧崎琳落馬後,在媒體的報道中,這些想像開始被一一「對號入座」。
武鋼的「鄧崎琳時代」已經終結,但其間遺留下來的問題,對繼任者和武鋼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正式職工轉崗當警察,武鋼為啥出此招?
9月8日發生在武鋼集團子公司武鋼重工集團的一件事,或許可以被寫進武鋼的歷史。
當天上午,45名武鋼重工職工從廠區集中出發,到武漢化工區當警察。這是武鋼歷史上第一次派遣職工「走出去」為社會服務。到現場為他們送行的,是武鋼歷史上第一個「外來」一把手、出身於寶鋼的馬國強。
在武鋼,這45名職工的准確稱呼應是:富餘職工。
據媒體報道,他們大多是生產一線的機床工、造型工、焊工等,年齡最小的32歲、最大的52歲。因為鋼鐵及配套行業過冬,武鋼重工關停並轉持續虧損、扭虧無望的單元和產線,大幅度精簡職工隊伍,產生了不少富餘職工;部分產線也因為合同不飽滿,職工收入得不到保障。
據了解,下一步武漢化工區還將陸續提供警察、保安和物業等300餘崗位吸納武鋼重工的職工。武鋼重工也將開拓其它社會渠道,將陸續派遣職工服務外部市場。
盡管從國企產業工人變為社會服務人員,但他們 「武鋼正式職工」的身份關系不變,薪資關系不變,組織關系不變。
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在現場為職工鼓勁加油。他說,人力資源優化是國有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把人力資源盤活、用好,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既有利於個人發展,也有利於武鋼未來競爭,對社會也是重要貢獻。
武鋼的這次用工改革,與日益嚴峻的行業形勢和上半年的經營業績有關。據媒體報道,今年1—6月份,武鋼沒有完成年初預算目標和國務院國資委下達的經營業績考核目標,6月首次出現虧損,7月連續虧損,且虧損加劇。危機面前,壓縮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成為武鋼的重要選擇。
武鋼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武鋼勞動生產率僅為世界先進鋼鐵企業的1/3,與國內先進鋼鐵企業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同時,武鋼噸鋼人工成本是國內先進民營鋼鐵企業的3倍左右。
8月5日,武鋼印發《關於應對危機保生存、全面壓降成本費用的通知》;8月14日,武鋼人力資源部下發了《關於開展業務回歸工作的通知》。關於下一步勞動用工改革方向,武鋼人力資源開發的指導思想是加大業務回歸力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強人員交流輸送,融入地方經濟建設。
當然,對於武鋼來說,人力資源優化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的任務。
鄧崎琳2011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的一段話,或許能為武鋼的人力成本負擔做個註解:武鋼是個5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老企業,有10多萬職工。7.3萬在崗職工,兩萬內退,不到兩年就將退休回家的,6萬離退休職工。還有3萬多大集體職工,就是沒考上大學的武鋼子弟,自己搞的企業,靠武鋼生存,搞些活路的,3萬多人。「一共十幾萬人,都要吃武鋼的飯,還不能直接推向社會。」
與柳鋼分手,「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或受影響
9月8日的外派職工,被許多人看作是武鋼在應對危機上向前走了一步。但次日柳鋼股份(601003.SH)的一則公告,則讓許多人對武鋼平添擔憂。
9月9日,柳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的通知,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聯合設立的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近日召開了股東大會,同意廣西國資委從廣西鋼鐵集團撤資,柳鋼集團退出廣西鋼鐵集團,廣西鋼鐵集團成為武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其注冊資本也由468.37億元調減為80億元。
這標志著柳鋼與武鋼長達10年的跨地區重組正式成為歷史。
據媒體報道,2005年12月,廣西國資委與武鋼集團簽署了《武鋼與柳鋼聯合重組協議書》,為推進防城港鋼鐵項目,雙方約定聯合成立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後更名為「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武鋼集團以現金出資佔80%股權,廣西國資委以柳鋼集團全部凈資產出資佔20%股權,初始注冊資本為440億元。防城港項目預計總投資為2000多億元。
今年3月,鄧崎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一項目對武鋼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武鋼地處中部地區長江中游,過去是黃金水道、九省通衢,到現在我們的進口礦石達到幾千萬噸,都要從海邊運過來,運費每噸高出100多塊錢,一年進口一千萬噸就是10幾個億,兩千萬噸就是20、30個億。在鋼鐵寒冬的時候,這是很不劃算的。」
今年6月,馬國強出任武鋼董事長。6月15日,馬國強任董事長10多天後,就前往南寧拜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馬國強表示,防城港對於武鋼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武鋼把防城港鋼鐵項目建成1000萬噸規模的決心不會變。他希望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如期實現冷軋產線順利投產,早出效益。次日,馬國強到防城港鋼鐵基地調研並強調,作為武鋼的生命工程和希望工程,防城港鋼鐵項目是武鋼發展的未來和機遇,把握好這一難得的機遇,將「建成世界一流鋼鐵企業」從口號變成現實。
關於「分手」的原因,雙方並沒有公開。據媒體報道,武鋼內部人士表示,柳鋼撤資是商業合作的正常現象,雙方都有合作與不合作的自由,「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但是我們建設防城港項目的信心和決心是不會變的。」
有業內人士甚至稱:「武鋼和柳鋼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合並過,連戀人都算不上,說離婚都過了,現在不過是回歸現實而已。」
柳鋼、武鋼「分手」後,鋼鐵行業的合並重組問題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反思。有人表示,如今看來,依靠行政手段來強推兼並重組,違背了市場規律,雖然形式上重組合並完成了,但往往後期會遇到合而不並、貌合神離的結果,最終無法實現壓縮過剩產能、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目的。但亦有人表示,中國鋼鐵業重組盡管有困難,但依舊是大勢所趨。
關於防城港項目,有人擔心柳鋼撤出後,獨立運營該項目的武鋼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拖累,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資金,「另外,武鋼畢竟不是當地企業,各個方面可能不會像之前那麼順暢」。也有專家認為,「分手」事件並不會對武鋼造成太大拖累,因為防城港項目一直就是武鋼在建設,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僅是提供相關支持,畢竟地方政府會從中直接受益。
;③ 武鋼股份為什麼停牌(武鋼股份為什麼退市)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武鋼股份為什麼停牌,武鋼股份為什麼退市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因為...
您好,現在我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武鋼股份為什麼停牌,武鋼股份為什麼退市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因為股票武鋼股份已退市。
2、A股:武鋼股份 600005關聯企業: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鋼股份擁有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煉鐵、煉鋼、軋鋼等完整的鋼鐵生產工藝流程,鋼材產品共計7大類、500多個品種。
3、主要產品有冷軋薄板、冷軋硅鋼、熱軋板卷、中厚板、大型材、高速線材、棒材等,商品材總生產能力1000萬噸,其中80%為市場俏銷的各類板材。
4、公司先後有100多項產品獲全國、省、部優質產品證書,硅鋼產品獲中國名牌、中國鋼鐵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稱號,重軌、板材獲湖北省名牌稱號,39項鋼材產品獲冶金行業「金杯獎」,產品實物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產量比為64.07%。
5、隨著我國鋼鐵行業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張,國內冶煉精煤的供應日趨緊張,公司通過對平煤集團的投資,將加強對上游煤炭資源的影響力,制約鋼鐵生產的緊俏資源煤炭今後有望得到較大程度的緩解,對保障鋼鐵主業生產具有積極作用。
6、上市以來,公司主營業務突出,利潤穩步增長,連續保持了中國上市公司50強和綜合經濟效益前20名的地位,成為滬深十大上市公司之一。
7、武鋼股份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強化管理創新,先後榮獲全國質量管理獎、全國實施用戶滿意工程先進單位、中央企業工委廠務公開先進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8、公司正高起點地規劃未來發展檔裂。
9、隨著三硅鋼、三熱軋等在建項目的即將投產,武鋼股份將繼續鞏固國內硅鋼品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首席供應商地位,同時將結束我國轎車用板及家電用板,特別是高檔轎車面板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大大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10、(3)武漢鋼鐵現在什麼樣擴展閱讀:武鋼上市18年今退市,武鋼股份成為A股「虧損王」。
11、寶武重組已經走到最後一步。
12、根據安排,原武鋼集團方面的整體上市平台武鋼股份今天(2月14日)終止上市,結束了其在資本市場18年的歷史。
13、武鋼股份為昔日央企武鋼集團旗下上市主體,1999年上市,為鋼鐵板塊知名藍籌股。
14、在央企改革和去產能的背景之下,兩大鋼鐵巨頭寶鋼與武鋼2016年實施行培閉戰略重組。
15、而雙方在資本市場的主要上市平台——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也展開換股。
16、武鋼股份中閉稱,本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後,武鋼股份股東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將按照1:0.56的比例轉換為寶鋼股份股票,即每1股本公司股票可換取0.56股寶鋼股份股票。
17、本公司股東換得的寶鋼股份股票將於本次合並換股完成後在上交所上市,寶鋼股份將辦理相關變更登記手續,並於完成手續後復牌。
18、合並後的寶鋼股份總股數將增至221億股:寶武鋼鐵集團持股比例為52.14%,寶武集團旗下子公司武鋼集團持股13.49%,另有34.37%的股份為其他外部股東所擁有。
19、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鋼股份。
④ 武鋼創始人是誰
基本介紹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簡稱:武鋼)[1]。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於1955年開始建設,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產,是中央和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本部廠區座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東郊、長江南岸,佔地面積21.17平方公里。武鋼擁有從礦山採掘、煉焦、煉鐵、煉鋼、軋鋼及物流、配套公輔設施等一整套先進的鋼鐵生產工藝設備[2],是我國重要的優質板材生產基地,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武鋼聯合重組鄂鋼、柳鋼、昆鋼後,已成為生產規模近4000萬噸的大型企業集團,居世界鋼鐵行業第四位,2009年,武鋼躋身世界500強行列。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武鋼現有三大主業,即鋼鐵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國際貿易。鋼鐵產品主要有熱軋卷板、熱軋型鋼、熱軋重軌、中厚板、冷軋卷板、鍍鋅板、鍍錫板、冷軋取向和無取向硅鋼片、彩塗鋼板、高速線材等幾百個品種。其中,冷軋硅鋼片和船板鋼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汽車板、橋梁用鋼、管線鋼、壓力容器鋼、集裝箱用鋼、簾線鋼、耐火耐候鋼、電工系列用鋼等優質名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廣泛的聲譽,「武鋼牌」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近年來,武鋼先後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獎、全國質量管理獎、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全國用戶滿意先進單位、全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全國文明單位以及中央企業十大典型之一等榮譽稱號。 50多年來,武鋼歷經了三次創業。1955年10月武鋼青山廠區正式破土動工,武鋼人開始了第一次創業,迎來了新中國興建的第一個鋼都的誕生。1974年武鋼從原聯邦德國、日本引進一米七軋機系統,開創了我國系統引進國外鋼鐵技術的先河,武鋼人開始了第二次創業,走出了一條「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2005年以來,武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推進第三次創業,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中西南戰略扎實推進,本部產能成倍增長,三大品種基地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走出去」戰略取得突破,內部改革持續深化,相關產業健康發展,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企業文化形成特色,職工生活持續改善。
管理團隊
鄧崎琳,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王振有,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胡望明,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馬啟龍,集團公司工會主席 張鐵勛,集團公司紀委書記 黃德林,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彭 辰,股份公司總經理 張 翔,集團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