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歐委會對原產於中國的無縫管產品做出反傾銷調查初裁,並決定實施為期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措施。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
該負責人表示,中方對歐盟近期在鋼鐵領域表現出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表示高度關注和擔憂。歐方不顧中國企業的積極配合和抗辯,繼續使用不公平、不合理的「替代國」方法,裁出高額稅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中國政府希望歐盟嚴格遵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充分保障中國企業抗辯權利。
該負責人強調,歐洲鋼鐵困境的根源在於經濟增長乏力,而非中國產品沖擊。與此同時,中歐在鋼鐵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中國鋼鐵業的發展給歐盟用鋼行業和裝備製造業都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方願意加強與歐方的交流和溝通,妥善解決當前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
『貳』 工業革命時的英國鋼鐵產量竟然不及北宋,但為什麼比
元豐年間,中國華北地區的鋼鐵年產量達到了約7.5-15 萬噸,而工業革命時的英國在1788 年鋼鐵產量專才達到7.6 萬噸,中國差屬嗎?一點都不差。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公元九世紀初,唐朝鋼鐵年產量為5000噸,宋朝時升至7.5萬噸,明朝時候則達到宋朝2倍,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3,對於一個有2億左右人口的大國,這一點都不多,北宋時期,鋼產量已經超過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產量。
根據美國學者郝若貝教授的說法,宋代兵器製作、鐵錢鑄造和製造農具等方面的消耗情況,推算出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的鐵產量大致在7.5-15萬噸,這一產量是1640年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產量的2.5-5倍,整個歐洲各國(包括俄羅斯歐洲部分)到18世紀鐵產量大致在14-18萬噸之間。
令人惋惜的是,自從清朝統治中國後,不僅在鋼鐵產量上比不過明朝,更是在工業總產值上由明朝佔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3下降到不到十分之一,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用人口總數堆起來的虛假盛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