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俠1全名是什麼
就叫——鋼鐵俠 (Iron Man) ,2008年上映的
② 漫威的電影你看過最多遍的是哪一部
我最喜歡的是《蜘蛛俠1,2,3》,因此這也是我看過最多遍的漫威電影。後來的蜘蛛俠英雄歸來,超凡蜘蛛俠,蜘蛛俠平行宇宙,都找不到最純正的蜘蛛俠血統了,看起來讓人不那麼舒服。而其他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都沒有蜘蛛俠那麼讓人感覺實在。
說說《蜘蛛俠1》,還是我09年上大三的時候看到的,男主角本是一個普通青年,在學校里還經常被欺負,一次因為被變異蜘蛛咬過後,就變成了像蜘蛛一樣可以吐絲的,可以隨意爬牆的,可以吊著蛛絲盪來盪去的特異功能人,從此他就不再懼怕校園惡霸,不僅自己脾氣硬了起來,他還開始了打擊黑惡勢力,匡扶正義的英雄之路。
這是非常勵志的故事,也是讓我感覺特別喜歡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蜘蛛俠吐著蛛絲在大樓間盪來盪去(抱歉詞窮了)的感覺,實在是太酷炫了,那種飛翔的自由,給人無限的舒服感,我特別喜歡這種自由,導演也是拍的太好,好到像真實的飛盪,這種感覺,只有看了才能體會。
所以,我強烈推薦你去搜出來看看,《蜘蛛俠1,2,3》,體驗小人物人生逆襲的快感,體驗蜘蛛俠飛來盪去(抱歉繼續詞窮)的自由。
我最愛的《蜘蛛俠:英雄遠征》可能是最優秀的漫威電影了,沒有之一,2008年《鋼鐵俠》上映後爆紅,人們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沒有超能力的平凡人,如何通過智力和 科技 ,在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做出戰甲,成為超級英雄。《鋼鐵俠》打開了MCU的春天。在後續的鋼鐵俠系列中,托尼·史塔克又面臨了一系列新的挫折,來自信任親人的背叛、落入窮鄉僻壤的無助、感情與英雄責任的沖突……孤獨著成長、將維護世界的重擔壓在自己凡人之軀上的托尼·史塔克,直到今天依然是影迷們最愛的一個角色。在這之後,漫威成為了票房的代名詞,但弊端也變得越來越明顯:純粹的爆米花電影,特效炫酷、色彩明艷、笑點不斷,但除了這些之外也沒有留下什麼了。《銀河護衛隊》系列、《黑豹》《蟻人》等就是明顯的例子。另一方面,成為超級英雄這件事好像也變得越來越太容易了。你就坐在火車上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神選中了你,你就擁有了超能力,開開心心跟著復仇者聯盟去打怪升級。這個情況最極端的案例是《驚奇隊長》,因為一個意外突然吸收大量能量,從此成為超能力者,秒天秒地秒空氣,經歷最大的挫折只是查 歷史 資料找到自己名字和身世。這也是驚奇隊長這個角色推出之後並不討喜的最大原因。「享受超級英雄的光環,替代鋼鐵俠,成為復仇者聯盟的核心角色……你配嗎?」在《蜘蛛俠:英雄遠征》中,漫威世界同樣拋給了小蜘蛛這個問題。在這部電影中,他面臨的難題除了外界戰斗環境的危險,還有自我認知和覺醒。整個世界都在發問,誰將是下一個鋼鐵俠?但這位被推上講台承受群眾期待和輿論壓力的未成年男孩,想要的僅僅是回歸正常生活,談一場校園戀愛。他很困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接下來的路,而唯一能以父親身份給他建議的那位良師益友已經離去,滿世界都是他曾存在的痕跡。少年的迷茫無人可訴說,這種內心困境在影片前半段通過舞台刺眼燈光、嘰嘰喳喳人群、鋼鐵俠圖像等外物展現出來。後半段,戰斗節奏的緊張進一步加劇了小蜘蛛不決選擇間的沖突,他內心的自我責問也通過反派質疑的聲音外化了出來。驚恐、自責、懊悔、焦急、自我否定、怯弱……這么多的負面情緒和那麼重的責任,都需要這個少年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獨自做出抉擇,這是超級英雄必將面臨的巨大孤獨感。這種巨大的孤獨感,我們在托尼·史塔克身上見到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經典台詞在這里的作用不是僅僅賣情懷而已。彼得·帕克經歷了來自外界環境的挫折,也經歷了反思、責難自己、重新出發的自我覺醒過程,而正是這種成長,讓觀眾能夠確信,他真的懂了這句話背後的涵義。而這才是超級英雄應該有的精神內核。結尾彩蛋同樣極其用心,第一個彩蛋以出乎意料的情節為下一部電影留下了極大懸念,第二個彩蛋則繼續反轉整部電影,又為觀眾帶來了更大的想像和討論空間。相比此前美隊念公益廣告詞之類的無聊彩蛋,漫威給了這部電影十足的誠意。當然啦,最主要的還是為了吊足觀眾胃口,讓他們能在下一部MCU電影上映時,為了這兩個彩蛋走進電影院。開啟另一個漫威十年
在漫威的官方界定中,《復聯4》並不是「無限傳奇」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蜘蛛俠:英雄遠征》才是。《復聯4》中,五年過去,一個響指,地球半數人復活,而這部分人的年齡並沒有增加。由此帶來的 社會 關系錯亂和資源重新分配等亂象,此前已有影迷討論。《蜘蛛俠》為此在開頭做了簡單的事件發展後續背景介紹,也算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和電影中的人口問題相比,現實生活中的影迷認同感才是漫威最需要擔憂的問題。開朝元老鋼鐵俠和美隊都已離去且不可能再回來,剩下角色中漫畫戲份最多影響力最強的就是蜘蛛俠了。無論是作為角色本身的獨立電影,還是作為《復聯4》之後的漫威十年完結篇,這部電影都承擔著極重要的責任,甚至將影響影迷對下一個漫威階段的預期。
看過最多的是 《槍火》 。杜琪峰這部電影開宗立派,確立了銀河映像特有的風格,簡潔、凌厲、肅殺。把槍戰片拍出了武俠片的感覺,槍戰的站位都有創新意識,江湖恩怨把黑幫人物的黑暗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這里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想活下來的人。
—— 崔汀
《東成西就》 ,小時候最喜歡的喜劇片,以前家裡有DVD,抱著碟片一周看一次,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後來遇到喜歡的女孩子也會推薦她看,然後一起笑,然後可以說些更深入的話題,比如乾柴烈火掌啊,情意綿綿劍啊。後來?後來我還是單身狗一隻啊。
—— 日灼
看過最多的肯定就是周星馳了,小時候不知道放什麼碟看就放星爺系列,全家人還能一起笑呵呵。不過要是走進影院看最多的,我想想,居然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看了三遍。第一遍以為他就是個漂流求生奇幻故事,直到看到讓人細思極恐的結尾,我又帶著「腦補」去看第二遍,將那些動物全腦補成真實人類,第三遍就是假裝沒看過一樣陪喜歡的男生看了…
—— 爛泥
《咒怨》 。要說次數最多,妥妥的《咒怨》。因為第一遍要關聲音捂眼睛,第二遍把聲音打開,第三遍看小男孩從被子里鑽出來,第四遍看掉下巴那段,第五第六遍看完基本快麻木了。之後開始和膽小的朋友一起看第N遍,假裝自己頭一次看,然後勇敢得很。
—— 二喜
那麼接下來,開始你的表演。
感謝樓主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每個人曾經都有過一個當超級英雄的夢想,幻想著能成為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懲盡天下邪惡。
從小我就喜歡看超級英雄的影片,從最開始看的《超人》、《蜘蛛俠》和《蝙蝠俠》,到後來的《美國隊長》,每一個超級英雄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能力和個人魅力。
漫威的系列電影我最喜歡的就是《美國隊長》第一部,基本上看了不下10遍吧。
記得還是1998年的時候,電腦那時候還沒有普及,還是FC 游戲 機的時代。
有一天去同學家玩了一款FC 游戲 叫《上尉密令》,玩的時候有兩個角色讓你選擇一個闖關,也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一個拿著盾牌一個拿著弓箭,當時互聯網不像現在這么發達,手機隨便一查什麼都知道。我就覺得這個拿著盾牌的人物挺帥,就喜歡用他闖關,招式也非常的酷炫。
後來2005年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才知道這個穿著藍色衣服、拿著盾牌的人叫美國隊長。
直到2011年9月9日,漫威的電影《美國隊長》在中國大陸上映,對於喜歡超級英雄的我,看完電影徹底喜歡上了這個拿著盾牌的人物,幾乎是我心目中超級英雄的NO.1。
影片中的美隊跟 游戲 里美隊的區別。
不得不說影片中的美國隊長要比 游戲 中要立體的多。
影片中的美隊高大健碩的身軀,英俊帥氣的臉龐,用著他攻防一體的盾牌,而 游戲 里的他簡直像個機器人。
美隊有著無敵的身體素質。
美隊沒有什麼特殊的能力,但是注射了了超級血清的美隊,已經達到了人類身體素質的極限,新陳代謝是正常人的四倍,是人類最優秀的身體素質。
在《美國隊長3》中,他曾單手拽飛機,身體素質不是一般的變態。
影片中讓我最喜歡、印象最深的是他舍己為人、永不服輸的精神。
注射血清前的羅傑斯在一次訓練中,當突然出現的手榴彈出現在士兵中的時候,所有人不是逃跑就是在找掩護,而瘦弱的羅傑斯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用身體直接蓋住了手榴彈,並讓周圍的士兵都閃開,他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去保護他人。在場的博士對他的人品非常的滿意,決定把超級血清注射給羅傑斯,他成為了美國隊長。
還是注射血清前的羅傑斯,在電影院因為前排的無賴太吵,兩人便約在角落裡打了起來。
瘦弱的羅傑斯根本不是無賴的對手,每次都被打趴下,但每一次他都不服輸的站了起來,他說了句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很經典的話,「我可以跟你耗上一整天。」
擁有良好的品質,成就了羅傑斯,他才能成為美國隊長。
直到現在《美國隊長》已經出了3部,但讓我印象最深刻、最喜愛的始終是第一部。如果你沒看過美國隊長,強烈建議你有時間去觀看。
《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戰時他想投身軍隊為國效力,身材瘦弱不符合參軍條件而被拒絕,所以在履歷上造假想參軍。
接受了博士的邀請參軍訓練時,訓練人群中被人丟了個手雷,史蒂夫·羅傑斯毫不猶豫就撲上去了。
當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撲向這顆手雷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美國隊長了。
復仇者聯盟3,也就刷了10來次
感覺所有的cp都被拆了!!
在復3!!死的 我相信會復活幾個吧(弱弱的說)
星爵和卡魔拉 兩個都死了 你說慘不慘
旺達和幻視 兩個都死了 你說慘不慘
弟弟開場就死得感覺很徹底,留索爾一個人 你說虐不虐
冬兵死了,留美隊一人 你說虐不虐
我小蟲死了,留鋼鐵爸爸一人 你說虐不虐(偏個題,賤蟲cp也很有愛)
瓦坎達國王沒了(陛下說將軍你不能在這死的時候,我一直以為是女的要死了,結果!)
小蟲和豹豹才拍了1啊,復3就翹辮子了,你說慘不慘!
局長也翹辮子 你說慘不慘
銀河護衛隊就剩個火箭,真是慘到家了!
我「卷福」也死了,不知道「花生」怎麼樣!還有山姆(就是帶翅膀飛的)也死了!
為了看imax所以沒看首映,期間雖然極力避免,但還是知道了小蜘蛛的命運。整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沉重的。開頭,洛基就被滅了,媽哎,當時就在想這電影這么猛開頭就死這么重要的角色。而且洛基的死,給我的感覺是沒有復活的希望的那種(被滅霸掐死的沒記錯的話),還有卡魔拉(被滅霸摔死)、幻視(寶石被扣走)也一樣。據各方消息,洛基和卡魔拉不會就這么死了。
整部片子除了各路英雄的在片尾的死亡帶來了極度震撼外,對於我來說也存在的淚點。小蜘蛛抱著鋼鐵俠說,先生我不想走。哇—的一下就哭出來了。之後我就突然想到了梅姨和小辣椒,他們是否也化為塵土,如果沒有那種對於彼得和托尼生死未知的擔憂。
當然,片子中也是存在笑點的,印象最深的是。索爾給美隊介紹格魯特的時候。格魯特說:我是格魯特(其實這是一種語言,就這么一句話但總有不同的意思。)美隊愣了一下說:我是斯蒂夫·羅傑斯。 但這個片段只有我一個人笑了,我的笑點很奇怪?!
關於復4 網上其實有很多猜測!但制勝的關鍵應該是我們的c位—鋼鐵俠!之後有條件一定要看imax的!
以上!怨念一下會讀人物的名字,但不會拼,打中文也不知道是哪幾個字。
每一部差不多都看了4-5遍,不定期就會把這些電影翻出來重溫一下。
漫威宇宙強大就在於,獨立人物電影也要拍成精品,獨立電影中也會與其他英雄互動,再分階段推進拍攝復仇者聯盟,所有英雄匯集。
DC宇宙之所以建立不起來,我想首先是時間規劃問題,哪個時候推出哪個英雄,哪個時候英雄匯集,其次是DC電影風格問題,喜歡走嚴肅,黑暗路線,受眾不如走詼諧輕松路線的漫威那麼廣,最後則是能力取捨問題,漫威為了平衡英雄們的能力,會加強或削弱漫畫中原本的能力,以達到平衡,避免一家獨大。DC正義聯盟中,超人太強,其他都是打醬油的,這樣就失去聯盟的意義了,超人一出,吊打牛鬼蛇神!
我看過最多的一部是《美隊3》
在2016上映的美隊3給眾多的漫威迷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什麼?
婦聯要解散了?美隊和鐵人要打架?
當時,這些噱頭成為了我走進電影院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一探究竟
而走進後,12位超級英雄的混戰實在是讓人打開眼界,完全滿足了我內心中的情懷
無論從劇情上還是特效上
《美隊3》總是讓我念念不忘。
鋼鐵俠第一部,中文英文都看了三遍,至於為什麼,因為電視點播裡面有,然後我兒子特喜歡鋼鐵俠……
《雷神3諸神黃昏》海拉是真的強啊,在漫威宇宙絕對是頂尖戰力,雷神所向披靡的錘子就這這樣給捏爆了,雷神也用實力證明沒有錘子我也是有戰鬥力的,神族還是有先天優勢的,變異人還是比不了的,不過對戰海拉還是不夠看,直接變成獨眼龍,這樣就越來越像奧丁了,最後海拉的死寫的有些爛尾,因為不這樣真的死不了,好想看看海拉對戰滅霸是什麼畫面,誰才是宇宙霸主。
③ 鋼鐵俠介紹
托尼·斯塔克(TonyStark)即鋼鐵俠(IronMan),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懸疑故事》(TalesofSuspense)第39期(1963年3月),由斯坦·李、賴瑞·理柏、唐·赫克和傑克·科比聯合創造。全名安德尼·埃德沃德·斯塔克(AnthonyEdwardStark),是斯塔克工業(STARKINDUSTRIES)的董事長,因一場陰謀綁架中,胸部遭彈片穿入,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同被綁架的物理學家何銀森(HoYinsen)的協助下托尼製造方舟反應爐從而逃過一劫,利用方舟反應爐作為能量運轉的來源,暗中製造了一套裝甲殺出重圍後逃脫,後參與創立復仇者聯盟。
托尼·斯塔克(TonyStark)生於紐約長島,僅十五歲時就進入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系大學部就讀並以最高分畢業。
在電影里,二十一歲時他的父親霍華德·斯塔剋死於車禍(其實是被冬日戰士殺害)。托尼·斯塔克的母親是瑪麗亞·斯塔克(MariaStark)。(而在2016年漫畫《鋼鐵俠-托尼·斯塔克的秘密起源》中,托尼則作為霍華德·斯塔克和瑪麗亞·斯塔克的養子出場。)斯塔克繼承了父親的斯塔克企業(StarkInstries),並在接管公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下瑕疵剎車系統的公司並修正其設計上的缺陷。
在一次前往越南(後來更新為波灣戰爭時)視察自己公司新的微型晶元對美軍在戰場上助益的旅程中,斯塔克誤入陷阱而被俘虜。俘虜他的人是一個越南軍閥名叫王秋(Wong-Chu),斯塔克的心臟由於被陷阱的碎片插入而命在旦夕,唯一的活路就是和同為俘虜的、曾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物理學家何銀森(HoYinsen)合作為王秋製造武器。
不過斯塔克與何銀森私下利用工廠秘密設計並製造了一套動力裝甲,這一副鐵制外骨骼式護甲賦予斯塔克巨大的力量與其他能力,不但能讓他的心臟繼續跳動,還可以讓他逃脫。
何銀森犧牲自己的生命讓斯塔克有足夠的時間穿上這副笨重的裝甲,成為了鋼鐵俠的斯塔克則殺
死了王秋與其手下。在逃亡的途中,鋼鐵俠遇見了一名受傷的美國空軍直升機飛行員詹姆斯·羅德斯(JimRhodes),鋼鐵俠自稱是斯塔克的保鏢,兩人合力抵抗尾隨而來的追兵直到抵達美軍前線。
在回到美國後斯塔克繼續改良這副裝甲,建立起冒險家與鋼鐵俠的雙重身份。他並且大幅的使用父親留下來的包括宇宙魔方在內的遺產並拓展了父親留下來的斯塔克企業,後來斯塔克企業正式改名為斯塔克國際企業(StarkInternational)。
鋼鐵俠以斯塔克的貼身保鏢與企業吉祥物作為偽裝身份,敵人包括了威脅自己公司的
大反派或如黑寡婦(BlackWidow)、緋紅機甲(CrimsonDynamo)、鈦人(TitaniumMan)等代表共產主義制度國家的敵手,以及如滿大人(Madarin)的獨立敵人。
黑寡婦與緋紅機甲最後均投誠至美國,過去黑寡婦的搭檔鷹眼(Hawkeye)甚至轉而成為復仇者聯盟的成員。由於斯塔克刻意的營造自己富有花花公子與企業家的形象,所以沒有人懷疑他就是鋼鐵俠。
此時期斯塔克有兩位重要的配角,分別是司機哈羅德·哈皮·霍根(HaroldHappyHogan)與維吉尼雅·小辣椒·波茲(VirginiaPepperPotts),斯塔克最終都向兩人透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早期的鋼鐵俠漫畫有濃厚的反共產主義色彩,此一姿態在越戰時期的反戰風潮興起後逐漸的軟化。
此一改變牽涉了一系列的故事讓斯塔克仔細的重新思考他的政治觀與為軍方製造軍火的道德定位;雖然斯塔克有著花花公子的形象,他的個性與政治觀一直都是十分的保守。他常顯露出自傲的態度且只求結果不論過程,這讓他在平民身分與超級英雄身分中都時常與周圍的人產生沖突。
斯塔克個人十分富有的同時也是知名的慈善家,他將自己兒時的老家捐出並改造成為了復仇者運作的基地復仇者大廈(AvengerMansion);並藉由以其母親瑪麗雅的名字命名成立的,以非營利性質信託投資基金運作組織瑪麗亞·斯塔克基金會(MariaStarkFoundation)為復仇者提供可觀的營運資金。
該基金會並不與斯塔克國際企業及斯塔克的事業有任何關連,即使其事業停頓也不會影響運作。斯塔克還提供其他超級英雄科技上的支援,包括為美國隊長設計數個替換的盾牌與盔甲及槍械裝備,復仇者使用的昆式噴射機(Quinjet),X戰警使用的顯像器,以及蜘蛛俠的第二套裝甲服。
斯塔克的心臟問題最後終於被大眾發覺並以人工心臟治癒,然而斯塔克也從此養成極度依賴酒精來麻醉自己的習慣;酗酒問題第一次浮上檯面是當斯塔克發覺長期合作的國防機構神盾局(S.H.I.E.L.D.)長期收購其公司的股權,藉以控制他的公司來確保斯塔克會持續的為他們設計武器。
同時,斯塔克在生意上的勁敵賈斯汀·漢默(JustinHammer)僱用了數位超級反派攻擊斯塔克;而鋼鐵俠正在使用的裝甲甚至一度被奪去用來謀殺一位駐外國大使。雖然鋼鐵俠一開始並沒有成為懷疑的對象,但斯塔克仍被迫交出動力裝甲給有關當局。
最後斯塔克與已成為他私人飛行駕駛與親信的詹姆斯·羅德斯調查出並擊敗幕後的黑手,但漢默往後仍將再會對斯塔克造成威脅。最後在當時女友貝森妮·凱比(BethanyCabe)等眾友人與員工們的支持下,斯塔克渡過了這次難關並一度克服了酗酒的問題。
④ 蜘蛛俠系列觀影順序是什麼
漫威電影觀看順序:
一、漫威超級英雄觀影線
1、《鋼鐵俠1》(2008年)
2、《無敵浩克》(2008年)
3、《鋼鐵俠2》(2010年)
4、《雷神1》(2011年)
5、《美國隊長1:復仇者先鋒》(2011年)
6、《復仇者聯盟1》(2012年)
7、《鋼鐵俠3》(2013年)
8、《雷神2:黑暗世界》(2013年)
9、《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2014年)
10、《銀河護衛隊》(2014年)
11、《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年)
12、《蟻人1》(2015年)
13、《美國隊長3:內戰》(2016年5月6日)
14、《奇異博士》(2016年11月4日)
15、《銀河護圓孫衛隊2》(2017年5月5日)
16、《蜘蛛俠:英雄歸來》(2017年7月7日(美國),2017年9月8日(中國大陸))
17、《雷神3:諸神黃昏》(2017年11月3日)
18、《黑豹》(2018年2月16日(美國),2018年3月9日(中國大陸))
19、《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2018年4月27日(美國),2018年5月11日(中國大陸))
20、《蟻人2:黃蜂女現身》(2018年7月6日(美國),2018年8月24日(中國大陸))
21、《驚奇隊長》(2019年3月8日)
22、《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019年4月24日(中國大陸)、2019年4月26日(美國))
23、《蜘蛛俠:英雄遠征》(2019年6月28日(中國大陸)2019年7月2日(美國))
⑤ 鋼鐵俠叫什麼
托尼·斯塔克。
《鋼鐵俠》(Iron Man)是由美國漫威電影工作室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同名系列漫畫,由喬恩·費儒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及格溫妮斯·帕特洛、傑夫·布里吉斯等主演。該作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首部電影。
影片評價:
《鋼鐵俠》的娛樂性和故事性都很高,鋼鐵俠很有魅力,聰明絕頂、風流快活、幽默自信,很有觀眾緣。該片伴以重金屬搖滾,與大大小小的爆炸追逐場面加在一起,觀賞快感不亞於看蜘蛛俠在高樓大廈間盪鞦韆。
小唐尼精彩絕倫的演出、出人意料的幽默和一流特效讓該片順利完成了在場景中的過渡,而且到最後觀眾們終於看到了精彩的超人大戰。場景的製作堪稱完美,但是電腦合成的機器人打鬥場面並非《鋼鐵俠》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⑥ 什麼叫鋼鐵俠
鋼鐵俠:《鋼鐵俠》(Iron Man)是由美國漫威電影工作室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專電影,改編自同名系列屬漫畫,由喬恩·費儒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及格溫妮斯·帕特洛、傑夫·布里吉斯等主演。該作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首部電影。該片於2008年5月2日在美國上映,2008年4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影片講述了托尼·史塔克在遇難後改進了盔甲的功能,化身「鋼鐵俠」,以一個義務警察的身份保護了這個世界和平的故事。
簡單點來說,是一個電影的虛構人物。
⑦ 《美國隊長》《鋼鐵俠》等一系列的電影順序是怎樣
1、《鋼鐵俠》(2008年4月)
2、《綠巨人之無敵浩克》(2008年6月)
3、《鋼鐵俠2》(2010年5月)
4、《雷神1》(2011年5月)
5、《美國隊長1》(2011年7月)
6、《復仇者聯盟》(2012年5月)
7、《鋼鐵俠3》(2013年5月)
8、《雷神2黑暗世界》(2013年11月)
9、《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2014年4月)
10、《銀河護衛隊》(2014年10月)
11、《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2015年5月)
12、《蟻人1》(2015年7月)
13、《美國隊長3內戰》(2016年5月)
14、《奇異博士》(2016年11月)
15、《銀河護衛隊2》(2017年5月)
16、《蜘蛛俠:英雄歸來》(2017年7月)
17、《雷神3諸神黃昏》(2017年11月)
18、《黑豹》(2018年2月)
19、《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2018年5月)
20、《蟻人2:黃蜂女現身》(2018年7月)
21、《驚奇隊長》(2019年3月)
22、《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019年4月)
23、《蜘蛛俠:英雄遠征》(2019年7月)
以上為截至至2019年8月份已上映的漫威系列電影。不過在2019年9月份,漫威和蜘蛛俠系列分開了,以後蜘蛛俠系列不會出現在漫威的系列電影中。
2019年9月6日索尼影業CEO Tony Vinciquerra宣布,《蜘蛛俠》系列徹底和漫威電影宇宙斷絕關系,沒有任何可能回歸,索尼和迪士尼的談判已經終結,並且索尼將大力打造自家的《蜘蛛俠》宇宙系列影視劇,並對此非常有信心。
(7)鋼鐵俠第一部叫什麼擴展閱讀
漫威的電視劇
2010年6月,漫威娛樂成立分公司漫威電視(相當於漫威娛樂的分支機構),負責製作漫威的電視劇集,該公司由捷夫·洛柏主持運作。 2012年7月,漫威電視開始與ABC電視台洽談製作一部電視劇集,當年8月,雙方宣布將推出一部名叫《神盾局特工》的電視劇集,漫威的電視劇系列就此誕生。
在推行漫威電影宇宙的過程中,作為漫威娛樂子公司的漫威影業在電影製作方面與漫威娛樂的分歧愈發嚴重, 並最終導致漫威影業於2015年8月脫離漫威娛樂而直接向股權母公司迪士尼負責,從此漫威影業與漫威娛樂成為平起平坐的兩家公司。
由於漫威改編的電視劇系列(如《神盾局特工》、《捍衛者聯盟》等)均由漫威娛樂分公司漫威電視出品,所以漫威影業的獨立也暗示著此後漫威電影與電視劇的演員相互客串的可能性降至幾乎為零。
⑧ 復仇者聯盟觀看順序
第一部:鋼鐵俠
《鋼鐵俠》是由美國漫威電影工作室出品的一部科幻冒險電影,改編自同名系列漫畫,由喬恩·費儒執導,小羅伯特·唐尼及格溫妮斯·帕特洛、傑夫·布里吉斯等主演。該作也是「漫威電影宇宙」系列的首部電影。影片講述了托尼·史塔克在遇難後改進了盔甲的功能,化身「鋼鐵俠」,以一個義務警察的身份保護了這個世界和平的故事。
第二十二部:復仇者聯盟4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將是漫威宇宙「無限傳奇」的終結篇,是漫威電影宇宙十年的一個重要節點,結束部分英雄電影的故事,但也將展開新的劇情,呈現新的更為廣闊宏大的宇宙觀,未來也將出現新的超級英雄,繼續漫威超級英雄激動人心的故事。
漫威影業榮譽出品《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故事發生在滅霸消滅宇宙一半的生靈並重創復仇者聯盟之後,剩餘的英雄被迫背水一戰,為22部漫威電影寫下傳奇終章。
⑨ 誰知道漫威的資料啊
漫威電影宇宙中的第一部電影是《鋼鐵俠》(2008),接下來是《無敵浩克》(2008),《鋼鐵俠2》(2010),《雷神托爾》(2011),《美國隊長》(2011),《復仇者聯盟》(2012)。先拍各個角色的故事,後拍英雄戰隊復仇者聯盟,這樣各部影片的設定是統一的,還在各部影片中埋下相互聯系的伏筆,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觀。
第二階段率先上映的是《鋼鐵俠3》(2013)、《雷神托爾2》(2013)、《美國隊長2》(2014)。另有幾部電影正在不同的階段:《銀河護衛隊》(2014)即將上映,《復仇者聯盟2》(2015)在拍攝中,《蟻人》(2015)在籌備中,《雷神3》和《奇異博士》進入前期准備,《美國隊長3》和《黑寡婦》已經提上日程。
漫威電影宇宙中的電影在業界評論和商業收益兩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除了電影之外,這個系列也擴展到了漫畫書、一系列被稱為「MarvelOne-Shots」的短片(包括《神盾顧問》(2011)、《尋找雷神錘子路上發生的趣事》(2011)、《47號物品》(2012)、《探員卡特》(2013)、《王者萬歲》(2014)),以及電視劇《神盾局特工》(2013)。漫威漫畫公司(Marvel Comics)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為美國齊名的漫畫巨頭。漫威漫畫由雜志出版商馬丁·古斯曼(Martin Goodsman)創建於1939年,於1961年正式定名為Marvel。漫威漫畫公司首位真正意義上的主編是喬·西蒙(Joe Simon),他與新興產業著名藝術家傑克·柯比(Jack Kirby)為1941年3月的創刊號創作了首位以愛國為主體的超級英雄——美國隊長,近一百萬的銷量證明該角色的熱門程度。公司旗下擁有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托爾、綠巨人、金剛狼、神奇四俠、惡靈騎士、蟻人等8000多名漫畫角色和復仇者聯盟、X戰警、銀河護衛隊等超級英雄團隊。2010年9月,Marvel宣布其正式中文名稱為「漫威」。
創始之初
漫威Marvel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當時公司名稱為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Atlas Comics),而在1961年正式更名為Marvel Comics,並確定了正式的標記:在漫畫封面的左上角,設置一個長方框,裡面有著當期主角的形象,下面是「Marvel Comics Group」的字樣。因為Marvel有「驚奇、奇跡」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一度被稱為「驚奇漫畫」,直到2010年9月Marvel將中文名稱正式定為「漫威」。2011年4月29日,在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產業博覽會B館漫威展區里,Marvel宣布其中文名「漫威」正式登陸中國。
漫威的創立者是出版商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古德曼早先致力於創辦通俗雜志,題材涵蓋西部故事、偵探、冒險和科幻等許多方面。到1938年,他決定尋找新的發展方向——新奇,華麗,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激烈場面——漫畫正是這樣的東西。盡管當時DC漫畫公司已經搶得了先機,推出了兩大王牌角色超人和蝙蝠俠,不過憑借新奇的點子和精彩的創意,漫威還是獨辟蹊徑,創造出了令人難忘的新角色。
1939年,一本叫做《Motion Pictures Funnies Weekly》的漫畫在電影院作為贈品發行,Namor the Sub-Mariner(海王子納摩)在其中初次登場。他是人類與魚類的結合體,可以在水下生活。這是漫威的第一位超級英雄——比公司的成立還要早半年。之後,這個故事經過少許擴展,被重新收錄在一個新出版的系列中。而這個新的漫畫刊物的名字將成就一個漫畫帝國的英名——《Marvel Comics》。
其實,納摩並不像超級英雄,反倒像是英雄們常常對抗的怪物。他父親是人類,母親是水下世界的公主。半人半魚的他不僅外貌怪異,其行為也頗值得推敲:長大成人的納摩因為他那美麗的王國被毀,誓要向「地面人」展開復仇。他年輕、危險,而且憤怒。他可不管地面人的死活——他毀壞了大樓和船隻,可以說是近乎屠殺。
然而,讀者們喜歡這個人物。納摩為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家園而戰,他捍衛他的種族,他們自己的文化。而且,他的確是站在正義立場——他自己的正義。對於無辜的水底人來說,地面人的存在就是應當被除去的罪惡。納摩代表著當時社會上郁積著的不滿情緒,也代表著年輕一代的反叛願望。漫畫為這種願望提供了一個宣洩的途徑,同高高在上的英雄夢幻相比,納摩更加貼近人們的本能。他的誕生在漫畫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第一個有明顯缺點的主角。他頑固、野蠻,而且反社會。在反英雄鳳毛麟角的那個年代,這樣的人物不能不說是一個先驅。
《Marvel Comics》第一期還推出了許多別的英雄:Human Torch(火焰人)、Ka-Zar、The Angel等。初代火焰人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人類,而是一個人造人,是一位科學家在巨型試管里製作出來的造物,同氧氣接觸時就會冒出熊熊的火焰,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會燃燒。人們出於自身的安全考慮,將他密封在混凝土中;但是一絲裂紋卻給了他氧氣以及逃生的機會。火焰人沖出囚籠,爆發出憤怒的烈火。匪徒試圖利用他,但他不願受人控制。最終,他毀滅了創造他出來的科學家。
這同樣不是一個英雄故事,更像是一個恐怖故事——「科學的危險」與「毀滅創造者」這樣的弗蘭肯斯坦式的主題。這種不完美的角色、不被社會接納的孤獨,以及人性的沖突,形成了後來漫威漫畫的一大特點。迷惑、憤怒、不諳世事……同尊貴的英雄們相比,火焰人是悲慘的,痛苦的。在擁有強大能力的同時,他的心靈幾乎是一片空白——但是這個殘酷的世界絕不容許有人保持天真。火焰人一點一點的學習著這個陌生的世界,在充滿了自私的人世中慢慢試圖尋找著自我。他逐漸成長起來,學會了對能力的控制,有了人類的身份,也懂得了責任。
拿摩和火焰人雖然各有各的獨立連載,但是也曾經一起合作,甚至還互相有過一場大戰。這種互相串場的情況後來被稱作crossover——最後發展成universe的概念。不過,真正讓所有的英雄都投身其中的事件並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讓全世界都捲入其中的二十世紀最大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雖然在歐洲和亞洲戰場戰事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尚未正式參戰。不過英雄們面對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世界局勢,早已擺明了自己的態度,也對美國的對外政策提出了挑戰——早在1940年,拿摩就摧毀了納粹的潛艇;火焰人也開始了對抗法西斯的行動。然而,最為著名的反法西斯漫畫英雄,恐怕要數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了。
1941年3月,距離珍珠港事件發生還有9個月的時間。一本名叫《Captain America》的漫畫於此時創刊,一位愛國主義與美國精神的象徵誕生了。編劇喬·西蒙和畫家傑克·科比合作,創造出了這樣一位美國偶像。他身穿紅白藍三色的星條服裝,手持盾牌,對希特勒狠狠地飽以正義的鐵拳。美國隊長從來沒有在別的刊物上試行,而是直接推出獨立漫畫,這在當時是不尋常的——古德曼剛見到這個人物的設定稿,就斷定他一定會大獲成功,於是立刻給了美國隊長獨立表現的機會。事實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充滿美國主義色彩的美國隊長漫畫在推出後大受歡迎。
美國隊長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真實」美國人。他名叫斯蒂夫·羅傑斯(Steve Rogers),原本是一個瘦弱的青年,為了報效國家,他自願參加軍方的秘密計劃,服用了一種秘密葯物,成為超級士兵。納粹間諜殺害了發明葯物配方的教授,讓斯蒂夫成為唯一的超級戰士。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以普通大兵的身份作為偽裝,在軍中同敵人作戰。美國隊長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沒有不死之身,他只是比一般人堅強、勇敢、機智。他直面德意日軸心國敵人,讓漫畫的主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美國真的宣布參戰之後,這些描寫英雄們打擊敵人的漫畫書也同補給一起送到了前線,長成為軍中的精神食糧,激勵著士兵們英勇奮戰。這個漫畫形象的成功也讓漫威公司從此和DC分庭抗禮。
而隨著戰爭的結束,美國隊長彷彿失去了戰斗的目標。他淡出了漫畫世界,一直到了60年代才真正重新回到漫畫中來。但是社會情況已經同他所熟悉的善惡分明的世界不一樣了,愛國主義也已經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盡管他歷經了許多不同的戰斗,但這個真正的美國英雄對抗法西斯敵人的事跡依然為人們所懷念。
漫威同樣在1941年,古德曼妻子的表弟,16歲的斯坦利·萊伯(Stanley Lieber)加入了漫威。但同他的本名相比,他的筆名更加知名——斯坦·李(Stan Lee)。作為編輯和主要作者,他不僅創造了80%的漫威知名角色,也伴隨漫威公司歷經了六十多年的滄桑。可以說,是斯坦·李真正創造了漫威的奇跡,他也因此被稱為美國漫畫界的龍頭老大。
50年代,美國漫畫遭受了最大的挑戰,」漫畫有害論「開始風行,1954年春,參議院專門針對漫畫出版召開了聽證會。漫畫公司不得不自我設限,同時社會上也掀起了反對漫畫的運動。出版社紛紛關閉,一年之內,漫畫書的銷量下降了75%。漫威的創始人古德曼不堪虧損,將當時名為Atlas的公司關閉了。盡管它的漫畫還在出版——只剩下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而且喪失了所有的發行渠道,不得不借用競爭對手DC漫畫公司的渠道來發行少數僅存的漫畫。
漫威瀕臨崩潰邊緣徘徊,漫畫業看來毫無前途,以至於在逆境中苦苦奮斗多年的斯坦·李幾乎決定退出這一行,另謀高就。然而,1961年,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這一切。漫威老總古德曼和DC老總萊波維茲打高爾夫球時,萊波維茲提到DC公司剛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正義聯盟」,這是一個集合了所有明星角色的戰隊;受到啟發的古德曼作出了一個將會永遠改寫漫畫歷史的決定: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戰隊。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斯坦·李。斯坦·李原本就打算在退出漫畫界之前寫一部他心目中的作品。聽了古德曼的要求,他想出了一個故事大綱,然後同畫家傑克·科比一道,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英雄組合: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正是這本漫畫導致了漫威的復興。
因為漫威手頭沒有任何活躍著的英雄,斯坦·李便自創了四名角色:英俊成熟、卻有點嘮叨和沉悶的科學家裡德·理查茲;他的好友本·格瑞姆;他的女友蘇珊·斯托姆;還有蘇珊的弟弟約翰尼。他們四人乘坐的試驗飛船穿越了一場宇宙射線亂流,讓他們每個人都具有了不同的超能力:里德能夠讓身體自如的伸長,被稱為神奇先生(Mr Fantastic);本的外形變成了粗蠻的巨人,擁有了超強的力氣,自稱石頭人(The Thing);蘇珊有了隱形能力,成為隱形女(Invisible Woman);約翰尼則能夠在體外產生火焰並驅動他飛行——他承繼了從前Marvel Comics第一期里那個渾身被火焰包圍著的人的名字:霹靂火(Human Torch)。他們四人自此便成為了神奇四俠,這不僅是一個戰隊,更是一個家庭。
與以往的英雄人物不同,打從一開始,四人就沒有什麼「秘密身份」,而且也不是心甘情願成為英雄的。雖然他們做好事,但是並不喜歡這種命運的安排,互相之間也常常爭吵——這種矛盾為漫畫平添了幾分現實感和深度,也奠定了漫威引以為豪的「現實化」劇情的基礎。這些革新受到了讀者們的歡迎。
神奇四俠和其他一些英雄漫畫的成功,讓漫威意識到:超級英雄再度成為了漫畫的主流。接下來,斯坦·李和傑克·科比又再度聯手合作,創造出了另一位反英雄式的角色:綠巨人浩克。
浩克體現了漫威從正在逐漸放棄的驚悚漫畫向英雄漫畫的過渡。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布魯斯·班納,他為軍方從事研製「伽馬炸彈」的工作。在一次實驗中,為了救一個少年,布魯斯遭到大量伽馬射線輻射,結果變成綠色的大塊頭——浩克,蠻力強勁,但是卻難以保持人類的理智。在《綠巨人》里,主角同軍隊站在了對立面。這正是60年代的潮流:對權威,尤其是官方力量的質疑。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核能威脅的恐懼。
迅速崛起的漫威收到了不少讀者來信。許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也有大學生。據此,斯坦·李認為塑造一個年輕的英雄將會受到讀者歡迎。在此之前,少年們通常是作為大英雄的助手出現的;這一次,斯坦·李要創造一個獨立的、全新的年輕角色。他和畫家斯蒂夫·迪特科共同創造出了一個平凡的學生形象,他的名字叫彼得·帕克(Peter Parker)——他就是蜘蛛俠。
蜘蛛俠彼得在和同學們一起參觀實驗室時,被一隻經過輻射的變種蜘蛛咬了一口,從此獲得了類似於蜘蛛的超能力。可是,他一開始甚至根本不想同罪惡做什麼斗爭——他只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賺錢!然而因為他放過了一個小毛賊,導致撫養他長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明白了一個道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成了漫畫世界裡的名言。1963年,蜘蛛俠正式開始獨立連載。如今他是漫威最受歡迎的明星角色之一,被人們昵稱為Spidey。
盡管蜘蛛俠行俠仗義的起因是叔叔遇害,但是他的動機並不是復仇,而是自身的罪惡感。然而,Spidey可不是一個悲劇英雄。他樂觀,愛幻想,而且一點不缺幽默感。就算背負著內心的愧疚,得不到別人的理解,還經常被警察追捕、被媒體責難,也不能改變他的天性。即使在激烈的戰斗中,他也總能令讀者開懷。而在漫威世界的其他英雄書里客串時,蜘蛛俠更是屢屢擔當起搞笑的任務。而在生活中,他會錯過約會,會沒錢交房租,會忘了在相機里裝膠卷……總之,他就是這樣一個隨處可見的毛頭小夥子。
同時,漫威也開始挖掘舊有的英雄們。在神奇四俠第4期上,拿摩復甦了。雖然拿摩的獨立漫畫只是偶爾出版,但是他在整個漫威世界中都是一個活躍角色,經常和其他英雄共同出現。
許多新的人物也不斷被創造出來,其中大部分都是斯坦·李的傑作:雷神托爾,源於北歐神話,手持巨錘,既同神話中的人物作戰, 也和復仇者並肩戰斗;鋼鐵俠,原本是百萬富翁、工業家兼科學家托尼·史塔克,他為自己製造了一身高科技的裝甲,同邪惡作斗爭;還有蟻人、黃蜂俠、超膽俠、特工尼克·弗瑞……
1964年,斯坦·李和傑克·科比樹立起了漫威歷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他們創造了漫威的全明星陣容:復仇者聯盟。
復仇者初戰的對手是邪神洛基,盡管這主要是雷神托爾的敵人,但是蟻人、黃蜂俠、鋼鐵俠、綠巨人等都捲入了。在戰斗勝利之後。他們決定定期會面,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對敵。這就是復仇者的由來。由於難以控制自己力量的綠巨人並不適合團隊合作,所以第二期就退出了;其他成員在找尋途中發現了被冰封在北海里的美國隊長,他也成為了這支戰隊的領導人物。不久,由身為巨富的托尼·史塔克出資,在曼哈頓設立了復仇者總部。
由於當時漫威的發行渠道有限,每個月只能出版少量的漫畫,所以他們覺得讓已有獨立漫畫的明星們再佔一本書有點不合算。於是,漫威在第16期撤走了除美國隊長以外的全部主要角色,代之以三名「改過自新」的反派:神箭手鷹眼,變種人快銀和緋紅女巫兄妹,他們長期留在復仇者聯盟中。當漫威終於走出發行困境後,原本的創立者們(除了綠巨人)也都回來了。復仇者的成員變動也很大,不少漫威人物都曾經在其中呆過一段時間。到1985年,它的人數變得極其龐大,就算除去非活躍成員,也難以容納在一本書的篇幅里。因此鷹眼在洛杉磯另建了分部——「西海岸復仇者」,這一分部一直持續到1994年。紐約總部則至今仍在繼續運行中。
同一時期誕生的團隊還有著名的X戰警。故事發生在由X教授建立的變種人學園,它的目的一方面是訓練年輕的變種人正確運用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是保護世界不被邪惡一方的變種人侵害。故事從新學生琴·葛蕾來到學園開始,加上鐳射眼、野獸、天使和冰人,一共五名成員。他們一開始的對手便是赫赫有名的萬磁王。
此時的X戰警成員都身著統一的制服,非常年輕,不過比起別的戰隊,其最大的特色是有一位並不參與實戰的領導——輪椅上的X教授。漫畫引入了「學習和控制超能力」的思想,這是同一貫的超級英雄概念所不同的。既然活動地點是學校,難免和校園青春劇一樣,加入感情戲等「文場」,並不是一味的打鬥,這是當時其他的漫畫戰隊很少涉及的。
漫威的大部分英雄都靠斯坦·李一個人來編寫,這樣繁重的工作量是常人難以想像的。有時甚至連斯坦·李自己都不記得寫過的人物,為了方便記憶,他在為筆下人物取名時故意把姓和名都選取相同的首字母——彼得·帕克 (Peter Parker)、布魯斯·班納(Bruce Banner)、馬特·默多克(Matt Murdock)……同時,他發明了「漫威式創作法」:第一步:編劇和編輯討論,提出故事梗概和大綱;第二步:畫家接到大綱後,決定故事的步調和重心,畫成指定頁數的漫畫;第三步:編劇拿到畫家鉛筆稿後,以其作為指導,撰寫最終的劇本,包括人物對話和標題;第四步:描字、墨線和上色的工序。這種做法相當於編劇們只提供創意,由畫家們發揮自己的創造進行創作,然後編劇再來「看圖說話」,減弱了編劇的勞動,而增加了畫家的工作,所以同漫威編劇們配合的畫家們就尤為重要。
靠著這一大批出色的人物,到了1968年,漫威已經追上甚至超越DC,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巨頭。同時,漫畫行業也終於走出了困境,高速發展起來。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漫威時代。
1974年,漫威又推出了一個同過往的英雄都大不一樣的神秘人物:他個子不高,脾氣火爆,狂野、危險,手背上能伸出鋒利的鋼爪,所受到的任何損傷都能迅速復原。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人們只知道他叫做金剛狼(Wolverine)。他作為加拿大政府的特工「Weapon X」,在《The Incredible Hulk》第180期的最後一頁上登場,並在緊接著的第181期中得到了集中表現。
此時X戰警已經停刊了好幾年。金剛狼的出現為這部漫畫帶來了新的生機。漫威決定保留一部分原有的成員,另外再加入一批新鮮血液。1975年,《Giant-Size X-men》特刊出版。它既為老隊員提供了發揮的空間,也為新加入的成員安排了特別任務讓其得以表現。一支全新的隊伍誕生了。X-戰警成為最流行的英雄漫畫之一,而金剛狼始終是新的X戰警里最吸引人的角色,他看上去既是英雄又是反派,似乎天生就是要將對手剖殺似的。但是在他的野性之中,又有著頑強的意志力和驚人的自製力——多年以來,許多作者都將他描寫成集狂暴的殺手與自製的典範於一身的人物。在團隊之中,金剛狼也總是偏向於獨行俠的角色——他冷酷,頑強,沉默寡言,而他神秘的過去也總是一個謎。漫畫里偶爾透露出他的經歷的一鱗半爪,反而更加勾起讀者的好奇心。直到2002年,漫威才在《Origin》(起源)一書中詳細披露了他的來歷。
八十年代
漫威進入八十年代,為了順應美國漫畫讀者趨於青年化的形勢,漫威對《超膽俠》(Daredevil)進行了改造,擔綱的是在讀者中呼聲很高的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這位既是編劇又是畫家的年輕作者,徹底改變了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故事的基調和發展方向。米勒帶來了驚險的武打場面,鮮明的表現主義畫法,現實而黑暗的劇情,以及新的敵人Elektra,她既是超膽俠的前女友也是殺手。於是,米勒筆下的超膽俠漫畫並非簡單的正邪大戰,而混合了超級英雄和硬漢派偵探小說的風格,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這個時期,漫威讓自己的角色變得更加黑暗、冷血,塑造了懲罰者等「反英雄」。
漫威的前身雖然在四十年代就存在,但真正確立方向並開始發展是在六十年代初,一個從美國夢中覺醒,並開始將夢幻打破的時代。因此也造就了漫威的特點:走現實路線,80%以上的故事都發生在紐約市,英雄們是被排斥的對象,《號角日報》頭版整天掛著批判蜘蛛俠的高論。漫威的英雄不是完美的,他們展現給我們的,是這個世界的缺陷:媒體的誇大事實、政府的不負責任,還有階級與種族的沖突——X戰警就是代表。這群受人歧視的英雄,本身就是對傳統的英雄主義的顛覆。蜘蛛俠則始終被媒體視為眼中釘,並被受輿論左右的警方當作殺人兇手。他們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中,不得不全力求存,並且同罪惡對抗。漫威雖然也充滿了魔法、太空冒險和日本忍者,但它紮根在一個醜陋、骯臟的現實背景中,因此顯得更為「真實」一些。
終極宇宙
在漫威的漫畫中,經常可以看到不同系列的人物互相串門:蜘蛛俠跑去和綠巨人戰斗,金剛狼和美國隊長一起搭救了年幼的黑寡婦。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各自有不同的漫畫,但只要屬於同一公司,就都是一個「世界」(Universe)里的人物。
所謂Universe,—般就是同一公司的角色在漫畫中所生活的龐大、復雜的「世界」。在同一世界裡的人物雖然有各自的主打漫畫(包括但不限於英雄漫畫),但互相之間有所關聯,並可以發生互動。而漫威的主世界即為Marvel Universe(也被稱為地球616/ Earth-616,意為1961年6月建立)。「世界」概念的重要性,就是保證同一公司出品的漫畫在一定范圍內的整體連續性。假如一個事件在一本書里犮生,那麼同一世界裡的所有人物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這種做法有它的好處,就是故事有連續性,雖然是不同的編劇和畫家共同創作,但大家都在同一個大背景下,所以不會亂;但也有缺點,那就是面對浩如煙海的背景劇情,一個新讀者很難明白來龍去脈,也不太可能去把幾十年的漫畫都補習一遍。因此,美國漫畫界發現自己處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境地:新讀者越來越少,漫畫店越來越小眾。
2000年的世紀之交,漫威針對這種情況,開始著手進行一個大膽的計劃:何不幹脆丟掉過去的歷史包袱,從頭講述英雄們的故事?這些角色經過重新包裝,在21世紀背景下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新的讀者投入其中。
首先被列為實驗對象的是漫威最熱門的系列——蜘蛛俠,隨後是X戰警。這兩大王牌獲得成功之後,其他英雄系列如神奇四俠等也逐漸加入進來,開創了漫威的一個重要分支。它被稱為終極宇宙(Ultimate),編號為地球1610(Earth-1610)。所有標題中有「終極」字樣的漫畫都屬於這個世界,其本意是從頭開始講述一批主流英雄的故事,吸引新讀者。這些英雄一開場就被設定在了21世紀,其身世經歷與正傳既相似又不同,貼近當代人的生活。終極系列發展到後來,與主線的差別已經很大。
終極系列的初衷是吸引新讀者,但老讀者同樣也會從這些新的演繹中獲得樂趣:他們所熟悉的情節發生了哪些改變?「增強版」的某某角色將會是個什麼樣子?對於從前某些飽受批評的橋段,作者和讀者雙方都相當於獲得了第二次機會——他們知道從前錯在哪裡,這一次重新講述的故事將會更好。
「終極宇宙」和正傳世界之間的差異,本身就是這個系列的最大賣點。畢竟,正傳里的角色多半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在「80後」「90後」讀者面前,當年令他們的父母贊嘆不已的神作,如今已經成了古董:蜘蛛俠和X戰警誕生的年代流行的是輻射,如今時髦的則是納米和基因;伽馬射線在漫畫里是創造綠巨人的可怕射線,伽瑪刀在醫院並不罕見;而曾經揮拳痛揍希特勒的美國隊長,更是曾祖父級的人物了。
在終極宇宙里,英雄不僅回到了原點,甚至比正傳里他們登場時還要年輕——神奇先生里德·里查茲不再是兩鬢斑白的科學家,而是僅僅二十一歲的天才青年;終極版的怪奇博士是原怪奇博士的兒子,法力經常出問題,還喜歡在媒體上拋頭露面……
⑩ 漫威的第一部電影是什麼
如果你說的是漫威漫畫改編的第一部電影,那就是
《美國隊長》1944年 (漫威首部電影 還是黑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