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需要鋼鐵雄心2的 指南
一。主界面
省份劃分更細了,部隊移動速度似乎沒有改變,給征服帶來不少困難。在terrain mapmode中看到省份的顏色代表地形,這是新手必須清楚的。不同的兵種適合不同的地形。
資源變為energy,metal,rare material,oil四種,主要來自於province固定的生產。energy可以合成oil,合成比例可以通過科技來升,最高1 energy換0.9 oil,每天合成的石油是available IC的十分之一。province的資源是不能增加的。
supplies和oil是維持部隊orgnization的必要物品,詳細的部隊需要情況可以看軍隊數據。manpower是生產部隊和恢復部隊strength所必須的。別看這東西似乎總是用不完,打仗和生產全靠它,經常是大幅度的負增長。
manpower增長速度可以通過科技增加,最高增加10%。
每個省提供一定basic instrial capacity(IC),經過科技加成、政府官員加成(早期有就一定要換這種官員),難度加成和不滿度加成以後換算成available IC,右上角還顯示了instry IC分配中浪費的IC,維持每1個利用的IC(available-waste),需要2 energy,
1 metal和0.5 rare material,資源不夠用的IC就會減少。province的IC是可以增加的,不過需要額外的5 IC,而且時間太長(由infrastruction決定),不推薦。IC的用途在後面再詳細說。
每個省能升級的除了IC,還有防空炮,陸地要塞和海岸要塞這幾種防禦設施。這幾種設施再防禦是有用,lv很高的防禦設施可以用bt來形容。前者可以在proction界面生產,也可以直接在province界面生產;後兩種只能在province界面生產。防禦設施的上限都是10。除了防禦設施,province還能添加火箭基地(v1,v2),核反應堆(不用我告訴你了吧),海空軍基地(規模大小不知道有什麼具體的作用,可能是增加恢復str和org的速度吧)和雷達站(增加防空炮的效果)。這些基地設施都只能在proction界面生產。除了核反應堆的最大規模由科技決定外,其他的最大規模都是10。
核反應堆和火箭基地能大大加快相應科技的研發,規模越大,研究越快。防禦設施和基地不是配置了以後馬上有效,都需要一段時間部署。TC就是運輸容量,這是這一代非常重要的變化,模擬真實戰爭中的補給系統。TC上限主要是由used IC決定的,1.5*used IC=basic TC。經過科技加成、政府官員加成和難度加成修正就是available TC。TC的用途在後面再說。
二。科技系統
不像以前只要有足夠ic,想研究多少就多少。2代科技研發需要研發team才能進行。每20 ic增加一個研發team,80 ic就有5個team了。每個科技都有sub科技,各佔20%,研究完一個sub科技才進行下面一個。每個team都有lv和專長,專長與sub科技吻合,研發速度會加快。
研發速度是玩2代必須關心的事情。主要有科技影響、政府官員影響、team lv和專長、超前研究時間,科技藍圖(blueprint)。
在instry科技系和secret weapon科技系裡面有幾項加快研發速度的科技,效果不是太明顯,不過搶一點是一點,一定要優先研發。政府官員能夠增加單系的研發速度,沒有注意實際效果如何。team lv和專長能夠顯著的影響研發速度,基本上與x=(team lv- sub tech lv)成正比,如果沒有相應的專長,team lv=0。x的范圍在-3到+3之間,超過的就算+3或者-3。在增加研發速度科技都完成的情況下,最快是一天1.8%,5項專長都有的情況下,也就是60天一個科技。有幾個sub科技研究速度會減半,比如說management和technical efficiency,其它的就不太清楚了。
超前研發的懲罰非常嚴重,以至於超前2年就慢的像蝸牛,實在是不劃算,因此最好不要超前研究,超前2年想都不要想。超前研發速度是正常的(1-0.00015*超前天數)倍,下限是0.1。有種情況例外,滿足所有增加研發速度科技都完成、5項專長都吻合、x=(team lv- sub tech lv)均大於等於3,此時超前研究一年的時間和不超前的時間是一樣的,一天研發1.6%-1.8%,研究完20%也是12天。由於游戲計算研發速度是從開始研發算起,跨年份的研發,即使從超前變成不超前,研發速度還是一樣,所以在年末研發跨年的超前科技就要掂量點時間,有時候等過了這年再開始說不定還早完成。更換政府官員的影響也不是馬上有效果的。
科技藍圖主要依靠事件(竊取它國科技,這種事件幾率非常低)和外交,必須是盟友才能交易科技藍圖。擁有藍圖的科技會減少一半的研發時間。原子彈和火箭的相關科技可以靠興建相應基地獲得科研加成。科技研發需要經費,跟team lv成正比,研發經費還受國策(Domestic Policy)的影響。當然這些錢可以忽略不計,5個team加起來還不到10塊錢。
三。生產系統
convoy路線我從來讓電腦管。交易欄中,右鍵點擊能夠cancel交易。
1.IC的分配
consumer goods
最重要的功能是影響不慢度(dissent),盡量調到正常需要水平以上吧。它還能控制每天得到的錢,每點IC能增加的money由domestic policy決定。研究科技和外交都是要花錢的。
proction
生產部隊、基地、防禦設施、增加IC都是要花IC的,如果分配不夠,優先度低的就會受影響,甚至完全不能開工。
supplies
每支部隊都要消耗補給品,沒有補給就會降低org,而且戰斗時會減低效率。補給品會累積,平時多餘的IC就全分配到這兒吧,如果IC總數不夠,和平時期就調到0吧,打仗的時候如果沒有supplies就是找死。部隊如果有補給,org會自動恢復,陸軍單位移動過程中會緩慢降低org(我用德國正常情況始終都是0.48/day),海軍空軍會增加。org恢復速度見TC系統。IC生產supplies的比例初始是1:4,科技能增加IC生產supplies的效率(Instrial efficiency supplies),最後這個比例降為1:5。
reinforcements
比例越高,恢復strength速度越快,同時manpower消耗的也越快。1個單位如果要100%恢復速度,所需IC為生產該單位所需的一半。軍艦只有在軍港裡面才能恢復strength,飛機只有在飛機場裡面才會恢復,陸軍單位就是在移動中也能恢復(沒有測試在運輸機和運輸船里的情況)。恢復時間=生產該單位所需時間*0.5*(100-單位目前strength)/100。(猜測)
upgrades
2代升級系統跟1代完全不同,每個單位如果要100%升級速度,正常情況下,所需IC為生產該單位所需(新單位IC)的1/2。似乎不管單位在干什麼都能升級。升級時間 = 生產新單位的時間/4*(1+UpgradeCost),這里的UpgradeCost由Free Market - Central Planning移動條決定,詳細情況見後。Upgrades分配的IC如果沒有到100%,就會按照順序一個個的升級。但是一旦改變了移動條,升級的序列就變了,有時候看著一個已經升級了9*%多的就是半天沒有升級好。另外注意海軍單位是不能升級的,倒是隨著科技的研發,有些會自動退役。
2。平行生產和批量生產
平行生產除了方便操作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批量生產能減少生產時間。能夠減少到的最低比例由Gearing bonus(這里的定義是官方論壇的說法,和misc文件夾的定義不一樣)決定。比如gearing bonus為35%,那麼生產時間減少為初始的65%就不再減少了,但是平均生產時間還是遞減的。
科技研發、更改國策和任命新官員所能帶來的生產獎勵(降低生產IC和時間),不能影響已經在生產的單位,注意及時調整生產。尤其要注意生產流水線科技(大大減少生產時間)和運輸機科技(每升一級降很多生產IC)。
四。外交系統
在大地圖上選擇別國領土,右鍵也可以直接進入兩國間的外交界面跟1代沒有太大的變化,科技和領土交易只能在盟友間進行。佔領了別國全部的vp(victory points)省和首都就進來選擇吞並國家,要不然游擊度是不會下降的。吞並的國家領土上右鍵進入外交界面可以選擇liberate nation,就能把該國變成傀儡國。
五。統計
這是非常容易被忽視的部分。首先可以觀察別國的軍事情況,考慮相應對策。如果發現蘇聯200多個師,你才100個,就不要想去惹它了。
其次有些國家比較分散,vp省范圍很廣,而且很小,不容易在大地圖上找到,為了快速吞並它,可以在這兒查對方還有哪些vp省。
還能尋找特定的將領。新建的部隊如果你不指定將領,電腦會自動分配,有時你想通過直接任命某人擔任指揮官可是找不到,也許電腦已經自動把它分配到別的部隊,你也可以在統計中找到它。
比較稀有的部隊(比如說空降兵)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查找。sunk ships這個頁面真不錯,看著一面面的敵艦沉沒報告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每一頁都有用,大家自己慢慢看吧。
六。TC系統
2代非常重要的變化。tc的上限在前面已經說明。
1。tc的用途如下:
補給品和油料運輸
就是每天消耗的油料和補給品之和。部隊一旦開始移動這一項就開始猛漲。
佔領地的維持
每個新佔領的別國領土如果沒有吞並都要額外消耗tc,游戲文件中說是每個省消耗3,可
是我發現好像是2左右,有時候還能看到分數,比較詭異。
游擊隊活躍度
也是由於佔領而帶來的。只要有游擊隊就會消耗tc。具體消耗公式不太清楚。
進入「冰箱」的單位
就是戰略預備中的單位。每個未配置的部隊(加強旅也算)和防禦設施都消耗5個tc,每個
基地設施消耗50個tc
2。補給效率
在右上角的tc顯示中,斜線左側是維持運轉需要的tc,右側tc上限。後者除以前者就是補
給效率(supply efficiency,簡稱SE)。單個部隊的有效補給效率(effective supply
efficiency,簡稱ESE)計算公式如下:
ESE=(SE+單位所在省的交通情況(infrastruction))/2+HQ加成。
ESE決定了org恢復速度,不知道是否影響str的恢復速度。總之,如果tc不足,持續作戰
能力就比較差。HQ加成的效果會影響到相鄰的一格。
七。戰斗系統
最明顯的改變就是從移動-攻擊變成攻擊-移動,以前是移動到對方領土再進攻,現在反
過來了。
1。命令系統
這一代最賞心悅目的就是豐富的命令系統。
陸軍
support attack
支援攻擊。2代最bt的命令,可以同時從幾個方向支援攻擊而不移動,既維持了戰線,又
作
了到了火力支援。
support defense
支援防禦。包圍戰就容易得多了。
Anti-parisan ty
反游擊隊。這個光榮的任務還是交給要塞師吧。
strategic redeployment
戰略配置。把一個部隊重新配置到另外的地方。比直接走過去好,走過去要消耗資源,
戰略配置就不需要了。戰略配置所需時間與出發地到目的地的距離有關系。戰略配置有個很
大的缺點,該單位的指揮官暫時被解任,直到部隊部署完畢才恢復,如果中間有新的單位配
置而沒有指定指揮官,電腦有可能把你的利害將領派給某個弱智部隊(比如要塞師)。另外
戰略配置的出發地和目的地之間必須是陸上連通的。除了要塞師能夠直接右鍵點擊目的地進
行戰略配置外,其他都必須用ctrl+右鍵。
reserve
相當於取消行動。
空軍
Rebase
更換空軍基地。似乎沒有距離限制,我一架飛機從歐洲直接rebase到東南亞。每種飛機
都有航程,隨著戰線的推進,一定要及時轉場。根據距離消耗org。
Air superiority
奪取制空權。戰斗機最常用的命令。在area范圍里按一定規律移動,攻擊遇到的敵機。
建議
只選擇白天進行該任務,夜晚回基地恢復org。這樣就可以盡量少損失str並且持續作戰,
manpower不是那麼多的。
Ground attack
對地進攻。減少area范圍內地面目標str
Interdiction
空中攔截。減少area范圍內地面目標org
Strategic bombardment
戰略轟炸。按照說明是減少對方補給品和單位的生產,降低敵人tc。沒有驗證過。
Logistical strike
補給線攻擊,降低area范圍敵人移動速度和補給效率(SE)。沒有驗證過。
Runway cratering
轟炸機場。降低機場規模,如果敵機在機場里,也會受到損失,甚至被消滅。沒有驗證
過。
Installation strike
攻擊設施。攻擊敵方雷達站,防空炮,核反應堆和火箭基地。沒有驗證過。
Naval strike
對海攻擊。攻擊area范圍內敵艦。似乎比海軍發現敵人的幾率高,我一般用這個方法拖
住敵艦,然後大規模艦隊一擁而上。
Port strike
進攻攻口。降低對方港口規模,如果有敵艦在港口,也會受到損失,甚至就此消失。
Bomb convoys
轟炸海上運輸線。減少對方convoys。
air supply
空中補給。不是空中加油那種了,是給包圍圈裡的部隊空投物資,這個命令只有運輸機
有。
airborne assault
空降攻擊。非常實用的命令,只有運輸機能用。適合攻堅戰和長途奔襲。只有運輸機的o
rg
達到最大才能用這個命令,另外還要注意航程。
bomb convoys
轟炸海上運輸線。
海軍
Rebase
轉移基地。這個命令沒有距離限制。根據距離消耗org。
move
移動。有距離限制。
ASW
反潛。航母,輕巡和驅逐艦的反潛能力較強。
Naval interdiction
海軍攔截。攻擊area范圍內的敵艦,發現幾率比較低。
Shore bombardment
炮擊海岸。降低敵人陸軍攻擊效率
Naval combat patrol
海軍戰斗巡邏。攻擊region范圍內的敵艦,由於范圍比較大,幾乎不可能遇敵,不推薦
。
Carrier strike on Ports
航母攻擊港口。顧名思義,命令進行過程中,航母的org會慢慢減少,減到一定程度就會
回
港重新補給,如此周而復始。
Carrier strike on Airports
航母攻擊飛機場。和上面的指令差不多,只是攻擊對象不同。
Sea tranport
海上運輸。在兩個己方港口間運輸部隊。
Amphibious attack
兩棲攻擊。登陸戰就靠運輸船,注意航程。
除了rebase命令以外,海軍和空軍的作戰都要考慮到航程的問題。特別要注意海軍兩棲
作戰
時,由於運輸船的航程比較遠,而普通低級軍艦的航程往往不夠,因此要注意剔除護航
艦隊
中的這些拖後腿的。
以上命令不全,至少沒有原子彈和火箭的命令,以後再補上。
2。作戰效率
新手可能不知道,戰斗開始以後,點擊左側顯示兩方將領那個按鈕能看到戰斗的詳細情
況。
作戰效率實際上左右了戰斗勝負。
影響的因素大致如下。
leadership
將領的skill lv會增加效率。陸軍將領增加 lv*5%。空軍和海軍將領增加 lv*2%。空對
海、
空對陸的戰斗中,海軍部隊和陸軍部隊沒有leadership效率加成。
地形和天氣
比如說森林,夜晚等等。能顯著的各種單位的影響作戰效率,一般來說防守方有利。詳
細情
況見統計里的units modifies。
Shore bombardment
海軍指令,適合攻擊靠海的敵軍。會降低敵方的作戰效率,公式為 shore bombardment
總和
*0.2%。
ESE
有效補給效率。不足100%就會降低效率,公式為 (100%-ESE)/2
g in
戰壕,一般只對防守方有效(空對地戰斗中,陸軍g in效果乘3後就是空軍作戰效率的
降
低值)。如果該單位已經在原地呆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提高g in,戰斗開始後就不
變了
。陸戰g in最高可以增加20%效率,每天增加1%,相應空對地時,空軍減少的效率最高
60
%。
experience
經驗。每隻部隊都有經驗,經驗能增加雙方的作戰效率,效果為經驗的一半。在戰斗中
能不
停的增長。
dissent
不滿度。如果該國dissent大於0,就會降低作戰效率,效果為dissent*0.5
minister modifiers
政府官員修正。某些政府官員能增加作戰效率。
stacking penalty
堆積懲罰。空軍和海軍在戰斗中超過2個師,那麼將有額外的懲罰,每多一個單位,空軍
減
少2%,海軍減少1%。陸軍只有在遭到空中打擊時才有stacking penalty,效果同空軍
fortification
要塞。每一級要塞(海岸要塞和陸地要塞)降低9.9%。空對地的戰斗中,陸軍部隊也有
這么
一項,不過效果始終是0,要塞對空軍不起作用。
Combined Arms Bonus
協同作戰。如果把裝甲師和其他師(摩托化師也算)混編在一支部隊里(有共同的指揮
官)
,那麼防禦作戰增加效率15%,進攻增加5%。
enveloped
夾擊(從內容來說應該如此翻譯)。如果從超過2個方向進攻同一個省,防守方的效率會
降
低。每超過1個方向降低10%,同時3個方向進攻就是10%,4個就是20%,以此類推。
lack of supply
缺乏補給。如果有一方補給被切斷那麼作戰效率會降低20%。沒有退路的單位不一定缺乏
補
給,可以從海上和空中(air supply命令)補給。不知為何,沒有被包圍的單位也可能
出現
這種情況。
no retreat possible(encircled)
包圍。降低包圍部隊10%作戰效率。
base promixity
靠近基地。空戰有用,靠近基地(相鄰的省也行的)的編隊能增加15%作戰效率。
Exceeding Max Command Limit
超過指揮上限。超過(注意是超過的部分,不是全部)的單位就受到額外的效率懲罰,
陸軍
降低75%,空軍和海軍降低25%。必須是同一個省上的戰斗部隊超過將領指揮上限才會有
懲罰
,從幾個不同的方向進攻不算。
Intercept Bonus
截擊機獎勵。截擊機對轟炸機類的編隊增加25%作戰效率。
Multiple Combat (flanked)
同時作戰。一隻部隊如果同時進行幾場戰斗(同時防禦各方進攻不算,實際上只能是同
時扮
演攻擊方和防禦方),除了第一場戰斗沒有懲罰以外,在其它的戰斗中都要受到50%的效
率
懲罰。
mission efficiency
產生原因不詳,陸軍部隊沒有。
surprise
奇襲。降低一方(進攻方防禦方都有可能)20%的作戰效率,將領特技Trickster能夠增加
發
動的幾率,加密和解密科技也能增加幾率。
Radar Station
雷達站。空戰中效率增加 雷達規模*雷達效率*2。5%
Total Invasion Mod for each division above three
沒碰到過。
general traits
將領的特殊技能會增加作戰效率,比如panzer leader能增加坦克作戰效率10%。由於資
料不
全,不能全部列出,以後再加。
戰斗中將領特技直接作用於所直轄的部隊,如果多個部隊疊在一起戰斗,總指揮官直轄
的部
隊沒有超過它指揮部隊的上限,那麼它的特技會作用於同一省其他的部隊。
3。Combat events
2代的新系統
戰斗中,有一定幾率觸發combat events,有一些特殊的攻擊效果。經過測試效果都很明
顯
,增加了戰斗的不確定性。HQ和將領skill lv能夠增加events出現幾率。events維持8個
小
時。
注意觀察我方作戰部隊的狀態欄。進入詳細戰斗狀態欄的按鈕,在戰斗開始以後,如果
出現
綠色的感嘆號,那麼說明有特殊戰斗事件發生。
進入詳細戰斗狀態欄,兩方將領圖標中間會有特殊事件的名稱。
下面詳細說一說各種Combat events的效果。
encirclement
包圍,局部包圍的戰術,攻擊方戰術。防守方損失str更快,而攻擊方降低org速度減慢
(st
r降低速度不變)。
tactical withdrawal
戰術撤退,防守方戰術。攻防雙方str和org降低速度均減緩,但是防禦方的org降低幅度
更
小。
assault
猛攻,攻擊方戰術。攻防雙方org減少速度均加快,攻擊方減少速度較少。
breakthrough
突破,攻擊方戰術。拉扯防守方的防線,大幅降低其org,攻擊方org降低減少。
ambush
埋伏,攻擊方戰術。攻防雙方的moral和strenth都會大幅下降。
counterattack
反擊,防禦方戰術。防禦方以消耗較高str的代價,大幅降低攻擊方org
delay
拖延,防禦方戰術。減少防禦方損失str的速度。
4。HQ的作用
HQ已經獨立出來作為一個新的作戰單位。注意:帶有HQ的部隊,其指揮官必須是general
以
上的才能發揮其功能。
它的功能還是非常強大的。
首先,增加一定的補給效率(ESE),研發科技可以增加,補給效率直接決定作戰效率。
其次,顯著增加combat events觸發幾率。
它還有個隱藏功能:作用范圍內指揮戰斗的將領最大指揮單位翻倍。
最後一個功能不太明白,好像是提高配備反坦克旅、防空旅和炮兵旅的部隊速度。
HQ能影響周圍一格的部隊。
5。將領和編隊
現在不同的軍銜獲得經驗的速度不一樣了,軍銜越高越慢,因此不要一口氣升到元帥了
。陸
軍升到能指揮3個師,海軍升到能指揮6艘船,空軍升到能指揮2中隊。然後一口氣把lv漲
到
最高再升1級軍銜,依次類推。升級軍銜時,多餘的經驗全部消失,lv減一級,因此最好
剛
升級就升軍銜。可能出現大規模戰斗的時候,為了防止指揮官軍銜不夠高的懲罰,盡量
編入
一些軍銜比較高的將領「陪練」長經驗。
察看文件夾內各國將領的能力,能發現一些有用的數據。每個將領有lv上限,還有登場
時間
和死亡時間(凱賽林不算,就是從空軍將領變陸軍將領,真符合史實阿)。著重培養有
發展
前途的人,要死的人還是算了吧。
1.1版空軍編隊最多4,因此空軍將領還是軍銜保持指揮4中隊的水平。
6。部隊屬性
strength
相當於生命力。最高100。降到0,部隊就消失了。
orgnization
組織度。體現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降到一定程度,部隊就會潰敗。
moral
士氣。戰斗中沒有顯示,按照paradox的慣例,它的應該影響作戰的好壞。
softness
非裝甲度。應該還影響防禦非裝甲攻擊的能力,可能還影響移動速度。
Hard attack
裝甲攻擊。對裝甲目標的攻擊能力。
soft attack
非裝甲攻擊。對非裝甲目標的攻擊能力。
air attack
對空攻擊。攻擊空中目標的能力,陸軍只能被動反擊。
sea attack
對海攻擊。攻擊海上目標的能力。
sub attack
對潛攻擊。
shore bombardment
攻擊海岸。炮擊沿海敵人,降低它們的作戰效率。
defensiveness
防禦。基本防禦。
toughness
堅韌度。感覺和softness相對應,應該還影響防禦非裝甲攻擊的能力,可能還影響移動
速度
。
air defense
對空防禦能力。
sea defense
對海防禦。陸軍沒有。
range
航程。海軍和空軍作戰必須考慮的因素。
sea detection Cap.
海上搜索范圍。決定遇敵幾率。
air detection Cap.
空中搜索范圍。
sub detection Cap.
水下搜索范圍。反潛用
visibility
可見度。決定被發現的幾率,潛艇的這項數值都是個位數。
suppression
鎮壓度。陸軍才有,體現反游擊效果,越大越好。
maximum speed
最大速度。
max firing distance
最大開火距離。
fuel consumption
油料消耗。移動時消耗的油料。
supply consumption
補給品消耗。維持org必需的消耗。
exp
經驗。影響作戰效率。
effective supplies efficiency
有效補給率。影響每天org恢復速度。
選擇一隻編成後的部隊,指揮官頭像下面的*.*mph(miles per hour)就是當前移動速
度。
海軍部隊和空軍轟炸機單位還能察看擊沉的艦只,真是很棒的設計。
7。海戰
海戰系統和其它戰斗不同,新的系統盡量貼近史實,模擬真實效果。
艦種可以劃分為Capital ships(CV、BB、BC), screens(CA、CL、DD)和submarines三
類。
一個艦隊里Capital ship的總數不要超過Screens,否則會有懲罰。
首次引入position的概念,它決定作戰的好壞。戰斗開始後,每小時position就變化,
將領
的skill lv和海軍理論科技決定變化的方向和大小。
還有個distance的概念,戰斗中弱勢的防禦方盡量保持最大距離,進攻方盡量保持接火
距離
。超出最大距離就脫離戰鬥了。距離在單位的最大射程內才能開火。所以海戰中最先交
火的
一定是航母,其次是戰艦。將領skill lv和海軍理論科技能影響距離的變化。天氣和情
報(
intelligence)也有影響。
position和distance都可以在詳細戰斗欄的上部看到。
戰斗中,每艘船都有自己的目標。position很低,Screens數目太少或者運氣太差,你都
有
可能首先瞄準對方的Screens而不是Capital ships。position太低的話,夜間的戰斗中
所不
定會朝自己人開火。
雖然我覺得巡洋艦沒什麼用,但是官方論壇上那些編游戲的,卻一口咬定每種艦只都是
必要
的。Capital ships超過Screens的懲罰也是他們提到的。仔細看了看游戲數據,發現巡
洋艦
的防空能力非常突出。如果對方航母遠超過我方,在遠距離上就能對我方造成很大的威
脅,
至於是不是致命的,我就沒試過了。
八。游擊隊
游擊隊是2代的一個重要的新設定,這種設定大大阻礙了玩家統一世界的腳步。
佔領別國的領土,如果不是你的national province,就一定會有游擊隊。正常情況下(d
iss
ent大於0時,游擊隊活躍度會上升),如果沒有吞並該國,游擊隊活躍程度就始終不變
。吞
並以後才是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降低(與有沒有部隊鎮壓沒有關系),最低降到一
個值
(應該和國策的選擇有關)。大概需要1年左右時間才能從33%到2%,游擊隊過高,出現起
義軍
的幾率也越高,並消耗寶貴的TC,因此還是要派部隊反游擊的。最好用的反游擊單位當
然是
要塞師(garrison division),2個編成一個軍就能控制一個省。反游擊作用的范圍是相
鄰
2格,效果依次遞減,因此配置游擊隊的時候安排合適的位置能夠省出幾個要塞師。
有一些例外的情況。一些特殊事件
2. p社游戲有戰術嗎
p社,或者一切主打策略內容的電子游戲,其游戲的設計思想都可以分為五大來源:桌游派、考據派、數值派、浪漫主義派和模擬派。這篇文章就是談一談最經典的桌游派設計思想。
桌游對現代電子策略游戲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桌游是電子策略游戲的萬物之源,許多電子策略游戲剛起步的時候也都只是桌游的電子版本,例如《希德梅爾的文明》《歐陸風雲》等。
1.桌游派對p社的影響
桌游對p社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說《鋼鐵雄心3》表面上看上去就是一個二戰戰棋游戲,有各種兵牌棋子的設計;比如說各萌中兩軍交戰的擲骰子;比如說十字軍之王2里許多內閣大臣的工作效果,都是按照每月基準概率隨機發生,與「搖骰子點數之和超過閾值才成功」的模型一模一樣;比如說p社游戲的地塊設計等等。你看全面戰爭系列,它不是桌游起源,而是即時戰略電子游戲起源的,所以它就沒什麼「地塊」設計,中世紀1全面戰爭之後的作品,大部隊在戰略地圖上都是可以自由移動的。
這些設計細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電子游戲的桌游淵源。但是設計細節不是設計思想,p社的游戲到後來已經和普通的桌游產生了較大區別。
《鋼鐵雄心3》雖然也是各種兵牌,兩軍排成戰線互相推進,但是玩起來和普通的二戰戰棋推演游戲完全不同。有的二戰戰棋游戲,就硬性地把德國的坦克攻擊力設置為4,而英國的為3,你要問為啥這樣設計,只能解釋為作者對坦克性能最粗略的設定,作者覺得設定得太細可能玩家不好掌握,但是事實上,那些游戲製作者未免也做得太粗略了。再說,戰棋游戲作者可能更關心游戲戰役開局的兵牌分布,戰場地形,部隊番號等等,其實不怎麼關心設計得是否科學。
我們感覺到《鋼鐵雄心3》設計得可能更科學一點,各個部隊不是像戰棋一樣粗糙地只有攻擊力防禦力生命值,還有硬度、裝甲厚度、組織度等等指標。並且《鋼鐵雄心3》作戰也沒有像戰棋推演一樣那麼講究微操,講究先打血滿的還是殘血的,先攻後攻,堆疊還是包圍,等等。玩《鋼鐵雄心3》基本上學會夾擊,突破,包餃子,就已經足夠了。有人會說這是因為《鋼鐵雄心3》是大戰略游戲,追求宏觀操作,雖然也可以微操,但是微操並不是p社的重點內容。我認為這個觀點不對,《鋼鐵雄心3、4》和普通二戰戰棋游戲,甚至《鋼鐵雄心2》的根本區別,就是「桌游」設計思想占的比例越來越少,而其它的流派的設計思想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多導致的。
2.桌游派設計思想的特徵
雖然發展至今,p社游戲已經加入了大量其它設計思想的游戲內容,但是桌游仍然是p社游戲的重要設計思想源泉之一。桌游派做策略游戲有以下特點:
a.事件系統。現代的桌游,為了增加帶入感和隨機性,加入了事件卡牌,例如內政事件造成的數據增減,君主有了繼承人,某地突然增加了多少多少人口的移民等等。這種小事件一般存在感比較低,玩家也很難通過抉擇影響游戲進程。大的事件存在感會很高,比方說發動有些事件,玩家不靠戰爭就可以吞並小的城邦,某兩個玩家直接直接強制宣戰等等。這個系統可能最初起源於《龍與地下城》之類游戲的故事書事件。
b.決議系統。決議和事件很相似,但是是主動技能,桌游里也經常出現花一個活動點數,在某地區增加兩隊士兵,或者打一張卡牌,國家改變國教等等。決議的存在感比較高,玩家也可以選擇使用決議的時機,並且給一局游戲設定了一些游戲目標。
c.派系特色系統。類似歐陸風雲、文明這種,有些文明天生就戰鬥力強,有的天生貿易來錢多,等等。還有對某個玩法的額外改變,類似法蘭西土著不造反,俄羅斯可以直接殖民西伯利亞,文明裡有些文明貿易加文化等等。這個系統可能最初起源於《龍與地下城》之類游戲的角色選擇,例如初始選獸人人物,力量+1,選人類則生命+1。
d.簡單化的數值。桌游一般對資源、人口、戰鬥力等做了過多的簡化,比方說歐陸里歐洲偏僻地區三維222,非洲荒地三維222,朝鮮某地也是三維222,但是我們能明顯感覺出來這三個地方的稅收、貿易、士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歐陸就偏是要用這簡單的三維去形容一塊地的價值。類似的有冷戰熱斗的影響力、穩定度系統,文明系列的地塊、建築產出等等。
e.回合制。就像文明、全面戰爭,回合制也是桌游的一個特徵,一個玩家進行完操作後交給下一個玩家繼續。
f.地塊地圖。大地圖分成很多地塊,一般由這個地塊里最著名的城市進行命名。士兵站在地塊里,從一個地塊花一部分時間移動到另一個地塊。敵我兩隊兵在地塊里相遇就必然開戰。這個模型看上去天經地義,其實是很有問題的,因為歷史上很多戰役,都是兩軍相遇後各種偵察試探以求主動權、求取有利位置的,甚至還包括主動占據不利位置以求速戰等等戰術操作。也就是說現實是要求指揮官,綜合考慮地圖大戰略+對峙小戰略+戰場戰術。而p社游戲直接就是地圖大戰略+地塊擲骰子,全面戰爭系列起碼能做到地圖大戰略+對峙概率+戰場戰術。不過最近p社也發現了這種設定十分死板,於是在鋼鐵雄心4里加入了探測概率、飛機搜索范圍和艦隊陣型等等設定,其實這個設定在冷兵器時代陸軍也是十分合適的。
由此看來,歐陸風雲4、統治者羅馬和文明系列是桌游思路派系佔主導的游戲,而全面戰爭系列、鋼鐵雄心3、4,十字軍之王2和維多利亞2則桌游派的影響沒有那麼明顯。
3.桌游派設計思想的評價
那我是怎麼看待這個派系的設計思想呢?我認為這個派系的設計思想像一個值得尊敬的頑固老者,是一個電子游戲時代的開拓者,年輕的時候獲得了行業的成功和榮譽,現在在一些領域仍然是唯一的指導者,例如益智游戲、實體桌游、卡牌游戲和朋友之間的聯機游戲等等。
但是現在這種設計思路確實是不合時宜的,充滿了守舊、偏執和自大。很多桌游派系製作的游戲內容都是費力不討好的,例如基於簡單數值的派系特色系統。不同派系在整個游戲過程中都有特色加成,而加成的各方面又有重要不重要的區分,那那各個勢力一定會被玩家分個高下,例如,文明玩家大佬會總結各個文明強度,例如,歐陸4里歷史上本來存在感會很高的一些勢力,如的蘇格蘭丹麥波西米亞,卻很少有人玩等等。事件系統也是,很多人只關心事件給哪些資源,很少有人仔細看事件本身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因為事件本身的復雜性,和資源的簡單性之間是彼此割裂的,」人民支持皇室「通用事件對應+1穩定,」英格蘭議會制定保守稅收政策「特殊事件也+1穩定,自然沒人關心事件本身是什麼了,而他們只關心收益是什麼。
並且,在桌游設計思路上,實在是找不到什麼可以創新的地方,只能做更多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往往需要考據派的工作),但是豐富的事件又沒辦法和簡單的數值相結合;做更多的派系,但是大部分人只會玩某幾個較強的派系;把簡單的資源,種類設計得更多,但是只有幾種重點的資源會有人關心,比方說十分桌游的《英雄無敵》系列,資源有七八種之多,但是大部分人只關心錢(黃金)多少,《歐陸風雲4》,玩家只關心人力、點數、減造核,到後期人力和錢都多得溢出了,就是平推的游戲了。而聲望、艦隊傳統、守城能力等等,包括後期dlc加入的各階層支持率、自治度、訓練度職業度,只能算是一種debuff,低了會給玩家造成麻煩,只要不太低,玩家根本不會關心這些數值。
那麼為什麼桌游派設計思路在發展過程中會走向死胡同?是因為現實的復雜性,和桌游的簡單設計。桌游不可能做出雙精度浮點數的數值,因此不能支撐一個復雜的基於人口、生產、兵力等等的系統,就限制了游戲的底層設計,進一步限制了游戲模擬歷史的上層設計。《統治者羅馬》就是一個桌游派製作但完全失敗的作品。可能製作人的想法是我們想模擬古典時代的歐亞,所以我們要有一個人口系統。作為桌游設計思想,不想弄成維多利亞2那種復雜的人口系統,於是弄成一種「人口點數」,每個人口點數都有文化、宗教、幸福度來形容。然後加上桌游里的「人力槽」,加上「建築系統」,「兵種棋子」等等。最後捏出來一個很普世很全面,但是很不歷史的東西。敘利亞一個農民和羅馬的一個平民工匠可能對於玩家的價值一模一樣,但是在現實里是價值不同的,俗話說,東方的一個國王,受到的法律保障也比不上羅馬的一個平民,公民權是既包括權利又包括義務的一種東西。
這在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比方說一個「平民」POP有1000人,他們有「羅馬公民」屬性,他們平日里會選出代表參加公民大會的執政官選舉,這個代表大概是有自己喜惡、三觀和目標的;也會派出代表參加平民大會表達訴求,戰爭的時候,他們因為訴求得到滿足,或增加了特權,會許諾派出50人的中年重步兵和100人的青年步兵編入軍團中,這個比例還會隨著戰爭熱情數值的增加而增加。然後敵國可能沒有這種系統,只能強征農民或者許諾戰利品,因此一個是兵種士氣沒這么高,後備兵員數目也不多,最後就打不過羅馬。用這個來解釋羅馬的擴張,比當前的簡單的桌游系統有趣很多了,但是肯定是要設計師去雕琢這種細節。
4.可取之處
我認為桌游派設計思想可取的部分,一個是回合制,包括了p社的偽連續時間回合制,也包括文明全戰這種經典回合制,因為這種回合制非常契合計算機程序運行的風格,甚至是並行回合制;
第二個是一個臨時的決議系統。決議系統作為正式的游戲內容是不完美的,因為它很突兀很武斷,但是有些游戲內容是沒有辦法一次性做出來的,這就需要有些特殊的東西需要臨時的決議代替,比方說沒有奇跡建築系統,就用決議建建築代替,沒有節日系統,就拿節日決議代替,等等。例如歐陸4沒有做建立奇觀的建造系統,就用決議建立紫禁城代替,鋼鐵雄心4沒有經濟系統,就用限時米福券決議代替等等;
第三是桌游的表現形式,就是說棋子+棋盤這種設定很適合場景的展現,各種數值也不需要以浮點數小數的形式現實,而是以整數、點數的方法去顯示,有利於玩家把握數值的大小。
3. 《鋼鐵雄心2》將領特技各有什麼用
1 logistics_wizard #後勤大師——石油和補給消費-25%
2 defensive_doctrine #防禦學說——防禦+10%
3 offensive_doctrine #進攻學說——攻擊+10%
4 winter_specialist #冬季專家
步兵攻防/裝甲攻防
冰凍(Ice) 雪(Snow) 暴風雪(Blizzard)
一般 -20/-30 -40/-60 -60/-90
專家 -10/-15 -20/-30 -45/-60
5 trickster #奇襲專家——偽裝專長的將領的軍隊不會被對方情報機關刺探到,且對空防有大幅加成,在攻擊時突襲成功率上升(當敵人判定被奇襲,攻防效果-20%)
6 engineer #工程師——減免跨河流作戰懲罰20%(河流隔斷會降低進攻方的戰斗效率,其中步兵單位-50%至-30%, 裝甲單位-66%至-46%)
7 fortress_buster #攻堅專家——攻擊堡壘地區時,受到懲罰的減半
8 panzer_leader #裝甲指揮官——坦克和機步的攻防同時+10%,閃電戰成功率上升
9 commando #特種戰專家——指揮山地部隊、海軍陸戰隊、傘兵作戰效率+10%,其他部隊-5%
10 old_guard #保守派——獲得經驗只有正常的1/3,這個技能是廢柴
4. 請問一下鋼鐵雄心2里那些算步兵,就是Panzer Leader沒作用的
Panzer Leader裝甲指揮官,對裝甲、輕裝甲、機械化步兵有效,戰斗效率+10%
所以對騎兵和摩托化無效,對機械化有用。
Logistic wizard是後勤大師,減少所帶部隊補給消耗(間接減少TC消耗),好像是石油和補給消費-25% ,和平時期和非一線恨好用的技能
trickster 是奇襲專家,減少敵方對自己所帶部隊的情報獲取,在攻擊時增加奇襲戰法概率,這個一般般吧
commando是特種戰專家,指揮山地、海軍陸戰隊、傘兵戰斗效率+10%,其他兵種部隊-5%
Superior Tactician,高級戰術專家,戰斗效率+10%(海空軍通用)
5. 單機版電腦游戲有哪些有什麼非常好玩的電腦單機游戲
① 電腦上有哪些單機游戲。
大航海時代4(航海類,經商探險挖寶當海賊,游戲開放度很大,插畫也漂亮,強烈推薦喲~~雖然非3D)
崛起 哥特王朝(這兩個是哥特風格游戲,畫面也沒的說,都是ARPG的,做的很真實,只不過貌似下載有些難,建議買盜版碟= =+)
古墓麗影7和8 最終幻想7 鬼泣1和2(很經典的。。個人認為古墓麗影對微操要求比較高,且下到的基本全英,新手且不看攻略黨就算了)
機械迷城(這個是解謎類,平面的,畫面很溫馨美好,內容稍單一)
使命召喚 孤島危機 求生之路(很多男生喜歡玩的爭戰類游戲。。。經典)
嗯,看個人愛好咯,強薦大航海4~
② 比較好玩的電腦單機游戲有哪些
你好,現在流行的單機游戲有:
1、《古墓麗影10》 《孤島危機3》《黑暗之魂3》《地鐵最後署光》、《GTA5》《墮落之王》、《使命召喚11:高級戰爭》;
2、《孤島驚魂4》、《刺客信條:大革命》《古墓麗影9》 ,《看門狗》,《使命召喚10:幽靈》《俠盜飛車6》,《狙擊精英3:非洲 》;
3、《鬼泣5》,《暗黑破壞神3》,《生化危機5 》,《求生之路2》《刺客信條》,《孤島危機4》, 《實況足球2014》,《街頭霸王4》;
4、 《極度恐慌》 ,《死亡空間》, 《閃客》 ,《NBA 2K》,《無主之地》,《上古卷軸》,《火炬之光》,《游戲人生4 》,《美國末日》,《塵埃》,《生化奇兵》 。
以上是現在比較受歡迎的單機游戲,但每個人喜歡的類型不一樣。所以以上僅供參考哦。
③ 有哪些好玩的單機電腦游戲
要看你喜歡什麼類型的游戲了(以下價格都是人民幣):
一,第一人稱射擊類
1、使命召喚系列可以試一下,畢竟一年一部,不過steam鎖國區,最新的兩部需要登錄外服戰網才行
2,泰坦隕落2是劇情比較出色,價格是158元,這兩天在打折
模擬人生4
其實好玩的游戲還是太多了,只要上steam上翻翻總會找到你喜歡的游戲的。
④ PC端有名的大型單機游戲有哪些
1、上古卷軸5
《上古卷軸5:天際》是動作角色扮演游戲系列《上古卷軸》的最新作,由Bethesda開發製作。這部游戲設定在《上古卷軸4:湮沒》的200年之後。
玩家將扮演著人身龍魂的英雄龍裔,踏上將邪惡巨龍奧杜因驅逐至時間盡頭的征途。
《上古卷軸5:天際》於2011年11月11日登陸PC、PS3、Xbox360,《上古卷軸5:天際 特別版》2016年10月28日登陸PC、PS4、Xbox One, 2017年11月18日登陸Nintendo Switch。
2、GTA5
《俠盜獵車手5》(Grand Theft Auto V),是由Rockstar Games游戲公司出版發行的一款圍繞犯罪為主題的開放式動作冒險游戲。本作於2013年9月17日登陸Play Station 3、Xbox 360平台,2014年11月18日登陸Play Station 4和Xbox ONE平台。多人模式《俠盜獵車手Online》於2013年10月1日正式開放。PC版本已於2015年4月14日推出。
游戲背景洛聖都基於現實地區中的美國洛杉磯和加州南部製作,游戲擁有幾乎與現實世界相同的世界觀。玩家可扮演三位主角並在任意時刻進行切換,每位主角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與故事背景,以及交織的劇情。
3、NBA2K17
《NBA 2K17》是由Visual Concepts製作、2K Games發行一款籃球競技類游戲,於2016年9月20日起正式發售,屬於《NBA 2K》系列的第17代作品。
《NBA 2K17》是支持HDR的第一款Xbox One游戲。
4、羅馬2全面戰爭
《全面戰爭:羅馬2 [1] 》是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世嘉發行的一款策略戰爭類游戲,是該系列游戲《羅馬:全面戰爭》的續作,亦是《全面戰爭》系列的第七作,於2013年9月3日登陸PC平台。
游戲的背景設定在古典時代的歐、亞、非三洲,相對於《羅馬:全面戰爭》的游戲背景幾乎完全集中在羅馬共和國和它的政治不同,羅馬2盡可能准確和深入地刻畫出在那時代的每一個文明。玩家在游戲中扮演其中一個可玩派系,而玩家想取得勝利便要比敵人更快建立一個帝國。單人游戲模式開始於公元前272年,並持續300多年。然而,玩家可以繼續進行游戲,因為在羅馬2中沒有時間勝利條件
5、使命召喚系列
《使命召喚》是由動視公司(現為動視暴雪,2007年12月2日宣布合並)於2003年最初製作發行的FPS游戲系列。
該系列已發布正式作品至第十四部,分別是:《使命召喚》、《使命召喚2》、《使命召喚3》、《使命召喚4:現代戰爭》、《使命召喚:戰爭世界》、《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使命召喚:黑色行動》、《使命召喚:現代戰爭3》、《使命召喚:黑色行動2》、《使命召喚:幽靈》、《使命召喚:高級戰爭》、《使命召喚:黑色行動3》、《使命召喚:無限戰爭》和《使命召喚:二戰》
6、騎馬與砍殺
《騎馬與砍殺》是由土耳其的taleworlds開發製作的一款動作角色扮演類游戲,於2008年發行。玩家能夠扮演戰場的指揮官,排兵布陣身先士卒,也能夠扮演俠客浪跡天涯。
在劇情之外,游戲給予了玩家很高的自由度,此外游戲的開源程度也很高,玩家能夠自己對游戲進行修改,製作出自己喜歡的劇情和人物形象。
7、魔獸爭霸3
《魔獸爭霸》(Warcraft )是美國的暴雪娛樂製作的一款即時戰略題材單機游戲,混亂之治(原版)於2002年7月發行。最新官方資料片為《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
玩家可以選擇在《魔獸爭霸3》中操控四個種族,其中人類(Human)和獸人(Orc)在其前作《魔獸爭霸2黑潮》中就已出現,另外兩個是新增的種族,即暗夜精靈 (NightElf)和不死亡靈(Undead)
8、鋼鐵雄心
《鋼鐵雄心》是由Paradox研發的一款棋盤策略類游戲,於2002年11月26日正式發行。
游戲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玩家能從「1936·戰爭之路」、「1941·覺醒的巨人」等幾個大型劇本的數十個國家中選擇一個來控制,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維持、改變世界格局;同時它也有很多精心設計的類似巴巴羅薩計劃、沙漠之狐等小型的戰役劇本。
中文名 鋼鐵雄心 原版名稱 Hearts of Iron 游戲類型 棋盤策略
9、中土世界
《中土世界:暗影魔多》是由Monolith Studios開發,Warner Bros發行的一款動作冒險類游戲,於2014年10月7日發行。
該游戲是以J.R.R.托爾金筆下的《指環王》中的奇幻大陸「中土大陸」為背景而製作的游戲。故事設定在了《指環王》之前,玩家將扮演游俠塔里昂,與魔戒的締造者凱勒布理鵬一起探尋魔戒的誕生之謎,托爾金筆下的許多經典人物均在游戲中有所登場。
10、戰地
《戰地》是EA DICE開發的軍事題材射擊游戲系列。戰地系列的首作《戰地1942》於2002年上市。截至2016年,戰地系列共有16款游戲產品公布。最新作稱做《戰地1》內容為一戰 。《戰地1》已於2016年10月21日正式發售,登陸PC、PS4和Xbox One。
戰地系列游戲以大規模的載具和步兵在大地圖上協同作戰為品牌賣點,注重遊戲娛樂性的同時兼顧真實性。戰地系列歷來是網路游戲,有一些產品同時設計了作為附加模式的單機游戲。部分戰地系列游戲的擴展功能比較完善,第三方團體可以製作各種各樣的模組滿足玩家不同的需要。傳統的戰地系列游戲主攻PC平台;自2005年起,開發組也逐漸重視起游戲機平台。
拓展資料:
區別
網路游戲都是網路游戲運營商採用專業的游戲伺服器進行管理和運營,才能讓網路游戲玩家在娛樂時讓網路游戲的屬性和數據進行存儲和變化(例如等級、攻擊力、防禦力等),但因為網路游戲的終端並不是在本地,所以網路游戲才必須依靠互聯網才可正常運轉。而單機游戲都具有本地游戲伺服器,則也就是單機游戲的屬性和數據都是由本地游戲伺服器來進行存儲和變化,所以單機游戲不依靠互聯網也可正常運轉,並且部分單機游戲的本地游戲伺服器也具有著互聯網聯機的功能,在互聯網下玩家可與其他互聯網玩家進行互相娛樂。
因為網路游戲需求大眾化,所以可以讓更多的玩家只需普通配置即可進行娛樂,所以在畫面、劇情、音樂等方面上無法與單機游戲進行倫比。而單機游戲因為注重畫面、劇情、音樂、可玩性等方面,所以在這些方面上都會更加真實、豐富、生動!
單機游戲因為在畫面、劇情、音樂、可玩性方面上比網路游戲更加優良,所以需求的配置也相對較高(例如戰地系列,使命召喚系列),在需求的配置中,顯卡和CPU最為苛刻。而網路游戲因為需求大眾化,所以在配置等方面只需為普通配置即可娛樂。
因為單機游戲需求的配置相對較高,所以在佔用系統資源方面上也有了提高,特別是佔用硬碟空間方面上,通常一款單機游戲都需要幾GB甚至上十幾GB、幾十GB的大小。而網路游戲佔用系統資源方面上相對較低,佔用硬碟空間也不及單機游戲。
單機游戲對於「作弊」或「輔助」的方式娛樂游戲是不受到限制的,但僅在個人娛樂方面上,若在單機游戲正在互聯網聯機娛樂時採用此方式並且在此單機游戲在互聯網聯機娛樂時具有防作弊功能便會受到相應的限制。而網路游戲因為都具有網路游戲安全系統(也可稱為反外掛系統,因為網路游戲的作弊程序都叫外掛,此類系統具有讓網路游戲平衡運轉,防止作弊等功能),所以作弊的限制是非常苛刻的。
通常的單機游戲都會用相應的續作,續作的單機游戲是在前作的基礎上再次對畫面、劇情、音樂等方面進行各個方面的提高,而一款單機游戲的續作都會在前作發布的一兩年或兩三年後才會進行發布。而網路游戲並沒有續作之說,只會進行相應的更新,網路游戲在更新後可帶來更加新鮮的娛樂,而在畫面方面上網路游戲並不會進行相應的提高,因為網路游戲最初一旦開發完成並且正式運營時畫面就已經定型。
注意:大型游戲是大型單機游戲或大型網路游戲的統稱,大型游戲屬於一種高端級別游戲,在各個方面上非常優秀,但在佔用資源、配置要求等方面上也必須達到一定的需求才可正常運轉此類游戲。大型網路游戲的代表有;魔獸世界、蜀門、英雄聯盟等,而大型單機游戲的代表有;使命召喚系列、戰地系列、魔獸爭霸等,若判斷游戲是否為大型游戲,則以佔用資源高、配置要求高兩個方面上即可判斷,而中型游戲則以佔用資源略少、配置要求中等這兩個方面上即可判斷,而小型游戲則以佔用資源極少、配置要求極低的這兩個方面上即可判斷。
⑤ 電腦上有哪些好玩的單機游戲
小孩玩的現在就是《摩爾庄園》,
成人玩的有:《真三國無雙4》 、《魔獸爭霸3》 、《求生之路2》、《生化危機系列》、《喪屍圍城》等。
1、《摩爾庄園》:很不錯,很適合,畫面卡通,又耐玩。或者一些單擊游戲平台上的小游戲。
12、《地下城與勇士》
13、《穿越火線》 :《穿越火線》(Cross Fire,簡稱CF)由韓國Smile Gate開發,在韓國由Neowiz發行,在中國大陸由騰訊公司運營。《穿越火線》是一款第一人稱射擊游戲的網路游戲,玩家將成為一名傭兵,與其他玩家進行對決。
⑥ 電腦版有什麼好玩的單機游戲,免費的,
電腦版好玩的單機游戲:求生之路2、消逝的光芒、無主之地2等。
《求生之路2》是由Valve開發的一款以喪屍為主題的恐怖射擊類游戲,於2009年11月18日發行。
游戲故事發生的時間與原作幾乎相同,將呈現另外四名倖存者在僵屍橫行的四個場景中奮力求生的艱辛歷程,地點及時間背景與當前的L4D一致,只不過角色是新角色,場景是同一地點的另一位面,敵人中也將出現新的僵屍,新的近戰武器,新的對抗僵屍武器和電鋸。
特殊感染者:
與兵卒炮灰般的普通感染者不同,由於病毒發生了不同程度/方向的變異,導致了多種特殊感染者的出現。
他們的外形,體魄,能力均與普通感染者,以及在特殊感染者之間有極大差異。在對抗模式中,感染者陣營的玩家將隨機扮演絕大部分的特殊感染者。
⑦ 有什麼非常好玩的電腦單機游戲
就本人玩的游戲來回答一下吧
佳作:不義聯盟2 畫面打擊感一流,手殘黨暴斃
彈丸論破v3 腦洞很大,人物設計完美,但有些地方莫名其妙
虐殺原型 爽,可惜是款老游戲
刺客信條 梟雄 濃郁的英倫風,有趣的探案,歷史狗福利,但劇情是真的硬傷
地鐵 逃離 這個氛圍塑造絕了,以至於後面惡心到玩不下去,子彈少限制玩家我覺得反而是件好事情,還有毛子的英文聽著屬實不舒服。
Fifa19 聽歌模擬器,內容豐富充實,講道理比實況要好玩(我從實況玩起的)
文明6 好玩,但是費時間,而且費腦子,越往後玩反而越覺得有點玩不明白
神作:蝙蝠俠 阿卡姆騎士 氛圍營造優秀,劇情反轉且有深度,人物有血有肉,蝙蝠車很帥,硬要挑刺就是部分任務略有重復
無主之地3 裝備驅動型游戲,獨具特色的游戲風格,國配真的很舒服,在爽的同時在各方面都不遜色
使命召喚14 逆天的畫面,劇情也相當不錯,隊友比其他游戲里的都有用,二戰迷福利。
輻射4 開放的廢土世界探索,自由度極高,不同陣營間出色的塑造,劇情整體來看也還行
Gta5 距離第九藝術感覺就差一丟丟劇情,最後的結局感覺有點草率
巫師3 宏大的世界觀,豐富而完整的支線任務,出色的人物塑造,酣暢淋漓的打鬥,但不知道為什麼在我心裡感覺差上古卷軸5那麼一點點。
刺客信條 奧德賽 雖然魔改歷史多少讓人不舒服,但馬拉卡信條的游戲性真的沒得說,劇情的反轉也出人意料。但是為什麼我50級回到新手村體會不到虐菜的感覺呢
傳送門2 這破游戲怎麼這么好玩
泰坦隕落2 中間那段來回變換時空的劇情簡直神了,泰坦也非常的帥,但個人認為流程太短了,打擊感也不是很好
第九藝術:底特律 變人 劇情畫面游戲性無敵
上古卷軸5 你還敢再好玩點嗎
奇異人生 夏天的回憶,太喜歡這種引人入勝的互動式游戲了
生化奇兵 無限 伊麗莎白 平行時空 卡賓槍構成一段凄美的冒險故事
⑧ 有哪些經典的PC單機游戲
你要是說經典的話,那肯定就是擁有久遠歷史的游戲了
下面我就羅列一下我認為比較經典的一些游戲系列
極品飛車系列(從像素開始到現在的次時代,毫無疑問,絕對是賽車游戲里最經典的)
生化危機系列(PS時代算是最恐怖的游戲了,雖然談不上恐怖游戲的鼻祖,但是好歹也是傳奇製作人三上真司的成名作)
鬼泣系列(3絕對是最經典的,當年動作游戲的典範,可以說為好多ACT游戲打下了基礎,製作人神谷英樹的白金工作室後來也成為了動作游戲的代表)
鬼武者(這個游戲的動作雖然不如鬼泣爽快,但是劇情很出彩,電腦上的3代更是用了金城武和讓雷諾的形象)
殺手系列(這個系列就不多說了,絕對的經典,有幾個玩游戲的不知道光頭47)
古墓麗影系列(通過這個系列我們可以看到勞拉是怎麼變漂亮的O(∩_∩)O~)
波斯王子系列(育碧大作,也算經典了)
合金裝備(蛇叔真的是老當益壯)
紅色警戒(小學機房必備游戲)
星際爭霸(不多說了,老版本也算是經典了)
魔獸爭霸(當年很火的游戲)
半條命(不多說,經典中的經典,CS的爹)
仙劍系列(國產良心!)
毀滅公爵(聽說最早的版本是經典,但是毀滅公爵3D聽說很爛)
影子武士(也是老古董了,但是還有重置版)
戰地1942(還原真實戰場,但是現在畫面看來有點。。。)
GTA罪惡都市(這個游戲我對它實在太有感情了,還記得當年還專門買盜版碟去玩,算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自由度高的游戲,3代也很經典)
使命召喚1-2(畫面現在看來很差了,但是以前是經典,現在更是射擊類游戲的代表)
孤島危機1(當年出來的時候被冠以顯卡殺手的稱號,畫面在現在看來都可以秒殺很多大作)
孤島驚魂(第一個完整支持DX9的游戲)
細胞分裂(潛入類游戲典範)
質量效應(劇情出色,07年的游戲)
虐殺原形(一代很經典,而且劇情很不錯)
生化奇兵(神級別的劇情)
戰爭機器(XBOX上的經典游戲,後來一代移植了PC)
光環(同樣XBOX的經典游戲,電腦上能玩到1代和2代)
幻象殺手(比較早期的電影互動式游戲,製作商後來開發了PS3平台的暴雨和超凡雙生)
最終幻想(經典RPG,沒話說)
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蝙蝠俠系列中最經典的)
馬克思佩恩(經典射擊類游戲,子彈時間的鼻祖)
以上便是本人認為最經典的游戲
6. 鋼鐵雄心4AI控製作戰技巧分享 AI委任作戰心得
鋼鐵雄心4AI控製作戰技巧與心得分享:
了解前線實力對比:首先呢,你得把前線的實力對比摸清楚,這樣才能心裡有底嘛。
細化前線區域:別一股腦兒地把幾百個師全堆到一個戰線上,得細化一下。比如你有100個師,那就根據戰線寬度,把它們分成幾個小戰線,這樣效率才高。
逐步設置進攻目標:如果你是進攻型戰線,記得要一步步來,別一開始就想著直接攻到天涯海角,得根據實際情況慢慢調整進攻方向和目標。
量力而行設置防守:防守型戰線的話,就要看自己的師數量和要防守的城市數量了。別10個師就想守11個地方,那肯定是不行的。設置好戰線後,記得看看戰區指揮官頭像下面的綠紅條,這個能幫你清楚地判斷能不能守住。進攻型的也得看這數據哦。
以上就是鋼鐵雄心4中AI委任作戰的一些小技巧啦,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