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鋼鐵俠(托尼·斯塔克)都精通哪些知識
《無敵鐵人》新封面
1905電影網訊早先漫威官方曾驚天曝出有關美國隊長隸屬九頭蛇特工組織的消息,讓不少漫迷都大跌眼鏡,而在近期更新的《內戰2》系列中,漫威再次製造了一個大新聞——托尼%uB7斯塔克將放棄鋼鐵俠身份,鐵罐將由新人接班。
最新的一期《時代》雜志獨家曝光即將發行的全新系列《無敵鐵人》第1刊內容。隨之曝光的是新版封面,可以看到托尼斯塔克以虛影的形象出現在一個黑人女孩身後,而這位少年則拿著鋼鐵俠頭盔。很明顯這位少女將接班成為新的鋼鐵俠。
據官方資料發布,這位黑人少女的名字叫Riri Williams。是一位15歲就進入麻省理工的超級天才,並且和托尼一樣在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宿舍里便研究出了鋼鐵俠戰甲,這也是她第一次引起托尼的注意。編劇表示,這位少女的智商甚至超越托尼%uB7斯塔克,並會為其量身設計獨特的戰甲。
而有關托尼的退出,很多網友都懷疑是和這次漫威第二次內戰密不可分,並推測內戰的結局便是托尼的退出,但編劇表示,這只是網友的猜測,托尼的退出只是內戰中的一條線索而已。尤其托尼幾乎同時經歷了戰爭機器死亡,公司垮掉和找到親生父母三大事件後,很難再領導復仇者。而托尼是否會回歸,編劇也並未透露有關消息。
漫畫版將與秋季發行。
B. 鋼鐵俠飛行器能實現嗎
短時間內很難實現 只能將其中一部分功能實現 原因看了下面就知道了:
鋼鐵俠的盔甲大概有這樣幾部分:
能源系統:鋼鐵俠的核心是方舟反應堆,靈感源自托卡馬克_網路。但以目前的技術,還遠遠達不到電影里微型、受控、大功率的能源裝置。確實有這個趨勢。也許未來經過幾代能源革命能夠出現,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思路會不一樣。
助力系統:和動力系統不同,助力系統不靠噴氣助力,而是靠機械幫助肢體發力。比如克服人體肌肉、骨骼的極限,舉起很沉的物體,要靠類似液壓傳動的裝置。現在已經有類似的產品了,以軍品和殘疾人助力的產品為主(可參見機械外骨骼_網路)。但是按照目前的思路,是不可能將功效放大到電影中的水平的。還是那句話,如果未來能夠實現,思路肯定不同。
通訊系統和智能信息中心:鋼鐵俠可以進行和伺服器(賈維斯)進行通信,可以將感測設備捕獲的信息發回信息中心進行處理、分析,並將結果返回給中心,甚至在操作者失去意識時可以交給智能服務端遠程式控制制。這方面最接近現實的,是現代軍隊不同程度的配備類似的設備,比如單兵通訊或無人機。民用的比如Google Class也具備類似功能。
飛行動力系統:目前有眾多單人飛行器的項目在研並逐步接近實用(參見:美國單人飛行器飛行試驗、個人噴氣式飛行器)。按照思路可分為螺旋翼式、噴氣式、火箭式等等。以鋼鐵俠的表現看,最接近火箭式,但火箭推進器靠固態或者液態燃料點燃推進,危險又累贅,對比鋼鐵俠的瀟灑又輕松,沒思路。
維生系統:鋼鐵俠上天入海,能不缺氧,能不凍僵,其中的氧氣供應、隔熱材料都是麻煩事,可以參考潛水服和宇航服,但雜合在一起,還是那句話,沒思路。
防護系統:現代防護系統最常見的是頭盔、防彈衣,主要用來防護子彈、彈片等小型武器。電影裡面能夠防護高空跌落、導彈襲擊之類的劇烈沖擊,完全違背物理定律了。應對大沖擊的人體防護一定要靠空間緩沖減震(參考安全氣囊、降落傘等),貼身盔甲徹底沒戲。
攻擊系統:鋼鐵俠手裡發出來的東西,如果說是微型導彈,就是無中生有了。不可能在手腕上開個導彈發射孔啊。靠譜的是類似激光和火焰噴射的武器。火焰噴射就不說了,關鍵在盔甲絕熱。激光發生器也原做越小,但功率絕對到不了電影裡面的程度,何況激光的效果也不是電影里那樣的火光四射。現代科技對此只能望洋興嘆。
其它酷炫功能:比如能夠讓盔甲追蹤主人並自動組裝。合理之處是人體植入晶元,不合理的地方還是違反了物理定律。
最後說一點,像鋼鐵俠這樣的作戰系統,是大規模、超復雜、跨學科的研究項目,絕對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能夠設計、製造的。不要說鋼鐵俠,就算是只有通信、助力、防護、武器系統的單兵作戰盔甲,一些國家的開發周期都要長達十年。Stark在囚禁中用簡陋的設備單人設計出鋼鐵俠的雛形,這本身就不科學!所以電影就是電影 看看《007》里的噴氣背包 現在還不能完全實用化呢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C. 鋼鐵俠飛起時用的推進器原理是什麼
推進器(助推器)一般用來提供動力,提高速度的。在航天航空,船舶,汽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它是通過旋轉葉片或噴氣(水)來產生推力的。
廣義上可以指所有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推進器,狹義上一般指飛行器上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推進器。簡而言之,推力矢量技術就是通過偏轉發動機噴流的方向,從而獲得額外操縱力矩的技術。我們知道,作用在飛機上的推力是一個有大小、有方向的量,這種量被稱為矢量。然而,一般的飛機上,推力都順飛機軸線朝前,方向並不能改變,所以我們為了強調這一技術中推力方向可變的特點,就將它稱為推力矢量技術。
不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發動機的噴流都是與飛機的軸線重合的,產生的推力也沿軸線向前,這種情況下發動機的推力只是用於克服飛機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飛機加速的動力。
採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則是通過噴管偏轉,利用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獲得多餘的控制力矩,實現飛機的姿態控制。其突出特點是控制力矩與發動機緊密相關,而不受飛機本身姿態的影響。因此,可以保證在飛機作低速、大攻角機動飛行而操縱舵面幾近失效時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額外操縱力矩來控制飛機機動。第四代戰斗機要求飛機要具有過失速機動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機動能力。推力矢量技術恰恰能提供這一能力,是實現第四代戰斗機戰術、技術要求的必然選擇。
普通飛機的飛行迎角是比較小的,在這種狀態下飛機的機翼和尾翼都能夠產生足夠的升力,保證飛機的正常飛行。當飛機攻角逐漸增大,飛機的尾翼將陷入機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飛機進入尾旋而導致墜毀。這個時候,縱然發動機工作正常,也無法使飛機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
然而當飛機採用了推力矢量之後,發動機噴管上下偏轉,產生的推力不再通過飛機的重心,產生了繞飛機重心的俯仰力距,這時推力就發揮了和飛機操縱面一樣的作用。由於推力的產生只與發動機有關系,這樣就算飛機的迎角超過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夠提供力矩使飛機配平,只要機翼還能產生足夠大的升力,飛機就能繼續在空中飛行了。而且,通過實驗還發現推力偏轉之後,不僅推力能產生直接的投影升力,還能通過超環量效應令機翼產生誘導升力,使總的升力提高。
裝備了推力矢量技術的戰斗機由於具有了過失速機動能力,擁有極大的空中優勢,美國用裝備了推力矢量技術的X-31驗證機與F-18做過模擬空戰,結果X-31以1:32的戰績遙遙領先於F-18。
使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不僅其機動性大大提高,而且還具有前所未有的短距起落能力,這是因為使用推力矢量技術的飛機的超環量升力和推力在升力方向的分量都有利於減小飛機的離地和接地速度,縮短飛機的滑跑距離。另外,由於推力矢量噴管很容易實現推力反向,飛機在降落之後的制動力也大幅提高,因此著陸滑跑距離更加縮短了。
如果發動機的噴管不僅可以上下偏轉,還能夠左右偏轉,那麼推力不僅能夠提供飛機的俯仰力矩,還能夠提供偏航力矩,這就是全矢量飛機。
推力矢量技術的運用提高了飛機的控制效率,使飛機的氣動控制面,例如垂尾和立尾可以大大縮小,從而飛機的重量可以減輕。另外,垂尾和立尾形成的角反射器也因此縮小,飛機的隱身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推力矢量技術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技術,它包括推力轉向噴管技術和飛機機體/推進/控制系統一體化技術。推力矢量技術的開發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這一技術,F-22和Su-37就是兩國裝備了這一先進技術的各自代表機種。
D. 鋼鐵俠的推進系統是怎麼實現的
航空發動機是靠壓氣機壓縮空氣,燃燒室加溫氣體,讓高溫高壓的氣體從尾部噴出,從而為飛機提供動力的。 目前戰機的發動機推重比都在10左右,就是1kg的發動機只能提供10kg動力,即使能小到單手能提動,也無論如何不可能提供鋼鐵俠超強的動力(電影中鋼鐵俠全球到處折騰以及和美軍戰機動力的對比,可以看出動力十分變態)。如果做的太大就失去了靈活性和鋼鐵俠的意義了,成了環太平洋里的二貨傻大個(不忍吐槽,什麼破玩意) 鋼鐵俠身上並沒看到巨大的吸氣口,滿足不了超音速飛行的吸氣量。 在復仇者聯盟里,鋼鐵俠曾在太空里飛行一段(核彈送蟲洞里,然後沒能量掉下來了),而且胸口的反應爐每秒能量大於30億焦耳,能量完全不是問題,所以我猜測動力在原理上更接近航天發動機。 說句題外話,鋼鐵俠里的設定,機械設計水平變態,材料變態,控制系統變態,能量更是極其變態,這些都跟上了,發動機隨便做做就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