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鐵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鋼鐵行業是以從事黑色金屬礦物采選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等工業生產活動為主的工業行業,包括金屬鐵、鉻、錳等的礦物采選業、煉鐵業、煉鋼業、鋼加工業、鐵合金冶煉業、鋼絲及其製品業等細分行業,是國家重要的原材料工業之一。此外,由於鋼鐵生產還涉及非金屬礦物采選和製品等其他一些工業門類,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製品等,因此通常將這些工業門類也納入鋼鐵工業范圍中。
② 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8月期間,國內鋼材價格整體迅速下跌,這主要是由於季節性需求下降、國際鋼價回落以及流通商與鋼廠之間的博弈。盡管9月初價格有所反彈,但這種反彈僅由流通商人為推動,未能激發下游觀望需求,預計短期內鋼材價格仍將維持弱勢。
從具體品種來看,板材特別是熱軋板價格跌幅最為顯著。以9月19日為例,上海地區3.0mm熱軋板價格為5050元/噸,1.0mm冷軋板為6200元/噸,20mm螺紋鋼價格為4750元/噸,分別比8月初大幅下跌了1030元/噸(-16.9%)、750元/噸(-10.8%)、580元/噸(-10.9%)。
鋼材價格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下游需求未如預期反彈;其次,市場信心明顯不足;最後,鋼廠降價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悲觀情緒。流通商在價格下跌初期表現出拋售心態,市場陷入非理性下跌狀態。
宏觀經濟的短期放緩也對鋼鐵需求產生了明顯抑制。除船舶行業外,幾乎所有下游產業產量增速銳減。汽車產量連續五個月環比下降,8月開始出現同比下降。機床、發電設備、冰箱、空調等行業的產量同樣下降顯著,同比下降已持續兩個月以上。
迫於內需訂單清淡,鋼鐵企業紛紛轉向開拓國際市場。盡管國際需求也因季節性淡季有所下降,但國內外價格差異巨大,使得出口成為鋼鐵企業消耗庫存的最佳途徑。8月我國出口鋼材768萬噸,創下歷史新高,比7月增加47萬噸,比去年8月增加230萬噸,同比增長42.78%。
然而,出口數據的持續增長已促使政府考慮調整鋼材出口政策。政府原計劃自9月起全面取消出口退稅政策,但因大鋼廠的壓力而暫緩執行。8月出口創新高的情況使得鋼材出口政策調整迫在眉睫,隨之而來的迴流將加大國內資源供給壓力。
鐵礦石價格同樣受到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和需求減弱的影響,自8月中旬以來出現大幅下調。9月18日,唐山66%鐵精粉價格為1230元/噸,相比8月初下跌了330元/噸(-21%);63.5%印度礦青島港口價為1120元/噸,較上月初下降310元/噸(-22%)。
鐵礦石價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奧運會限產效應繼續發揮,鋼價下跌導致部分虧損鋼企停產減產,鐵礦石需求下降;二是礦石供大於求現象未見緩解,9月19日主要港口鐵礦石庫存高達7598萬噸,再創新高;三是海運費暴跌,9月18日巴西和澳洲至中國的海運費分別為49.42美元/噸和16.68美元/噸,相比8月初跌幅高達42%和45%。
鋼鐵行業景氣下行導致需求縮水,焦炭同樣無法獨善其身。今年以來,焦炭價格快速上漲的行情已經結束,價格開始掉頭向下。9月18日,唐山地區二級冶金焦售價2700元/噸,相比8月份大幅下降了360元/噸。
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在8月28日的市場分析會上號召省內焦炭企業繼續限產50%,而焦炭銷售價格在現有基礎上下調5%,幅度大約在150元/噸。盡管焦化企業已降低報價,但仍無法有效提高出貨量,鋼廠采購焦炭的積極性很差,焦化廠庫存明顯增加,預計後期焦炭價格仍有下行壓力。
③ 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基本趨勢分析
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基本趨勢分析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長李耀強在第二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對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基本趨勢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鋼鐵流通業主體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流通主體是國家的物資企業,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都是有國家的物資部分來完成物資的分配、供應的使命,到今天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影響鋼鐵流通的主體,今天在座的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都已經成為鋼鐵流通中的重要力量。同時外資企業也在一定程度上開始進入中國鋼鐵流通市場。
其次,供應方式發生變化,以前流通格局是穩定供應的,那時的穩定因素是國家計劃安排的,到了今天大量是通過市場采購的,這種安排不是很穩定的結構,更多是雙方自主選擇的需要。這種自主選擇包括了價格、服務態度、及時送貨、信譽等等方面。
第三,經營目的和功能也發生了變化。
在計劃經濟時期,鋼材企業的目的是要保證供應,最大程度地滿足整體的需要。現在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做鋼材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因此功能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物資企業的功能是蓄水池,現在的貿易商由於實力限制,更多是順勢而為。
第四,經營模式發生了明顯變化。過去大部分是一買一賣,現在很多企業已經成為現代經銷業的主體,不是簡單的一買一賣,已經包括來料加工、配送、資金墊付、信息服務等等方面。
第五,經營業態和經營手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鋼鐵貿易企業無非是兩種,一是單純的做貿易,另一種是單純的做倉儲。現在在鋼鐵貿易這個領域的企業既包括貿易企業、倉儲企業,也有加工配送企業,還有各類市場、信息咨詢機構。蘭格既有現貨市場又有倉儲式的市場,還有今天推出的電子市場,業態日趨豐富。
經營模式:過去基本上是單體經營,現在連鎖經和網路經營模式已經在行業里得到廣泛推出;後來是大市場、大流通,哪裡有生意就到哪裡做。
經營手段:從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的普及。現在很多公司計算機比人還多。
第六,從業人員構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基本上是國家機關的企業,都是國家幹部出身,現在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精英都在融入這個行業。技能提高了,價值觀也多元化了。
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首先是國家經濟體制的變化決定了行業變化的方向。正是由於經濟體制的轉換使鋼鐵貿易行業發生很大的變化。
其次是 伴隨著整體經濟的發展和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業態的升級,包括服務是的不斷創新都和其他行業的進步離不開。
第三,這種變化是在開放環境下通過不斷學習、模仿實現的。
第四,這種變化是在比較充分的競爭中進行的,更多的體現了現階段市場的選擇。鋼鐵貿易行業過去國家控制,90年代後基本上處於完全競爭的行業。
歸結起來看,這20年來的變化應該是富有成果的,意義也是積極的。但同時也可以看到,由於一些變化帶來了一些新問題。
第一是流通格局還不是很合理。從整個經濟發展來看,通過市場采購這一塊總體處在不穩定的.狀態,這塊比重佔到六成左右,這么大一個比重,對整個經濟運行的平穩,包括成本的降低不太合適。
第二,流通主體數量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構成還不是很合理,在很多情況下還處於簡單重復的競爭狀態。
第三,流通功能和未來需要還有很大的距離。一方面是商流與物流結合重視不夠,由於流通主體很多是中小企業,除了做貿易之外,很少有精力、能力去考慮物流,這樣就造成商流和物流的結合不是很緊密,流通成本還在比較高的水平。
第四,現在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貿易群體,話語權是不足的。這不僅僅給我們自身經營帶來問題,中小企業沒有辦法直接跟鋼廠對話,同時也使我們失去了對中小企業的保護。
第五,目前整個流通體系經常處於高風險狀態。缺乏避險機制。
第六是從業者市場競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於人員來自五湖四海,由於價值觀多元化,所以在行業里主流文化尚未形成。
影響鋼鐵未來的因素:
第一, 世界經濟還是處在增長趨勢中,但出現了很多新特點。
全球由過去資本短缺轉變到現在的資本過剩。大量的游資在商品市場、金融市場甚至在很多商品市場成為一種主導力量。過去看商品價格因素,更多是看供求關系,但現在遠沒有那麼簡單。影響價格因素變得很多,其中金融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在看到增長趨勢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特點,影響因素的變化。
第二,中國經濟在總體向好同時,增長方式的轉變日趨迫切,階段性調整不可避免。在未來兩三年後還會面臨著調整,這個調整對於我們來說將會使成本增加更大,企業競爭更多會停在成本的競爭。如何為客戶降低成本就變成未來更為關鍵的因素。
第三,市場將更加有序。過去計劃經濟 是有序的都是政府安排,渠道穩定。改革開放後秩序變得不是那麼明確,未來會逐步又變得有序了。這個有序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有序。一是法規、制度進一步健全。二是競爭會在更高層次上開展。三是雙贏的觀念會更深入人心。一些鋼鐵企業、流通企業、銀行組成一個鏈條,和另外一個鏈條競爭,這種競爭也會成為一種主要形式。四是,行業部門的界限將更加模糊。
第四,衍生品市場對鋼鐵流通的影響將逐步加大,並將使鋼鐵流通的規則發生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