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3000立方高爐一天能出多少鐵
3000立方高爐一天能出大約11400噸的鐵。
每日每立方米產鐵量,一般在3.8噸左右。3000立方高爐一天的出鐵量=3000*3.8=11400噸。
幾乎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工業進程都是從大煉鋼鐵開始的,沒有鋼鐵就沒有其它工業產品,就沒有高樓大廈,就沒有槍炮車船,在國民經濟中鋼鐵工業如同一切工業之母,直接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化基礎,鋼鐵工業尤其高端鋼鐵工業,仍然是其工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產業。
鋼鐵工業的意義
鋼鐵號稱工業的糧食,它是人類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其強度高、機械性能好、資源豐富、成本低,適合於各種大規模生產,在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基礎工業品。
鋼鐵工業為製造各種機械設備提供最基本的材料,屬於基礎材料,工業的范疇。鋼鐵還可以直接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如為運輸業、建築業及民用品提供基本材料。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國家鋼鐵工業的發展狀況也反映其國民經濟發達的程度。衡量鋼鐵工業的水平應考察其產量、質量、品種、經濟效益及勞動生產率等各方面。
Ⅱ 高爐煉鐵的發展歷史
高爐煉鐵 :
鋼鐵生產中的重要環節。這種方法是由古代豎爐煉鐵發展、改進而成的。盡管世界各國研究發展了很多新的煉鐵法,但由於高爐煉鐵技術經濟指標良好,工藝簡單,生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能耗低,這種方法生產的鐵仍佔世界鐵總產量的95%以上。
簡史和近況
早期高爐使用木炭或煤作掘友燃料,18世紀改用焦炭,19世紀中葉改冷風為熱風(見冶金史)。20世紀初高爐使用煤氣內燃機式和蒸汽渦輪式鼓風機後,高爐煉鐵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初美國的大型高爐日產生鐵量達 450噸,判液槐焦比1000公斤/噸生鐵左右埋虛。70年代初,日本建成4197立方米高爐,日產生鐵超過1萬噸,燃料比低於 500公斤/噸生鐵。中國在清朝末年開始發展現代鋼鐵工業。1890年開始籌建漢陽鐵廠,1號高爐(248立方米,日產鐵100噸)於1894年5月投產。1908年組成包括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的漢冶萍公司。1980年,中國高爐總容積約8萬立方米,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26座。1980年全國產鐵3802萬噸,居世界第四位。
Ⅲ 高爐煉鐵的簡介
生產方式
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有的高爐也噴吹煤粉、重油、天然氣等輔助燃料)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經除塵後,作為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等的燃料。
簡史和近況
早期高爐使用木炭或煤作燃料,18世紀改用焦炭,19世紀中葉改冷風為熱風(見冶金史)。20世紀初高爐使用煤氣內燃機式和蒸汽渦輪式鼓風機後,高爐煉鐵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初美國的大型高爐日產生鐵量達 450噸,焦比1000公斤/噸生鐵左右。70年代初,日本建成4197立方米高爐,日產生鐵超過1萬噸,燃料比低於 500公斤/噸生鐵。中國在清朝末年開始發展現代鋼鐵工業。1890年開始籌建漢陽鐵廠,1號高爐(248立方米,日產鐵100噸)於1894年5月投產。1908年組成包括大冶鐵礦和萍鄉煤礦的漢冶萍公司。1980年,中國高爐總容積約8萬立方米,其中1000立方米以上的26座。1980年全國產鐵3802萬噸,居世界第四位。
高爐煉鐵面臨淘汰 中國鋼鐵業急需升級換代
高爐煉鐵技術,適合於那些工業化初步發展的國家,生產大路貨、初級鋼材,但在發達國家,高爐技術正面臨淘汰。電爐技術煉鋼是當今世界趨勢。電爐煉鐵可以提升鋼材質量和特殊性能,減少原材料和電力等的浪費。在訂單經濟時代,生產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但高爐煉鐵技術周期長,生產產品低級,且生產的產品還需要一道甚至更長的加工鏈條。電爐煉鋼則可縮短鋼材冶煉周期,可根據訂單安排生產,原材料和動力資源浪費少,不再如高爐煉鐵那樣存在大量的產品積壓情況。當今社會進入材料時代後,市場需要的鋼材不再是傳統的材料,高爐煉鐵生存空間更大為縮小,且附加值很低,以中國鋼鐵業為例,全國鋼鐵產業利潤還不如開采鐵礦的賺錢,原因就是因為高爐煉鐵技術低級落後,不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我們固然贊美中國鋼鐵業對國家的貢獻,但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高爐煉鐵技術已經進入死胡同。
作為世界上第一鋼鐵生產大國,世界鐵礦第一進口大國,世界鋼鐵業初級鋼材第一出口大國,世界鋼鐵第一進口大國,世界鋼鐵產業人數最多的國家,世界鋼鐵廠最多的國家,中國必須認真思考中國鋼鐵業的下一步發展戰略。不能以推動就業為借口,把鋼鐵業的發展寄託在國家的巨型投資拉動鋼鐵業的繁榮,而要認真的思考減少污染,提高產品附加值和適應市場的實際需求,實現鋼鐵業的產業升級,效益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