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模具鋼的深冷處理
深圳德捷力生產的程式控制深冷處理設備可以在深冷加工過程中,金屬中大量殘余奧版體轉變為馬氏體,特別是過權飽和的亞穩定馬氏體在從-196℃至室溫的過程中會降低過飽和度,析出彌散、尺寸僅為20~60A並與基體保持共格關系的超微細碳化物,可以使馬氏體晶格畸變減少,微觀應力降低,而細小彌散的碳化物在材料塑性變形時可以阻礙位錯運動,從而強化基體組織。同時由於超微細碳化物顆粒析出後均勻分布在馬氏體基體上,減弱了晶界脆化作用,而基體組織的細化既減弱了雜質元素在晶界的偏聚程度,又發揮了晶界強化作用,從而改善了工模具的性能,使硬度、抗沖擊韌性和耐磨性都顯著提高。
② 熱處理59~6l度的DC53材料再去做超深冷處理耐磨性會不會好點
這個熱處理材料再去做超深冷處理,我認為這個是能會好一些,究竟能好到什麼程度,這個沒有計算。
③ 模具鋼淬火放置幾天後,再加工,其加工尺寸是否還會在一段時間內變形
對於精密的零件來說,淬火後再進行粗磨,仍然會使零件產生變形。所以,仍需要在粗磨後留上幾絲的精磨餘量,再進行一次時效熱處理,用以消除因粗加工而產生的應力,最後再進行精磨到尺寸就不會變形了。
④ 深冷處理保溫時間與材料的厚度有關系嗎
處理溫度要根據材質的MS點而定,處理時間要根據材質的尺寸,裝爐量等因素.以下是論壇前輩的一些經驗總結:也談談工模具鋼的深冷處理 1.應該在淬火後立即進行,促使M繼續轉變,實際就是淬火過程的延續.回火後再進行就沒有多少效果了,因為回火穩定了組織.2.保證設備溫度可控,冷速可控.3.不使液氮直接沖擊或浸泡工件.4.工藝過程也採用一段或者二段或者三段預冷,如在-40度等溫一段時間,又在-80度等問一段時間.再-120度等溫一段時間,然後再到-150度或者-180度保溫.保溫時間根據工件有效厚度及裝爐量決定.5.結束後立即升溫,到室溫後立即進回火爐回火.或者結束後立即取出近回火爐立即回火
⑤ 熱處理59~6l度DC53鋼再去做超深冷處理耐磨性會不會好點
熱處理這個剛在做熱處理這個缸,再做超深冷處理,耐磨性會好一些的。
⑥ 超深冷處理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
對於深冷處理技術,其處理工藝是決定處理效果的關鍵。深冷處理工藝中的關鍵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深冷處理方式、升降溫速度、回火前處理或者回火後處理、保溫時間、深冷次數等。
1、深冷處理方式
可分為液體法和氣體法兩種。液體法是將工件直接放入液氮中,處理溫度為- 150℃。該方法的缺點是熱沖擊性大,有時甚至造成工件開裂。氣體法是通過液氮的汽化潛熱和低溫氮氣吸熱來製冷,處理溫度達- 196℃,處理效果較好。
3、升降溫速度
目前,對深冷升、降溫速度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深冷的升降溫速度不能太快,即不贊成將工件直接浸入液氮中,因為激冷將導致工件內部的應力增大,易造成工件的變形或開裂。如日本的「深冷急熱法」,工件淬火後不馬上進行冷處理,而是先放入水浴,再放入處理槽中在-80℃或-180℃下進行冷處理,保溫一段時間後立即放人60C熱水浴中,使試樣快速回溫以減小內應力,然後選用不同溫度回火1h。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應快速冷卻或升溫,這樣會使奧氏體更易轉變為馬氏體,且直浸冷卻速率比油淬慢,不易引起材料的變形或開裂。如前蘇聯的「沖擊法」,將被處理的工件直接快速地放入液氮中,深冷到所需的溫度後保溫5~ 30min,然後取出放在室溫下,待其恢復到室溫後,再在200~ 500℃的油中回火1h。該方法明顯地提高了高速鋼刀具的使用壽命。
3、回火前處理或者回火後處理
按回火工藝的順序,深冷處理可分為回火後深冷處理與回火前深冷處理。研究表明:回火前深冷能較大地提高工件的可加工性,回火後深冷能大幅度提高工件的力學性能。對於受沖擊載荷較大、易彎曲的模具,應進行回火後深冷,而對於要求硬度高、動載荷較大的模具,則進行回火前深冷。回火後深冷能使硬度較低的奧氏體轉變為較硬的、更穩定的、耐磨性和耐熱性更高的馬氏體。
對於20鋼而言,採用回火後深冷處理對其硬度、強度提高不明顯,因為中低碳鋼淬火後殘留奧氏體的數量較少,回火後會形成殘留奧氏體穩定相。對於T8鋼、3Cr2W8V鋼和9SiCr鋼,採用回火後深冷處理能顯著提高強度,但沖擊韌度下降;採用回火前深冷處理,118鋼的硬度、韌性不變而抗彎強度提高,3Cr2W8V鋼的硬度、強度、韌性均提高,9SiCr鋼的硬度提高不明顯,但沖擊韌度提高近兩倍。
4、深冷處理的時間
深冷處理時間的長短,主要應考慮被處理工件的導熱性、體積、冷透所需的時間及殘留奧氏體的轉化穩定情況等因素,不必考慮奧氏體向馬氏體的轉變速度。很多學者認為,深冷處理時間長的要比短的效果好,因為長時間深冷可以使鋼中的殘留奧氏體充分地轉變及更有利於碳化物粒子的形成,轉變完成後,材料的硬度不會再有明顯的變化。工件尺寸越小,完成轉變所需的時問越短,所以日前深冷處理時問一般取24h以上,也有些單位取48h以上。
5、深冷處理的次數
一般認為經二次深冷處理效果最佳,如前蘇聯採用的「熱循環穩定處理法」。因為經二次深冷處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重復第一次的變化,即細小碳化物的析出、馬氏體針(片)的細化以及殘留奧氏體向馬氏體的轉變;經二次深冷處理後,材料的組織將不再發生變化。材料不同,深冷處理溫度也不同,材料硬度的增加也就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深冷處理不會降低材料的原有硬度。
⑦ 超深冷處理的科學性
由於奧氏體在低溫環境下非常不穩固及分解, 使原來的缺陷 ( 微孔及內應力集中的部份 ) 產生塑性流動而變成組織細化, 因此只要將金屬置於超低溫環境下, 其中的奧氏體會轉化成馬氏體, 內應力因而消除。
在超低溫時由於組織體積收縮, Fe 晶格常數縮細而加強碳原子析出的驅動力, 於是馬氏體的基體析出大量超微細碳化物, 這些超微細結晶體會使物料的強度提高, 同時增加耐磨性與剛性。
超低溫度可轉移金屬原子的運能, 使原子之間不能擴散分開從而使原子結合更緊密。
超深冷處理 VS 熱處理
一般金屬熱處理: 淬火,回火,鍍鈦
殘留奧氏體
產生內應力
不耐磨
脆性大容易爆裂
在熱處理後置於-200°C ~ -233°C處理
殘留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
穩定尺寸, 不易變形
消除內應力
耐磨,不易爆裂
提高力學性能
增加堅韌度及剛性
應用於工業方面:
沖壓、鍛壓、擠壓模具、沖針、頂針
切削刀具、鑽頭、鉸刀、絲攻、鋸片
加工機械及零件
軸承、齒輪、活塞、連桿、曲軸…等等
產品方面:
槍管
汽車引擎
馬達、線圈
哥爾夫球頭
棒球桿
刀片、刀具
樂器
縫針
容器…等等
改變金屬的金相結構的創新技術,有助於企業減少停機時間與維修時間,提高生產力,提升企業效益。
⑧ 刀具深冷處理一次要消耗多少液氮,.....
暈,還真來個深冷處理。。。,其實用多少沒有定量,關鍵是你的刀具的大少及要深冷的部位去到什麼情度,刀具長度、寬度,全冷還是刃冷,都不一樣。其實深冷對制刀鋼板的作用不是很大,很多刀具就是水淬或油淬就能達到要求,深冷是花巧多過實在。。。。,關鍵是熱處理控製得好,甚至是局部淬火,只處理刃部。
⑨ 超深冷處理的介紹
在有追溯的資料顯示在 1930年代德國應用在軍事兵器上, 在1940年代開始,美國將其轉為工業及民用。
⑩ 超深冷處理科技是什麼
深冷處理是指以液氮為製冷劑,在低於-130℃的溫度對工件進行處理的方法。深冷處理能在不降低工件強度與硬度的情況下,顯著提高工件的韌性。深冷處理方法分為液體法和氣體法兩種。液體法是將工件直接放入液氮中,處理溫度為-150℃,缺點是熱沖擊大,有時甚至造成工件開裂;氣體法是通過液氮的氣化潛熱和低溫氮氣吸熱製冷,處理溫度達-196℃,處理效果較好。
深冷處理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在普通冷處理(- 100~ 0℃)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是在- 130℃以下對材料進行處理的一種方法,是最新的材料強韌化處理工藝之一。深冷處理可有效提高鋼鐵材料、非鐵金屬及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使用壽命,穩定尺寸,改善均勻性,減小變形,而且操作簡便,不破壞工件,無污染,成本低,具有積極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
目前,特別是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等國家都在積極地開展這方面的研究,並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很多領域中對材料進行處理,如航空航天、精密儀器儀表、摩擦偶件、工具、模具和量具、紡織機械零件、汽車工業和軍事科學領域,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我國也有一些單位開展了深冷處理的研究及應用,特別是在標准行業、工具行業、紡織行業、油嘴油泵、軸承、航空航天部門等,材料主要是工具鋼、軸承鋼和高速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