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折彎機 鍛模 下模也是鍛模,開口只有一個8一個12的 而且是卡在上面的那種 上下模具如何調整保證中心對齊
一般來說 上模是固定不好移動的 下模有調整螺絲 可以調節下模前後移動以對應上模
Ⅱ 調試一套新的模具該如何入手
注塑機新模調試方法
不正確的操作條件,損壞的機器及模具會產生很多成型缺點,下面提供了一些解決的方法供參考。為了減少停機的時間,及能盡快找出操作問題的原因,操作人員應把所有最好的注塑機型條件記錄在「注塑成型條件記錄表」上,以供日後解決問題時參考之用。
(1)成品不完整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溫度太低 提高熔膠筒溫度
射膠壓力太低 提高射膠壓力
射膠量不夠 增多射膠量
澆口襯套與射嘴配合不正,塑料溢漏 重新調整其配合
射前時間太短 增加射膠時間
射膠速度太慢 加快射膠速度
低壓調整不當 重新調節
模具溫度太低 提高模具溫度
模具溫度不勻 重調模具水管
模具排氣不良 恰當位置加適度排氣孔
射嘴溫度不低 提高射嘴溫度
進膠不平均 重開模具溢口位置
澆道或溢口太小 加大澆道或溢口
塑料內潤滑劑不夠 增加潤滑劑
背壓不足 稍增背壓
過膠圈、熔膠螺桿磨損 拆除檢查修理
射膠量不足 更換較大規格注塑機
製品太薄 使用氮氣射膠
(2)製品收縮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模內進膠不足
熔膠量不足 加熔膠量
射膠壓力太低 高射壓
背壓壓力不夠 高背壓力
射膠時間太短 長射膠時間
射膠速度太慢 快射速
溢口不平衡 模具溢口太小或位置
射嘴孔太細,塑料在澆道襯套內凝固,減低背壓效果。 整模具或更換射嘴
料溫過高 低料溫
模溫不當 整適當溫度
冷卻時間不夠 延冷卻時間
蓄壓段過多 射膠終止應在最前端
產品本身或其肋骨及柱位過厚 檢討成品設計
射膠量過大 更換較細的注塑機
過膠圈、熔膠螺桿磨損 拆除檢修
澆口太小、塑料凝固失支背壓作用 加大澆口尺寸
(3)成品粘模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填料過飽 降低射脫壓力,時間,速度及射膠量
射膠壓力太高 降低射膠壓力
射膠量過多 減小射膠量
射膠時間太長 減小射膠間時
料溫太高 降低料溫
進料不均使部分過飽 變更溢口大小或位置
模具溫度過高或過低 調整模溫及兩側相對溫度
模內有脫模倒角 修模具除去倒角
模具表面不光滑 打磨模具
脫模造成真空 開模或頂出減慢,或模具加進氣設備
注塑周期太短 加強冷卻
脫模劑不足 略為增加脫模劑用量
(4)澆道(水口)粘模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射膠壓力太高 降低射膠壓力
塑料溫度過高 降低塑料溫度
澆道過大 修改模具
澆道冷卻不夠 延長冷卻時間或降低冷卻溫度
澆道脫模角不夠 修改模具增加角度
澆道襯套與射嘴配合不正 重新調整其配合
澆道內表面不光或有脫模倒角 檢修模具
澆道外孔有損壞 檢修模具
無澆道抓銷 加設抓銷
填料過飽 降低射膠量,時間及速度
脫模劑不足 略為增加脫模劑用量
(5)毛頭、飛邊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溫度太高 降低塑料溫度,降低模具溫度
射膠速度太高 降低射膠速度
射膠壓力太高 降低射膠壓力
填料太飽 降低射膠時間,速度及劑量
合模線或吻合面不良 檢修模具
鎖模壓力不夠 增加鎖模壓力或更換模壓力較大的注塑機
(6)開模時或頂出時成品破裂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填料過飽 降低射膠壓力,時間,速度及射膠量
模溫太低 升高模溫
部份脫模角不夠 檢修模具
有脫模倒角 檢修模具
成品脫模時不能平衡脫離 檢修模具
頂針不夠或位置不當 檢修模具
脫模時局部產生真空現象 開模可頂出慢速,加進氣設備
脫模劑不足 略為增加脫模劑用量
模具設計不良,成品內有過多餘應力 改良成品設計
側滑塊動作之時間或位置不當 檢修模具
(7)結合線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熔融不佳 提高塑料溫度、提高背壓、加快螺桿轉速
模具溫度過低 提高模具溫度
射嘴溫度過低 提高射嘴溫度
射膠速度太慢 增快射膠速度
射膠壓力太低 提高射膠壓力
塑料不潔或滲有其它料 檢查塑料
脫模油太多 少用膠模油或盡量不用
澆道及溢口過大或過小 調整模具
熔膠接合的地方離澆道口太遠 調整模具
模內空氣排除不及 增開排氣孔或檢查原有排氣孔是否堵塞
熔膠量不足 使用較大的注塑機
太多脫模劑 不用或減少脫模劑
(8)流紋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熔融不佳 提高塑料溫度、提高背壓、加快螺桿轉速
模具溫度太低 提高模具溫度
模具冷卻不當 重調模具水管
射膠速度太快或太慢 調整適當射膠速度
射膠壓力太高或太低 調整適當射膠壓力
塑料不潔或滲有其它料 檢查塑料
溢口過小產生射紋 加大溢口
成品斷面厚薄相差太多 變更成品設計或溢口位置
(9)成品表面不光澤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模具溫度太低 提高模具溫度
塑料劑量不夠 增加射膠壓力,速度,時間及劑量
模腔內有過多脫模油 擦試干凈
塑料乾燥處理不當 改良乾燥處理
模內表面有水 擦試並檢查是否有漏水
模內表面不光滑 打磨模具
(10)銀紋、氣泡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含有水份 塑料徹底烘乾、提高背壓
塑料溫度過高或塑料在機筒內停留過久 降低塑料溫度,更換較小射膠量的注塑機,降低射嘴及前段溫度
塑料中其它添加物如潤滑劑,染料等分解 減小其使用量或更換耐溫較高的代替品
塑料中其它添加物混合不勻 徹底混合均勻
射膠速度不快 減慢射膠速度
射膠壓力太高 降低射膠壓力
熔膠速度太低 提高熔膠速度
模具溫度太低 提高模具速度
塑料粒粗細不勻 使用粒狀均勻原料
熔膠筒內夾有空氣 降低熔膠筒後段溫度、提高背壓、減小壓縮段長度
塑料在模內流程不當 調整溢口大小及位置、模具溫度保持平均、成品厚度平均
(11)成品變形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成品頂上時尚未冷卻 降低模具溫度,延長冷卻時間,降低塑料溫度
塑料溫度太低 提高塑料溫度,提高模具溫度
成品形狀及厚薄不對稱 模具溫度分區控制,脫模後以定形架固定,變更成形設計
填料過多 減小射膠壓力,速度,時間及劑量
幾個溢口進料不平均 更改溢口
頂針系統不平衡 改善頂出系統
模具溫度不均勻 調整模具溫度
近溢口部分的塑料太松或太緊 增加或減少射膠時間
保壓不良 增加保壓時間
(12)成品內有氣孔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填料量不足以防止成品過度收縮
成品斷面,肋或柱過厚 變更成品設計或溢口位置
射膠壓力太低 提高射膠壓力
射膠量及時間不足 增加射膠量及射膠時間
澆道溢口太小 加大澆道及溢口
射膠速度太快 調慢射膠速度
塑料含水份 塑料徹底乾燥
塑料溫度過高以致分解 降低塑料溫度
模具溫度不均勻 調整模具溫度
冷卻時間太長 減少模內冷卻時間,使用水浴冷卻
水浴冷卻過急 減小水浴時間或提高水浴溫度
背壓不夠 提高背壓
熔膠筒溫度不當 降低射嘴及前段溫度,提高後段溫度
塑料的收縮率太大 採用其它收縮率較小的塑料
(13)黑紋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過熱
塑料溫度太高 降低塑料溫度
熔膠速度太快 降低射膠速度
螺桿與熔膠筒偏心而產生非常摩擦熱 檢修機器
射嘴孔過小或溫度過高 重新調整孔徑或溫度
射膠量過大 更換較小型的注塑機
熔膠筒內有使塑料過熱的*角 檢查射嘴與熔膠筒間的接觸面,有無間隙或腐蝕現象
(14)黑點
故障原因 處理方法
塑料過熱部份附著熔膠筒內壁 徹底空射,拆除熔膠筒清理,降低塑料溫度,減短加熱時間,加強塑料乾燥處理
塑料混有雜物,紙屑等 檢查塑料,徹底空射
射入模內時產生焦斑 降低射膠壓力及速度,降低塑料溫度,加強模具排氣孔,酌降關模壓務,更改溢口位置
熔膠筒內有使塑料過熱的*角 檢查射嘴熔膠筒間的接觸面,有無間隙或腐蝕現象。
(15)不穩定的周期
以上列舉的各種成型缺點,其成因及對策大多數都與周期的穩定與否有關。塑料在熔膠筒內適當的塑化,或模具的溫度控制,都是傳熱平衡的結果。也就是說在整個注塑周期中,熔膠筒內的塑料接受來自螺桿旋轉的摩擦熱,電熱圈的熱。熱能隨著塑料注入模內,模具的熱能來自塑料和模具的恆器,損失在成品的脫模,散失於空氣中或經冷卻水帶走。因此熔膠筒或模具的溫度若要維持不變,必需保持其進出的傳熱平衡。維持傳熱的平衡則必需維持一定穩定的注塑周期。假若注塑周期時間愈來愈短則熔膠筒中的熱能入不敷出,以致不足以熔化塑料,而模具的熱能則又入多於出,以致模溫不斷上升。反之則有相反的結果因此在任何一個注塑成形操作中,特別是手動操作,必需控制穩定周期時間,盡量避免快慢不一。如其它條件維持不變,則:
周期的加快將造成:短射,成品收縮與變形,粘模。
周期的延慢將造成:溢料,毛頭,料模,成品變形,塑料過熱,甚至燒焦,殘留在模具中的焦料又可能造成模具損壞。熔膠筒中過熱之塑料又可能腐蝕熔筒及成品出現黑斑及黑紋。
Ⅲ 鑄件拉伸模具調試具體步驟,誰知道啊,謝謝
先上壓機,一點點往下落,注意用不同高度的限位依次降低,消除模具內部干涉,然後就是壓件,看產品效果,根據效果不同,各種放拉延筋,放r角
Ⅳ 模具調試是做什麼的
模具調試一般都是模具老手才能勝任的工作,說明老闆是看重你,對你要委以重任。模具調試就是在模具製作出來後,試模時對模具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比如尺寸問題,比如模具好用不好用的問題。這個工作責任是很大的,一般模具製作出來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一般都要進行修整,最後才能交付使用。一個好的模具鉗工不但能幹,而且要能在試模時能夠對模具存在的問題很快的准確的提出解決辦法,這是看一個人的技術水平高低的一個標志。你要能幹好了,到哪裡都是一把好手。
Ⅳ 五金沖壓模具拉伸模怎麼調試~
我之前學過這一行。說了你自己看下是不是對的。新做好的模具好的很,但沒有經過安裝好,容易出現好多「次品」 這就需要好好把模具之間的間距調好。我所看到的通用辦法是先上好上模,再安裝下模,下模先不用固定,試著做兩個產品出現,如果沒問題就好了直接緊固起來,反之有問題,找兩片薄鐵片,鋁片墊在下模具的左右兩邊使之平衡。一塊不行漯兩塊,調好了就直接緊固就好了。
Ⅵ 注塑機如何上模下模如何裝模
一. 目的:
高效率高質量完成轉模作業,減小停機時間。
二. 適用范圍:
適用於上、下模人員的規范操作和維護。
三. 上、下模作業程序內容:
1. 准備:在模具裝上注塑機以前,應進行檢驗,以便及時發現質量問題,進行修模避免裝上機後又拆下來,當模具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分開檢查時,要注意方向記號,以免合模時搞錯。
a. 查看模具的現狀:模具代號、模具是否保養良好、是否屬於可以上機生產的模具,水咀等配件是否齊全等;檢查模具可否安放在注塑機內調校;
b. 准備上模配套工具,如內六角扳手,吊環以及配套夾模墊鐵、壓板、螺釘等;
c. 准備配套冷卻系統,如模溫機、水管等;
d. 將所需模具及配套件運送到機台附近,准備停機上模。
2. 下模作業:
a. 在下模時,須將高壓鎖模取消;關閉模具,卸下冷卻水管;
b. 打開模具,檢查模具內是否有水份,清潔後,噴好防銹油,關閉模具,停馬達;
c. 吊環鎖緊並用吊機勾住;松開動模板固定螺絲,然後再松開定模板固定螺絲;
d. 開動馬達,設定慢速,小心使活動鎖模板後退;
e. 小心用吊機吊走模具,放在指定地點並作好防塵措施,貼上標識,標識模具狀態和防銹措施、日期。
f. 關閉馬達、總電源;運水閥,清潔機台。
3. 上模作業:
a. 檢查電源;冷卻水;料筒溫度是否正常;核對模具可否安放在注塑機內;
b. 檢查頂針位與注塑機頂針位置是否統一;
c. 根據生產資料設定工藝參數;啟動馬達,設定慢速及調低鎖模壓力;
d. 根據模具厚度,調整活動鎖模板位置,使模具放入兩板之間;若有側向分型機構的模具,滑塊宜安裝在水平位置,即活動塊是左右移動。
e. 吊起模具約1-1.5米,清潔好模具四周及注塑機內鎖模板平面;
f. 將模具放在兩板之間,在開始鎖模時取消高壓鎖模;
g. 調整模具使料嘴與射嘴對中;當模具定位圈裝入注塑機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座後,用極慢的速度閉模,使動模板將模具輕輕壓緊,然後上壓板,壓板上一定要裝上墊片,模腳每側必須至少各裝壓板2塊,上壓板時,必須注意將調節螺釘的高度調至與模腳同高,即壓板要平。如果壓板是斜的,就不能將模具的模腳壓得很緊。壓板側面不可接觸模具,以免摩擦損壞模具。 螺絲應靠近模腳側,否則就不能將模具的模腳壓得很緊。螺絲擰入注塑機模板的深度應大於螺絲的直徑,最好1.2至1.5倍直徑。
h. 模具緊固後,使慢慢啟模,直到動模板停止後退,調校模具開模行程(行程能使塑件及料道取下);
i. 較正頂桿頂出距,頂桿的位置應調節至模具上的頂出板和動模底板之間尚留有不小於5毫米的間隙,以防止損壞模具,而又能頂出製件。
j. 閉模松緊度的調節,松緊度適中,既防止溢邊,又保證腔適當排氣;對於要求模溫的模具,應在模具提升模溫後,再校閉模松緊度。注意:高壓鎖模速度不宜過快,不要超過20%,鎖模高壓在保證不溢邊的同時盡量低,以保護模具。
k. 接通模具冷卻水,接通冷卻水後,應檢查其是否暢通、漏水;清潔模具油漬、水漬;待料筒溫度達至成型後,按《注塑機操作規程》作業。
四. 上、下模過程的注意事項|:
a. 安全性:在上、下模過程中,其他人員如清洗機筒之類亦在同時進行,因此要互相協調配合。
b. 時間性:要盡量減少停機時間,即縮短真正的上、下模作業時間。
c. 效果:要按《上下模作業程序》作業,以防發生不必要的事故,並且要注意作業質量,如料嘴與射嘴的對中,固定螺絲的緊固,冷卻運水的運行都要准確到位。
Ⅶ 注塑機 調模怎麼調
低壓鎖模的設定
1.在設定注塑參數和設定開、鎖模行程、模具保護壓中應有一個理想的變速過程,確保模具安全運行。
2.首先把低壓保護壓設定為0, 然後把注塑機設定為低壓手動,反復閉合
模看模具低壓所需設定的位置(實際位置),以最小的低壓壓力,每次增加1%,至低壓鎖模到轉高壓為止, 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壓力.
低壓保護距離的設定
1.一般以產品模具閉合方向垂直投影厚度加上3∽5MM (即最厚的膠位)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距離,如遇的特殊情況可根據模具和產品的結構來設定低壓保護距離。
低壓保護時間
2.把注塑機設定為手動,反復閉合模觀察低壓保護距離階段所需的時間,此時
間加上2-3秒即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時間。
低壓保護速度
1.以最小的低壓速度配合低壓壓力,每次增加1%,至低壓鎖模到轉高壓為止,
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速度, 如果是彈簧模具不能完全閉合,或者想降
低模具接觸時間,可在適當的范圍內調整模具低壓保護速度.壓力。
低壓保護的方式
1.(JSW機) 模具保護異常時強制進行開模動作,在開模完成位置關閉機械,(新瀉.東洋)一定要[低壓選擇]開關打[開]低壓保護才起作用,其它機型按要求調整使用。
2. 特殊模具按特殊要求來設定以適應不同製品或模具的要求,模具保護壓是
以鎖模力能力的15%而設定的,如果是彈簧模具不能完全閉合,或者想降低模具接觸時間,可在+\-10%的范圍內調整模具低壓保護壓力。
注意事項
1. 在設定鎖模行程、模具保護壓中一定要待所設定之模具溫度達到設定值後可
進行精確低壓保護設定調較,因為在冷模時調較好待模具溫度達到設定值後熱彭脹鎖模不上。
6.2設定完畢後需用A4紙(40*40MM)的A4紙用黃油濕潤後粘貼於模具的安全分型面位,再合
模檢驗低壓保護效果。若合模後機台會警報則OK,否則重新設定低壓保護參數直至OK為止,並將
OK之低壓保護參數(壓力.速度.位置.時間)如實記錄在參數表上.
低壓閉模的位置應該是:產品最長的距離+3-5mm為適當的閉模位置
還有就是{把注塑機設定為手動,反復閉合模觀察低壓保護距離階段所需的時間,此時
間加上2-3秒即為我們要設定的低壓保護時間。}
我們要求對於曲臂機械,調整完零點位置之後,把低壓鎖模位置設為0,壓力為10%,低壓閉模速度為10%,手動閉模,觀察閉模結束不動時候的位置,(一般為0.8--1.2),取此位置為低壓閉模鎖模的位置,然後依次遞增壓力,觀察鎖摸時間t,直到鎖摸時間不發生較大減小變化時為止,然後保護監視時間為:t+0.2s 低壓閉模保護開始位置設為產品最大長度左右
Ⅷ 氣動沖床上下模具行呈怎麼調試
現將滑塊降到下死點,再將滑塊微調往下調,到剛剛碰到模具的上模,用T型螺桿將模具上緊,沖床回程至上死點,拿掉模具限位塊,沖床滑塊達到下死點,再將滑塊往下微調,打件,看件再調整,直到合格為止。
Ⅸ 模具調試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將裝配後的模具順利安裝在制定成形加工設備上。(2)用制定的材料或坯料,通過成形設備及模具能穩定的制出合格製品零件來。(3)檢查試模後指出的製品零件質量,若發現製品存在缺陷,應分析原因。設法對模具進行修整和調試,直到能生產出一批完全符合圖樣要求的零件為止。(4)在試模時,應排除影響生產、安全、質量和操作的各種不利因素,使模具能達到穩定,批量生產的目的。(5)根據設計要求,進一步去定出某些模具需經試模後說決定的尺寸,並修整這些尺寸知道符合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