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模具的流程是怎麼的
一、模具製作流程 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⑵ 模具製作過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
根據模具的工作條件,模具可分為冷作模具和熱作模具兩類,其熱處理工藝略有不同。 1、冷作模具:需要高硬度、高耐磨性,一定的韌性,故此類模具鋼往往含碳量高,因此,需要鍛後的預先熱處理和機械加工後的最終熱處理,通常的熱處理工藝為:球化退火,淬火+低溫回火,有時也需要化學熱處理,比如滲碳、滲氮、碳氮共滲等,也有進行表面淬火的,也有去應力退火的,個別的精密模具也需要穩定化回火或補充回火。 2、熱作模具:由於加工對象往往是加熱到奧氏體狀態的鋼,需要一定的硬度和高的耐磨性,由於鍛造的緣故,需要高的沖擊韌性,故此,此類鋼往往是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需要的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是調質處理工藝或淬火+高溫回火,有時也需要球化退火。
⑶ 怎麼做模具
老兄!看來你對於模具是個外行,我做模具7年了,模具非外行就可以隨便去設計和製作的,不但是設計的理論知識,還有後期的模具的加工你不了解的話是沒有辦法設計的,舉個例子,不懂加工隨便設計的模具是沒有辦法給你做出來的,既然你有眼光,不如就好好設計一些你看好的工藝品,大概的樣子你必須繪制下來,手繪也行,計算機也可以。你不會用計算機的話師傅自然會給你解決的,一定要拿到模具設計和製造的地方和師傅說明白,師傅就會給你一套模具設計的方案,你不用惦記模具的事,因為那不是你的事,望老兄思量。
需說明你的生產批量:一般都是10萬件左右了。
不過十萬件之後模具還可以生產,可能要修了
不復雜的話大概就5000元左右就搞定
再找個有壓力機的廠子加工,你光接貨就可以了,很快,模具加工7-10天,零件生產5天。
祝你成功!
⑷ 模具製作步驟、
您提的問題有些不清楚,就我所知,不同的模具工藝路線是有些不同的。
針對我所略知的塑料模來說(不一定和台州的做法一致):
1. 在拿到訂單並接到模具圖紙等相關要求後,內部需做相應評估,包含設計可行性,工藝及設備等等相關事項的評估。比如,產品形狀及公差要求是否能滿足客戶要求(可能需要和客戶談判),內部現有的工藝是否能滿足,需不需要開發新工藝,相關的機器及附屬設備是否需要采購。
2. 在確定了開發要求及工藝路線後,開始模具設計,接下來設計評審。
3.加工之前需要按照設計的圖紙備料。當然也可以提前備料,有粗料和精料之分(別問我什麼是粗料精料)。還有一塊是輔料和配件,如螺絲導柱彈簧,等等需要按設計要求備。
4. 接著是粗加工,然後可能需要熱處理(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最後是精加工,及拋光。
5. 所有加工結束及外購的標准件,非標件都到位後開始裝配。
6.最後是試模驗證。
以上的順序只是基本的模具設計製造流程,和有滑塊和沒滑塊沒有關系。如果您要知道有沒有滑塊的區別在哪裡,請將您的問題描述清楚。是想知道滑塊的加工區別還是設計還是啥的區別?想知道答案,請先將問題問好!
⑸ 模具製作的流程
生產流程
1)ESI(Earlier Supplier Involvement 供應商早期參與):
此階段主要是客戶與供應商之間進行的關於產品設計和模具開發等方面的技術探討,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供應商清楚地領會到產品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及精度要求,同時也讓產品設計者更好地明白模具生產的能力,產品的工藝性能,從而做出更合理的設計。
2)報價(Quotation):包括模具的價格、模具的壽命、周轉流程、機器要求噸數以及模具的交貨期。(更詳細的報價應該包括產品尺寸重量、模具尺寸重量等信息。)
3)訂單(Purchase Order):客戶訂單、訂金的發出以及供應商訂單的接受。
4)模具生產計劃及排工安排(Proction Planning and Schele Arrangement):此階段需要針對模具的交貨的具體日期向客戶作出回復。
5)模具設計(Design):可能使用的設計軟體有Pro/Engineer、UG、Solidworks、AutoCAD、CATIA等
6)采購材料
7)模具加工(Machining):所涉及的工序大致有車、鑼(銑)、熱處理、磨、電腦鑼(CNC)、電火花(EDM)、線切割(WEDM)、坐標磨(JIG GRINGING)、激光刻字、拋光等。
8)模具裝配(Assembly)
9)模具試模(Trial Run)
10)樣板評估報告(SER)
11)樣板評估報告批核(SER Approval)
(5)模具如何製作視頻擴展閱讀:
損耗原因
1)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的問題,選材不當。材料性能不良,不耐磨;模具鋼未經精煉,具有大量的冶煉缺陷;凸凹模,鍛坯改鍛工藝不完善,遺存有熱處理隱患。
2)模具結構設計問題,沖模結構不合理。細長凸模沒有設計加固裝置,出料口不暢出現堆集,卸料力過大使凸模承受交變載荷加劇等。
3)制模工藝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凸、凹模鍛坯內在質量差,熱處理技術及工藝有問題,造成凸、凹模淬不透,有軟點及硬度不均。有時產生微裂紋、甚至開裂,研磨拋光不到位,表面粗糙度值過大。
4)無潤滑或有潤滑但效果不佳、
⑹ 漏勺模具製作視頻
模具製造歷時2-3個月,把它做成視頻要全程跟蹤,還要有好的技術,難度太高太大,你要是現成的漏勺模具是西諾模具小顧可以有的
⑺ 求石膏模具製作方法
製做石膏模具的方法如下:
1、首先,根據情況確定尺寸圖和手繪圖,如圖所示。
⑻ 模具的製造過程是怎麼樣的
一、模具製作流程 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