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模具如何創新思維

模具如何創新思維

發布時間:2022-02-19 23:21:21

① 模具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的引言,誰能幫我寫一下。謝謝!

第一章緒論
第一章緒論
1.1選題依據
模具在產品製造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模具設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
決定了生產率的高低。有效的模具設計可以降低資源調整次數和調整時間,為生
產計劃與調度提供更大的優化空間,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1]。模具設計是工
裝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著產品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對模具設計進行深入
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模具行業是工業的基礎行業,工業的各個領域都廣泛地使用模具[2l。在電子、
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和通訊等產品中,60%一8%0的零部件都要依
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產零件所表現出來的高精度、高復雜程度、高一致性、高
生產率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製造方法所不能比擬的。模具又是「效益放大器」,
用模具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往往是模具自身價值的幾十倍、上百倍。模具生
產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的質量、效益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
並且己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品製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3]。模具作為工業生產的基
礎工藝裝備,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近10年來,模具CAD技術發展很快,
應用范圍日益擴大。模具CAD技術給模具的設計和製造提供了一個高效、經濟而
且快速的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模具的質量,縮短了模具的設計和製造周期,降
低了模具成本[』]。
目前國內外己經有許多模具CAD系統,這些系統雖然具有較強的分析計算能力
與圖形處理能力,可以提供互動式設計5]l。但是在這些系統中,模具設計過程主要采
用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大多數的設計是依靠操作者的設計經驗,計算機只是進行一
些規則匹配以及計算工作,而對於前人成功設計的模具不能有效的利用,造成模具
設計周期很長,成本較高,開發效率很低。
基於實例推理技術(Case一basdeReasoning,CBR)的模具設計可以使設計者利
用以往的設計經驗,通過組合、修改以往的設計方案來構造新的設計方案;同時在
現實生產中,己積累有許多模具零件的類型以及裝配關系完全相同的模具族,可
以成為新設計的基礎6]I。cRB技術拋棄了以往對抽象的知識規則的構建和演算操作,
直接藉助己有實例來解決問題,通過對舊實例的證實和修正來達到對新模具的設
計[7]。在基於實例推理系統中,以前的經驗是以實例的形式按照某種組織結構保存
於實例庫中8]t,當要解決一個新問題時,通過相關屬性採用適當的演算法檢索實例庫,
找出與新問題最相似的一個或幾個實例,再修改實例來達到對新問題的解決[9l。
在模具設計中應用CRB方法,利用計算機模具人腦在設計中的思維活動,完
成了以往由設計師完成的任務,不僅充分利用了模具專家的設計經驗,適合工程
中的實際情況,也符合人類的思維習慣。同時,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模具基於以前
已經設計成功的實例,因此減少了新模具不能正常工作的可能性,並且縮短了開
發周期。
1.2模具CAD發展現狀和趨勢
1.2.1模具CA。系統國內外發展概況
模具CAD系統是隨著以D技術以及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
從最初的以二維圖形技術為基礎的系統發展到了目前以三維圖形技術及特徵構型
為主要特點的階段110,川。
國外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模具以D研究,70年代初已投入生產中使用。
如美國Diecomp公司於1973年研製成功計算機輔助設計級進模的PDDc系統[』21。
該系統中已經包括產品圖形與材料特性的輸入:在輸入的基礎上,再進行模具結
構類型選擇,凹模排樣、凸模和其他嵌件設計;最後繪制模具總裝圖和零件圖以
及NC編程。
1978年,日本機械工程實驗室研製成沖裁級進模CAD系統,該系統由產品圖
輸入、模具類型選擇、毛坯排樣、條料排樣、凹模布置、工藝計算、繪圖等10個
模塊組成。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用模具CAD技術的廠家大大
增加。在彎曲成型級進模和汽車覆蓋件模具CAD系統中,應用了塑性成形模擬技
術。代表是日本日立公司於1982年研製成彎曲級進模以D/以M系統,採用人工與
計算機設計相結合的批處理方式。
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許多商品化CAD/CAM系統如Pro/E,SolidWorks等。
由於我國計算機技術發展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模具CAD研究。華中科技大
學、機電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相繼展開沖裁模系統的研究。20世紀90年
代中期,華中科技大學的基於特徵的設計的級進模CAD系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產

口口。
1.2.2模具CAO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全球製造業正向亞太地區轉移,我國正成為世界製造業的重要基地
[3]l。製造業模式的變化,必將產生對新技術的需求,也必將推動CAD技術的發展;
網路技術應用的普及將在更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製造業的模式。隨著
我國加入WTO,要求我們的產品要有創新性,並且具有更高的質量、更低的成本,
並在更快的時間內提供給用戶[4l1。作為產品製造的重要工藝裝備,國民經濟的基
礎工業之一的模具工業將直面競爭的第一線。模具工業除需要「高技藝」的從業
人員外,還需要更多的「高技術」來保證。
(1)協同創新設計將成為模具設計的主要方向
製造業垂直整合的模式使得世界范圍內產品銷售、產品設計、產品生產和模
具製造分工更明確。為了縮短產品上市周期,使模具設計充分理解產品設計的意
圖,在產品的設計階段,模具設計也同時開始,產品設計工程師和模具設計工程
師需盡早進入協同設計狀態。另外,模具製造商需要的模具標准件一般都由模具
標准件廠提供,最好在模具設計階段就參照各類標准,充分利用模具標准件廠提
供的數據進行設計。由於在製造流程中各個環節所採用的CAD系統不一定相同,
這就要求以D系統要具備協同的能力,能夠隨時交換上下游的數據,能夠處理彼
此的數據,數據產生及處理標准化。
目前,模具製造商己經較廣泛地採用數控加工技術。為了保證加工質量、提
高加工效率、改進製造流程,相當一部分的模具製造商開始使用多坐標數控加工、
高速銑削加工以及基於快速原型的模具製造等方法。因為製造設備的豐富,製造
信息的增加,今後的製造信息將不僅僅是數控編程加工的代碼,更重要的是,從
設計開始就考慮製造過程,即提供模具製造的工藝流程,其中不僅包含工藝表格、
加工參數,還包括模具加工的夾具設計、加工的裝夾過程及各工序的代碼。各工
序過程均進行模擬,並利用網路實現共享。
(2)模具CAD技術的ASP模式將成為發展方向
今天的模具行業己經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行業。任何一個企業,要掌握全部先
進的技術,成本都將非常高昂,要培養並且留住掌握這些技術的人才也會非常困
難。於是,模具CAD的APS模式就應運而生了,即由擁有各種專門技術的應用服
務單位為模具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這樣整個社會就形成了一個大的模具製造企業,
按照價值鏈和製造流程分工,將製造資源最優發揮。應用服務包括如、快速原型
製造、數控加工外包、模具設計、模具成型過程分析等。
近20年來,由於不斷採用新技術,製造模具已經遠不是人們印象中的「手工
作坊」了。
2.3模具CAO系統的特點和優越性
(1)模具設計的特點
與傳統的單個零件的設計不同,模具是多個零件的裝配體,模具設計是一個
極為復雜的過程,包括產品建模、工藝性分析、制定模具方案、選擇模架、模具
總裝圖設計、工作部件設計、輔助裝置設計和零件詳細設計等部分,要求最終能
夠生成總裝圖、部裝圖及模具零件圖.模具造型的特殊性有以下幾點:
a.大多數模具是進行復雜零件加工的,模具造型較復雜。
b,一般模具加工零件的工序比較少,大部分是一次成型,所以模具的外形必
須要有加工零件的所有細節描述。
C.模具設計的反復機率高,所以模具CAD幾何模型應能反復更新並能及時修
復。
(2)模具cAD的造型特點[4]
模具CAD造型技術是精確造型技術,可分為實體造型和曲面造型:
a.實體造型技術對於結構簡單的模具來說己經能夠滿足設計要求,但對於結構
復雜、細節描述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來說就顯得不夠,如在拔模面、面圓角過渡、
型腔設計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b.曲面造型技術是由不同的曲面構造特徵,產生光順的曲面模型。主要包括多
曲面的等變圓角過渡處理技術、曲面自動修剪技術、曲面編輯、曲面分析技術和
光順處理等核心技術,它能輔助實體造型技術完成模具設計中所有細節描述的設
計。曲面造型技術適合於外形復雜和細節描述精度要求高的產品的模具設計。
(3)模具CAD的優越性[』「}
模具CAD的優越性賦予了它無限的生命力,使其得以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無論是在提高生產率、改善質量方面,還是在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方面,以D
技術的優越性是傳統的模具設計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a.ACD可提高模具設計質量。在計算機系統內存儲了各有關專業的綜合性的
技術知識,為模具的設計和工藝的制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計算機與設計人員交
互作用,有利於發揮人一機各自的特長,使模具設計和製造工藝更加合理化。
b.CAD可以節省時間,提高生產率。設計計算和圖樣繪制的自動化大大縮短
了設計時間。質量提高,可靠性增強,裝修時間明顯減少,模具的交貨時間大大
縮短。
c.CAD可以較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計算機的高速運行和自動繪圖大大節省了勞
動力。優化設計帶來了原材料的節省。
d.CAD技術將技術人員從繁冗的計算繪圖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創造性的勞
動。
1.3論文的研究內容
系統地提出基於實例推理的模具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對CRB技術在模具設計
上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基於實例推理的模具
設計系統,有力地證實了應用CRB技術可以提高模具設計效率。本文研究內容主
要包括:
第一章緒論:概述了論文的研究意義,介紹了課題的來源與選題背景,簡要
的描述了CRB技術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了模具CAD的國內外概況和發展趨
勢。
第二章模具CAD系統總體設計:主要包括對模具CAD的流程分析,系統需求
分析,以及體系結構的定製和功能模塊的劃分。
第三章基於實例推理的關鍵技術:描述了基於實例推理技術,詳細介紹了實
例的表示,實例的檢索策略以及實例的存儲等一些關鍵技術。
第四章基於實例的模具設計:介紹了模具實例的表示內容以及方法,並對模
具實例的存儲於檢索提出了方案。
第五章原型系統開發:介紹了UG開發平台和開發工具,對系統業務流程進
行了描述。
第六章結論與展望。對本文的研究內容進行總結和展望

② 如何用極致思維和創新思維打造產品

保重品質為主,賦予產品額外的價值,與時俱進,潮流或者小眾去吸引顧客。如今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上,什麼都在慢慢趨向飽和,所以如今的經營之道已經不再是重視產量了,更多的是以保證質量為前提。現在的選擇太多了,最不缺的就是產品,貨比三家,你的產品質量好才可以生存下來。而且如今的商品不單單只是物件本身的意義了,它賦予更多的價值和意義,這也是如今市場與以前市場的差別。

其實還可以在包裝這方面多下點功夫,還要用愛去做產品。

③ 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有哪些

是一種新穎而有價值的、非結論的,具有高度機動性和堅持性,且能清楚地勾 劃和解決問題的思 維活動。表現為打破慣常解決問題的程式,重新組合既定的感覺體驗,探 索規律,得出新思維成果的思維過程 。例如某學生一反史學界對方伯謙臨陣脫逃、最終伏法 的定論,認為「方案」純屬冤獄,並通過旁徵博引,自 圓其說,得出『重新認識甲午戰爭中 的方伯謙」這一觀念。該過程實際就是由心智到實踐,最終演繹出創造思 維的過程。可見, 在創造思維過程中,學生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囿於成規,突破問題的固定反應方式,從 史 實的現象及本質中,剖析探索,尋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維結論。 從創造思維內容來看,它包括四種形式:(1)擴散思維, 即學生沿著不同的方向進行思 考,重組眼前的 新信息及貯存的知識,得出獨特的、多維的新結論的思維。如對中國近代史 「落後挨打」這一命題進行重組演 繹,就能得出6種結論:a.落後可以不挨打, 如隋唐對 待日本的政策;b.落後打先進,如法蘭克王國入侵西歐 、我國古代遼夏金元入侵中原;c.落 後與先進平等共存、互通有無,如唐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系;d.落後 受先進援助,如三 國時,蜀國幫助西南少數民族開發南中;e.落後反擊先進,先進受到重創,如非洲埃塞俄比 亞 抗意斗爭的勝利;f.落後必挨打,理由是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必然會發生弱肉強食。這 些富於創造火花 的觀點,就是擴散思維組合分解的產物。(2 )聚合思維,即學生根據一定 的規則,解決問題或利用已知的信 息,產生某一邏輯結論。它是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 理的思維形式。如中國近現代史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 時期謀求的治國之道,通過聚合,形成 系列:以夷制夷、平均方案、洋務自強、君主立憲、共和政體、實業救 國、軍閥獨裁、馬列 救國等。由此又可總結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3)立體思維,即從不同角度、 不 同層次、不同方面,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的多維聯體思維。如打破教材體例,分類重組的 專題系列。以「 中國農業史」為例,廣義看,它屬「中國古代經濟史」;狹義看,可析出「工 具、農作物、水利、耕種技術、 經驗總結、歷朝農業政策」等各線的演變;深層看,可歸納 出理性認識:「人定勝天」、「民以食為天」、「 農本」等哲學觀念。如此,通過不同層面的縱 橫延伸,使問題的廣度與深度交叉後,成為新的思維體系。(4) 直覺思維, 對客觀史實或 現象的直接領悟和認知。如某學生閱讀《三國志》時,對數條史實頗為留心:a.「公 至赤壁, 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盛行,吏士多死者,乃引半還。」(《魏書·武帝紀》);b.「赤壁之敗, 蓋 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魏書·賈詡傳》);c.「曹公軍不利於赤壁, 兼以疫死。」( 《蜀書·劉焉傳》);d.「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曹操致孫權信》)。 該生認定赤壁之戰曹 軍大敗不在火攻而在將士患「疫」,發生在長江沿河,可能是血吸蟲病。 這一結論剛好與近期刊行的研究文章 驚人相似。可見直覺思維的感悟作用是很大的。事實上, 創造思維是一個多層次、多結構的動態分配系統,是 以上四種思維的綜合,並構築成四個發 展階段〔1〕:准備階段, 在獲取多種材料及更多的假設與創造思路方 面,擴散思維尤顯其 長;醞釀階段,邏輯分析相對較少,更多的是快捷、跳躍、直接的直覺思維,可促使潛意 識 勃發;明朗階段,多種思維聯合運行,直覺思維重在篩選信息,縮小解決問題的思維范圍、 距離,及時調整 思維方向,聚合思維則在科學檢驗與系統論證,選優汰劣,立體思維重在營 造思維廣度與跨度;驗證階段,直 覺思維使運作向度朝結果向度轉化,立體思維則重在多維 構建結果向度的整體化。可見,「人的思維是一個整 體過程,人在思維時,把問題的各個細 節同整個情境的結構聯系起來加以考慮,從各方面來探索解決問題的可 能性,確定整個情境 結構內的『缺口』所在,亦即問題所在。」〔2〕因此,功能不同、 各具特點的思維形式 構成 創造思維過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成為相互作用、辯證統一的動態認知系統。 二 創造思維的發展是一個由「潛」到「顯」的內化過程,創造力的大小取決於創造思維的 水平。影響創造思 維的因素是創造思維的品質。創造思維的品質特徵具有流暢性、變通性、 獨特性、跨越性、深刻性、廣博性和 預見性〔3〕。 (一)創造思維的流暢性 指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速度敏捷順暢。如筆者引導學生從歷 史角度討論馬歇 爾計劃的目的,有一個學生在短短的三分鍾思考後,一口氣說出五個要點, 而且富於創新:a.挽救戰後世界資 本主義經濟;b.阻止西歐國家發生革命,從而排除蘇聯勢 力; c.打開美國商品和資本進入歐洲的大門;d. 用 蘇聯不能提供的東西來吸引東歐國家, 促使他們對蘇的離心傾向;e.更加明確和深化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對峙 。 (二)創造思維的變通性 又稱思維的自由度,指改變思維方向和范圍的能力。比如學生 由哲學論點「任 何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進而以整體觀念分析歷史事件的 發展過程,由此派生出系列專題( 如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國際關系史;國別史……等等)。 在思維變通中,既有擴散思維,也有聚合思維;既 可順向思維,又可逆向思維。 (三)創造思維的獨創性 意即超越固定認知模式,以邏輯與非邏輯的思維巧妙結合,得 出新論。它是「 獨立思考創造出社會(或個人)價值的具有新穎性成分的智力品質」。〔4〕 如對李鴻章、 曾國藩的歷史評價 新論,甲午戰爭中丁汝昌的過失,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 社會性質相同的亞洲國家(朝、印、中、土)的革命途 徑、方式、結果、教訓進行比較所得 出的結論等,都是力排眾議,改變習慣定勢,產生質的飛躍的全新見解。 (四)創造思維的跨越性 是指創造思維的廣闊容量及跨度張力。即思維主體避開事物「可 見度」的限制 ,擴展思維前進的空間,迅速完成「虛體」與「實體」間的轉化。例如筆者的 一位學生在理解中華民族與帝國 主義的民族矛盾時,拓開思維時空,認為其本質就已體現了 無產階級與國際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理由是資本 主義發展日益把全球結為統一整體,東方 資本主義雖不發達(故內部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不尖銳) ,但它處於世界歷史之 中,它的各種矛盾必然帶有世界歷史整體特徵;進而又推導出東方落後國家不僅可能而 且先 於發達資本主義而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同時還據其內在聯系而得出中國進行改革開放、走向 世界的必然性 的結論。 (五)創造思維的深刻性 指思考問題的深度,即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探幽發微, 把握事物發展 的方向與趨勢。如學習「西安事變」時,我設問引導:西安事變時若將蔣介石 殺掉,中國政局會怎樣變化?何 應欽能否順利掌握國民政府的權柄?中國是否迅速亡國?如 此尋根究底、深入挖掘,可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活 躍。 (六)創造思維的廣博性 多渠道、多層次、多手段推導、想像和創意聯想。多條思維路 線互相滲透、相 互作用、彼此調劑,從而實現最優組合。例如「羅斯福新政」,從其客觀結 果看,它是美國反危機的舉措,相 對緩解了危機,社會安定有了改善;但若多維聯想,又可 得出兩條思維渠道:a.它是資本主義國家內部機構大 調整的嘗試,提供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發展模式;b.為「二戰」中美國作為反法西斯國家的兵工廠准備了條件 。 (七)創造思維的預見性 即通過聯想,推測未來的發展。它主要是以事物環鏈模型(即 重復出現的現象 所形成的規律性)為依據,推測事物發展的「後一環」。比如,通過東歐劇 變和世界局勢的區域性動盪,引導 學生預測未來發展:兩極格局消逝後,多極化格局產生, 和平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在一定時期內,不會 發生世界大戰。在思維的這一品質中, 創造思維折射出「讀史使人明智」的史學現實功效。 三 「創造活動可以被看成具有雙重作用,它增添和開拓出新領域而使世界更為廣闊,同時 又由於人的內在心 靈能體驗到這種新領域而豐富發展了人本身。」〔5〕可見培養創造思維是 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完善學生個性 發展的重要渠道。近年高考題已有考查學生創造思維的 意向。如1997年高考第37題,以《歐洲家庭史》記載, 得出「年輕人獨立意識增強」的這 一結論;第46題材料解析題對美國「西進運動」的認識等。這些都為學生創 造思維提供了 廣闊的天地。因此,中學歷史教學必須打破傳統教育的局限,「樹立創造的志向,培養創造的 才 干,開展創造性的活動」〔6〕。如何實施創造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呢? 筆者敢冒鄙淺, 對此作了一些探索 : (一)鼓勵質疑,開發思路,多角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 開始,有利於啟 迪學生的創造「潛質」。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懷疑,敢於提出不同 凡響的見解。「學則須疑」〔7〕, 「義理有疑則濯去舊見,以來新意」。〔8〕孔子也說:「多聞 闕疑,多聞闕殆」,主張廣聞質疑。筆者注意在 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提問: 1.緊扣「提問」的科學性,進行積極地開導 例如在學習「義大利統一」時,有位學生對加里波第將政權拱手讓給伊曼紐爾,提出問 題:革命離成功只 有一步之遙,在關鍵時刻,加里波第讓權,使革命毀於一旦,歷史為何還 要肯定他呢?筆者表揚學生「學起於 思,思緣於疑」的探索精神,同時,也極時糾正其認識 的偏頗,加里波第畢竟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不可能十全 十美,但他在統一中是有功的,雖然 政權由撒丁國王攫取,但伊曼紐爾也順應了歷史潮流,義大利的發展方向 是議會制的資本主 義道路,不能說革命完全失敗,只是帶有較多的封建殘余性而已,從而幫助學生撥正認識, 回 歸於史實認知的科學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2.善抓「提問」的客觀性,加強理性點撥 提問的新奇獨特,並非都屬創造思維。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於客觀史實,圍繞其發展過 程(或規律),進 行合理、大膽的想像,不能為獵奇而置實際於不顧,石破天驚地提出諸如 「慈禧太後是愛國主義者」,或者說 「林肯發動內戰,消滅了南方種植園經濟,是破壞了美 國多種經濟並存,不利於美國社會的進步」的怪論。這 些結論都是脫離了客觀史實而主觀臆 意的結果。因此,教師要適時提示,恰當點撥,既要幫助學生樹立新穎而 獨創的大膽想像的 意識,也要幫助學生營建創造思維的理智而清醒的現實定向,在他們思維的內化中,逐步提 高 創造能力。 3.深挖「提問」的創造性,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導 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一切創造源於問題的發現。學 生通過積極思考 ,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領域,在知識的組合創新中,提高思維的質量。教 師要善於授之以漁,教育學生在提 問時,兼顧全局,求異標新,把握思維技巧的規律。例如 在學習「西安事變」時,筆者啟發學生站在全球史的 角度探索有關問題,學生在活躍的氣氛 中相繼提出:1936年中外歷史上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這些歷史事件折 射的國際形勢有何 特點?各派政治力量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表現出哪些政治主張(或態度)?這些政治主張有 哪些歷史影響?這幾道提問頗見創造性,學生從全局出發,較理性地注意了國際形勢的特點 及世界主要矛盾的 變化等有價值的問題,說明他們潛在的創造意識是令人樂觀的。 (二)轉換程式,活躍氣氛,營造激活創造意識的積極環境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包括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創造能力的物質 環境(如文物、掛 圖、有關資料等)以及促進學生創造智能發展的心理環境(如情緒、心境、 興趣等)。在教學中,筆者注意做 到: 1.改變課堂教學程式,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培養創造動機 根據教育的開放性原則,適當改換傳統教學模式,開辟寬松的民主教學環境,充分體現 學生的主體性,推 動學生擔任學習主角,加強學生的個體間的信息交流。如以討論、辨析、 導演歷史小劇等多種形式,誘發學生 進入學習的角色中,在激發其自主意識時,刺激他們的 創新興趣。另外,教師還要允許學生對教師講課提出的 見解(觀點、結論)提出質疑,並調 動學生參與,如引導若干學生支持或反對教師的某一觀點,通過有序的積 極辯論,使學生各 抒己見,想人之所不想,見人之所不見,能人之所不能,從而優化學生的創造心理環境,激 發 他們想像的沖動、聯想的新穎、思路的開闊,有效調動學生的潛意智能,使之成為創造思維 的策源地。 2.允許學生走入「誤區」,在思維磨擦中,自省自悟 學生在進行創造思維中,難免出現錯誤。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冒險,敢於犯錯。尤其要 注意引導學生正視 自己的探索之誤。無錯無以自悟和更新,這些思維的「黑匣子」,正是撞 開創造大門的金鑰匙。教師要善於以 「錯誤案例」催開學生的創造之花,對學生的知識性、 結論性、判斷性的錯誤,教師不要馬上給予否定評價, 要以點撥為主,採取激勵、暗示、提 醒等方式,促使學生繼續思維,認清錯源,把改進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 在矯正誤點的同時, 促發學生的自悟,啟動他們的創造潛能。如果學生的創意思維超過了教師,教師更應虛懷 若 谷、積極鼓勵,協助學生的思維成果日趨成熟。 3.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向他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 思維是動作的內化,動作是思維的外現。教師要有的放矢指導學生參與探索性的實踐活 動,如實地調查、 文物考古、模型製造、古畫摹仿等,使學生感官與感知並用,勞心與勞力 結合,激發思維創新發展。例如,我 指導學生製作「張衡地動儀」的模型時,只提供了一定 的數據、原理、外形,學生從自選材料、模具製造到演 示,都顯示出他們的創意水平。此外, 我還讓學生製作殷墟龜甲、獸骨模型;臨摹《清明上河圖》、《步輦圖 》、《蒙娜麗莎》等;到 革命老區調查,並撰寫調查報告;編輯刊行油印小報《歷史報》。如此等等多種形式 的實踐 活動,使學生的多功能思維在實踐中得以發揮,促進了學生創造意識的發展。 4.擴大信息輸入的容量,加強思維「能源補給」 教師要針對學生旺盛的求知慾及創造個性,善於引進大量的課外知識,加強信息量的補 充,使學生在豐富 的信息中,活躍思維,誘發創新。比如我將多年訂閱的《中學歷史教學參 考》雜志及珍藏的《二十四史》(中 華書局版)的有關材料,以及大量其他書刊,組成一個 小型歷史知識書庫,對學生開放。在長期「能源補給」 中,學生的創意思維有了明顯的進步。 有的學生的史學小論文,從他們自擬的題目中可窺其分量。如《對王莽 的重新認識》、《唐代 的寺院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中國戰場》等。在教學中,我還選編了大量歷史 材料, 充實教學內容,如講授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時,我引用古籍中有關最早記錄的材料「十月之交, 朔日卒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9〕, 為學生拓寬知識層面。此外,我還將豐富的原材料 按教科書的順序,以章節 為線索,配套設計材料解析題。由於材料解析題是一種綜合性較強 的題型,知識、方法、思維的含量較高,且 在有效信息的取捨中,需要一定強度的思維質量。 因此,加大材料的容量,既促進學生實彈實戰能力,也刺激 學生創造潛意識的覺醒。此外, 我還注意學科間的彼此滲透,如政治、地理、語文、美術及有關自然學科,加 強學科橫向系 統的聯結,推動學生思維的遷移、融合、借鑒,加大信息貯量,使之為創造思維服務。 (三)棄舊揚新,改革教法,加強創造教育的實踐操作 教無定法,但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在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勇於 揚棄舊的傳統教學 模式,選用以適應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新教法,並大膽進行教改,自創新 的教育路子,以創造教育為主軸,帶 動創造教學的研究與投入。筆者的做法是: 1.打破思維定勢,創設悖逆情境 教師要勇於突破教學常規,以史實為依據,對已形成定論的史實,運用悖逆法,設立新 情境,啟發學生打 破思維定勢,挖出教學中的隱性問題,交給學生猜測、推導、反證,啟迪 思維,使之得出富於創新的結論。這 是尋找思維新途徑和培養學生的初步史學研究才能的重 要途徑之一。 2.利用感性材料,交換思維角度,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中學生心理學認為學生對新材料、新情境具有獵奇的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在充 實新材料的同時, 抓住學生的新奇刺激下的活躍力,引導學生轉到「發散——集中——再發 散——再集中」的思維運動軌道上來 。「開拓未來的學生的教育,必須立足於精選過的教材, 使之牢固地掌握創造思維」〔10〕。在教學實踐中, 筆者注意精選有關材料佐助教學。例如, 在講義和團的「扶清滅洋」時,我充實了三則感性材料:a.「我皇即 日復大柄,義和團民是 忠臣,待等逐盡洋人後,即當回轉歸山林。」b.「團民仇教,合門慘戮,雖婦嬰亦縱橫 數十 刀。」c.「拆鐵路、拔電桿,旋再破壞大輪船。」我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統攝伸縮,使他們在 多維交叉思 維中,理出結論。結論一:義和團本身存在有許多缺陷,如富有濃厚的封建忠君 氣息,表明革命的不徹底性; 結論二:他們滅洋的手段過於殘忍,連無辜的洋婦嬰也不放過, 顯然帶有過分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結論三: 義和團排斥先進文明,夜郎自大,具有封閉落 後的小農意識。通過思維角度的轉換,推動學生進行創新思維, 使學生的認識源於教材,卻 又高於教材。 3.歸納類比,分解組合,實行開放引導,激勵學生的靈感迸發 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等多種邏輯分析手段,幫助學生探索和發現新 規律。其方法或者 是對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與假設,並設計探索程式;或者是對一定史事進 行互換(如孫中山具有資產階級革命 家的兩面性,甘地、凱末爾也有這一特性嗎?)、拆卸 (如資產階級革命最本質特徵是清除資本主義發展障礙 。以典型國家進行拆卸分析:英法等 國是重在推翻封建主義;美國是重在推翻殖民統治和掃除奴隸制種植園經 濟制度)、嫁接(如 「交子」為何出現於四川?可歸於經濟的發展需要。具體由絲織、交通、礦產三項嫁接合 並。 ①絲織業的發達:漢時絲綢、三國蜀錦;②「蜀道難」、交通不便;③金屬礦產不多等)、分 解(如唐文 化的特點與歷史地位可分成4 個小的方面:①全面繁榮;②兼收並蓄;③領先 世界;④影響深遠)、重組(如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統一戰線」知識系列,從必要性、可能 性、理論上理解各階段的特點)。教學中實施開放 引導,可激發學生無意識狀態下閃現的靈 感,有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活躍與深化。 總之,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的創造心理需要與心理動力,激發其創造激情,培養其創造 意識,塑造其創造 精神。這不失為素質教育的實際操作的方法之一。同時,值得提出的是, 教師也要加強自身創造素質的鍛煉, 不斷發展自己的創造個性,改進教法,使教學洋溢著創 造氣息,把學生的創造能力挖掘出來,使他們真正成為 新世紀的創造型人才。

④ 模具設計如何轉型到產品設計

知識:材料、結構、工藝、表面處理、生產流程、測試與規范、包裝、市場、項目管理、成本。。。。能力:軟體、鉗工、操機心態:創新精神、對產品敏感、嚴謹,產品無小事。。。

⑤ 各類模具的成形特點

1、模具的原理
就是通過沖壓、鑄造、擠壓等工序成形同一形狀製品的模型統稱模具
2、什麼是塑料模具
就是成形塑料製品總稱塑料模具
3、什麼是注射模具
就是注射成形的模具叫注射模具
4、模具有什麼優點
具有生產效率高、質量好、成本低、接省能源和材料等優點
5、模具的分類:
模具

金屬材料成形模具
非金屬材料成形模具

冷 沖 模 鍛 模 粉末治金模 壓 鑄 模 鑄 造 模 塑 料 模 玻 璃 模 橡 膠 模 陶 瓷 模

注 射 模 壓 縮 模 壓 注 模 擠 出 模 發 泡 模 吹 塑 模

兩板模 三板模 無流道模
6、根據注塑模具總體結構特徵大致分為七類:
1)單分型面注塑模具 單分型面注塑模具也叫兩板式注塑模具。
2)雙分型面注塑模具 雙分型面注塑模具是指澆注系統和製品由不同的分型面取出,也叫三板式注塑模具,與單分型面注塑模具相比,增加了一塊可移動的中間板(也叫澆口板)。
3)帶有活動鑲件的注塑模具 由於塑件的特殊要求,模具上設有活動的螺紋型芯或側向型芯以及哈夫滑塊等;開模時,這些部分不能簡單地沿著開模方向與塑件分離,必須在塑件脫模時連同塑件一起移出模外,然後通過手工或簡單工具使它與塑件相分離。模具的這種活動鑲塊裝入模時,應可靠的定位,以免造成塑件報廢或模具損壞的事故。
4)橫向分型抽芯注塑模具 在自動操作的模具里設有斜導柱或斜滑塊等橫向抽芯結構,在開模的時候,利用開模力帶動側芯作橫向移動,使其與塑件脫離,也有在模具是上裝設有液壓缸或氣缸帶動側型芯作橫向分型抽型。
5)自動卸螺紋注塑模具 對帶有內螺紋或外螺紋的塑件要求自動脫模時,在模具上設有可轉動的螺紋的型芯或型環,利用注塑機的旋轉運動或往復運動,或者裝置專門的原動機件(電機、液壓馬達等)和傳動裝置、帶動螺紋型芯或型環轉動,使其脫出。
6)定模設頂出裝置的注塑模具 由於塑件的特殊要求或形狀的限制,將塑件留在定模上(或有可能留在定模上)則在一定模一側設置頂出裝置。開模時,由拉板或鏈條帶動頂出裝置頂出塑件(在定模上裝有液壓油缸)。
7)無流道注塑模具 無流道注塑模具是指對流道進行加熱的辦法來保持從注塑噴嘴到型腔澆口之間的塑料呈熔融狀態。
7、根據模具上各個部件所起的作用,可分為七個部分:
1)成型零部件 它是由凸模(成型塑件內部形狀),凹模(成型塑件外部形狀)型芯或成型桿、鑲塊等組成。
2)澆注系統 將塑料由注塑機噴嘴引向型腔的流道;它是由主流道、分流道、澆口、冷料穴所組成。
3)導向部分 為確保動模和定模合模時准確對中而設導向零件;通常有導向柱、導向孔或在動模定模上分別設置互相吻合的內外錐面,有的模具為了防止頂出過程中出現頂出板歪斜,還設有導向零件,使頂出板並且保持水平運動。
4)分型抽芯結構 帶有外側凹或側孔的塑件,在頂出前,必須先進行側向分型,然後方能順利脫模。
5)頂出裝置 在開模過程中,將塑件從模具中頂出的裝置;它由頂桿、頂板、頂出底板及主流道拉料桿聯合組成
6)冷卻加熱系統 為了滿足注塑工藝對模具溫度的要求,模具設有冷卻或加熱系統;冷卻系統一般在模具內開設冷卻水道,而加熱則在模具內部或周圍安裝加熱元件(如電熱棒、電熱板、電熱圈等)
7)排氣系統 為了在注塑過程中將型腔內原有的空氣排出,常在分型面處開設排氣槽,許多模具的頂桿或型芯與模具的配合間隙均可起排氣作用。
8、注射模零部件分類:
注射模零部件

成形零件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 導向系統 推出系統 側向分型抽芯機構 加熱系統冷卻系統 支承及固頂零件

上、下模仁 型芯 鑲件 司筒針 澆口套 流道板 排氣槽 導柱 導套 推板導柱 推板導套 推桿 推板 復位桿 拉料桿 推件板 推桿固定板 滑塊 斜銷 斜滑塊 滑塊限位裝置、定位、止動裝置 電熱板 電熱棒 電熱套 隔熱板 冷卻水、油道 動定模板 定位圈 動定模座板 墊塊 限位柱 螺釘 銷釘

⑥ 模具與夾具有什麼關系

怎麼說呢,大的來說都屬於機械行業,說到關系,我個人認為做模具的可以做夾具,做夾具的不一定能做模具。模具需要的經驗積累更多,夾具需要的是有創新思維。一般夾具是非標的,模具雖然也並非標准,但是同類型的大體上差不多。如沖壓模中的落料模,結構大家基本上一樣,只是中間的落料形狀不一樣,上下模板、固定板、卸料板、上下模芯、卸料彈簧、導柱導套都少不了。夾具涉及很廣,形式多樣,不過萬變不離其中,關鍵在於定位和夾緊這兩個核心理念。好了。

⑦ 具體到模具行業,現如今其智能化技術與方法在其設計製造領域有哪些應用其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1 國內模具業現狀
我國模具工業的發展速度很快。我國模具行業"十一五"頭3 年模具工業產值年均增長率為 17.1%, 2003 年全國模具總產值達 450 億元以上[1], 2005 年總銷售額超 600 億元[2], 從近 3 年多的發展情況來看, 我國模具市場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按年均增長率為 15%推算, 2010 年全國模具總產值達約 1200 億元,2020 年約為 3100 億元。經過 10 年努力我國模具水平到 2010年時將進入亞洲先進水平的行列, 再經過 10 年的努力, 2020 年時基本達到國際水平, 我國不但成為模具生產大國, 而且進入世界模具生產製造強國之列。在模具生產方面, 國內已經能夠生產精度達 2μ m的精密多工位級進模; 在汽車模具方面, 已能製造新轎車的部分覆蓋件模具。 許多模具企業十分重視技術發展, 增大了用於模具技術進步的投資, 現今從事模具技術研究的機構和院校已有 30 余家,從事模具技術教育培訓的院校已超過 50 家。

2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
目前全世界模具年產值約為 600 億美元, 日本、 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的模具工業產值已超過機床工業[3]。 雖然中國模具工業近幾年設計、 製造技術、 模具質量水平等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
( 1 ) 模具設計體系 規范模具設計軟體系統開發是當務之急。
( 2) 製造工藝水平 國內模具生產廠家工藝條件參差不齊。不少廠家特別是私有企業, 由於設備不配套, 很多工作依賴手工完成, 嚴重影響精度和質量。 而歐美許多模具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在國際上是一流的。
( 3) 調試水平 模具屬於工藝裝備, 生產出合格製品才是最終目的。國內模具的質量、 性能檢驗大多放在用戶處, 易給用戶造成大量的損失和浪費。而國外大都擁有自己的試模場所和設備, 可以模擬用戶的工作條件試模, 所以能在最短時限達到很好的效果。
( 4) 原材料問題 國產模具多採用 2Cr13 和 3Cr13, 而國外則採用專用模具材料 DINI、 2316, 其綜合機械性能、 耐磨、 耐腐蝕性能及拋光亮度均明顯優於國產材料[4]。 材料從根本上影響國產模具的外觀質量和使用壽命。
( 5) 價格因素 對用戶而言合理的質量價格比是最優選擇,所以進口模具價格比國產模具高 8~10 倍, 仍有其市場空間。
( 6) 配套體系 我國模具生產企業往往忽視與其它設備、 原料供應商合作, 無形中使用戶走了許多彎路。
3模具設計技術
模具設計長期以來一直依靠人的經驗和機械制圖來完成,隨著國民經濟和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機設計技術的開發, 模具設計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3.1 CAD 繪圖技術
CAD 繪圖技術的出現給模具設計工作帶來了方便之門。CAD系統在模具設計中的廣泛應用。現階段使用最多的是 「 Pro/E」 軟體的應用, 該軟體具有易用性、 高效率、 實用性。
3.2 CAD/CAE/CAM技術
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發展的模具計算機輔助工程分析(CAE)技術現在也已有許多企業應用, 一些工業發達模具企業應用 CAD技術已從二維設計發展到三維設計, 而且三維設計已達70%以上, 它對縮短模具製造周期及提高模具質量有顯著的作用。CAE 軟體的應用國外已較普遍, 國內應用還比較少。
4先進製造技術(AMT)在模具中的應用
4.1 快速原型製造(RP)技術
RP 技術在模具製造領域的應用主要是製作模具設計製造過程中所用的母模, 有時也用於直接製造模具。RP 技術可分為直接快速模具與間接快速模具技術。如 SL、 LOM、 SLS、 SDM。其優點是製造環節簡單, 能夠較充分地發揮其技術優勢; 對於那些需要復雜形狀的內流道冷卻模具與零件, 採用直接 RT(由 RP 直接製造出使用模具的技術稱為直接 RT技術)有著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獨特優勢。間接快速模具製造, 通過快速原型技術與傳統的模具翻制技術相結合製造模具。 一方面可以較好地控制模具的精度、 表面質量、機械性能與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也可以滿足經濟性的要求。如基於噴射的成型技術, 如 FCM、 3DP、 快速精密鑄造模具等。RP 各成形工藝都是基於離散-疊加原理而實現快速加工原型或零件.
4.2 虛擬製造技術(VMT)
虛擬製造是採用計算機模擬與虛擬現實技術, 在計算機上實現產品的設計、 工藝規劃、 加工製造、 性能分析、 品質檢驗以及企業各級過程的管理與控制等的產品製造全過程, 是一種通過計算機虛擬模型來模擬生產各場景和預估產品功能、性能及加加工性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從而提高人們的預測和決策水平。 虛擬製造技術是以三維建模和模擬技術為基礎, 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支撐的全新的技術。
4.3 反求工程技術 RE
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 將現代測量技術不斷融入模具產品設計中, 進一步推動了模具製造產品快速製造的能力。 反求工程是以設計方法學為指導, 以現代化設計理論、 方法、 技術為基礎,運用各種專業人員的工程設計經驗、 知識和創新思維, 對已有產品進行解剖、 深化和再創造。 反求工程是通過對存在實物模型或零件進行測量, 然後根據數據進行重構設計。

4.4 有限元模擬、 模擬技術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 融合了 CAD、數值計算、CAM、 CG等各類技術的數值模擬技術—有限元分析, 逐步應用在模具的設計製造中。數值模擬技術通用或專用的軟體各類很多 , 如 DYN - 3D、 OPTRIS、 ANSYS、 MARC、 ANAQUAS、 ALGOR等。可直觀地在計算機屏幕上觀察到材料變形和流動的詳細過程, 了解材料的應變分布、 材料厚度變化、 破裂及皺曲的形成。 設計人員根據已有的經驗來調整模具參數及成型工藝、修改毛料形狀和尺寸, 極大縮短試模和修模時間, 有效地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4.5 模具中其他的先進製造技術
除了上述模具先進製造技術, 還有模具微細加工、 模具納米加工、 模具微型機械加工、 模具的敏捷製造技術、 模具柔性製造技術、 模具集成製造技術、 模具企業網路製造聯盟技術、 模具製造 CAPP 技術、 模具的智能製造技術等。模具製造技術種類繁多, 大部分的先進製造技術都可以應用到模具製造中, 而且在不斷發展之中。
5 模具技術發展趨勢
5.1 大力開展並行工程, 快速響應市場需要
在國際上, 模具工業是公認的關鍵工業,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貿組織的新成員, 各類產品都需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 首先要解決模具設計製造周期, 最大限度地縮短生產環節間的過程, 所以模具設計與製造過程的正確方法應該是並行工程的方法。實施模具製造並行工程模式將逐漸取代傳統工作模式成為模具製造業中新的主導模式。
5.2 數字化、 自動化、 柔性化、 集成化、 智能化和網路化方向
數字化是模具產業發展的主流, 而自動化則有助於實現操作, 提高加工質量和效率, 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柔性化可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 集成化可充分利用 CAD/CAM、 CIMS等技術實現設計製造一體化、 並行設計、 虛擬製造、 反求工程等。 智能化可利用專家系統、 模糊推理、 人工神經網路、 遺傳基因等人工智慧技術, 解決知識的重用等問題絡化可跨地區、 跨院所實現技術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共享。
5.3 模具檢測、 加工設備向精密高效和多功能方向發展
模具向著精密、 復雜、 大型的方向發展, 對檢測設備的要求越來越高。 如美國的高精度三坐標測量機具有數字化掃描功能。實現了從測量實物→建立數學模型→輸出工程圖紙→模具製造全過程。高速銑削技術, 模具自動加工系統等的研製和開發。
6總結
當今產品的概念不僅僅是滿足於產品的功能, 還要求外表美觀、 精緻、 豪華、 技術含量高、 舒適、 人性化、 綠色化等。因此適應市場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 設計、 加工出造型獨特、 尺寸精良批量產品, 就必須進一步提高模具設計加工的技術含量, 為此模具製造難度自然增大。 所以及時了解模具現狀與發展動態, 找出差距, 確定目標, 尋求最佳模具設計加工技術, 相信隨著計算機技術及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 模具中先進製造技術相互滲透,必將帶動模具技術取得長足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模具如何創新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銹鋼砧板與不銹鋼面板哪個好 瀏覽:796
鍍鋅鋼材哪裡有賣 瀏覽:927
鋁合金撞了怎麼處理 瀏覽:172
自己怎麼給鋁合金上油漆 瀏覽:137
去哪裡進不銹鋼型材 瀏覽:521
製作橋架彎頭怎麼套 瀏覽:284
ysl方管是多少克的 瀏覽:870
合金鋼材是什麼數控刀片 瀏覽:337
工地地下室腳手架鋼管量怎麼算 瀏覽:819
圓鋼板可以坐什麼樣的刀 瀏覽:317
鋼材廢品怎麼做分錄 瀏覽:714
10k不銹鋼和304哪裡有買 瀏覽:69
直徑50無縫鋼管一根多少錢 瀏覽:715
pe管160焊口圖片 瀏覽:2
彩鋼的屋頂保溫怎麼做 瀏覽:274
鋼管刷漆怎麼算質量 瀏覽:674
不銹鋼材質變成紅色是什麼原因 瀏覽:732
欄桿用的一般是什麼鋼管 瀏覽:681
ppl不銹鋼球閥耐溫多少 瀏覽:362
塑料模具模仁模板怎麼計算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