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塑料模具裡面的滑塊斜度怎麼計算
㈡ 注塑成形中模具的拔模方向和角度怎麼確定啊
注塑模的脫模方向按照產品的設計要求,在保證尺寸的前提下,動模型芯應端面取小端尺寸,根部取大尺寸;定模型腔口部取大尺寸,底部取小尺寸。脫模斜度根據不同的塑料品種,一般應在20′~1°30′之間。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另行確定。
㈢ 模具斜頂角度
普通的斜頂機構是由斜頂桿、導向塊、斜頂座組成,斜頂角度最好取3°~12°,對於一些電子類的產品,倒扣小的可以適用,但對於一些汽車類產品,倒扣較大的,斜頂角度無法滿足。
斜頂是頂出抽芯機構的一種,當產品內有倒扣,不方便做行位,而又方便做斜頂頂出時,須做斜頂頂出。設計人員在訂料時斜頂座高度一定要留餘量(3-5mm),線割導滑槽時以頂面碰數,餘量留在下面紅色面,這樣鉗工就可以放心的加工和裝配了。
斜頂頭的設計注意事項:
1、斜頂頭是扣位的成型零件,不易加工,設計的時候必須要有兩個基準面成90°角度。
2、斜頂頭與斜頂桿的連接方式可以用壓板壓住,也可以用定位銷連接,還可以做整體式的斜頂。
3、斜頂桿的角度可以設計到15°以下,與斜頂頭和滑塊連接,桿的大小一般取直徑16或者20mm,固定方式可以用壓塊壓死。
(3)模具的角度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模具斜頂又名斜梢、斜頂,是以港資模具廠為主的珠三角地區模具行業的慣用說法,是模具設計中用來成形 產品內部倒鉤的機構,適用於比較簡單的倒鉤情況。
模具設計中,如遇到用常規斜頂脫出產品倒扣時斜頂側向滑動與產品膠位仍有倒扣時,可以考慮頂出下落斜頂結構形式。
產品沿頂出方向和沿分型面方向均有倒扣。相對於產品來說,此時斜頂沿水平H和垂直V方向均無法脫出,斜頂只能沿圖示P方向脫出,如遇以上情況,可以考慮頂出下落斜頂結構形式。
㈣ 模具的基準角是如何確定的
模具的基準角是為了定位模具的裝配。打個比方,如果定模座板是正方形,但是板上的孔位又不是對稱的,你安裝的時候就要一個一個試試,但如果有基準角,只要基準角與其他模板的基準角對齊就OK了,裝配也很方便。
基準邊一般是為了加工而定的。
基準總共三個,設計基準,加工基準,裝配基準。
㈤ 拉伸模具怎麼設計,那些R角怎麼評估使用,謝謝,比如不銹鋼的0.7厚拉成直徑58的圓
拉伸模具的設計抄,有個計算公式,即拉伸系數:m=An/An-1,拉伸後的截面積與拉伸前的截面積之比,在初次拉伸時,拉伸系數應該在0.5左右,後面的n次拉伸的系數在0.7~0.8左右,最後一次拉伸的拉伸系數在0.88左右。拉伸凹模的R角的選擇,也有一個計算公式,即毛坯的相對厚度 t÷D0×100 。比如料厚為1.0mm,D0=100,即 1÷100×100=1 ,公式的值為2~1時,不帶法蘭的零件的R角為6~8 t。公式的值為1~0.3時,R角為8~10 t ,公式的值為0.3~0.1時,R角為10~15 t 。
㈥ 模具中斜頂的角度是如何計算的
斜頂角度計算公式:tan
a=S1/H1(S1、H1確定這2個參數,根據正切函數計算出斜頂角度a)
a為斜頂角度,斜頂角度最好取3°~10°,最大不超過12°;對於一些電子類的產品,倒扣小的可以適用,但對於一些汽車類產品,倒扣較大的,斜頂角度無法滿足。
S1為斜頂側向脫模行程
,S1=S產品扣位的距離
+安全距離(2--3mm)。
H1為產品頂出行程,根據產品的實際高度確定頂出行程。
(6)模具的角度怎麼設計擴展閱讀:
當產品側壁內表面或產品頂端內表面出現倒扣時,採用斜頂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為:在頂出產品的同時受斜面限制,同時作橫向移動,從而使產品倒扣脫落斜頂。
設計斜頂時注意以下幾點:
1,斜頂角度一般做4°,大小視其行程及頂出空間而定,有時需要加高C板以保證頂出。
2,斜頂最小可以設計為4mmx4mm,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適當加大到10~15mm。同時,斜頂應加耐磨塊以保證精度定位。
3,當斜頂大小與頂出高度受周圍骨位、凸台等限制或者兩斜頂相距太近時,解決方法有:設計限位頂出裝置和產品設計溝通更改產品結構。
4,大型斜頂在設計時應防前傾及頂出時左右頂出不均時可能出現的擺動力量.
所以最好設置
T型槽及燕尾槽。
5,如遇到用常規斜頂脫出產品倒扣時斜頂側向滑動與產品膠位仍有倒扣時,可以考慮頂出下落斜頂結構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模具斜頂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正切函數
㈦ 在設計注塑件時拔模角度應該怎麼選擇與材料有什麼樣的關系請大俠指教,如果有詳細資料更好,小弟深入
若然產品附有垂直外壁並且與開模方向相同的話,則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開模力才能打開,而且,在模具開啟後,產品脫離模具的過程亦相信十分困難。要是該產品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上已預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觸產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過程當中經過高度拋光的話,脫模就變成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慮在產品設計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卻收縮後多附在凸模上,為了使產品壁厚平均及防止產品在開模後附在較熱的凹模上,出模角對應於凹模及凸模是應該相等的。不過,在特殊情況下若然要求產品於開模後附在凹模的話,可將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盡量減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適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沒有一定的准則,多數是憑經驗和依照產品的深度來決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選擇也在考慮之列。一般來說,高度拋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織紋的產品要求出模角作相應的增加,習慣上每0.025mm深的織紋,便需要額外1度的出模角。出模角度與單邊間隙和邊位深度之關系表,列出出模角度與單邊間隙的關系,可作為叄考之用。此外,當產品需要長而深的肋骨及較小的出模角時,頂針的設計須有特別的處理,見對深而長加強筋的頂針設計圖。
㈧ 長方形磨具角度怎麼算
對於要使用斜導柱的模具設備,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確定斜導柱的角度,這讓很多不熟悉的人很是無奈。那麼我們該如何確定斜導柱的角度呢?
1、首先是它的計算公式:在這里,我們要用到的計算公式是三角函數,它的角度一般為17到23度,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
2、斜導柱的位置可以前一些,也可以後一些,根據模具的大小,可以靈活確定。不過其角度和長度,則要根據滑塊的移動距離來確定;一般用到的角度是20°或者25°,確定一個固定的角度,可以方便製作斜墊鐵,免得每次都要製作不同角度的斜墊鐵。使用三角函數的餘弦定理來計算斜導柱的長度。
模具的斜導柱的角度一般常採用20度或25度兩種傾斜角度,一般採用20度的這一種,如果滑塊移動的距離有點長度話,可以採用25度的這一種。
㈨ 加工時模具角度怎麼擺
斜度a一般取5--8度左右
斜頂脫模行程 S= 扣位的距離 + (2--3mm)安全距離
計算公式:
S=L X tan a
供你參考
㈩ 各位師傅:你們好!請問塑料模具設計斜頂,斜導柱,滑塊的角度如何計算,謝謝!最好能有個公式
滑塊的斜度可定是要大於斜導柱的角度的,用三角函數TAN來算,滑塊的高度是兩角度計算的公用值,開模的時候要是斜導柱的角度大於斜面的話,模具是沒有辦法打開的,即使打開。你的導柱肯定變形,甚至斷裂,不過也有廠做成相同的角度的,那樣要是加工不合理的話模具就掛了。你想想就明白了,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