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H59黃銅小折彎件,用模具沖,怎麼會劃痕這么深
Y是狀態,對應的M(軟)、Y2(1/2硬)、Y(硬)、T(特硬)狀態
一:牌號:H59黃銅
二:化學成分:銅 Cu :57.0~60.0鋅 Zn:餘量鉛 Pb:≤0.5磷 P:≤0.01
鐵 Fe:≤0.3銻 Sb :≤0.01鉍 Bi:≤0.003註:≤1.0(雜質)
三:性能::性能抗拉強度σb (MPa):≥294伸長率δ10 (%):≥25
注 :板材的拉伸力學性能試樣尺寸:厚度0.5~15
四:概況:規范熱加工溫度730~820℃ 退火溫度600~670℃
標准GB/T 2041-1989適用范圍H59黃銅,強度、硬度高而塑性良好,但在熱態下仍能很好地承受壓力加工,耐蝕性一般,其他性能和H62相近。
⑵ 模具嚴重磨損時該怎麼辦
1、及時更換已經磨損的模具導向組件和沖頭。
2、檢查模具間隙是否不合理(偏小),增加下模間隙。
3、盡量減少磨損,改善潤滑條件,潤滑板材和沖頭。油量和注油次數視加工材料的條件而定。冷軋鋼板、耐蝕鋼板等無銹垢的材料,要給模具注油,注油點為導套、注油口、下模等。油用輕機油。
有銹垢的材料,加工時鐵銹微粉會吸入沖頭和導套之間,產生污垢,使得沖頭不能在導套內自由滑動,這種情況下,如果上油,會使得銹垢更容易沾上,因此沖這種材料時,相反要把油擦乾凈,每月分解一回,用汽(柴)油把沖頭、下模的污垢去掉,重新組裝前再擦乾凈。這樣就能保證模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
4、刃磨方法不當,造成模具的退火,加劇磨損,應當使用軟磨料砂輪,採用小的吃刀量,足量的冷卻液並經常清理砂輪。
⑶ 沖孔模具沖頭磨損嚴重什麼原因
磨損嚴重的話,可能是使用的程度太多了,所以也就導致相應的磨損會比較嚴重。
⑷ 五金沖壓工藝常見問題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沖壓工藝是通過模具對毛坯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一定尺寸、形狀和性能的工件的方法。隨著人們對於金屬製品的需求進入變化多樣的時代,對沖壓工藝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沖壓拉伸工藝應結合設備、人員等實際情況,選擇和設計出技術先進、經濟上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藝方案。影響數控沖床工藝質量的原因有模具結構、製造精度、熱處理效果以及選用沖床、沖床的模具安裝等因素。
五金沖壓工藝常見問題和產生的原因:
一、沖模磨損太快的原因
(1)模具間隙偏小,適當提高間隙可以有效減少模具磨損。
(2)凸凹模具的對中性不好,模座和模具導向組件及轉塔鑲套精度不足等原因會造成模具磨損。
(3)凸模溫度過高,主要是由於同一模具連續長時間沖壓造成沖頭過熱。
(4)模具刃磨方法不當,會造成模具退火致使模具磨損加劇。
(5)多次局部沖切,如步沖、沖角或剪切時,側向力會使沖頭偏向一邊,造成模具磨損嚴重。
二、模具發生帶料的原因
(1)模具刃口的鋒利程度,刃口的圓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廢料反彈,模具應經常刃磨保持鋒利並退磁處理。
(2)模具的入模量,機床模具入模量小時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建議使用專用的防帶料凹模。
(3)模具的間隙是否合理,如果模具間隙不合適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增大凹模間隙、安裝退料器可以避免出現帶料。
(4)如果使用非專用沖壓油,由於油品氧化造成起膠、粘度增大等問題就會出現帶料。使用專用沖壓油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三、模具產生誤差的原因
(1)機床轉塔設計或精度不足,主要是上下轉盤的模具安裝座的對中性不好。應定期採用對中芯棒對機床轉塔和安裝座進行對中性檢查調整。
(2)模具的設計或精度不能滿足要求。及時更換模具導套並選用合適間隙的凸凹模具。
(3)模具安裝座或模具導套由於長期使用磨損造成對中性不好。應加強操作人員的責任心,發現後及時查找原因避免造成更大損失。
四、沖壓油品質量的原因
(1)沖壓工件出現清洗困難的問題。在製造比較容易沖切的材料,一般為了工件成品的易清洗性,在防止沖切毛刺產生的前提下會選用低粘度的沖壓拉伸油。
(2)沖壓工件出現快速生銹的問題。對於鑄鐵、銅鋁等材質的工件的沖壓工藝,由於在沖壓過程中高溫高壓作用下金屬表面發生化學反應發生銹蝕,所以在選用沖壓拉伸油時應根據工件材質的不同選用對應的專用型號。
(3)沖壓工件出現硬化變形的問題。對於容易產生硬化的材料進行沖壓時,一定要選用油膜強度高、抗燒結性好的沖壓拉伸油。一般使用含有硫氯復合型添加劑的沖壓拉伸油,在保證極壓性能的同時,避免工件出現毛刺、破裂等問題。
⑸ 五金模具壓傷多主要是什麼原因
(1)沖件毛邊
不良原因:1.刀口或沖頭磨損 2.間隙過大(研磨修刀口後效果不明顯) 3.刀口崩角. 4.導柱/導套磨損
對策:1.研磨刀口. 2.依產品斷面調整下料間隙. 3.研修刀口. 4. 調整站裁間隙(確保模板穴孔磨損或成形加工精度等問題. 5. 更換導向件或重新組裝
(2)跳屑壓傷
不良原因:1. 間隙偏大. 2. 送料不當. 3. 五金沖壓油滴太快,油粘 , 4.模具末退磁, 5.沖子磨損,屑料壓附於沖子上. 6.沖子太短,刃入下模長度不足, 7.材質較硬,沖切形狀簡單.
對策:1控制沖子及下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 2送至適當位置時修剪料帶並及時清理模具;3控制五金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降低粘度;4零件研修後必須退磁;5研修沖刀口. 6調整沖子刃入子下模長度;7修改設計,沖子刃部端面裝頂出或修出斜面或弧形(注意方向)減小沖子刃部端面與屑料之貼合面積,可防真空跳屑;8減小下模刃口的鋒利度,減小下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下模刃部表面粗糙度,採用吸塵器吸屑料.降低沖速
(3)屑料阻塞
不良原因:1.漏料孔偏小, 2.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滾,3.刀口磨損,毛邊較大, 4五金沖壓油滴太快,油粘 5.下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燒結附著於刃部. 6.材質較軟.
對策:1.修改漏料孔,2.修改漏料孔 3.研修刀口, 4. 控制滴油量,更換油種, 5.表面處理拋光加工時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 6.更改材料修改沖裁間隙, 7. 沖子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使用吸塵器
(4)下料偏位尺寸變異
不良原因:1.沖子及下模刀口磨損,產生毛邊(外形偏大,內孔偏小)2. 設計尺寸及間隙不當,加工精度差. 3.下料位沖子及下模鑲塊等偏位,間隙不均, 4.導料針磨損,定經不夠. 5.導向件磨損. 6.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7.模具合模深度不當, 8. 脫料鑲塊壓料位磨損,無壓料功能(材料牽引發翻料沖孔小), 9.脫料鑲塊強壓太深,沖孔偏大. 10.五金沖壓材質機械性能變異(強度延伸率等不穩定), 11.沖切時沖切力對材料牽引,引發尺寸變異.
對策:1.研修刀口, 2.修改設計,控制加工精度, 3.調整其位置精度, 4.更換導料銷, 5.更換導柱,導套, 6.重新調整送料機,7.重新調整合模深度, 8.重新研磨或更換脫料鑲塊,增加壓功能調整壓料. 9.減小強壓深度, 10.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 11.沖子端部修出斜面或弧形,以改善沖切時受力狀況,許可時,下料部位於脫料鑲塊上加設導位功能
(5)卡模
不良原因:1.送料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 2.生產中送距產生變異, 3.送料機故障, 4.材料弧形,寬度超差,毛邊較大, 5.模具五金沖壓異常,鐮刀彎引發, 6.導料孔經不足,上模拉料, 7.折彎或撕切位上下脫料不順, 8.導料板之脫料功能設置不當,料帶上帶, 10.材料薄,送進中翹曲
對策:1.重新調整,2.重新調整. 3.調整及維修, 4. 更換材料, 控制進料質量, 5.消除料帶鐮刀彎, 6.研修沖導孔沖子下模, 7.調整脫料彈簧力量等, 8.修改導料板,防料帶上帶, 9.送料機與模具間加設上下壓料,加設上下擠料安全開關, 10.重新架設模具
(6)料帶鐮刀
不良原因:1.五金沖壓毛邊, 2.材料毛邊模具無切邊. 3.沖床深度不當. 4.沖件壓傷模內在屑料,5.局部壓料太深或壓至部局損傷
對策:1.研修下料刀口,2. 更換材料,模具加設切邊裝置, 3.重調沖床深度. 4.清理模具,解決跳屑, 5.檢查並調整各位脫料及下模鑲塊高度尺寸損傷位研修, 6.採用整彎機構調整
(7)沖子斷裂崩刃
不良原因:1.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倒致,2.送料不當,切半料, 3.沖子強度不足.4.大小沖子相距太近,沖切時材料牽引引發小沖斷.5. 沖子及下模局部過於尖角, 6.沖裁間隙偏小, 7.無五金沖壓油或使用的五金沖壓油揮發性較強.8.沖裁間隙不均,偏移,沖子,上模發生干涉,9.脫料鑲件精度差或磨損,失去精密導向功能,10.模具導向不準,磨損,11.沖子,下模材質選用不當,硬度不當,12.導料件(銷)磨損,13.墊片加設不當,引發沖子與下模斷裂,
對策:1.解決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問題,2.注意送料,及時修剪料帶,及時清理模具,3.修改設計,增加沖子整體強度,減短下模直刃部尺寸,注意沖子刃部端面修出斜度,細小部後切, 4.小沖子長度磨短大沖子一個料厚以上, 5.修改設計, 6.控制沖子下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細小部位沖切間隙適當加大,7.調整五金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8.松查各成形悠揚精度,並施以調整或更換,控制加工精度,9.研修或更換,10.更換導柱,導套,注意日常保養,11.更換使用材質使用合適硬度,12.修正,墊片數畫量少,盡可使用權用鋼墊.且墊在漏料墊塊之下面.
(8)折彎變形尺寸變異
不良原因: 1.導料銷尺寸不準,磨損, 2.折彎導位部精度差,磨損,3. 折彎沖子,下模磨損(壓損), 4.模具讓位不足, 5.材料滑移,折彎沖子,下模無導位功能,折彎時未施以預壓, 6.模具結構及設計尺寸不良,7.沖件毛邊引發折彎不良, 8.折率位沖子,下模加設墊片較多,造成尺寸不穩定, 9.材料厚度尺寸不變異, 10.材料機械性能變異
對策:1.更換導料銷, 2.重新研磨或更換, 3.重新研磨或更換. 4.檢查,修正, 5.修改設計,增設導位功能,增設預壓功能, 6.修改設計尺寸,分解折彎,增加折彎整形等, 7.研修下料位刀口, 8.調整,採用整體鋼墊, 9.換料,控制進料質量, 10.換料控制進料質量
(9)沖件高低(一模多件)
不良原因:1.沖件毛邊. 2.沖件有壓傷,模內有屑料,3.沖子,下模(折彎位)壓損或損傷.4.沖剪時翻料, 5.相關壓料部位磨損壓損, 6.相關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損,7.相關易斷位,預切深度不一致,沖子下模有磨損事崩刃, 8.相關打凸部位沖子及下模有崩刃事磨損較為晉重, 9.模具設計缺陷,
對策:1.研修下料刀口,2.清理模具,解決屑料上浮問題, 3.重新研修或更換新件, 4.研修沖切刀口,調整或增設強壓功能, 5.檢查實施維護或更換, 6.維修或更換保證切的狀況一致辭, 7.檢查預切之沖子,下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 8.檢查沖子,下模狀況實施維修或更換, 9.修改設計加設高低調整事增設整形工位
(10)維護不當
不良原因:1.模具無防呆功能組模時疏忽導致裝反向,錯位(指不同工位)等已經偏移過間隙之鑲件未按原狀復原
對策:1.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採用模具上作記號等方法,並在組模後對照料帶作必要的檢查,確認等
⑹ 為什麼沖頭容易斷裂
沖頭容易斷裂的原因及解決方法(一)
導語:在使用沖壓模具生產的時候會產生沖頭斷裂的現象,下面將為您介紹常見的沖頭斷裂的原因:
1.閉合高度過低,沖頭切入刀口部位過長。
解決方法:調整閉合高度,使沖頭刀口合適的長度。
2.材料定位不當,造成沖孔鎢鋼沖頭切單邊,因受力不均斷裂。
解決方法:調整定位或送料裝置
3.下模廢料堵死刀口,造成沖頭斷。
解決方法:重新鑽大落料孔,使落料順暢
4.沖頭的固定部位(夾板)與導向部位(打板)偏移。
解決方法:修配或重新線割入塊使沖頭上下順暢
5.打板導向不良,造成沖頭單邊受力。
解決方法:重新修配打板間隙
6.沖頭刀口太短,與打板干。
解決方法:重換沖頭,增長刀口部分長度
7.沖頭固定不好,上下竄動。
解決方法:重新固定沖頭使之不能上下竄動
8.沖頭刃口不鋒利。
解決方法:重新研磨刃口
⑺ 沖壓0.60MM不銹鋼沖切沖頭易斷怎麼辦
沖壓0.60MM不銹鋼沖切易斷原因及解決方案
1.沖頭硬度過高,沖頭材質不對,更換沖頭材質,調整熱處理硬度。
2.材料定位不當,造成沖孔沖頭切單邊,因受力不均斷裂,調整定位或送料裝置 。
3.材質不符合要求造成角度不良導致尺寸偏差 換材料或重新調整間隙 。
4.沖頭的固定部位(夾板)與導向部位(打板)偏移, 修配或重新線割入塊使沖頭上下順暢。
5.沖頭固定不好,上下竄動 重新固定沖頭使之不能上下竄動 。
6.沖頭刃口不鋒利 重新研磨刃口 。
7.閉合高度過低,沖頭切入刀口部位過長 調整閉合高度,使沖頭刀口合適的長度。
8.模具沒調到位造成角度誤差導致尺寸偏 調整閉合高度不良或角度差不良 。
9.下模廢料堵死刀口,造成沖頭斷,重新鑽大落料孔,使落料順暢。
10.成型公無R角,在角度及其他正常情況 成型公修R角 。
11.折刀高度不夠,折彎沖頭合入折刀太短 增加折刀高度,造成角度不良多,使折彎沖 頭盡可能合入折刀部位 。
12.折彎時速度太快,造成折彎根部變形 調整速比控,選擇合理轉速 。
13.結構不合理,折刀未鑲入固定模板沖壓時,造成間隙變大,重新銑槽,將折刀鑲入模板 。
沖壓是靠壓力機和模具對板材、帶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或分離,從而獲得所需形狀和尺寸的工件(沖壓件)的成形加工方法。沖壓和鍛造同屬塑性加工(或稱壓力加工),合稱鍛壓。沖壓的坯料主要是熱軋和冷軋的鋼板和鋼帶。全世界的鋼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經過沖壓製成成品。汽車的車身、底盤、油箱、散熱器片,鍋爐的汽包,容器的殼體,電機、電器的鐵芯硅鋼片等都是沖壓加工的。儀器儀表、家用電器、自行車、辦公機械、生活器皿等產品中,也有大量沖壓件。
⑻ 維修五金模具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維修五金模具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五金模具是在工業生產中,用各種壓力機和裝在壓力機上的專用工具,通過壓力把金屬材料制出所需形狀的零件或製品,這種專用工具統稱為五金模具。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維修五金模具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跳廢料
模具間隙較大、凸模較短、材質的影響(硬性、脆性),沖壓速度太高、沖壓油過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著作用,沖壓振動產生料屑發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廢屑帶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鋒利程度。刃口的圓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材料比較薄的不銹鋼等可以採用斜刃口。
②、對於比較規則的廢料,可增大廢料的復雜程度或在沖頭上加聚胺酯頂桿來防止跳廢料,在凹模刃口側增加劃痕。
③、模具的間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間隙,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小直徑孔間隙減少10%,直徑大於50.00毫米,間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個工位模具沖壓時,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廢料反彈。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調整沖壓速度、沖壓油濃度。
⑦、採用真空吸附。
⑧、對沖頭、鑲件、材料進行退磁處理。
壓傷、刮傷
①、料帶或模具有油污、廢屑,導致壓傷,需擦拭油污並安裝自動風槍清除廢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應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夠,表面需鍍鉻、滲碳、滲硼等處理。④、材料應變而失穩,減少潤滑,增加壓應力,調節彈簧力。
⑤、對跳廢料的模具進行維修。
⑥、作業時產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傷,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業人員作業時輕拿輕放。
工件折彎後外表面擦傷
①、原材料表面不光滑,清潔、校平原材料。
②、成型入塊有廢料,清除入塊間的廢屑。
③、成型塊不光滑,將成型塊電鍍、拋光,提高凸凹模的光潔度。
④、凸模彎曲半徑R太小,增大凸模彎曲半徑⑤、模具彎曲間隙太小,調整上下模彎曲配合間隙。
⑥、凹模成型塊加裝滾軸成形。
漏沖孔
出現漏沖孔的情況,一般有沖頭斷未發現、修模後漏裝沖頭、沖頭下陷等因素引起,修模後要進行首件確認,與樣品對比,檢查是否有遺漏現象,對沖頭下沉的,應改善上模墊板的.硬度。
脫料不正常
①、脫料板與凸模配合過緊、脫料板傾斜、等高螺絲高度不統一或其它脫料件裝置不當,應修整脫料件,脫料螺釘採用套管及內六角螺釘相結合的形式。
②、模具間隙偏小,沖頭在脫離材料時需要很大的脫模力,造成沖頭被材料咬住,需增加下模間隙。
③、凹模有倒錐, 修整凹模。
④、凹模落料孔與下模座漏料孔沒有對正,修整漏料孔。
⑤、檢查加工材料的狀態。材料臟污附著到模具上,使得沖頭被材料咬住而無法加工。翹曲變形的材料在沖孔後,會夾緊沖頭,發現翹曲變形的材料,需弄平整後再加工。
⑥、沖頭、下模的刃口鈍化要及時刃磨。刃口鋒利的模具能加工出漂亮的切斷面,刃口鈍了,則需要額外的沖壓力,而且工件斷面粗糙,產生很大的抵抗力,造成沖頭被材料咬住。
⑦、適當採用斜刃口沖頭。
⑧、盡量減少磨損,改善潤滑條件,潤滑板材和沖頭。
⑨、彈簧或橡膠彈力不夠或疲勞損耗,及時更換彈簧。
⑩、導柱與導套間隙過大,返修或更換導柱導套。
◎、平行度誤差積累,重新修磨裝配。
◎、推件塊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返修或更換推件塊。
◎、凸模或導柱安裝不垂直,重新裝配,保證垂直度。
沖頭使用前應注意
①、用干凈抹布清潔沖頭。
②、查看錶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則用油石去除。
③、及時上油防銹。
④、安裝沖頭時小心不能有任何傾斜,可用尼龍錘之類的軟材料工具把它輕輕敲正,只有在沖頭正確定位後才能旋緊螺栓。
沖模的安裝與調試
安裝與調校沖模必須特別細心。因為沖模尤其大中型沖模,不僅造價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動困難,人身的安全應始終放在首位。無限位裝置的沖模在上下模之間應加一塊墊木板。在沖床工作台清理干凈後,將合模狀態的待試模具置於檯面合適位置。按工藝文件和沖模設計要求選定的壓機滑塊行程,在模具搬上檯面前調至下死點並大於模具閉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調節滑塊連桿,移動模具,確保模柄對准模柄孔並達到合適的裝模高度。一般沖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擰緊)後再固定上模(擰緊),壓板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適扭矩扳手擰緊(下模),確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預加夾緊力。可以有效防止手動擰緊螺紋出現的因體力、性別、手感誤差造成的預緊力過大或過小、相同螺紋預緊力不等,從而引起沖壓過程中上下模錯移、間隙改變、啃剝刃口等故障發生。
試模前對模具進行全面潤滑並准備正常生產用料,在空行程啟動沖模3~5次確認模具運作正常後再試沖。調整和控制凸模進入凹模深度、檢查並驗證沖模導向、送料、推卸、側壓與彈壓等機構與裝置的性能及運作靈活性,而後進行適當調節,使之達到最佳技術狀態。對大中小型沖模分別試沖3、5、10件進行停產初檢,合格後再試沖10、15、30件進行復檢。經劃線檢測、沖切面與毛刺檢驗、一切尺寸與形位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才能交付生產。
沖壓毛刺
①、模具間隙過大或不均勻,重新調整模具間隙。
②、模具材質及熱處理不當,產生凹模倒錐或刃口不鋒利,應合理選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質合金,熱處理方式合理。
③、沖壓磨損,研磨沖頭或鑲件。
④、凸模進入凹模太深,調整凸模進入凹模深度。
⑤、導向結構不精密或操作不當,檢修模具內導柱導套及沖床導向精度,規范沖床操作。
折彎邊不平直,尺寸不穩定
①.增加壓線或預折彎工藝。
②.材料壓料力不夠,增加壓料力。
③.凸凹模圓角磨損不對稱或折彎受力不均勻,調整凸凹模間隙使之均勻、拋光凸凹模圓角。
④高度尺寸不能小於最小極限尺寸。
防止沖壓噪音
沖床是板料加工工業的最關鍵的必備設備。沖床在工作時會產生機械傳動雜訊、沖壓雜訊和空氣動力性雜訊,該雜訊最高值可達125dB(A)大大超過國家標准規定的85dB(A)及其以下的雜訊指標要求,因而對操作工人及周圍環境(如辦公室、居民住宅區、會議室等)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和污染。有效地治理該雜訊己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國的第一部《雜訊法》的實施,環保產業化的規模日益增大,更加速了對這一雜訊治理的迫切性。
從沖床雜訊源和模具結構入手,要降低噪音得注意以下幾點:
①、注重模具保養、清潔,保持刃口鋒利。
②、模具刃口的形狀、數量、材料和沖切線長,模具刃口與零件接觸面不要太大,沖頭做斜刃階梯沖裁,使模具在不同的位置切入深度不同,整個過程實現真正的切斷,而不是同步擠斷。
③、模具刃口必須垂直於安裝面,且凸凹模刃口配合間隙要合理,卸料困難時可增加下模間隙、增加卸料力,採用軟表面的卸料板等方法。
④、各工作模板間的配合精度,加工一些排氣槽。
⑤、止擋板改做小塊拼件,脫料板、下模板改為鑲件式,減小抨擊面積。
⑥、脫料板彈頂來源改為T型頂桿,彈簧裝在上模座,等高套與頂桿配用,開模狀態下保證脫料板仍有一定的自由活動量。
⑦、保持潤滑良好,模具無干涉,順暢。
⑧、上下模座表面墊鋁板做沖力緩沖。
⑨、模具調試好後,在沖床上加裝隔聲罩或海綿板隔音處理。
⑩、提高沖床精度,降低結構雜訊。在工作台上安裝緩沖減振降噪油缸,齒輪採用斜齒加強潤滑和加裝齒輪罩,氣動系統中加裝消聲器。
彎曲表面擠壓料變薄
①.凹模圓角太小,增大凹模圓角半徑。
②.凸凹模間隙過小,修正凸凹模間隙。
凹形件底部不平
①.材料本身不平整,需校平材料。
②.頂板和材料接觸面積小或頂料力不夠,需調整頂料裝置,增加頂料力。
③.凹模內無頂料裝置,應增加頂料裝置或校正。
④.加整形工序。
不銹鋼翻邊變形
在製造翻邊之前向材料施用優質成形潤滑劑,這能令材料更好地從模具中分離出來,在成形時順暢地在下模表面移動。如此給予材料一個更好的機會去分布被彎曲和被拉伸時產生的應力,防止在成形翻邊孔邊上出現的變形和翻邊孔底部的磨損。
材料扭曲
在材料上沖切大量孔,導致材料平面度不良,成因可能是沖壓應力累積。沖切一個孔時,孔周邊材料被向下拉伸,令板材上表面拉應力增大,下沖運動也導致板材下表面壓應力增大。對於沖少量的孔,結果不明顯,但隨著沖孔數目的增加,拉應力和壓應力也成倍增加直到令材料變形。
消除這種變形的方法之一是:每隔一個孔沖切,然後返回沖切剩餘的孔。這雖然在板材上產生相同的應力,但瓦解了因同向連續一個緊接一個地沖切而產生拉應力/壓應力積聚。如此也令第一批孔分擔了第二批孔的部變形效應。
模具嚴重磨損
①、及時更換已經磨損的模具導向組件和沖頭。
②、檢查模具間隙是否不合理(偏小),增加下模間隙。
③、盡量減少磨損,改善潤滑條件,潤滑板材和沖頭。油量和注油次數視加工材料的條件而定。冷軋鋼板、耐蝕鋼板等無銹垢的材料,要給模具注油,注油點為導套、注油口、下模等。油用輕機油。有銹垢的材料,加工時鐵銹微粉會吸入沖頭和導套之間,產生污垢,使得沖頭不
能在導套內自由滑動,這種情況下,如果上油,會使得銹垢更容易沾上,因此沖這種材料時,相反要把油擦乾凈,每月分解一回,用汽(柴)油把沖頭、下模的污垢去掉,重新組裝前再擦乾凈。這樣就能保證模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
④、刃磨方法不當,造成模具的退火,加劇磨損,應當使用軟磨料砂輪,採用小的吃刀量,足量的冷卻液並經常清理砂輪。
;⑼ 沖壓件模具刀老壞是什麼原因出現毛刺是否與刀不快或者凹刃與凸刃缺口有關用磨床磨是否會影響模具的質量是
模具刃口老壞,通常原因是由於其間隙不合理,需要從新對間隙,另外一個影響刃口壽命的因素是沖裁角度的問題,是否為正沖?通常刃口沖裁方向與零件為90°最佳,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影響壽命,如果對於毛刺要求不是很高的情況,建議你把沖裁間隙適當放大,大間隙沖裁對保證刃口壽命有直接影響。
-------------
如果老是崩刃,那除了差間隙外,我建議你看下模具材質和熱處理是否正常。
--------------
退料皮子老壞:沖頭上安裝的聚氨酯橡膠容易損壞通常原因是其工作狀態不佳,如存在高點局部先接觸,與沖頭不同軸,偏心過多,受力集中在一部分,另一種是由於其材質不佳。
⑽ 折彎機怎麼修理
折彎機模具用到一定程度就會鈍掉,沒有廠家會使用一套折彎機模具長達幾年不修磨,這是對折彎機和模具都是非常不好的。而造成折彎機模具有磨損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鈑金加工過程中,局部折彎導致模具長期在定點受到折彎壓力而磨損,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刮傷下模,從而會加速上下模的磨損程度。對於解決局部折彎造成的磨損最好的方式是多工件同時加工,這樣可以起到分攤折彎機壓力,避免因壓力集中而導致模具受損。
什麼情況下該修磨折彎機模具呢?當折彎後的工件出現角度偏差較大,或者工件表面粗糙度較大時,應該及時的修磨模具,從而改變模具的鈍化並延長使用壽命。一般情況下,在加工之前,鈑金師傅要先檢查折彎機的上下模,當其表面已經出現明顯的磨損拉痕時,就應該需要修磨模具了。模具修磨的周期和次數越少,越容易縮短其使用壽命,降低工件的質量,增加機床的負載,降低了產品的合格率。
該如何修磨折彎機模具呢?模具的修磨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把模具放在專用的夾具上,夾平以後放在精密磨床上進行加工,尤其是圓弧模(R模)和成型模,需要配備高精密的砂輪和修模工具。每次在修磨時,應該保持近刀量為0.03mm~0.05mm,重復修磨不僅不能加工完整,而且對模具損壞較大,一般不推薦。適量的把大部分可修磨的區域修正即可,在最後修磨到位後在進行一次精磨,有利於提高數控折彎機模具精度,便於安裝調試。
4、末了修磨之後的圓刀片必要塗上一層防銹液,防止生銹。
更多折彎機刀模采購、折彎機模具修訂等信息,請關注南京冶金機械刀片網http://www.pian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