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白如何系統學習ppt製作
小白學習PPT首先要了解PPT每個選項卡下的功能,知道了功能才能更好的學習(大家可以下載office或者WPS進行學習)。
1、開始選項卡下可以進行文字的復制粘貼和格式刷,幻燈片的放映模式選擇,以及幻燈片字體和段落的調整、繪圖、查找和替換。
4、毫無幫助的動畫效果
部分小白對炫酷的動畫切換有著謎一般的熱愛,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一套炫酷到不行的動作!
然而存在的問題是:
這些動畫效果與PPT內容毫無幫助/無關聯;動作效果反而降低了觀看體驗和內容理解!
大家可以先了解PPT的內容,之後避開常見的誤區,可以看一些PPT製作視頻更加仔細的學習。
② 如何製作PPT啊
對於power-point初學者來說,除了您所提問的風格問題,我想還有內容把控也是比較需要了解的方面吧,下面簡介了一些常用到的製作PPT的技巧:
成功的PPT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您設計的PPT雜亂無章、文本過多、不美觀,那麼就不能組成一個吸引人的演示來傳遞信息。
要做得好做得快而且還要通過PPT的演示讓你的客戶、觀眾很容易的理解你所表達的思路就著實需要花費一些精力。希望這些建議將幫助您開發出專業且引人注目的演示,令您更高效地做出成功的PPT。
1.服務聽眾、關注內容
PPT演示的目的在傳達信息,所以有演講者將整頁的文字稿直接復制到幻燈片;有演講者深怕遺漏重要信息,照著幻燈片的內容逐字宣讀;有演講者准備的幻燈片花俏得令聽眾覺得他好像是在教演示文稿軟體。所以,我們要明確意識到:
針對不同的觀眾,應該有不同的內容,一個PPT只對一類人;
演講PPT的場合非常重要,是一對一?或是一對多?或是公開演講;
你的PPT永遠為觀眾服務,千萬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你的PPT只講一個重點,不要試圖在某個PPT中面面俱到。
2.組織內容要結構化
PPT的內容要怎麼安排呢?這就是我們所要強調的結構問題。
其實一場PPT演示就是在說一個故事。首先自我介紹,然後告訴聽眾將要聽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接下來把故事說給聽眾聽,再強調一下故事的意涵,然後幫聽眾回憶一下今天聽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最後當然是謝謝聽眾的參與!
PPT的結構邏輯要清晰、簡明,只用「並列」「遞進」兩類邏輯關系已經足以;
通過不同層次的標題,標明PPT結構的邏輯關系;
但最好不要超過三層縱橫;
章節之間插入標題片;
順序演示播放,盡量避免回翻、跳略,混淆觀眾的思路。
一定要標示內容大綱,如果PPT演示的內容比較長,則以大綱頁做串場是必須的,幫助聽眾掌握進度。
3.製作原則2個:
1) Magic Seven原則(7士2=5~9)。每張幻燈片傳達5個概念效果最好。 7個概念人腦恰恰好可以處理。 超過9個概念負擔太重了,請重新組織。KISS設計原則
2)KISS原則
就是KISS (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其實准備演示文稿內容和寫文章是一樣的,訂好題目後,先列出大綱,把重要的觀念和關鍵詞的關聯性架構出來,接下來再加上創意,以數據、圖表、動畫等視覺工具來輔助說明。
KISS設計原則的要求是:
保持簡單版式布局
「簡明」是風格的第一原則,盡量少的文字,充分藉助圖表;
「留白天地寬」——母版背景切忌用圖片,空白或淡底是首先,可以凸顯圖文;
在「母版」中定義你的PPT風格,商業應用中,風格通常趨於保守;
盡量少地使用動畫,特別是在正式的商務場合。
關於一些數據補充:
主要內容應該是:演講的骨架 多使用圖形 少用術語
PPT的內容應簡潔而突出重點,在10/20/30法則中強調使用30號字體。
我更同意如下建議:
大標題 36 點 粗體
標題一 32點 粗體
標題二 28點 粗體
標題三 24點 粗體
如果有必要請多以圖形表達你的思想。因為圖形更容易讓人理解,同時也讓聽眾印象深刻。當然圖形也會幫助演講者更好的進行闡述。但是同樣你必須注意圖形上標注字體的大小。
如果你的演講內容比較專業,請考慮你的聽眾,避免使用你的聽眾群不理解的術語。如果 非要使用,請一定要解釋清楚。還是上面提到的那次飛利浦來我公司的演講,LCD本身包括了很多術語,加之語言不通,讓我們很多人聽得販暈。講師是好的,但沒有考慮語言和術語這些東西,聽眾聽不下去,演講者也就白忙活了。
關於內容的花樣:
正式場合不使用任何PPT動作 非要使用最多不超過三種
如果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下進行PPT演講,在PPT製作中我建議不使用任何「花樣」,包括自定義動作,幻燈片切換樣式等。一個樸素的,中規中矩的 PPT是不會引起非議的。這時你可能得不到別人對你PPT的誇獎,但決不會有人說你做的不好。當然如果在非正式場合你可以加上一些效果。但我建議最多不要超過三種。這樣你的PPT還是簡潔的,不至於落入「雜」的境地。
演講者的形象:穿著正裝 目光接觸 保持微笑
請穿著正裝進行PPT演講,首先給聽眾一種權威的形象。我沒見過余世維穿著牛仔褲去做演講的,也沒有見過那家公司過來演講是穿著體恤的。你不要和我說比爾蓋茨,他可以這么做,如果你是比爾蓋茨我也不介意你這么做。正確著裝的同時,請你在演講之前保持精神煥發的狀態,你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並相信這種態度同樣的可以影響你的聽眾。
在演講過程中請始終保持與聽眾的目光接觸,你可以在他們眼中讀出自己下一步要做些什麼,也可以讓聽眾知道你關心他們
③ 求教如何做PPT的設計模板
進入「視圖,母版」,選擇幻燈片母版,就可以設置,退出後就可以使用。
④ 新手如何製作PPT的詳細的步驟
首先我們安裝ppt軟體,首先打開powerpoint軟體,要製作幻燈片,我們得先確定幻燈片的板式即是幻燈片的初步模板。安裝完畢後,這個軟體默認是不會在桌面出現的,我們要在開始——Microsoft office 中去打開,打開後,我們就可以一步步製作屬於自己的PPT了。
在菜單「動畫」中有個「添加動畫」,包含了對象的「進入」「強調」「退出」動畫,當你要設置一個對象的動畫的時候,點擊你的對象(文字,圖像,圖表),然後點擊「添加動畫」中的某個動畫(例如「進入」的「淡出」)便可以啦。
⑤ 如何製作精美PPT
首先,製作一份ppt時,我們第一個要打開的軟體是word,以下是我們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直接在ppt進行設計
PPT製作速度要快:想得快(內容),做得快(設計)
內容的戰場是word
誤區二:演講邏輯不需要進行設計
聽你演講的理由:演講者特別牛,內容或產品特別牛
素材歸類,設計網站,最後是記憶猶新的時候
誤區三:多個演講場合用同一份ppt
淺色:培訓、發送、演講版,燈光暗的版本
深色:培訓、發送、演講版,燈光強的時候
對比的不同的目的來選擇對應的設計手法,不同的對比手法造成不同的對比效果,例如字體 大小 粗細 顏色 前後 方向 動靜,從字體上看,字體對比=標題或修飾內容,大小對比=字體字型大小大小or色塊大小,每一處的對比都能讓ppt的製作更加精美。
微信公眾號:文學有毒
做全網最幽默的文學解讀頻道,關注領取蔣勛《細說紅樓夢》全套音頻。
⑥ 做模具流程圖
模具製作流程
一、接受任務書
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通常由製件設計者提出,其內容如下:
1. 經過審簽的正規制製件圖紙,並註明採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
2. 塑料製件說明書或技術要求。
3. 生產產量。
4. 塑料製件樣品。
通常模具設計任務書由塑料製件工藝員根據成型塑料製件的任務書提出,模具設計人員以成型塑料製件任務書、模具設計任務書為依據來設計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資料
收集整理有關製件設計、成型工藝、成型設備、機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資料,以備設計模具時使用。
1. 消化塑料製件圖,了解製件的用途,分析塑料製件的工藝性,尺寸精度等技術要求。例如塑料製件在外表形狀、顏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麼,塑件的幾何結構、斜度、嵌件等情況是否合理,熔接痕、縮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許程度,有無塗裝、電鍍、膠接、鑽孔等後加工。選擇塑料製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進行分析,看看估計成型公差是否低於塑料製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製件來。此外,還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藝參數。
2. 消化工藝資料,分析工藝任務書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設備型號、材料規格、模具結構類型等要求是否恰當,能否落實。
成型材料應當滿足塑料製件的強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動性、均勻性和各向同性、熱穩定性。根據塑料製件的用途,成型材料應滿足染色、鍍金屬的條件、裝飾性能、必要的彈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膠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確定成型方法
採用直壓法、鑄壓法還是注射法。
4、選擇成型設備
根據成型設備的種類來進行模具,因此必須熟知各種成型設備的性能、規格、特點。例如對於注射機來說,在規格方面應當了解以下內容:注射容量、鎖模壓力、注射壓力、模具安裝尺寸、頂出裝置及尺寸、噴嘴孔直徑及噴嘴球面半徑、澆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體見相關參數。
要初步估計模具外形尺寸,判斷模具能否在所選的注射機上安裝和使用。
5. 具體結構方案
(一)確定模具類型
如壓制模(敞開式、半閉合式、閉合式)、鑄壓模、注射模等。
(二)確定模具類型的主要結構
選擇理想的模具結構在於確定必需的成型設備,理想的型腔數,在絕對可靠的條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滿足該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和生產經濟的要求。對塑料製件的工藝技術要求是要保證塑料製件的幾何形狀,表面光潔度和尺寸精度。生產經濟要求是要使塑料製件的成本低,生產效率高,模具能連續地工作,使用壽命長,節省勞動力。
三、影響模具結構及模具個別系統的因素很多,很復雜:
1. 型腔布置。根據塑件的幾何結構特點、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製造難易、模具成本等確定型腔數量及其排列方式。
對於注射模來說,塑料製件精度為3級和3a級,重量為5克,採用硬化澆注系統,型腔數取4-6個;塑料製件為一般精度(4-5級),成型材料為局部結晶材料,型腔數可取16-20個;塑料製件重量為12-16克,型腔數取8-12個;而重量為50-100克的塑料製件,型腔數取4-8個。對於無定型的塑料製件建議型腔數為24-48個,16-32個和6-10個。當再繼續增加塑料製件重量時,就很少採用多腔模具。7-9級精度的塑料製件,最多型腔數較之指出的4-5級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確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於模具加工,排氣、脫模及成型操作,塑料製件的表面質量等。
3. 確定澆注系統(主澆道、分澆道及澆口的形狀、位置、大小)和排氣系統(排氣的方法、排氣槽位置、大小)。
4. 選擇頂出方式(頂桿、頂管、推板、組合式頂出),決定側凹處理方法、抽芯方式。
5. 決定冷卻、加熱方式及加熱冷卻溝槽的形狀、位置、加熱元件的安裝部位。
6. 根據模具材料、強度計算或者經驗數據,確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定位、導向件位置。
7. 確定主要成型零件,結構件的結構形式。
8. 考慮模具各部分的強度,計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了,模具的結構形式自然就解決了。這時,就應該著手繪制模具結構草圖,為正式繪圖作好准備。
四、繪制模具圖
要求按照國家制圖標准繪制,但是也要求結合本廠標准和國家未規定的工廠習慣畫法。
在畫模具總裝圖之前,應繪制工序圖,並要符合製件圖和工藝資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證的尺寸,應在圖上標寫註明"工藝尺寸"字樣。如果成型後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進行其他機械加工,那麼工序圖就與製件圖完全相同。
在工序圖下面最好標出製件編號、名稱、材料、材料收縮率、繪圖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圖畫在模具總裝圖上。
1. 繪制總裝結構圖
繪制總裝圖盡量採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開始繪制,主視圖與其它視圖同時畫出。
五、模具總裝圖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結構
2. 澆注系統、排氣系統的結構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結構及所有連接件,定位、導向件的位置。
5. 標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強求,根據需要)及模具總體尺寸。
6. 輔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順序將全部零件序號編出,並且填寫明細表。
8. 標注技術要求和使用說明。
六、模具總裝圖的技術要求內容:
1. 對於模具某些系統的性能要求。例如對頂出系統、滑塊抽芯結構的裝配要求。
2. 對模具裝配工藝的要求。例如模具裝配後分型面的貼合面的貼合間隙應不大於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並指出由裝配決定的尺寸和對該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裝拆方法。
4. 防氧化處理、模具編號、刻字、標記、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關試模及檢驗方面的要求。
七、繪制全部零件圖
由模具總裝圖拆畫零件圖的順序應為:先內後外,先復雜後簡單,先成型零件,後結構零件。
1. 圖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畫,允許放大或縮小。視圖選擇合理,投影正確,布置得當。為了使加工專利號易看懂、便於裝配,圖形盡可能與總裝圖一致,圖形要清晰。
2. 標注尺寸要求統一、集中、有序、完整。標注尺寸的順序為:先標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標注配合尺寸,然後標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圖上先標注配合尺寸,後標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應用最多的一種粗糙度標於圖紙右上角,如標注"其餘3.2。"其它粗糙度符號在零件各表面分別標出。
4. 其它內容,例如零件名稱、模具圖號、材料牌號、熱處理和硬度要求,表面處理、圖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術說明等都要正確填寫。
八、.校對、審圖、描圖、送曬
A.自我校對的內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與塑件圖紙的關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質、硬度、尺寸精度,結構等是否符合塑件圖紙的要求。
2. 塑料製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動、縮孔、熔接痕、裂口,脫模斜度等是否影響塑料製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質量等方面的要求。圖案設計有無不足,加工是否簡單,成型材料的收縮率選用是否正確。
3. 成型設備方面
注射量、注射壓力、鎖模力夠不夠,模具的安裝、塑料製件的南芯、脫模有無問題,注射機的噴嘴與嘵口套是否正確地接觸。
4. 模具結構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滿足需要,會不會發生溢料,開模後是否能保證塑料製件留在有頂出裝置的模具一邊。
2). 脫模方式是否正確,推廣桿、推管的大小、位置、數量是否合適,推板會不會被型芯卡住,會不會造成擦傷成型零件。
3). 模具溫度調節方面。加熱器的功率、數量;冷卻介質的流動線路位置、大小、數量是否合適。
4). 處理塑料製件制側凹的方法,脫側凹的機構是否恰當,例如斜導柱抽芯機構中的滑塊與推桿是否相互干擾。
5). 澆注、排氣系統的位置,大小是否恰當。
5. 設計圖紙
1). 裝配圖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當,表示得是否清楚,有無遺漏
2). 零件圖上的零件編號、名稱,製作數量、零件內制還是外購的,是標准件還是非標准件,零件配合處理精度、成型塑料製件高精度尺寸處的修正加工及餘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熱處理、表面處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標記、敘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數字應正確無誤,不要使生產者換算。
4). 檢查全部零件圖及總裝圖的視圖位置,投影是否正確,畫法是否符合制圖國標,有無遺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幾何結構、視圖畫法、尺寸標'等是否有利於加工)
7. 復算輔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專業校對原則上按設計者自我校對項目進行;但是要側重於結構原理、工藝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圖時要先消化圖形,按國標要求描繪,填寫全部尺寸及技術要求。描後自校並且簽字。
C.把描好的底圖交設計者校對簽字,習慣做法是由工具製造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審查,會簽、檢查製造工藝性,然後才可送曬。
D..編寫製造工藝卡片
由工具製造單位技術人員編寫製造工藝卡片,並且為加工製造做好准備。
在模具零件的製造過程中要加強檢驗,把檢驗的重點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組裝完成後,由檢驗員根據模具檢驗表進行檢驗,主要的是檢驗模具零件的性能情況是否良好,只有這樣才能俚語模具的製造質量。
九、試模及修模
雖然是在選定成型材料、成型設備時,在預想的工藝條件下進行模具設計,但是人們的認識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須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後,進行試模試驗,看成型的製件質量如何。發現總是以後,進行排除錯誤性的修模。
塑件出現不良現象的種類居多,原因也很復雜,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藝條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應當根據塑件出現的不良現象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後提出補救方法。因為成型條件容易改變,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變更成型條件,當變更成型條件不能解決問題時,才考慮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應慎重,沒有十分把握不可輕舉妄動。其原因是一旦變更了模具條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復原狀。
十、整理資料進行歸檔
模具經試驗後,若暫不使用,則應該完全擦除脫模渣滓、灰塵、油污等,塗上黃油或其他防銹油或防銹劑,關到保管場所保管。
把設計模具開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檢驗合格為止,在此期間所產生的技術資料,例如任務書、製件圖、技術說明書、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底圖、模具設計說明書、檢驗記錄表、試模修模記錄等,按規定加以系統整理、裝訂、編號進行歸檔。這樣做似乎很麻煩,但是對以後修理模具,設計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處的。
⑦ 怎樣製作ppt教學課件
⑧ 模具設計畢業論文答辯的ppt模板。
PPT來給你做的。
⑨ 模流分析中的填充怎樣生成PPT動畫
步驟方法:
1、先打開分析好的文件,
2、然後在結果中勾選「填充時間」,
3、再在主菜單中「編輯」————「保存動畫到文件
4、選擇文件放置位置————文件類型為「AVI」)
5、打開PPT————插入————文件中的影片————找到創建好的AVI文件即可。
⑩ 模具設計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模具設計流程:
1、接受任務書:
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A: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二維電子圖檔,如AUTOCAD,WORD等)。此時需要構建三維模型(產品設計工作內容),然後出二維工程圖。
B:客戶給定審定的塑件圖樣及其技術要求(三維電子圖檔,如PROE,UG,SOLIDWORKS等)。只要出二維工程圖。(為常用情況)
C:客戶給定塑件樣品,手板,實物。此時要求測繪塑件抄數處理,然後構建三維模型,再出二維工程圖。
2、收集,分析和消化原始資料:
A:分析塑件
a:明確塑件的設計要求,通過圖樣了解該塑件所用材料,設計要求,對復雜形狀和精度要求高的塑件的使用場合,裝配及外觀要求等。
b: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藝的可能性和經濟性
c: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生產周期,生產效率)一般客戶訂單內有註明。
d:計算塑件的體積和重量。
以上的分析主要是為了選用注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及模具加料腔尺寸。
B:分析塑料的成型工藝:
成型方法,成型設備,材料型號,模具類別等。
3、掌握廠家實際生產情況:
A:廠家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
B:廠家現有設備技術
C:成型設備的技術規范
D:廠家所常用廠商模具材料及配件的訂購和加工處理方法(最好在本廠加工)
4、確定模具結構:
一般理想的模具結構:
A:工藝技術要求:幾何形狀,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符合國際化標准。
B:生產經濟要求:成本低,生產率高,模具使用壽命長,加工製造容易。
C: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客戶圖樣所有要求。
資料拓展:
1、對所設計模具之產品進行可行性分析,以電腦機箱為例,首先將各組件產品圖紙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組立分析,另一方面可以熟悉各組件在整個機箱中的重要性,以確定重點尺寸。
2、對產品進行分析採用什麼樣的模具結構,並對產品進行排工序,確定各工序沖工內容,並利用設計軟體進行產品展開,在產品展開時一般從後續工程向前展開。
3、備料,依產品展開圖進行備料,在圖紙中確定模板尺寸,包括各固定板、卸料板、凸凹模、鑲件等,注意直接在產品展開圖中進行備料,這樣對畫模具圖是有很大好處的。
4.在備料完成後即可全面進入模具圖的繪制,在備料圖紙中再制一份出來,進行各組件的繪制,如加入螺絲孔,導柱孔,定位孔等孔位,並且在沖孔模中各種孔需線切割的穿絲孔,在成型模中,上下模的成型間隙,一定不能忘記,所以這些工作完成後一個產品的模具圖差不多已完成了80%。
另外在繪制模具圖的過程中需注意:各工序,指製作,如鉗工劃線,線切割等到不同的加工工序都有完整製作好圖層,這樣對線切割及圖紙管理有很大的好處,如顏色的區分等,尺寸的標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件最麻煩的工作,因為太浪費時間了。
5.在以上圖紙完成之後,其實還不能發行圖紙,還需對模具圖紙進行校對,將所有配件組立,對每一塊不同的模具板製作不同的圖層,並以同一基準如導柱孔等到進行模具組立分析,並將各工序產品展開圖套入組立圖中,確保各模板孔位一致以及折彎位置的上下模間隙配合是否正確。
資料來源:網路模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