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注塑機上下模初學技巧是什麼
注塑機上下模初學技巧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未經崗前安全生產作業培訓的人員不準操作注塑機;
2、開機人員必須保證精力充沛,嚴禁帶病或酒後操作注塑機;
3、未經授權人員,嚴禁帶刀片、水口剪等五金物件進入模腔內作業,防止造成認為模具損壞事件發生;
4、嚴禁在注塑機的機台電源插座給手機及其它電器充電;
5、開機前應先檢查注塑機台前後安全門的開關、「緊急停止」按鈕等安全裝置是否正常,機器各部位是否有明顯缺陷,確認正常後方可開機;
6、嚴禁用繩子安全門限位開關、嚴禁或用電線短路接通機台電路安全裝置,嚴禁用任何物件架高機械安全鎖等取消注塑機的安全保護裝置而進行開機操作,防止發生機台失靈時造成開機人員的人身安全事故;
7、每套模具裝模上機生產,一定要調好機械安全位置(間隙約30mm-50mm),在安全門打開時一定要保證安全檔塊能有效地阻擋注塑機的安全桿,杜絕工傷事故的發生;
8、開機人員不得靠在注塑機的機械移動部位,開機取產品時必須打前安全門,嚴禁從後門及跨越安全門取產品;
9、根據安全要求佩戴必要的勞保用品(安全帽、防毒面罩、耳塞、防塵眼鏡、隔熱手套等),對利器類工具一定要放好,防止無意中上到他人或自己;
10、注塑機需要更改安全系統裝置的配件,必須通知設備工程維修人員更換,並知會車間相關負責人;
11、注塑機在生產運轉過程中,如果機台或模具出現異常現象,應立即按下「緊急停止」開關,並通知技師或班長來處理,嚴禁私自調校與維修。
B. 怎麼設置防盜門指紋密碼鎖
1、出廠初始化
按下主板上的輕觸按鈕,聽到「進入初始化」提示後,開始初始化,初始化完成有提示音。
2、錄入開門密碼
按下「添加」鍵,提示音後,「輸入管理密碼,以#號結束」;輸入管理密碼後,輸入開門密碼,按#號鍵確認;重新輸入一遍開門密碼,按#號鍵確認即可。
3、錄入開門指紋
按下「添加」鍵,提示音後,「輸入管理密碼,以#號結束」;輸入管理密碼後,按下指紋,第一次錄入成功後,提示「再次錄入」,再按一次指紋即錄入成功。
註:不同品牌不同型號設置方法也不同,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建議以說明書為准。
C. 注塑機上模具正確方法
上模全部需要手工進行,下面所有的機械操作應在手動或調模狀態下進行,手工操作前應關閉油泵電動機,以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
1∶啟動油泵馬達。
2︰開模,使模板開啟。
3∶將注射座向後移動。
4∶關閉油泵電動機。
如動模板處於開模停止位置時,步驟1~步驟4可以不做。
5∶調整J頂針的位置與數目,使之與模具相適合。
6∶吊起成對的模瓣,放入模板內(放入時,注意不要讓模具與拉桿及其他機器部件相撞),把定位環裝入固定模板上的安裝孔內,使模具平面與定模板的安裝面相貼。
起吊時,應確定前後模不會分離。
7∶用螺栓,模具壓板,壓板墊塊,平墊圈,彈簧墊圈等把模具的固定模板部分固定在固定模板上,此時不必用很大的鎖緊力。防止螺絲孔滑牙。
螺釘的深度H應為螺栓直徑心的1.5~1.8倍。
8∶啟動油泵馬達。
9:以點動方式進行關模,使移動模板與模具逐漸接觸,直至緊貼。
10∶在模具完全閉合後,進行噴嘴中心下模具澆口中心的對准和可靠接觸的校調,要確保噴嘴中心准確地對准模子澆口中心。在實際接觸之前,交替地放置注射座開關至中間位置和前進位置,如果噴嘴沒有正確地調整至對准中心,可按需要作上下和左右調整。松開注射座前後導桿支架上的緊固螺栓和兩側的鎖緊螺母。
按需要調整噴嘴高度調整螺釘,糾正上下偏差,調整噴嘴左右調整螺釘,糾正左右或電熱圈的損壞。
11:關閉油泵電動機。
12∶擰緊定模板上的模具壓板螺栓,鎖緊定模板上的模具。
13∶同定模板上的壓板一樣,擰緊動模板上的模具壓板螺栓,鎖緊動模板上的模具。應牢固地擰緊螺栓,以確保開模時模具不至於落下。
14∶卸下吊裝所用的皮帶或鋼繩。
15∶設定好開關模的各個位置,壓力和速度,特別是高壓鎖模壓力設定為成型製品所要求的壓力。
16∶啟動油泵電動機。
17∶開模至開模終止位置,調整開模速度,慢速的位置要大於關模高壓位置。
18∶開關模和調模參數設定。
19:關上安全門,選擇自動調模狀態。
20∶機器將自動進行調模,調模完成後,機器將恢復為手動。
21∶按關模鍵,進行關模操作,在關模結束後,關閉油泵電動機。
22∶再次擰緊所有緊固模具的螺栓。
23∶連接有關模具的其他管路,如冷卻水管等。確認水管有無連接錯誤。
D. 模具中的safety lock是什麼意思
safety lock
英 [ˈseifti lɔk] 美 [ˈsefti lɑk]
n.
保險鎖,保險機栓
雙語例句
1
This is safeguarded with a safety lock+ warning sign.
用安全鎖及警告標志進行保護。
2
Machine parked WaJi's top after, pull up safety lock shaft to lock position.
機器停放在挖機平板車上面之後,拉起安全鎖定桿到鎖定位置。
E. 模具和調機方法
注塑成型開機注意事項
一、 准備工作:首先按要求接通車間總電源;啟動(冷卻水)循環系統;空壓機。並檢查其運轉、壓力是否正常。各管路及接頭是否滲漏?要保證水、電、氣的正常供應。
二、 檢查各輔機的設定值要符合設定要求。按要求啟動上料機、烘乾機、特別注意模具帶有熱流道應先檢查其各接線是否正確、牢固。並先打開模具的冷卻水或模溫機,保證模具達到正常溫度後方能對熱流道進行加熱。(隨時檢查模溫機、熱流道的加溫情況。)保證模具不會出現局部過熱導致模具內部的密封件的失效和運動部件的磨損。
三、 打開成型機下料口冷卻水(檢查主機的加熱系統、供電系統一切正常)打開成型機的總電源、急停按鍵。
四、 確認設備的機筒溫度設定值要符合生產的製品要求。打開機筒加熱開關。隨時檢查加熱圈的工作情況。(1*)
五、 檢查液壓油箱及潤滑油箱的液位情況確認是否符合開車要求(2*)。如液位不足一定要加註油液到位後方能啟動油泵電機。
六、 用「點動」模式啟動主機,及時檢查電機、油泵運轉是否正常。如有異常情況要採取「急停」方式停機。待排除異常情況後再啟動電機。及時檢查油液溫度(室溫較低時要對液壓油進行預加熱 )應確保高於30攝氏度。液壓系統才能正常工作。
七、 為設備各運動部件進行「手動」潤滑作業。如鎖模部分的曲臂、滑腳、拉桿潤滑點。注射座導軌的各潤滑點。要求加註足量,潤滑可靠。
八、 「手動」開模,清理模具型腔表面的防腐劑,並檢查模具各成型面、運動部件是否完好,要確保異物,無銹蝕。
九、 為模具各運動部件進行加油潤滑(導柱、頂桿、頂推板、 頂塊),要注意:如模具有側滑塊要仔細清理表面的防腐劑,並為其滑軌、斜導柱表面塗敷適量的潤滑脂。清理工作完成後要確認滑塊的位置是否正確,其位置應與設備開模終止時相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再一次頂出或鎖模時模具的安全)。
十、 檢查設備的各行程開關、機械安全裝置使其有效、可靠。
十一、 確認設備各參數設定值符合生產要求。
十二、 用低壓、低速模式進行試運轉(開鎖模、頂進頂退、射台進退等)。要觀察設備的動作情況,應順暢、到位。在調整射移動作時要先鎖模再調整。
十三、 為確保設備的安全在實際溫度到達設定值後應根據設備的特點及使用材料的加工特性再保持10~30分鍾時間。進行射膠、熔膠試運行(先將注射、熔膠動作的壓力、速度降至原值的30%)用「點動」進行。
十四、 用「手動」或「半自動」進行(10~20次)試生產,隨時觀察設備、模具及各輔機的運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試生產一切正常即可轉入正常的批量生產。
十五、 在開始生產作業時要及時檢查製品的品質情況及設備的運轉情況。尤其要隨時注意模具及液壓油的溫度變化。
1、 利用漸進式調整方法使模具溫度穩定在製品工藝要求范圍內。
2、 觀察油溫的變化隨時調整水量使其逐漸達到要求值並保持穩定(油溫:推薦值45~50℃;極值30~60℃液壓油溫高於60℃嚴禁生產)。
在設備(主機、模具、各輔機)運轉穩定,製品生產正常品質穩定後開機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這時的生工作將進入到正常的批量生產的階段。
F. 指紋鎖怎麼更換密碼和指紋
指紋鎖修改密碼和錄入指紋的方法如下:
1、首先喚醒屏幕。
指紋鎖是智能鎖具,它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機械技術和現代五金工藝的完美結晶。指紋的特性成為識別身份的最重要證據而被廣泛應用於公安刑偵及司法領域。
指紋認證具有方便、快速、精確等特點。隨著科技技術的普及,智能家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群也開始選擇指紋鎖。
紋鎖的核心部件:主板、離合器、指紋採集器、密碼技術、微處理器(CPU)、智能應急鑰匙。作為指紋鎖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演算法晶元,也就是心臟要好,你機械部分再做的好,如果認假度較高,隨便誰的指紋都能開,那還有什麼用呢?
其次無論什麼鎖,其本質還是機械產品。指紋鎖屬於運用現代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的典範,它的核心技術首先還是機械技術的把握。機械技術主要由以下五方面。
1、前後面板的合理設計,即外觀,是顯著區別於同類產品的標志,更重要內部的結構布局,直接決定著產品的穩定性與功能發揮。這個過程,涉及設計、模具製作、表面處理等多個環節。因此,款式越多的廠家,相對來說,開發設計能力更強,穩定性更好些。
2、鎖體。即能與門相聯的鎖舌的母體。鎖體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產品的壽命。這是機械技術中,最最核心的技術,也是指紋鎖的命脈所在,也是行業中,最難解決的問題。95%的現有生產單位無法解決該問題,主要通過外購的方式配套。有實力的廠家,擁用自行設計、開發鎖體的能力。因此,鎖體是真正體現廠家技術水平的核心部件,也是整把指紋鎖的核心技術所在。
3、電機。電機是驅動器。就像電腦的驅動軟體一樣。是電子與機械的連接設備,力量的轉換中樞,起著承上啟下的重大作用。電機若停止工作或障礙,鎖將會自動開啟和無法鎖定。
4、指紋模塊及應用系統。這是電子部份的基礎。指紋模塊,同行功能相差無幾,主要還是看使用的是哪家的晶元,使用的是哪家的演算法,經過了長期的市場驗證,效果很好。
以上內容參考:指紋鎖_網路
G. 怎樣檢查震德機的機械安全鎖,
故障現象故障原因檢查方法解決方法開模、鎖模機鉸響1)潤滑油量小1)檢查電腦潤滑加油時間1)加大潤滑油量供油時間或重新接線.CJ80M2 15SCJ120M3一CJ l50M3 25SCJ18OM3—CJ300M330SCJ380M3一CJ480M3 45.SCJ600M3—CJ75OM3 50SCJH800M2 35SCJ1000M3 28SCJH1000M2—CJH1250M2 38SCJ1300M3 35SCJH1600M2 55S2)平行度超差2)用百分表檢查頭二板平行度是否大於驗收標准2)調平行度3)鎖模力大3)檢查客戶模具是否要鎖模力大3)按客戶產品需要調低鎖模力4)電流調亂4)檢查電流參數是否符合驗收標准4)重新調整電流到驗收標准值開鎖模爬行1)二板導軌及哥林柱磨損大1)二板導軌及哥林柱有無磨1)更換二板柄,哥林柱或加註潤滑油2)開鎖模速度壓力調整不當2)設定慢速開模流量20壓力99時鎖模二板不應爬行2)流量比例閥Y孔或先導閥A-B孔排氣電腦機調整加減速:273278274279調整比例閥線性電流值開鎖模行程開關故障1)T24調整不良1)檢查T24時間是否適合1)調整T24時間長些2)開鎖模速度、壓力過小2)檢查開鎖模速度、壓力是否合適2)加大開鎖模某一速度、壓力3)鎖模原點變3)檢查鎖模伸直機鉸後是否終止到0位。3)重新調整原點位置調模計數器故障1)接近開關壞1)檢查接近開關與齒輪的距離≤1mm1)更換開關,調整位置2)調整位移時間短2)按「取消+5」時間制檢查調模位稱時間過小或無2)調整位移時間3)調模螺母卡住3)檢查調模螺母是否卡住3)調整調母螺母各間隙或更換燒成件手動有開模終止,半自動無開模終 止1)開模閥泄漏。1)手動打射台後,觀察鎖模二板向後退得快1)更換開模閥2)放大板斜升降幅調整不當。2)檢查放大板VCA070CD斜率時間太長。2)重新調整放大板VCA070CD斜波時間3)頂針速度快3)頂針速度快時,由於閥泄漏模板向後走,行程開關壓塊壓不上。3)加長行程壓塊,更換開模閥或調慢頂針速度無頂針動作1)頂針限位開關壞1)用萬能表DC24V檢查12號線,1)更換頂針限位開關2)卡閥2)用六角匙壓頂針閥芯是否可移動2)清洗壓力閥3)頂針限位桿斷3)停機後用手拿限位桿。3)更換限位桿4)頂針開關短路4)用萬能表檢查頂針開關。11號12號線對地0電壓,正常時0伏.4)更換頂針開關不能調模1)機械方面是平行度超差1)機械用平行表檢查平行1)調整平行度2)壓板與調模螺母間隙不合2)用厚薄規測量2)調整壓板與螺母間隙(間隙≤0.05mm)CJ80M2—CJ250 0.05—0.15mmCJ300M2—CJ480 0.15—0.35mmCJ600M3 0.35—0.45mmCJ750M3 0.45—0.55mmCJ1000M3 0.45—0.55mmCJ1300M3 0.55—0.65mm3)燒螺母3)檢查螺母能否轉動3)更換螺母4)上下支板調整不當4)拆開支板鎖緊螺母檢查4)調整上下支板電氣部分電氣部分電氣部分1)調模位移接近開關燒1)在電腦上檢查IN20燈是否有閃動1)更換接近開關2)燒調模電機2)用萬能表檢查調模馬達接線端是否有380V輸入檢查調模電機保險絲有否亮燈,如亮燈證明三相不平行2)更換電機或修理3)燒交流接解器)3)用萬能表檢查輸入三相電壓是否380V,有否缺相、欠壓3)更換交流接觸器4)燒熱繼電器4)同第3點4)更換熱繼電器5)線路中斷,接觸不良5)檢查控制線路,及各接點5)重新接線開模時響聲大1)比例線性差動開模時間位置調節不良1)檢查放大板斜升斜降1)數控機調整放大板斜升斜降;電腦機T37時間適量調整CJ120—CJ180機減少,V型機不用CJ380—CJ480機增加2)鎖模機構潤滑不良2)檢查導桿導柱滑腳機鉸潤滑情況2)加大潤滑3)模具鎖模力過大3)檢查模具受力時鎖模力情況3)視用戶產品情況減少鎖模力4)頭二板平行度偏差大4)檢查頭板二板平行度4)調整二板、頭板平行誤差5)慢速轉快速開模位置過小,速度過快。5)檢查慢速開模轉快速開模位置是否適當,慢速開模速度是否過快5)加長慢速開模位置,降低慢速開模的速度。不能射膠1)射咀堵塞1)用萬能表檢測1)清理或更換射咀2)過膠頭斷2)熔膠延時時間制通電時(20#.0#)檢查延時閉合點(30#.37#)是否閉合2)更換過膠頭3)射膠方向閥不靈活,無動作3)檢查射膠方向閥量是否有24伏電壓,檢查線圈電阻值應有15~20歐姆,有電到則塞閥3)清洗閥或更換方向閥4)射膠活塞桿斷4)松開射膠活塞桿鎖緊螺母,檢查活桿是否斷4)更換活塞桿5)料筒溫度過低5)檢查實際溫度是否達到該料所需溫度|5)重新設料筒溫度6)射膠活塞油封損壞6)檢查活塞洶封是否已爛6)更換油封射台不能移動1)活塞桿斷1)拆開活塞桿檢查活塞是否斷1)更換活塞桿2)射台方向閥不靈活,無動作2)射移閥有電到時,用六角匙按閥芯是否可移動2)清洗閥3)斷線3)檢查電磁閥線圈線是否斷3)接線射膠終止轉換速度過快1)射膠時動作轉換速度過快1)檢查背壓是否過低1)加大背壓,增加射膠級數2)檢查射膠有否加大保壓2)電腦機加大保壓,調整射膠級數,加熔膠延時3)數控機是否有二級射膠3)使用二級射膠,降低二級射膠壓力不能熔膠機械方面:1)燒軸承機械:1)分離螺桿熔膠耳聽有響聲機械:1)更換軸承2)螺桿有鐵屑2)分離螺桿熔膠時無聲拆機筒檢查螺桿是否有鐵2)拆螺桿清干凈膠料3)熔膠閥堵塞3)用六角匙壓閥芯不能移動時3)清洗電磁閥4)熔膠馬達損壞4)分離熔膠馬達,熔膠不轉時4)更換或修理熔膠馬達電器方面:電器方面:電器方面1)燒發熱圈1)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正常1)更換發熱圈2)插頭松2)檢查熔膠閥插頭是否接觸不良2)上緊插頭3)流量壓力閥斷線3)當電流不起時,檢查熔膠拔碼處流量、壓力到程序板彩虹線是否斷線3)重新接線4)燒I/O板,程序板4)用萬能表檢查I/O板程序板105或202 206輸出4)更換或維修5)熔膠終止行程不復位5)用萬能表檢查201線是否短路或開關S9未復位5)更換或修理產品有墨點1)螺桿有積炭1)檢查螺桿1)拋光螺桿2)機筒有積炭及輔機不幹凈2)檢查上料料斗有無灰塵大2)拋光機筒及清理輔件3)過膠頭組件腐蝕3)檢查塑料是否腐蝕性強(如眼鏡架料)3)更換過膠頭組件4)法蘭、射咀有積炭4)同第三條4)更換射咀法蘭5)原材料不潔5)檢查原材料是否有雜質5)更換原材料6)溫度過高,熔膠背壓過大6)檢查熔膠筒各段溫度預設溫度和實際溫度是否相符,設定溫度與注塑材料是否相符,是否過高6)降溫、減少背壓7)裝錯件(如螺桿、過膠頭組件、法蘭等)7)檢查過膠頭組件、螺桿、法蘭裝該機是否相符7)檢查重新裝上整機無動作1)放大板無輸出1)用萬能表測試放大板輸出電壓1)更換或修理放大板2)燒保險絲(電源板保險絲)2)檢查整流板保險絲2)更換保險絲3)油泵電機反轉3)面對電機風扇逆時針方向3)將三相電源其中一相互換4)油泵與電機聯軸器壞4)關機後用手摸油泵聯軸器是否可以轉4)更換聯軸器5)壓力閥堵塞,無壓力5)檢查溢流閥、壓力比例閥是否有堵塞5)清洗壓力閥6)+24伏電源線201#、202#線斷6)用萬能表檢查DC24V是否正常6)接駁線路7)數控格線斷、放大板無輸入控制電壓7)用萬能表檢查401 402 403 404 405 406到數控格有無斷線7)重新焊接8)油泵電機燒壞,不能啟動8)用萬能表電阻擋檢查電機線圈是否短路或開路8)更換電機9)油泵壞,不能起壓,不吸油9)拆開油泵檢查配油盤及轉子端面是否已花9)更換油泵10)三相電源缺相10)檢查380V輸入電壓是否正常有10)檢查電源整機無力1)總溢流閥塞住1)電器正常時,檢查溢流閥是否堵塞1) 清洗閥2)油封磨損2)檢查各油缸活塞油封是否磨損2)更換油封3)油泵磨損3)拆油泵檢查配油盤,轉子端面是否花3)更換油泵或修理4)比例油制閥磨損4)用新油制閥更換4)更換油制閥5)油制板內裂5)做完1—4項工作仍未解決就只有油制板有問題5)更換油制板
H. 注塑機如何上模下模如何裝模
一. 目的:
高效率高質量完成轉模作業,減小停機時間。
二. 適用范圍:
適用於上、下模人員的規范操作和維護。
三. 上、下模作業程序內容:
1. 准備:在模具裝上注塑機以前,應進行檢驗,以便及時發現質量問題,進行修模避免裝上機後又拆下來,當模具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分開檢查時,要注意方向記號,以免合模時搞錯。
a. 查看模具的現狀:模具代號、模具是否保養良好、是否屬於可以上機生產的模具,水咀等配件是否齊全等;檢查模具可否安放在注塑機內調校;
b. 准備上模配套工具,如內六角扳手,吊環以及配套夾模墊鐵、壓板、螺釘等;
c. 准備配套冷卻系統,如模溫機、水管等;
d. 將所需模具及配套件運送到機台附近,准備停機上模。
2. 下模作業:
a. 在下模時,須將高壓鎖模取消;關閉模具,卸下冷卻水管;
b. 打開模具,檢查模具內是否有水份,清潔後,噴好防銹油,關閉模具,停馬達;
c. 吊環鎖緊並用吊機勾住;松開動模板固定螺絲,然後再松開定模板固定螺絲;
d. 開動馬達,設定慢速,小心使活動鎖模板後退;
e. 小心用吊機吊走模具,放在指定地點並作好防塵措施,貼上標識,標識模具狀態和防銹措施、日期。
f. 關閉馬達、總電源;運水閥,清潔機台。
3. 上模作業:
a. 檢查電源;冷卻水;料筒溫度是否正常;核對模具可否安放在注塑機內;
b. 檢查頂針位與注塑機頂針位置是否統一;
c. 根據生產資料設定工藝參數;啟動馬達,設定慢速及調低鎖模壓力;
d. 根據模具厚度,調整活動鎖模板位置,使模具放入兩板之間;若有側向分型機構的模具,滑塊宜安裝在水平位置,即活動塊是左右移動。
e. 吊起模具約1-1.5米,清潔好模具四周及注塑機內鎖模板平面;
f. 將模具放在兩板之間,在開始鎖模時取消高壓鎖模;
g. 調整模具使料嘴與射嘴對中;當模具定位圈裝入注塑機上定模板的定位圈座後,用極慢的速度閉模,使動模板將模具輕輕壓緊,然後上壓板,壓板上一定要裝上墊片,模腳每側必須至少各裝壓板2塊,上壓板時,必須注意將調節螺釘的高度調至與模腳同高,即壓板要平。如果壓板是斜的,就不能將模具的模腳壓得很緊。壓板側面不可接觸模具,以免摩擦損壞模具。 螺絲應靠近模腳側,否則就不能將模具的模腳壓得很緊。螺絲擰入注塑機模板的深度應大於螺絲的直徑,最好1.2至1.5倍直徑。
h. 模具緊固後,使慢慢啟模,直到動模板停止後退,調校模具開模行程(行程能使塑件及料道取下);
i. 較正頂桿頂出距,頂桿的位置應調節至模具上的頂出板和動模底板之間尚留有不小於5毫米的間隙,以防止損壞模具,而又能頂出製件。
j. 閉模松緊度的調節,松緊度適中,既防止溢邊,又保證腔適當排氣;對於要求模溫的模具,應在模具提升模溫後,再校閉模松緊度。注意:高壓鎖模速度不宜過快,不要超過20%,鎖模高壓在保證不溢邊的同時盡量低,以保護模具。
k. 接通模具冷卻水,接通冷卻水後,應檢查其是否暢通、漏水;清潔模具油漬、水漬;待料筒溫度達至成型後,按《注塑機操作規程》作業。
四. 上、下模過程的注意事項|:
a. 安全性:在上、下模過程中,其他人員如清洗機筒之類亦在同時進行,因此要互相協調配合。
b. 時間性:要盡量減少停機時間,即縮短真正的上、下模作業時間。
c. 效果:要按《上下模作業程序》作業,以防發生不必要的事故,並且要注意作業質量,如料嘴與射嘴的對中,固定螺絲的緊固,冷卻運水的運行都要准確到位。
I. 壓塊機模具口怎麼裝
1、安裝前首先應確認模具刃口鋒利,凹模刃口上沒有崩口,凸模沒有缺角。如果有崩口或缺角,請首先刃磨刀口。
2、合模前應在上、下模之間墊入一張硅鋼片,防止由於搬運過程碰傷刀口。
3、在模具裝上沖床前,要用油石把底面和上面的毛刺磨掉,用布條將垃圾清理干凈。如果模具上下平面上有毛刺或垃圾,將引起沖片毛刺超差。
4、調整滑塊行程至合適位置壓緊上模,必須保證模柄或模架上平面於滑塊的底面緊密貼合,下模壓板螺釘輕輕壓緊。然後,向上調整滑塊,取出中間的硅鋼片。松開下模壓板螺釘,向下調整滑塊,直至凸模進入凹模3~4mm,壓緊下模壓板螺釘。新模具沖片時凸模必須進入凹模3~4mm,否則,要出現凸模崩口或凹模漲裂。
5、升起滑塊至上死點位置,調整沖床打桿止退螺釘,至松緊適宜,然後空轉幾次,觀察模具及沖床各機構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沒有異常情況,就可以開始生產了。
沖床模具結構說明:
沖床上模是整副沖模的上半部,即安裝於壓力機滑塊上的沖模部分。上模座是上模最上面的板狀零件,工件時緊貼壓力機滑塊,並通過模柄或直接與壓力機滑塊固定。下模是整副沖模的下半部,即安裝於壓力機工作檯面上的沖模部分。下模座是下模底面的板狀零件,工作時直接固定在壓力機工作檯面或墊板上。刃壁是沖裁凹模孔刃口的側壁。刃口斜度是沖裁凹模孔刃壁的每側斜度。氣墊是以壓縮空氣為原動力的彈頂器。參閱「彈頂器」。反側壓塊是從工作面的另一側支持單向受力凸模的零件。
沖床導套是為上、下模座相對運動提供精密導向的管狀零件,多數固定在上模座內,與固定在下模座的導柱配合使用。導板是帶有與凸模精密滑配內孔的板狀零件,用於保證凸模與凹模的相互對准,並起卸料(件)作用。導柱是為上、下模座相對運動提供精密導向的圓柱形零件,多數固定在下模座,與固定在上模座的導套配合使用。導正銷是伸入材料孔中導正其在凹模內位置的銷形零件。導板模是以導板作導向的沖模,模具使用時凸模不脫離導板。導料板是引導條(帶、卷)料進入凹模的板狀導向零件。導柱模架是導柱、導套相互滑動的模架。
J. 沖壓模具常見問題與維修方法是什麼
一. 模具的維護要領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脫料板。x0dx0ax0dx0a一. 模具的維護要領:x0dx0a連續模的維護,須做到細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從事。因故障修模時需附有料帶,以便問題的查詢。打開模具,對照料帶,檢查模具狀況,確認故障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再進行模具清理,方可進行拆模。拆模時受力要均勻,針對脫料彈簧在固定板與卸料板之間和卸料彈簧直接頂在內導柱上的模具結構,其脫料板的拆卸要保證脫平衡彈出,脫料板的傾斜有可能導致模具內凸模的斷裂。x0dx0a1. 凸凹模的維護:x0dx0a凸凹模拆卸時應留意模具原有的狀況,以便後續裝模時方便復原,有加墊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墊片的厚度並做好記錄。更換凸模要試插脫料塊、凹模是否順暢,並試插與凹模間隙是否均勻,更換凹模也要試插與沖頭間隙是否均勻。針對修磨凸模後凸模變短需要加墊墊片達到所需要的長度 應檢查凸模有效長度是否足夠。更換已斷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時要檢查相對應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組裝凸模要檢查凸模與固定塊或固定板之間是否間隙足夠,有壓塊的要檢查是否留有活動餘量。組裝凹模應水平置入,再用平鐵塊置如凹模面上用銅棒將其輕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強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裝好後要檢查凹模面是否與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組裝完畢後要對照料帶做必要檢查,各部位是否裝錯或裝反,檢查凹模和凹模墊塊是否裝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換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夠,模具需要鎖緊部位是否鎖緊。注意做脫料板螺絲的鎖緊確認,鎖緊時應從內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鎖緊,不可先鎖緊某一個螺絲再鎖緊另一個螺絲,以免造成脫料板傾斜導致凸模斷裂或模具精度降低。x0dx0a2.脫料板的維護:x0dx0a脫料板的拆卸可先用兩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雙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難時,應檢查模具內是否清理干凈,鎖緊螺絲是否全部拆卸,是否應卡料引起的模具損傷,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切不可盲目處置。組裝脫料板時先將凸模和脫料板清理乾凈,在導柱和凸模導入處加潤滑油,將其平穩放入,再用雙手壓到位,並反復幾次。如太緊應查明原因(導柱和導套導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損傷,新換凸模是否能順利過脫料板位置是否正確,),查明原因再做相應處理。固定板有壓塊的要檢查脫料背板上脫料是否足夠。脫料板與凹模間的材料接觸面,長時間沖壓產生壓痕(脫料板與凹模間容料間隙一般為料厚減0.03-0.05mm,當壓痕嚴重時,會影響材料的壓制精度,造成產品尺寸異常、不穩定等,需對脫料鑲塊和脫料板進行維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應作精度檢查,它不等高時會導致脫料板傾斜,其精密導向、平穩彈壓功能將遭到破壞,須加以維護. 。x0dx0ax0dx0a3. 導向部位檢查:x0dx0a導柱、導套配合間隙如何,是否有燒傷或磨損痕跡,模具導向的給油狀態是否正常,應作檢查。導向件的磨損及精度的破壞,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故必須作適當保養以及定期的更換。檢查導料件的精度,若導料梢(正釘)磨損,已失去應有的料帶導正精度及功能,必須進行更換。檢查彈簧狀況(脫料彈簧和頂料彈簧等),看其是否斷裂,或長時間使用雖未斷裂,但已疲勞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須作定期的維護、更換,否則會對模具造成傷害或生產不順暢。x0dx0a x0dx0a4. 模具間隙的調整:x0dx0a模芯定位孔因對模芯頻繁、多次的組合而產生磨損,造成組裝後間隙偏大(組裝後產生松動)或間隙不均(產生定位偏差),均會造成沖切後斷面形狀變差,凸模易斷,產生毛刺等,可透過對沖切後斷面狀況檢查,作適當的間隙調整。間隙小時,斷面較少,間隙大時,斷面較多且毛邊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來獲得合理的間隙,調整好後,應作適當記錄,也可在凹模邊作記號等,以便後續維護作業。日常生產應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較佳狀況時的料帶,如後續生產不順暢或模具產生變異時,可作為模具檢修的參考。另外,輔助系統如頂料銷是否磨損,是否能頂料,導料梢(正釘)及襯套是否已磨損,應注意檢查並維護。x0dx0ax0dx0a二. 模具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處理對策x0dx0a在級進模的沖壓生產中,針對沖壓不良現象必須做到具體分析,採取行之有效的處理對策,從根本上解決所發生之問題,如此才能降低生產成本,達到生產順暢。以下就生產中常見的沖壓不良現象其產生的原因及處理對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維修人員參考。x0dx0a1.沖件毛邊.x0dx0a(1)原因:A、刀口磨損; B、間隙過大研修刀口後效果不明顯;C、刀口崩角; D、間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動; E、模具上下錯位。x0dx0a(2)對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C、研修刀口;D、調整沖裁間隙確認模板穴孔磨損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問題;E、更換導向件或重新組模。x0dx0a2.跳屑壓傷x0dx0a(1)原因:A、間隙偏大; B、送料不當;C、沖壓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損,屑料壓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長度不足;G、材質較硬,沖切形狀簡單;H、應急措施。x0dx0a(2)對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B、送至適當位置時修剪料帶並及時清理模具;C、控制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降低粘度;D、研修後必須退磁(沖鐵料更須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調整凸模刃入凹模長度;G、更換材料,修改設計。凸模刃入端面裝頂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減少凸模刃部端面與屑料之貼合面積;H、減小凹模刃口的鋒利度,減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採用吸塵器吸廢料。降低沖速,減緩跳屑。x0dx0a3.屑料阻塞x0dx0a(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滾;C、刀口磨損,毛邊較大;D、沖壓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燒結附著於刃部;F、材質較軟;G、應急措施。 x0dx0a(2)對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換油種;E、表面處理,拋光,加工時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沖裁間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塵器,在墊板落料孔處加吹氣。x0dx0a4.下料偏位尺寸變異x0dx0a(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損,產生毛邊(外形偏大,內孔偏小);B、設計尺寸及間隙不當,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鑲塊等偏位,間隙不均;D、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E、導向件磨損;F、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G、模具閉模高度調整不當;H、脫料鑲塊壓料位磨損,無壓料(強壓)功能(材料牽引翻料引發沖孔小);I、卸料鑲塊強壓太深,沖孔偏大;J、沖壓材料機械性能變異(強度延伸率不穩定);K、沖切時,沖切力對材料牽引,引發尺寸變異。x0dx0ax0dx0a(2)對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設計,控制加工精度;C、調整其位置精度,沖裁間隙;D、更換導正銷;E、更換導柱、導套;F、重新調整送料機;G、重新調整閉模高度;H、研磨或更換脫料鑲塊,增加強壓功能,調整壓料;I、減小強壓深度;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沖切時受力狀況。許可時下料部位於卸料鑲塊上加設導位功能。x0dx0a5.卡料x0dx0a(1)原因:A、送料機送距、壓料、放鬆調整不當;B、生產中送距產生變異;C、送料機故障;D、材料弧形,寬度超差,毛邊較大;E、模具沖壓異常,鐮刀彎引發;F、導料孔徑不足,上模拉料;G、折彎或撕切位上下脫料不順;H、導料板之脫料功能設置不當,料帶上帶;I、材料薄,送進中翹曲;J、模具架設不當,與送料機垂直度偏差較大。x0dx0a(2)對策:A、重新調整;B、重新調整;C、調整及維修;D、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E、消除料帶鐮刀彎;F、研修沖導正孔凸、凹模;G、調整脫料彈簧力量等;H、修改導料,防料帶上帶;I、送料機與模具間加設上下壓料,加設上下擠料安全開關;J、重新架設模具。x0dx0a6.料帶鐮刀彎x0dx0a(1)原因:A、沖壓毛邊( 特別是載體上);B、材料毛邊,模具無切邊;C、沖床深度不當(太深或太淺);D、沖件壓傷,模內有屑料;E、局部壓料太深或壓到部局部損傷;F、模具設計。x0dx0a(2)對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換材料,模具加設切邊裝置;C、重調沖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決跳屑和壓傷問題;E、檢查並調整各位脫料及凹模鑲塊高度尺寸正確,損傷位研修;F、採用整彎機構調整。 x0dx0a7.凸模斷裂崩刃x0dx0a(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導致;B、 送料不當,切半料;C、凸模強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沖切時材料牽引,引發小凸模斷;E、凸模及凹模局部過於尖角;F、沖裁間隙偏小;G、無沖壓油或使用的沖壓油揮發性較強;H、沖裁間隙不均、偏移,凸、凹模發生干涉;I、脫料鑲塊精度差或磨損,失去精密導向功能;J、模具導向不準、磨損;K、凸、凹模材質選用不當,硬度不當;I、導料件(銷)磨損; m、墊片加設不當。x0dx0a(2)對策:A、.解決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問題; B、注意送料,及時修剪料帶,及時清理模具;C、修改設計,增加凸模整體強度,減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細小部後切;D、小凸模長度磨短相對大凸模一個料厚以上;E、修改設計;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設計間隙,細小部沖切間隙適當加大;G、調整沖壓油滴油量或更換油種;H、檢查各成形件精度,並施以調整或更換,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換;J、更換導柱、導套,注意日常保養;K、更換使用材質,使用合適硬度;I、更換導料件; m、修正,墊片數盡可少,且使用鋼墊,凹模下墊片需墊在墊塊下面。x0dx0a8.折彎變形尺寸變異x0dx0a(1)原因:A、導正銷磨損,銷徑不足;B、折彎導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損;C、折彎凸、凹模磨損( 壓損);D、模具讓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彎凸、凹模無導位功能,折彎時未施以預壓;F、模具結構及設計尺寸不良;G、沖件毛邊,引發折彎不良;H、折彎部位凸模、凹模加設墊片較多,造成尺寸不穩定;I、材料厚度尺寸變異;J、材料機械形能變異。 x0dx0ax0dx0a(1)對策:A、更換導正銷;B、重新研磨或更換;C、重新研磨或更換;D、檢查,修正;E、修改設計,增設導位及預壓功能;F、修改設計尺寸,分解折彎,增加折彎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調整,採用整體鋼墊;I、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J、更換材料,控制進料質量。x0dx0a9.沖件高低(一模多件時) x0dx0a(2)原因:A、沖件毛邊;B、沖件有壓傷,模內有屑料;C、凸、凹模(折彎位)壓損或損傷;D、沖剪時翻料;E、相關壓料部位磨損、壓損;F、相關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損; G、相關易斷位預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損或崩刃; H、相關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損較為嚴重; I、模具設計缺陷。x0dx0a(2)對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決屑料上浮問題;C、重新研修或更換新件;D、研修沖切刀口,調整或增設強壓功能;E、檢查,實施維護或更換;F、維修或更換,保證撕切狀況一致; G、檢查預切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H、檢查凸、凹模狀況,實施維護或更換;I、修改設計,加設高低調整或增設整形工位。x0dx0a10.維護不當x0dx0a(1)原因:A、模具無防呆功能,組模時疏忽導致裝反方向、錯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經偏移過間隙之鑲件未按原狀復原。x0dx0a(2)對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記號等方式,並在組模後對照料帶做必要的檢查、確認,並做出書面記錄,以便查詢。x0dx0a在沖壓生產中,模具的日常維護作業至關重要,即日常注意檢查沖壓機及模具是否處於正常狀態,如沖壓油的供給導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機前的檢查,刃部的檢查,各部位鎖緊的確認等,如此可避免許多突發性事故的產生。修模時一定要先想而後行,並認真做好記錄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