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模具設計 > 壓鑄模具維修有些什麼問題

壓鑄模具維修有些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2023-01-19 18:10:49

❶ 壓鑄模具的常見問題

壓鑄模具表面溫度的控制對生產高質量的壓鑄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平均或不適當的壓鑄模具溫度亦會導致鑄件尺寸不穩定,在生產過程中頂出鑄件變形,產生熱壓力、粘模、表面凹陷、內縮孔及熱泡等缺陷。模溫差異較大時,對生產周期中的變數,如填充時間、冷卻時間及噴塗時間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冷紋:
原因:熔湯前端的溫度太低,相疊時有痕跡.
改善方法:
1.檢查壁厚是否太薄(設計或製造) ,較薄的區域應直接充填.
2.檢查形狀是否不易充填;距離太遠、封閉區域(如鰭片(fin) 、凸起) 、被阻擋區域、圓角太小等均不易充填.並注意是否有肋點或冷點.
3.縮短充填時間.縮短充填時間的方法:…
4.改變充填模式.
5.提高模溫的方法:…
6.提高熔湯溫度.
7.檢查合金成分.
8.加大逃氣道可能有用.
9.加真空裝置可能有用.
2).裂痕:
原因:1.收縮應力.
2.頂出或整緣時受力裂開.
改善方式:
1.加大圓角.
2.檢查是否有熱點.
3.增壓時間改變(冷室機).
4.增加或縮短合模時間.
5.增加拔模角.
6.增加頂出銷.
7.檢查模具是否有錯位、變形.
8.檢查合金成分.
3).氣孔:
原因:1.空氣夾雜在熔湯中.
2.氣體的來源:熔解時、在料管中、在模具中、離型劑.
改善方法:
1.適當的慢速.
2.檢查流道轉彎是否圓滑,截面積是否漸減.
3.檢查逃氣道面積是否夠大,是否有被阻塞,位置是否位於最後充填的地方.
4.檢查離型劑是否噴太多,模溫是否太低.
5.使用真空.
4).空蝕:
原因:因壓力突然減小,使熔湯中的氣體忽然膨脹,沖擊模具,造成模具損傷.
改善方法:
流道截面積勿急遽變化.
5).縮孔:
原因:當金屬由液態凝固為固態時所佔的空間變小,若無金屬補充便會形成縮孔.通常發生在較慢凝固處.
改善方法:
1.增加壓力.
2.改變模具溫度.局部冷卻、噴離型劑、降低模溫、.有時只是改變縮孔位置,而非消縮孔.
6).脫皮:
原因:1.充填模式不良,造成熔湯重疊.
2.模具變形,造成熔湯重疊.
3.夾雜氧化層.
改善方法:
1.提早切換為高速.
2.縮短充填時間.
3.改變充填模式,澆口位置,澆口速度.
4.檢查模具強度是否足夠.
5.檢查銷模裝置是否良好.
6.檢查是否夾雜氧化層.
7).波紋:
原因:第一層熔湯在表面急遽冷卻,第二層熔湯流過未能將第一層熔解,卻又有足夠的融合,造成組織不同.
改善方法:
1.改善充填模式.
2.縮短充填時間.
8).流動不良產生的孔:
原因:熔湯流動太慢、或是太冷、或是充填模式不良,因此在凝固的金屬接合處有孔.
改善方法:
1.同改善冷紋方法.
2.檢查熔湯溫度是否穩定.
3.檢查模具溫充是否穩定.
9).在分模面的孔:
原因:可能是縮孔或是氣孔.
改善方法:
1.若是縮孔,減小澆口厚度或是溢流井進口厚度.
2.冷卻澆口.
3.若是氣孔,注意排氣或卷氣問題.
10).毛邊:
原因:1.鎖模力不足.
2.模具合模不良.
3.模具強度不足.
4.熔湯溫度太高.
11).縮陷:
原因:縮孔發生在壓件表面下面.
改善方法:
1.同改善縮孔的方法.
2.局部冷卻.
3.加熱另一邊.
12).積碳:
原因:離型劑或其他雜質積附在模具上.
改善方法:
1.減小離型劑噴灑量.
2.升高模溫.
3.選擇適合的離型劑.
4.使用軟水稀釋離型劑.
13).冒泡:
原因:氣體卷在鑄件的表面下面.
改善方式:
1.減少卷氣(同氣孔).
2.冷卻或防低模溫.
14).粘模:
原因:1.鋅積附在模具表面.
2.熔湯沖擊模具,造成模面損壞.
改善方法:
1.降低模具溫度.
2.降低劃面粗糙度.
3.加大拔模角.
4.鍍膜.
5.改變充填模式.
6.降低澆口速度

❷ 壓鑄都有哪些常見故障問題

壓鑄常見的故障問題:1、澆注排溢
對於冷室卧式壓鑄機上模具直澆道的要求:
①壓室內徑尺寸應根據所需的比壓與壓室充滿度來選定,同時,澆口套的內徑偏差應比壓室內徑的偏差適當放大幾絲,從而可避免因澆口套與壓室內徑不同軸而造成沖頭卡死或磨損嚴重的問題,且澆口套的壁厚不能太薄。澆口套的長度一般應小於壓射沖頭的送出引程,以便塗料從壓室中脫出。
②壓室與澆口套的內孔,在熱處理後應精磨,再沿軸線方向進行研磨,其表面粗糙≤Ra0.2μm。
③分流器與形成塗料的凹腔,其凹入深度等於橫澆道深度,其直徑配澆口套內徑,沿脫模方向有5°斜度。當採用塗導入式直澆道時,因縮短了壓室有效長度的容積,可提高壓室的充滿度。
2、模具要求
①冷卧式模具橫澆道的入口處一般應位於壓室上部內徑2/3以上部位,以免壓室中金屬液在重力作用下過早進入橫澆道,提前開始凝固。
②橫澆道的截面積從直澆道起至內澆口應逐漸減小,為出現截面擴大,則金屬液流經時會出現負壓,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氣體,增加金屬液流動中的渦流裹氣。一般出口處截面比進口處小10-30%。
③橫澆道應有一定的長度和深度。保持一定長度的目的是起穩流和導向的作用。若深度不夠,則金屬液降溫快,深度過深,則因冷凝過慢,既影響生產率又增加回爐料用量。
④橫澆道的截面積應大於內澆口的截面積,以保證金屬液入型的速度。主橫澆道的截面積應大於各分支橫澆道的截面積。
⑤橫澆道的底部兩側應做成圓角,以免出現早期裂紋,二側面可做出5°左右的斜度。橫澆道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0.4μm。
3、內澆口
①金屬液入型後不應立即封閉分型面,溢流槽和排氣槽不宜正面沖擊型芯。金屬液入型後的流向盡可能沿鑄入的肋筋和散熱片,由厚壁處向薄壁處填充等。
②選擇內澆口位置時,盡可能使金屬液流程最短。採用多股內澆口時,要防止入型後幾股金屬液匯合、相互沖擊,從而產生渦流包氣和氧化夾雜等缺陷。
③薄壁件的內澆口厚件要適當小些,以保證必要的填充速度,內澆口的設置應便於切除,且不使鑄件本體有缺損(吃肉)。
4、溢流槽
①溢流槽要便於從鑄件上去除,並盡量不損傷鑄件本體。
②溢流槽上開設排氣槽時,需注意溢流口的位置,避免過早阻塞排氣槽,使排氣槽不起作用。
③不應在同一個溢流槽上開設幾個溢流口或開設一個很寬很厚的溢流口,以免金屬液中的冷液、渣、氣、塗料等從溢流槽中返回型腔,造成鑄件缺陷。

❸ 壓鑄模具在壓鑄過程中容易出現哪些損壞問題

澆口堵.....我沒見過 我大概的說幾個 頂針斷裂 沖蝕 成型形狀崩壞 入子後退 入子前進 合模不到位 ...... 太多 有興趣 可以給我留言 我是做鎂合金壓鑄模具的

❹ 壓鑄鋁件常見不良現象有那些對應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1、常見的不良現象有:有產品表面起皺和起皺。

根據羅啟全《壓鑄工藝及設備模具實用手冊》第一章:

表面起皺:產品表面形成的不規則褶皺,主要出現在壁較薄的前段部分。

起皺:鑲件附近的圓柱狀部分,表面的皮膜出現起皺現象起皺的表面部分,根據發生狀態有差異。

2、解決方法

根據羅啟全《壓鑄工藝及設備模具實用手冊》第一章:

表面起皺解決方法:排氣徹底,清除多餘的脫模劑。調整高速高壓區的位置以防止溶液降溫;

起皺解決方法:對模具進行預熱,在設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生產是很重要的,將模具溫度設定在適當的范圍。

(4)壓鑄模具維修有些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壓鑄機設計規范

壓鑄件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到壓鑄件壁厚、壓鑄件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加強筋、壓鑄件上鑄孔和孔到邊緣的最小距離、壓鑄件上的長方形孔和槽、壓鑄件內的嵌件、壓鑄件的加工餘量七個方面 。

1、鑄造圓角設計規范

通常壓鑄件各個部分相交應有圓角(分型面處除外),可使金屬填充時流動平穩,氣體也較容易排出,並可避免因銳角而產生裂紋。對於需要進行電鍍和塗飾的壓鑄件,圓角可以均勻鍍層,防止尖角處塗料堆積。壓鑄件的圓角半徑R一般不宜小於1mm,最小圓角半徑為0.5 mm。

2、壓鑄件內的嵌件設計規范

首先,壓鑄件上的嵌件數量不宜過多;其次,嵌件與壓鑄件的連接必須牢固,同時要求在嵌件上開槽、凸起、滾花等;再次,嵌件必須避免有尖角,以利安放並防止鑄件應力集中,鑄件和嵌件之間如有嚴重的電化腐蝕作用,則嵌件表面需要鍍層保護;

最後,有嵌件的鑄件應避免熱處理,以免因兩種金屬的相變而引起體積變化,使嵌件松動。

3、壓鑄件壁厚的設計規范

薄壁比厚壁壓鑄件具備更高的強度和更好的緻密性,鑒於此,壓鑄件設計中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在保證鑄件具有足夠強度和剛性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減少壁厚,並保持壁厚具有均勻性。

實踐證明,壓鑄件壁厚設計一般以2.5-4mm為宜,壁厚超過6mm的零件不宜採用壓鑄工藝生產。壓鑄件壁太厚、壁太薄對鑄件質量影響的表現:如果設計中鑄件壁太薄,會使金屬熔接不好,直接影響鑄件強度,同時會給成型造成困難;

壁太厚或者嚴重不均勻時,容易產生縮癟及裂紋,另一方面,隨著壁厚的增加,鑄件內部氣孔、縮松等缺陷也隨之增多,同樣會降低鑄件強度,影響鑄件質量。

❺ 如何管理及保養壓鑄模具

第一,建立模具檔案,做好相關准備。
1,每一套模具在入廠時都要建立起一份自己的完整使用記錄,從而保證以後的維護和保養都有重要依據。
2,對於模具管理人員而言,模具自入廠以後每一部分的結構配件都必須要詳細記入檔案,並且根據需要,將模具裡面的易損部分列出,提前准備配件,並對這些配件制定嚴格的最低庫存量,以備不時之需。
3,給模具在做履歷卡的同時有必要在模具本身刻上永久性標記,易於分辨。這樣只要不傻的人都不會造成裝錯模具的鬧劇。
4,如果附帶有油缸抽芯器的模具,必須盡快給其配上快換接頭,以免每次拆裝時從油缸里漏出油引起不必要的浪費。
5,提前制定模具管理規定,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切實的執行下去。
第二,模具在生產的過程中要學會保養。
1,模具冷卻系統的正確使用。
2,模具在開始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對模具進行預熱,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熱的金屬液而導致龜裂紋的出現。
3,對模具分型面進行及時的清理。
4,如果模具配備有中子控制,則注意絕對禁止壓鑄機與模具之間的信號線有接頭現象。
第三,模修人員做好相關保養與維護。
1,模修人員在維護,維修,保養的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個原則,絕對不允許私自更改模具的尺寸。
2,根據本公司《模修維護保養管理規定》切實做好維護保養工作。
3,對於易損件比如頂桿,型芯等應仔細檢查,有沒有彎曲,裂痕等,如果有及時更換。
4,拋光模具需要補充一點,哪兒有粘鋁,哪兒有積碳就拋光哪兒,盡量減少因為拋光而造成的對模具所造成的磨損。
5,應對模具所有運動的部位,和結合部位,螺釘等做潤滑和防銹處理。
6,模具管理人員隨時監督保養狀況,注意其它的管理細節。做好保養維修記錄以備查詢。
模具的保管應做到台帳,圖紙,檔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開存放,避免零件的丟失,長期不使用的模具定期做防銹處理。新模具在規定的時期內盡量做去應力處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❻ 如何正確的修復鋁合金壓鑄模具

生產中的鋁合金壓鑄模主要有以下損壞情況和維修應對措施:
1、粘模。
模具卸下來,用鑿子一點點把粘模產品鑿掉,有鑿到模具,損壞模具的風險。
另一個辦法,可以用勺子把熱的鋁合金澆在粘模的鑄件上,使鑄件熱膨脹,然後再把鑄件頂出或撬出,需要注意安全。
2、型芯斷裂。
模具卸下來,更換型芯。
型芯可以設計成前面安裝型的,就是型芯尾部設計成螺紋,在安裝型芯的鑲件上也打相應的螺紋,就可以在型芯斷的時候,前面裝型芯,不用卸模具。
3、型芯彎掉。
檢查鑄件有質量要求(有嚴格尺寸公差,不加工的型芯孔)的型芯孔,發現拉模的話,就說明型芯彎掉了,如上操作。
4、頂桿斷。
模具卸下來,更換頂桿。
5、澆口附近沖蝕。
在模具保養的時候,安排人手打光沖蝕表面。
6、滑塊後退,造成滑塊內逃料。
用軟鉛絲用黃油粘在滑塊鍥緊部位,檢測滑塊間隙,然後在鍥緊塊的四個角的部位燒焊,把滑塊間隙維修到0.1mm。
7、模具分型面不平整,或鑲塊凹入模架平面,造成分型面逃料。
用紅丹粉檢查模具分型面,把不平整的部位維修平整。
嚴重的鑲塊不平整,讓模具供應商返工維修。
8、排氣槽過深,造成分型面逃料。
燒焊,把最外端的排氣槽深度控制在0.05mm。
9、鑲塊出現裂紋。
裂紋部位燒焊,然後放電維修。嚴重的開裂需要更換鑲件。
10、鑲塊或型芯嚴重拉模。
檢查拉模部位模具的拔模斜度和粗糙程度,手工打磨維修。
11、模具冷卻水堵塞。
用壓縮空氣吹,或重新機加工維修。
12、滑塊包緊力大,滑塊抽拔不出,或斜銷斷。
經常抽拔不出或斜銷斷,裝更大的油缸或斜銷維修。

❼ 壓鑄件表面缺陷有哪些

壓鑄件表面缺陷常見有:

1、鑄件表面有花紋,並有金屬流痕跡。

產生原因:通往鑄件進口處流道太淺;壓射比壓太大,致使金屬流速過高,引起金屬液的飛濺。

調整方法:加深澆口流道;減少壓射比壓。

2、鑄件表面有細小的凸瘤。

產生原因:表面粗糙;型腔內表面有劃痕或凹坑、裂紋產生。

調整方法:拋光型腔;更換型腔或修補。

壓鑄件注意事項

一、考慮脫模的問題。

二、考慮鋁合金壓鑄壁厚的問題,厚度的差距過大會對填充帶來影響。

三、在結構上盡量避免出現導致模具結構復雜的結構出現,不得不使用多個抽芯或螺旋抽芯。

四、有些壓鑄件外觀可能會有特殊的要求,如噴油。

五、設計時考慮到模具問題,如果有多個位置的抽芯位,盡量放兩邊,最好不要放在下位抽芯,這樣時間長了鋁合金壓鑄下抽芯會出現問題。

注意以上五點,在壓鑄鋁合金壓鑄件時就能減少很多可以避免的問題發生。

❽ 導致壓鑄模具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導致壓鑄模具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對於鑄造模具來說,一些缺陷的出現導致整件產品出現瑕疵甚至報廢。那麼,當缺陷出現的時候,我們怎樣去尋找原因並找到解決方案呢?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導致壓鑄模具常見缺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鑄件表面有花紋,並有金屬流痕跡

產生原因:1、通往鑄件進口處流道太淺;2、壓射比壓太大,致使金屬流速過高,引起金屬液的飛濺。

調整方法:1、加深澆口流道;2、減少壓射比壓。

鑄件表面有細小的凸瘤

產生原因:1、表面粗糙;2、型腔內表面有劃痕或凹坑、裂紋產生。

調整方法:1、拋光型腔;2、更換型腔或修補。

鑄件表面有推桿印痕,表面不光潔,粗糙

產生原因:1、推件桿(頂桿)太長;2、型腔表面粗糙,或有雜物。

調整方法:1、調整推件桿長度;2、拋光型腔,清除雜物及油污。

鑄件內有氣孔產生

產生原因:1、金屬液流動方向不正確,壓鑄件型腔發生正面沖擊,產生渦流,將空氣包圍,產生氣泡;2、內澆口太小,金屬液流速過大,在空氣未排出前過早地堵住了排氣孔,使氣體留在鑄件內;3、動模型腔太深,通風排氣困難;4、排氣系統設計不合理,排氣困難。

調整方法:1、修正分流錐大小及形狀,防止造成與金屬流對型腔的正面沖擊;2、適當加大內澆口;3、改進模具設計;4、合理設計排氣孔,增加空氣穴。

鑄件內含雜質

產生原因:1、金屬液不清潔,有雜質;2、合金成分不純;3、模具型腔不幹凈。

調整方法:1、澆注時把雜質及渣清掉;2、更換合金;3、清理模具型腔,使之干凈。

壓鑄過程中金屬液濺出

產生原因:1、動、定模間密合不嚴密,間隙較大;2、鎖模力不夠;3、壓機動、定模板不平行。

調整方法:1、重新安裝模具;2、加大鎖模力;3、調整壓鑄機,使動、定模相互平行。

鑄件表面有裂紋或局部變形

產生原因:1、頂料桿分布不均或數量不夠,受力不均;2、推料桿固定板在工作時偏斜,致使一面受力大,一面受力小,使產品變形及產生裂紋;3、鑄件壁太薄,收縮後變形。

調整方法:1、增加頂料桿數量,調整其分布位置,使鑄件頂出受力均衡;2、調整及重新安裝推桿固定板。

壓鑄件表面有氣孔

產生原因:1、潤滑劑太多;2、排氣孔被堵死,氣體排不出來。

調整方法:1、合理使用潤滑劑;2、增設及修復排氣孔,使其排氣通暢。

鑄件表面有縮孔

產生原因:壓鑄件工藝性不合理,壁厚薄變化太大。金屬液溫度太高。

調整方法:1、在壁厚的.地方,增加工藝孔,使之薄厚均勻;2、降低金屬液溫度。

鑄件外輪廓不清晰,成不了形,局部欠料

產生原因:1、壓鑄機壓力不夠,壓射比壓太低;2、進料口厚度太大;3、澆口位置不正確,使金屬發生正面沖擊。

調整方法:1、更換壓鑄比壓大的壓鑄機;2、減小進料口流道厚度;3、改變澆口位置,防止對鑄件正面沖擊。

鑄件部分未成形,型腔充不滿

產生原因:1、壓鑄模溫度太低;2、金屬液溫度低;3、壓機壓力太小;4、金屬液不足,壓射速度太高;5、空氣排不出來。

調整方法:1、提高壓鑄模,金屬液溫度;2、更換大壓力壓鑄機;3、加足夠的金屬液,減小壓射速度,加大進料口厚度。

壓鑄件銳角處充填不滿

產生原因:1、內澆口進口太大;2、壓鑄機壓力過小;3、銳角處通氣不好,有空氣排不出來。

調整方法:1、減小內澆口;2、改換壓力大的壓鑄機;3、改善排氣系統。

;

❾ 引起壓鑄模具失效的原因是哪些

引起壓鑄模具失效的原因主要如下幾個方面:

一、碎裂失效:在壓射力的作用下,模具會在最薄弱處萌生裂紋,尤其是模具成型面上的劃線痕跡或電加工痕跡未被打磨光,或是成型的清角處均會最先出現細微裂紋,當晶界存在脆性相或晶粒粗大時,即容易斷裂。而脆性斷裂時裂紋的擴展很快,這對模具的碎裂失效是很危險的因素。為此,一方面凡模具面上的劃痕、電加工痕跡等必須打磨光,即使它在澆注系統部位,也必須打光。另外要求所使用的模具材料的強度高、塑性好、沖擊韌性和斷裂韌性均好。

二、熱疲勞龜裂損壞失效:壓鑄生產時,模具反復受激冷激熱的作用,成型表面與其內部產生變形,相互牽扯而出現反復循環的熱應力,導致組織結構二損傷和喪失韌性,引發微裂紋的出現,並繼續擴展,中山華氏撫順特鋼表示一旦裂紋擴大,還有熔融的金屬液擠入,加上反復的機械應力都使裂紋加速擴展。為此,一方面壓鑄起始時模具必須充分預熱。另外,在壓鑄生產過程中模具必須保持在一定的工作溫度范圍中,以免出現早期龜裂失效。同時,要確保模具投產前和製造中的內因不發生問題。因實際生產中,多數的模具失效是熱疲勞龜裂失效。

三、溶蝕失效:常用的壓鑄模具有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和銅合金,也有純鋁壓鑄的,Zn、Al、Mg是較活潑的金屬元素,它們與模具材料有較好的親和力,特別是Al易咬模。當模具硬度較高時,則抗蝕性較好,而成型表面若有軟點,則對抗蝕性不利。

❿ 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有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那如果模具出現問題應該怎麼修理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

1.沖頭使用前應注意

①、用干凈抹布清潔沖頭。

②、查看錶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則用油石去除。

③、及時上油防銹。

④、安裝沖頭時小心不能有任何傾斜,可用尼龍錘之類的軟材料工具把它輕輕敲正,只有在沖頭正確定位後才能旋緊螺栓。

2.沖模的安裝與調試

安裝與調校沖模必須特別細心。因為沖模尤其大中型沖模,不僅造價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動困難,人身的安全應始終放在首位。無限位裝置的沖模在上下模之間應加一塊墊木板。在沖床工作台清理干凈後,將合模狀態的待試模具置於檯面合適位置。按工藝文件和沖模設計要求選定的壓機滑塊行程,在模具搬上檯面前調至下死點並大於模具閉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調節滑塊連桿,移動模具,確保模柄對准模柄孔並達到合適的裝模高度。一般沖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擰緊)後再固定上模(擰緊),壓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適扭矩扳手擰緊(下模),確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預加夾緊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動擰緊螺紋出現的因體力、性別、手感誤差造成的預緊力過大或過小、相同螺紋預緊力不等,從而引起沖壓過程中上下模錯移、間隙改變、啃剝刃口等故障發生。

試模前對模具進行全面潤滑並准備正常生產用料,在空行程啟動沖模3~5次確認模具運作正常後再試沖。調整和控制凸模進入凹模深度、檢查並驗證沖模導向、送料、推卸、側壓與彈壓等機構與裝置的性能及運作靈活性,而後進行適當調節,使之達到最佳技術狀態。對大中小型沖模分別試沖3、5、10件進行停產初檢,合格後再試沖10、15、30件進行復檢。經劃線檢測 、沖切面與毛刺檢驗、一切尺寸與形位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才能交付生產。

3.沖壓毛刺

①、模具間隙過大或不均勻,重新調整模具間隙。

②、模具材質及熱處理不當,產生凹模倒錐或刃口不鋒利,應合理選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質合金,熱處理方式合理。

③、沖壓磨損,研磨沖頭或鑲件。

④、凸模進入凹模太深,調整凸模進入凹模深度。

⑤、導向結構不精密或操作不當,檢修模具內導柱導套及沖床導向精度,規范沖床操作。

4.跳廢料

模具間隙較大、凸模較短、材質的影響(硬性、脆性),沖壓速度太高、沖壓油過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著作用,沖壓振動產生料屑發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廢屑帶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鋒利程度。刃口的圓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材料比較薄的不銹鋼等可以採用斜刃口。

②、對於比較規則的廢料,可增大廢料的復雜程度或在沖頭上加聚胺酯頂桿來防止跳廢料,在凹模刃口側增加劃痕。

③、模具的間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間隙,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小直徑孔間隙減少10%,直徑大於50.00毫米,間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個工位模具沖壓時,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廢料反彈。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調整沖壓速度、沖壓油濃度。

⑦、採用真空吸附。

⑧、對沖頭、鑲件、材料進行退磁處理。

5.壓傷、刮傷

①、料帶或模具有油污、廢屑,導致壓傷,需擦拭油污並安裝自動風槍清除廢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應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夠,表面需鍍鉻、滲碳、滲硼等處理。

④、材料應變而失穩,減少潤滑,增加壓應力,調節彈簧力。

⑤、對跳廢料的模具進行維修。

⑥、作業時產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傷,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業人員作業時輕拿輕放。

模具維修需要注意八大事項

1、全在清理模具各處金屬肖和積垢,顯現模具本色。

2、參照與模具一起送修的最後一個壓鑄產品,仔細檢查模具存在的問題。有無拉傷、粘模、壓蹋、掉肉,有無小型芯彎曲或折斷,有無活動型芯插入定位不準,有無斷推桿或推桿長度發生變化,有無鑲塊定位不準,有無緊固螺栓松動等。根據損壞情況,確定修理或更換。

3、對導致鑄件輕微拉傷的型腔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4、較大成型零件成型表面嚴重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5、對滑動部位如抽芯機構、導向裝置等,應進行徹底清理,仔細檢查、維修。用高溫潤滑脂重新潤滑後裝配。

6、如果有液壓抽芯,液壓部分與模具同時維修。液壓部分維修特別注意清潔,防止污染,否則將會污染整個壓鑄機液壓系統。

7、當模具在生產工程中出現故障或受到損傷時,應按具體情況確定修理方案。必要時按上述方法全面維修。

8、完成維修保養的模具,將成型表面、分型面、安裝面做防銹處理,合攏、定模,按模具在機器上的安裝方向,放在墊板上。模具附件與模具放在一起。

閱讀全文

與壓鑄模具維修有些什麼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直徑10以內螺紋鋼多少錢一噸 瀏覽:415
免漆是什麼材質的鋼材 瀏覽:234
30mm鋼板重多少 瀏覽:867
鋼鐵雄心4國區dlc怎麼購買 瀏覽:926
不銹鋼焊口酸洗劑能眼去怎麼能 瀏覽:250
不銹鋼盆栽哪裡有賣 瀏覽:348
鋼鐵廢料有什麼用途 瀏覽:974
相鄰兩個鋼筋接頭的最短距離是多少 瀏覽:710
什麼射線能穿透鋼板 瀏覽:640
不銹鋼鍋貼哪裡有賣 瀏覽:833
模具鋼燒焊有疤怎麼處理 瀏覽:425
鋁材焊接電焊機如何使用 瀏覽:64
柱子鋼筋變徑焊接錯誤該怎麼整改 瀏覽:420
蘭考哪裡賣鋼材 瀏覽:597
鋼管吊裝用什麼 瀏覽:907
拉6千米鋼管用什麼自卸車 瀏覽:278
不銹鋼鍋煮牛肉湯怎麼好吃 瀏覽:118
混凝土模具中有結塊的怎麼處理 瀏覽:150
五金模具沖頭什麼材不易崩 瀏覽:104
定額里鋼筋損耗包含什麼意思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