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模具是用來成型物品的工具,這種工具有各種零件構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構成。它主要通過所成型材料物理狀態的改變來實現物品外形的加工。那如果模具出現問題應該怎麼修理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模具維修問題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1.沖頭使用前應注意
①、用干凈抹布清潔沖頭。
②、查看錶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則用油石去除。
③、及時上油防銹。
④、安裝沖頭時小心不能有任何傾斜,可用尼龍錘之類的軟材料工具把它輕輕敲正,只有在沖頭正確定位後才能旋緊螺栓。
2.沖模的安裝與調試
安裝與調校沖模必須特別細心。因為沖模尤其大中型沖模,不僅造價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動困難,人身的安全應始終放在首位。無限位裝置的沖模在上下模之間應加一塊墊木板。在沖床工作台清理干凈後,將合模狀態的待試模具置於檯面合適位置。按工藝文件和沖模設計要求選定的壓機滑塊行程,在模具搬上檯面前調至下死點並大於模具閉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調節滑塊連桿,移動模具,確保模柄對准模柄孔並達到合適的裝模高度。一般沖裁模先固定下模(不擰緊)後再固定上模(擰緊),壓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適扭矩扳手擰緊(下模),確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預加夾緊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動擰緊螺紋出現的因體力、性別、手感誤差造成的預緊力過大或過小、相同螺紋預緊力不等,從而引起沖壓過程中上下模錯移、間隙改變、啃剝刃口等故障發生。
試模前對模具進行全面潤滑並准備正常生產用料,在空行程啟動沖模3~5次確認模具運作正常後再試沖。調整和控制凸模進入凹模深度、檢查並驗證沖模導向、送料、推卸、側壓與彈壓等機構與裝置的性能及運作靈活性,而後進行適當調節,使之達到最佳技術狀態。對大中小型沖模分別試沖3、5、10件進行停產初檢,合格後再試沖10、15、30件進行復檢。經劃線檢測 、沖切面與毛刺檢驗、一切尺寸與形位精度均符合圖紙要求,才能交付生產。
3.沖壓毛刺
①、模具間隙過大或不均勻,重新調整模具間隙。
②、模具材質及熱處理不當,產生凹模倒錐或刃口不鋒利,應合理選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質合金,熱處理方式合理。
③、沖壓磨損,研磨沖頭或鑲件。
④、凸模進入凹模太深,調整凸模進入凹模深度。
⑤、導向結構不精密或操作不當,檢修模具內導柱導套及沖床導向精度,規范沖床操作。
4.跳廢料
模具間隙較大、凸模較短、材質的影響(硬性、脆性),沖壓速度太高、沖壓油過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著作用,沖壓振動產生料屑發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廢屑帶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鋒利程度。刃口的圓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材料比較薄的不銹鋼等可以採用斜刃口。
②、對於比較規則的廢料,可增大廢料的復雜程度或在沖頭上加聚胺酯頂桿來防止跳廢料,在凹模刃口側增加劃痕。
③、模具的間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間隙,易造成廢料反彈,對於小直徑孔間隙減少10%,直徑大於50.00毫米,間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個工位模具沖壓時,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廢料反彈。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調整沖壓速度、沖壓油濃度。
⑦、採用真空吸附。
⑧、對沖頭、鑲件、材料進行退磁處理。
5.壓傷、刮傷
①、料帶或模具有油污、廢屑,導致壓傷,需擦拭油污並安裝自動風槍清除廢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應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夠,表面需鍍鉻、滲碳、滲硼等處理。
④、材料應變而失穩,減少潤滑,增加壓應力,調節彈簧力。
⑤、對跳廢料的模具進行維修。
⑥、作業時產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傷,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業人員作業時輕拿輕放。
1、全在清理模具各處金屬肖和積垢,顯現模具本色。
2、參照與模具一起送修的最後一個壓鑄產品,仔細檢查模具存在的問題。有無拉傷、粘模、壓蹋、掉肉,有無小型芯彎曲或折斷,有無活動型芯插入定位不準,有無斷推桿或推桿長度發生變化,有無鑲塊定位不準,有無緊固螺栓松動等。根據損壞情況,確定修理或更換。
3、對導致鑄件輕微拉傷的型腔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4、較大成型零件成型表面嚴重塌陷、裂紋、掉塊等,可以局部焊補修理,焊補修理應嚴格按焊補工藝操作,否則將損失很多模具壽命。較小成型零件發生以上故障更加嚴重或模具損壞。
5、對滑動部位如抽芯機構、導向裝置等,應進行徹底清理,仔細檢查、維修。用高溫潤滑脂重新潤滑後裝配。
6、如果有液壓抽芯,液壓部分與模具同時維修。液壓部分維修特別注意清潔,防止污染,否則將會污染整個壓鑄機液壓系統。
7、當模具在生產工程中出現故障或受到損傷時,應按具體情況確定修理方案。必要時按上述方法全面維修。
8、完成維修保養的模具,將成型表面、分型面、安裝面做防銹處理,合攏、定模,按模具在機器上的安裝方向,放在墊板上。模具附件與模具放在一起。
㈡ 模具的光亮帶什麼控制
靠調節凸凹模的間隙來控制光亮帶的大小,但光亮帶超過材料厚度的一半時,會加速模具刃口的磨損,使模具的使用壽命縮短。一般模具刃口的光亮帶不要超過材料厚度的1/3。這樣會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㈢ 哪些材料模具表面越光滑脫模越困難
脫模是玻璃鋼手糊製品生產過程中很重要的工序。玻璃鋼手糊製品要想順利脫模。首先,模具結構要合理;製品無脫模錐度.垂直面較大.有倒錐度.有影響脫模的凹凸部位時,應採用分片式組合模具。若採用氣壓發法脫模,可做成整體模具。生產出合格的玻璃鋼製品,脫模材料和脫模方法的正確選用至關重要。 一、脫模材料。
合成樹脂具有很好的粘性,即使模具表面光滑也會使製品與模具粘結在一起。要使製品順利脫模,就要使用有效的脫模材料。若選用不當,會給施工帶來困難.會使模具和製品受到損壞。
常用的脫模材料有:薄膜.混合溶液型脫模劑.蠟等。
薄膜型脫模材料。常採用玻璃紙.聚酯(滌綸)薄膜等。在其按所需的尺寸裁好後,用黃油和凡士林將其粘在模具上。就可糊制產品了。其表面光滑,在上成型玻璃鋼製品後,易與玻璃鋼分開,且製品可以得到同樣的光滑表面。但它只適用於一些幾何形狀簡單的產品。若產品幾何形狀復雜就會因薄膜粘放的不平整而影響製品的質量和脫模效果。
2.混合溶液型脫模劑。常用的是聚乙烯醇.聚丙烯醯胺的溶液.硅橡膠溶液.聚苯乙烯溶液等。另外溶液中還得加入乙醇及少量其他材料以加快揮發和調節表面張力。這類脫模劑可用軟質泡沫塑料或毛刷將其均勻地塗在模具表面,干後就形成一層透明薄膜。毛刷要用毛細.柔軟的毛刷;最好用軟質泡沫塑料;也可用噴槍噴塗。一般在不漏塗時,塗一次就可達到脫模效果。脫模劑完全乾透後,應馬上上膠衣或成型操作;在濕度較大的陰雨天,特別是南方的梅雨季節,干膜易吸潮,影響樹脂固化。在第一次上膠衣或樹脂時,用力不能過重.過猛,以免損壞膜層。在其上成型製品,容易與模具分離。附於製品.模具表面的殘膜也容易除去。脫模劑的用量影響脫模效果和製品表面質量;用量多了,成膜後,易脫模,但製品表面平整度差;用量少了,易漏塗,影響脫模。因此掌握適當的用量,才能達到脫模效果既好.表面又平整光潔的目的。這只能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了。
3.油膏.蠟類脫模劑。一般用低熔點石蠟加入某些溶劑及其他材料調制而成。常用的有地板蠟.汽車蠟.玻璃鋼專用貼膜蠟.鏡面上光蠟等。在將其塗到模具表面讓其揮發到一定程度後,再用力擦,使其形成一層薄而光亮的蠟膜;一次揩擦後形成的蠟膜太薄,不能滿足脫模需要,新模具要揩擦十遍或更多次才能使用。有時需要上蠟後再上脫模劑以保證脫模效果。 黃干油.凡士林等也可作為脫模材料。但不常用。 4.以上所以的脫模材料中,脫模上光臘.聚乙烯醇脫模劑.聚丙烯醯胺脫模劑脫模效果最好。
二、脫模方法。分手動脫模和機械脫模。
1.手動脫模,一般的做法是用橡膠錘或木錘敲擊模具,使製品局部與模具脫開。可從敲擊聲判斷是否脫開,若聲音空.輕則已脫開,一處脫開後再逐漸擴展敲擊點,使脫開范圍逐漸擴大,最後在一段用工具撬動就可把製品脫下。撬動時,選在製品翻邊處;若無翻邊,可在製品邊緣預留幾處翻邊,脫下後再據去。若直接將工具插入製品與模具的間隙撬動,會損傷製品與模具,影響模具的使用壽命和產品的質量。
2.機械脫模。常用的機械脫模有:絲桿頂升發.牽引法和氣壓發。絲桿頂升法,就是在模具上設置絲桿頂升裝置;小型製品只設一隻,製品較大可設多隻;也可用千斤頂頂升模具。
牽引法,利用卷揚機.吊車等來拉動製品或模具,使之脫模。氣壓法,是將空氣壓縮機產生的壓縮空氣壓如製品與模具的接觸面;利用壓縮空氣的膨脹力使製品與模具脫開;這是最簡便.效果最好的脫模方法;這種方法不論製品大小.陰模.陽模均可運用,特別適用於無脫模錐度的筒體。
3.由於種種原因,有時會產生粘膜,用常規方法不能脫模。這時可以用其他方法使之脫開。
(1)用木質楔塊從製品與模具的縫隙插入用錘敲擊使之脫開;楔子常用多隻。不能用硬度大於玻璃鋼的物體撬。
(2)灌水。製品已局部脫開,還有部分粘結,可往縫隙中灌水,再撬楔脫開;而且造型較深的製品,水的浮力有助於製品與模具脫開。
(3)利用溫差。把製品與模具一起搬到室外,在陽光下暴曬,玻璃鋼導熱慢,模具上的玻璃鋼製品受熱後先膨脹,產生內應力,在使用撬擊的方法就容易脫開了。
(4)上述方法還不能脫開,只能考慮剝離了。將製品切割成幾部分剝開,以保證模具完好。
有時,經過上述處理後,還會脫模困難。可能由於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1.模具處理不夠仔細,光澤度不夠。
2.脫模蠟漏塗或塗蠟後沒反復打磨。
3.用脫模劑脫模時,可能是脫模劑漏刷。
㈣ 模具拋光知識
一.模具拋光的目的
隨著塑料製品的廣泛應用,對模具拋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甚至要達到鏡面的程度,我們常見的拋光需求如下:
1.拋光為了光學技能及工件外觀的需要,可以增加工件的美觀。
2.拋光能夠改善材料表面的耐腐蝕性、耐磨性。
3.拋光可以減少塑膠流動的阻力。
4.拋光可以提高合模面的精度,防止披鋒。
5.拋光可以使塑料製品易於脫模,減少生產注塑周期等。
二.模具拋光不足導致的問題
1.拋光不足,模具上就會殘留加工紋、異物、拋光痕跡,形成凹凸。
2.產品脫模時,會造成擦傷和拉膠粉。
3.膠絲因靜電附著在公母模PL面,在這個狀態下合模會壓腫PL面。
4.被壓腫的擦破面無法密合產生披鋒。
5.雖然可以修披鋒,但真正原因是拋光不足,所以怎麼修都無法徹底解決,浪費工時。
6.量產中多次修模,機器稼動率降低,還會造成原料浪費。
三.模具拋光的等級分類
四.拋光的常用工具及機械
拋光的常用工具有:砂紙,油石,絨毛輪,鑽石膏,鑽石表銼,火石,鑽石磨針,各式銅片,各式竹片,纖維油石,砂布,超聲波,打磨機等等.
五.拋光的步聚及方法
要想獲得高質量的拋光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有高質量的油石,
砂紙和鑽石研磨膏等拋光工具和輔助品。而拋光程序的選擇取決於前
期加工後的表面狀況,如機械加工、電火花加工,磨床加工等等。
機械拋光的一般過程如下:
1.粗拋光:
經銑、電火花、磨等工藝後的表面可以選擇轉速在35 000—40 000 rpm的旋轉表面拋光機或超聲波研磨機進行拋光。常用的方法有利用直徑Φ3mm、 # 400的輪子去除白色電火花層。然後是手工油石研磨,條狀油石加煤油作為潤滑劑或冷卻劑。一般的使用順序為#180 ~ #240 ~ #320 ~ #400 ~ #600 ~ #800 ~ #1000。為了節約時間而選擇從#400開始拋平放電紋。
2.半精拋光:
半精拋主要使用砂紙和煤油。砂紙的號數依次為:#400 ~ #600 ~ #800 ~ #1000 ~ #1200 ~ #1500。
3.精拋光 :
精拋主要使用鑽石研磨膏。若用拋光布輪混合鑽石研磨粉或研磨膏進行研磨的話,則通常的研磨順序是9μm(#1800)~ 6μm(#3000)~3μm(#8000)。9μm的鑽石研磨膏和拋光布輪可用來去除#1200和#1500號砂紙留下的發狀磨痕。接著用粘氈和鑽石研磨膏進行拋光,順序為1μm(#14000)~ 1/2μm(#60000)~1/4μm(#100000).
注意:
精度要求在1μm以上的拋光必需在一個絕對潔凈的空間里進行。灰塵、煙霧,頭皮屑和口水沫都有可能報廢數個小時工作後得到的高精密拋光表面。
六.模具拋光的注意事項
(1)用砂紙拋光需要利用軟的木棒或竹棒。在拋光圓面或球面時,使用軟木棒可更好的配合圓面和球面的弧度。而較硬的木條像櫻桃木,則更適用於平整表面的拋光。修整木條的末端使其能與鋼件表面形狀保持吻合,這樣可以避免木條(或竹條)的銳角接觸鋼件表面而造成較深的劃痕。
(2)當換用不同型號的砂紙時,拋光方向應變換45°~ 90°,這樣前一種型號砂紙拋光後留下的條紋陰影即可分辨出來。在換不同型號砂紙之前,必須用100%純棉花沾取酒精之類的清潔液對拋光表面進行仔細的擦拭,因為一顆很小的沙礫留在表面都會毀壞接下去的整個拋光工作。從砂紙拋光換成鑽石研磨膏拋光時,這個清潔過程同樣重要。在拋光繼續進行之前,所有顆粒和煤油都必須被完全清潔干凈。
(3)為了避免擦傷和燒傷工件表面,在用#1200和#1500砂紙進行拋光時必須特別小心。因而有必要載入一個輕載荷以及採用兩步拋光法對表面進行拋光。用每一種型號的砂紙進行拋光時都應沿兩個不同方向進行兩次拋光,兩個方向之間每次轉動45°~ 90°。
■砂紙拋光的注意事項:
■鑽石研磨拋光的注意事項:
(1)拋光必須盡量在較輕的壓力下進行特別是拋光預硬鋼件和用細研磨膏拋光時。在用#8000研磨膏拋光時,常用載荷為100~200g/cm2,但要保持此載荷的精準度很難做到。為了更容易做到這一點,可以在木條上做一個薄且窄的手柄,比如加一銅片;或者在竹條上切去一部分而使其更加柔軟。這樣可以幫助控制拋光壓力,以確保模具表面壓力不會過高
(2)當使用鑽石研磨拋光時,不僅是工作表面要求潔凈,工作者的雙手也必須仔細清潔。
(3)每次拋光時間不應過長,時間越短,效果越好。如果拋光過程進行得過長將會造成「橘皮」和「點蝕」。
(4)為獲得高質量的拋光效果,容易發熱的拋光方法和工具都應避免。比如:拋光輪拋光,拋光輪產生的熱量會很容易造成「橘皮」。
(5)當拋光過程停止時,保證工件表面潔凈和仔細去除所有研磨劑和潤滑劑非常重要,隨後應在表面噴淋一層模具防銹塗層。
七.影響拋光質量的因素
1.由於機械拋光主要還是靠人工完成,所以拋光技術目前還是影響拋光質量的主要原因。
2.與模具材料、拋光前的表面狀況、熱處理工藝等有關。優質的鋼材是獲得良好拋光質量的前提條件,如果鋼材表面硬度不均或特性上有差異,往往會產生拋光困難。鋼材中的各種夾雜物和氣孔都不利於拋光。
㈤ 怎樣才能快速的提高模具拋光效率
模具拋光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增加模具的光潔度,使模具出的產品的表面光潔、漂亮、美觀,另一個是可以使模具很容易脫模,使塑料不被粘在模具上而脫不下來。
模具拋光不要一開始就使用最細的油石,砂紙,研磨拋光膏,那樣是不能把粗的紋路拋掉的。那樣打磨出來的活的表面看起來很光亮,但是側面一照,粗的紋路就顯現出來了。因此,要先從粗的油石,砂紙或者研磨拋光膏打磨,然後再換比較細的油石,砂紙或研磨拋光膏進行打磨,最後再用最細的研磨拋光膏進行拋光。這樣看起來好像比較麻煩,工序多。實際上並不慢,一道接一道的工序,將前面粗的加工紋路打磨掉,再進行下面的工序,不會返工,一次走下來就可以使模具的光潔度達到要求。
拋光在模具製作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隨著塑料製品的日益廣泛應用,對塑料製品的外觀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塑料模具型腔的表面拋光質量也要相應提高,特別是鏡面和高光高亮表面的模具對模具表面粗糙度要求更高,因而對拋光的要求也更高。拋光不僅增加工件的美觀,而且能夠改善材料表面的耐腐蝕性、耐磨性,還可以方便於後續的注塑加工,如使塑料製品易於脫模,減少生產注塑周期等。
模具拋光是靠切削、材料表麵塑性變形去掉被拋光後的凸部而得到平滑面的拋光方法,一般使用油石條、羊毛輪、砂紙等,以手工操作為主,特殊零件如回轉體表面,可使用轉台等輔助工具,表面質量要求高的可採用超精研拋的方法。超精研拋是採用特製的磨具,在含有磨料的研拋液中,緊壓在工件被加工表面上,作高速旋轉運動。利用該技術可以達到Ra0.008μm的表面粗糙度,是各種拋光方法中最高的,光學鏡片模具常採用這種方法。
㈥ 模具拋光知識
模具拋光知識大全
在模具製造過程中,模具的成形部位往往需要進行表面拋光處理。掌握好拋光技術,可提高模具質量和使用壽命,進而提高產品質量。
1. 模具拋光方法及工作原理
模具拋光通常使用油石條、羊毛輪、砂紙等,使材料表面發生塑性變形而去掉工件表面凸出部得到平滑面,一般以手工操作為主。表面質量要求高的可採用超精研拋的方法,超精研拋是採用特製的磨具,在含有磨料的研拋液中,緊壓在工件被加工表面上,作高速旋轉運動。拋光可達到Ra0.008μm的表面粗糙度。
2. 模具拋光常用的工具及規格類別
模具拋光常用的工具有:砂紙、油石、絨氈輪、研磨膏、合金銼刀、鑽石磨針、竹片、纖維油石、圓轉動打磨機。
砂紙:150#、180#、320#、400#、600#、800#、1000#、1200#、1500#;
油石:120#、220#、400#、600#;
絨氈輪:圓柱形、圓椎形、方形尖嘴;
研磨膏:1#(白色) 3#(黃色) 6#(橙色) 9#(綠色) 15#(藍色) 25#(褐色) 35#(紅色) 60#(紫色);
銼刀:方、圓、扁、三角及其他形狀;
鑽石磨針:一般為3/32柄或1/8柄,有圓波形、圓柱形、長直柱形、長圓椎形;
竹片:各式形狀適合操作者及模具形狀而造,作用是壓著砂紙,在工件上研磨,達到所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纖維油石:200#(黑色) 400#(藍色) 600#(白色) 800#(紅色)
3. 拋光的工藝過程
(1)粗拋
精銑、電火花加工、磨削等工藝後的表面可以選擇轉速在35000~40000 r/min的旋轉表面拋光機進行拋光。然後是手工油石研磨,條狀油石加煤油作為潤滑劑或冷卻劑。使用順序為180#→240#→320#→400#→600#→800#→1 000#。
(2)半精拋
半精拋主要使用砂紙和煤油。砂紙的號數依次為:400#→600#→800#→1000#→1200#→1500#。實際上#1500砂紙只用適於淬硬的模具鋼(52HRC以上),,更多數控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控編程教學),而不適用於預硬鋼,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預硬鋼件表面損傷,無法達到預期拋光效果。
(3)精拋
精拋主要使用鑽石研磨膏。若用拋光布輪混合鑽石研磨粉或研磨膏進行研磨,則通常的研磨順序是9μm(1800#)→6μm(3000#)→3μm(8000#)。9μm的鑽石研磨膏和拋光布輪可用來去除1 200#和1 50 0#號砂紙留下的發狀磨痕。接著用粘氈和鑽石研磨膏進行拋光,順序為1μm(14000#)→1/2μm(60000#)→1/4μm(100000#)。
(4)拋光的工作環境
拋光過程應分開在兩個工作地點完成,即粗磨加工地點和精拋加工地點分開,而且要注意清洗干凈上一道工序殘留在工件表面的砂粒。
一般從用油石到1200#砂紙完成後粗拋光後,工件需轉到無塵間進行拋光,確保空氣中無灰塵微粒粘在模具表面。更多數控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控編程教學),精度要求在1μm以上(包括1μm)的拋光工藝在清潔的拋光室內即可進行。若進行更加精密的拋光則必需在絕對潔凈的空間,因為灰塵、煙霧,頭皮屑和口水沫都有可能報廢高精密拋光表面。
拋光工藝完成後工件表面要做好防塵保護工作。當拋光過程停止時,應仔細去除所有研磨劑和潤滑劑,保證工件表面潔凈,隨後應在工件表面噴淋一層模具防銹塗層。
5. 影響模具表面拋光性的因素
(1)工件表面狀況
材料在機械加工過程中,表層會因熱量、內應力或其他因素而損壞,切削參數不當會影響拋光效果。電火花加工後的表面比機械加工或熱處理後的表面更難研磨,因此電火花加工結束前應採用電火花精修整,否則表面會形成硬化薄層。如電火花精修規准選擇不當,熱影響層的深度最大可達0.4mm。硬化薄層的硬度比基體硬度高,必須去除。因此最好增加一道粗磨加工,為拋光加工提供一個良好基礎。
(2)鋼材的品質
優質的鋼材是獲得良好拋光質量的前提條件,鋼材中的各種夾雜物和氣孔都會影響拋光效果。要達到良好的拋光效果,更多數控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控編程教學),工件必須在開始機械加工時要註明拋光的表面粗糙度,當一件工件確定需要鏡面拋光時,必須要選拋光性能好的鋼材並且都經過熱處理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熱處理工藝
如果熱處理不當,鋼材表面硬度不均或特性上有差異,會給拋光造成困難。
(4)拋光的技術
由於拋光主要是靠人工完成,所以人的技能目前還是影響拋光質量的主要原因。
一般認為拋光技術影響表面粗糙度,其實好的拋光技術還要配合優質的鋼材以及正確的熱處理工藝,才能得到滿意的拋光效果;反之,拋光技術不好,就算鋼材再好也做不到鏡面效果。
6. 不同類型拋光應注意的事項
(1)模具砂紙打磨和油石研磨應注意的事項
1)對於硬度較高的模具表面只能用清潔和軟的油石打磨工具。
2)在打磨中轉換砂號級別時,工件和操作者的雙手必須清洗干凈,避免將粗砂粒帶到下一級較細的打磨操作中。
3)在進行每一道打磨工序時,,更多數控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控編程教學),砂紙應從不同的45°方向去打磨,直至消除上一級的砂紋,當上一級的砂紋清除後,必須再延長25%的打磨時間,然後才可轉換下一道更細的砂號。
4)打磨時變換不同的方向可避免工件產生波浪等高低不平。
(2)鑽石研磨拋光應注意的事項
鑽石研磨拋光必須盡量在較輕的壓力下進行,特別是拋光預硬鋼件和用細研磨膏拋光時。在用8 000#研磨膏拋光時,常用載荷為100~200g/cm2,但要保持此載荷的精準度很難做到。為了方便做到這一點,可以在木條上做一個薄且窄的手柄,或者在竹條上切去一部分而使其更加柔軟。這樣可以幫助控制拋光壓力,以確保模具表面壓力不會過高。當使用鑽石研磨拋光時,不僅工作表面要求潔凈,工作者的雙手也必須十分清潔。
(3)塑料模拋光應注意的事項
塑料模具的拋光與其他行業中所要求的表面拋光有很大的不同,嚴格說,塑料模具的拋光應該稱為鏡面加工。它不僅對拋光本身有很高的要求並且對表面平整度、光滑度以及幾何精確度也有很高的標准。更多數控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控編程教學),鏡面拋光的標准分為4級:A0=Ra0.008 μm,A1=Ra0.016 μm,A3=Ra0.032 μm,A4=Ra0.063 μm,由於電解拋光、流體拋光等方法很難精確控制零件的幾何精確度,而化學拋光、超聲波拋光、磁研磨拋光等方法的表面質量又達不到要求,所以精密模具的鏡面加工還是以機械拋光為主。
拋光中注意事項如下:
1) 當一新模腔開始加工時,應先檢查工件表面,用煤油清洗干凈表面,使油石面不會粘上污物導致失去切削的功能。
2) 研粗紋時要按先難後易的順序進行,特別一些難研的死角,較深底部要先研,最後是側面和大平面。
3) 部分工件可能有多件組拼在一起研光,要先分別研單個工件的粗紋或火花紋,後將所有工件拼齊研至平滑。
4) 大平面或側平面的工件,用油石研去粗紋後再用平直的鋼片做透光檢測,檢查是否有不平或倒扣的不良情況出現,如有倒扣則會導致製件脫模困難或製件拉傷。
5) 為防止模具工件研出倒扣或有一些貼合面需保護的情況,可用鋸片粘貼或用砂紙貼在邊上,這樣可得到理想的保護效果。
6) 研模具平面用前後拉動,拖動油石的柄盡量放平,不要超出25°,因斜度太大,力由上向下沖,易導致研出很多粗紋在工件上。
7) 如果工件的平面用銅片或竹片壓著砂紙拋光,砂紙不應大過工具面積,否則會研到不應研的地方。
8) 盡量不要用打磨機修分模面,因砂輪頭修整的分模面比較粗糙以及有波浪高低不平,如必要用時,必須將砂輪頭粘修至同心度平衡。
9) 研磨的工具形狀應跟模具的表面形狀接近一致,這樣才能確保工件不被研變形。
7. 如何解決拋光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拋光過度
在日常拋光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拋光過度」,就是指拋光的'時間越長,模具表面的質量就越差。發生拋光過度有二種現象:即是「橘皮」和「點蝕」。拋光過度多發生於機械拋光。
(2)工件出現「橘皮」的原因
不規則粗糙的表面被稱為「橘皮」,產生「橘皮」有許多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模具表面過熱或滲碳過度而引起,更多數控知識關注微信公眾號(數控編程教學),拋光壓力過大及拋光時間過長是產生「橘皮」的主要原因。比如:拋光輪拋光,拋光輪產生的熱量會很容易造成「橘皮」。較硬的鋼材能承受的拋光壓力會大一些,相對較軟的鋼材容易發生拋光過度,研究證明產生拋光過度的時間會因鋼材的硬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3)消除工件「橘皮」的措施
當發現表面質量拋得不好時,許多人就會增加拋光的壓力和延長拋光的時間,這種作法往往會使表面的質量變得更差。
可採用以下的方法去補救:
1) 把有缺陷的表面去除,研磨的粒度比先前使用砂號略粗一級,然後進行研磨,拋光的力度要比先前的低一些。
2) 以低於回火溫度25 ℃的溫度進行應力消除,在拋光前使用最細的砂號進行研磨,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最後以較輕的力度進行拋光。
(4)工件表面「點蝕」形成的原因
由於在鋼材中有些非金屬的雜質,通常是硬而脆的氧化物,在拋光過程中從鋼材表面被拉出,形成微坑或點蝕,產生「點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 拋光的壓力過大,拋光時間過長。
2) 鋼材的純凈度不夠,硬性雜質的含量高。
3) 模具表面生銹。
4) 黑皮料未清除。
(5)消除工件點蝕的措施
1) 小心地將表面重新研磨,砂粒粒度比先前所使用的粒度略粗一級,採用軟質及削銳的油石進行最後步驟的研磨才再進行拋光程序。
2) 當砂粒尺寸小於1 mm應避免採用最軟的拋光工具。
3) 盡可能採用最短的拋光時間和最小的拋光力度。
模具製造過程中型腔的拋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它關繫到模具的質量和壽命,也決定製品質量的好壞。掌握拋光的工作原理和工藝過程,選擇合理的拋光方法,可以提高模具質量和壽命,進而提高製品的質量。
;㈦ 拉伸模具表面是否越光滑越好
首先,要陳述清楚的是:是什麼類型的模具,什麼樣的加工對象,才會有什麼樣的作答結果。
一、 是注塑模具(塑壓模具),還是鑄造模具;
是注塑模具中的:注塑模具,還是注膠模具,等;
是鑄造模具中的:金屬鑄造成形模具,還是非金屬鑄造模具,等;
被注塑加工零件的材質是什麼?被鑄造加工零件的材質是什麼?
二、 是冷沖冷壓模具,還是熱墩熱壓模具;
是冷沖冷壓中的:刀口沖裁模具,還是拉延拉伸型模具,還是彎曲工藝模具,還是成形模具,還是冷墩冷擠壓模具;
是熱墩熱壓中的:熱墩壓模具,還是熱壓中的拉伸成形模具,還是熱壓中的橡皮模具,等等;
被冷沖加工零件的材質是什麼?被熱墩壓加工零件的材質是什麼?
三、以上所有這些模具,由於種類、形式、被加工件零件的材質的不同,都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1. 模具材料硬度越高,可帶來被加工零件表面光潔度越高,或不能帶來光潔度越高; 不同類型的模具的硬度,可以與表面光潔度有關,或與光潔度無關;
2. 被加工零件的材質不同,可帶來不同的零件表面光潔度提高;或與材料有關或無關;
3. 什麼樣的模具種類、什麼樣模具形式、什麼樣的被加工件零件的材質,什麼樣的加工工藝,都可獲得或產生不同的零件表面光潔度,並不一定模具材料越硬越好;
㈧ 做了一輩子模具:螺栓為什麼越擰越緊
螺栓上螺紋是旋轉的,本身屬於緊固產品,國標螺栓順時針旋轉會越擰越緊,也有反牙螺栓,逆時針旋轉會越擰越緊,寶和緊固件廠可定製異型螺栓
㈨ 產品光澤度與模具光澤度差異
溫度,表面光澤。
1、溫度,產品表面的光澤度就越高,相反溫度低的話,表面的光澤度也比較低;模具在低溫使用條件中,如果零件尺寸變大,是由於模具表面溫度太低造成的;模具表面溫度過低,則產品在空氣中收縮也較低,因此尺寸較大。
2、模具表面光澤度差異,就能導致生產的注塑產品表面光澤不一致。若模具型腔的表面拋光過,而產品的表面光澤卻比較暗,這是要考慮的是增加模具鋼的拋光等級。
㈩ 模具表面越光尼龍材料越粘嗎
越光越好脫 跟尼龍的粘度有很大關系